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67800000076

第76章 第六编 兵家智慧(5)

在路上,二人私语道:“樊哙本是陛下的故人,积功甚多,又是吕后的妹夫,事关皇亲贵戚。主上不知听了何人谗言,盛怒之下,欲斩樊哙,难免事毕后悔。我们最好权宜行事,将樊哙擒住后押往京师,请主上亲自发落。”二人议好后,星夜赶往燕,行至距樊哙军营几里处停下,筑好坛,派人持节往召樊哙。此时,樊哙正欲发兵追赶卢绾,听说汉使来召,只得随使来到坛前,跪地听诏。陈平登坛宣敕,才读到一半,突有武士数人,从坛下窜出,乘樊哙不备,将其擒获。樊哙正要挣扎,陈平忙从坛上走下,向樊哙低言数语,樊哙方服绑。二人见目的达到,周勃自去统军,陈平押着樊哙,赶往长安。

陈平押解樊哙,故意缓缓而行。这一天,正在走路,忽然听到刘邦驾崩的消息,陈平怕吕后、吕须牵怒自己,就令车马慢慢行进,自己打马先行,匆匆入都,直奔宫中,在刘邦灵前跪下,边拜边哭。吕后见陈平已回,忙问樊哙情况。陈平道:“臣奉命往斩樊哙,因念哙有大功,不敢加刑,现已押解来京,听候发落。”吕后听后,方转忧为喜,令陈平下去休息。陈平因怕有人进谗言,固请留在宫中,充当宿卫。吕后见陈平办事有心,当即拜其为郎中令,叫他傅相嗣君。至此,陈平才放下心来,起身谢恩,告辞而出。数日之后,樊哙到都,吕后诏令,赦其无罪,复其爵邑。

陈平可谓八面玲珑,他不是虎口拔牙,而是在虎口中保全自己。这说起来容易,真正能做到的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找不出几人!

(参见《史记》、《汉书》等)

5.何谓背水一战

千百年来,人们都以为韩信曾经背水一战,这实在是一个千古误解!

四年的楚、汉相争,有过许多著名的乃至传奇式的战役,其中韩信平定赵国的战役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个。应该说,这个战役即使在人类战争史上也是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的。

汉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奉汉王刘邦之命,与张耳率领数万人马往东进攻赵国。赵王歇和赵相陈余得知汉军来攻,在汉军必经之路井陉口(太行山八隘之一,今河北井陉县北井陉山的井陉关)调集了二十万大军,想凭借有利地形,与汉军决战。张耳和陈余原是非常好的朋友,曾经结为刎颈之交,但后来各为其主,反目成仇。所以,两人对彼此的性格都十分了解。

赵广武君李左车是个非常有见识的人,他向陈余献计说:“听说韩信渡过黄河,虏魏王,擒夏说,现又引军千里来攻打赵国,其锋难以抵挡。俗话说‘千里缺粮,士有饥色’,今井陉之道,车不能并行,骑不能成列,汉军前来,粮草必在后面。臣愿请三万精兵,从小路断其辎重;君凭借地势,坚守不出。如此,汉军前不能战,后无退路,军无粮草,不出十日,汉军必败。”陈余听后,以仁义之师不用诈谋为由,拒绝采取用李左车之计。

在当时的具体情况下这的确是一着非常厉害的杀手锏,如果真的采用了这个策略,韩信的处境将是极其危险的。韩信在打败陈余以后,曾经十分恭敬地向李左车请教有关的战事,并虚心地采纳了他的建议。

韩信听说陈余没有采纳李左车之计,这才放下心来,率领人马直抵距井陉口三十里处扎下大营。半夜时分,韩信开始调兵遣将,他令一将领率两千轻骑,人手一面旗帜,乘夜色从小路隐于井陉口左右。

韩信告诫他们说:“赵军见我军撤走,必然要追赶。那时你们就火速占领赵军的城堡,拔掉赵旗,插上我们的汉旗。”安排妥当以后,韩信拔营而进,直逼井陉口。这时,天已微明,韩信又传下命令,激励士气,他叫将士暂以干粮充饥,待今日打败赵军后,再营灶做早饭(“灭此朝食”)。他又派出一将,领精兵一万余人,渡过抵水,背水列阵。

韩信既不给士兵饱食,又背靠河流列阵,这是兵法上所从来没有的,也是兵家之大忌,以常理度之,这种自绝退路的做法,也是不能理解的。

赵国的将领见后,不禁暗自发笑,对韩信这位赫赫有名的大将到底有多大的本领开始怀疑,就是汉军对如此列阵也疑惑不解,但都知韩信向来用兵如神,虽心中不解,也不敢多问。天色已经大亮,韩信与张耳也渡过抵水,准备出战。

韩信对张耳说:“赵军占据了有利地势,如不见我大将旗鼓,只是看见这一小股军队,是一定不肯应战的。”于是,令人树起大将旗鼓,并与张耳领一支人马,杀向井陉关口。陈余见韩信亲自领兵出战,又见汉军人少,就有恃无恐,下令打开关口,领兵杀出。

两军混战多时,各有死伤,很难分出胜负。显然,如果再打下去,对汉军是十分不利的。韩信也正是利用了敌军的这种心理,想引诱敌人出关。他见时机已到,命令汉军丢弃旗鼓、兵器,缓缓后退。赵军见汉军兵败后退,衣甲器杖丢得各处都是,纷纷争抢,以作为凭据,战后请功求赏。这样一来,留守关上的赵军将士,看到别人轻而易举地夺取了战功,也不禁心动,便按捺不住,跃出营门,抢夺汉军所抛弃的物品。

正在这时,一声炮响,埋伏在关口附近的汉军突然杀出,赵军本来留在关上的军队就不多,再加上他们已经打开了关口,猝不及防,赵军就乱了手脚。汉军很快攻进营寨,杀散赵军,占领了井陉关口,将赵军旗帜拔掉,插上了汉军大旗。

也就在此时,韩信、张耳已引军退入背水阵中。陈余见到这种情形,以为韩信已经没有退路,而自己无后顾之忧,完全可以凭借优势兵力来打败汉军,于是,他下令破阵。

此时,汉军的形势的确是非常危急的,前有数倍于己之敌,后有抵水,已经陷入了绝境,如果不打败敌人,只有死路一条。正当汉军不知所措的时候,韩信翻身上马,用剑一指蜂拥而至的赵军,大声对众将士道:“我们后退只有死路一条,只有杀败赵军,才有生路,况且赵军的关隘已经被我们拿下,他们的军心已经乱了。”于是,汉军又随韩信、张耳反身杀回,个个拼死向前,至死不退。

这时,天已近午,陈余见一时难破汉军,便下令收军,军队已经十分饥饿,而自己这方又占有主动权,觉得不必在一时间与汉军硬拼,完全可以消耗汉军的锐气,不必急于取胜,反正汉军背靠河水,也逃不了。于是就下令退兵关口,午饭后再同汉军厮杀。这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合乎常理的。

然而,当赵军退临井陉时,忽见关口上插满了汉军旗帜,才知要塞已被汉军占领,一时军心大乱。这时,后面追兵已到,前面汉军也已杀出。赵军顿时大乱,四处逃散。陈余想控制住混乱局面,虽连斩数人,仍难奏效,只得随败兵退到抵水岸边,又被汉兵围住,最后被杀于乱军之中。

这就是著名的背水一战的经过。

韩信在破赵军、杀陈余以后,又派出一支人马,追斩赵王歇于襄国。随后,领兵跃过井陉关,很快平定了赵国。

背水一战所用的正是兵法上所讲的“陷之死地而后生,投之亡地而后存”的战法,这是一种自绝退路的战术,其好处是可以充分利用将士的求生欲望,激发起他们最大的战斗潜力。

然而,这也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战术,非有大智谋而不可用。否则,就会置之死地而后死。

纵观韩信的这次背水一战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如下几个特点:

一、他是十分主动地采取这一战术的,并不是在被迫的情况不得已而为之。这样一来,就可以非常从容地安排与此相关的各种策略,使背水一战由被动在实质上转为主动。这是最关键的一点。马谡在守街亭的战役中用的也是这一战术,但他是在被动的情况下采取这种战术的。于是,性质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硬拼。

韩信的背水一战实际上是谋定而后动,与我们今天习惯使用的“背水一战”的意义是根本不同的,倒是与马谡的做法有点儿接近。

所以,韩信的背水一战决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背水一战”,而是一种主动进攻的奇妙的大智谋。

二、韩信的背水一战是一个系统的谋略。这不仅表现在夺取敌人的关口上,还表现在他早晨出击,算定敌人必定要在中午退回关口吃午饭,只要自己坚持到中午,敌人见关口被夺,就会不战自乱。另外,韩信是否料到自己以少数兵力对付敌人的优势兵力会失败呢?虽然历史记载的战例没有说,其实我们根据当时的情况就可以分析出来。赵军见韩信背水列阵,已无退路,就觉得不必急于消灭敌人,况且打仗也不是一上午就能解决的事,韩信自己亲自指挥,以精锐之师、坚定之师与敌人相持到中午是肯定没有问题的。这就做到了知彼知己。

三、韩信这一着其实并非险棋,而是万全之策。为什么呢?他所担忧的并不是与赵军作战,而是赵军据险固守,不出来作战。一旦出了关口,大家就平等了,他还怕你什么陈余。况且,就是韩信埋伏下的军队攻克不了赵军的关口,也足可以从已经出关的陈余的后方攻击,也完全可以把韩信救出来。在自保这一点上,可以说是计出万全的。

四、韩信的军队是得胜之师,锐气正盛,足可以一当十。韩信所担心的只是被敌人切断粮道,在山区小路上无法进军,旷日持久,消磨了军队的锐气,所希望的就是与敌人速战速决。诱陈余出关,是他的根本目的。只是他所用的方法,一般人觉察不出来罢了。

由此看来,韩信的“背水一战”哪里是什么背水一战,实在是一个厉害到家的陷阱。非有大智谋者不可用也!

(参见《史记》、《汉书》等)

6.何谓奇人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奇人。

奇人之奇,就在于无世俗之累,入世可经天纬地,出世可“与天地精神独往来”,不为穷困所忧,不为闻达而喜,不论穷困还是闻达,均无所累,常得率性而为。

奇人又往往在旧朝衰微、新朝更生之时才有施展才能的天地。所谓乱世出英雄,乱世亦出奇人。

何谓奇人?能够纵横沙场、挥兵杀敌者只算英雄,算不得奇人;能够运筹帷幄、治国安邦者可算贤智之士,也算不得奇人。所谓奇人,要能通往古、知未来,能洞察世事、预知休咎,还要能“处事可调合天人之际、事成能泰然相处”或是洁身远引,总之,是那种既可纵横于世俗之中,又可脱羁于俗世之外的人。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奇人当数武王伐纣时的姜子牙了。

姜子牙知道自己有很大的本领,但时运不来,他也无可奈何,于是就耐心等待。他可谓事事不顺心,即使做点儿小买卖,老天也要与他作对。一次,他借钱买了点儿面到街上去卖,没想到一阵风把面全吹跑了,弄得他血本无归。但他没有灰心,等待时来运转。他在渭水边上钓鱼,用的是直钩,所以一条鱼也钓不到,他老婆来送饭,见他用直钩钓鱼,不禁大怒,就把鱼钩弯过来,趁他吃饭的功夫钓了许多。姜太公见了,反把那些鱼都倒进水里,并对老婆说:“我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一切都要顺其自然,岂可勉强。”后来,连老婆都跟他离婚了,他还是在等待。一直到了八十岁,周公才来到渭水边,请他出山。周公亲带车马,在他的身边一站就是半天,姜子牙终于被周公的态度所打动,决定出山帮助武王伐纣。

据说姜子牙不仅智谋超人,而且道术精深,既出智画计,又能掐会算,甚至可呼风唤雨,撒豆成兵。在武王伐纣的过程中他立下了大功,后被封于齐,可谓福寿双全。

秦末汉初的张良也算是一位奇人,他的奇有四处:

一是散尽家财,誓为韩国报仇,寻访使客,在博浪沙行刺秦始皇。虽未成功,但其勇烈刚毅,不能不叫人啧啧称奇。

二是他得遇奇缘,学得兵法。据说张良遇到一位老人,老人让张良把掉在地上的鞋子给自己穿上,张良照办了,老人就约他黎明在某地相会,授以兵法。张良连去两次,老人都先他而到,老人给他最后一次机会,于是,张良干脆从晚上等到黎明,根本就不回去,总算使老人满意了。老人觉得他品德甚佳,才质不凡,就授他兵法,张良从此成为一位卓越的军事家。这个“张良纳履”的故事,直到现在还常常被拿来教育儿童应当尊敬老人。

三是他屡出奇计,助刘邦脱困危、胜项羽,成为西汉的开国功臣。

四是他能功成身退,不贪名利,既躲过了刘邦、吕雉对功臣的诛戮之祸,又免去了像萧何那样的屈身之辱,只是洁身远引,钻研兵法,恰像清溪湍湍,避世而流。

刘基也是这样的一位奇人。

关于刘基的传说十分丰富,据说他能掐会算,会呼风唤雨,简直有些像《水浒传》里梁山好汉的军师公孙胜,至于冒他的名而出的风水堪舆之作以及预测祸福的《推背图》之类,比比皆是。如果剥去这些虚幻迷离的色彩,还其历史的本来面目,我们可以看出,刘基是一位学者、军事家、政治家和特立独行的智达之士。

刘基,字伯温,浙江青田人,生于1311年(元至大四年),其家庭为耕读传家的正统地主家庭。浙江自宋以后就成为文化教育发达、才杰俊秀迭出的地方,素有“千山千水千秀才”之称。刘基的祖先原是丰沛人氏,在宋为官,后随南宋南迁,落脚浙江青田,刘基的祖父还做过南宋的太学上舍,并且博学多智,通晓天文地理,为人正直仗义,曾经组织过反元起义。刘基出身于这样一个较有名望的家族,自小耳濡目染,树立了建功立业的大志,也造就了他刚正不阿、嫉恶如仇的性格。

据载,刘基才华出众,这一点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显露出来了,尤其他的博闻强记,实在令人吃惊。刘基家附近有一家书店,他上下学经常路过。一天,他看到一本天文方面的书,随手翻阅了一遍,第二天再来读书时,竟能将前一天读过的那本天文书背诵下来。书店主人十分钦佩,就想把书送给他,刘基说:“书已在我胸中,书本已对我无用了!”

他能道人所未道,言人所未言,老师断言他将来必成大才。在十七岁时,刘基离了府学,到括苍山的石门洞师从当时的名士郑复初学习“二程”的理学。在这一期间,他更进一步地博览群书,尤其注意正统经史子集之外的杂家著作,医农术数、天文地理均深有心得。这样,刘基在青少年时期就已打下了极为宽厚扎实的知识功底,为他以后在政治和军事领域里驰骋纵横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

但刘基的青年时期是十分坎坷曲折的。他于1333年考中进士,其后被授为江西高安县丞。当时,元朝的政局动荡不定,一方面是统治者横征暴敛,醉生梦死;一方面是农民起义的烽火遍地燃起。在这种情况下,有识之士或是心怀观望,寻找时机以图起事;或是干脆投入起义军中,极少有人为元朝的统治者卖命。刘基也是这样,他虽是一个辅佐县令的小官,但并不是死心塌地地为元朝着想,而是十分注意收集风土人情,了解社会时事。当然,身在元朝吏籍之中,他也不能不例行公事,做一些应付门面的事,但他决不为虎作伥、助纣为虐,而是以一个正直知识分子的良心去伸张正义。

后来因为不愿阿谀奉承,刘基弃官,于1340年回到青田老家,做起隐士来。

刘基的学问品才已广为人知,浙江行省又让他担任儒学副提举的官职,刘基觉得也许这一官职比较适合自己的特点,便即到任。谁知到任一看,天下官场一片黑暗,他无法改变自己的性格,对一些不法现象仍是愤加指责,其结果当然是得罪了许多人。很多人弹劾他超越职责范围,多管闲事。于是,刘基又一次愤而辞官。

同类推荐
  • 庄子白话全译

    庄子白话全译

    本书的导读是对《庄子》各篇思想的总结和梳理,让读者对庄子的核心思想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使《庄子》更加清晰易懂。译文字斟句酌,不仅保证准确无误,还力图还原庄子汪洋恣肆的语言特色,能帮助读者更深刻地了解庄子的思想,其间的精妙故事,为人处世上或许于读者会有感悟和帮助。
  • 走近歌德

    走近歌德

    《走近歌德》一书系统地总结了前人对歌德及其作品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拓展了认识歌德的范围和视野,推进了对歌德的进一步的认识,尤其是论述了歌德与中国的关系,探讨了歌德对中国的认识,具体而生动地回顾了中国对歌德的接受过程,说明了中国人在什么时候和怎样的情况下开始认识歌德,分析了歌德的作品和思想在我国的不同历史时期所得到的评价和所产生的影响,展现了中国现当代作家在各自的创作以及推进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过程中从歌德作品和思想那里所获得的启迪和思想源泉。
  • 每天读点哲学

    每天读点哲学

    智慧不是知识,知识关乎自然,智慧关乎人生。而关于人生的“知识。是没有规律可循的。因为没有哪一个人能够找到人生的规律,谁也不敢说自己掌握了人生的真理。所以,哲学家寻找人生的智慧,注定了是在解答一个没有固定答案的“人生方程式”,每天读点人生哲学,其内容或来自经验的总结,或来自理论的阐释,或是生活的感悟,它们以一种浓缩的方式记录了人类的思想史。也就是人逐渐认识自己的历史。从这意义上来讲,人生哲学都已经被读了几千年,但今天我们还在读,而且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体会,究其根本,就是因为里面是。点燃火焰。的智慧,而不是“授人以鱼。的知识。
  • 儒家文化的现代应用

    儒家文化的现代应用

    中国社会转型的一大任务,是通过学习和借鉴西方文明,激活我们自己优秀的思想文化传统,将其由历史的包袱变成现代化的动力,并使中华民族普遍地确立起主体性。作者从事的民航工作属于现代化程度很高的工作,在运用西方科学管理理论的同时,特别注意从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中吸取营养,特别是儒家“仁、义、礼、智、信”的理念,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通往智慧之路

    通往智慧之路

    本书以“问题”为线索理解当代哲学的学术规定,以“热点”关注连贯哲学与生活,力图深入浅出地讲授当代哲学热点问题的流变。全书共12讲,包括“如何理解当代哲学热点问题”、“什么是当代哲学的终极问题”、“正义为何显得如此重要”、“如何在认生哲学中理解幸福”等。
热门推荐
  •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卷)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卷)

    随笔是散文中的一种,又称小品文,它最早起源于英国。如果从始祖培根算起,至今已有400年的历史。随笔一度雄霸英国散文的主导地位,五四之后开始传人中国。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朱自清,就是随笔写作的大师。随笔由于是随意而谈,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所以它的题材比一般散文更加广泛。现实生活的见闻,以往事件的漫忆,所思所想,作家作品的漫评,以及古今中外,天南海北,工作学习,旅游见闻,史话传说,掌故轶闻,笑、憎、苦、恨,千秋刹那等,无不可作为随笔的材料。朱自清的随笔题材就是丰富多样。他的笔端既有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扬州的夏日、北京的潭柘寺和戒坛寺,又有欧洲的罗马、柏林、伦敦、巴黎等城市。
  • TF我是你的代理经纪人

    TF我是你的代理经纪人

    任娇娇,TF经纪人。因照顾TF而患上胃病并且没有及时就医,进了医院。莫筱叶,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女孩。父母早年去世,家里奶奶是她唯一的亲人。时代走势匆匆,慌忙之中,莫筱叶成了TF的代理经纪人,并且走上了短暂的陪读历程。时过境迁,流水年华。TF,曾记心里。
  • Plain Tales from the Hills

    Plain Tales from the Hill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超神器:幻化符文

    超神器:幻化符文

    平凡学生李杰,在某狗血原因下获得了超神器:幻化符文。且看他练功升级学科技,潇洒天下遇红颜(本书不后宫,作者本人讨厌后宫)。面对地球面临奴役的环境下,他能否带领地球重获自由?一切尽在书中,请各位多多支持。喜欢种马无脑泡女人的,请点×,谢谢合作。
  • 腹黑宝宝:冷酷王爷娘亲不要你

    腹黑宝宝:冷酷王爷娘亲不要你

    一朝穿越成为不受宠的庶女,她忍,无缘无故的肚子里多了一个球,好吧她忍,一道圣旨让她嫁给性情阴晴不定,手段暴戾不堪的七王爷,好吧,她忍,可是为什么这个七王爷要亲手刨开她的腹部,取出她的孩子啊,要不是她修为高深,恐怕会一尸两命……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出现在邪王府里的后花园中,刹那间,所有的丫鬟小厮如鸟兽般散开,哪些行动慢一点的都变成了冰雕,在哪儿一动不动的站着……你肯定是她,不会错的,你是我的王妃,跟我回去好吗?谁人不知邪王的王妃在大婚没有三个月的时候突发疾病死掉了,邪王还为此为邪王妃办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别开生面的葬礼,又如何说我是你的王妃,邪王莫要说笑了……
  • 莫愁师姐要上天

    莫愁师姐要上天

    想她李莫愁,虽有才貌双全之能,号令江湖之力,却偏偏栽在了陆展元这个负心汉手里。她笑,这情,终究是错付了。从此暗下决心,若一切重来,她定要杀尽天下负心人!但是,复仇行动貌似出现bug,每次她想动手都会被他识破!某日,她袖中藏刀,准备第N次动手。“娘子,我回来啦!唉?娘子,你拿着刀干什么?”她压着声音道:“当然是……哎?谁是你娘子啊?别一天到晚瞎叫,一边儿玩儿蛋去!姑奶奶是有武功的,打得叫爸爸信不信?陆展元妖娆的抛了个媚眼:“娘子……话可不能这么说,你可不就是喜欢我这张脸吗?”李莫愁扶额,看来无论重来多少次,自己都逃不过他的手心儿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武神榜

    武神榜

    能以武通神者皆为武神,能登武神榜者更是个中枭楚。十年勤修苦练,只为一朝登榜。双生武灵算什么,我还有万能武灵呢,想换什么属性就换什么属性。师姐?公主?富家小姐?魔女?嗯……都会有的。
  • 智慧的盛宴:中国人的人生境界

    智慧的盛宴:中国人的人生境界

    你安安静静听智者之言,心里就明白,头脑就清楚,就这么简单。可别再去跟人嚷嚷,少瞎掺和,多读《圣经》与中国圣贤书,大有益处。犹太人为什么富?因为他会祷告。遇见困难他明白关键问题不在于去解决什么,而在于使自己的心静下来。犹太人明白自己能力有限,把一切交给帝,放放心心,这样做人有望,做事有底。我们可不敢认为自己能力大得盖过上帝,那样将很快因虚妄而灭亡。本书讲做人做事,其实都不过让人把自己搞明白,借一切问题反省自己,这是智慧。你又凭着信仰看轻智慧,这是更大的智慧、真正的智慧。
  • 青少年历史常识必读

    青少年历史常识必读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春天,盛开馥郁芬芳;每一粒沙,都是一个世界,搭建小小天堂;每一颗心,都是一盏灯光,把地球村点亮!借助图书为你的生活添一丝色彩。这是一套包罗生活万象的、有趣的书,向读者介绍了不可不知的中的常识。包括文学常识、地理常识、历史常识、安全常识、文化常识、动物常识、植物常识、科技常识、天文常识、生活常识等。这些都是一些生活常识性的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因为零散,平时想了解又难以查找,我们将这些你们可能感兴趣的、富有趣味的日常生活中日积月累的宝贵经验搜集并编辑成册,以便您在遇到问题时随时查询,轻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 废柴俱乐部

    废柴俱乐部

    你怎么看我们所处在的世界,它是真实的吗?远古的魔神即将苏醒,他体内的罪恶之源在各个界位中扩散,所有被选中的人,都会走向永恒的堕落。谁能来拯救这个世界?远古的女神之力又俯身在谁的体内?一群废柴,能不能成为未来世界的希望?D-Red里面有没有一切的答案?敬请收看由无敌小死狗为您带来的《废柴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