登陆注册
2178000000043

第43章 藏书之富,甲于天下(2)

中国深厚的文明,令任何一册书籍都散发着诱人的灿烂。在莫高窟的耳洞里,我们发现了诸多古代文书,史称“敦煌遗书”,其内容、数量、价值、范围,前所未有,国内外学术界以此形成了一门当代的显学——敦煌学。从此一例,中国藏书文化的博大精深可见一斑。季羡林先生曾经感慨道:“中国藏书事业甲天下,过去如此,现在仍然如此。”让人扼腕的是,中国历史上图书所遭到的浩劫也是特别的多。罪责难逃首推秦始皇,禁书焚书,以期江山永固,万世长久,怎知过了十多年就乌呼哀哉了;曲阜孔府中的鲁壁,是孔子后人藏书于墙中,冒死抵御专制的感人场景的遗留。项羽的又一把大火,烧嬴政的皇宫烧他的书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倒是明智的萧何明白藏书的重要性,抢救、保存了许多重要文献,在西汉稳坐天下之后,又主持建造了石渠、天禄、麒麟等藏书阁,令皇家藏书固定有序,有模有样;清代乾隆帝大力倡读书藏书,主持修订《四库全书》,可是在建造七阁、彰扬天一阁以及集纳书籍的同时,也销毁了上千种十几万部不利于统治,语涉抵触、讥刺、违碍、伪妄、诋毁、悖逆的“不经之书”。至于民间自行闻风而弃而毁的书籍就更数不胜数了。清末民国,觊觎中华文明已久的西方列强,终于有机可乘,大肆搜罗,致使很多中国文人精心收集的珍贵典籍,有很大一部分流落海外,成为远离故土的“海外游子”。

历史是一本教科书,可阅读,透视古今。现在,我们赶上了个好时代,国泰民安,终于,文物书籍外流的态势被止住了。国内的藏书界正努力运用各种各样的途径,以期实现流散异邦的古籍文典早日“回归”。

◎澹生堂中储经籍

如果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投身再大的事业也不如把自己的人生当做一个事业,聆听再好的故事也不如把自己的人生当做一个故事,我们一定会动手动笔,做一点有意思的事情。不妨把这样的故事称之为“收藏人生的游戏”。让今天收藏昨天,让明天收藏今天,在一截一截的收藏中,原先的断片连成了长线,原先的水潭连成了大河,而大河,就不会再有腐臭和干涸的危险。

——《收藏昨天》

收藏是一种文化,也是某种人生的态势。在人和物的对峙当中,人生因收藏而美丽,藏品因藏鉴而闪烁。我们能够从收藏中感悟其承载文化的深意,体味物趣,得到精神上的慰藉与满足,从而达到某一品质的提升,创造一种更高的境界;而收藏品则揭示了某一时期历史的发展和文化的走向,跨越时空,见证着人类的发展。所以,收藏也是一种精神和境界。

我国有很多名人深谙收藏之道,他们涉猎广泛,藏品丰富。收藏因名人而更加具有活力,名人也因为收藏而更显风采。其中,以藏书最雅,甚至,一些名人将其作为自己毕生的心爱事业。

中国私家藏书绵延到了宋代,已成为了士大夫们的普遍时尚。北宋司马光,是我国著名的政治家与历史学家,他曾官至宰相,还主持编写了《资治通鉴》这一历史巨著。司马光酷爱读书,也喜欢藏书,被称为“藏书癖”。他家建了一座藏书楼,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文史书籍万卷以上;他埋首于这座藏书楼长达几十年,还给其所在地取名叫独乐园。他十分爱惜书本,每次读书之前,为避免将书弄脏,往往要先揩抹桌面,将其铺上一层毡毯,然后小心地将书平放于毯子上,这才阅读起来。每当他看完一页之后,往往要先用大拇指轻轻托起书页的边缘,随后加上食指,非常小心地翻过,从不用指甲去刮书页。也轻易不肯捧着书读,更反对别人将书卷起来读或是将书页折角。

南宋大诗人陆游,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文学家,他也是一位著名藏书家。其一生嗜书,藏书丰富,同书有着不解之缘,且将居室取名为“书巢”,在书史上也具有一定地位。不过长期以来,其作为藏书家的声名却被诗名所掩。

鲁迅先生是众人皆知的伟大文学家,他也是一位毕生热爱收藏的收藏家。他将收藏除了当成一种休闲消遣以外,还用以增长学识、探究历史。他总是买些自己感兴趣的古器古籍回来,作为研究与探讨之用。鲁迅先生也喜欢藏书,他一生藏书费用约合今日人民币52万元。他在《鲁迅日记》中写有明确的书账:购藏9600余册书籍、6900多张古文物拓片,总计16500件图书。从其开始在北京教育部工作,一直到最终于上海病逝,24个年头当中,鲁迅收入的11.1%,专门用来购书藏书。

我国很多藏书家的乐趣并未仅仅停留在图书上,他们还喜好在新获图书上盖一方自己的印章,用来表达个性情志。明代藏书家祁承的藏书印章为:“澹生堂中储经籍,主人手校无朝夕。读之欣然忘饮食,典衣市书恒不给。后人但念阿翁癖,子孙益之守弗失。”不但爱书之情流露了出来,并且表达了读书之乐。清人《榆园丛书》作者许益斋,其藏书印文深含哲理:“得之不易失之易,物无尽藏亦此理。但愿得者如我辈,即非我有益可喜。”其藏书观、珍书情,更显境界高雅。和藏书章的作用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藏书票”。它是种小小的标志,用艺术的方式,标明藏书是属于谁的。为读书人爱书、藏书的标志,被誉为“版画珍珠”、“纸上宝石”、“书魂”、“书海之帆”等。

世界上第一枚藏书票源自15世纪,是德国人设计制作的,到现在已有550年的历史。这枚藏书票的画面是一只嘴里衔着野花的刺猬,上面写着“慎防刺猬一吻”。随后,藏书票传入英国、法国以及美洲大陆。17世纪以后,收藏以及交换藏书票变成了一种时尚。伴随着艺术品收藏的兴起,各国先后都成立了藏书票协会。尽管藏书票的产生比邮票早300年左右,可是同邮票相似的是,它从出现的那天开始,便演变成收集与收藏的对象,有时它的收藏功能甚至已盖过了藏书的标志功能。原因在于,藏书票有着很高的艺术欣赏的特质,其图文并茂,色彩斑斓;小小票面不但能传递某种思想,还适应各种画种以及制作方法,变化无限,趣味无穷。

藏书票于20世纪初传入日本,大约20世纪30年代初流传到我国。事实上,在此前,一些传教士、西方学者以及外交官就已将藏书票随书籍带入中国(上海图书馆有收藏证明)。到目前为止。我国发现的第一枚藏书票大约出自1914年,是中国台湾藏书票收藏家吴兴文先生发现并收藏的。这枚藏书票贴在1913年版的《图解法文百科辞典》上,印着“关祖章藏书”的字样,画面为在满壁皆书的书房中,一位头戴方巾的书生正在搜索图书,秉烛展卷。在辞典的扉页上面,还用钢笔写着如下的英文字句:“关祖章藏于美国纽约特洛伊城第八街一七七号,伦斯勒工艺学校,1914年9月26日。”此枚藏书票用的是西方引进的木刻技法,构图又完全为中国古典传统风格,非常具有收藏价值。

由于藏书票不单单具有艺术欣赏功能,更有着独特的艺术个性,因而很多藏书家与艺术家都对收藏很喜爱、制作藏书票。鲁迅先生就非常关注藏书票,曾经托日本友人从日本购买过,如今,在“上海鲁迅纪念馆”中还珍藏着鲁迅先生收藏的各国以及中国早期藏书票。鲁迅先生对藏书票的迅速普及以及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中国最早的文学人藏书票“凤凰”就是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它是1933年由著名作家叶灵凤亲手绘稿刻印的。他思想进步,同诗人郁达夫等人积极推介西方文化,并且开始注意以及推介藏书票。亲手制作了这枚书票印出之后,他寄赠书票给日本友人太田临一郎。随后李桦、赖少其等一些青年木刻家受到他的影响,也积极制作藏书票。可见这枚书票具有史料与艺术双重价值。

因爱书而藏书,因藏书而有藏书票,因藏书票而衍生出了一个专门的艺术门类,且培育出一支收藏爱好者队伍。当今,中国的藏书票已普及全国、走向世界,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收藏昨天》中,余秋雨先生说:“希望世间能有更多的人珍视自己的每一步脚印,勤于记录,乐于重温,敢于自嘲,善于修正,让人生的前前后后能够互相灌溉,互相滋润。”

是一种情愫托起了藏书票,这种情愫就是人类对知识的崇拜以及对书籍的热爱。现实生活中的很多读书人,一不小心便沦为藏书人,尽管他们常常有书不读,但能专注于藏书,因此想要得到好书非常难。历史上只藏书不读书的人有很多,登峰造极的非天一阁的主人范氏子孙莫属,他们甚至将藏书当成一个宗教式的朝拜对象。钱绣芸,一位为了能到天一阁里看书而执意嫁给范氏家人的伟大女性,最后却只能因其家族保守先祖遗产的严格条款规定而郁郁死去。1673年,黄宗羲成了范氏家族准许登楼查看其藏书的第一人,从此以后范氏家族也改变了他们的规定:只要是有真正大学问的人就能够入阁观书。

在我们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当中,有时,精神文化是难以得到传承的。较于物质精神让人更难坚持。自中华民族有了文明史以来,书籍就成为了保存中华文化的某一载体,也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好工具。其流传,有时候比人的繁衍还要困难。原因在于,除了要保证不会因人为的破坏而中断之外,还必须要有一种非常坚强的毅力与精神。范钦一家围绕创办天一阁的故事,令我们领悟到,在中国文化当中最重要的是,人必须要有一种文化精神。

精神是构成文化的最为重要因素。要是没有精神,再多的文化也仅仅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存在了,也会消失与毁灭,只有精神才可以让它永远存在,并且受到它的滋润。

同类推荐
  • 文化视野下的白族古代碑刻研究

    文化视野下的白族古代碑刻研究

    《文化视野下的白族古代碑刻研究》涉及碑刻中表现的民间文化、信仰、美学意味、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内容,如何将这些内容在书中形成内在联系,作者颇费心思。由于全书涉及到几大块各自独立的内容,其“散点式”的结构,显得内在逻辑不是十分紧密。而六章的关系,在文化视野的统摄下,总体能见出其内在理路,即归结到白族古代碑刻的文学价值与文化意味。苦心经营,殊为不易。
  • 走进定西

    走进定西

    本书侧重于收集人文方面的背景资料,在定西的历史地理环境中,通过它的景观、民俗和民间艺术,给读者展示了定西简明的历史脉络。
  • 趣味婚俗

    趣味婚俗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婚俗习惯,凝聚了各个民族各自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俗话说,婚姻是人生的头等大事。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一切都显得是这般的顺理成章,合乎法理,有章可寻,于是,便自然而然孕育出了婚礼仪式,通过一整套的婚仪向社会大众宣告是明媒正娶,如果不遵从礼制便是世俗鄙薄、斥责的私奔,合情、合理、合法,婚礼成为了两个人结合不可逾越的见证。地域的不同,民族的差异,形成了各具风格的婚仪,进而成为地方文化、民族文化中最为特色的婚俗文化。所谓的婚俗文……
  • 先进文化与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历程

    先进文化与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历程

    本书考察了面向现代化的中国文化进程与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内在统一关系,论证了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国文化前进的三大历史进程,即:以文化主体和主体文化转变为主要标志的政治文化变革,以商品经济和市场改革为导向的价值重建以及正在进行的以培育大众文化为重要任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等,以此对中国共产党关于文化的理论、政策和实践的历史和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作简要论析。
  • 渠家大院主人渠仁甫

    渠家大院主人渠仁甫

    著名晋商家族祁县渠家在晋商后期具有重要的代表地位,其经营的票号、茶庄、布庄遍布海内,盛极一时。
热门推荐
  • 仙炼永生

    仙炼永生

    与林家的关系逐渐融洽,然而,在林云刚刚体会到家的感觉时,灭门惨案发生了。众多与林云兄妹交好的兄弟姐妹以及长者尽皆惨死!
  • 古剑奇谭:星辰奇缘

    古剑奇谭:星辰奇缘

    “晴雪,不要离开我。我们,我们还是朋友。”“呵呵,你终究爱的还是她,原来我一直看错了你。你走!我不想再看到你。”......苏苏该怎样挽回晴雪?晴雪对他的是爱?还是恨?这段奇缘又该如何走下去?一起来揭晓吧!
  • 流于世

    流于世

    在一个充满权势与魔法的世界,他,不过只是想得一份清静。可是身边围绕着的紫光却已表明他不是一个简单的人。在这个被称之为“洛亚奇大陆”的地方,他又能有何作为?或者说,他想要有什么作为?
  • 逍遥极道

    逍遥极道

    小小临时工,自幼左肩一青龙,究竟有怎样的离奇身世?因误食古怪蝉猴而身体发生奇妙变化,而且因缘际会结交了转世修行的鬼王,更是百无禁忌。然而天上掉馅饼也会落炸弹,且看赵斐如何走好他风生水起艳福无边,而又邪魔四伏步步凶险的精彩人生!
  • 女王:你的皇冠掉了

    女王:你的皇冠掉了

    爱上一个外星人,于是本小姐的形象彻底木有了喂,面瘫笑一个好不好,大不了人家让你亲一口吗什么!你嫌弃我!看我不拍死你!等等等,我的王冠掉了,帮我捡下,亲?
  • 独家溺爱:宠妻百分百

    独家溺爱:宠妻百分百

    后妈逼她走上豪门联姻的路。她找上他,传说中的楚家第一掌权人,“楚煜申,你说过会娶我,还是真的吗?”“现在五点,开车二十分钟,十分钟办理手续,快走吧。”婚后他宠她,爱她,将她捧手心,却不料……
  • 护幕神教

    护幕神教

    一个造赝高手,意外的和一个神秘的门派、一位神秘的美男扯上关系,共赴神秘古墓,隐形巨虫、杀人机关、诡异巫毒,处处凶险、步步夺命,生死奇旅,不为夺宝?目的何在?揭秘真实的千年古墓内景,还原历史本来面目,新颖、刺激、欲罢不能。
  • 极品摸金手

    极品摸金手

    一个诅咒,八块水晶。一张地图,四个身影。埃及古墓里的不死芒虫,悄然而来的致命危险!荒山内部中的蜂窝结构,永无尽头的往复循环!神秘古堡内的恐怖事件,亡灵四起的死亡之地!日本海岛上的核能中心,辐射过后的骇人之景!美国河道下的泥潭怪物,超乎自然的诡异生灵!印尼火山底的悚人场景,捍卫神明的远古巨兽!一趟未知的旅程,一段恐怖的经历。探索仍在继续,谜底终会揭开……(起点灵异组签约作品,已有200万字签约完结作品《水晶地图》,请各位亲放心收藏阅读~)
  • 死神公主VS恶魔王子

    死神公主VS恶魔王子

    事情发生在英国,一位公主因恨意离家,隐姓埋名,被一家很普通的夫妇收养,阴差阳错考入了洛樱皇室大学的附中,又无意间认识了英国公爵的儿子......
  • 在遗忘的时光里重逢

    在遗忘的时光里重逢

    你说,感谢命运,让你在最美好的时候遇见我。爱过我,是你永不后悔的事;而我没有告诉你,感谢命运,让我在最糟糕的时候遇见你。爱你,是我永不放弃的事,即便,我已不能再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