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78000000011

第11章 十里洋场看浮沉(2)

余秋雨先生在《河畔聚会》中说道:“有不少城市因高傲而作茧自缚,冷眼傲世,少了那份热情;而更多的城市则因宽容而扩充了污浊,鼓励了庸俗,降低了等级,少了那份轩昂。一个人可以不热情、不轩昂,一座城市却不可。这就像一头动物体形大了,就需要有一种基本的支撑力,既不能失血,又不能断骨,否则就会瘫成一堆,再也无法爬起。热情是城市之血,轩昂是城市之骨。”从上海人和上海话来看上海文化,觉得用“海纳百川”来形容最恰当不过了。其实上海的文化底蕴并不像一些人想的那么肤浅,在它的背后,只是没有容纳这么厚内涵的时间而已,而且“海纳百川”作为一顶大帽子,上海已经戴了许多年,压力亦如从前。作为一个临海的城市,上海市标上一直飘扬着上海人乘风破浪、“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激情。只有拥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掌控时代的能力,高瞻远瞩的境界,才能够得上“文化”二字。

或许,余秋雨先生的提醒不无借鉴意义:“并不是说石库门,越剧、沪剧、滑稽戏不好,但是在守住现有文化的格局上,上海应该想想如何创造影响力更大的文化。都说上海是‘海派文化’,但是真正的上海文化代表,他们的成功恰恰是因为超越‘海派’,走向了更大的格局。”

◎上海文明首创者

我认为上海文明的肇始者,是明代进士徐光启,他可算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上海人。

——《上海人》

坐在徐家汇天主教堂里,你会深深地陷入这片静肃的时空弥漫中。这里是上海天主教集会最大的场所。如果说上海这座历史不算悠久的城市,在近代和当下都具有海纳百川的气度,是中西文化的交融点,那么它的文明渊源都可以从徐家汇找到。

徐家汇最早是几条河流交汇的地方,直到晚明,徐家汇仍是江苏的一个三等县城,上海郊区的一个普通村落。它在明末开始名闻遐迩,进而发展成为中西方文化的交融点,如代表中西文明的近代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天主教堂等诸多物事都会聚在这里,经历了一个从自然地理向人文地理特征过渡的阶段;然后它又顺着淮海路扩展到近代老上海外滩和当代新上海陆家嘴。这一切说起来,不能不归功于上海文化的开山鼻祖——徐光启。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当时前所未有的上海文明的高度。

在传世的画像(明代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徐光启消瘦憔悴的脸庞,以及眉目间透露出的深深忧虑。1562年,徐光启出生在上海的一所老宅子里,没有人会想到,这个婴孩将官至一品,光耀千古,成为古代历史上最有名的上海人。徐光启一生忧国忧民,这与他贫困的出身有很大的关系。徐家由农而贾、又由贾而农,家道三起三落,而徐光启正好诞生在这第三次中落后的谷底。为走出贫困、光宗耀祖,徐光启走上了漫漫的科举之路。当年他去应乡试时,必须要自己担着行李在江边冒雨而行,而他母亲在家中竟至断粮。徐光启19岁便中了秀才,但直到他42岁那年,才中了进士,这条科举之路整整持续了23年。进入仕途的徐光启也不是一帆风顺,此时的大明王朝已经风雨飘摇,外有满洲后金虎视眈眈,内有武装叛乱此起彼伏。徐光启夹在中间曾几度被“下课”,还遭阉党打击,受到“冠带闲住”(免去官职,但保留官员身份和相关待遇)的处置。

但是,这个精明的上海人在仕途上也算是一个“得济者”了。余秋雨先生认为他“非常善于处世,并不整天拿着一整套数学思维向封建政治机构寻衅挑战,而是左右逢源,不断受到皇帝重用”。但是,从客观的角度说,徐光启能留名千古,并非因为他官大。

从徐光启的生平来看,他继承了古代文人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而且做到的官职不小,相当于明代宰相的位子。但他并没有满足于这些,他满怀报国热情,将毕生的精力和学识投入到各种他能够(至少是希望能够)有所作为的领域。余秋雨先生在《上海人》中这样评价他:“开通、好学、随和、机灵,传统文化也学得会,社会现实也周旋得开,却把心灵的门户向着世界文明洞开,敢将不久前还十分陌生的新知识吸纳进来,并自然而然地汇入人生。不像湖北人张居正那样为兴利除弊深谋远虑,不像广东人海瑞那样拼死苦谏,不像江西人汤显祖那样挚情吟唱,这便是出现在明代的第一个精明的上海人。”

徐光启一生所做的重要事情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中,练兵造炮和组织编纂《崇祯历书》是他投入心力最大的。

作为中国的科学家,徐光启提倡农学,引进番薯,所编著的《农政全书》,对于那时处于农业经济时代的中国封建王朝的作用,不啻信息技术对于当代社会,而且这本科学著作都是经过他亲身实践而写出的。徐光启最大的成就要数他在主持历局期间,召集来华耶稣会士修订编纂了堪称欧洲古典天文学百科全书的《崇祯历书》。《崇祯历书》及其所依据的天文学理论,奠定了后来中国近三百年天文历法的基础,成为此后两百多年间中国的官方天文学体系。直到今天,我们所用的农历也还是以《崇祯历书》为基础的。

在惠泽后人的科学成就上,徐光启还具有中西融通的本领。余秋雨先生在《文化以沟通为业》中说过“中华文明之大,相当一部分取决于它的普及企图和传播力量”。徐光启和利玛窦合作翻译的《几何原本》正体现了这一点。《几何原本》是中国第一本科学著作,虽然徐光启和利玛窦合作的只有前六卷,但对中国人的世界观,由单纯的代数式时序认知,转变为复杂的时空连续性认知,起了极大的作用。徐光启在这本书里给“几何”下了定义,即研究点、线、面、体的学问。这句话在原书里是没有的。他还发明了点、线、面、平行线、直角、钝角、锐角、三角形、四边形等术语,都为后人沿用下来。从此,“几何”才成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学科代名词,逐渐演变成为我们今天理解的数学概念,并且这一专有名词还东传到日本等国。同时他还将一些其他的测量算法书籍也进行了翻译,这些在当时封建家长制的明朝都是极其难得的。

实际上,徐光启也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军事史中第一个提出火炮在战争中应用理论的人,称其为一名杰出的军事家也不为过,因为他为练兵一事长期投入了极大的精力。除了一直向朝廷呼吁练兵、守城、造炮等事,还积极联系引进西洋先进的火炮技术。1619年,徐光启亲自拟定了《选练条格》,亲自考核挑选士兵,开始操练。但因朝廷官僚机构腐败、军饷不充足等原因,致使他亲自练兵的努力付诸东流。

深受儒家传统思想影响的徐光启,有着自己的信仰,他接受了天主教的洗礼,成为天主教教徒。在历史上,欧洲基督教曾三度入华,最终让“西教”在中国士大夫阶层中生根的是意大利籍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徐光启并不是由利玛窦洗礼的“西教”信徒,却是与利玛窦合作翻译“西学”经典名著的第一位中国天主教徒。徐光启全力倡导如果中国要保持先进与文明的地位,就必须“易佛补儒”,而要振兴中国文明,就要承认四海之内皆有圣人。依他看来,“泰西”宗教和科学相结合的意蕴,就可成为改造当时学与术的楷模。

徐光启只能算是一个边缘文人,并不能代表中国文化人格的典型。余秋雨先生称“徐光启至死都是中西文化的一种奇异组合:他死后由朝廷追封加谥,而他的墓前又有教会立的拉丁文碑铭”。中西合璧在他身上可以说得到了一种极好的诠释。

明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71岁的徐光启在北京去世。去世前夜,他已由内阁三辅的东阁大学士晋升为次辅文渊阁大学士。在当时看上去他似乎应该算是一个“福寿双全”的人。可是,临终前家人发现他所剩银子不足十两,盖在身上的是一条被暖壶烫了窟窿的旧被子。御史报告给皇帝,说徐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资”,请皇帝“优恤”。于是皇帝追谥徐光启为“文定”,所以徐光启也被后人称为文定公或徐文定公。现在徐光启墓旁边的文定路就是因此命名的。

徐光启身为高官,不敛财,不纳妾,清正廉洁,竭尽一生精力企图富民强国。他主持修订历法,历时三年,仅用银870余两。就在他去世的当天,他自知不治,上疏交代清楚了修历局的钱粮等交接事项,其清正廉洁,朝野共叹。兰德曼说过,人是文化的存在。人格是文化存在的形式之一,这其中就有着尊严和耻辱的蕴涵。

徐光启生前就已被中外人士尊称为“徐上海”,去世之后更是受到了中外历史学家的长久称道,理由就在于他对晚明中西文化交往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美国学者莎朗.佐京曾说:“谁的城市,谁的文化。”也许一个都市的文化就是一个个平凡人的体现,而那些留下历史记忆的人物总会代表着一个文明的高度。

同类推荐
  • 中国传统文化的陷阱

    中国传统文化的陷阱

    作者认为自己是拿幽默当武器的,她的文字俏皮、轻松、洒脱,嬉笑怒骂皆见功夫,会让读者不时发出会心的微笑。思想独特,有人说作者走的是吴思和十年砍柴的路子。这只是一种泛泛的界定,事实上,作者走的是个人主义之路。顺着她的笔迹,读者会走进一个独特清新的思想境界!它引你思考,让你震撼:传统竟可以这样解剖,文化竟可以这样解读!
  • 民间风情 三百六十行(文化之美)

    民间风情 三百六十行(文化之美)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是我们再耳熟能详不过的话。社会百业,就是我们俗称的三百六十行。所谓三百六十行的行,最早似乎是指街巷所设的贩卖摊和商店的行列,这点可以在唐人小说文献中得以证明。传统的三百六十行,是我国农耕社会中的各行各业,特别是指人们赖以为生产、生活,即与衣食住行用等紧密相联的手工业、商业的泛称。
  • 治学修身养性(中华千年文萃)

    治学修身养性(中华千年文萃)

    本书将古代圣人的原作加以搜集并编辑成书,这些文章展示了古人的治学态度、处世之道、修身之法。
  • 古代民俗神话传说

    古代民俗神话传说

    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 、大禹治水 、精卫填海 ……这一个个流传广泛的古代神话传说,无一不展现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的认知 和无穷的幻想,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古典文化 。
  • 明清时期的“官当”

    明清时期的“官当”

    《明清时期的“官当”》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热门推荐
  • 偷窥的惩罚

    偷窥的惩罚

    金少央:有着特殊的身份背景,小时候亲眼目睹母亲被父亲所杀,所以跟父亲关系极差,虽救了自己的弟弟,可是母亲始终是因为他而死,他会原谅他吗?后喜欢上大咧咧的施融,两人感情一直不明朗。他们会是一对吗?安轩:与金少央同母异父,对这位救了他和他父亲的哥哥,有着特殊的情感,一直暗中帮助哥哥,后知道哥哥喜欢施融,所以也借机接近施融,目的是为了凑合他们,可是也因此弄巧成拙使三人关系交错,自己也喜欢上施融。在这其中,他该退出还是爱情至上呢?
  • 命运之轮:双子荆棘练爱式

    命运之轮:双子荆棘练爱式

    一朝为仆,终身为仆。十六岁的尹小可被接到莫家后,开始慢慢仆人之路。莫家大少爷高冷无情,看似处处针对却又无微不至,莫家二少爷温柔阳光,看似体贴温柔实际早有佳人,当尹小可要醉倒温柔乡时,又突然出现一个与自己有一样面孔的少女。当爱情越走越远,当亲情是场骗局,“尹小可,你还有我。”
  • 贵族学院:恶魔赖上甜心

    贵族学院:恶魔赖上甜心

    “你是猪吗?”这是伊若儿对江智禹的第一印象,开学第一天骑自行车把他撞了,从此就是“厄运”缠身,没错!江智禹就是“厄运”。“你没事吧?我请你吃饭,作为道歉。”土豪啊!这是伊若儿对尤尚冰的第一印象,温和俊雅,谦谦公子,总之一个词:perfect!“嘿,你在这儿干嘛呢?”神出鬼没,这是伊若儿对苏墨麒的第一印象,莫名其妙的来到她身边,莫名其妙的给她套上戒指,总之一切都是莫名其妙!三个性格迥异,奇怪的男生和元气少女伊若儿会怎样呢?敬请期待!!!
  • 仙境只是个传说

    仙境只是个传说

    传说中世界末日那天游戏在了个线,居然穿进网游里面去了!那就键盘网游当全息耍了还不行?喂!没有下线选项也好歹给个复活回城啊!现在闹出人命又是怎么一回事啊!各种谜团串不起来,每天都过着惊心动魄的倒数。争分夺秒跑迟一步都会死于非命!
  • 青春思绪

    青春思绪

    《最适合青少年的哲理美文:青春思绪》所选文章打破了纯文学界限,不仅精选了中外著名作家的有关名篇,也精选了哲学家、成功家、思想家、政治家以及科学家等著名人士的哲理美文,这些文章都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人生体验,那闪光的语言,精辟睿智,鞭辟入里,简直是句句经典,字字珠玑,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启迪性。
  • 美女守护使

    美女守护使

    一次意外,让徐恒进入了最终任务系统。成功完成任务的他,得到了护花使者的特别称号。于是,二个战场的战争,全面爆发……
  • 剑闯

    剑闯

    剑自山野来,剑往君王去。纵横百万里,不绝草木生。仗剑而立举世惊,笑问天下谁不知。
  • 墙内开花墙外香

    墙内开花墙外香

    站在生命的起跑线上,开始一场人生的马拉松赛跑,为什么起点相同,结局却迥然不同?秘诀就在于学习。学习能够点石成金、削璞为玉。提高学习能力,会让你从平庸中脱颖而出,踏上人生闪光大道,奔赴心中远大前程。
  • 永世大道

    永世大道

    一道衰,万道起!笑红尘,红颜白发,英雄迟暮;争长生,一路白骨,何人巅峰?传承大教,不世皇朝,鼎盛家族;香火,气运,血脉......万道竞逐,大世争锋!不死之谜,长生之祸,轮回之秘......看懵懂而来的陆宁如何踏上竞逐长生的浩渺道途,翻云覆雨,纵横天地,为世间开得永世长生路!
  • 传奇汇考标目

    传奇汇考标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