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67800000014

第14章 第一编 儒家智慧(13)

施伯果然对鲁君说:“管仲是有智谋的,只是他的事业未成,您应把鲁国大权交给他,就可以削弱齐国;如果他不接受,就杀掉他。杀他可以向齐国讨好,表示与齐国同样恼恨他。”鲁君说:“好。”鲁国还未来得及任用管仲,齐桓公的使臣就到了,说:“管仲和召忽,是我国的叛贼,现在鲁国,我想得到他,如果不给,就是鲁君您和我国的叛贼站在一起了。”鲁君问施伯,施伯说:“您可以给他。我听说齐君性急而且傲慢,即便得到贤才,就一定能任用吗?不过,如果齐君真的能用他,那管仲的事业就成了。管仲是天下的大圣人,现在回去从政,天下都会归服他,岂止是鲁国?现在您若杀了他,他是鲍叔的好友,鲍叔会因此和鲁国作对,您一定不能应付他,还不如交给齐国。”鲁君便把管仲和召忽捆起来准备交出。管仲对召忽说:“您害怕吗?”召忽说:“有什么可怕的!我没有早死,是等待事情平定下来。现在既然平定了,让您当齐国的左相,让我当齐国的右相,霸业可成了。但是,杀了我的主人而用我,这是再一次侮辱我。我做死臣,您做生臣好了。”于是,二人被放回。

管仲坐在囚车里,心想齐桓公不让鲁庄公杀死自己,肯定是鲍叔的主意,鲁庄公用不了几天就会后悔,万一追上来可就麻烦了。他就编了一支歌,让士兵们愉快地唱着,消除疲劳。他们日夜兼程,终于越过鲁国的边境,来到了齐国。鲁庄公果然后悔了,急忙派人去追,但已经晚了,等追兵来到边境,管仲等人刚刚过去。在齐国的堂阜,鲍叔把管仲放出囚车,迎入国都。据说桓公为了表示对管仲的尊重,在接见管仲之前,斋戒了三天,沐浴了三次,足见其虔诚和隆重。不久,齐桓公就正式拜管仲为相国。

在到达齐国的时候,召忽说:“我明知道我可以掌握万乘之国的大权,还要自杀,公子纠可以说有死的忠臣了;您活着使齐国称霸于天下,公子纠可以说有活着的忠臣了。死者完成德行,生者完成功名,生死各得其所,您自勉吧!”说完,就自杀了。听说了这件事的人都评论说:“召忽的死,比活着更贤;管仲的活,比殉主更贤。”

桓公元年,召见管仲。管仲到,桓公问:“国家可以安定吗?”管仲回答说:“如果您能建立霸业,国家就能安定;如果您不能建立霸业,国家就不安定。”桓公说:“我可不敢有那么大的抱负,只求国家安定就行了。”管仲再次请求,桓公还说:“不能。”管仲就向桓公告辞说:“您免我于死,是我的幸运,然而,我之所以不为公子纠而死,是为了国家安定。国家不安定,要我掌管齐国大政而不去殉主而死,这是我不敢接受的。”说完走出去,刚走到大门,齐桓公又召管仲。管仲回来,桓公流着汗说:“您既然坚持要建立霸业,那就勉力成霸吧!”

过了一段时间,桓公告诉管仲说:“我想趁现在诸侯之间没有战事的时候,稍稍加强军备。”管仲说:“不可以。百姓有困难,您应该先亲百姓而后考虑军备。与其厚爱军队,不如厚爱百姓,只有百姓安定了,军队才能可靠。百姓尚未安定,您不把百姓放在首位而先扩充军备,这是于外对诸侯不亲,于内对百姓不亲。”桓公说:“好。”这件事于是没有能实行。

后来,国家混乱,桓公又对管仲说:“我想加强军备。”管仲说:“不行。”桓公不听,增加了军备。一次,桓公与宋夫人在舱中饮酒,宋夫人晃起船来吓唬桓公。桓公十分生气,把宋夫人休了。宋国接受了宋夫人,并让她改嫁给蔡侯。第二年,桓公很生气地对管仲说:“我想讨伐宋国。”管仲说:“不行,我认为我们的内政还没有治理好,对外作战不会成功。”桓公不听,出征伐宋。结果各国都来救宋,把齐军打得大败。桓公回来以后,大怒,对管仲说:“请您替我加强军备。我的战士缺乏训练,我的兵力又不充实,所以诸侯国才敢援助我的仇敌。”管仲说:“不行。这样就更危险了。对内夺取民用物品,鼓励兵士参战,这是国家大乱的原因。对外攻打诸侯国,招致各国的怨恨,行义之士也不肯到齐国来,国家怎能没有危险?”鲍叔也说:“您一定要采纳夷吾的意见。”

齐桓公不听管仲的话,增加税收,加强军备。鲍叔对管仲说:“从前,您想建立霸业,而现在,国家是如此之乱,您打算怎么办呢?”管仲说:“齐桓公的性格急躁,主意经常改变,还不够成熟,我们要耐心地等待他的觉悟。”鲍叔说:“这样一来,国家不是受损失了吗?”管仲说:“不要紧的,国家的政事我还在暗中办理,我们还有时间等待。既然诸侯国的卿相没有比我们更贤能的,我们也暂时不怕别人的攻打。”

又过了一年,宫廷里因为争权夺利杀了许多人,鲍叔又对管仲说:“这难道不是齐国的损失吗?”管仲说:“这怎么是齐国的损失呢?他们都是一些势利之徒,死了正好。我所忧虑的是别的诸侯国的义士不肯到齐国来,齐国的贤人也不肯为我所用。”

桓公又在国内整顿军队。桓公三年,桓公将讨伐鲁国,说:“鲁国本来与我接近,是我的邻国,却那么快出兵救宋,我一定要讨伐它。”管仲说:“不可以。我听说有志之士不常用兵打仗,不增加自己过错,这样国家就能安定;相反的,经常用兵打仗,忌恨小辱,增加自己的过错,就危险了。”齐桓公不听,兴师伐鲁,到了长勺。鲁庄公出兵抵抗,大败齐兵。

齐桓公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反而说:“我若以三倍兵力包围它,它怎么能阻挡我?我的兵力还是太少了。”

桓公四年,他整顿军队,已有训练齐整的十万甲士,五千乘兵车。桓公说:“这次军队已经练好了,兵也增多了,我要征服鲁国了。”管仲叹息说:“这样齐国就危险了。您努力致力于战争,天下拥有十万兵甲的国家并不少,我们要用小的兵力征服大的国家,国内失掉了民心,诸侯又有戒备,我们只好行诈,而不实行仁义之法,在此情况下,想不让国家危险,办得到吗?”

齐桓公不听,果然出兵于鲁。鲁国不敢迎战,只在离国都五十里的地方设关防卫。鲁国请求服从齐国,齐国也不要再入侵鲁国。桓公答应了鲁国的要求。鲁国要求会盟,说:“鲁是小国,当然不带兵器,也希望您也不带兵器,否则,诸侯各国还以为我们是在打仗。”齐桓公同意了。管仲说:“不行。各诸侯国对您都很忌恨,您还是就此告退为好。如果您一定要削弱鲁国,那么,诸侯就会说您太贪了。以后有事,小国会更顽抗,大国也会增加防备,这些对齐国都是十分不利的。”桓公不听。管仲再次建议说:“您千万不能去同鲁国人会盟。鲁国人怎么能不带兵器?曹刿的为人,坚韧而又阴毒,不是可以用盟约取胜的。”桓公不听,果然与鲁君相会。

鲁庄公怀中带着剑,曹刿也带着剑。到了会盟坛后,庄公从怀里抽出剑说:“鲁国边境离国都只有五十里了,也不过一死而已。”左手举剑指着齐桓公,右手比着自己说:“让我们一块死了吧!我死在您的面前。”管仲见此情景,跑向桓公,曹刿马上抽出剑站在两个台阶之间,说:“两位国君将要改变原来的计划,谁也不可进前!”管仲说:“君主请把鲁国的土地还给鲁国,以汶水为界好吧!”桓公答应,同意以汶水为界,这才回到了齐国。

回国以后,齐桓公有些成熟了。努力整顿政治,再增加军备,自守边疆,不干涉他人,停止过分的行为,并且息兵停战。

齐桓公五年,宋国伐杞国。桓公对管仲和鲍叔说:“宋国本来是我要讨伐的,无奈诸侯国都来援助它。现在,宋国讨伐杞国,我想去救,这可以了吗?”管仲回答说:“自己的内政还没治理好,向外推行仁义就没人信服。您现在要通过派兵救助杞国来推行仁义,诸侯国会依附您吗?”桓公说:“此时不救,以后就没有讨伐宋国的机会了。”管仲说:“作为君主,不应该贪图土地。贪图土地必然勤于用兵打仗,勤于动兵必然使百姓辛苦,君主就要行欺诈。当然,如果能保守秘密,对敌人进行欺诈还是可以取胜的,但对百姓实行欺诈就不会取得成功,而国家也会发生动乱,一旦发生了动乱,就会危及君王的生命。因此,历代的明君都不在军事上下工夫!”齐桓公听了,说:“那应该怎么办呢?”管仲说:“依我之见,您可以去同宋国交涉,如果交涉不成,您再接受杞国并对杞国加以赐封。这样一来,您就是对外行仁义之道了。”齐桓公问鲍叔牙说:“您觉得怎么样?”鲍叔牙说:“您完全可以照这个意见去做。”

桓公便派遣孙宿出使宋国。宋国不听,桓公便送给杞国兵车千乘,战士千人。第二年,狄国讨伐邢国,邢国国君逃至齐国,桓公又为之修筑夷仪,也送兵车百乘,战士千人。又过一年,狄国讨伐卫国,卫国国君逃到虚这个地方,桓公还要封他。有的大臣说:“不行。这三个国家之所以灭亡,只因为小。现在您只想赠给他们土地,国土用尽了怎么办?”桓公问管仲说:“你看怎么办?”管仲说:“您有了推行仁义的名声,又得了实际的好处,还应该干下去。”桓公又问鲍叔,鲍叔说:“您可按夷吾的意见办事。”齐桓公就把丘城封赐给卫君,并送兵车五百乘,战士五千。

封赐了卫国以后,第二年,桓公问管仲还应该干什么事,管仲回答说:“您在国内治理好政事而且劝勉百姓,就可以取信于各国诸侯了。”于是,齐桓公就减轻赋税,放宽关卡市场的税收,建立赋税和赏罚制度。实行了这些以后,管仲又请求说:“您还应该实行慰问病人的制度。我愿您实行有赏而无惩罚,实行五年,就可使各国诸侯依附于您。”齐桓公说:“好。”

实行上面的制度以后,管仲又请求说:“在对待诸侯国的礼节问题上,我们要做到齐国送豹皮给诸侯国,小的诸侯国以鹿皮回报就行了;齐国送马给别国,小国以狗回报就行了。”桓公同意并做到了。管仲请求在国内和诸侯国实行奖赏措施,桓公也做到了。

管仲负责在国内行赏的事,齐桓公负责对诸侯国行赏的事。如果有的诸侯国国君做了好事,就以重礼祝贺他;国内各种士民有做好事的,就送他衣服和食物。凡诸侯国的大臣有给君主提建议并且建议正确的,就送印章去慰问,以示赞许。

桓公实行了这些措施后,又问管仲说:“还应该做什么?”管仲说:“隰朋聪明敏捷,可命他管理东方各国;宾胥无很精明,可以管理西方各国;卫国的教化,危薄而好利,公子开方十分敏捷,办事不能持久但喜欢创始,可以派他出使卫国;鲁国的教化,好艺而有礼,季友为人精细,博文而知礼,多行小的信用,可出使鲁国;楚国的教化,巧文饰而好利,不好实行大道而喜好小的信用,蒙孙政法广博而辞令美巧,不好实行大的道义而喜小信,可出使楚国。当小的诸侯国已经服从,大国诸侯已经亲附时,就可以开始叫他们实施政令了。”齐桓公说:“好!”于是,派遣公子开方到卫国,派季友到鲁国,派蒙孙到楚国。五年后,果然各国诸侯都亲服了。

不久,狄国又要讨伐别的国家,桓公通告各国诸侯说:“请出兵救援被讨伐的国家。如同意,大国请出兵车二百乘,士卒二千;小国出兵车一百乘,士卒一千。”各国诸侯都答应了。齐国出了一千乘,士卒若干先到了缘陵,待各国人马到齐后出兵会战,打败了狄国。这是对齐国国际威望的第一次成功检验。

狄国的车甲与物资,都分给了小的诸侯国;大诸侯国就近分了狄国的县,但没有践踏狄国的都城。北州诸侯没有来参战,齐桓公就对南州诸侯说:“狄国无道,违犯天子命令而征伐小国,我们由于服从天子,才救援被讨伐国家。但北州诸侯未到,这是上不听天子命令,下对诸侯无礼,我请求大家惩罚它。”各诸侯都同意。桓公于是北伐令支国,攻取孤竹国,拦阻山戎国。

在取得了这些成绩以后,桓公看着管仲,又问道:“还要做些什么?”管仲回答说:“您可教诸侯为百姓积聚粮食。至于军备不足,您可发兵相助。这样,您就可以对他们施加政令了。”桓公照办,便告示各诸侯,要求备足百姓三年的口粮,用余力整顿军队。军备不足的,把情况报告齐国,齐国可发兵相助。

办完这件事以后,桓公又问管仲说:“还做什么?”管仲回答说:“您考察他们君臣的关系,就可以施行政令了。”桓公问:“用什么办法考察呢?”回答说:“不准擅自立妾为妻,不准擅自诛杀大臣,对国家没有功劳的人不准擅自给予禄赏,士和庶人不准擅自抛弃家室,不准随意修筑堤坝,不准囤积粮食,不准滥砍木材。实行一年后,您对那些不服从的人就可以开始惩罚了。”于是,齐桓公就向诸侯公布,诸侯都同意并且执行。

满一年,吴国讨伐齐国的谷城,桓公尚未普遍通告,各诸侯国的军队就都来等待桓公。桓公率兵车千乘在边境与诸侯会合,但军队尚未开到,吴国就逃跑了,诸侯国也罢兵。

桓公回来以后,就问管仲说:“我们还做什么事?”管仲说:“可以对诸侯施行政令了。”还说:“从今后的两年,诸侯中的嫡长子不孝父母、不爱护兄弟、不尊敬国家的良臣,这三条罪状中有一的,可以诛杀。诸侯的大臣管理国家大事,三年中没有好的政策,可以惩罚。国君有过失,大夫不劝阻,可以惩罚。士和穷人做善事,大夫不举荐,可以处罚。官吏了解的士和庶人中,有贤良和孝悌的要赏赐。”桓公接受并实行了这些建议,邻近齐国的诸侯没有不请求事奉的。

从此以后,齐国有兵车的集会有六次,和平友好乘车的集会过三次,桓公享国达四十二年。

孔子说:“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乎?如其仁,如其仁!”孔子连自己都不敢自称“仁”,在整部《论语》中也极少称赞别人为仁人,但他却在《论语》中两次称赞管仲为“仁”,可见孔子对管仲的评价之高。

管仲虽然不能殉主,虽然在有些地方不拘小节,但他却为当时的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于管仲,当时就存在着两种评价。孔子的有些学生就认为管仲不守礼仪,应属不仁;然而,孔子是“君子儒”,不是“小人儒”,以管仲为仁,这一评价和赞扬,委实恰如其分。

作为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能够“一匡天下,九合诸侯”,全赖管仲之力。而管仲的力量,则来自我们所谓的仁义道德。由此看来,民族的精魂是不可辱没的,它的力量是永恒的,纷乱的历史和现实无非是它暂时消隐的阶段而已,时机一到,它自然会以新的姿态展现在历史舞台上。而无论在何时何地,它都是主宰民族命运的精核!

(参见《管子》等)

14.“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孟子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著名的话,意思是说如果上天要把治理天下的大任交给你的话,那么,一定要先使你的精神、肉体受到磨难,只有这样,才能增长你的智慧和才干。这段话不仅成为儒家的经典言论,也成为人在逆境中激励自己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

同类推荐
  •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修订版)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修订版)

    《周礼》一书原名《周官》,最初见于《汉书·河间献王传》。《传》云:献王好古学,广求遗书,所得皆先秦古文旧书,有《周官》、《尚书》等多种。武帝时,除挟书之律,开献书之路”,献王入朝,当以此书进献,遂入于秘府。哀帝时,刘歆校书中秘,得此书,著于《七略》。班固本之,作《艺文志》,录《周官经》六篇。汉末郑玄作注,唐贾公彦作疏,此书遂列于五经,为《三礼》之首。自汉至今,学者对此书争论甚烈,迄无定论。我们在今日跳出经学之争的圈子,以史学眼光看此书,把它作为研究周代典章制度的史料,应取何种态度,学者所见亦往往不同。
  • 春秋策:先秦诸子与史记评述

    春秋策:先秦诸子与史记评述

    先秦诸子百家,是后世思想学派的源头,司马迁所著《史记》,是中国恢宏历史的结晶,塑造独立性格,传承灿烂文明,两者缺一不可。研习先秦诸子应注意:汲取各家学说要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二、与时俱进,学以致用。《史记》究天人之迹,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拜读应谨记:一、读史学做人,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二、读史学智慧,融会贯通,为己所用。
  • 韩非子全鉴

    韩非子全鉴

    《韩非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韩非的著作,共有文章五十五篇,其文章风格严峻峭刻,干脆犀利,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为法家集大成之作品。该书就其主体来看,是一部政论性巨著,它重点阐述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其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积极的主张,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时至今日,《韩非子》对于我们了解中国的社会政治、思想文化仍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本书甄选了《韩非子》最精彩的篇章,对原典作了精准的注释和翻译,便于您更好地品读国学精粹,感知先贤智慧。
  • 理想国

    理想国

    《理想国》不仅是哲学家的宣言书,而且是哲人政治家所写的治国计划纲要。原书共分十卷,主要涉及国家专政问题、独裁问题、正义非正义问题、善与恶问题、教育问题以及男女平权等诸多问题。
  • 荀子的人定胜天

    荀子的人定胜天

    《荀子学院:荀子的人定胜天》主要以荀子的基本思想为出发点,并在荀子对天人的思考范畴上,对做人、做事、处世、言谈、交际、识人、用人等方面作了深入细致、又浅显易懂的探讨。希望在重读这些先哲智慧的同时,给我们的人生以新的启发荀子,名况,是战国时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热门推荐
  • 死神发来的短信

    死神发来的短信

    “您好,我是死神,在您接到这条短信的时候,意味着你的生命还剩下24小时,现在生命倒计时,开始……”当午夜时分,接受到了这样的一条短信,你还有睡意么?不要怀疑也许在今天晚上,你的手机上就会有这样的一条短信进来,上面还跳动着倒计时的数字,那就是你生命的最后时间……
  • 《美男计划之女伴男装》

    《美男计划之女伴男装》

    一个美貌如花的女生,女扮男装当上了三个男生的经纪人,他们会发生什么事呢
  • 最佳逆袭之秋殇别恋

    最佳逆袭之秋殇别恋

    落秋殇:前世今生踩我之人我必不饶。装腔作势之人我必会讨。当孤身一人来到异世时我一定不会重蹈覆辙。笑看小娘如何修成好人,完美逆袭。咳咳···说的太多了口渴了先喝口水哈。作者大大:(ーー゛)虽说是逆袭但是也有小喜剧,不喜勿喷。
  • 闲妃为后

    闲妃为后

    一次采选,众人皆说丞相之女苏姿晗其丑无比,却被皇帝亲选为妃;一场家宴,众人皆知丞相之女苏姿晗胸无点墨,却赢尽在场三千妃嫔;一晚侍寝,众人皆传丞相之女苏姿晗与人苟合,却换来皇帝宠爱;有一天,这样的女子竟然执掌凤印。面对帝王深深呼唤,身为妃嫔的苏姿晗欲哭无泪,早知如此,当初就不该扮成太监偷溜出宫,遇见了他。欺君之罪,她又如何担当得起?一步错,步步错?她一言一行皆是小心翼翼,却终究还是一步步走入他的圈套。(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货币论(全两册)

    货币论(全两册)

    通货膨胀永远是、而且在任何地方都只是一种货币现象。
  • 人鱼恋情之姚桃

    人鱼恋情之姚桃

    姚桃,一个刚出道的明星。人家穿越,她也穿越。人家穿越成绝世美人,她也是。但是……天啊!谁能告诉我这条鱼尾巴是什么回事?!姚桃尖叫道。原来如此,她是梦幻王国(就是人鱼王国啦~~)的三公主,名叫蓝雅灵,十六岁,是梦幻王国最受宠的公主。嘻嘻,虽然是条鱼,但起码也是条公主美人鱼,不当白不当。哇哇~~好无聊啊!咦?不如…嘻嘻(某女奸笑)
  • 网游之冰女

    网游之冰女

    看过《网游之火女》了?来看看冰女吧!与火女一样的彪悍,但是不一样的风格一样的风生水起一样的白手起家一样的一方豪门一样的叱咤风云看够了火女,来看看冰女吧从头再来,要做祸水红颜收藏+推荐+......
  • 绝品小神医

    绝品小神医

    校花又痛经?我来按摩!御姐乳脉癌?闪开,让我来!小萝莉病了?让叔叔瞧瞧!王老板癌症晚期?对不起,挂号排队去吧,今晚没空,嫦娥姐姐约了!
  • 指落苍穹

    指落苍穹

    林动是从地球穿越而来,自身带着一身地球的蔚蓝色气场,这片地球的蔚蓝色气场让他一度成为星武大陆的武道奇才,三岁修炼星武,九岁为武徒七级,十二岁丹田内星环凝聚成行星,一跃成为最为年轻的星武武者。但是诡异的是那片蔚蓝色的地球磁场突然消失了三年,让他一度跌落神坛,成为传说中的废柴。三年之后,蔚蓝色气场再度回来,林动将重新踏上王者之路!星环武徒,行星武者,恒星战王,星座战尊,星系战圣,星域战皇,星宇战帝,热血的星武世界等你去闯!
  • 千面妆

    千面妆

    太古时期,神女祖黛以云芝玉精魄,鸿蒙七星莲为材料,耗时九千九百九十九日夜,炼制天地第一神器“玲珑玉面”。神女祖黛不拘世俗,对火暗神君表达爱意,并将玲珑玉面割爱相赠。火暗神君被神女祖黛所感,与之结为连理。十万年后,却用玲珑玉面杀死神女祖黛,坐拥天下。时光轮转,神女神君早已不知所踪,玲珑玉面几经辗转,逐渐被人传为诅咒。得之者,皆被所爱之人背叛,堕无间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