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762800000020

第20章 张爱玲“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

一 显赫家世不幸童年

张爱玲(1920~1995),本名张煐,中国现代作家。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其家世显赫,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张爱玲一生创作小说、散文、电影剧本等大量文学作品。1973年,张爱玲定居洛杉矶,1995年9月8日,房东发现她逝世于家中,终年75岁。

1920年9月30日,张爱玲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的麦根路313号,这是一幢建于清末的仿西式住宅。父母给她取名张煐,她的祖父张佩纶是清末的名臣,祖母是晚清洋务派领袖、朝廷重臣李鸿章的女儿。她的父亲张廷重是典型的遗少,母亲黄素琼是留过洋的新女性。1922年,张爱玲2岁时,他们全家搬到天津的英租界居住。张爱玲6岁进入私塾学习,她的母亲同年出国留学,她和弟弟在父亲和保姆的监管中成长。

8岁以前,张爱玲的不愉快主要来自于弟弟。只比张爱玲小一岁的弟弟,在张家占有绝对的优势,因为张家是重男轻女的家庭。张爱玲很是不服气,她要处处比弟弟强。其实这并不难做到,弟弟身体没有她强壮、没有她好学、没有她聪明、没有她会说话。当他们一起玩耍时,她总是出各种点子,弟弟总是听她的。其实,这个时候她是喜欢弟弟的,总忍不住要在他的小脸蛋上亲一下。

8岁的时候,张爱玲随全家搬回了上海。此时,张爱玲的父亲嗜毒成性,因打了过量的吗啡,已经命不久矣。他是典型的遗少式人物,有旧式的文化教养,会吟诗作赋。早年他也对张爱玲从小表现出来的文学才华倍加欣赏,怎奈他具备一切遗少的恶习,挥霍祖产、坐吃山空、吸食鸦片、养姨太太、逛堂子、对子女缺少责任心……张爱玲从他那里得到的封建家长的专断、粗暴、虐待要远远多于父爱。

就在这时,张爱玲的母亲从海外归来,似乎也把另一种生活方式带给了张爱玲。父亲被送进了医院,母亲按照她的方式改造了这个家。他们搬到一个有花园的洋房里居住,这里有狗、有花、有童话书、有钢琴、有精致的欧式家具,有来来往往的亲戚朋友,母亲和姑姑总是穿着漂亮的洋装,弹琴唱歌。张爱玲也被要求做西式的淑女,她跟母亲学画画、学弹钢琴、学英语。

二 读书期间才华初显

美好的生活是短暂的,父亲从医院出来后,因为担心妻子再次离开,想尽方法榨取妻子的钱财,夫妻之间的争吵更加激烈频繁了,张爱玲姐弟常被父母的争吵吓呆。

张爱玲10岁的时候,母亲主张把她送进学校读书,父亲坚决不同意。他在教育上也是遗少作风,认为女儿要像过去大家闺秀一样,在家中的私塾接受教育,不能到民国式的学堂与大家一起受教育。最后母亲“像拐带人口”一样,硬是把她送到上海黄毛小学读书。上学时,母亲把她的名字由张煐改为张爱玲。因为已经有相当私塾基础,张爱玲直接进入六年级插班就读。

父亲的身体恢复以后,恶习不改,又开始抽鸦片。母亲忍无可忍,在经过了几番争吵后,父母协议离了婚,两个孩子都跟父亲生活,但是可以随时去看母亲,这给了张爱玲极大的满足。她喜欢母亲的生活方式,并不在乎那里是不是有母亲这个人,毕竟她从小就很少和母亲在一起。但母亲很快又决定出国去了,临走时,母亲到学校去看张爱玲,张爱玲当时表现得很冷静,但当她把母亲送出校门后,终于忍不住痛哭起来。

张爱玲到圣玛丽亚女校读中学,这里校规很严,但是张爱玲对这些校规从来不去遵守,她的懒散和健忘是全校出了名的,因此大家都认为她是一个怪人。但是同样出名的是她优异的学习成绩和她的文学天才。她的国文老师汪先生,很欣赏张爱玲写的文章,经常把她的作文当作范文念给同学们听,对她大加赞赏,但张爱玲似乎并不以为然。

1934年,父亲娶了一个同样爱吸鸦片的后母,他们经常一起躺在床上吞云吐雾,张爱玲与父亲和后母的关系非常紧张。母亲是在她初中毕业那年回国的,这给了张爱玲极大的快乐和希望。一次因为她在母亲那里住了两个星期,导致后母的责难,后母不但打了张爱玲一个耳光,还恶人先告状,说张爱玲打她。父亲不问青红皂白,把她狠狠毒打了一顿,姑姑前来说情也被父亲打伤,父亲还扬言要用手枪打死她。她一病半年,差一点儿死去,父亲不给她医治,而是把她囚禁在家里。张爱玲对父亲彻底地失望了。

半年之后,张爱玲找机会逃离了父亲的家,到了母亲那里。父亲和后母从此不允许她再踏进家门半步。张爱玲曾经希望在母亲身边能有一个温暖的生活,但母亲对她的要求是做一个西式的淑女,而张爱玲无论怎样都达不到母亲的要求,所以母亲对她除了冷漠还是冷漠,这使张爱玲更加难以接受。最后,母亲给了她两条路来选择:“要么嫁人,用钱来打扮自己;要么读书,但没钱来买衣服。”张爱玲毅然选择了后者。

三 一夜成名红遍上海

中学毕业后,张爱玲通过了伦敦大学的入学考试,后因战乱迫使她选择了香港大学。1939年,张爱玲来到了香港,她被这里的人文景观所吸引,心中充满了无限向往。她全心全意投入到学习当中,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并获得了两次奖学金。

1942年12月,日本人进攻香港。香港的沦陷,中断了她埋头读书的学生生活。张爱玲返回上海和姑姑生活在一起,因为经济关系,她只能以自己唯一的技能——写作,来维持生活。她的成名作《第一炉香》和《第二炉香》,是发表在由周瘦鹃先生主持的《紫罗兰》杂志上的,它向上海文坛宣布了一颗新星的升起。紧接着张爱玲的作品相继出炉,《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金锁记》等,奠定了她在中国现代文学界的重要地位。

张爱玲出名了,她的名声直线上升,其速度用“一夜之间红遍上海”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而且这名出得够大的,上至汪精卫政府的达官贵人、日本文化界的人士,乃至军方的人物,下至升斗小民、各种通俗小报的读者,谁都知道上海滩出了个张爱玲,她的小说人人争诵,一时佳评如潮。谁知,就在她的事业如日中天的同时,她神魂颠倒地恋爱了,而他爱上的人竟是大汉奸汪精卫的宣传部次长、伪行政院法制局长胡兰成。

四 倾城之恋

胡兰成生于1906年,浙江省嵊县人,家住在离县城几十里的下北乡胡村。幼年时家境贫寒,然而他聪明好学,是个乡间才子。小学毕业后到杭州蕙兰中学读书。1927年曾在燕京大学旁听课程。北伐时回到家乡,先后当了5年教员。但他对政治、时局更感兴趣,1937年3月受汪精卫的邀请,到上海《中华日报》任主笔。上海沦陷后,又被调到香港《南华日报》任主笔。1939年12月前往南京任汪精卫伪政权的宣传部次长、伪行政院法制局长。

张爱玲与胡兰成,一个是上海当时最负盛名的女作家,一个是汪精卫伪政府的要员。他们的相识、相知、相恋,都堪称是一个传奇故事。

当时在上海与张爱玲齐名的女作家当属苏青,她们两人彼此欣赏,成为了好朋友。苏青是个爱交际的女人,结识了许多政府官员,其中就有胡兰成。1944年初春,正在南京养病的胡兰成收到了苏青寄来的杂志《天地》第十一期,这期杂志中刊登了张爱玲的小说《封锁》。当胡兰成读到《封锁》的时候,喜不自胜,他对作者张爱玲充满了好奇。于是他立即给苏青写了一封信,对张爱玲的小说大加赞许的同时,表示非常想和作者相识。苏青回信说,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位女性,极具才情,这更让胡兰成对张爱玲印象深刻。不久,他又收到了《天地》第十二期,这期杂志上面不仅有张爱玲的文章,还刊登了张爱玲的照片,他越发想结识张爱玲了。

胡兰成回到上海后就去找苏青,说他要以一个热心读者的身份去拜见张爱玲。没想到,苏青婉言谢绝了,因为张爱玲从来不轻易见人。但胡兰成执意想要前往,再三向苏青索要地址。苏青迟疑了一下才写给他——静安寺路赫德路口192号公寓6楼65室。胡兰成此时是个有家室的人,而且已经是他的第二次婚姻。胡兰成第二天兴冲冲地去了张爱玲的家,张爱玲果真不见生客。胡兰成却并不死心,他从门缝递进去一张字条,写了自己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和拜访原因,十分诚恳地乞请爱玲小姐方便的时候见一面。第二天,张爱玲忽然打了电话给胡兰成,说要去看他。其实在这之前,胡兰成曾因为发表文章得罪了汪精卫而被关押,张爱玲曾经陪苏青去周佛海家为他说过情。因此,她是知道胡兰成的。

张爱玲先是拒绝他的到访,而后又忽然亲自去见他,这突然的变化,使胡兰成大感意外。到真正见了面,胡兰成感觉张爱玲与他所想象的完全不同。他觉得张爱玲坐在那里,一副幼稚的可怜相,根本不像个作家,倒像是个尚未成熟的女学生。张爱玲并没有说太多的话,胡兰成只能自己侃侃而谈,不知不觉竟然谈了5个多小时。

第二天,胡兰成去回访张爱玲,她房里的华贵使他感到不安。那天,张爱玲穿了一件宝蓝色的绸袄裤,戴了嫩黄边框的眼镜。许多年以后,胡兰成对这些细节还都清晰地记得。晚上回家后,胡兰成给张爱玲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卖弄自己的才情,博得了张爱玲的好感。

此后,他经常去看望张爱玲。这一年,胡兰成38岁,张爱玲24岁。很快,他们恋爱了。胡兰成在南京办公,一个月回一次上海。每次一回来,他就径直赶到赫德路去看望张爱玲。两人在一起,谈生活、谈文艺、谈文学、谈写作,在胡兰成面前,不善言辞的张爱玲会变得妙语连珠,总有说不完的话,有时胡兰成都没有说话的分了。世人只觉得胡兰成的政治身份是汉奸,年纪大到几乎可以做张爱玲的父亲,又有妻室,这样的爱情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胡兰成是懂得张爱玲的,懂得她贵族家庭背景下的高贵优雅,也懂得她童年的不幸。仅仅这两个“懂得”,也许就是他们相爱的最大原因。

张爱玲本来就不是一个世俗之人,因此她不会以尘世的价值观去品评一个人。她没有什么政治观念,只把胡兰成看成一个懂她的男人,而不管他是不是汉奸;对于胡兰成的妻室,她也不在乎,因为她并不去想天长地久那么远的事,她只在乎胡兰成当下对她的爱。而胡兰成的年龄比她大出很多,这或许也成了她爱他的原因。因为张爱玲从小缺乏父爱,对大龄男性便容易产生特别的感情,年龄问题并不是他们爱情的障碍。于是,就这样在世人诧异的眼光中他们相爱了,爱得那样超凡脱俗。

1944年8月,胡兰成的第二任妻子提出与他离婚,这给了张爱玲与胡兰成的爱情一个升华的机会,他们结婚了。没有法律程序,只是一纸婚书为凭证,胡兰成怕日后时局变动,自己的身份会拖累张爱玲,也没有举行任何仪式,只有张爱玲的好友炎樱为证。这一段时间,是张爱玲创作生涯中的黄金时间,张爱玲的文思像打开的闸门,汹涌而不可收拾。胡兰成也会给张爱玲一些启示,像张爱玲的散文《爱》,在开头就说,这是一个真的故事。这的确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是胡兰成庶母的故事。胡兰成给她的创作提供了灵感和素材。

五 婚姻不幸结束铅华

但是,这样幸福的时间,并不太长。1944年底,时局明显地变动,日军的势力在中国已经江河日下,节节败退了。胡兰成作为汪伪政府的官员,早已有了危机感。在一个傍晚,他们两人在张爱玲家的阳台上看上海的暮色。胡兰成对张爱玲说了当下的时局,张爱玲虽然对政治并不敏感,但此刻她也知道,这一次这个国是真真的连到她的家了。

1944年11月,胡兰成到湖北接编《大楚报》,开始了与张爱玲的长期分离。那个时期,时常有飞机的轰炸。有一天,胡兰成正走在路上,忽然空袭警报响起,人群一片慌乱。胡兰成跌倒在铁轨上,他以为自己快要被炸死了,绝望中,他只喊出了两个字:爱玲!这个时候,他还是全身心地爱着张爱玲的。

但是,来武汉不久,他便与一个刚17岁姓周的小护士搞得一团火热。他没有向小周隐瞒与张爱玲的关系,向她表明要娶她只能是做妾。但周护士的生母本就是做妾的,她深知做妾的难处,坚持不能让娘是妾,女儿也是妾的现象重演。于是胡兰成又举行了一次婚礼,他似乎全然忘记了张爱玲的存在。张爱玲此时对胡兰成的事毫不知情,还给他写信诉说她生活中一切琐碎的小事,那样投入地爱着他。

1945年3月,胡兰成从武汉回到上海,将小周的事情告诉了张爱玲。张爱玲的心被深深地刺伤了,但因为对胡兰成的挚爱,她只有默默地承受。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胡兰成承诺再也不提小周。可是回到武汉,一见到小周,他就又忘了张爱玲。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胡兰成的末日也来了。他逃到了浙江,化名张嘉仪,称自己是张爱玲祖父张佩纶的后人,住在诸暨的斯家。胡兰成年轻的时候就曾在斯家客居过一年,因为斯家的儿子斯颂德是胡兰成的高中同窗。此时,斯家的男主人已逝,他的同学斯颂德也因病去世,斯家大太太在主持家事。斯家对胡兰成还是像以前那样,招待得周到和有礼。斯家有个庶母叫范秀美,她比胡兰成大两岁。在这样的乱世中,为怕胡兰成的身份暴露,斯家人安排胡兰成去温州范秀美的娘家避难,由范秀美相送。谁知只这一路,胡兰成就勾引上了范秀美,还没到温州,两人便已做成夫妻。到了范家,他们对家人和邻居也以夫妻相称。

然而,张爱玲这时竟一路寻着来到了温州,她与胡兰成已有半年时间未曾见面了。这一个男人与两个女人所处的关系,无论如何都是很尴尬的。因为怕邻居们有所猜忌,他们每次都是在旅馆见面。张爱玲很是惆怅,因为她分明觉得范秀美像是胡兰成的亲人,而她自己倒像个第三者了。她的心里只有这一个男人,而这个男人的心里却装着几个女人,叫她怎能不感伤?

张爱玲离开温州的那天,胡兰成送她。天空中下着雨,这场雨,也冲刷干净了他们曾经的“倾城之恋”。张爱玲知道,她这一生中最美的爱情,已经走到了尽头,没有挽回的余地了。此后的时间里,两人偶有通信,张爱玲怕他在流亡中受苦,也会用自己的稿费接济胡兰成。有一次,胡兰成途经上海,在危险之中,他在张爱玲处住了一夜。他不但毫无忏悔自己的滥情之意,反而指责张爱玲对一些生活细节处理不当。还故意问她对自己写小周的那篇《武汉记》印象如何,又提起他与范秀美的事,这令张爱玲对他不得不冷淡起来。当夜,他们分室而居。第二天清晨,胡兰成去张爱玲的床前道别,他俯身亲吻她,张爱玲伸出双手紧抱着他,哽咽中只叫了一句“兰成”,就再也说不出话来。这就是两人最后一次见面。

1947年6月,胡兰成收到了张爱玲的诀别信: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经不喜欢我的了。这次的决心,是我经过一年半长时间考虑的。彼惟时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难。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小吉就是小劫的意思)。此时的胡兰成已经脱离了险境,有了较安稳的工作,在一所中学教书。张爱玲是在他一切都安定了的时候,写来的诀别信,随信还附上了自己的30万元稿费。

这一场传奇之恋,就这样谢幕了。胡兰成曾试图挽回这段感情,写信给张爱玲的好友炎樱,炎樱没有理他,张爱玲也没有理他。张爱玲曾经对胡兰成说:“我将只是萎谢了。”但“萎谢”的不仅仅是爱情,还有文采,此后张爱玲的创作也进入了低谷。

六 繁华过后的孤寂

和胡兰成分手后,张爱玲是痛苦的。她把这段痛苦的日子,转化成了艺术作品。1947年5月在《大家》月刊上,刊登了张爱玲的小说《多少恨》;1950年她在上海《亦报》上刊登了《十八春》,20世纪60年代再版时改为《半生缘》。

1952年,张爱玲告别了上海来到了香港,然而她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艺术家在香港是不会有多大作为的。1953年,她决定移居美国。在经历了漫长的等待之后,1955年11月,张爱玲拎着两只笨重的皮箱,带着心灵的创伤,告别了祖国,驶向了一个未知的大陆。

在美国,她的生活一度陷入极其困难的境地,作品不被认可,又没有其他经济来源。经过申请,她在麦克道威尔文化营有了一间自己的工作室,准备创作自己的第二部英文小说。在这里,她结识了艺术家赖雅,赖雅很欣赏张爱玲的作品和才华。

赖雅1891年出生在美国费城一个德国移民的家庭,他是一位极具才华的作家。那年,赖雅65岁,张爱玲36岁,他们很快同居了。1956年,8月14日,他们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婚礼,而唯一的证婚人,只有当年她和胡兰成结婚时的好友炎樱。

结婚后,他们也曾度过了一段甜蜜的生活。但他们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赖雅几次中风,身体健康每况愈下,他们的生活主要靠《秧歌》的电视剧版权和变卖张爱玲母亲留下的一些古董。1961年,张爱玲离开美国回到香港,在那5个月的时间里,他们的身心都颇受打击。张爱玲回到美国后,两个人轮流生病,直至赖雅瘫痪,花光了家中的所有积蓄。

在与赖雅结婚后的11年中,张爱玲一面要照顾多病的丈夫,一面又要为生活奔波。从小养尊处优的她,16岁还不会自己削苹果,如今却要学会去护理一个病人,并且还要努力工作以维持生活。1967年赖雅去世后,张爱玲一直把自己关在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里。尽管她在1994年还出版了一部作品《对照记》,除了100多幅照片凝固着深刻的历史,文字再不像年轻时那么意气风发了,孤寂一直陪伴她到生命的结束。

张爱玲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将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她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名门之后,贵府小姐,却把自己说成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通达人情世故,但自己的行为却独标孤高;她悲天悯人,时时洞察世人“可笑”背后的“可怜”,但她在自己的生活中却寡情少义,拒人于千里之外;她的文章能与读者拉家常,活灵活现地揭示小说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而生活中的她却保持着与众人的距离,不让外人窥测到她的真实情感;20世纪40年代她在上海大红大紫,耀人眼目,几十年后,她在美国深居简出,却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张爱玲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中国文坛,是极具创作成就的女作家之一。人们欣赏她的作品,是因为她把中国传统文学精华与西方现代技巧圆熟地结合起来,众多作品直逼都市男女情感世界的深处,揭示人性深度的同时,其语言的运用也展示着深厚的美学意蕴。她卓越的创作才华是那个时代的文学骄傲,当然,也只有张爱玲才能同时承受灿烂般的喧闹与极度任性之后的孤寂。

同类推荐
  • 拿破仑传

    拿破仑传

    这本书以时间为轴线,以史实做基石,以想象为补充,描述了诞生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拿破仑叱咤风云的一生,细腻刻画了他经历过的各次重大战役及其辉煌的军事成就,再现了他由炮兵少尉到法兰西帝王,乃至最后在囚禁地去世的传奇经历,穿插了一代战神荡气回肠的爱恨情仇,将拿破仑的个人魅力与文治武功展现得淋漓尽致。《拿破仑传》在1925年首版后,很快风靡全世界,并荣登美国“非虚构类畅销书排行榜”第二位,此后几十年长销不衰,被称为“影响历史进程的书”。《拿破仑传》是根据德文原文翻译出版,是最新,最经典,最忠实于原著的权威译本。
  • 在世界尽头拈花微笑:李叔同与苏曼殊

    在世界尽头拈花微笑:李叔同与苏曼殊

    李叔同与苏曼殊,看似人生缺少交集的两个人,却都在清末民初的大变局中由热衷革命到心灰意懒,摆脱俗尘,遁入法门。本书以详实史料、细腻文笔,倾情抒写了李叔同和苏曼殊传奇而绚丽的一生,带你深入他们独特的内心世界,品读他们人生中的聚散离合与悲喜情愁,还原最真性情的两位多情才子。
  • 千古枭雄朱元璋

    千古枭雄朱元璋

    少年贫寒,徘徊在死亡边缘;中年称王,终创建千秋霸业;千古枭雄的背后,究竟隐藏了怎样的秘密……他,做过和尚,做过乞丐,终君临天下,成为九王至尊;后人评说,他是明君,惩治贪官毫不留情;后人评说,他是暴君,兔死狗烹杀人如麻,他,被人称为千古枭雄——朱元璋。
  • 天下文宗司马相如

    天下文宗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是一位具有“非常之人”性格的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对中华民族、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贡献巨大。但他的文学作品、他的政治主张、他的思想行为,后人评论多不一致,争论、褒贬针锋相对。由于《史记》“成都人也”广泛传播,蓬安嘉陵江边的相如故里则少有人知。作者曾主编《蓬安县志》、《相如故里在蓬安》和《相如故里文化旅游丛书》。在《天下文宗司马相如》中他用可靠的史实,再次阐析了司马相如故里在蓬安的观点;他运用前人和时贤的研究成果,对司马相如一生的是非,作了全面、客观的介绍评说。
  • 告诉你一个莎士比亚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莎士比亚的故事

    本书从莎士比亚的儿时生活开始写起,一直追溯到他所创作出的伟大作品及为世界文学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再现了莎士比亚依靠自己的才华和智慧登上世界文学宝座的传奇人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伟大的诗人、剧作家不平凡的人生历程,并体会他对理想执著不懈的探索精神。
热门推荐
  • 最逆

    最逆

    且看如我辈一般平凡的小子如何逆天改命,缔造不朽传奇,诛神戮魔,傲视苍穹。(读者群:315067252)
  • 笨蛋,脑袋灵光一点

    笨蛋,脑袋灵光一点

    “我就这么差?”他阴着脸,不理她。她低下头,喃喃地,用蚊叫一般的声音说话:“麦畅,你是不是从来都没有喜欢过我?”他冷郁的眸子立即闪过一抹很复杂的光芒。而她却注意不到他这种细微的变化,“如果是,我就不再缠着你了。”“笨蛋。”他愤愤地骂道。她快哭了,这是答案了吧。他没有喜欢过她,她在他心里,不过只是个笨蛋。“笨蛋。”他朝她走近,狠狠地搂住了她,“你看不出来吗?我已经习惯被你骚扰了。”
  • 无双玄皇

    无双玄皇

    天可逆,固人定胜天;人可逆,固万物刍狗;物可逆,固生死轮回。天地当我是禁忌,那我,索性另立天道,从塑诛天。
  • 重生之婢女谋

    重生之婢女谋

    将军府四姨娘婉碧被陷害,罚终生待在后院不得出门。两月后其产下一死婴,郁郁而终。再次睁眼,她回到了十五岁那年,她依然是大夫人身边的小丫鬟。这一世,她誓要把大夫人的真面目昭告天下。第一步就是解决姨娘的问题,她慢慢的凑近丫鬟玉鸢的耳边轻声说道:“玉鸢,能救你的只有我。偷偷告诉你,老爷的腰间,有颗黑痣……”
  • 魅力

    魅力

    主人公十六夜继承了魔王血统,可他并不知道考入了,帝国第一魔法学校,认识了爱丽丝,爱丽丝是一个银发碧眼的美少女对十六夜一见钟情,随后认识了莉莉丝,莉莉丝是一位金发美少女,男主之后慢慢认识了一个又一个的美少女,男主要开后宫了,哈哈哈!
  • 遗迹年荒

    遗迹年荒

    千昔。这个神圣而庄重的称谓,从一场大战,成为了人们口中的禁忌。没有人知道原因。只知道各境之主严令:提千昔者,斩。久而久之,这个名字已然在人们的记忆中淡忘,唯有四境之主还知晓一些讯息。于是,一切都成了传说。传说千昔是这个世界的守护者。传说千昔在存亡之际,定会出现。然,故事就是从这个传说开始的。
  • 至尊兑换系统

    至尊兑换系统

    丹药没了怎么办?找至尊兑换系统!功法武学没了怎么办?至尊兑换系统!打不过别人怎么办?还是找至尊兑换系统!只要有了至尊兑换系统,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就算你要成千上万的美女,都没问题!
  • 极品医仙

    极品医仙

    一代医仙江少云在天庭惹怒王母被贬凡尘,临走之前还被太白金星踹了一脚……也罢,那就化身医科院小学徒,扮猪吃虎,妙手回春,纵横花都!等我再造仙根,去天庭砸了你的兜率宫!
  • 我是警察

    我是警察

    两个男人携手破获的一起离奇迷案,两个男人命悬一线的生死诀别,一桩桩离奇而又悬疑的案件,一次次与犯罪分子明争暗斗,一个片警以血肉之躯铸就出良好的社会治安。翻开本书,看一个警察如何用一次次感动,融化一块块走了歪路的“顽石”。
  • 穿prada的月饼(财蜜eMook)

    穿prada的月饼(财蜜eMook)

    又是一年中秋,月饼界风云突起,五仁升级为十仁卷土重来、鏖战群饼;韭菜月饼以其王八绿的外观,鸡屎黄的内核跻身月饼界的杀马特;酸辣牛肉月饼更是立志于以老坛酸菜和老干妈辣酱的超级组合酸爽你的人生。小伙伴们表示月圆之日再也不想团聚了。 与此同时,商务月饼界一年一度的包装show也进行得如火如荼。普通人家出身的月饼,加个好外壳好logo,身价瞬间翻倍,虽然稻香村和威斯汀的月饼尝起来差不多,但是身份悬殊得紧。大伙卖的不是月饼,而是故事,说得财经点儿,那就叫品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