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647900000009

第9章 堡寨长城壮边塞风光 大钟铭文载宁安沧桑

明代初年,元残余势力经常伺机南侵明朝在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之间的广大地区,设辽东、蓟州、宣府、大同、太原、延绥(榆林)、宁夏、固原、甘肃等镇命大将统兵守御,合称九边。中宁恰在宁夏与固原二镇之间,地当要冲,但民不安生,所以从洪武三年至五年(1370~1372年),陆续将灵州、鸣沙州的百姓迁往陕西一带,以为防御之策。后来,明朝的军力强大,足以抵御鞑靼的侵扰,才有移民来屯垦。

明代以来的数百年间,有一首民谣在中宁广泛流传,妇孺皆知:

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

问我老家在哪里,大槐树下老鸹窝。

这首民谣说明,中宁的子民多是从山西迁徙而来。明朝为什么把山西作为迁民之出发地呢?因为,元末中原地区兵乱荒役之时,“表里山河”的山西却是另外一种景象。由于自然地理的因素,中原地区的水旱蝗疫较少波及山西,战乱亦少,显得相对安定,风调雨顺,连年丰收,较之于邻省,山西就有点经济繁荣、人丁兴旺的样子;再者,相邻诸省亦有大量难民逃亡山西,致使山西成了人稠地狭的地区。据《明实录》记载:洪武十四年(1381年),河北人口为189.3万人,河南人口为189.1万人,而山西人口却达403万多人。因此,山西就成了向外移民的重点地区。明初规模较大的移民有十四五次,每次移民动辄数千户,甚者户数逾万。当时山西移民主要来自太原、平阳二府和潞、泽、辽、沁、汾五州,即以今太原、临汾、晋城、长治等地为移民的集散中心,而以临汾附近的洪洞为最,这与洪洞县人口稠密又地处交通要道不无关系。在洪洞县城北1公里处,有座广济寺。广济寺为唐贞观年间的建筑物,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唐宋以后又建有驿站,房舍宽大,常驻驿官办理四方来往的公差事务。万民萦怀的大槐树就在广济寺旁,驿道从树荫下通过。因临近汾河滩,河滩上的老鸹便在古槐树枝杈间构巢垒窝。明初移民时,在广济寺设局驻员,集中移民,编排队伍,发放“凭照川资”,大槐树下就成了移民会集之所。移民活动大多在晚秋进行,此时槐叶已经凋落,老鸹窝显得十分醒目。移民临行,凝眸高耸的古槐,栖息树杈间的老鸹不断发出声声哀鸣,令别离故土的移民潸然泪下,不忍离去,频频回首,最后只能看见大槐树上的老鸹窝。为此,大槐树和老鸹窝就成为移民惜别家乡的标志。从山西迁徙四方的人们,寄居他乡,把洪洞大槐树、老鸹窝的故事流传给后人,聊解思念故土之情。

中宁县宁安乡殷庄村农民郭风召说:“我们郭家原有家谱,有祠堂。家谱在清同治年间因兵祸遗失。听祖辈代代相传,家谱载明祖籍山西省汾阳府洪洞县北社里村,于明洪武九年(1376年)由官府强制迁移至此。同时从社里村迁来的郭姓有18户(每户先来1人,编者注),每户发耕牛1头、犁1张,因此人称郭姓住地为‘十八犁’。当时迁来户与原洪洞县未迁的郭姓各执铜牌半个,以备日后探亲寻祖时为证。有牌证者,老家的人可招待食宿并借给路费。后来回乡探亲者往往长居不走甚至多要路费,惹气了祖籍的人们,便把铜牌收回,从此与祖籍洪洞断绝来往。”现在郭姓在中宁县是大户,人丁兴旺,住地分散,宁安乡的郭庄村、殷庄村,康滩乡的大滩村,余丁乡的黄羊村、余丁村,石空镇的关帝村,这些村的郭姓人家都是明代从洪洞县迁移过来的。舟塔乡潘营村农民光银盘说:“我们光家原有家谱,同治年间因战乱丢失。我们光家原籍是山西省绛州府城内光家巷,明洪武年间由大槐树下迁徙于此地。同时迁来的还有潘、严、李、赵、叶五家,现在舟塔乡的光、潘、严、李四姓户族较多,人丁繁盛,赵、叶两姓于同治年间因避兵祸逃亡他乡。”

县城西门外1公里处的王家桥,也就是现在的宁安乡郭庄村二队,过去有一棵大榆树,是县内有名的“树王”。这棵大榆树是在明洪武初年长出来的,后来长成参天大树,树身高十余丈,主干七个人伸开膀子才能合抱过来,树冠伞状,占1亩地大。这棵榆树历经5个世纪,虽遭遇过不少天灾人祸,但依然活到1958年,后来因“大炼钢铁”被砍伐。据树主人张发达老先生生前讲,他们的祖先原是山西汾阳府洪洞县人,明朝洪武初年迁徙至此。迁来后定居王家桥,分到了土地。不久在分到的一块地里长出了一棵小榆树苗,后来长成了大树。祖先们为了怀念山西祖籍的大槐树,便把坟地选在大树下。因为迷信,坟地里的树木人们不敢随便砍伐,更不敢用这种树木做器具,所以这棵树才能长成这么大。县城西门外朱家庄(今宁安乡郭庄七队)农民朱廷玺的上耳房内也长着一棵大槐树。树为什么长在屋内?据朱家人讲:“我们祖先由山西大槐树下迁移至此。祖先们为了不忘祖籍的大槐树,定居后,就在屋前种上一棵槐树以示纪念。后来树长大了,人口也增加了,居室需要扩充,为了留下对祖籍大槐树的怀念,宁肯把树留在屋内也不愿把它砍掉。这棵树直到1976年园田规划时才砍伐掉。”虽然两棵象征祖籍古槐的大树被砍掉了,但移民后裔们的那种古槐情结还世代相传。

大量移民迁来,需要修筑堡寨安置他们。据史料记载,当时中宁境内除鸣沙有古城外,其他堡寨都是明代修建的,修建最早的是宁安堡,建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其次是枣园堡,建于弘治元年(1488年)。嘉靖九年(1530年),又建了新宁安堡,简称新堡。还有张恩堡,建于隆庆元年(1567年);石空堡,建于万历三年(1575年);永兴堡和张义堡,二堡均建于万历十四年(1586年);渠口堡,建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铁通堡,建于天启七年(1627年)。此外,恩和堡建于万历年间,具体某年失考,当时名威武堡。

宁安堡的建堡年代,除了史籍上的文字记载外,还可从一口大钟的铭文上得到佐证。

1959年秋天,在中宁县铁厂收集回炉的铁质器物中,发现一件文物,是县政府院内一口用来鸣报开饭时间的大钟。后来,大钟上的铭文被人抄录下来,大钟却消失在县铁厂的高炉内。

经过证实,知道这口大钟是明朝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中卫参将蔡英主持修建宁安堡时,给城堡寺庙铸造的观音堂大钟,是中宁县城始建时的一件珍贵文物。

宁安堡观音堂大钟高4尺(钟把未计入),内径2.7尺,钟口厚1寸,呈波状牙口。钟体外表的上部刻4层铭文。第一层分为四句八方,每方两个字。这四句是:皇图巩固,帝道遐昌,佛日生辉,法轮常转。第二层下面竖写标题一方,文曰:大明国陕西宁夏中卫河南宁安堡观音堂发心铸造鸣钟一口。标题的左下侧署名:管屯千户曹纪同主持僧真源众信人等。标题的右侧线外,自左而右排列着几个小方块。第一方是钦差左参将蔡英与其妻、妾、弟、子共9人的题名。第二方是本卫指挥杨忠等18人的题名。第三方是千户曹纪与其母、妻、子、媳、孙7人的题名。第四方是千户李能与其妻、妾、子、弟、弟妻等11人的题名。第三层只有横线,没有划方,有千户、千百户、百户等34人的题名,其中个别兼题亲属姓名。在第三层末尾还题舍人张昙等19人的姓名。第四层题主持僧真源和徒弟如共,其余15位僧人、信士只列了人数,题名总人数达七十多人。

这口大钟铭文告诉后人,蔡英是主持开创宁安堡屯区的中卫参将。据清朝《乾隆中卫县志》记载,宁安堡始建于明朝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蔡英是京师人,成化二十年(1484年)调任宁夏中卫左参将,弘治元年(1488年)调离中卫,在任4年时间。开创规模宏大的宁安堡屯区是他任内的重大任务。当时,新建屯堡、修筑堡城是要由巡抚奏报,朝廷批准,国家出钱,调用军工的。新建宁安堡屯区不同于一般建堡工程,互相联结的重点工程有六大项:一是在当时的清水河口以西(今肖闸以西)修一道拦河大坝,使宁安滩归靠黄河南岸;二是舟塔以西黄河南岸开口,兴修宁安滩引黄灌溉的柳青渠;三是上延七星渠口到柳青渠口的西面;四是在七星渠新渠口南侧加修一道贴渠,利用该渠较高水位灌溉七星渠以南的烟筒山北麓坡地;五是处理清水河对屯区的干扰问题,开辟龙坑沟;六是建宁安堡城。据民国年间勘测,城堡周长约1500米,坐向南偏东2度,东西宽264米,南北长443米,呈长方形。这就是现在中宁县城所在地宁安镇的中心地带。宁夏当局设置宁安堡屯区的意图主要是增产国朝岁贡枸杞,让宁安滩归靠南岸的目的在于开辟大规模的清水河洪泛区。对于当地屯军来说,柳青渠和贴渠新垦的引黄灌区提供了大量的肥田沃土,从总体上来看是利大于弊。蔡英一家人名列宁安堡观音堂大钟铭文之冠,可见他在任内主持开创宁安堡屯区是得民心的工程。

建了宁安堡,为什么还要建一个新堡呢?

说来话长,古时候的黄河比现在的黄河水量大,水势猛,而人们征服黄河的能力却远远不及现在。那汹涌澎湃的黄河,过了泉眼山,横冲直撞,谁也管不住它,所以有谚语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中宁,因为黄河是东西流向,就成了三十年河南,三十年河北。

明朝嘉靖年间,黄河到了三十年河南的极限,那滔滔的河水,一过泉眼山,就发疯似的向东南猛冲过来,南岸已经到了靳崖、房营、宁安、莫嘴一带。

黄河已经到了宁安堡城的北墙根下。老堡城的北墙根,在现在县城北街公安局大院的北墙一带,在此以北,都是黄河。如果再向南冲,宁安堡就保不住了。宁安堡的居民人人发愁,有一位叫刘仲逵的老先生,热心公益,古道热肠,急大家之所急,想大家之所想,就代表大家写了一篇呈文,请求官府保堡救民(事见《嘉靖宁夏新志》)。呈文送到县衙,县太爷抓耳挠腮,无计可施,只好层层上报,这才惊动了巡抚翟鹏。

在明朝,巡抚相当于省长的大官,可是翟鹏官再大,也奈何黄河不得。他接到呈文后,只好亲临现场勘查。看过来看过去,觉得这黄河实在惹不起。惹不起,只好躲了。于是他上奏朝廷,请求将宁安堡南迁。嘉靖皇帝曾被海瑞解释成“家家皆尽”,不是个好皇帝,但事关一堡人民的安居乐业,他还是下诏拨来了搬迁所需帑银。有了御旨和经费,翟鹏就在嘉靖九年(1530年)下令在宁安堡东南三里处再筑一个宁安堡。

俗话说,人算不如天数,当人们正在昼夜奋战筑堡的时候,黄河水却开始回头了,今年向北退一点,明年向北退一点。结果是,原来的宁安堡保住了,新建的宁安堡筑成了。两个宁安堡,怎么叫?只好把新建的这个叫新宁安堡,简称新堡。

除了建堡,还筑了长城。中宁县境内的长城,是明代成化年间,由巡抚都御史贾俊奏请修筑的。据《弘治宁夏新志》记载:“自双龙山南起至广武界止,长一百余里……”它自胜金关向东延伸,经过黄羊湾、双龙山口,越老牛湾、边墙湾、棺材山、而后向东北方向折转,再经小石墩、羊头山、芦沟湖、四眼井进入青铜峡市境内,全长48公里。城墙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依山势起伏而建,所用材料就地取材,遇石垒砌,逢土夯筑,有些地段则利用天然沟堑切削而成,遇到无石无土的沙丘地带,则用树枝、芦苇与沙砾、石子层层铺垫、浇水,夯筑后相当坚固。

1644年,明王朝覆灭,清世祖福临(顺治皇帝)入主中原,一统天下,长城才失去了防御作用。中宁明长城五百多年来经风吹雨淋,日晒风化,山洪冲刷,人为毁坏,渐成断壁残垣,只有黄羊湾一段保存较好。

长城中还建有烽火台,也称烽火墩、烟火墩、烽燧,是明长城的主要组成部分。烽火台根据形制和作用,分为两种,一种是建在城墙上,外侧凸出于墙体,墙上建有雕楼,楼内住人、存放武器箭矢和生活用具,楼顶瞭望放烟,凸出部分既可加固城墙,又能从两侧射敌,起到敌楼的作用。另一种建在长城外,在修筑长城的同时,便在长城外侧距长城数里远的较高山头上修筑烽火台。烽火台的间隔距离根据视野及山形而定,有的三四里,有的七八里不等。烽火台是用来侦察瞭望敌情的前哨阵地,遇有外敌来犯,立即燃放烟火通知守军。白天点烟,称为“燧”,夜间放火,称为“烽”,描写战争场面的“烽烟滚滚”“烽火连天”等词语即由此而来。长城绵延万里,战线太长,驻守长城的官兵由于兵力有限,平时只派少数士兵巡逻瞭望,接到烽火报警通知后,指挥机关便会调集大部队迅速赶赴来敌军侵犯的地段登城拒守,敌多守军兵力不足时,还要调集屯垦戍边的“民兵预备役”部队配合增援,形成了全民皆兵的防御体系。在主烽火台脚下旁边还建有十个左右东西排列的小型烽火墩,高度为主烽火台的五分之一,这是用来通报来犯之敌兵力多少的。明成化二年(1466年)的法令规定:“今边墩举放烽炮,若见敌二十人至百人,举放一烽一炮,五百人两烽两炮,千人以上三烽三炮,五千人以上四烽四炮,万人以上五烽五炮……”依次类推。这样,长城内侧的指挥机关,便可根据烽炮多少知道来犯敌人的兵力情况,适当调集军队迎战,这在当时可算是一种先进的军事通讯手段。

中宁县境内的烽火台较多,从胜金关至渠口堡共有座,其中石砌的座,土石合筑的两座,黄土夯筑的21座。石砌的一般都很高大,为主墩,黄土夯筑的较小,为辅墩。“大墩”烽火台是中宁境内明长城上一个最大的烽火墩,高20米,底边见方米,因其墩体高大而得名,该墩建在一座极高的山峰之上,海拔高度1413米,山峰石质属玄武岩,非常坚硬。墩基用石块砌成正方形,然后用大块石料逐层垒砌外壁,每层石块的砌缝都相互压茬,增强了墩台的整体性。每砌两米高就用圆木在墩体的四个边角上拉茬,又在拉茬的圆木中间用碎石、黄土填充夯实,再在上面铺上柠条、红柳等灌木枝条,这样层层叠砌,使整个墩台成为一个整体,十分坚固耐久。

“尖墩子山”烽火台位于大墩西北侧,两墩相距三四公里,因其造型呈尖状而得名。尖墩子山烽火台属于瞭望墩,建在长城以外几公里远的一座最高山峰上,海拔高度1526米。此峰四面崖壁陡峭,一峰兀立,很难攀登。尖墩子山烽火台整体形制与大墩相同,墩高15米,底边见方16米,底大顶小,从下面远远望去,墩呈三角形,与山峰成为一个整体,不到跟前很难分出哪是山峰哪是烽火台。砌筑峰墩的石块一般都很大,最大的有上千斤重,最小的也有几百斤。几百年前的古人在没有机械吊装设备的条件下,如何把那么多大石头搬运到山顶上去,令今人百思不得其解。

坐落于黄羊湾长城北侧约三里的直隶墩烽火台,是离平原最近的石砌烽火台,距离平原只有两里多,所处山头海拔1351.5米,墩高13米,每边长见方15米,旁边有小型烽墩9座。站在台上放眼望去,长城似游龙蜿蜒东来,逶迤西去,烽火台如卫士,交织错落,守卫着长城,甚为壮观。

今天,古长城与烽火台虽已失去了往昔的军事屏障作用,但却随着时代的进步,演变为点缀祖国壮丽河山的独特的人文景观。1986年,为了保护这一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宁县人民政府将其确定并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国务院宣布,将全国明代以前的长城全部升格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宁县黄河南岸,还有一段长城,经常被专家忽视,所以未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乾隆·中卫县志》称它为“徐冰水新边”。“新边”二字,说明它建筑在黄河北岸长城之后。它南北走向,北起中宁县鸣沙镇南面的山坡,南至同心县徐冰水,鸣沙是其起点,徐冰水是其终点,准确的说,应叫鸣徐新边。这段长城的工程设计者和施工主持人,史无记载,但一定是一位当时与宁夏防务有关的人。据史料记载,弘治年间以后,与这件事情有关的人有两位,一位是嘉靖八年(1529年)以兵部尚书总制三边军务,在宁夏创深沟高垒修建北长城,即由横城至定边的河东墙的山西太原人王琼,另一位是嘉靖九年(1530年)以佥事督储任宁夏,筹划过河东沟垒及平虏(今平罗)新边,由是升副使的安徽安庆府桐城人齐之鸾。二人基本同时来宁夏,都与河东深沟高垒有关,也都可能与鸣徐新边有关。但是二人比起来,齐之鸾与鸣徐新边的关系更为密切一些,这从他当时到鸣沙附近的威武堡(恩和)视察时写的题为《将之威武堡》的三首诗中可以看得出来。

物候催屯种,肩舆历塞尘。

水潆三岔晓,渠动七星春。

花气酣歌鸟,荆丛翳斗鹑。

麦畦青未了,路有告饥人。

卤泛春畦白,阳回腊麦青。

山形夷夏界,渠利汉唐经。

燕早花前乳,莺迟雨后听。

客心淹冉冉,江树望冥冥。

朔气凝长闭,春深始见花。

山青横鸟道,日白闹蜂衙。

土屋耕夫墅,云峰战士家。

褰帷把残籍,不记在天涯。

诗中,“山形夷夏界”,说的是当时鸣沙作为边防前哨的战略地位;“云峰战士家”,说的是当时守边战士在山头驻防的战斗生活。

鸣徐新边,全长62.5公里。走向大体上沿着红柳沟沿,在红柳沟西岸,沟沿陡峭处,以沟为墙;沟沿缓坡处,则削坡为崖,充分利用地形,省工省力;在红墩到大河子水的开阔处,打了土墙。经过几百年的风吹雨打,墙体多已坍塌,现在仅存的墙体只有2.5公里。鸣徐新边与河北长城不同之处是它只有墙,没有烽火台。鸣徐新边在明代归固原总制管辖,每年黄河封冻之前,开始驻军守备,称为防秋。届时三边总制亲自前来检查防务,到今下马关下马。下马关之名,即始于此。

同类推荐
  • 亲爱的敌人

    亲爱的敌人

    《亲爱的敌人》以父女情感为主线,描述单亲家庭中父女之间所发生的感人故事。是穆仰天与童云一见钟情结为伴侣,生下美丽的“天使”穆童。在一次交通事故中童云去世,突如其来的打击使父女俩人产生隔阂、误会。穆童以各种坏招阻碍女性对父亲的接近,父亲因为爱女儿和怀念妻子放弃了一次次择偶的机会,俩人成为“亲爱的敌人”。但当穆仰天患脑癌不久于人世时,父亲用生命的最后时刻为女儿操办一切,而女儿突然长大挑起照顾父亲的重担,二人的心真正走到了一起。
  • 冬妹

    冬妹

    李君如(原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央直属机关侨联主席):“真善美是在同假恶丑相比较而存在的。”《冬妹》讲述一个从山村走出来的农村姑娘的故事。在我看来,小说主题就是“寻找”二字:前半部是在茫茫人海中寻找亲生父母,后半部是在社会中寻找生活,全书就是在人生路上寻找真善美。而这寻找之路步步惊心,迎候她的假恶丑让她渐渐成熟起来。小说成功塑造了一位饱尝辛酸却不失真善美情怀的女性形象。《冬妹》一书中冬妹自幼与父母失散,像一棵路边小草,既任人践踏、饱受伤害,又坚韧顽强、不甘堕落。为了生存她做过一些令人鄙视的事,但她不断反省、不断修炼,通过自己的奋斗,过上了健康体面的生活。
  • 雪夜访戴

    雪夜访戴

    在徐则臣的《雪夜访戴》里,王徽之不仅是一位风流倜傥、好玩好色、满腹诗书的文人雅士,同时也是一个善于作秀、渴望荣誉、投机钻营的名利之徒。作家揭示了他在自由与名利之间的矛盾和痛苦,为了摆脱家族阴影的费尽心机,把一个真实的、两面的魏晋名士形象展现在了读者面前。作品用的是以古讽今、以今鉴古、古今交融的写法,幽默、睿智、好读,是一篇意味无穷的新历史小说。
  • 伪生活

    伪生活

    一个中国式失婚的故事;一场家庭伦理道德的持久战;一出感人的温情悲喜剧;一幅伪生活卷中的情感梦想;一汪围城内外男人河、女人湖里悸动的飘萍!虚虚实实的生活,如同一场戏,你方唱罢我登场,演绎着人世间的酸甜苦辣……
  • 雾岛幽灵(胆小鬼在行动)

    雾岛幽灵(胆小鬼在行动)

    颜旭在旅途中遇到男孩玄国,玄国邀请颜旭去雾岛旅行。在雾岛:颜旭遇见了种种不可思议的现象:夜半三更出现的侏儒怪兽、神秘山洞中的隐身人、已经失踪了70多年却依然年轻的校长。在跟踪调查中,颜旭察觉了玄国的秘密谋划。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又是谁?醉翁树下的愿意能否实现?当一切看似不再可怕时,噩梦重又袭来。
热门推荐
  • 觉悟

    觉悟

    这是一部足以改写你生命的书。偶尔,我们会问自己:“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命运是怎么回事?生命的意义在哪里?如何避免爱情或婚姻带来的种种烦恼?这些问题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人生秘密,关乎日常生活的快乐,关乎人生的幸福与成功。当你放弃对这些问题的探索,就是选择了任由烦恼、痛苦缠扰,愿意被那些亲自设置的命运陷阱愚弄,愿意随波逐流地度过一生,甚至无休止地在漩涡中轮回,烦恼不断,痛苦不断。改变你的心,让心觉悟,就是最有效的改变命运的方法,本书将传授给你消除一切烦恼、痛苦的佛法智慧:安然地接受生命中发生的一切,同时放下那些不需要的东西,获得你所需要的东西。
  • 小故事大道理十年精选

    小故事大道理十年精选

    从全球万余种报刊、杂志、书籍中精心遴选出最有价值、最具智慧的638个小故事,囊括了人生、情感、事业、智慧等各方面,是我们生活、处世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
  • 古风拾沙之恩怨情仇

    古风拾沙之恩怨情仇

    她,相府嫡女,娘亲被人放火活活烧死!十四岁,她跪对火后废墟,对天发誓:“我绝不会让我娘死得不明不白!我定要那个纵火真凶生不如死!”他,覃国的镜王爷,五岁被人刺杀,被迫离宫拜师万丈崖。七年后,他再次归来,母妃却早在一年前被人诬陷自杀!他恨着皇宫的一切!争皇位!成为世人眼中野心勃勃之人!命运让以复仇为动力而活着的两人相遇,会擦出怎样绚丽的火花?
  • 逆天:杀手娘亲强悍宝宝

    逆天:杀手娘亲强悍宝宝

    她本是道上公认的杀手女王,一朝穿越,直接成为了孕妇!还在雷海中生下了宝宝!什么?她是先天灵体?可为什么拥有那么强大的体质,却不能修炼?不能修炼,那她还偏偏逆天而行!宝宝强悍,带着娘亲夺宝抢物!娘亲强大,直接领着儿子搅得异世天翻地覆!修武者!炼器师,赌晶师,通通不在话下,什么宝贝,什么神器,全部抢来给她宝宝当玩具玩!娘亲:“不要问宝宝他爹是谁!让我找出来,非得揍的他连儿子都不认识!”宝宝欲哭无泪:“娘,爹他现在就不认识儿子我!”(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超越武极

    超越武极

    在天元大陆上,人们都追求武道,修习武道,踏破生死观,越过轮回,生命至长生。武道初期,分为武者,而武者又分为九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差距不同。进而又分为武师,武师又分为九个级。突破桎梏,再过黄、玄、地、天极,便是岁月增加。这四个阶段相续可增加寿命二百年。再进破天极,正式踏入真正的武道,寿命便会相续增加一千岁月。一般人武道到此结束,而能进入王级者,可增寿命五千年,进而踏入宗级者,将会突破生死,成为永生……
  • 前世今生:傲世狂女

    前世今生:傲世狂女

    前世小小的她性格冷酷,却无意间遇到感动她心的他,为了任务给他下毒,只留下一句:“这辈子我负了你!若真有来生,我必等你!等你恋我!”;今生的她性格多变,一生奉行:为朋友两肋插刀,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对敌人毫不手软,人若犯我,必万倍偿还!在这异世与他初见便是:“喂,你撞死本小姐了!”“那又如何?我还没怪你弄脏了我的衣服呢?”……看她怎样斗小三,打流氓,一路成长,赢得自己幸福生活!
  • 穿越时空:倾城毒妃

    穿越时空:倾城毒妃

    身为杀手的她,一次任务中失手误杀同伴,收到责罚,领罪期间被对手折磨致死。一次四国宴会,绝美的诗歌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也包括他。国命危在旦夕,他和敌国万名修炼者出手击杀了她的兄长,她震怒之下竟化身成魔,她看着自己兄长在修罗界一再的被折磨,天赋惊人的他毫无疑问的通知了整个修罗界。他握着她的手,把匕首刺进了他的心脏,他浅笑:“释怀了吗?”她泪如雨下:“很痛。”他点点她的头:“傻瓜,伤的是我你怎么会痛?”她轻轻摇头,“心痛。”
  • 晟情千夏

    晟情千夏

    他们美好的时光单薄如沙漏,原本美妙动人的事物很快就被篡改的面目全非。他们在那个冬天初遇,在那个春天再遇,在那个夏天相恋。他在她最美好的年华遇到她,她给他最衰败的年华,增添一缕光华。他曾经说过的一辈子,不过一年;后来她才明白,原来他的一辈子只有一年。她就这样失去他,他们就这样彼此错过。
  • 天赋篮球之觉醒

    天赋篮球之觉醒

    玩NBA2010,建个全属性99的牛人,在带着属性重生虐尽NBA,够牛吧。不,陈风更牛,因为他玩的是NBA2032,除了属性,我还有装备,天赋技能,甚至是觉醒技能。看陈风是如何成长,称霸NBA。**************************这是一本打怪升级,学习技能,做任务得经验,同时追求高属性装备物品的数据流小说,只是打怪的对象变成了球场上的对手,科比,詹姆斯就是那BOSS。************************【本书群:37963522】
  • 超神时代

    超神时代

    北原私立高中学渣李洋,上课不是看小说就是睡觉,在一次看小说看得睡着之后,偶然获得了超神写作助手APP。由此,李洋开始了他的超神写作之路。总而言之,这是一部泡校花,写小说,吊打学霸,调戏编辑,勾搭网文大神的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