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74500000006

第6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的管理智慧(2)

就是说,老百姓的事最重要,如果获得百姓的支持,人心所向,那么一切事情都好办了。这一思想,是孔子“和为贵”思想的继承和发挥,虽然还不是民主主义思想,但它看到劳动群众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确是很有意义的。它在后来历史上起到了很积极的作用。

第二个观念是领导与被领导之间关系的状况取决于领导者自己。领导者的所作所为,领导者的道德人格从根本上决定了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他说: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天下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大意是,限制人民不必以国家的疆界,保护国家不必靠山川的险阻,威行天下不必凭兵器的锐利。有德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多,无德行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连亲戚都反对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都顺从他。拿全天下都顺从的力量来攻打亲戚都反对的人,那么,仁君圣主或者不用战争,若用战争,是必然胜利的。孟子还说:

“仁者无敌。”

孟子认为领导和被领导之间的关系是对等的、相互感应的。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如果君主从不忍人之心出发实行仁政,那么,民众、臣属自然从心而发地拥戴你;反之,实行暴政、残害生灵,那么,不但得不到民众的支持,而且要被推翻。孟子理直气壮地说,不行仁政而行暴政的君主,就不是民众的领导,而是“一夫”,完全应该被杀掉。他说:“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杀式君也。”

这就是说,获取“人和”的关键不在民,而在领导者自身,在于领导者能不能行仁政。

孟子的仁政,也就是领导者得民之政。孟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研究今人所谓行为科学的思想家。在他看来,百姓的事最重要,民心不可违,要研究怎样获得民众支持、获得民心。他说: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得天下之道在得民,得民之道在得民心,得民心之道,在于“所欲给之”,“所恶去之”。就是说获得民心的关键,是在“欲”字上做文章,从百姓的需求人手。这也就是现代管理的需求与激励的问题。孟子正确地看到了需求是行为的原动力,欲望的不满足是激起人们行动的普遍原因。要想使民众按领导的意志去行动,就必须设法满足他们的需要。如果民众需要的就给他,不需要的就不给他,那么必然激发起民众站到统治者一边的动机和行为,否则,就要失去民众。

孟子认为,民众的最根本需求是物质利益的需求。人性中天然就有“大体”和“小体”,从“大体”成为大人的只能是少数人,对大多数民众说来,是从其“小体”的,他们最关心的“口之于味”“目之于色”“耳之于声”“鼻之于臭”“四肢之于安逸”的感官满足,让他们不去追求物质利益是枉费心机。为此,孟子主张领导者采取两方面的对策,一是在整个社会不要助长唯利是求的风气,从道德修养上教育人们少言利,不要整日把“利”放在第一位,以免发生争夺。

有一次,梁惠王问孟子,有什么办法使魏国得到好处,孟子答到:“王何必日利,亦有仁义而矣。”

在孟子看来,诸侯求利国,大夫求利家,士庶人求利身,那么就会压倒君臣、人伦关系,引起上下左右厮杀之祸。一定不能给见利忘义之徒以舆论的支持。

另一方面,孟子又主张领导者要满足民众的物质需求,因为,百姓的物质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直接关系到对统治者最紧要的稳定之心。他说:

“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莫不为已。已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如果百姓的生存需要得不到满足,自然要为乱造反,社会难以安定。这里,孟子不是把百姓为乱归结为道德观念的不善,而是从物质需求的欠缺上寻找原因,确是难能可贵的。

聪明的君主应该从劳动者的物质需要出发,发展生产,增加财富。这就是孟子的“制民之产”的观点。所谓“制民之产”,就是主张给每户农民以一定数量的土地,使之从事生产:“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百亩之田,勿夺其时”,五十者衣帛,七十者食肉,黎民“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安居乐业,过上温饱的生活。百姓生活好了,人心自然安定。他说:“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孟子主张领导者要时刻考虑民众的苦与忧。与民同忧,与民同乐,这样才能获得民众的支持与响应。他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和忧并非只是精神的安慰,而是有实实在在的物质内容。

一次,齐宣王问孟子,文王有囿方七十里,而我只有四十里,可是民都以为大,这是为什么?孟子答道:文王有囿“与民同之”,人民随便去打猎;而王之囿是“禁区”,独享其乐,“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这说明忧和乐都有实在的物质内容。孟子主张要从物质利益上考虑民众的忧和乐,与民同忧乐,以获取民心。

为了贯彻物质激励的思想,孟子主张税收要有节制。“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他反对“贡”,主张“助”。因为,贡税的税额以几年的平均年景收获为依据而制定。丰收的年景无所谓,可是灾荒之年,百姓的收获只能抵偿施肥的费用,没有办法只得东奔西走借债交税,这样,百姓怎么能有恒心呢?因此说:“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助,就是百姓到统治者的土地上服劳役。孟子认为这样的办法,可以使百姓有一个基本的生活保障。孟子对那些不关心百姓疾苦,横征暴敛的君主极为痛恨。他说: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可以看出,孟子是企图从人的心理需要出发,以物质激励的办法,获得百姓的支持和拥护。这是对地主阶级长远利益的深刻掌握,的确很有见地。然而,当政者大多为急功好利之徒,他们唯恐搜刮的不多,谁人去关心百姓生活!因此,孟子的主张不得见用。

孟子仁政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君主行仁政的原因是有一颗“不忍人之心”,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仁君圣主行仁政,是先天善性自然扩充发展的结果,不是外力强迫。仁政,也就是爱民之政,来源于人的善性。仁政的具体内容诸如“制民之产”、“敛从其薄”等等,也有人性的依据,就是人人都有的“小体”。孟子的观点,提倡弘扬、发展大体,但不能无视“小体”的客观存在,从“小体”的事实存在出发,便是物质激励的理论。可见,和谐统一的领导理论,从孔子至孟子这里,不仅内容更丰富详实了,而且理论体系更加完整严密了。这是孟子的主要贡献。

君论

对领导者的素质和品格,孟子给予极大的关注,阐发了十分丰富的思想。

孟子以神秘的形式论证了领导者立足的基础是民众的支持和拥护。他继承了传统的君权神授思想,赞成《书》中所说的“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天是君权得与失的决定者。但天给予君权与否的意图是通过民众的行为和意愿而实现的,“以行与事示之而已”,“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旧君逝去,新君继位,其决策举措使事务得到治理,民众安居乐业,那就意味着“民受之”,而“民受之”也就是“天受之”;反之,决策无法实行,民众走之四方,就是民众不接受,也是天不同意,那么,君主的权力便会得而复失。

孟子的天民一体观点,把民意升格到天神,极大地提高了民心民意的权威性,为君主自身建设设置了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检验标准,就是要获得民众的支持和拥护。

为获取民心民意,孟子认为,领导者一定要加强自身建设,珍视“正己”。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乏本在身。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正君而国定矣。”

君主“正己”的关键是有一颗爱民之心。大到天子,小到普通百姓,都应有一颗爱人之心;人都是相互感应的,君主爱人、爱民众,民众反过来也会爱君主;感情的互动效应,带给君主的是民众的拥戴和整个天下;反之,会因此失去天下。孟子说: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君主还要善于学习。孟子说,尧舜都是善于学习而成为圣人的。舜“善于人同,舍已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大意是,舜极好学习,能舍弃自己的不正确的东西,接受别人正确的东西,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从种庄稼,做陶器,捕鱼,直到做天子,没有一样东西不是从别人那里学习的。

在学习问题上,孟子主张君主要丢掉权势,放下架子,他说:“古之贤王,好善而忘势;古之贤士何独不然?乐其道而忘人之势。”

古代的贤王好善而忘记自己的权势,而古代的贤士也能乐于行道而忘记别人的权势。贤王和贤士的密切配合,关键取决于贤王能够忘掉自身的权势,只有贤王“忘势”,贤士方能“忘势”,也才有贤士乐于道,贤王达到好善的目的。

孟子特别强调放下架子、忘掉自身权势的君主俯首听教于臣,并且态度要十分谦虚诚恳。他说:“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

“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

商汤对于伊尹,先向伊尹学习,然后以他为臣,于是天下不太费力气地统一了;桓公对于管仲,也是先向他学习,然后以他为臣,于是不费力气而称霸于诸侯。商汤和齐桓公是领导者的榜样和楷模。

孟子又前进了一步。因为臣子的道德学问可能高于君主,为了保证君主的地位最终不受损害,应该允许臣子采取非常的手段,使君主得到教育。

《孟子·万章下》记载:“齐宣王问卿。孟子日:‘王何卿之问也?’王日:‘卿不同乎?

日:’不同。有贵戚之卿,有异姓之卿。‘王日:’请问贵戚之卿。‘曰:’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王勃然变乎色,曰:’王勿异也。王问臣,臣不敢不以正对。‘王色定,然后请问异姓之卿,日:’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

在孟子看来,有为之君主,应该允许臣子在必要的条件下,采取暂时易位,放逐君主,最终使君主改弦易张的办法,教育君主。

当然,孟子强调前提有两个,一是易位是暂时的,二是不是为了篡位而是教育君主。暂时失位是为了长久保住君位。孟子的主张反映了个体独立性得到弘扬的士阶层,设计管理模式时的理想化色彩。事实上,在阶级社会中,这种设计只是幻想而已。但孟子想借用道德和才能的力量制衡君主的贪欲和无能,以实现管理活动的良性循环,这种思路是难能可贵的。

孟子还主张圣主仁君要有敏锐的鉴别是非善恶的能力,有高超的理性思维。孟子具体论述说道:

“设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

要善于分析各种言论和观点,对片面的观点知道它蒙蔽了什么,对过了头的言论知道它陷溺于什么,对邪辞知道它如何叛离正道,对遁辞知道它如何理屈辞穷。孟子还说,“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聪明的领导者应该能够理智地判断各种观点、言论,清楚地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这种能力,也叫做“知言”。孟子自我认为具有这种能力:“吾知言。”

孟子还认为圣主仁君应该有一种“气”,气魄和气势。他称之为“浩然之气”。这种气,不是通常理解的物质性的气,而是人气,是类似于“勇气”“士气”的,那种理直气壮、大义凛然、无所畏惧、无坚不摧的精神状态。这种精神状态对于领导者说来,是十分重要的。气需要培养。孟子本人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养气的根本途径之一是寡欲,“养心莫善于寡欲。”外物的引诱容易使人追逐感官欲望的满足,丢失先天的善良之心,走向迷途,必然气馁,哪里还有浩然之气!孟子特别强调“存夜气”,养“平旦之气”,因为夜间或平旦很少与外界事物接触,比较能“寡欲”。养气的途径之二,是坚持不懈的道义积累。浩然之气是精神力量,是“集义所生”“配义与道”。由“志”帅领,由道义积累而成。符合道义的思想和行为,日积月累,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最终就成为“浩然之气”。孟子尤其强调养气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心匆忘,匆助长也”。不要中止努力,也不要象“拔苗助长”一样,过于性急。长此以往,坚持下去,必然有浩然之气的结果。

孟子是以德服人的力倡者,主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君主之“德”“道”,取决于君主能否实行“仁政”,能否善于识人、选人、用人、选贤任能、俊杰在位等等,还取决于君主的自身修养。君主的治政和用人,最终都转化为君主的素质和品格,并对整个社会发生影响。孟子希望君主加强自身的素质和品格建设,影响、感化、吸引民众,让民众从心而服,“天下之民至焉”。

臣道

孟子十分重视臣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认为没有臣的辅佐,任何有为之君也难以成事,“不用贤则亡”,他劝君主要以求贤用贤为急务,“急亲贤之急务”,各级官吏应由贤者当任,“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何谓贤者、能者,在人臣标准这一问题上,孟子继承了孔子的道德至上的观点。他说:“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仁德是决定一个人是不是贤者的最高标准。

孟子还把爵位、年岁和道德加以比较,说明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他说,在世人的眼里,爵位、年岁和道德,是三个受人尊敬的东西。一般在朝庭重视爵位,在乡里看重年岁,而对于辅助君主统治百姓来说,道德是最高的、最上的。这就是说,判断一个人是否是理想的臣子,关键不在爵位多高,年岁多大,而在于道德境界的高低。通过爵位、年岁和道德的比较,充分肯定道德的重要意义。这对以爵位论人才和论资排辈的现象是一个有力的批判。

同类推荐
  • 成长型公司

    成长型公司

    以发达国家一些迅速发展的公司的实际经验为基础,本书针对企业发展中面临的成长管理问题,采用适当的融资方式支持企业发展的问题;组织结构和本书结构的调整问题,以及开发国际先进的管理能力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运作策略。在本书中,来自各个领域的许多专家们针对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成长基础、成长典范、成长战略、并购之道、资本与融资、实施有效控制、改善管理技能、运用电子商务、人员激励和业绩表现、员工招聘与报酬、提高运营效率、及退出经营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 公司不教,但要你懂的财务常识

    公司不教,但要你懂的财务常识

    本书内容包括:管财要管什么、管理者更要看得懂财报、贯穿全流程的财务管理、明明白白发工资等。
  • 听听投资主力说什么:牛市震荡中的股票、基金投资策略

    听听投资主力说什么:牛市震荡中的股票、基金投资策略

    大牛市的车轮滚滚向前,震荡在加剧,但看不到牛步停歇的迹象。这是一本假众多中外投资基金和专家之口,全面回应中国超级长牛市震荡与盘升的书。
  • 靠天不如靠自己:新农民自立自强创业故事

    靠天不如靠自己:新农民自立自强创业故事

    本书记述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农民企业家奋斗的足迹。通过了解他们的创业史,或多或少会给自己的生活增添一些信心,给有志创业的农民朋友以积极的启迪。
  • 管理员工的36个绝招

    管理员工的36个绝招

    本书从管理的第一步——恰当展示自身的管理魄力开始,本着实用、适用、灵活的原则,以提升现代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为宗旨,立足于中国社会独特的思维习惯和文化心理,将适合中国国情以及各行业实际情况的员工管理策略,凝炼为最简单实用的36个绝招,助你打造一个全情投入的、目的明确的团队。
热门推荐
  • 战神:奎托斯传

    战神:奎托斯传

    这是一部游戏小说,它是根据PS2平台开放的动作杀戮类游戏改编的一部主视角小说。小说的主角当然是《战神》游戏中的主角奎托斯。我们可以在这部小说看到战神再现的身影,虽然战神系列的游戏已经完结,但它带给我们的回忆却是极度深刻的。带着回忆,带着期待,我们再度遨游《战神》世界!!!
  • 永远的迷离记忆

    永远的迷离记忆

    本书为廖玉蕙的自选集,收录作者多年来创作和发表的优秀散文近30篇。廖玉蕙是台湾散文创作中有代表性的女性作家,崛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台湾文坛,其创作题材多来自家庭生活、师生互动与社会观察,传达情感清新温润,语言诙谐、嘲讽,作品充满温情、亲情、乡情,以及女性作家特有的柔情,从平常的事件里追寻常人不易见到的社会另一面,笔调幽默,风格朴实,颇受读者喜爱。
  • 别给自己设圈套

    别给自己设圈套

    本书总结出了每个人一生当中可能遇到的最致命的圈套以及最有效的规避和解除方法,让你将人生的珍宝轻松揽入怀中。
  • 幸福妻子的八项修炼

    幸福妻子的八项修炼

    《幸福妻子的八项修炼》作者以朴实、亲切、真实的语言向天下的女人们讲述做幸福妻子的秘诀,告诉广大读者:要想成为一名幸福的妻子,婚前一定要头脑清醒,以独特的慧眼找到那个让自己幸福一生的男人;要修炼自己的性商,让自己成为人人羡慕的“性福”女神;要修炼自己的厨商,爱老公一定要爱到“胃”;要修炼自己的情商,在丈夫那里扮演好多种角色;要修炼自己的财商,做个幸福的“钱匣子”;要修炼自己的管商,提升管家的功力,做一个精干的管家婆;要修炼自己的母商,做一个称职的幸福的妈妈;要修炼自己的友商,构筑自己的人际关系网,做一个善织人脉的“蜘蛛精”。
  • 今古学考

    今古学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夷氛闻记

    夷氛闻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琳琅珏

    琳琅珏

    相传苏家祖先原本居于他地,后因经商路上偶遇两棵巨树,根枝交错的拦住行路,苏家先祖命人砍伐,刀锯不能伤其一丝一毫,并且刀斧砍伐的时候会发出玉石相撞的琳琅声。幸得一游僧,说此乃双生树,双生双死,如果得到护佑,必然会有回报。于是苏家祖先在此立石碣,设香堂,常年有人祈福。苏家祖先后逝的当夜,电闪雷鸣,巨树齐齐被雷劈断,在苏家小姐拜祭时发现树下有一异物,挖出一看,是一通体隐隐流淌着光芒的宝玉。于是带回家中进行加工。宝玉一分为二,一半纯黑如墨,一半晶黄如珀,两块玉合二为一,时常发出琳琅之声于是称之为琳琅珏,也叫双生珏。
  • 武风弄月

    武风弄月

    从边陲小镇,到九州之巅,主角一路高歌猛进。从一名不文,到震惊天下,主角一路过关斩将。坚定的意志、超人的天赋,再加上一点运气,令主角的实力不断飙升!………………………………小夜已完本三百多万字《灵罗戒》,大家可以养着新书看老书。
  • 穿越之杀手忧怜

    穿越之杀手忧怜

    刚进宫的秀女慕容离歌与现代第一杀手忧怜阴差阳错进入了同一具身体……
  • 游戏之边缘人

    游戏之边缘人

    别人玩游戏,要么杀怪打宝搞装备,要么打工开店赚大钱,再不济也能游山玩水好心情。但是有一群人却不一样,他们的工作职责就是扮演着不同的NPC角色不停地被玩家杀死,他们体验着一次又一次不同的游戏人生,为主神虚空收取各式各样的思想和情感。用一句话来概述他们的工作,那就是:游戏虐我千百遍,我待游戏如初恋。这群人被人称之为——游戏边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