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74500000002

第2章 和为贵——孔子的管理智慧(2)

孔子时代关于和的理解包括了两层意思,一是承认和包含了差别、对立、矛盾;二是寻求差别、对立和矛盾的统一。两相比较,似乎更重视前一方面内容。孔子全部吸收了时代的研究成果。他关于科层划分、权责利区别界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等思想,是“和”的第一方面含义的应用,他由此同后来的墨子的兼爱论发生冲突,批判不讲是非,不讲差别的“乡原”,呼吁“君子和而不同”。

但孔子更关注的还是和的第二方面的含义。他的“礼之用,和为贵”,以及诸如此类的论述,都是讲如何使有差别的社会和人际关系最佳地统一起来,也就是说,孔子讲“和”,与前人及同时代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的“和”,主要是指如何使不同的人们友好相处,相亲相敬,达到和谐。

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都围绕着一个“和”字,从“和”出发,又归结到“和”。他倡导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君事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要人们恪守各自的行为规范,尊重对方,防止冲突发生;他呼吁领导者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让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别人做不到的,自己能做到,“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为了顺利解决领导和被领导的矛盾,取得好的领导效果,孔子主张领导者要设计自身形象,诸如言而有信,择善而从,宽恭相济,不耻下问等,还为领导者确立了两条基本原则,即尊重下属的人格,实行人道的管理和给人以物质利益,提高下属的物质生活条件,“博施济众”。为了缓解社会冲突,孔子还提出了“中庸”的处事方法,不走极端,不做“过火”的事,凡事适可而止,恰到好处。根据社会矛盾大多因物质利益而起的现实,孔子提出了防范的办法,如见利思义,以义统利,给我们留下了“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亦可为之,”“不义且富贵,于我如浮云”的千古名言。总之,孔子一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都是绕着一个中心,那就是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和谐,是理解孔子的一把钥匙。

领导行为和领导者

君与臣、君臣与民众的矛盾存在是不可避免的,甚至经常处在对立之中。孔子力图调整、减弱这种矛盾关系,使之达到和谐。他寻求的最根本办法是领导者自身的修养和建设。

孔子认为,领导的身份如地位,使之在领导实践中发生着巨大的引导作用。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领导的行为象是风,群众的行为象是草,风向哪边吹,草向哪边倒。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领导者讲求礼仪,群众没有人敢不尊敬他的;领导者讲求道义,办事公正,群众没有人敢不服从他的;领导者讲信义,群众决不会不动真情,不讲真话的。为此,发生领导障碍时,聪明的领导者总是先找自身的原因,反躬自问,而不是怨怪下属。

“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

孔子强调领导者自身建设。他认为,领导者要有正确的行为方式和原则,做官要有为官之德,要以领导者自身的正确领导行为和品格去感动、影响下属。

孔子关于领导行为和领导品格的认识,同他关于人性的观点有着密切的联系,换言之,孔子的领导行为、领导品格论建立在他的人性论基础上。关于人的本性,孔子语焉不详,只有一句话: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大意是,人性本来差不多,但由于环境和习惯的不同,才使得差距越来越远了。孔子对这个命题没有展开论述,正如学生所说“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然而我们通过对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分析可以看到。他所说的人们之间的相近之性有二:一方面,每个人(包括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君子和小人)都有理性人格和感情。这可以从两件事看出来。一件事是孔子倡导的“忠恕之道”。孔子的忠恕之道,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一思想有两个前提,一是肯定每个人都有人格和尊严。因此,不要象对待牛马猪狗那样,随意地对待他们。二是肯定人有理性,人同此心,每个人的理性都能判断是非善恶。第二件事是孔子对“三年之丧”的论述:

宰我以为居丧三年太久了,周年就可以了。孔子反对说,三年之丧是天下通例。君子出于对父母的爱和怀念,都自愿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都是自然而然,合乎情理的。人同此心,心同此情,故有三年之丧。这说明,孔子肯定人类情感的普遍性。

另一方面,孔子倡导的“相近”之性还指人们物质欲望的一致性。

在孔子看来,无论君子还是小人,在物质欲望上没有什么不同。孔子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也为之。”

他还认为,小人是“喻于利”的,而君子则“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唯富是求。因为人们(包括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相近之性有这样两个方面,所以管理也要采取相应措施。首先,要实行尊重被管理者的人格、感情和理性的人道主义原则。孔子的时代,奴隶不被当人看待。西周文献载:有“匹马束丝”

就能买五个奴隶,也就是一匹马和一束丝可以换上五个奴隶。另外,杀奴隶殉葬的现象也很普遍。孔子对这种残酷的行为深恶痛绝。他反对杀殉,也反对以俑代人殉葬的现象。《孟子,梁惠王上》载:

“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孔子之所以反对以俑殉葬,是因为俑象人,用象人的人俑去殉葬,是对人们人格的践踏,是不能容忍的。《论语·乡党》记载,有一次马棚失了火,孔子问,“伤人乎?”不问马。孔子之所以反对杀殉和问人不问马,是因为在他看来人和物根本不同,杀殉和问马不问人的行为,否认人的尊严和价值,无视人的理性和感情,使之与物、与牲畜等同看待,这是不人道的。

孔子主张对被管理者要爱。樊迟问仁,孔子说“爱人”。孔子的爱人是指爱一切人,并不是有人所说的爱贵族。刘泽华同志曾说:“当时的’人‘是一种泛称,凡园胪方踵之属都可称为人。从字面上讲’爱人‘就是爱一切人,并没有什么阶级、等级的规定。爱人着眼于人的共性,而不是人的社会差别。”(《先秦政治思想史》刘泽华著)爱人就是尊敬人,看重人。孔子主张领导者要“恭”。孔子为领导者设计了五种行为规范:恭、宽、信、敏、惠,恭字名列第一。关于恭字可以从孔子的一句话中得到解释: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如何对待民众是件十分严肃的事情,绝不能视同儿戏,寻常看待,要真正地看重他们,尊敬他们。为了做到“貌思恭”,还要从内心深处树立“敬”的感情,“事思敬”。爱人的另一个要求是宽厚待人。孔子说: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也。”

一旦发生同下属的冲突,不要企图凌驾于下属之上,盛气凌人,责任推给对方,道理全归自己,这是不承认下属的尊严和人格的表现。反过来,克制优越感,承认每一位下属的尊严和价值,尊重下属,严于责备自己,给下属以更大的宽容,一定会赢得下属的支持和理解,孔子一针见血地指出:

“宽则得众。”

爱人还要守信用。守信是每一个人都应具备的品格,但更是领导者应该具有的修养。因为是否言而有信,体现出对下属的尊重与否。他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他赞扬子路讲信用,“子路无宿诺。”守信的关键是言行一致。为此,一要少说多做,“讷于言而敏于行。”二要先行后言,“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孔子反对讲大话,“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也反对讲空话,说“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但是,必须指出,孔子强调的信,并不是指细枝末节的小事,而是指那些大是大非的事情。他说:“君子贞而不谅”,就是说,君子讲大信不讲小信,他还认为象墨子那样在一些琐碎小事上也坚守信用,是小人之见,“言必信,行必果,小人哉”。究竟守信与不守信的区分标准是什么,孔子没有具体的论述,然而他将人们的行为划分为二,主张大事情要说到做到,小事情不要过于认真,这说明他已经发现在复杂的管理实践中绝对地守信不可能,应该具体分析,区别对待。这就为从根本上守信创造了条件。

孔子还主张“养民以惠”,从满足人的物质欲望出发,给下属带来最大的物质利益。孔子认为每个人都有物质欲求,但是因为所受教育不同(习不同),他们的精神境界不一,所以对待物质财富的态度也不一样。君子发生物质生活的困难时,可以“安贫若命”,对大多数百姓说来,“贫而无怨难。”为了排除怨难情绪,获得群众的归属和支持,就要“因其所利而利之”,实行惠民之法。有一次,子贡问孔子“假若有一个人广泛地给人民以好处,又能帮助大家生活得很好,怎么样?可以说是仁道了吗?”孔子答道:“何止仁道,那简直是圣德了!”孔子还说:“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即使有周公的才能,如果吝啬小气,不肯给百姓以好处,那么其管理也不会成功。

孔子还主张“敛从其薄”。《论语·先进》载:“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日,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孔子反对对民众横征暴敛,目的是使人们生活的更好些,进而获得他们的支持和归属。他说:“惠则足以使人”。孔子主张用小恩小惠换取百姓的支持,自然包含有鲜明的阶级色彩,然而,从管理学角度分析,惠民之法就是物质激励。孔子既主张尊重被管理者的人格情感,即精神激励的方法,又主张惠民,搞物质激励,这说明,孔子人道主义管理原则,既尊重人的精神层面,又不忽视物质欲求,并以此为据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这对于两千多年前的思想家说来,确是难能可贵的。

孔子的爱民和惠民,都是为了争取民心,稳定社会,建立和谐的社会气氛。为了同样的目的,孔子还呼吁公正用人,举贤才。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一个人能不能被正确使用,领导者是否公道,这既关系到人们的人格尊严,也涉及到人们的物质利益,同社会的稳定和谐息息相关。孔子对此给予充分的重视。

一次,鲁哀公向孔子请教,怎样才能使民众服从。孔子回答道: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直,是刚正、正直,泛指有真本事的人。枉,是曲、不正,邪恶,泛指无真才实学的人。错,是安置。意思是说,举荐正直有真本事的人,废置邪恶、无真才实学的人,使“直者”在位,“枉者”置于其下,这样,民众就服从、信服,否则,民众就不服。这里,孔子十分清楚地指出了用人的公道同民心归属的关系。因为和谐是孔子领导理论的核心,孔子当然给“举直错诸枉”以极大的重视。

为了真正做到“举直”“举贤才”,孔子阐发了如何识别选择贤才、“直者”的问题。

孔子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往往真假贤者难分难辩。为了发现贤者要注意三点:一、“巧言令色鲜也仁。”那些花言巧语的人很少是仁者,因为君子一般是“讷于言而敏于行”的。二、语言笃实的人也不一定是贤者。言和行是有区别的。言不一定等于实,言既可以过其实,也可以违其实。“有德者未必有言,有言者未必有德。”因此,对那些语言笃实的人也要具体分析,是真正的君子呢,还是精神上伪装的人呢?三、对众人赞赏和众人反对的人要具体分析。

《论语》载子贡和孔子的一段问答:“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日,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这段问答包含两点内容:其一,不能简单地依据人们肯定和否定的意见评价人。因为人群是有党性的,如果好恶出于公心,那么这种好恶是正确的;如果好恶是从私利和小集团利益出发的,势必是不正确的。所以,对众人好恶要具体分析。其二,只有被善者爱,恶者恨的人方才是贤者。要是善者好之,但不善者并不恨他,那么这个人的为人处事也许是对善人有利,对恶人也无害。他的立场是中性的,他能与不善者苟合,为不善者欣赏。要是此人干的事不利于坏人,但对善人也没有好处,也许这事情是不值得称赞的,所以不善者恨他,但善者也不称赞他。善恶作为对立的范畴是互相排斥的,因此,孔子认为只有善者好之同时恶者恨之,亲者爱仇者恨的人方是真正的善者。

言和行,言和实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言行(实)之间距离的存在,既与被考察者品质有关(巧言令色等),又与评价者的利害和品质有关,因此,“听其言信其行”的作法是天真可笑的。然而,为了识人选人,又不能离开人的言论和评价,那样就无从考察。

因此,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既要广泛收集人们的议论和评价,又不要停留在它们上面,要通过言去进一步观察行,即“听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审视他的日常行为,观看他所经历之事,细察他的意志所向。这种将言和行联系起来,以其行验其言的办法,是非常值得珍视的。列宁在论述这类问题时说过,我们依据什么判定一个人?显然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这个人的行动。

在识人的问题上,孔子还主张大处着眼、小节不虑的原则。孔子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将领导者的理想人格与现实中具体的人物区别开来,肯定这中间还有一段距离。孔子主张一个人只要从大节上过得去就行了,小节可以不虑。他说:

“大道不逾闲(界限),小德出入可也。”

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就是如此。《论语·八佾》载,孔子批评管仲气量小,奢侈,不知礼。例如,周礼规定,国君的门前可以立一个塞门,而管仲也立一个;国君招待外宾有放置酒杯的设备,管仲也有。

然而,孔子认为这是“小德”、小节,在总体上他认为管仲是仁者,以仁许之。

如果说,爱民、惠民、举贤才,是孔子的领导行为原则论,那么,孔子还就领导者的品格修养阐述了丰富的思想。

孔子认为,领导者的最关键素质是有仁德,他们行“忠恕”、“孝悌”之道,善于克制自己的欲望从而合乎“礼”的要求。同时还应该做到:

学无常师,择善而从。子夏叙述孔子之意说:“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只有学习得好方能为政,为政者必须经常学习。学习和为政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不可分的关系。仕和学的关系之所以如此密切,是因为对大多数的人说来,知识都是后天获得的。虽然孔子承认有“生而知之者”,但以为除了少数至圣先哲,再没有这样的人,他自己也“非生而知之者”,只不过“好古敏以求之”罢了。要获得知识,就要广泛接触事物,获得大量感性认识。他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按着这种反映论观点,孔子主张领导者必须多方学习,经常学习,学无常师,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他本人因为终生抱有匡扶乱世之志,也积极努力培养这一素质。孔子自述道,“十有五而有志于学”,一直到晚年还说:“加吾数年,五十以学易”,还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还记载,子“入太庙,每事问”,“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孔子也曾自我评价道:“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死之将至。”孔子勤于学习的精神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正者为政,以身作则。在孔子看来,欲想使领导者的意志得到贯彻,就必须重视榜样的作用。对民众说来,最富于影响力的榜样就是领导者自身。他极其重视领导者正人先正己、以身作则的修养。他说: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同类推荐
  • CEO谈管理

    CEO谈管理

    《CEO谈管理》作者以自己二十年私企高管的亲身经历,向大家讲述了奋斗在私企一线的职业人士所经历的许多鲜为人知的决策内幕以及其中的玄机。作者将那些每天发生在管理者身边的平凡“琐事”提炼成一个个具体的管理问题,并且将作者自己的感悟与读者共享,为大家遇到的职场中的管理问题提供解决之道,以此帮助管理者规避职业风险,提高分析判断能力。本书共分为6章40节,根据事件的共性进行分类。书中所叙案例,大多发生在民营企业,是作者从业20年中,以人力资源经理、总经理助理、董事长助理、副总经理和执行总裁等中高层管理者身份亲身经历和处置的一些实例。
  • 现代保险企业管理

    现代保险企业管理

    本书分为五章,详细内容包括保险企业与业务规范发展、保险企业风险分析、保险企业业务发展、保险企业基础建设、保险企业与体制改革创新、体制改革创新概述、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分配激励机制创新、营销方式管理创新、保险企业制度创新、保险企业与投资管理、保险企业投资概况、保险企业投资原则、保险企业投资展望、保险企业与内控制度建设、内控制度建设的总体目标、内控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内控制度建设的基本内容、保险企业与经营管理等级考核、考核指标设置的原则、考核指标体系的构成、经营管理等级的划分。
  • 松下,你知道多少

    松下,你知道多少

    日本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创建于1918年,创始人是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先生。松下电器跨越了地区和社会,在40多个国家开展着企业活动。其企业活动的范围不局限于生产,还开展包括服务和信息系统等解决方案在内的多种业务。本书介绍了松下的品牌文化、发展历程,讲述了松下的经营理念、选才原则、领导艺术、做人艺术、处世艺术等,这些基础构成了一个成功的跨国大企业。本书旨在为公司管理者提供成功案例,并让人反思,从松下的崛起中,我们可以借鉴哪些经验。
  • 电话销售28堂实战训练课

    电话销售28堂实战训练课

    本书是一本电话销售方法的原创读本。《电话销售28堂实战训练课》凝聚着一位成功销售人士的推销心经。《电话销售28堂实战训练课》通过原因分析、解决方法、故事导入的三种形式把电话推销方法融入其中,内容简洁、通俗、易懂。
  • 人人都能当老板

    人人都能当老板

    为别人打工,还是自己当老板?一个决定将改变你的一生。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要想干出一番自己的事业就必须拥有胆识和魄力。本书展示打开财富之门的创业历程,为你解密从打工仔到当老板的成功诀窍,它是创业者的指南,成功路上的帮手,助你早日实现老板梦。
热门推荐
  • 深渊魔王在都市

    深渊魔王在都市

    三千年的羁绊为他们牵起红线,以前的魔王,如今的杀手,以前的仙女,如今的校花......以往的点点滴滴,不曾忘记,佳丽三千中有最宠爱的眷属,朝臣六百中,有最信任的眷属......爱人,忠臣,魔界江山,如今就在那人界,再造往事吧!这时一个魔王,这时一个伟人,这是一个花花公子,但他,是一个好男人。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 陪孩子轻松走过初三

    陪孩子轻松走过初三

    作者是一位智慧的家长,同时也是帮助许多初三家庭成功中考的指导师。本书从初三学生和家长的常见困惑入手,结合作者的亲身体会和感悟,详细介绍了中考复习、体检、体育测试、填报志愿、备考、录取等各个阶段的应对经验与技巧,以及可能遇到的诸如早恋、失眠、逆反等“疑难杂症”的解决窍门,为考生和家长轻松度过初三提供了具体可行的行动指南。阅读本书,让初三孩子轻松,家长放松,中考成功。
  • 倾世邪妃:逆天嫡小姐

    倾世邪妃:逆天嫡小姐

    管它什么叶家、萧家,她想来就来,不来谁也弄不回来,想走就走,谁也拦不住,“回不回去?”某爷的声音传了出来,“回!”怎么不回?不回就要被绑回去,这厮分明是她的克星啊!“来吧,让雷公把你轰了吧!”某人默默祈祷,某爷笑嘻嘻的,“可以啊,只要你陪我被轰!”
  • 现代修神傲世录

    现代修神傲世录

    在这坑爹的年代、出现一个奇迹、国家有他强大,父母有他骄傲,亲人有他自豪,朋友有他荣华,女友有他幸福。他不花心、但他对每一个女人都那么的无愧于心,他是谁:修神者杨傲
  • 变身之两世轮回

    变身之两世轮回

    一夜突然变身,未来又该何去何从。亲情、友情、还有那让人憧憬的爱情还会拥有吗?日常生活又会出现什么变化。神秘的女生,突然出现在梦境中,究竟是为了什么?世界循环,两世轮回。
  • 网游之弑魂三国

    网游之弑魂三国

    一个游戏,一场宿命。到底是命运的安排,还是前世羁绊?
  • 婚宠NO.1:夜少请多指教

    婚宠NO.1:夜少请多指教

    她从小受人之恩,如今该回报了,却是要她与别人共度良宵,这可没什么大不了,可不得了是竟惹上了一头食而不饱的狼。“夜少翎,你有完没完。”她一边气愤的想要挣脱他的禁锢,一边气喘吁吁的呼吸。“我说没完,你能拿我怎么样?嗯?。”他得意一笑,欢心雀跃,觉得调戏她就是他人生的乐趣。“不怎么样,大不了拼个你死我活。”姑奶奶豁出去了,缠着她还那么道理。“是吗?那来试试吧!”不过不是你死我活,是快活……猎物已入圈,他得欺身享用。
  • 三山来禅师语录

    三山来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安住在折腾中

    安住在折腾中

    《安住在折腾中》,本书收录了法眼寺方丈,明一法师的数十篇日记一系列禅修讲稿。书中不仅记录了明一法师作为僧人的日常修行,劳作,弘法的点点滴滴,更令广大读者有机会分享到这位正信正行,爱国爱教高僧的修行体悟用人生智慧。广大信众用佛门弟子都将从中受益。
  • 台湾资料清穆宗实录选辑

    台湾资料清穆宗实录选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