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751800000015

第15章 商鞅变法

秦国原来地处西陲边疆,交通也不方便,人口又少得可怜,很难和东方各国往来交流,学不到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因而在经济上和文化上都发展缓慢,远远落后于其他六国。再加上秦国的政权长期控制在奴隶主贵族手中,他们侵凌王室,干涉君位,曾多次挑起内乱,削弱国君的权力,阻碍新生的封建关系的发展,使得秦国在政治上也不够开明。俗话说,落后就要挨打。东方各国见秦国国势日衰,软弱可欺,就乘机派兵攻打。魏国一举攻下了秦国五座城池,抢占了河西大片地方。楚国也掠去了汉中之地。眼看着,一个春秋曾经鼎盛的大国就要被吃掉了。秦孝公就在这内忧外患之时继位,挑起了国家的重担。他是个有才有能的人,深深感到责任重大。决心奋发图强,重振秦国的霸业。他看到东方各国由于变法革新而纷纷强盛起来,便决定向他们学习,也进行变法革新。要变法图强,就必须广招天下有才能、有见识、有胆魄的人。为此,秦孝公下了一道《求贤令》。上面说:秦国自穆公之后,由于内忧外患,国势日衰。各诸侯国瞧不起秦国,秦国人也深感耻辱、痛心。为了光复穆公之基业,现在广求天下奇才。如果有人能想出办法,使秦国富强起来,国君不仅赐他以高官厚禄,还会分封大片土地给他,并让史官将他的功绩载入史册,流芳百世。这诏令一下,远近各国有才华的人都纷纷来到秦国献计献策。遗憾的是,这些计策不是过于迂腐,就是过于无力,使秦孝公很失望。有一天,他正在为招揽不到合意的人才而闷闷不乐,忽听宠臣景监求见。景监满脸兴奋,一见到孝公,就说:“主公,我有个朋友,叫公孙鞅,此人满腹经纶,雄才大略,不知您可愿见他一见?”孝公想,自布告贴出去后,来求见的人哪一个不是满腹才学,可结果没一个让我中意。于是,他摆了摆手说:“算了算了。”景监见状又说:“主公不是要奋发图强,广招贤才吗?怎么能这么快就泄气了呢?再说,这公孙鞅可不是一般的学子。您可知道,他为什么从魏国来到秦国吗?这里面还有一段故事呢。”

原来,这公孙鞅本是卫国的贵族后代,从小就能言善辩,聪颖过人。他熟读了大量古代典籍。尤其喜欢有关律令方面的知识。他非常崇拜法家李悝、吴起等人,一心想像他们那样干一番大事业。后来,他家道中落,跑到魏国,在魏国的宰相公孙痤家里当门客。公孙痤见他虽然年轻,却有奇才,便格外器重他。不久,公孙痤得了重病。临死前,他对魏王说,希望魏王能任用公孙鞅来接替他的相位。魏王见公孙鞅年轻,又没有什么名望,就没有答应。公孙痤随即又小声告诉魏王,如果不愿任用公孙鞅请大王务必将他杀掉,否则,一旦别国重用了他,以他的才干,势必会对魏国形成威胁。魏王没有理解公孙痤的苦心,自然也没有按他说的做。但公孙鞅知道,他在魏国已经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了,因而也没必要再待下去了。恰在此时,他听说了秦孝公张榜纳贤的消息,就觉得这是天赐的施展抱负的时机。于是,就到了秦国。

孝公听景监讲了这番话之后,觉得既然公孙鞅如此难得,就决定见他一见,他想,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要亲自见识见识,且看他究竟如何。

公孙鞅拜见秦孝公,开门见山地说:“纵观古代先王之道,不外乎仁政和王道两种。所谓仁政,主要是指用道德的力量来治理国家,如上古的尧舜禅让、无为而治就是通过施行仁政,使民心归附,国家富强。而王道,则是一种与仁政相近的治国方法,只是它不排斥刑罚的作用。不知陛下您可对这两种方法感兴趣?”

秦孝公原以为公孙鞅能有什么惊人之语,没想到一开口也是迂腐之词。正要宣布退朝,只见公孙鞅一摆手,说:“陛下请不要心急。既然您对这两种先王之法不感兴趣,那我就将自己的一孔之见说给您听听吧。”他顿了一下,接着说:“依我之见,一个国家要富强起来,就必须实行霸道。霸道与王道的治理方法相反,它是一种强硬的手段,是必须通过变法、革新才能实施的。也就是说,要实行霸道,就不必顺应老百姓的心意,也不能墨守成规,抱住老规矩不放,而必须改变旧的不合理的制度,以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事物。当然,这样做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大王您必须有足够的决心,想做什么一定要做成。一旦三心二意,中途动摇,一切都会化成泡影!”

这一番话,慷慨激昂,掷地有声,直说得秦孝公眉头舒展,喜笑颜开。他想,这公孙鞅果然不凡,句句都说到了我心坎里。他激动地站了起来,对公孙鞅说:“你放心,明天我就召集满朝文武,宣布变法革新!”

当他第二天当着满朝文武宣布要任用公孙鞅进行变法革新的时候,遭到老臣甘龙、杜挚等人的激烈反对。甘龙一听说要进行变法革新,就气得浑身哆嗦,他指着公孙鞅说:“你,你这是成心要坏我们的老规矩,让我们做不忠不孝、对不起先王的事!”他接着对秦孝公说:“主公在上,千万不要听这小人一派胡言!您想想,自古以来,哪个朝代的圣贤之人不是按照先王传下来的制度来治理国家,不是遵循着百姓的习俗来推行教化的?一旦变法革新,随随便便丢掉老规矩,百姓不习惯,必然会引起混乱。到时候,国家无章法可循,百姓人心涣散,主公您恐怕会被天下人议论和耻笑呵!”

甘龙话音刚落,杜挚也急忙站了起来。他说:“没有百倍的好处,就不能改变旧的法制。没有十倍的功效,就不能废除旧法而换用新法。以前各代君主都按着先王传下来的规矩办事,即使办不成,也没有什么过错,因为这是按祖宗的吩咐做的。而变法革新则不同。首先你不按老规矩办事,这本身就会落个不孝的名声。如果再出些差错,那人们肯定会抓住你不放。即使你办了九十九件好事,也难以得到原谅。因而,臣恳请主公三思而行。”

秦孝公正想开口,只见公孙鞅站了起来,他一字一顿地说:“二位大人对国君忠心可嘉。但我以为,只有一般的庸常之人,才会常年守着老规矩,按自己所熟悉的老一套办事。从历史上看,夏、商、周三代帝王并没有遵循古代的制度,却都把国家治理得兴旺发达。春秋五霸的创业方法各异,不也都成就了霸业吗?二位大人一直强调要遵循古法,可殷纣王和夏桀,没有改变旧的法制,为什么还落得个灭亡的下场呢?再说,前代各朝的政教都不相同,我们该效法哪个古法呢?先王的制度没有多少一样的,我们该依循哪一个古礼呢?”他接着转向秦孝公,说:“圣人治国,只要能够强国富民,就不必死守古法,沿用古礼。大王您既然想使国家富强,就应下定决心变法革新,不能怕世俗之人的讥笑、反对和议论。况且,只要国家强盛,人民富裕,恐怕人人都只会称颂大王的功德。”

公孙鞅一场舌战,驳得甘龙、杜挚等一些保守的大臣们哑口无言,也使秦孝公坚定了变法的决心。他当即任命公孙鞅为左庶长(掌握国家军政大权的官),拟定变法令,开始变法。

公孙鞅起草了一系列变法制度。他想,新法的赏罚条例能否得到贯彻执行,关键得看老百姓是否信任我们。于是,他就在秦国首都栎阳城的南门树起了一根约三丈长的木杆,并在旁边贴了一张告示:只要有人愿把这根木杆从南门扛到北门,就赏给他十两金子。消息传开,南门口不一会儿就围满了来看热闹的人。大家议论纷纷,都不知官府想干什么。有人说:“还不是拿咱们百姓当猴耍,当官的寻点乐子呗。”也有人说:“这大概是左庶长新上任,在摆阔架子吧。”又有人说:“摆摆阔气倒没什么,怕就怕你真上去扛了,他不但不给你金子,反倒找你的麻烦。”这一说,大伙谁还肯没事找事儿?只是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说来说去,就是没有一个人上去扛木杆。

公孙鞅见此情景,就走上前去,说:“大家是不是嫌赏金少呀?那好,我再加四十两。谁肯执行我的命令,我赏黄金五十两!”这一下,大家更觉得奇怪了: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只见人群中挤出一个小伙子,二话不说,抱起木杆就往北门走去。他走到北门,把木杆放下,又来到公孙鞅身边。公孙鞅高兴得拍了拍小伙子的肩膀,说:“好小子,有胆量。我公孙鞅说一不二,这就发赏。”他叫仆人捧过赏金,黄澄澄的五十两,一分也不少,如数点给了小伙子。围观的人见此情景,一下子轰动了。连连说:“左庶长果然说话算数。以后,凡是左庶长的命令,我们一定照办!”

几天以后,公孙鞅就以秦孝公的名义颁布了新法令。新法主要有三项内容:

第一,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这样就既增强了秦国的军事力量,又打击了旧贵族。

第二,实行“编户制”和连坐法,把老百姓组织起来,五家编一组称“一伍”,十家编为一组称“一什”。各家互相监督,以便统一管理。

第三,奖励耕织,发展农业生产。

新法推行了十年,给秦国带来了很大变化。老百姓丰衣足食,军队里粮草充足,兵士们勇敢善战,到处是一片欣欣向荣、和平美好的景象。秦孝公十分欢喜。老百姓也非常高兴。公元前350年,孝公把都城迁到了咸阳,并提拔公孙鞅为“大良造”(秦国当时的最高官职),让他进行第二次变法。这次变法的主要内容是:

第一,废井田,开阡陌。这就促进了封建关系的发展。

第二,在全国建立县制。

第三,统一度量衡,使秦国各地都用同一标准的量器和丈尺。

第四,制定法律。公孙鞅根据前人的《法经》,制定了秦朝的法律,并公布全国,要百姓遵守。

公孙鞅两次变法,前后一二十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使秦国从一个岌岌可危的弱国一跃而成为兵强马壮、人丁兴盛的强国,成为“战国七雄”中举足轻重的大国之一。于是连周天子也打发使者去慰劳秦孝公,封他为“方伯”(一方诸侯的首领)。东方各国也不敢再瞧不起秦国,都纷纷来向秦国道贺。

为了奖励公孙鞅的功劳,秦孝公就把商、于一带十五座城镇赏赐给了公孙鞅。从此,人们就改称公孙鞅为商鞅了。

商鞅变法虽然给秦国的人民带来了好处,受到人民的欢迎与拥护,却惹恼了那些旧贵族。他们原来所享有的特权和荣华富贵,随着新法的实施,像遭到狂风的袭击,一下子都被刮走了。而商鞅呢?由于变法成功,又封官又封田,能不遭他们嫉恨吗?他们千方百计要破坏新法,但都慑于秦孝公的威势,没有得逞。后来,他们又联合太子的老师公孙虔和公孙贾,让他们怂恿太子出来反对变法。这一招还真难住了商鞅。因为法令上规定得明明白白:任何人反对新法,都必须治罪。可如今站出来的是太子,怎么好随便加刑呢?但新法是商鞅亲自制定的,如果因为是太子犯法,就不予加刑,那这法令不就等于一纸空文了吗?以后,百姓们谁还会相信朝廷的法令?商鞅左思右想,还是决定:“太子犯法,与民同罪!”他找到秦孝公说:“国家的法令必须对任何人都有效。太子犯法,也应当同样治罪!不过,太子之所以出来反对变法,主要是受他的老师唆使,他的老师应当按法律受刑。”

秦孝公认为商鞅说的有道理,就下令把太子的老师公子虔和公孙贾都抓了起来,并按照法律规定,割掉了公子虔的鼻子,在公孙贾脸上刺了字。同时还在渭水河畔镇压了七百多个破坏变法的旧贵族,并把一批反对新法的人流放到边远地区开荒种地。从此,百姓们更加信任新的法令制度,那些反对变法的人也不敢再出来进行阻挠和破坏了。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了,太子驷继承了王位。这一下,他的老师公子虔和公孙贾可大大地喘了一口气。他们自受刑以后,无脸见人,闭门隐居。现在可到报仇的好时候了。他们一改羞于见人的心理,四处游说,煽风点火,诬告商鞅要篡夺王位,图谋造反,并一再挑拨太子逮捕商鞅。商鞅自知自己在太子手下难以活命,就带着手下的人和老母亲逃跑了。在路途中,他想找个旅馆住宿。旅馆的主人向他要居民证看。他匆匆而逃,哪里还顾得上带什么居民证?旅馆的主人对他说:“这是商君定下的法律,如果我们留下您住宿,我们全家都要治罪的。”商鞅见此心想,今日虽然我受难落魄,但我毕生推行的新法已深入人心,不可动摇,我还有什么苛求呢?就是死,也足以瞑目了。于是,他放弃了继续逃亡的念头,回到了自己的封地。

当太子驷的军队前来逮捕他时,他从容地走向了刑场。

远近各地的百姓听说太子驷要赐商鞅以“五马分尸”的酷刑,都前来为他送行。有的端来了酒,有的裁了纸钱送来,大家痛哭失声。商鞅感激百姓们的一番厚意,他用激动的声音说:“我商鞅二十多年前来到秦国,就是为了使秦国变得强盛、富足。在变法的过程中,我制定严格的刑律,惩罚不听话的百姓。今天,我在此向父老乡亲们赔个罪吧。如今,扪心自问,我已上不负孝公,下无愧于民众。我已心满意足,死而无憾了!”

一个曾经在秦国大地上叱咤风云、不可一世的人物,就这样走向了他的归宿。

同类推荐
  • 铁血杨家将

    铁血杨家将

    现代特种兵杨顺灵魂附身,回到了北宋初年天波府杨家中,成为杨业的养子杨延顺,人称杨八郎。试看在那个时代,精英特总兵如何纵横天下!
  • 御龙三国

    御龙三国

    常山王国,一位身处三国乱世,却天生废材的少年,无意中得到高人相助,并得到了传送中的神兵利器和绝世武功秘诀,从此走上了纵横三国的天下争霸之路。乱世风云,带你换一个视角看三国,跟我们的主人公一起走上这条可歌可泣,热血悲壮,儿女情长的风雨江湖路。
  • 历史就这四张脸:千朝万代,就这四张脸皮

    历史就这四张脸:千朝万代,就这四张脸皮

    知名通俗历史作家罗杰从战争篇、帝王篇、暗杀篇、悬案篇四个方面,以探索发现手法解读从远古到民国鲜为人知,又悬念丛生的战争密码、帝王旧事、暗杀玄机和史案真相,解读历史的这四张脸皮。
  • 陶乐县志

    陶乐县志

    本书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全面真实地反映了陶乐的自然、社会的历史与现状,采用篇章目结构,运用述、记、志、图、表、录等七种体裁,详近略远,上限追溯至事物的发端,下限至公元2003年。
  • 平乱策

    平乱策

    王候将相,宁有种乎?每一个站在高处的人身后都铺满了累累白骨。是任人宰割还是奋起抗争?不想永远被别人欺压,就必须有一种誓死如归的精神。要想成就一番霸业,不能单凭一时的血气之勇,还需要超人的智慧。
热门推荐
  • 懂得选择 不要放弃

    懂得选择 不要放弃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位名叫桑尼耳的法国飞行员,在清洗战机时,突然一只硕大的狗熊出现在他背后,举起两只蒲扇般的前爪向他扑来。在千钧一发之际,桑尼耳闭上双眼,用尽吃奶的力气纵身一跃,跳上了机翼,从而呼救逃生。
  • 至尊富豪

    至尊富豪

    人分三种:大人,小人,中年人。钱分五种:很没钱,没钱,有钱,很有钱,特别有钱。当人和钱加在一起,那么就只剩下两种:穷人和富人……谁都想当富人,于是故事开始了。
  • 良辰慕倾卿

    良辰慕倾卿

    一个是天资笨拙,但一心想要行侠仗义的小姑娘。一个是生活在谷底,身世不明的大夫。因为谷底的相遇。交织出一段搞笑的爱情故事~
  • 绝品邪医

    绝品邪医

    能看病,懂看相,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金字招牌,童叟无欺,绝品邪医混迹都市,校花千金个个爱,美女佳人投怀抱!
  • 望我天真如初,愿你善良如昨

    望我天真如初,愿你善良如昨

    爱情是贯穿始终的主旨,而至始至终推动它的,是一种对与生俱来的美好事物的祈盼或告白,如同《小王子》一样,充满爱和同情心,它能让人慢下来静静地看,用眼睛看,让身体放松,或干脆站起来哭一场。
  • 怀桑

    怀桑

    高中默然相爱,最终走向何方?一张地图,卷起纷争,究竟隐藏着多少秘密?你还相信爱吗?
  • 没有不景气 只有不争气

    没有不景气 只有不争气

    遇到低谷期,你就得努力克服,而且还得一路走过来。在一路走来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这样问自己:低谷期是否含有某些发人深省的东西?低谷期实际上意味着什么?它传达了什么样的信息,我们要怎样去理解和尝试呢?而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是一个:把脚步放慢点!干任何事情,实际上都不可能做到一帆风顺,决策一个比一个英明,措施一个比一个得力。该书告诉我们,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风平浪静、一路平坦的,会遇到许多的坎坷和困难,若不去正视与克服这些关隘,就会彻底地堵塞通往成功的大路,而克服这些困难就需要我们自己争气,因为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 隐痛与暗疾:现代文人的另一种

    隐痛与暗疾:现代文人的另一种

    本书解读了近六七十年响当当的名字:鲁迅、胡适、顾颉刚、张爱玲、周作人、郁达夫、徐志摩、苏雪林、沈从文、陈寅恪、胡风、胡兰成、郭沫若、孙犁、萧乾、乔冠华、胡乔木等。
  • 姑娘跟我回天庭吧

    姑娘跟我回天庭吧

    天庭遭受大难,他奉命来到人间,寻找救世主;她不过一个大学生从未想过什么救世主,只想过着平凡的生活,找一个真心爱的人简简单单过一辈子。可命运的纠缠,使她不得不承认。他(她)们将何去何从
  • 只婚不爱:老婆,求你别改嫁

    只婚不爱:老婆,求你别改嫁

    五年之前,她是徐家大小姐,亲手设计送他入狱。五年之后,她是KTV里的公主,而他是商界最年轻的传奇。“徐思玥,我娶你,只是为了折磨你!”他强迫她看每天与别的女人颠鸾倒凤,他一次次将她送上别的男人的床,她在他面前卑微得如同蝼蚁。“徐思玥,睡在我的身边,你会不会夜夜做噩梦?”他的声音如同地狱一般的冰冷。恨得多深,爱得便有多深,她的一颗心支离破碎。多年之后,她涅槃归来,冷傲如女王;那个恨她入骨的男人,却爱她至深。她说:“陆晟泽,当年我欠你的,已经还清了,我们以后再也瓜葛。”他却说:“我还欠你,一生一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