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769100000092

第92章 阿拉法特

人物简介

阿拉法特(1929年8月24日-2004年11月11日),全名拉赫曼-阿卜杜勒-拉乌夫·阿拉法特·古德瓦·侯赛尼,巴勒斯坦政治家,革命家。

生平介绍

阿拉法特,1929年8月24日,生于埃及开罗(另说8月4日出生在耶路撒冷);1948年,参加第一次阿以战争;1950年,进入开罗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1952年,当选为巴勒斯坦学生联合会主席;1959年,组建“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简称“法塔赫”),并出版《我们的巴勒斯坦》一书;1964年,组建“法塔赫”军事组织“暴风”突击队;1969年,任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委会主席;1973年,兼任巴勒斯坦革命武装力量总司令;1989年,当选巴勒斯坦国总统;1991年9月28日,蝉联总统;199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1996年,当选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2004年,于法国贝尔西军医院逝世。阿拉法特是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的巴勒斯坦骄子,从小就是孩子王,亲身经历过四次中东战争的洗礼,毕生致力于争取恢复巴勒斯坦人民合法民族权利的正义事业。

战争经历

从孩子王到巴解主席:阿拉法特小时候经常模仿军人的动作,做一些带有军事色彩的儿童游戏。1959年,年仅30岁的他与战友一起创建“法塔赫”和“暴风部队”。1965年打响了反对以色列侵略斗争的第一枪,1968年出任了巴解组织主席。阿拉法特出生时名叫穆罕默德-阿卜杜·拉乌夫·阿拉法特。他于1929年8月27日出生在耶路撒冷一个地地道道的巴勒斯坦家庭里。当他早年读小学时,他的老师为纪念死去的战友亚西尔,便给他改名为亚西尔·阿拉法特,激励他长大继承巴勒斯坦革命先辈的遗志,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他有两个姐姐、三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在兄弟姐妹七人中,他排行第六。他父亲叫阿卜杜·拉乌夫·阿拉法特,出身于一个商贾和宗教大家庭,属穆斯林逊尼派。这个家庭祖籍分布在加沙地带和汗·尤尼斯地区,与侯赛尼家族有亲缘关系。阿拉法特的母亲扎赫娃·侯赛尼,属侯赛尼家族。这是一个大家族,在耶路撒冷和加沙地带非常有影响。20世纪三四十年代,这个家族的代表人物——一加沙地区的伊斯兰首领阿明·侯赛尼就曾领导当地人民反对过英国的殖民主义及犹太人的统治。

由于英国殖民当局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向阿拉法特的父亲施加了很大压力,他父亲被迫背井离乡到达开罗。这样,操持家务、抚养孩子的重担几乎全部落到他的母亲扎赫娃身上。艰难的岁月和沉重的负担大大损害了她的健康。当亚西尔·阿拉法特只有四岁、他的弟弟法塔希只有18个月的时候,他们的母亲就过早地离开了人间。

阿拉法特小时候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少年。他经常模仿军人的动作,做一些带有军事色彩的儿童游戏。他是个“孩子王”,放学之后便把小伙伴们集中起来进行操练。他手里拿着一根指挥棒,俨然像一个指挥员,向小朋友们发布命令。当大姐英阿姆看到这一情景时,便亲切地叫他“将军”。“训练”结束后,阿拉法特把大姐给他的糖果分给小伙伴们吃。有时候,阿拉法特在院子里搭上一顶帐篷,晚上就睡在里面体验一下军人的生活。

阿拉法特从七岁起开始上学。他白幼熟读《古兰经》,精通伊斯兰教义,从而成为一名虔诚的穆斯林。据他的启蒙老师讲,阿拉法特聪明过人,理解能力很强,老师讲的东西都能记住,也能比较快地背诵《古兰经》。

随着历史年轮的转动,阿拉法特不断成长,逐渐成为一个富有强烈爱国主义思想和正义感的青年,较早地参加了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学生运动。

1950年,阿拉法特进入开罗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在这段时间里,阿拉法特结识了埃及自由军官组织集团中的一些成员,并成为纳赛尔的崇拜者。1952年上半年,阿拉法特当选为巴勒斯坦学生联合会主席。

阿拉法特在开罗期间,埃及政局复杂多变,政局的主宰者是加麦尔·阿卜杜拉·纳赛尔。纳赛尔行伍出身,是埃及自由军官组织的领导人,也是推翻埃及封建王朝的实际领袖和阿拉伯埃及共和国的奠基者。1954年11月,他出任代总统、代总理。1956年6月,他当选为总统兼任总理。阿拉法特一度对纳赛尔寄予厚望,但事实却让他大为失望。纳赛尔确实关心巴勒斯坦问题,但他想把这个问题纳入埃及的控制下。纳赛尔不愿意让阿拉法特等人成为独立的巴勒斯坦军事组织的领导人。阿拉法特在认真考虑后,认为必须成立自己的组织。

1959年阿拉法特与战友阿布·杰哈德等人成立了“法塔赫”组织。在阿拉伯语中,“法”、“塔”、“赫”三个字是“巴勒斯坦”、“解放”、“运动”三个词的字首。他们成立了“法塔赫”领导下的军事组织,取名为“暴风部队”,建立了“法塔赫”组织系统,规定“法塔赫”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

1965年1月1日,阿拉法特及其战友领导“暴风部队”游击战士打响了反对以色列侵略斗争的第一枪。这一天就成为巴勒斯坦革命爆发日。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阿拉法特一直活跃在这一地区,但因政治原因,他曾两次在叙利亚、一次在黎巴嫩被捕,被迫转入地下活动,化名为阿布·阿马尔。他继续领导巴勒斯坦游击队从约旦边境和加沙地带不断向以色列发动袭击。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前后,他领导“法塔赫”所属的“暴风部队”多次在以色列占领区作战,其影响不断扩大。

1968年,阿拉法特亲自指挥了著名的卡拉马战役。卡拉马位于约旦河东岸60公里处,是约旦境内的战略要地。自三次中东战争后,“暴风部队”经常从这里出发,开展反对以色列的游击活动,引起了以色列的强烈不满。以色列视卡拉马为眼中钉,制定了铲除这处“暴风部队”根据地的作战计划。1968年3月21日凌晨,以色列出动15000名侵略军,兵分三路,在大批飞机、坦克的掩护下,大举进犯卡拉马城。经过三天激战,以色列军队一败涂地,损失惨重。以军400多名官兵被歼灭,一架直升机被击落,17辆坦克和装甲车被击毁。这次战役大灭了以色列侵略军的气焰,大长了巴勒斯坦、约旦人民和其他阿拉伯人民的志气。这次战役的胜利也使阿拉法特声名远扬,大大提高了他在“法塔赫”、巴解组织及阿拉伯世界中的地位。在阿拉伯语中,卡拉马是“尊严”的意思。这场卡拉马战役就是为了捍卫尊严,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1968年6月,阿拉法特当选为“法塔赫”执委会主席。在巴勒斯坦各个解放组织和阵线之中,“法塔赫”是实力最强、最有影响力的一个组织,也是最受巴勒斯坦群众拥戴的一个组织。1969年2月,他接替艾哈迈德·舒凯里,出任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委会主席,成为巴勒斯坦事业的最高统帅。

阿拉法特任主席后,把壮大巴勒斯坦武装力量、开展武装斗争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在阿拉法特的领导下,巴勒斯坦游击队在黎巴嫩迅速发展,并积极开展反对以色列的军事活动。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这个地区成为世界有名的“火药库”,爆发了四次中东战争。阿拉法特参加了这四次中东战争。他不仅是这些战争的直接参与者,也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人。

这四次中东战争都是围绕阿以争端和巴以冲突进行的,自然也离不了大国的介入。而中东问题的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巴勒斯坦问题由来已久,1948年5月15日凌晨,阿盟五个成员国分别向以色列开战,打响了第一次中东战争,也被称为巴勒斯坦战争。

1948年4月的一天,阿拉法特与一名同学及一名埃及少校动身去巴勒斯坦。然后,他们三人又分头行动。阿拉法特英勇地投入到战斗中去,用迫击炮击毁了以色列的一辆坦克。他在战斗中机动灵活,战功卓著,引起对方的重视,把他列为重点搜捕对象之一。看来,阿拉法特传奇的人生在第一次中东战争中就已初见端倪。

阿拉法特曾经直言不讳地谈到他对第一次中东战争的看法,他说:“我不能忘记,当阿拉伯军队开进巴勒斯坦时,我在加沙地带,一位埃及军官来到我们分队,命令我们放下武器。开始我不相信我的耳朵。我们问:‘为什么?’这个军官说,这是阿拉伯联盟的命令。我们抗议,可是没有用。军官给了我一张收到我的来福枪的收据。他告诉我,我可以在战争结束后取回。这时我明白了我们被这些阿拉伯国家出卖了。我自己被他们的背叛深深触痛了。”

时过八年,阿拉法特参加了苏伊士运河战争。纳赛尔是这场战争埃及方面的统帅和英雄,阿拉法特也在这场战争中受到洗礼。1956年7月,阿拉法特完成了在开罗大学的学业,成为一名工程师。当纳赛尔发出全民总动员后,他立即主动报名,自愿到埃及部队服役。埃及方面授予他少尉军衔,带领一批工兵前往塞得港地区,负责清理未爆炸的炸弹。

阿拉法特进入战区后,面临着生死的考验。他满腔热血,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每天,他都冒着敌人的炮火进入阵地进行作业。他面临的是双重危险,一是来自敌方的危险;二是来自处理未爆炸弹和地雷的危险。胆大心细的阿拉法特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胆识,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苏伊士运河战争结束后,阿拉法特回到开罗。埃及军方有关负责人对他说,他是一名处理炸弹的专家,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如果愿意留在埃及军队工作,可以得到提升,从事教官训练工作。阿拉法特拒绝了这项工作,他说:“我告诉他们,我已另有工作。我知道,假如我留在部队,我就必须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我就不能自由地开展组织工作。”于是,他毅然离开埃及,到科威特创建巴解组织。

1967年,阿拉法特参加了第三次中东战争。因战争于6月5日打响,所以又称“六·五战争”。在“六·五战争”过程中,阿拉法特领导“法塔赫”所属的“暴风部队”在以色列占领区作战。6月7日,他与“法塔赫”代理司令乘车前往戈兰高地作战前线侦察敌情,协同叙利亚军队进行战斗。法塔赫的战士们作战勇敢,在阵地上与以军展开激战。与此同时,他们还派出一些战斗小组,携带迫击炮等武器,到敌人后方作战。阿布·杰哈德说,以色列司令承认,以色列推迟了进攻时间,因为他们的部队遭到了来自背后的打击。在以色列军队腹背进行作战的正是巴勒斯坦“法塔赫”这些年轻的战士。

第三次中东战争结束后,阿拉法特仍然留在巴勒斯坦,在以色列占领区生活战斗了四个多月。他经常生活在巴勒斯坦农民中间,效仿当地的农民戴方格头巾。他对这种头巾有专门的解释。他说,黑白方格代表巴勒斯坦农民;红白方格代表沙漠中的贝都因人;方格中的白色代表城市中的居民。自那时起,他一直戴这种头巾,借以显示他的独特风格,也表达他对巴勒斯坦人民的真挚感情。

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中东处于“不战不和”的局面。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战争爆发日为犹太教赎罪日,战争期间又值伊斯兰的斋月,故又称“赎罪日战争”或“斋月战争”。

阿拉法特对“不战不和”的局面感到焦虑,对被驱逐出约旦感到恼恨,对巴勒斯坦有些激进组织搞暗杀、绑架、劫持飞机等行为感到不妥但又无法控制。

在战前召开的协调会上,阿拉法特承担的任务是指挥一支巴勒斯坦武装力量,穿插到以色列占领区,在敌后形成第二战场。

战斗打响后,巴勒斯坦游击队员们大显身手,四处出击。巴勒斯坦这支特别纵队在以军腹部神出鬼没,使以军惶惶不可终日,感到非常头痛。就这样,阿拉法特指挥的巴解游击队严重威胁到以军的后方,对以军的行动形成很大牵制,使以军首尾难以兼顾,从而有力地配合了埃及和叙利亚前线的战斗。

四次中东战争未能解决巴勒斯坦问题,阿拉法特仍在斗争,他的生命安全不断受到威胁,几经死里逃生。

长期以来,阿拉法特在自己的祖国没有安身立足之地,为了巴勒斯坦事业只好四处奔波。他是世界上空中飞行最多的领袖人物,被称为“空中总统”。但是此后阿拉法特由空中总统变为“笼中鸟”,失去了行动自由,过着软禁生活。

黄昏时刻,巴黎上空浓云密布,似乎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街头上行人匆匆,从远处走来母女二人。母亲是个中年妇女,身材窈窕而丰满,一头金发被风吹得有些零乱,脸上满是忧虑。她叫苏哈,是阿拉法特的夫人。年仅八岁的小女名叫扎赫娃,她是阿拉法特与苏哈唯一的孩子。她们已有两年多没有见到阿拉法特了,非常思念他。

此时的阿拉法特正被软禁在位于约旦河西岸城市拉马拉的官邸中。这座官邸多次遭以色列空袭、炮击和坦克破坏,到处是断垣残壁和碎石瓦砾。阿拉法特的活动空间很小,除了办公和会客外,他还住在这里。

驱逐阿拉法特是沙龙蓄谋已久的计划。沙龙在新一届内阁组成就职仪式上称,新内阁面临着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这就是要向巴勒斯坦当局首脑宣战,要推翻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阿拉法特听到这一消息后坚定地说:“这是我的祖国,他们可以杀死我,但是没有人能够把我赶走。”巴勒斯坦人听到这一消息立即涌向街头,举行大规模抗议示威游行。人们高举着阿拉法特画像,从四面八方奔向阿拉法特官邸。数千人群情高呼:“为了你,我们愿付出鲜血和生命!”晚风中,阿拉法特出现在大楼门口,一边向群众挥手,一边高声回答:“为了巴勒斯坦,我们愿付出鲜血和生命!”

以军炸毁了紧靠阿拉法特官邸的一幢巴方安全部队的建筑,在阿拉法特官邸继续摧毁“非关键性”办公室,并将以色列旗帜插上了官邸大楼。阿拉法特的活动空间只剩下几间办公室,办公楼四周被三米高的铁丝网围住,形同监狱。以军在阿拉法特官邸各处埋设了炸药,要求包括阿拉法特在内的所有人离开官邸,以军切断了阿拉法特官邸的水、电源及电话。阿拉法特生活在狭窄的办公楼里,只能靠一些饼干和罐头食品度日。在这种严峻时刻,阿拉法特镇定自若,他身后放着冲锋枪,桌子上摆着几瓶矿泉水,每天都在办公室内坚持批阅文件,仍能酣然入睡。他要求身边的人要保持冷静,临危不惧。

两年多来,阿拉法特已在这样的环境中形成了适合自己的生活规律。这位74岁的老人每天清晨四时起床,先诵读《古兰经》,再看阿拉伯文和英文报纸。他稍稍休息一下,开始锻炼身体。他的锻炼方式因受条件所限,显得非常简单,在狭小的室内空间活动活动手脚,骑一会儿自行车。在以色列围困稍有放松的情况下,他在贴身警卫保护下走出办公楼,坐在废墟上晒晒太阳,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早六点半左右,他开始用早餐。阿拉法特的生活本来就俭朴,被软禁后的生活就更加俭朴。吃点芝麻面包加奶酪和鸡蛋,喝点果汁和加蜂蜜的红茶,就是他惯常的早点。然后他开始工作,直到下午两点半才用午餐。他一般不单独用午餐,通常都与到访的客人和共事的助手共进午餐。下午睡一会觉,他又继续工作,晚上十时之后用餐,晚餐多为清淡的食品和水果蔬菜。他睡眠很少,每天最多睡五小时,其余时间几乎都是工作。这对于古来稀的老人来说,实属罕见。

对于阿拉法特来说,他为巴勒斯坦事业奋斗了一辈子,经历了艰难困苦,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正如他所说,他历来就蔑视以色列的枪口。但他也深知自己的处境,这是他的一大劫难。长期以来,阿拉法特在自己的祖国没有安身立足之地,为了巴勒斯坦事业只好四处奔波。他是世界上空中飞行最多的领袖人物,被称为“空中总统”。在谈到这个问题时,他曾这样说:“我这一辈子在飞机上的时间比在地面上的还多。因此,飞机既是我的祖国,又是我的坟墓。”

同类推荐
  • 杜甫学史

    杜甫学史

    《杜甫学史》主要有以下内容:杜甫其人研究史:杜甫生平研究;杜甫思想精神研究;杜甫生活研究;杜甫创作历程研究;杜甫集文献研究史:杜甫集的编纂、版本、目录、校勘;杜甫作品注;杜甫作品的阐释;杜甫作品系年;杜甫集的内容研究史:杜甫作品反映的现实;杜甫作品表现的思想感情;杜甫作品内容的意义;杜甫集的艺术研究史:杜甫作品的艺术方法;杜甫集的艺术风格;杜甫艺术创作历程;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研究:继承与创新;贡献与地位;传承与影响。这是我们的研究思路。我们把它提供给读者,是为了读者更好地了解本书的内容。
  • 抓住每分钱:洛克菲勒大传

    抓住每分钱:洛克菲勒大传

    约翰·D洛克菲勒,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财团的创始人,美国历史上最富有的人。自16岁从商到55岁退休,洛克菲勒创造了美国商业神话,从无到有创建起自己的财富大厦,谱写了平民阶层奋斗崛起之歌,是“美国精神”的耀眼典范。晚年,洛克菲勒开始投身慈善事业,捐款总计5.5亿美元,在世界医疗、教育、环保等多个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树立了慈善运作管理的典范,开启了慈善新时代。
  • 蜚声世界的中国作家:林语堂

    蜚声世界的中国作家:林语堂

    林语堂一代国学大师,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被提名人。著有《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京华烟云》等,并将孔孟老庄哲学和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学作品英译推介海外,是第一位以英文书写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也是集语言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知名学者。 《蜚声世界文坛的中国作家林语堂》由厉向君所著,可供广大文学爱好者们阅读。
  • 母爱耀皇宫

    母爱耀皇宫

    本书介绍了顾全大局的赵威后、女中豪杰萧太后、影响三代皇帝的窦太后、被妖魔化的慈禧太后、善良的慈安太后等27位皇太后。
  • 明清的那些皇子

    明清的那些皇子

    本书以传略的形式,选取明清时期有影响力的皇太子,描摹当时波澜壮阔的重大社会背景,再现他们宫廷争斗的历史片段。
热门推荐
  • 寻找你的命运之轮

    寻找你的命运之轮

    《寻找你的命运之轮》是资深心理治疗师沈星妤“星语灵师系列”书系第一部。《寻找你的命运之轮》是由十个心理治疗的案例集结所成,是一部心理励志类随笔集。全书对各种心理案例做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进而找出解决心理问题的途径,有十分积极健康的引导意义。
  • 封婿

    封婿

    谁规定历史小说就只能斗斗对联打打脸?谁规定历史小说就只能考考功名当当官?主角,就应该全方位发展!神秘的天机阁,蹊跷的天机榜一切,由此展开!且看贫苦青年李梦龙如何逐步成为王朝传奇封婿,历史穿越流的革新之作!错过,便不再拥有
  • 一纸婚约:总裁的契约情人

    一纸婚约:总裁的契约情人

    抢个婚,自己的第一次搭了进去。滚个床单,六年的光阴被侵占。父亲妹妹都把她往火坑里推。她逆袭成女王:“没有红本本,我也是韩千里唯一的女人,白天是,晚上也是。”“对,女王在上,我在下。”他骄傲的补充一句。
  • 四象宫之梁元改天

    四象宫之梁元改天

    梁元奉师命赶往地狱海送信,面对波谲云诡、暗流涌动的未知局面,他该如何应对?机智如狐的金青月让梁元吃尽苦头,她的背后究竟有着什么不为人知的悲伤?四象宫神秘的面纱逐渐被揭起,仙界六门该如何面对关乎生死存亡的危机?强大的上古四象神究竟要做什么?局势一触即发,苦苦挣扎的芸芸众生不过都是棋子,是谁以惊天的手笔在这盘棋局上力挽狂澜?这一切,都在《四象宫之沧海横流》!(PS:本书侧重古典风格,“仙”与“侠”,智在先勇为后。)
  • 甘泽谣

    甘泽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小姐的护花高手

    大小姐的护花高手

    风流不下流,多情不滥情。叶风是一代佣兵之王,却沦落成了一个富家女的近身保镖,从此众美缠身,暧昧不断……“什么,让我给你买内衣?对不起,我是保镖,不是保姆!”
  • tfboys是我们的

    tfboys是我们的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快来看看,tfboys的爱情小说。
  • 爱情是女人一辈子的事

    爱情是女人一辈子的事

    在爱情的追逐中,发球权并不重要,大局主导权才是女人最大的本钱。不管是乖乖女还是野蛮女友。当你能拿捏好主动被动、任性温柔的分寸,爱得聪明一点儿,深谙等待就是积极的真谛,你就能找到特属自己的完美爱情!真正的爱情,应该是无关风月,无关性爱。擅长浪漫却从不在你身上花大钱的男人。大多是情场老手;真心的男人往往是那些除了抢着为你买单,就只剩下不知所措的愣头儿青。
  • 倾世废材妖娆王妃

    倾世废材妖娆王妃

    世人都知她是废物只有他认准了她是一颗明珠当二十一纪金牌杀手灵魂回归到本身又会有怎样的经历呢
  • 萌王爷恋上傻丫头

    萌王爷恋上傻丫头

    他一袭红衣站在满是白雪的的平原,桃花花瓣随风飘零,素手轻抬花瓣安详的躺在他的手中,脸上并没有任何表情。双指轻捻,花瓣化作粉末,风吹走手中的粉末,随着风若即若离,露出了可与太阳媲美的笑容,那么神秘,他一笑倾城,却叫她一生痴狂,她一生追逐,只为与他并肩而行。可是到头来她却不得不亲手将他杀害,只为护妹妹平安,她不怪任何人,只怪她和她有缘无份,于是她为爱殉情,只盼来生再续前缘。当他重生时,他不再相信任何人,变得对什么也不在乎。当俏皮可爱的她闯入他的视线,心一点点的在融化。当曾经的爱人出现在了他的生命里,他会选她还是她?群号:456325919欢迎敲门砖。文中角色任你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