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68400000018

第18章 05 威海卫来了首任行政长官(1)

三个英国人一前两后在威海卫东海滩徜徉着。

走在前面的人四十多岁,戴着一顶菱角形的帽子,上身穿着紧身黑长衣,密密麻麻十几颗金黄色的大金属纽扣儿一直排列到下巴。袖口镶着宽宽的虎皮纹金边,裤子的中逢同样镶有二指宽的一道白条纹饰。锃亮的黑皮鞋每走一步都搅动一圈缤纷的光芒,同时在海滩上留下深深的印记,扣下一个个鞋底的模子。

走在后面的是两个年轻的士兵,肩上荷着带枪刺的长枪。远看去,似乎这两个士兵是在押解前面那个人。当他们走近时,看看前面那个人春风得意气宇轩昂的神态,再看看两个士兵毕恭毕敬的样子,便会得出恰恰相反的判断——两个士兵是在护卫前面那个人。的确,这个人是大英威海卫租界身份最高的人:大英钦命驻扎威海卫刘公岛等处地方办事大臣、大英威海卫租界的首任文职行政长官——骆克哈特。

骆大臣刚刚从大英香港政府辅政司兼华民政务司的位置上升迁,来威海卫履新职。

五月的海边是多么好呀,和煦的风温情脉脉,氤氲着情窦初开的少女般的韵致,既羞羞答答,又春情缱绻。此时正值退潮,潮水伸缩着如薄冰般的舌头,轻轻地舔着金黄的沙滩,发出梦呓般的吟唱;晶莹的沙粒随波滚动,在阳光下折射出宝石般璀璨缤纷的光芒……

美妙的海滩让骆克哈特陶醉了,最高行政长官竟然三下两下脱掉了皮鞋,像一个调皮的孩子冲向潮刃,蹦着跳着,嬉戏着浪花……

两个护兵被行政长官荒唐的举动惊呆了,张了张嘴想阻止却又叫不出声来。他们的职责只是保护长官的安全,不好干涉长官的兴致,何况这位行政长官刚刚到任,他们只能目瞪口呆地看着长官顽童般荒唐地嬉戏了。

发凉的海水丝毫不影响骆大人的兴致,倒越发刺激了他的兴趣。双脚在海水里欢快地蹬踏着,嘴里发出快乐的叫声……中国诗情画意的海滩激发了中国式的情怀,他仰脸冲着两个护兵用汉语抑扬顿挫地高声吟咏: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两个护兵虽听得懂普通的汉语日常用语,但对长官大人的吟咏却不知所云。骆大人边戏着海水,边回头对两个护卫兵说,他吟咏的是中国宋代大诗人苏东坡为一个叫惠崇的僧人的一幅画题的诗,并饶有兴致地讲解着诗画描写的意境。

不想,两个士兵听着讲解,再看看行政长官赤裸的双脚忍俊不禁了。

顺着卫兵的目光,看看自己白皙的、浪波中有点变形的如鸭掌的双脚,骆大人突然醒悟到他们为什么发笑了,他叫一声:呵——我明白了,你们是笑我把自己变成了诗中的那只鸭子吧?

两个士兵咬住嘴唇不敢笑了——这恰恰证明骆大人猜对了。

对!骆大人倒耸着肩笑了,说,你们笑对了,我这行政长官就是要变成最先感知租界水温冷暖的鸭子……希望你们也要学着变成知水暖的鸭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治理好这方租界。

两个护兵不笑了,多少领会了长官大人话中的意蕴。

其实早在二十多年前,骆克哈特已经像一只刚刚学着洑水的小鸭子,从西方苏格兰的海边游进了东方中国的香江。那就溯流而上,看看他的历程吧……

1858年,骆克哈特出生于苏格兰,曾就读于英国威廉姆王学院和沃森学院,后又毕业于爱丁堡大学。无论在哪个学校,天资聪颖的他一直是佼佼的优等生。1878年,骆克哈特考入英国殖民部,经过女王学院一年的汉语培训,于1879年作为见习生被派往香港。踏上神秘的东方中国古老的土地,他又潜心研读了三年中国儒家经典和中国古典文学。如同一个迷路的人,越是往迷处走得远,迷得越深,越学,浩如烟海的中国古老文化越让他痴迷了。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对中国的经史子集也广泛涉猎,对中国的琴棋书画、风土人情都产生了浓厚兴趣,而且成为中国字画、古钱币和工艺品的著名收藏家。

在香港期间,骆克哈特已博得了洋儒生、中国通的美誉。对汉学的精通,对中国文化的悉达,让他得到了大英帝国殖民部的极大赏识,其职位随之一路迁升。1895年便升任辅政司兼华民政务司,成为港英政府仅次于港督的第二号人物。

1898年6月,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签订。洋儒生、中国通骆克哈特自然而然地被推到了导演新殖民地命运的位置上。骆克哈特以中国水墨画的基本色调,描绘出了新界未来的蓝图:在英国的统治下,尽力维持旧有的现状……英国政府接受了骆克哈特建议,并将其方略确定为新界管理的基调。此后,骆克哈特兼任香港新界首任行政专员。有中国文化的内功支撑,他胸有成竹游刃有余泼洒丹青,很快地建立起新界各种统治机构,各项管理法规制度也渐次完善,确立了大英帝国对新界的殖民统治。

就是这个骆克哈特,从香江又游到了威海卫的海湾,此时赤脚站在正退却的潮刃上,变成了一只先知水暖的鸭子。

骆克哈特恋恋不舍地走向岸边,不时地回头观望。目光越过湛蓝的海水,眺望着不远处海中绿树掩映的刘公岛,它多么酷似一颗巨大的绿宝石镶嵌在汪汪海水之间;目光环转向北,蜿蜒耸立翠黛雄浑的雕山,则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佑护着整个威海卫……

这是多么美妙的海湾,多么优美的自然宝地呀,骆克哈特彻底为这里美妙的山水陶醉了。

哈——他情不自禁地叫了一声:朴茨茅斯!

卫兵明白,朴茨茅斯是他们英国本土重要的海军基地。

哈——他情不自禁又叫了一声:玛格琳特!

卫兵明白,玛格琳特是他们英国本土著名的海滨旅游胜地。

骆克哈特这两声叫,道出了英国政府将威海卫建成军事基地,而到建成海滨旅游胜地的大转变。

英国人寻租威海卫的初衷,就是看上了威海卫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自然风光,要将其建成在远东的永远性海军基地,既可制衡俄国德国在华军事力量,又可控制京津地区。

1898年,刚刚得到威海卫后,英国驻华海军司令西摩尔中将与皇家工兵部队刘易斯上将,便率领海陆防务专家相继来威进行军事勘察。随后他们便向大英帝国政府提交了一份要将刘公岛打造成不沉的航空母舰、建成规模庞大的海军基地的报告。

实施庞大的军事计划自然要有庞大的资金支持,而此时英国正在同南非的布尔人进行着兵马损失惨重、耗资巨大的战争,致使大英帝国的兵源不足、国库耗费殆尽。政府的首脑们清晰地意识到:远距离作战,流动的航母比固定的航母有价值得多。他们终于放弃了将威海卫建成海军基地、将刘公岛打造成不沉的航空母舰,耗资巨大的军事规划,而确立了将威海卫建成英国海军训练基地和疗养基地的方针。

既然撤销了将威海卫建成军事基地的规划,英国海军和陆军都不想再控制威海卫了,1901年1月1日,英国殖民部才正式接管了威海卫租界。同年7月24日,英国颁布了确定威海卫租界政制结构及运作方式的宪法性文件——《一九零一年枢密院威海卫法令》,确立了在威海卫行使殖民统治的施政纲领。

英国政府又确定了以最低的成本管理威海卫的基调,威海卫要建设、发展,只能开拓其自身的商业潜力了;另一方面,镇压威海卫抗英的硝烟并未消弭,要在威海卫建立起稳固的殖民统治秩序,改善与当地百姓的关系,自然是艰难的——谁可担此重任?

这时候,殖民部再次想到了骆克哈特,郑重向伦敦方面推荐由骆克哈特出任威海卫首任文职行政长官: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在骆克哈特的领导下,威海卫将成为英国在亚洲的又一个商业成功范例……

于是,英王签署任命令:骆克哈特为大英钦命驻扎威海卫刘公岛等处地方办事大臣,佩戴二等宝星。

而骆克哈特此时因与港督卜力(Henry Blake)关系不睦,也在谋求调职。正所谓吉人自有天相,想不到一纸任命不但职位得到了提升,而且为他提供了一个施展抱负、描绘新天地的大舞台,对此任命他欣然接受。

威海卫山水竟然如此秀美,气候竟然如此宜人,怎不让骆克哈特踌躇满志得意扬扬。他禁不住对两个卫兵说:威海卫比香港的自然条件更好,完全有理由相信将来发展得比香港更好。

骆克哈特乘坐的轿式马车,顺着新修的宽敞的柏油路向南驶去,可惜这条路不到一袋烟的工夫便走到了尽头,只能顺着走得通的土路,一直向南面驶去。

轿式马车来到了一个岔路口,再向南,是通往文登县城的官道,而几条岔路则弯曲着通往几个村落。小路也勉强能通行马车,但骆克哈特让轿式马车停下了。一些野花青草在不远处已经将路面掩映了,顺着小路遥望,可以看到它尽头朦胧如画的村落。小路勾连的景致更加诱人,骆克哈特兴致越发高涨了,他下了马车,随便沿着一条小路走去。

两个卫兵只好跳下车跟随过去,一个卫兵问长官要到哪里去。

骆克哈特笑笑,说:我也不知要到哪里去,中国有句成语叫“曲径通幽”,还有句成语叫“入乡随俗”,那我们就往幽处去看看乡俗吧。两个莫名其妙的成语让两个卫兵有点糊涂了。既然长官要看什么乡俗,他们也只有跟随的份儿了。

沿着曲径走着走着,果然就到了幽处,一个古朴而幽静的村庄在前面出现了,他们径直走进了村庄。

村中间的一个十字路口。一个年轻的母亲坐在自家门楼前旁的一块大石上,一个两三岁大的男孩正趴在她的怀里吃奶,一片白嫩的胸脯在阳光的映照下越发鲜亮。见有高大的外国男人走来,喂奶女人的脸面瞬间绯红,慌忙推开怀中吃奶的孩子,急急地扯起衣襟掩蔽了敞开的胸。

正吃奶的小男孩不明白,妈妈为什么突然粗暴地不让他吃奶了,当他回头发现了骆克哈特他们时,便明白缘由了。他瞪大了眼,甚至撅起了小嘴,对这几个干扰了他吃奶的异样的人表示不满了。

骆克哈特蓝色的眼睛便充满了对小男孩儿歉意的笑。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他从口袋里掏出几块花花绿绿的东西,微笑着招呼那小男孩儿过去。

小男孩虽不知那几块花花绿绿的东西是什么,但还是抵不住好看的东西的诱惑,身不由己地朝骆克哈特蹒跚跑过去,刚刚的不满也随之忘却了。

孩子的母亲伸出手张大嘴,做出要喝令孩子回来的样子,但又觉得这时候硬把孩子喊回来有点不妥,乃至有点失礼。人家毕竟是做出要将手中的东西送给孩子友善的样子,张开的嘴巴便没能喊出声来。

骆克哈特弯下腰摊开手掌,示意小男孩拿走他手中那几块花花绿绿的东西。

男孩儿疑惑地抬头看了看递给他东西的人,犹豫着不知该不该接受,只好回头看了看母亲。

母亲其实比孩子明白的并不多,她也不知该不该让孩子接受这样的人送给的不知是什么的东西,无法对孩子发出接受与否的示意,只好不置可否地笑笑。

骆克哈特将其中一块的外皮剥开,送到了小男孩嘴边。小男孩禁不住伸出舌头舔了一下:甜——他激动地笑着叫了一声,伸手便抓过了这块东西,又伸出另一只手,抢过了放在骆克哈特另一只手里的几块甜东西,然后急急地转过身,向母亲这里跑来,边跑边叫,妈妈,甜,妈妈,甜……

男孩儿来到母亲身边,将手中那块甜东西塞到妈妈的嘴边:妈妈吃,甜,甜……

妈妈有点不好意思了,笑着躲避儿子的孝敬:妈妈不要,妈妈不吃,宝儿吃,宝儿吃吧。

被唤做宝儿的小男孩儿执拗地,将手中的甜东西三番五次地往妈妈的嘴里塞:不,妈妈吃,妈妈吃么……

妈妈拗不过,只好在那甜东西上蜻蜓点水地舔了一下:糖,宝儿,这是糖,是甜糖,宝儿吃吧。她有些难为情地冲骆克哈特颔首笑笑,算是对他的馈赠表示了谢意。而后,她用手指点一点儿子拿糖的手,朝不远处蹲在墙根晒太阳的几个老人那边指了指。

宝儿对妈妈的示意心领神会,举着手中的糖,颠颠地冲着那几个老人跑了过去。他跑到一个老人跟前,将手中的糖举到老人的嘴边,连连叫着,爷爷,糖,甜糖,爷爷吃,爷爷吃糖……

被温暖的阳光晒得眼皮耷拉、筋松骨软、昏昏欲睡的爷爷睁开眼睛,一时被小孙子弄得不知所措:哟,是我的宝儿呀。不吃,爷爷不吃,宝儿吃,宝儿吃。

宝儿像对待妈妈那样,执拗地几番将糖塞到爷爷的嘴边:不,爷爷要吃,就要爷爷吃么……

爷爷冲身边的几个老伙伴们炫耀地说:你们看看,看看我这孙子,我这小孙子人小脾气不小哩,犟得很呢。我不吃他还不依不饶哩。

几个同样昏昏欲睡的老伙计打起了精神。他们自动地分成了两边,一边配合男孩儿的爷爷,说你就不吃,看看这小孙子能把你怎么着;一边配合小男孩儿,说你爷爷不吃不行,看看谁能犟得过谁。

宝儿的爷爷当然要尽力拉长这逗笑的表演,他的心在这过程中无比幸福地滋润甜蜜着。

最后,爷爷做出实在拗不过服输的样子,连连说,我的个宝贝孙子,爷爷拗不过你,拗不过你,爷爷吃还不行么?爷爷吃还不行么?

骆克哈特回头用母语问两个卫兵:你们看到了什么?

一个卫兵答:看到长官送给了那小男孩儿几块糖。

另一个卫兵答:还看到那小男孩将糖块送给他妈妈品尝,又送给他爷爷品尝。

骆克哈特不笑了,说,你们还应该看出来,这就是中国人的天伦之乐。你们能说得出中国人过着怎样的一种生活么?

一个卫兵答:他们大都过着种田的生活。

另一个卫兵答:他们过着勤俭的生活。

对,骆克哈特说,你们说对了,这里的中国人是过着你们看到的这种生活。跟我同在我们的爱丁堡大学毕业的一个中国人,一个中国的大学问家说得好呀,他说,中国人几乎完全地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中国人的全部生活是一种情感的生活。你们已看到了,那男孩儿与母亲、儿媳与公公、男孩儿与爷爷之间,这一家三代人不正是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么?享受着一种天伦之乐的情感生活么?

两个卫兵点点头,类似的乡间场景他们以前也经历过,却并没有什么感触,经过长官的一番指点、解说,他们感受到这的确是美好情感生活的画面。

骆克哈特完全被自己的解说给感动了,他接着说,你们的眼还要往深处看,我们要管理好这一方土地,我们的心灵就必须像扎进土地的树根那样,时时感应到这方土地上生存的他们的心灵生活……

两个卫兵多少领会到了长官话中的意思了。他们笑笑,说中国人的确是过着那样生活的人。

骆克哈特转身要往回走了,两个卫兵却有点意犹未尽,有点依依不舍。骆克哈特笑笑,说:看来你们是在一定程度上体验到了曲径通幽、入乡随俗的滋味了。我们顺着曲径不是已经到达了幽处么?不是已经看到了这里的乡俗民风么?

两个卫兵再次笑了,至此,他们的确在一定程度上领会到了长官话语的意境了。

同类推荐
  • 藏獒笔记

    藏獒笔记

    退役特种兵肖兵,就是在西藏日喀则的一个村落里认识了这样一只纯种的藏獒——大黑。刚开始,大黑表现得无比倨傲,对肖兵不屑一顾。肖兵对大黑也爱理不理,不久,在经过一系列事情后,特别是藏獒大黑多次与狼群凶猛厮杀后,肖兵终于见识了这个高原王者的英武……
  • 961213与961312

    961213与961312

    本辑为“上海新锐作家文库”第三辑.共六种,是六位青年作家近年创作的中短篇小说精选本,包括:桃之1 1的《做作》、河西的《折子书》、小饭的《妈妈,你知道我偏为添乱而生》、张怡微的《时光,请等一等》、走走的《961213与961312》、苏德的《沿着我荒凉的额》。
  • 白骨精是怎么修炼的

    白骨精是怎么修炼的

    白领+骨干+精英,是现代女性人人追逐的对象。这些不甘活在男人光芒背后的大女人,是再怎么收服老公和家庭的呢?
  • 游牧部族

    游牧部族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案底刺绣

    案底刺绣

    叶舟是著名诗人,他一旦着迷起小说,这个诗人的主体和小说便出现了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并产生了一种奇特的文本。因为,诗人,小说家的想象力比一般的想象力飞翔得更远。诗人的敏感洞烛了小说,对人性的挖掘会更加幽深;诗人灼热的目光面对女性,使女性更加美丽。《案底刺绣》,就是小说跨上了诗人想象力的产物。
热门推荐
  • 一亿六

    一亿六

    商界巨子王草根急需生个男孩传宗接代,岂料他的精子荡然无存。优生专家刘主任意外发现某俊男竟然拥有绝佳精子,却又对性懵懂无知。各方人马为这个号称一亿六的优异“人种”展开激烈的争夺战,一个俊男和三个性格迥异女人的情感纠葛波澜起伏,形形色色的人生巨变勾勒了一幅当代社会的风情画。
  • 览尽一世风华

    览尽一世风华

    一次意外,让王羽穿越到了自己理想中的异界。作为宅男,不代表没有梦想,只是没有施展自己梦想的舞台而已。是苟活一世,还是争这一世风华。一切尽在览尽一世风华。读者群341993638。欢迎前来
  • 龙太子的初恋:炼丹废柴女

    龙太子的初恋:炼丹废柴女

    炼丹天才叶清语被逼落悬崖,重生成了被未婚夫陷害致死的凤家废柴九天离火鼎在手,废柴秒变天才。从此治渣男,乱乾坤,重现九天之路。重生一次,她原本只为复仇但意外捡到的小正太为毛突然变成了英俊男子?他还说他是什么龙皇,死缠烂打非要娶他?“娶本姑娘是吧?可以,先去排队吧!诺,这是你的号码牌,大概是一千三百号,你一定要慢慢等哦。”凤无双笑靥如花。
  • 仙道

    仙道

    修仙,挖矿,种植,炼丹,炼器、法宝,一切尽在浮空仙岛。强者为尊,仙岛的等级决定一切世俗法则。吞并门派,抢夺功法、掠夺人才、经营谋略、强取豪夺,抢占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来打造自己的仙岛,全凭己愿!天有九重,中央曰钧天、东方曰苍天、东北曰变天。北方曰玄天、西北曰幽天、西方曰皓天、西南曰朱天、南方曰炎天、东南曰阳天。疑似银河落九天,以亿万星河为纽带,自野至京盘龙而上依次为:阳天、炎天、朱天、皓天、幽天、玄天、变天、苍天、钧天。————————感谢中国作者素材库提供的图片!
  • 洪荒科学帝

    洪荒科学帝

    知识就是力量!再强大的武力,在科学面前,都是渣渣!科学家老张开车去东北,撞了。他在洪荒世界重生,为生存,被迫祭起科学之剑!他另辟蹊径,用科学证道!他一步步走上巅峰,蓦然回首,才发现,这个世界并不简单。
  • 父母教给孩子的人生第一堂课:女孩篇

    父母教给孩子的人生第一堂课:女孩篇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现实生活中,每对父母的生活环境可能会各有不同,相同的是对孩子的爱,有了这种爱,父母就有了做最好老师的必要条件。然而,父母们应该知道,光有爱还不够,同样是父母之爱,有些爱把孩子培养成了德才兼备的人才,有些爱却把孩子带入自我毁灭的深渊。《父母教给孩子的人生第一堂课(女孩篇)》从习惯、学习、情商、交际、健康、财商、美德、气质八个方面来帮父母把教育女孩当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逐一击破,让父母成为女孩人生路上传道授业解惑的良师。
  • 满城绿帽

    满城绿帽

    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能够永恒的,就算是爱情也一样,如果它是流动的,它就流走了;如果它是存着的,它早已风干了。这是一个悲惨的故事,融合了太多感情的分手与悲伤,为的是让人学会珍惜,不单是男人,还有女人。
  • 神锋无影

    神锋无影

    试训?拜托,我只会试镜好不好?我是何旭,一个万众瞩目,但却跨越了时空和领域的明星。现在我的身份嘛,是一名很会表演的足球运动员。记住:一秒已经足够对付你们了,我能够完美掌握的这一秒钟,就是你和我之间永恒的距离。
  • 凤舞江山:颠覆天下

    凤舞江山:颠覆天下

    她是令各界首脑头疼的角色,百姓崇拜拥护的角色;她是神偷大盗,在各国贵爵身边穿梭,什么都敢偷,只要是贪污受贿得来的东西,无论贵重还是轻贱,她都敢拿,将东西原物奉还。她的灵魂附身到了一个惨遭抛弃的婴儿身上,流落凤炎山,从此,她占山为王,统领万兽。回到所谓家族,敛其锋芒,养精蓄锐对上恶毒姨娘,狠心庶妹,无情父亲,她时不时反咬一口,让其自食其果。金麟岂是池中物,当她洗去尘埃,露出耀眼的光辉,将超人的才华,锐利的锋芒展露在世人眼中,受万人景仰。
  • 巴人寻根:巴人·巴国·巴文化

    巴人寻根:巴人·巴国·巴文化

    有关巴人的历史和故事,是那么的遥远,遥远得虚无缥缈,人们翻阅故纸堆里的文字就像阅读神话传说,将信又将疑。然而,从20世纪中期以来,有关巴人和巴文化的考古发现层出不穷,使那些原本朦胧的史实逐渐清晰起来,那些远古的场景又开始浮现在现今人们的眼前。原来,二三千年前的巴人并没有离我们远去,他们就在我们的脚下,就在这片富饶的巴渝大地,与我们仅相隔咫尺红土!透过肥沃的土壤,我们尚能感受到历史的余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