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737300000011

第11章 顿挫(2)

据我的监视,父母亲应该没有背叛过彼此,一方面是他们的道德观念太强,一方面是他们的感情越来越好。每当父亲因公出差时,总是带着一两个小孩,每到一个旅社,第一件事便是打电话给母亲,同行的人都笑他带小孩很是不方便,从那些旅游里,我知道一些已婚男人的婚外游戏。常常我们正要入睡时,同行的人来问父亲要不要参加“特别节目”,父亲总说:“不行,有小孩在呢!”年幼的我依稀体会“特别节目”不是什么好事,夜里醒来几度找寻,父亲总是在房里。一直到读大学,孩子们还是喜欢到旅馆去突袭他。后来到外国旅游机会渐多,他每到一处便给家人发一张明信片,张张都是工整的钢笔字,他都是这样度过异地的漫漫长夜吗?

然而,我总想在父母亲之间找出一些浪漫美丽的爱情事迹,结果常令人失望,他们跟一般的柴米夫妻并无两样,闲时静静相对,怒时互打冷战,他们甚至从来不过结婚纪念日,也很少相偕外出。只是备受母亲呵护的父亲,体态容貌比一般人来得年轻,除此之外,毫无蛛丝马迹。只有一次,当祖父阖目去世那时际,全家人慌乱悲泣,父亲却避而他去,只见母亲镇静地替祖父梳洗换衣,额上的汗水一颗颗掉落下地,等到一切就绪,才见父亲出现,脸上的皱纹加深许多。第一次我对他感到失望,母亲却淡淡地说:“他心肠太软,怕见死亡,纵使是父亲,也不敢面对。我可以替他,我不怕!”这时我才能稍微了解,夫妻之间的包容可以到什么程度。

转眼四十年就过去了,他们两人在面貌、身材、脾气、地位的竞赛渐渐拉成平手。母亲年轻时丰满艳丽,父亲清啜斯文,中年时母亲七十公斤父亲六十公斤,老年时两个体重居然一样,都是六十九公斤,面貌一般慈祥,脾气一般平和,地位互相制衡,这历程可得花上四十年。

当我第一次带德古到家里时,德古与父亲都是木讷的人,两个人却相谈甚欢,母亲在一旁耳语:“你不觉得他有点像你爸爸?”看着那两个越看越像的男人,我仿佛穿透三生三世的时空,不由得一阵悲一阵喜,原来所谓的姻缘竟是这样子的!

我原有过独身的打算,也曾发过两个誓:第一不当老师;第二不嫁读中文系的本省男人,因为他们最有大男人的嫌疑。没想到拖到三十来岁还是攻进围墙,而围墙里的那个男人,居然既是中文系的又是本省籍的。最可笑的是,我也辗转曲折地执起教鞭,造化戏人,这些事给我最大的教训是:最好少发誓。

结婚那一天,母亲拿出她当年出嫁戴的手套。我套上它,它洁白如新,乳白色的小珠珠,好像是泪水凝结成的,我仿佛看到母亲离家时哭泣的脸容。我问母亲:“您认为爸爸是个怎样的人?”她想了一下说:“他是一个很聪明、很有修养的人。”这不太像是妻子的评语,比较像是老师的评语,我又问:“那您觉得德古是个怎样的人?”她说:“太瘦了!不过是个好人,你放心去嫁吧!”

母亲为我套上手套,婆婆却送我一大束玫瑰,在婚礼进行中,我比任何一刻迷惘——也许婚姻只是这样,明明知道玫瑰有刺,却要去捧它,最好得戴上手套才行。

一扇永不关闭的门

赵滋蕃老师的家总是闹哄哄的,学生一到那里,都变得恶形恶状,百无禁忌,有开冰箱的,有烹茶的,有搜刮零食的,有写作业的,有敲锅煮菜的,在七嘴八舌中,谁也听不清楚谁的话,却没有一个人肯闭嘴,大家的年龄都缩水了,倒退到聒噪贪吃的“口腔期”。

老师一贯是笑嘻嘻的,很少说话,笑开酱紫色的南瓜脸,漾起一百分的笑容,抹一把他那贝多芬式的乱发,说这房子快变成“青年活动中心”了。这还算是客气的,这间毫无装饰的宿舍,做过学生包水饺、吃汤圆的会场,也做过逃家者的避难所,还做过老学生的新房,大红的囍字四处张贴,经历数年,他也不去撕它。他自号“苦瓜和尚”,门上却贴个大囍字,被人笑破嘴,他并不在乎。

只有在大家酒足饭饱时,他才保有一丝为师的尊严,这时,大家安静下来,听他用“伟大的国语”,谈“咖啡馆哲学”,他那因不容易听懂才伟大的国语,时有智慧的火花迸出,听不懂的可以打瞌睡,听得懂的,眼睛亮得像星星。

他说一个国家的文化水平,表现在两件事情上面,一是保护智慧财产权,一是有三扇不关闭的门,第一扇是牧师的门,第二扇是医师的门,第三扇是老师的门。所以,不管大度山的风如何疯狂,赵老师的门总是日夜开放,就算出门,也让学生自由进出,当然,他的藏书也是我们的图书馆。

我曾经是那么顽劣无知,他却慷慨地为我打开一扇门——刚上他的课时,我老是逃学,因为实在听不懂他那乡音浓重的话语,以为他不知道,他却跟学姐说:“叫那个有艺术气质的孩儿来上课。”

他上课有个特色——通宵达旦,出口不能自休。上他的课得自备餐饮,从午餐上到晚餐,从晚餐上到消夜,还得爬墙回宿舍。有人带情人、太太来上课,有人带咖啡饼干,以备长期抗战。如果有人提醒他:“老师,现在已经凌晨一点了。”他总是说:“没关系,我还撑得住。”大家都撑不住纷纷趴在桌上挂免战牌,他还是精神奕奕地讲下去。

我在读研究所时,犯了个大错,违反不许兼差的规定,偷偷在报社上班,后来良心不安,自动向所长告解,没想到他勃然大怒,要我立刻办理休学。所长的作风一向严苛,同学因此也吓得不敢跟我多说话,还有人在一旁煽火,落井下石。这时赵老师说:“来,我替你写一张证明。”结果写下一张很童话式的证明书:“此人没有问题,没有旷课,请原谅她。”

后来辞去工作,变成用功的学生,才发现他是个愤世嫉俗的政论家,野心勃勃的批评家,雍容大度的美学家,热爱生命的小说家,是成功的老师,却是失败的丈夫和父亲。他自称是“生命学派”,坚信“文学最深度的表现是顽强的生命力”;“文学最大的关注是人的生命,最原始的素材是活生生的人。”因此,他的生命形态是波澜壮阔大气如虹的,他创作文学,也创作生命,一生在矛盾中求统一,在不可能中求可能,他老说自己是“最不规则的不规则动词”。

因此,他特别要求我们要“勇敢”“顽强”。他说中文系的学生只敢说“你要”,不敢说“我敢”,一个民族太强调“温柔敦厚”,而缺乏“飞扬跋扈”的锐气,会渐渐丧失生命力,所以,他提倡“老鹰”的精神,敢于飞翔、敢于征服、敢于蔑视。

看来,他对学生有点纵容。其实适度的纵容,对学习文学的人是有帮助的,只有在宽阔、自由的环境里,才能激发潜能,容许想象力的飞扬。他常能一眼看出学生的禀赋,原来拘谨保守的人变成活力充沛的批评家;原来桀骜不驯的人,变成机智灵活的记者;对于爱好创作的人,他能令他们野心勃勃,信心十足。

有的时候,他相当严格。他教导我写文章,首先要将一切归零,忘记所有看过的文章,写过的字句,不要借别人的光照亮自己。第一要先从标点符号学起,因为那是文章中的文章,也是文章的表情之一。他说好文章是“有话要说”,坏文章“只是想说话而已”;他又坚信“吃什么就变成什么”,因此不准看不够好的作品,说看一流的作品不一定变成一流,但看三流的作品一定变成三流。就这样,我书架上的流行书刊全被丢进垃圾桶里。

很少见过像他那样纯粹的人,做什么事都全神贯注,爱憎也是百分之百,绝无商量余地。他的原则是“一个时间一个地点只做一样事”,因此连发脾气,也是十足火力,瞬间爆炸,就算追打一只蟑螂,也是一副气壮山河的气概,很少人能忍受他的坏脾气和大嗓门。他爱小孩,爱看卡通,认为“天真冠冕一切德行”。所有虚张声势巧言令色的人,他一律归为“坏人”,看到坏人绝无好脸色,常当面破口大骂,令人下不了台,可知他的敌人远比朋友多。他最常说的一句话是:“看他能拿我如何?”

只有对学生,他总是无止境地包容,不管是多么浅薄的意见,他一定耐心听完,然后笑容可掬地说:“孩儿,不是这样子的。”做错事情,学生难过得要命,他却说:“犯错也需要勇气。”

奉行“简单的生活,深刻的思想”的赵老师,结果经济一塌糊涂。朋友有难,他二话不说,当场抽出腰带,那条皮带是当年逃难用的,里面有个密缝,可以藏不少钞票,他常从里面拿钱济助朋友。听说在亚洲出版社当编辑时,收入颇丰,他自己只拿出一小部分,其余的放在抽屉里,任难友来拿。

他一直到死时,家人还一直住在租来的破旧公寓,看黑白电视,存折里只剩下一万余元,躺在病床,朋友学生不断来看他,枕头被单下塞了好多钱,可惜他已不省人事,我想,他也不在乎。

他原是学数学的,意外地进入文学圈,对数字有着高度的敏感性。他说一个作家的创作生命平均只有二十一年,不知他从哪里得来的数据?他又算出天才与作家的寿命指数,大约跟七的倍数有关,常常是四十九、五十六或六十三,他因此下结论,他无法逃过六十三岁的大关,他果然死在六十三岁。又算出军事强国武力的比例等,皆十分诡异,却常常命中。他随身携带小小的计算器,不时按来按去,口中喃喃自语,忽而莞尔一笑,忽而青筋暴露,最后的结局常是计算器被摔得解体。

人们常说他是一流的头脑,二流的修养,三流的身体。血压之高一直保持世界纪录,这大概也跟他的坏脾气有关,偏偏肉一定得吃肥的,酒要喝白的,就这样,病一发作,便全身瘫痪。就算躺在病床,他的脾气还是大得很,身体已经不能动弹,眼珠瞪得直要跳出来,遇到治疗的折腾,他还一副要跟谁理论的样子,可是,手是不能动了,嘴巴也插满管子;在加护病房,医院老挂红单子,他却撑了三个月才走。那时,正是春天的中午,四周无人,他静悄悄地走了。

病发前,他的视力变坏,几成瞎子,他却说:“因为我看不见,我看到的世界好美好美。”他又要人一定要转告我:“一定不要放弃写作。”我的个性一向消极,胆子又极小,能够写到现在,这句话一直给我莫大的力量。

因此,虽然他去世已有四年多,总觉得他未曾离开过,有些人用生命写诗,也将这首生命的诗注入别人的生命里,这个有着深刻灵魂、顽强生命的人,全心全力地走完他的一生。也许伟大的不一定是完美的,神秘的不一定是神圣的;也许历史上将不会有他的名字,可是,他那诚挚的声音却深入人心。而他那扇永远为学生开着的门,一直不曾关闭,因为那里面有勇气有希望有理想,令人一旦窥见,就无法忘怀。我这一生,曾有那么一扇门为我张开,终于敢肯定生命的价值,真理的力量。不管门外的风雨如何强劲,门内的人已得到安全。

1990年9月5日

广播年代

一直喜欢广播甚于电视,这点可以证明我是耽于怀旧的人。

听广播与看电视是两种心情,异样感受——听广播如同面对老友,适合一个人泡杯茶,在静夜里细听倾诉;看电视如结识新欢,只宜大庭广众同乐乐。电视像报纸,浮光掠影,可以漫不经心,一扫而过;广播像杂志,五光十色,可以浅尝,亦可以慢咽。

我得承认我是历史悠久的广播族。打从儿童时期,听广播一直是重要的生活插曲,那时,电视还不普遍,家里有一部电唱机,四方箱子四只脚,上面的音箱都已发黄,盖子掀起来可以听唱片,下面是收音机,调起频率来会发出爆炸的声响。那一个神秘的箱子曾给我们带来许多欢乐,现在想起来,好像在描述一件古董。

在乡下,邻里间鸡犬相闻,广播的声音可以左右逢源,像我们邻居,每到下午必听“阿西俱乐部”,类似现在的脱口秀,他们那边笑声震耳,我们这边也笑得牙齿直打战,真是一家烤肉三家香。有时祖母从天井经过,抓住一个片段,也不禁止步莞尔一笑,那画面回想起来很温馨也很古典,像乡愁一样。我常在午睡时,听邻家的广播睡去,醒来已是另一个节目,而彼时,暮色四合,炊烟正起,真有黄粱一梦的感觉。

袓母的最爱是歌仔戏或黄梅调,她是凌波迷,喜欢躺在床上听广播,一面扇着印有美人的纸扇。我躺在旁边一面背卖药的广告,什么“黑狗丸”“八宝粉”“老人咕咕嗽,小儿轒轒嚎”,一面研究她脸上的表情。老人好像已不善于表情,哭的时候像笑,笑的时候又像哭,大部分的时候是面无表情,令人怀疑她是否还在听,偶尔牵动一下嘴角,或跳动一下眼皮,或停止摇扇,我知道剧情正到精彩处。

同类推荐
  • 中国的笑容

    中国的笑容

    我曾在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看五星红旗的威严、庄重我曾在金水桥上望天安门城楼望城楼何处发出巨人之声我是那么深情地仰望国旗啊仰望国旗, 就是仰望共和国的坚定我是这样久久地仰望城楼啊仰望城楼, 就是仰望中国的笑容。
  • 康桥再会:徐志摩浪漫诗歌精选

    康桥再会:徐志摩浪漫诗歌精选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徐志摩与林徽茵的一段传奇姻缘,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也为人所深思。而志摩有关爱情的诗早已超越了文字的局限,你一种有灵性的尤物,历经生活的洗礼,蜕变为一首永恒的歌谣,世代相传。他的歌谣有一点迷幻,有一点彻悟,有一点执著,还有一点不可知的气息。他的歌谣让干燥的空气变得温润,让我们无望的生活变得生动,也让我们沉睡的心灵从此苏醒。
  • 山野现代舞

    山野现代舞

    本书收录了山野雕塑、京中美食、音乐之伴、写作的女人、怎一个“谢”字能了等多篇当代名人随笔。
  • 当代台湾女性小说史论

    当代台湾女性小说史论

    《当代台湾女性小说史论》从特定的小说角度深入观照台湾女性文学,通过对当代台湾女性小说流变历程的系统梳理,以及对其女性书写价值的凸显,融入一种台湾女性文学研究的构建视角和学术原创性。
  • 万水千山情·游记卷

    万水千山情·游记卷

    随笔是日常生活中心情、感悟、新观点、新发现的记录。生活如浩瀚大海,博大宽广,时时处处事事都可以写成文章。有文就录,有感就发,有事就记,有理就说,率性而为,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随手拈来,不拘形式,这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随笔精品,这也造就了文笔奇妙的随笔大家。
热门推荐
  • 毁灭君主

    毁灭君主

    毁灭原力重现世间,将会卷起怎样的风雨。一个自深渊逃出来的少年,未来会如何。
  • 逆战风暴

    逆战风暴

    一个毫无价值的目标,一个被开除军籍的新手,在恐怖组织袭来之际,如何杀出重围,逆战脱生?“恐怖组织?不不不?”“……”“我们是国际人道主义协会,我们只关心那些恐怖组织的成员,有没有受到非人的虐待……救命啊!”“下次再有这种打着人道主义的幌子来救人的,直接给我打到他们不能人道!”
  • 赖皮狗的巅峰岁月

    赖皮狗的巅峰岁月

    赖皮狗,赖家村一普通少年的外号,偶然得上古神刃,开启一段精彩的探险之旅。看他一路揭开无数秘密,探得无数宝贝,会遇见万年前上古遗留的金属龙骨,见到星外陨石所铸棺木,更会艳遇无数美女,他一步步向着巅峰前进,找寻无数未知。这里有危险万分的遗迹,有恐怖骇人的武林高手,更有忍者踏足。神刃之谜,最终的结局,等待他的是巅峰,还是一切归零。
  • 缘分未尽:转世总裁转世妻

    缘分未尽:转世总裁转世妻

    他,是被全世界称为“冰狐总裁”的慕凌天。只因他冷漠孤傲似冰,狡诈似狐,只要他想,什么都可以得到。她,是活泼甜美,美如天仙,身上总会若有若无的不可一世的气质的茉莉耶。他,是狐王,毒舌邪魅。她,是花皇,倾国倾城。【喂,总裁大人,你是妖,怎么能和人在一起?】茉莉耶幽怨地看着他【竟然知道孤是狐王,为何还不做我的唯一】慕凌天挑眉,继续说【更何况,你是孤的花皇。妖和妖在一起?有什么不对吗?】Ps:男主女主身心干净,偶尔来点小虐。
  • 炮灰翻身录

    炮灰翻身录

    上辈子她以为她能得到遗失的幸福,到最后不过是一场骗局!重生归来,联姻工具的命运,可否改变?古董异能,我只要自己的精彩!还想惹我?就看你敢不敢付出代价了!PS:女主三观略微扭曲,各路极品乱入,神挡杀神!
  • 圣剑帝尊

    圣剑帝尊

    圣血觉醒,天道当破。诸天万界,剑主沉浮。少年易辰觉醒圣剑血脉,从此强势崛起,碾压各路天才,踏上至强者之路。
  • 当代华语电影的文化、美学与工业

    当代华语电影的文化、美学与工业

    进入新世纪以来,华语电影日益成为国际电影研究领域的一门显学。 华语电影跨越地域局限、注重文化语言共同性的研究视角,呼应了两岸三地在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心理层面的多元互动。 《当代华语电影的文化、美学与工业》本书立足当代华语文化政治与工业的“活实践”,以跨地产业合作、美学流变、独立影像与都市电影为研究切入点,以期推动华语电影的学术范式更新,促进学科专业知识积累,为读者奉上国内外优秀学者在相关领域的最新创见。
  • 文化主体

    文化主体

    本书主要包括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世界、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历代追求的天人合一观、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佛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古代天人合一的建筑观、古城的法天象地思想、古村的天人合一理念、古民居的天人合一设计、古园林的天人合一精神、帝陵布局与天人合一观、土地利用与天人合一观、水利工程与天人合一观、生物保护与天人合一观、古代科技与天人合一观、《黄帝内经》的天人相应、《黄帝内经》的天道人道等内容。
  • 腹黑皇后闹宫闱

    腹黑皇后闹宫闱

    十三岁入宫,初见时撞在他的唇上,似是前世情缘未了,他对她一见如故,太庙许诺,她亲了他,今生便是他的女人,只待成年,便娶她为妻。她是他用生命去呵护的女孩,然而,一个必须以死守护的秘密,让她只能故意疏远。宫廷政变,边疆战乱,无数次并肩作战,无数次同生共死,他心里眼里从来只有她一人,为何他一片痴情,却换不来她的芳心,她真的是没心没肺吗……
  • 九尾狐尊

    九尾狐尊

    洛辰!一个缺失了八年记忆的少年!一个不知道自己身世的少年!一个命魂无踪的少年!一个拥有至尊容魂的少年!一个身具无上体质火灵体的少年!……他纵横沧溟,笑傲大陆,与众尊争锋,千族比拼!他逐红颜,相救母,报父仇……他究竟有着何等的壮阔人生?他的未来又在何处?一切尽在九尾狐尊!签约作品,请放心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