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762600000021

第21章 秦良玉 载入“将相列传”的巾帼英雄

一 成长在烽烟四起的多事之秋

秦良玉,字贞素,公元1574年出生于四川忠州(今属重庆忠县)。父秦葵,明朝贡生出身,长于兵法。秦良玉自幼与兄弟一起随父学习文韬武略、兵法战术,尤善骑射。公元1595年,秦良玉嫁土司、石柱宣抚使马千乘为妻。公元1613年,马千乘去世,秦良玉袭任石柱宣抚使,创建所部“白杆兵”。此后,秦良玉一生戎马40余年,率“白杆兵”参加援辽、勤王、抗清、讨逆(张献忠)等重大战役,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累功至大明柱国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少保、四川招讨使、中军都督府左都督、镇东将军、四川总兵官、忠贞侯、一品诰命夫人,死后南明朝廷追谥曰“忠贞”。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单独载入正史之将相列传(非列女传)的巾帼英雄,唯一凭战功封侯的女将军。

明万历二年,即公元1574年,秦良玉出身于四川忠州一个岁贡生家庭。其父秦葵乃明朝贡生,育有三子一女,长子秦邦屏、次子秦邦翰、三女秦良玉、四子秦民屏。秦良玉成长的年代,正是明朝封建统治末期,各地民变不断,叛将四起,分裂割据成风。与此同时,后金在东北崛起,不断侵扰北部边境。身为知识分子,秦葵预感大乱将至,致力研习兵书,舞剑论兵,经常向子女们称赞忠臣烈士之义和感身报国之情。他教育子女“天下将有事矣,尔曹能执干戈以为社稷者,方称为吾子也”。所以,秦良玉自幼接受良好的儒家教育熏陶。

秦葵对儿女一视同仁,让秦良玉与其兄弟一起读典籍,学骑射。根据现藏于重庆博物馆的秦良玉蓝缎平金绣蟒袍来推断,此袍长171厘米,袖长96.5厘米,秦良玉身高约186厘米左右,像男子汉那样威武雄壮。而且,比起兄弟来,秦良玉操练武艺,演习阵法,胆大心细,仪度娴雅,“驭下严峻”。秦葵曾叹息道:“你的兄弟都不如你,但可惜孩儿你是女流,否则,日后定能封侯夺冠。”秦良玉慷慨言道:“倘使女儿得掌兵权,应不输平阳公主(唐高祖李渊之女)和冼夫人(隋唐岭南的少数民族首领)。”

公元1595年,20岁的秦良玉嫁与22岁的石柱土司马千乘。石柱位于今重庆市东部、长江南岸,因东部万寿山上有一对巨石酷似少男少女,分别称“男女石柱”,因而得名。这是历史上著名的土家族聚居区,今名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简称石柱县。当时,石柱隶属忠州,居民主要是土家族和苗族,马千乘时为石柱土司,也就是当地的最高首领。这位马土司虽是一方土酋,但其祖宗大大有名,乃是“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东汉开国功臣伏波将军马援。二人郎才女貌,神仙伴侣。婚后不久,秦良玉生下一子,取名祥麟。秦良玉与马千乘夫唱妇随,伉俪情深。

秦良玉激励丈夫马千乘,说:“现在天下动荡不定,石柱位于黔、楚、蜀交界地区,极易为乱兵所扰,不能不练兵以保境安民。你是男子汉大丈夫,应当为国立功,为民造福,要继承先祖英雄气概。”马千乘认为妻子言之有理,遂精选数千土家族男丁,建立了一支“戎伍肃然”“远近所惮”的白杆兵。

所谓“白杆”,就是根据当地的地势特点而创制的武器,它用结实的白木做成长杆,上配带刃的钩,下配坚硬的铁环,作战时,钩可砍可拉,环则可作锤击武器,必要时,数十杆长矛钩环相接,便可作为越山攀墙的工具,悬崖峭壁瞬间可攀,非常适宜于崇山峻岭作战。

秦良玉和马千乘一起练兵,夫妻同心协力,治军一丝不苟,很快练成了一支适合山地作战的劲旅。

虽然秦良玉成长于烽烟四起的多事之秋,但因为秦良玉和丈夫马千乘拥有这支数千人马的白杆兵,威镇四方,保境安民,使得石柱一带很少受到滋扰,长年太平无事。

二“平播”战役,“女中丈夫”

公元1597年,四川播州世袭土司播州宣抚使杨应龙联合当地九个部落举旗反叛。播州在现在贵州省遵义一带,地势险峻,山高水险,叛军依仗着天然屏障,猖獗一时。朝廷派遣李化龙总督四川、贵州、湖广各路地方军,合力进剿。马千乘率领三千白杆兵、秦良玉另外统领500精卒,自备军粮马匹,也参加平叛战争。在平叛战争中,秦良玉与副将周国柱一起在邓坎(今贵州凤岗)扼守险地。

公元1600年正月初二,明军由于连克连捷,上下松懈,置酒高会,庆祝新春佳节。洞晓古今兵法的秦良玉预料叛军会乘夜偷袭,告诫丈夫马千乘命令“白杆军”严禁饮酒,持矛裹甲,连夜分守险隘。半夜时分,明军官兵大部分醉醺醺地沉入梦乡,叛军果然突然发动袭击。醉梦中的官军一时间四处奔逃。所幸的是,早有准备的秦良玉夫妇所率“白杆兵”发起反突袭,叛军先胜后败,惶骇间被长矛捅倒无数,其他转身奔逃。秦良玉夫妇紧追不舍,连破金筑寨、明月关寨等七寨,直抵杨应龙叛军老巢的天险桑木关下。

明军诸军喘息后集结,齐攻桑木关。由于山险关峻,甲胄满身的明朝官兵一时束手无策。“白杆兵”此时顿显神威,这些士兵的攀援能力本来就高超,又有特别矛钩互相搭连,使得他们在短时间内像演杂技一样互相搭持攀挂,与酉阳土司等地方兵配合,一举荡破险关。关口拿下,明朝官军夺门而入。

于是,众人合兵,直捣叛军老巢,杀得叛军血流成河。杨应龙骇然无奈,慌乱中自缢而死,播州之乱平息。这就是历史上的平播战争。

秦良玉和马千乘的“白杆兵”初出茅庐,便引人注目。从此,秦良玉开始了数十年的戎马生涯。此次平乱,秦良玉、马千乘夫妇“为南川路战功第一”,为当地诸土司之先,朝廷为此给予银牌及色缎等物作为奖励。

在平播战争中,秦良玉表现英勇,又充满机智,使得明朝总督李化龙大为叹异,他命人打造一面银牌赠予时年26岁的秦良玉,上镌“女中丈夫”四个大字,以示表彰。

通过平播战役,秦良玉夫妇和石柱白杆兵威名远播。

平播战争结束后,秦良玉夫妇回到石柱。不久,朝廷派来监税太监丘乘云。丘乘云向石柱索取贿赂,马千乘自恃有功,不予行贿。这下丘公公羞恼了,他指使手下捏造罪名,把已生暑病的马千乘逮捕入狱。因在狱中得不到治疗,同时受到不断折磨,马千乘病重而死,时年仅41岁。

秦良玉悲痛万分,她一边忠于职守,一边为丈夫鸣冤。朝廷念秦良玉夫妇有功,加上马千乘并无大罪,仍旧保留了马家任石柱土司的世袭地位。同时因为马家的继承人马祥麟年纪尚幼,而秦良玉作战有功,文武兼备,特授命秦良玉继任丈夫的官职。

秦良玉强忍住失去丈夫的悲痛,毅然接过丈夫遗留下的土司职位,继续率领白杆兵,承担起保境安民的重任。

这一年是公元1613年,秦良玉39岁。

三 兄弟子侄上战场,北上抗金威名扬

万历四十四年,即公元1616年,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县)建立“大金”,史称“后金”。随后,后金不断南下侵扰明朝东北边境。两年后,即公元1619年3月,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浑河南岸)一战,明军惨败。自此之后,驻辽明军几乎是闻警即逃,明朝东北防线全面告急,对后金的战略态势由主动变为被动。

公元1620年夏,后金兵再侵辽东,岌岌可危,朝廷诏令各地派兵北上援辽。秦良玉派遣其兄秦邦屏和弟弟秦民屏率五千白杆兵先行,随后自统三千白杆兵与儿子马祥麟跟进。此时,秦良玉已经46岁,儿子马祥麟已经20多岁。史载马祥麟穿银铠,骑白马,高大威猛,彪悍英武。

秦邦屏和秦民屏以及他们的儿子秦翼明、秦拱明率白杆兵五千人昼夜兼程,抵达辽阳后奉命镇守沈阳西南浑河地区。公元1621年3月,后金兵围困沈阳,秦氏兄弟奉命督军疾驰往援。兵至浑河,获悉沈阳已经失守,后金大军正前往浑河对岸。众军同仇敌忾,稍作准备,便即渡河。秦氏兄弟所率白杆兵一马当先,勇渡浑河。渡过浑河,尚未结营,即与后金先头部队相遇。随即展开激战,秦氏兄弟不畏强敌,率白杆兵奋勇作战,杀敌数千人。双方正在恶战,后金主力数万人赶到。此时,明军总计万余人,后金兵数万人。后金兵将明军团团包围。明军寡不敌众,且战且退。激战中,秦邦屏和所率白杆兵一千余人捐躯沙场。秦民屏身负重伤,在亲兵血战护卫下,拼死突围。正在危急之时,秦良玉率白杆兵三千抵达,立即加入战斗,抢出哥哥秦邦屏的尸体,救出正在拼死突围的弟弟秦民屏。

激战中,秦良玉的儿子马祥麟一马当先,冲入敌阵,斩敌无数,被军中誉为“赵子龙”、“小马超”。但马祥麟不幸被敌军的流矢射中一目,他忍痛拔出箭镞,援弓搭箭向远处的敌人射去,连发三箭,箭无虚发,后金兵大惊,纷纷后退。

史载此次血战为“辽左用兵以来的第一血战”,时称“浑河血战”。此战,秦良玉和哥哥秦邦屏、弟弟秦民屏所率的白杆兵合计阵亡两千多,但与友军共同杀敌数千人。

浑河血战,秦良玉等参战明军与五倍于自身的后金兵血战不退,使得轻易攻取沈阳的后金意外遭遇劲敌。秦良玉等以少敌多,以步抗骑,死战不退,虽然因兵力悬殊,最终败退,却震慑了后金兵,努尔哈赤深感“川兵之劲厉”。

明朝兵部尚书张鹤鸣向明熹宗奏称:“浑河血战,首功数千,实石柱、酉阳二土司功。”石柱土司即指秦良玉和秦邦屏、秦民屏兄弟。酉阳位于武陵山区,现属重庆,居民以土家族和苗族为主。浑河血战中,由土家族和苗族组成的酉阳土司兵也极为英勇。

浑河血战后,后金兵稍作整顿,再次南下掩杀,明朝各路官军纷纷败退。危机之下,秦良玉率白杆兵残部迅速抢占榆关(今山海关)布防,与随后赶到的明军一起阻住了后金攻势,避免了后金兵破关而入。

浑河一战,秦良玉和白杆兵名震朝野,明熹宗御赐马祥麟“忠义可嘉”匾额,授马祥麟为指挥使。同时赐秦良玉为诰命夫人,进二品服。由于白杆兵英勇善战,朝廷命秦良玉回川再征兵二千赴援辽东。秦良玉遂率白杆兵返抵故乡,准备大举扩军,以便再次驰援辽东。

公元1621年秋,秦良玉率军回到石柱,恰逢四川永宁(今叙永)土司奢崇明发动叛乱,围攻成都,滋扰重庆。时成都只有两千守军,遭奢崇明优势兵力包围,岌岌可危,旦夕可下。秦良玉率白杆兵主力赶到,奢崇明赶紧派使者送去金银,企图与秦良玉结盟,秦良玉斩杀来使,决心平息奢崇明叛乱。经两年多转战,至公元1623年,秦良玉终于彻底击败奢崇明,平定全川。明朝廷叙功,授秦良玉为都督佥事,拜为石柱总兵官,兄弟和子侄皆获擢升。都督佥事相当于四川都督的助手,主要负责军队的训练、军纪的整肃等,秦良玉的都督佥事职责主要是负责石柱地区白杆兵的扩军、训练,兼领民政等。总兵为镇守一方的统兵官,下设副总兵,是所镇守地区的最高军事长官。兵无定员,职无品级,遇有战事,总兵佩将印出战,事毕缴还将印。

秦良玉被授都督佥事和被拜石柱总兵,由原来的土司上升为朝廷石柱地区的军政最高首脑。一代女杰,从此成为独当一面、镇守一方的朝廷军政长官。

四 再次北上抗金,御笔赋诗赞之

崇祯二年,即公元1629年,后金可汗皇太极攻榆关(山海关)不入,采用汉奸高鸿中的建议,率十万辫子军绕过抗金名将袁崇焕驻防的辽东,远道绕行长城喜峰口入侵,攻陷遵化后,进抵北京城外,连克永平四城。北京城危急,明朝廷大震,下诏各地火速进京勤王。

明大同总兵满桂、宣府总兵侯世禄率兵来援,辽东巡抚袁崇焕、驻守锦州的祖大寿也领兵进山海关入援京城。其中袁崇焕率所部两昼夜急驰三百余里,以九千士兵与后金左翼大军对决,亲披甲胄,临阵督战,战士无不以一当十,奋力杀敌,在不到十天的时间里取得广渠门之战、左安门之战、南海子袭营三战的胜利,延缓了皇太极进攻北京城的时间。公元1630年春,皇太极实施反间计,使崇祯帝误信皇太极引兵入京乃是袁崇焕串谋所致,遂以通敌罪将袁崇焕下狱。

秦良玉得到十万火急的勤王诏书之后,即刻拿出自己的全部家产作为军饷,提兵赴难,星夜兼程,直抵宣武门外屯兵。此时,袁崇焕已经下狱,闻诏而至的各路勤王官军共二十万有余,但都畏惧后金兵,无人带头出战。接替袁崇焕担任兵部尚书的孙承宗,向各军晓以大义,安定军心,其后协调各路军队,联合行动,共同抗敌。秦良玉坚决服从孙承宗调遣,率所部白杆兵踊跃请战。

秦良玉“白杆兵”人数虽然仅有数千人,但一直为后金兵所忌惮。55岁的秦良玉激励部属忠心报国,拼死杀敌,并提枪跃马,亲自上阵。数千白杆兵在秦良玉带领下,向后金兵勇猛出击。昔日浑河血战,让后金兵再也忘不了这些身体矮小手持白杆的士兵。因此,白杆兵呐喊冲杀之际,后金兵心自发怯,再加上孙承宗协调有力,各路明军开始出击,给后金兵以很大压力,即便攻至北京外城德胜门,也无法逼近北京内城。而皇太极的另一支后金兵久攻山海关不下,皇太极见各地勤王明军源源不断而来,担心遭到首尾夹击,最终无奈放弃所占领的滦州、永平、迁安、遵化四城,撤围而去。

北京解围之后,崇祯帝派特使携酒肉犒劳参战各路兵马。当崇祯帝听说女将秦良玉老当益壮,率白杆兵奋勇杀敌的事迹后,大加感慨,特意在北京平台召见秦良玉。

崇祯帝召见秦良玉时,看到眼前这位飒爽英姿的巾帼英雄,感慨万千,称赞不已,遂“优诏褒美,赏赐彩币羊酒”,并当即御笔赋诗四首赠送秦良玉,以彰其功:

其一: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其二:蜀锦征袍自裁成,桃花马上请长缨。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

其三:露宿风餐誓不辞,饮将鲜血代胭脂。凯歌马上清平曲,不是昭君出塞时。

其四:凭将箕帚扫胡虏,一派欢声动地呼。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

崇祯皇帝享国十七年,遭逢多难,虽然昼夜勤勉国事,但无奈天下大乱,力不能挽,很少有闲情逸致吟诗作赋,除赠秦良玉诗外,仅有赠杨嗣昌的五绝诗传世。迢迢西南边陲一位女土司,竟能得到皇帝面见赐诗,秦良玉当属古往今来第一人。

巾帼英勇退敌,皇帝平台赐诗,京城顿时轰动,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前往白杆兵驻军之地,一睹秦良玉巾帼英雄风采。

秦良玉盛名之下,并没有放松军纪。她下令所属白杆兵不得滋扰百姓,史载她“驭军严,秋毫无犯”。现在北京宣武门一带的四川营胡同,就是当年秦良玉勤王屯兵住所,门上刻有“蜀女界伟人秦少保驻军遗址“12个大字。白杆兵驻扎北京期间,为节约军资,秦良玉还令部下与女眷一起纺纱织布,自给自足。现在,在北京的四川营胡同附近还有棉花胡同,就是当年秦良玉所部白杆兵赶制军衣之处。

五 巾帼英雄,千古流芳

后金兵退出北京后,秦良玉率石柱白杆兵返回家乡,留下儿子马祥麟、儿媳张凤仪,以及侄子秦翼明(秦邦屏之子)留守京师。后儿子马祥麟奉命驻守襄阳。

由于当时农民军张献忠、罗汝才等九路人马自湖广进攻四川,明朝廷诏令秦良玉不用再出兵援京,“专办蜀贼”,负责守御川地。此后十余年,秦良玉督军与张献忠、罗汝才等农民军反复搏战,互有胜负。至公元1644年,张献忠、罗汝才联军进入四川,夔州一战,因众寡悬殊,秦良玉不敌张、罗联军,退回石柱,专守石柱地区。

张献忠占领蜀地,只有遵义、黎州及秦良玉的石柱地区未归于张献忠的“大西”政权统治之下。慑于秦良玉威名,张献忠部无一兵一将敢于入犯石柱。投降张献忠的明朝官员向各地土司送去“大西”政权印信,各地土司大多畏惧接受。秦良玉接到印信,马上当众毁之,慷慨言道:“吾兄弟二人皆死王事,吾以一孱妇蒙国恩二十年,今不幸至此地步,怎能以残余之年以事逆贼!石柱一地有敢从贼者,族诛之!”

公元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攻破北京,崇祯帝自缢煤山,明朝灭亡。随后,清军入关,进军中原。秦良玉获悉后,率部众披麻戴孝,恸哭不止。自此之后,秦良玉以明朝“遗老”自居,终日蜗居于玉音楼,面对崇祯帝御诗,睹物思人,夜不能寐,发誓效忠故明,不与清朝合作。

公元1646年,清军大举南下。南明隆武政权赐封秦良玉“太子太保忠贞侯”封号和“太子太保总镇关防”官印,令她在四川继续抗击清军,保境安民。已经72岁高龄的秦良玉,毅然接受了风雨飘摇中的南明隆武政权的上述封号。

恰在此时,坚守襄阳的儿子马祥麟城破殉国的消息传来。

原来,清军入关后,李自成农民军于公元1645年初退出北京,放弃潼关、襄阳,向陕西流窜。南明隆武政权命令马祥麟督军协守军事重镇襄阳,阻遏清军南下。马祥麟知道清军势如破竹,襄阳兵力单薄,难以防守,因此抱定为国捐躯之志,致信母亲秦良玉道:“儿誓与襄阳共存亡,愿大人勿以儿安危为念!”见儿子绝笔血书,秦良玉泪如雨下,心如刀割,但她回信只有一句:“好!好!真吾儿!”

儿子的战死,更加激励了秦良玉抵御清军的决心。她在石柱地区招兵买马,举起抗清大旗。清军入川后,狼烟四起,遍地干戈,所过之处,明军纷纷投降。但秦良玉威武不屈,以万寿山的万寿寨为据点,坚持保境安民,绝不向清军投降。

公元1648年,在西南颠沛流离的南明永历帝派人加封75岁的秦良玉为太子太傅,授四川招讨使,令据守四川。久卧病床的秦良玉闻之瞿然而起,拜伏受诏,感泣道:“老妇人朽骨余生,实先皇帝(崇祯)恩赐,定当负弩前驱,以报皇恩!”秦良玉将族人召集到一起,告诫他们以后不得降清,并做出征讨伐入川清军的准备工作。

几日之后,75岁的秦良玉抱病检阅白杆兵,准备出征。但当她手握跟随她征战几十年的白杆银枪,踏上马背后,便身子一歪,倒在马背上。副将上前探她的鼻息,发现秦良玉已经逝去。众将士见秦良玉病逝马背,无不失声恸哭。

一代巾帼女杰,就此结束了她传奇的一生。

秦良玉死后,其孙马万年把他葬于石柱县东3公里处、龙河北岸的回龙案(今石柱县大河乡鸭桩村),其墓碑题刻为:

明上柱国光禄大夫镇守四川等处地方提督汉土官兵总兵官挂镇东将军印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太子太保忠贞侯贞素秦夫人墓在那烽烟四起、干戈不断的时代,秦良玉保境安民,心向朝廷,忠贞不渝,数次破家为国,共赴国难,为此失去丈夫、侄儿、独生儿子、儿媳,至死不叛国,不降清。其忠贞爱国之心,巾帼英雄之举,一直为后世所赞颂。

清代纂修《明史》,虽然秦良玉至死不降清,但感念秦良玉忠君爱国义举,清朝政府主持纂修的这部官修《明史》,为秦良玉特别列传,并在传末给予秦良玉极高的评价:

秦良玉,一土舍妇人,提兵裹粮,崎岖转斗,其急公赴义有足多者。彼仗钺临戎,缩朒观望者,视此能无愧乎!

秦良玉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被《二十四史》加载“将相列传”的女性。

同类推荐
  • 倚仗临风听暮蝉:王维

    倚仗临风听暮蝉:王维

    一片诗心,绘成画境,一片画境,酿出禅意。他 那稳藏在墨色里的人生,氤氲着一个传奇而动人的秘 密。他就是——王维。朱丹红编著的《王维(倚仗临 风听暮蝉)(精)》为“大唐才子诗传”系列丛书中的 一本,《王维(倚仗临风听暮蝉)(精)》讲述了大唐才 子王维“才人老去例逃禅”的一生。
  • 留学僧

    留学僧

    那个罗里巴嗦,看到妖精喊悟空、看到女儿国国王冒冷汗的唐僧,在真实的历史中,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少年聪慧、名满天下的他,为何走上了西行求法的漫漫长路?没有白龙马为坐骑,没有能降魔伏妖的三个徒弟,他是经历了怎样的风霜,多少的生死,才得以完成了十万里的徒步游学?依靠历史文献,《留学僧》作者以不落俗套的见识,妙笔生花的文笔讲述了佛学史上不世出的奇僧玄奘的一生。作者深入史料,运用合理想象,描摹其绚丽多彩、荆棘遍布的传奇人生。语言幽默诙谐,书写言之成理,妙趣横生。
  •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外交家(4)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外交家(4)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仓央嘉措诗传

    仓央嘉措诗传

    所谓四大皆空,业已被仓央嘉措的诗歌一句一句地清算完毕。很多人都翻译过仓央嘉措的诗歌,一览无遗之际,译者从未敞开胸襟妄加臧否,只是在融会贯通之后别开生面。对于读者而言,那就仁者智者各随其便了。
  • 一代众王之王:忽必烈

    一代众王之王:忽必烈

    在蒙古灭夏、灭金和伐宋的动荡年代里,忽必烈已从十二岁长到二十七岁。在这段时间里,忽必烈是否也参加了灭夏灭金和伐宋的战争,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1252年忽必烈初次被任命为方面军统帅时,就表现出卓越的军事天才,说明在此之前,忽必烈不但掌握各种武艺,且精通军事指挥知识,并有很高的指挥艺术。
热门推荐
  • 历代宦官(下)

    历代宦官(下)

    由竭宝峰、刘心莲、邢春如、李穆南编著的历史之谜系列丛书共32分册,用来阐述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并揭示古代历史长河角落中最为隐秘的部分。
  • 午夜撞见福尔摩斯

    午夜撞见福尔摩斯

    波希米亚国王因五年前与一位女歌手的浪漫史,此刻正面临着严重的丑闻危机,因为那位女歌手有一张与国王的亲密合照。福尔摩斯这次的任务是,在那张照片被曝光之前取回它……
  • 智慧攻心术(现代人智慧全书)

    智慧攻心术(现代人智慧全书)

    “戴帽”,取俗语“戴高帽”之意,即劝说时对对方某些固有的优点给予适度的褒奖,使对方得到某种心理上的满足,减轻其挫败的心理,使其在较为愉快的情绪中接受你的劝说。
  • 丧尸国度

    丧尸国度

    跨国集团研制的抗癌注射剂“X药剂”发生惊天异变,世界变成了丧尸的海洋,人间在一瞬变成地狱……一夜之间,丧尸横行!末日之下,谁能幸免!活下去,或者不得安息的死,只有一种选择。
  • 臣服吧我的王子殿下们

    臣服吧我的王子殿下们

    某天某月某日,一个宅腐少女竟私闯民宅,身为这座房子的主人,非常不满。“从今天起,你就是我们的仆人了,安排我们的一切行程!”他修长的手指指着她,嘴角带着得逞的微笑。“哈?!什么!”某女已呆愣。不就是打破了他最珍贵的玻璃种项链嘛,不就是差点毁了他的清白么,不就是不小心撞翻了他的一桌美食吗,不就是踢坏了他家的紫渲檀木门么。。。。等等,事情好像严重了。。。
  • 我的郁金香小姐

    我的郁金香小姐

    我和她都是这条郁金香路附近的居民,我们呼吸着一样的空气,喜欢这里郁金香开放的季节,厌恶夏天因为干燥扬起的灰尘,虽然彼此从来没有说过“你好”或是“再见”,但却真实的在这里有过喜怒哀乐。终于有一天,我叫她郁金香小姐,她叫我笆斗先生.......
  • 宅世学园反穿记

    宅世学园反穿记

    我好倒霉,真的~~人家穿越,我只能被穿越。人家主角动不动就一大堆不合理的外挂满天飞,我却只能开启上帝视角用一张嘴炮来指出BUG。本书恶搞气氛浓重,玛丽苏、傲天流、穿越流、系统流、无限流、修真流、重生流、末日流、综漫流、洪荒流……一个都不能少,拉拢各世界小说主角所要面对的最终BOSS们的力量来对抗,用嘴炮打败“主角”们后再拉入自己阵营,直到人数多得能容纳一个学园!所以谓之为“宅世学园反穿记”!
  • 一纸婚约:天才宝腹黑爹

    一纸婚约:天才宝腹黑爹

    杀他老婆,灭他威风,她带着他儿子落跑。8年后,她带着天才儿子回国,他已有未婚妻。“孩子给我,否则代价你付不起。”“姑娘吃荤吃素不吃亏,想要孩子多是女人给你生。”宝贝笑眯眯说,“想当我爹地,就看看你有没有这本事,否则代价你也付不起。”父子第一次网上见面,宝贝装人妖诱惑爹地,“求抚摸,求宠爱,求亲吻。”爹地大人淡定回,“求报三围,我对对象有点挑。”
  • 人人都爱升职器

    人人都爱升职器

    职场是后娘,疼我们的时候少,整我们的时候多。作者刘劲飞是“阅人无数”的裁员专家,每天要面对的就是那些被后娘放逐的苦孩子。他就像一个老中医一般,看多了别人的苦水和泪水,自然能总结出些许治病救人的道理和智慧,也更加看得清楚为什么走运的人总是走运,倒霉的人总是倒霉。咱看这书的目的,就是读懂职场道道儿,多些见识,长些眼色,学些软技术,会些硬手段,不让后娘生气,让自己畅快地野蛮生长。
  • 独家珍藏:前夫你认错人了

    独家珍藏:前夫你认错人了

    “别逼我再动手打你!我唐傲伦虽然很不屑对女人动手,但对你这样不顺从的女人,我还是不会手软的!”他扼住她的脖子恐吓。“手软?呵呵……”她冷笑了一声,他这个杀人不眨眼的大魔头比死神还残暴的人也会手软吗?如果他真的会手软不轻易对女人动手的话为什么他打她的次数已经多的让她数不清了?这个男人说话可真是矛盾的讽刺明明一边非人的欺负她,一面却在霸道的干涉别的男人接近她,将她死死的扣在身边,他到底想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