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64500000015

第15章 谁翻乐府凄凉曲(1)

别馆接莲池 谱来杨柳双声 古乐府翻新乐府

故乡忆梅事 听到鹧鸪一曲 燕王台作越王台

──某戏台楹联

我老想跟谁说说我大姐金舜锦的故事,却又总是犹豫,毕竟这是个很陈旧、很一般、很平淡又很不值得一提的故事,让人觉得除了老生常谈的重复以外似并没有什么新意,当然更谈不上深刻的现实意义。现在之所以把这个引不起别人兴趣的话题贸然提起,是因为我知道,我不道出,她的故事便永远无人再道,连她那划过夜空的刹那灿烂,也将随着岁月的流逝逝于记忆的沉沉黑暗。

她走得远了,太远了。

现今年纪大些的老北京人当中,或许还有人能记得上个世纪40年代北平的那次很轰动的名媛京剧义演,或许还记得演程派青衣的金舜锦,记得那个美妙动人的女子。彼时,金舜锦以其精湛的表演赢得了观众,当时报上登了她的大照片,电台请她去清唱,总之,她非常的有名,非常的红火,成为票友界一时的骄傲。而对金舜锦以后的情况,就知之者甚少了,一代名票,有始无终,难免让人觉得遗憾,让人觉得不完美、不满足。出于手足之情,我有责任将她的结局道出,以给喜爱过她的人们一个交代。她无儿无女,没有后人,她有过短暂的辉煌,有过属于她自己的充实,她追求过,奋斗过,也失望过,倘若活在今天,她应该是一个造诣精深的艺术家,一个慈祥善良的老祖母,中国戏曲舞台上应该有她亮丽的一笔,金氏大家族里应该有她的一席之地。但是什么也没有。没有。动人的音律已经散尽,六合之内再无处寻觅,留给我们的只有空白。

她是我的亲姐姐,虽然我们并非一母所生,虽然我们年龄的差距太大,大得我们在金家只是擦肩而过,但那血脉终究是连着的,拆也拆不开。

在金家偶然的一次腾房过程中,我在厢房拾到了一本残旧的戏本,是一出老旧的《锁麟囊》,七哥舜铨说,这是大格格的东西,烧了吧,她在那边说不定还有用。我则有些舍不得,将这个发黄的已被蠢虫侵蚀大半的戏本拿到窗前细看,发现里面不少地方都做了圈点记号,标了工尺,从那娟秀的一丝不苟的小楷可以推出这当是大格格的手记,近60年前的手记。书上手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翻看中,一股清香飘来,说不清是来自窗外还是来自书中,抬头望,窗下几棵榆叶梅花瓣已经凋落,海棠的新绿已经泛起,蜜蜂的嗡嗡声中让人的心臆间荡起一股淡淡的思念。故乡忆梅事,古乐府翻新乐府,乐府翻开,那凄凉之曲娓娓溢出,红雨纷飞中袅袅婷婷走来了韶秀哀婉的金家大格格金舜锦。

在说大格格之前应该先说说我们家。

我们的祖先曾经跟着皇上打过江山,老先祖科尔哈赤是努尔哈赤的胞弟,他们的祖父觉昌安是宁古塔贝勒之一。1583年的时候,老贝勒和儿子,也就是努尔哈赤们的父亲死于兵火,我们的老先祖和他的哥哥努尔哈赤为报父祖之仇,起事于5月,以“兵不满百,遗甲十三”攻打图伦城,兄弟俩与敌众艰苦卓绝一场血战,大获全胜,从此努尔哈赤开始了统一女真各部的大业。先祖与努尔哈赤一起,为争取刚哈部落,计杀诺密纳,收编萨尔浒,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其兄的得力臂膀。1593年,在反击九部联军时,先祖为掩护其兄,左颊中箭,壮烈牺牲,时年三十一岁。先祖在世时,被赐封正白旗主和硕贝勒,参与政事,与其他七位旗主“共治国政”,这道“汗谕”《满文老档》里至今仍有记载。顺治入关,我的祖先科尔果摧坚陷阵,直入中原,更是战功赫赫,康熙十四年,在平定三藩叛乱中,屡建功勋,被封为郡王,世袭罔替,一脉相承。到了我祖父时,尚有镇国公头衔,镂花金座红宝石的顶子,片金海龙绣蟒的朝服,威名显赫,难以言尽。彼时大清江山虽然已经风雨飘摇,国势倾颓,再难提得起来,但祖父的俸禄是一点儿也不少的,因为有公爵衔,岁俸银是八百八十两,米八百八十斛。当时朝廷正一品官员内阁大学士的岁银不过一百八十两,米一百八十斛,与祖父相比竟低至如此,为了保障满洲宗室和八旗世爵的利益,看来皇家宗室与一般官员的差距之大,实在是难以服众了。

我的父亲生于光绪十七年,祖父死时,父亲24岁,当时他正在国外留学,按清朝例制,承袭爵位,代降一等,为镇国将军。但溥仪小朝廷的册封已经没有任何权威了,在国外的父亲听到此信,连回也没回来。辛亥革命以后,我们这个爱新觉罗的家族改姓金,因为家底殷实,父亲属社会名人,在政府又有职务,所以家道并未见怎样败落。

父亲一生娶过3房夫人,生养过14个子女,14个子女男女各半,取名以舜字排辈,以“钅”字部首赐名,比如大哥二哥三哥四哥就是舜铻、舜镈、舜錤、舜镗,大姐二姐三姐四姐就是舜锦、舜镅、舜钰、舜镡等等。父亲给我们取的名字太复杂,又拗口,家里人管儿子们一律呼之为老大、老二、老三、老四,将女儿们唤作大格格、二格格、三格格……这样一来倒也很简单明了,好记又上口,而且轻易不会搞错,特别是对我那个稀里糊涂的父亲。因为母亲有3个,所以孩子们的生日并不像一般人家的孩子那样,相差1年,我们家的兄弟姐妹常常有相差三五个月甚至三两天的,说谁是谁的哥哥,也有可能他只比那个弟弟大几天。

至于母亲们,我在这里不想多说,她们跟我父亲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楚的。我们管父亲的嫡妻叫额尼,其实两个字的发音一样,是ne ne,大概是满族话。额尼姓瓜尔佳氏,她的父亲即我阿玛的老泰山是朝廷责任内阁的成员之一,“常参与密务,朝夕论思,并审议洪疑大政”,是个权势炙手可热的人物。那权势自然要传递到女儿身上,因此瓜尔佳氏母亲在金家是个说一不二的人物,不苟言笑,派头很大,就是跟我父亲说话,她也有一副降贵纡尊的劲头。孩子们都怕她,不亲近她,包括她自己生的老大、老五和大、三两位格格;二娘张氏是安徽桐城人,世家出身,文采极佳,规矩也不少,一个大家闺秀何以能做了父亲的妾,其中的隐情当然也很曲折。张氏母亲我小时见过,一年四季不出房门,脸色苍白肿胀,老是歪在炕上大口地喘气,老是咳嗽吐痰,老是说她要死了。上她的屋里去必须要给她请双安,逢到特定的日子还要磕头,而她特定的日子又特别多,包括一些八竿子打不着的文人们的祭日,老太太都记着,自己尚顾不过命来还要惦记着别人,真难为了她;三娘陈氏是我的母亲,用我父亲的话说母亲是产于北京齐化门外的穷杂之地,是南营房的穷丫头。母亲的小家出身,注定了她的亲切与随和,注定了她的善良与善解人意,这正是大宅门里严重缺少的东西。我想父亲之所以娶母亲,大概是因了她的美貌,因了她的活泼、年轻,她比我的父亲小了近二十岁。也就是说,我母亲的年龄和父亲的大女儿金舜锦一样大,这在外人看来实在是件不太好办的事情,特别是我的舅舅,一直为母亲捏了一把汗。好在大格格金舜锦并没有因年龄的相近而对母亲有所怠慢,当着人的面,她也将我的母亲叫做娘,礼数周到得让人说不出什么。背地里,她对我母亲却是连正眼看也不看的,那种冷漠与不屑毫不掩饰地全挂在那张难得有笑模样的脸上。大格格长得并不难看,她有着旗人姑娘的清俊与修长,我们家至今还有不少她当年的照片,面庞清秀,身段苗条,凤目轻盈,隆准圆润,在金家的女孩子当中别有一番风韵。

大格格是我父亲的第一个孩子,是金氏一门的长女,自然得到全家人的惯纵,加之满族人家里最重的是女孩儿,姑奶奶的权威高于一切,所以我的这位大姐的性情就有些孤傲,有些不合群,在宗亲中是位没有人气的格格。跟怵她的母亲一样,大家也怵大格格,实话说,大格格也并没有跟谁怎么过不去,但大家不知怎的,就是怕。下人们说,金家大姑奶奶只要往院里一站,连正跑着的巴儿也吓得钻了沟眼,她那个势太压人,有点儿像西太后。

像西太后的大格格没有什么其他的喜好,就是爱唱戏,她的青衣真是唱得绝妙极了,只要我们家的子弟们在家演戏,唱大轴的从来都是大格格,别人上谁也压不住阵。亲戚们来家里,听不到大格格唱《锁麟囊》里“春秋亭”一段决不离开,这似乎已经成为惯例,足见大格格的唱功好。谁都知道,有事求大格格,十回有十回得碰钉子,唯独求她唱戏,十回有十回答应,从不推诿,也只有在这个时候,大格格才变得笑容可掬,平易近人,成为了她下面十几个兄弟姐妹的可亲的大姐。

其实也不单是大格格爱唱,我们家上上下下的人都爱唱,而且唱得都相当不错。我们的家里有戏楼,戏楼的飞檐高挑出屋脊之上,在一片平房中突兀耸出,迥然不群。我们住的这条胡同叫戏楼胡同,胡同的名称当和这座招眼的美轮美奂的建筑有关。我们这个戏楼胡同与京城雍和宫东墙的戏楼胡同不相同,那个戏楼是指乾隆时代作为康熙幼时居住的王府的一个建筑,后来因战火而被焚毁。我们家的戏楼较之那座乾隆邸的戏楼和宫里的漱芳斋什么的戏楼,规模要小得多,但前台后台、上下场门一切均按比例搭盖,飞檐立柱,彩画合玺,无一不极尽讲究,特别是头顶那个木雕的藻井,五只飞翔的蝙蝠环绕着一个巨大的顶珠,新奇精致,在京城绝无仅有。据说,整个藻井是由一块梨花木雕成,层层向里收缩,为的是拢音,音响效果不亚于北京有名的广和楼室内舞台。这个木雕的藻井1958年在拆除西跨院时被文化馆的人拿走,从此再没见它在世间出现过。

清末和民国年间的风气,宗室八旗,无贵贱、贫富、上下,咸以工唱为能事,有人形容其情景说:

子弟清闲特好玩,出奇制胜效梨园。

鼓镟铙钹多齐整,箱行彩切俱新鲜。

虽非生旦净末丑,尽是兵民旗汉官。

这首诗让我读着中间好像少了两句,少便少,不影响意思的完整,说的是社会上的子弟“效仿梨园”,达到的一种轰轰烈烈的演出效果。而我们家的“效梨园”那又别效出一番模样来了,金家的人无论干什么都要讲究一个字——像,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到位”,别的到位均不很难,唯这戏曲的“到位”却是不容易,它一讲的是艺术功底,二讲的是头面行头,缺了哪样也不行。金家从高祖就喜欢京戏,那时家里养着从高阳乡下买来的孩子,即家班子,有正旦一人,生三人,净一人,丑一人,衣、柔、把、金锣四人,场面五人,掌班教习二人,锣鼓家伙,铠甲袍蟒,无不齐全,在东城也是数一数二的班子。逢有谁的生日、满月,喜庆节日,家里都要唱戏,邀请亲戚朋友来观赏。亲戚们也都是爱戏懂戏的,往往借了各种由头来我们家看戏,那时候我们家里永远是高朋满座,永远是轰轰烈烈。

戏班的孩子们都是从小练的,功底很扎实,戏也演得很有水平。道光时候,皇上崇尚节俭,大减开支,将宫里掌管演戏的南府改为升平署,连戏班都撤了。皇上如此,下头自然纷纷效法,且凡是效法都是有过之无不及的,听说各王公大臣为了表示自己也谨身节用,争先恐后地穿起了打了补丁的旧朝服,一时皇上上朝,丹墀一片叫花子般的破衣烂衫,成了道光年间的一景。我的祖先是否也鹑衣百结地夹在众臣之中山呼舞蹈,不便考证,总之,从道光七年以后我们家就再不豢养戏班了。家班子里那些唱戏的孩子们或遣散回家,或留下听差,也有卖与外头戏班后来成了角儿的。那些留下来的孩子们在金家代代相传,至我们这辈,家里还有不少会唱皮黄的老妈儿,能打旋子的听差,传带得我们家也从上到下都能唱、能演,那一招一式,都非常的规矩,跟科班训练出来的一个样儿。

到了我哥哥们这个时候,把戏又演出了新花样,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们打破了京戏的传统剧目,在传统的基础上尽兴发挥,常常是现编现演,或古或今,牛头马嘴,把好好儿的一出戏闹得不伦不类,面目皆非。谲诡不足信,荒诞不可闻,参与这些胡闹的也有我的父亲,这大概与我父亲多年留洋海外,颇具民主意识有关,只要是演戏,金家的一切尊卑上下就全乱了套,变作了混搅的一锅粥。甭管演什么戏,父亲出台,爱用唢呐大开门,奏的是诸葛亮升帐的曲牌,以壮场面,大布雄威。初时大家都很严肃,父亲迈四方步走出,一套起霸动作,精神抖擞,弟兄们龙套配场,煞有介事,看来是要演一出正戏、大戏,不知是《群英会》还是《金锁镇》。大家正在威武雄壮之时,台侧一通小锣,急促的碎锣声中不知怎的跑出了老五,老五穿着大格格的女黄蟒,黄蟒短,只到他的膝盖,看上边很庄严,看下边的两条腿却光着,白丝袜上蹬着三接头皮鞋,见大家笑,他索性把黄蟒一张,露出里面的大裤衩来。后头父亲威严地一声“嗯!──”,他吓得赶紧把蟒掩了,钻入后台。母亲在下头说,这个老五,又是他捣乱,乱七八糟地胡穿,怎么把大格格的衣裳穿出来了。父亲说,老五也不是胡穿,戏里男角儿穿女蟒的也大有人在,《水帘洞》里的猴王,还有程咬金,都穿女黄蟒,一来为扑打方便,二来也说明他们不是正经帝王。我母亲唯有点头称是的份儿。我父亲除了演老生,有时还反串花旦,常演的是《拾玉镯》里的孙玉娇,与孙玉娇相配的那个风流公子傅朋则由看门的老张担任。老张演傅朋的时候已经八十二了,牙都没了,说话露风,颤颤巍巍走道都不稳,还要张罗着演俊小生,任谁替换也不让贤,没办法,只好让那个八十多的老小生去和孙玉娇调情,也很有意思。父亲唱着唱着忽然冒出一句真嗓,插白说,你们的妈让我出东直门给她雇驴去,说了,今天雇不来驴就骑我,让我趁这机会赶紧跟着小傅朋顺房上跑了呗!下头一阵哄笑,有人叫好儿,父亲越发得意,极尽扭捏之能事,下头也越发笑得厉害。瓜尔佳母亲说,难为他说得巧,赏两大枚。就有人将两个铜板扔了上去,那时两大枚只能买一个烧饼,瓜尔佳母亲的参与更是带了戏谑成分在其中。父亲欣喜若狂地将钱捡了,向下一道万福说,谢太太赏。下头又是笑,夹杂着弟兄们的怪声叫好儿。

父亲真正拿手的是正牌老生,他学的是谭派,认为谭鑫培的唱儿悠远绵长,有云遮月的韵味,跟他的嗓子很对路。父亲似乎没怎么下功夫,就把戏唱得很好了,有一回他在后园吊嗓子,招得隔壁沈致善扒着墙头往这边看,还以为真是谭老板上我们家来了呢。姓沈的是袁世凯的亲信,有戊戌的结怨,我们家很是看不起他,虽住邻居,彼此素无来往。沈家几次递话儿,要过来拜访,要过来听戏,都被父亲很坚决地挡了,父亲说那种溜须拍马、辜恩背义的人,金家人不想沾惹,怕的是有朝一日也被送到菜市口,跟谭嗣同一样掉了脑袋。而那天,因为沈致善称赞了父亲的戏,父亲竟破例向他拱了拱手,给了个笑脸,不过从此以后父亲再也不在后园吊嗓子了。

同类推荐
  • 实习生

    实习生

    普通工薪家庭的草根女,靠什么逆袭成为“女神”?名校毕业、走入职场,等待她的,除了难缠的顶头上司,还有什么?隐瞒身份的富二代,开超跑上班领取微薄薪水。他想挣脱父辈的光环,远离人人羡慕的庇佑,靠自己打一片天下,他能做到吗?还有她、他和他们……青春,就是一无所惧;年轻,就是热血沸腾!他们走出校门,摩拳擦掌,准备踏入职场,开启自己的人生。在这段青春与成人之间的时期,热血混合着冲动,梦想被现实裹挟,他们站在青春的尾巴上眺望未来,他们的身份是“实习生”……
  • 清茗

    清茗

    清朝康熙年间,一户庞姓人家避难至武夷山,茶商陈运德和方茗梅暗中较量,一个传奇珍瓷把三家的命运纠结在了一起。
  • 贝姨

    贝姨

    本书的主人公贝姨,是一个生在乡下的姑娘,由于美丽善良又得到高贵的堂姐的关切来到了法国巴黎城里,性格倔强的贝姨一方面满怀着对堂姐的妒忌,一方面又以自己好胜的忘我勤奋学习,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家庭,而接下来的故事并不会就此平淡度过……
  • 海噬

    海噬

    水:生命之源,木:生命之力,当大海有了意识之后,它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毁灭人类,当一个人类承接了大海的力量之后——生存,还是毁灭?肖冰,一个对现实失望透底的人,却要保护人类和夺取地球生命之源的创世纪公司对抗。
  • 晚唱

    晚唱

    本书为杨虎先生的中短篇小说集,内容上以乡村题材为主,在农耕生活背景下,抒写了乡村中存在的问题,特殊人物的传奇事迹,以及农人热烈而又纯真的感情,读之令人感喟。
热门推荐
  • 九天六界

    九天六界

    无极是人界昆仑派的人,而其五界为了人界昆仑派和蜀山剑派的功法,对人界不顾凡人生死,大打出手,无极为救天下苍生而生死。经过投胎转世来到明洪武年间,不幸的是在其十岁那年家族被人灭杀其爷爷为让其脱险从家后山扔下!而林无极万幸不死,还找到一处山洞,此洞正是当年无极修炼处,而他也一步步的走向修仙之路!
  • 我以时光换你情深

    我以时光换你情深

    他是寄养在她家的小哥哥,她是高高在上的大小姐。七年前,一家人被一场意外夺去性命。七年后,她完好无损的出现在他面前。而他身边已经有了另外一个要娶的女人。他恨:“你知道那七年我是怎么熬过来的吗?我不会再爱你了,我爱上别人了。”她笑:“要么你让她走,要么我让她死。你这辈子只能是我一个人的。”她已经不再是大小姐,这样的嚣张跋扈还能赢得他的心吗?当他知道这个女人重新回到他身边的真正目的时,仅剩的一点爱恋也不复存在。夏时光,我要让你后悔!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证因亭

    证因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绝世无双之观心镜

    绝世无双之观心镜

    传说,天神苏裳寂因王母娘娘大怒而被贬落凡间,与帝王东方泯末相爱。无奈宫廷斗争惨烈无比,最终苏裳寂化作天神飞离而去,唯留下东方泯末独奏卿歌。天神苏裳寂重归天庭,王母娘娘赏赐观心镜一枚,天神苏裳寂便用它看尽凡间绝世痴情之恋。
  • 狂妻驯九夫

    狂妻驯九夫

    文静,本是现代豪门文氏长女,商界女王,意外穿越异世,重生在大衍皇宫。一个意外,让她不得不女扮男装成为二皇子段天宇。看似慈祥可亲的外公,实则却是心狠手辣野心勃勃,到处心积虑想要除掉对手登上帝位。
  • 天堂的彼方

    天堂的彼方

    刚刚登陆火星准备大展宏图,建立一番事业的桐木良人却转身发现地球爆炸了!惊险的逃生路途中层出不穷的恐怖事件,降落新世界为了守护的热血厮杀,复杂修练体系背后的千万年的惊天大秘,尽在天堂的彼方!
  • 超神学院之黎明之光

    超神学院之黎明之光

    前言:本小说续小说超神学院之谁与争锋,说道葛小伦与天使颜来到费尔卓德星系,雨阿托克斯的战斗中天使颜又身受重伤,而就在这时巨峡号受到堕落天使莫甘娜的狙击,盖伦在返回地球途中受到剑魔阿托克斯的阻拦,在这一部小说里将会加入LOL人气英雄伊泽瑞尔,疾风剑豪亚索。星际大战全面打响,究竟会有怎样的结局哪大家拭目以待吧!葛小轮(外号盖伦)
  • 哈佛心理素质课:哈佛学子献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

    哈佛心理素质课:哈佛学子献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

    哈佛心理素质课源自于人才辈出、群英荟萃的哈佛大学,以哈佛人的心理素质为出发点,告诉你要去借鉴,以增强内心的素质,从此非凡。本书又从成长、气质、情商、财商、人脉、品格、内在动力、心态、自我认知、经营人生十个方面,着重剖析了心理素质的增强才是你不败的关键。你会因为这些方面跟上哈佛人的步伐,从而内心上强大,不至于被淘汰,做一个无坚不摧的人。
  • 星光璀璨:国民男神娶回家

    星光璀璨:国民男神娶回家

    我愿意在你的手里堕落,只求问你一句:你还爱我吗?
  • 沉浮凤舞:醉妃无意酒

    沉浮凤舞:醉妃无意酒

    穿越到一个被变态妹妹要挟性命的林府小姐身上,身边的小丫鬟居然杀手组织的人!带她参加组织,却不教她武功。“我们就是需要不会武功的人,进去做细作自然有很多人保护你。”到头来还是一条小白,女主欲哭无泪。“上次我来过,不过貌似你的处境不好啊。我是来还给你东西的。”看来是指装疯卖傻那事吧呢。一只小猫从他的肩头上爬出来,喵了声还给了自己一个白眼。喂,到底你是谁家的猫啊?“哦,还给我吧。”却见某小猫厚颜无耻地抱住了他的大腿。一场角色的阴谋,背后的背后,是毒命解药。“从你接近我开始,就已下蛊。”你的好算盘呵,这局棋我终究下输了。“九月,喝药。”徐渊来了,他的眼里的温柔好像能照亮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