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638700000002

第2章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及其科学体系和根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9世纪中叶,在资本主义经济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和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的时代条件下,在总结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观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留给我们的大量文献典籍,它涉及的众多学科门类所形成的知识海洋,不仅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即使在今天,也当之无愧地称得上是博大精深。

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做出不同的回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早在马克思在世的时候就已经使用。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至于为什么以马克思的名字命名这一理论,恩格斯在1886年曾经作了说明。他说:“我不能否认,我和马克思共同工作40年,在这以前和这个期间,我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地参加了这一理论的创立,特别是对这一理论的阐发。但是,绝大部分基本指导思想(特别是在经济和历史领域内),尤其是对这些指导思想的最后的明确的表述,都是属于马克思的。没有马克思,我们的理论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所以,这个理论用他的名字命名是理所当然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42页,人民出版社,1995,),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历史条件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时代孕育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又开辟了新的时代。

首先,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早在14世纪末15世纪初,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已开始孕育成长。美洲大陆的发现,为新兴资产阶级开拓了新的活动场所,有力地促进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快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取代封建生产关系的过程。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一场以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代替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的革命兴起,这就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大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及其经济发展,也把资本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资本主义是一种比以往任何制度更能产生巨大生产力的制度。资本原始积累为建立机器大工业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和巨额的货币财富,工场手工业的长时间发展,分工的日益发达和深化,为向大机器生产过渡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技术条件。在这样的基础上,18世纪60年代后,纺织机和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使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劳动生产率有很大的提高。到19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英国已成为第一个从工场手工业占统治地位的国家转变为机器大工业占优势的国家。1820年英国的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产量的一半,1830年英国建成第一条铁路。从1770年到1840年的70年间,英国工人每一个工作日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倍。法国于19世纪初开始了工业革命,工业生产中使用的机器迅速增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加快。德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虽然落后于英国和法国,但到了19世纪30年代,也已开始进入了工业革命的阶段。此外,欧洲其他国家如比利时、瑞士、西班牙等国,由于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到了19世纪上半叶也都先后进入了工业革命时期。

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既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固,也使这种制度开始显示出它所固有的深刻的内在矛盾。这不仅表现为生产技术发生了飞跃,而且表现为以机器大生产和雇佣劳动制度代替了封建社会古老、陈旧的生产方式,引起了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推动了近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但是,在生产力巨大发展的同时,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也开始发展、激化,周期性地爆发的生产过剩危机就是这种矛盾的突出表现。自工业革命开始后,仅在英国就先后于1778、1793、1797、1810、1815、1819年多次发生过局部性的经济危机,1825年则爆发了第一次全国性生产过剩危机。此后于1836年和1847年又相继爆发了波及欧洲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每一次经济危机的爆发,都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巨大的破坏。经济危机周期性地爆发,表明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这种制度难以克服的痼疾。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术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77—278页,人民出版社,1995,)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巨大进步,同时又产生了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促使人们全面思考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等问题。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的对抗性,暴露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成为现代社会化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同时又引发并加剧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两个最基本阶级——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的对立和斗争。因此,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随着机器大工业对工场手工业、雇佣劳动制度对封建生产关系的取代和发展,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阶级。工业革命在创造了一个大工业资本家阶级的同时,也创造出了一个与大工业相联系的人数众多的无产阶级。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工业中心城市的形成和工厂制度的建立,不仅使无产阶级数量迅速扩大,而且使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机器大工业在资本主义基础上的发展,不仅没有使工人的劳动条件和生活境遇得到改善,相反地,却使工人日益成为机器的附庸。资本家为了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采取延长劳动时间、增大劳动强度、降低工人工资、廉价雇佣女工和童工等手段,拼命压榨工人血汗。

资本主义的残酷压榨引发了工人们的反抗。工人们不甘心这种境遇,他们开始采取捣毁机器、烧毁工厂等形式进行反抗和斗争。然而,破坏机器的运动遭到政府和资本家的残酷镇压,而且带来的是机器更加广泛的采用。斗争的实践使工人进而采取罢工等形式,为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工资、缩短劳动时间等展开经济斗争。但初期的这种斗争也还只是自发的、零散的。到了19世纪30年代,西欧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有了重大转折。一是1825年以来的周期性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充分暴露,带来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二是在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和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中,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的斗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又使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更加突出,开始成为居于首要地位的社会矛盾。马克思指出,从30年代起,“阶级斗争在实践方面和理论方面采取了日益鲜明的和带有威胁性的形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第17页,人民出版社,2001)随着无产阶级队伍迅速地成长、壮大,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日益指向了资本主义制度。19世纪30至40年代,英国、法国、德国接连爆发了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1831年在法国里昂工人举行了第一次起义,1834年举行第二次起义;1838年在英国爆发了延续长达十余年的、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工人运动——宪章运动;1844年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举行起义。法国、英国、德国的三大起义,表现了无产阶级高度的政治觉悟与英勇精神,显示了工人阶级在政治斗争上的威力,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但是,由于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工人的几次起义均以失败而告终。它说明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实践在早期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自发性,特别是还没有形成科学地反映其历史地位和社会使命的革命理论。这就迫切需要总结和升华无产阶级在长期斗争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对现存社会进行革命改造的系统理论,用以指导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现实的实践发展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也需要以现实实践作为客观基础。马克思主义正是适应了时代和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

3、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不仅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而且还有其深刻的思想渊源。科学学说的创立和发展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马克思主义也不例外。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德国古典哲学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黑格尔在他的哲学体系中,第一次试图把整个自然界、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是运动和发展的,并努力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这种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但是,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者,在他看来,人们头脑中的思想不是现实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反映,而是在世界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绝对观念”的反映。因而,他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的、不彻底的。费尔巴哈把自然界和人当作哲学的出发点,以唯物主义为武器,深刻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提出了自然界是不依赖于任何人的观念而存在的,它是人类赖以生长的基础的唯物主义观点。但是,由于他不了解实践活动的意义,不能正确理解人的本质,所以只能从抽象的人出发去考察历史,在社会历史领域又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费尔巴哈在历史观上留下的唯心主义的印记表明,在有关历史和时代的重大问题上,资产阶级哲学大师们的建树不能不受到历史和时代的局限。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他们研究了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经济生活同自然界一样,都是受“自然规律”支配的。他们提出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但是,一涉及资本主义历史命运问题,他们的“公正性”就荡然无存。一方面,他们把资本看作是一种永恒的自然关系;另一方面,他们又极力掩饰工业革命过程中就已初露端倪的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尖锐冲突,断然否定资本主义存在普遍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他们在历史和时代发展问题上所持的资产阶级的立场、所运用的非社会的和反历史的方法,得出的也只能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现实相悖的理论观点。然而,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日益尖锐化,使得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阶级局限性和历史片面性充分地暴露出来。

在资产阶级哲学家、经济学家面对历史和时代发展的难题一筹莫展、困惑不解时,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深刻的批判,对未来的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和谐”社会作了许许多多天才的构想。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就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这三位伟大的思想家具有同资本主义旧制度决裂的理论勇气,具有为新世界的到来而努力奋斗的善良愿望。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作了深刻的批判,阐述了新的社会制度产生的必然性问题,表达了对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热切愿望,并对这种社会的具体细节作了富有天才性的构思。但是,他们在对世界历史发展动力和资本主义社会前途等重大问题的理解上,仍然裹足不前。他们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矛盾,但却不能从世界历史发展的高度科学地阐明这些矛盾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他们预见到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被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但却不能理解这一历史过渡的现实基础和实行这一变革的物质力量。

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他们在这一时期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作了分析批判,对资本主义时代发展提出的理论课题作了科学的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从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发展历程可以看到,他们通过革命的实践和孜孜不倦的科学研究,批判地吸收人类思想史上已有的优秀成果,才可能在已有的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实现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马克思主义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大道而凭空创造的固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而是在综合人类思想积极成果和总结当代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在实践运用中不断地得到验证和发展的。

4、马克思主义创立的主观条件

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矛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出了现实需求,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和实践基础。这种基础无疑是极其重要的,没有这样的时代背景和实践要求,就不可能产生马克思主义。但是,只有这些客观条件还不够,还只能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可能性,这些可能性只有通过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才变成了现实。

马克思(1818—1883)诞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他的家乡莱茵省是当时德国经济和政治最发达的省份,他后来上大学的波恩和柏林也是当时普鲁士专制政府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在中学时代,马克思就立志选择“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1841年大学毕业后,马克思在《莱茵报》上发表多篇论文,就积极为政治上和社会上备受压迫的贫苦群众的利益进行辩护;而当他实现了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思想转变,就自觉地站在工人阶级的立场上。

马克思的一生是为人类的解放和发展、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是为探求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真理献身的一生。马克思具有人类上1000年第一伟人才可能具有的许多崇高的人格魅力:第一,追求卓越、追求真理的献身精神。马克思自幼勤奋好学,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大学学习,23岁以优秀学位论文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未满25岁就担任当时富有影响的《莱茵报》的主编;马克思30岁发表传世名著《共产党宣言》、担任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主席,46岁成为第一国际的精神领袖。在马克思实现由革命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后,他始终把自己的追求卓越与追求科学社会主义真理联系起来,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历史性的贡献,把自己的毕生奉献给了共产主义这项人类最壮丽的事业,从而在追求卓越、追求真理中铸造了自己人生的辉煌。第二,不畏劳苦、勇敢无畏的革命精神。诚如马克思所言,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崎岖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由于马克思所攀登的哲学社会科学的高峰,在当时就不仅要具有不畏劳苦的精神,而且更要具有勇敢无畏的革命精神。由于它的每一步前进都要导致传统哲学社会学说的变革,就必然要遭受到坚持传统哲学社会学说的主流社会意识形态,以及封建主阶级、资产阶级的政府和反动派们的责难和迫害。马克思以“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这种无产阶级领袖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在各国反动政府争相驱逐而造成的颠沛流离中,在几乎西欧所有的报刊对他的封杀而造成的生活贫困中,始志不渝地为探索、捍卫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真理而奋斗,从而铸造出他永远为世人所崇敬的不畏劳苦、勇敢无畏的革命精神。第三,超越自我、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马克思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主创者和第一国际的精神领袖,在理论创造和实践指导方面都在国际工人运动中享有至尊的崇高地位,但马克思并不固步自封、停滞不前,他始终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与时俱进的科学事业。如马克思哲学思维方式由黑格尔思辨思维方式到费尔巴哈人本思维方式,再到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思维方式的转化,每次转化都是超越先前自我的哲学思维方式创新;马克思历经长达四十年、数易其稿地撰写《资本论》这部科学巨著,他在每次易稿中都在超越自己的先前认识、提高了自己对相关问题的认识水平;马克思亲自为《共产党宣言》的各种文本撰写了七版的再版序言,他在每版再版序言中都根据具体实际的变化,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相关原理的思想内容。马克思的这种超越自我、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作为这位人类科学巨匠的崇高人格魅力,是激励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开拓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宝贵精神财富。

恩格斯(1820—1895)出生于莱茵省的一个工厂主家庭。他17岁时,由于父亲的坚持而辍学经商,这使恩格斯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穷苦的工人群众。1842年他写作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揭露了资本家对工人群众的残酷剥削。1845年,在英国曼彻斯特时,他深情地告诉工人们:“我愿意在你们的住宅中看到你们,观察你们的日常生活,同你们谈谈你们的状况和你们的疾苦,亲眼看看你们为反抗你们的压迫者的社会的和政治的统治而进行的斗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273页,人民出版社,1957)

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争取工人阶级解放的阶级斗争,投入到创立无产阶级政党、组织无产阶级队伍的活动中,同工人运动中的各种机会主义思潮进行不懈的斗争。他们毕生的使命都和发展、壮大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从19世纪40年代后半期马克思恩格斯创建“共产主义者同盟”开始,经过60年代中期创立和领导第一国际;一直到90年代前半期恩格斯晚年创立和领导第二国际的活动,关注欧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政党的发展为止,在这半个世纪的历程中,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处在开创和推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斗争的前沿,积极参与并领导了国际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事业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所具有的这种紧密联系学,是他们创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

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部分。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从哲学革命开始的。两千多年的哲学发展史时积累了大量的人类智慧,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思想资源,但是马克思以前的哲学都有其根本性的缺陷。各派唯心主义哲学的共同缺陷是颠倒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各派唯物主义哲学则带有朴素的或形而上学的特征,在社会历史领域陷入了唯心主义。这些哲学都不可能正确地认识世界,更不可能有效地改造世界,尤其不可能成为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批判地继承人类优秀哲学思想,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以科学的实践观为核心,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统一起来,并且贯彻于对社会历史的研究,把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和社会历史观融为一体,从而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造成了哲学史上空前的革命变革,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因而它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并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学说和实践活动之中。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它是在批判地吸取以往的,特别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最积极的成果是奠定了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全面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剥削关系,批判地吸取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积极成果,严密论证和发展了劳动价值论,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发现了资本剥削的秘密,揭露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抗的最深刻的根源,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最终必然为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的历史趋势,从而实现了在政治经济学领域的根本变革。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科学社会主义,又称科学共产主义。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科学社会主义是在批判地吸取以往的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的基础上创立的。它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为依据,研究无产阶级运动的性质、条件、目的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科学社会主义是指导无产阶级谋求解放的科学。因此,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之点,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讲到科学社会主义时,除了指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还通常从广义上把它与马克思主义当作同义语来使用。

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与它对经济事实的分析同它的全部结论之间,在理论上和逻辑上是严密的、完整的、一贯的,它们相互裂隙、相互渗透,构成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把它们其中任何一个组成部分同整体割裂开来,都会使它丧失自己原有的性质,并导致对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曲解。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就会失去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前提;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就难以理解唯物史观的一系列基本范畴和重要原理,社会主义就不可男友剩余价值理论这个坚实的基础,从而也就不可能从空想变为科学;如果没有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就会失去理论的归宿,就不可能使马克思主义变成革命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哲学,也不可能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规定明确的目的和方向。可见,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有着内在联系的完备的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在当代,破坏、割裂和肢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有两种主要的手法:一种是否定其逻辑方面的彻底性和严密性,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它的三个主要思想来源的“简单相加”,又把它的三个组成部分看成是没有任何内在联系的“理论拼盘”,认为马克思主义没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论体系。另一种手法是否定其历史方面的彻底性和严密性,把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及其伟大代表对立起来,把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对立起来,制造出这样或那样的“对立论”。我们说,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整体,犹如一整块钢铁,是肢解不了的。谁想去掉它的任何一个前提、任何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谁必然背离客观真理。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学说具有无限力量,就是因为它正确。它完备而严密,它给人们提供了决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动势力、任何为资产阶级压迫所作的辩护相妥协的完整的世界观。”(《列宁选集》第2卷,第309页,人民出版社,1995)

三、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的根本特征就在于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实现了严格的科学性和彻底的革命性的高度统一。

马克思主义是具有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的理论。这种科学性,不仅体现在它创立时批判地继承了人类的全部优秀文化遗产,特别是吸取了凝结着到19世纪上半叶的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的思想精华,而且作为科学世界观的马克思主义,是在它产生的历史条件已经具备,并沿着概括科学发展新成果的途径建立起来的,因而它是以可靠的科学知识和历史材料为依据的,是对世界本来面貌的全面而深刻地反映。同时,也是更重要的是,他坚持以实践为基础,紧密结合实际,不断研究和解决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实践的发展所提出的新情况、新问题,因而它也就能构成为永葆青春活力的科学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优势具有彻底革命性的理论。作为科学世界观的马克思主义,它除了承认一切具体事物对于它赖以生存的条件来说具有暂时的合理性以外,不承认任何永恒不变的东西,它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它把世界看作是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因而在其本质上,它是批判的、革命的。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彻底的革命性,从阶级性上讲,因为它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方法论,是指导无产阶级打破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革命的理论,是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服务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在有阶级存在的社会里,任何思想体系都有阶级性。任何思想家总是隶属于一定的阶级的,不可能不受阶级利益和倾向的影响,用阶级的眼光看世界。这是一个事实,并不因为思想家本人承认与否而改变。但是这并不是说所有的思想家都在自觉地编造一套思想体系来为自己的阶级辩护,而是说思想家在理论上得出的结论事实上总是渗透着一定阶级的利益、要求和倾向,而不能超出一定阶级的眼界。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钥匙的马克思主义,一开始就主要是面向工人阶级的,并且从工人阶级那里得到了同情,这种同情,它在官方科学那里是既没有寻找也没有期望过的。无产阶级是历史上最先进的生产方式的代表,其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规律、与人类彻底解放的必然趋势是完全一致的,是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的最彻底的革命的阶级。所以作为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一切剥削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思想体系所固有的阶级狭隘性和片面性,他的阶级性和真理性、阶级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因而具有彻底革命的性质,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达到而产生的一种固步自封、讲话不变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前提;革命形势科学性的必然结论。马克思主义既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又尊重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所以它是科学性和革命性高度统一的理论。正如列宁所示: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这所具有的不可遏止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把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它是社会科学的最新成就)同革命性结合起来,并且不仅仅是因为学说的创始人兼有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而偶然地结合起来,而是把二者内在地和不可分割地结合在这个理论本身中”。(《列宁选集》第1卷,第83页,人民出版社,1995)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又是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进一步体现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特征。马克思主义不仅科学地阐明了时间的观点在自身理论体系中的基础和核心作用,而且与那些脱离实际的抽象教条截然不同,它是在实践中产生又经过实践检验并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真理。这无论是就它的整体来看,还是就它的每一个组成部分来看,都是如此。马克思主义特别强调其改造世界的时间共嫩。马克思住处,哲学家们只能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就是既能科学地认识世界又能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决不是向黑格尔所避雨的那种黄昏时才能起飞的“猫头鹰”,即事后才能进行反思的科学,而是马克思自己所避雨的迎接人类黎明即人类解放的“高卢雄鸡”,即批判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科学理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恩格斯说:“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75页,人民出版社,1995》)

马克思主义完备而严密的理论体系和革命的、科学的、实践的本质,决定了他的社会功能必然是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政党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使人们正确地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进行科学研究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最锐利的思想武器,而不是像西方某些资产阶级学者所说的那样是一种“饥饿政治学”,是一种宗教学说和道德学说。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历久不衰,永葆青春和活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具有彻底的科学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与理论的与时俱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一定意义上说,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的必然要求。

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与时俱进就要把握规律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不认为他们的理论是一成不变的,而总是要求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丰富发展他们的学说。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后,马克思恩格斯一直着眼实际,着眼历史条件的变化,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早在1872年马克思恩格斯就指出:“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认识和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做出新概括的过程。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当今世界和我们所处的时代,同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多深刻的变化。无论从国际还是从国内看,我们都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做出回答并加以解决,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继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因此,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总之,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是与时俱进品质应有的内涵和社会前进的必然要求。

(赵龙玉新乡医学院)

同类推荐
  • 毛泽东邓小平民族理论比较研究

    毛泽东邓小平民族理论比较研究

    本文逐一介绍了毛泽东邓小平理论产生的背景、毛泽东邓小平的民族精神、毛泽东邓小平民族平等思想研究、毛泽东邓小平处理民族问题的方法等。
  • 构建和谐社区:理论与实践

    构建和谐社区:理论与实践

    中国城市社区发展缓慢的原因,就不言自明了。改变这个状况,不仅要加大社区理论与实践的宣传,还要从政策上加以引导,更要从法律上给予确立,使社区建设服务在法律上成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作为官员的基本义务与权利。选举任命的“公仆官员”首先要得到居住地社区中共党员和社区居民认可,要有群众基础。否则,没有本社区群众基础的“公仆官员”,怎么能说他是为人民服务呢?怎么能说是群众的代表呢?立足社区、面向社会,以人为本,服务民众,构建社会和谐,这就是我们基本的社区观,也是本书的基本思想。
  • 世界主要国家安全机制内幕

    世界主要国家安全机制内幕

    这是一本写给大众读者的热点时政类畅销书。当今世界主要国家都已经建立起高度统一的国家安全委员会或类似机构,实现战略顶层设计,以更方便、更流畅、更及时、更高权限地协调各部门,既对短中长期进行战略规划,又能及时有效应对各种国内外突发事件。本书从热点时事出发,既从总体介绍各国国家安全机制,向读者展示其安全机构设置、性质、职能、权限、统属关系、反应程序、历史沿革等内容,又结合典型历史事件、突发事件分析比较其机制的优劣,成败因果。
  • 揭秘有史以来动荡世界的“超级阴谋”

    揭秘有史以来动荡世界的“超级阴谋”

    《揭秘有史以来动荡世界的“超级阴谋”》向那些具有常识的读者揭示了国内外盛行的阴谋论的历史、沿革;通过有理有据的分析思辨,指出了各种阴谋论长盛不衰的原因;并指出阴谋论的两个最显著的特征:不可证伪性和妖魔化。由此希望读者能更加理性地思考,不被妖魔化的思维所裹挟。
  • 像铁人一样工作

    像铁人一样工作

    铁人追求完美、苛求细节。用最高、最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他拥有最优秀的品质和素质,他热情、踏实、自律;他精业、乐业、敬业:他忠诚、知恩图报,是当代员工的典范。铁人精神。是大庆精神典型化的体现和人格化的浓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具有不朽的价值和永恒的魅力。铁人精神推动了石油大会战走向胜利。推动了中国石油的发展。同样。伟大的企业必然要有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精神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全体人员活力的集中体现,是激发员工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通过它,在企业内部会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使每个人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激发起高昂的士气,提高工作激情。
热门推荐
  • 王源我们的雨季

    王源我们的雨季

    同样是吃货,同样是傻瓜,同样萌萌哒。他们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王源我与你的雨季是不是会一直一直走下去?
  • 枭妻很嚣张:不服来战

    枭妻很嚣张:不服来战

    文艺版:她,中东军火商的继承人;他,黑道少主。那年他遇到了她,一次次的相遇像是一条条的红线,将两人紧紧缠绕在一起,这究竟是孽还是缘?剧场版:灯红酒绿的酒吧中,一个长相妖娆的女人走来,“帅哥,一个人?”“两个,还有一个在我肚子里。”“……”
  • 魔龙心

    魔龙心

    杀了龙神,吸收了龙神,引起众神之战的元凶。最后在最后一场战役“诸神黄昏”中被围攻而战死。临死前毁灭了神石,使大量神灵死亡少数的逃回神界,而大陆再没有神。魔龙王虽然身死但是留下了魔龙之心,还有他的意志。学员杂役的亚克有一颗魔龙之心,然而他并不知道,默默的当着一个魔法学院的小杂役,命运般的却捡到了离家出走的公主,甩也甩不走。傲娇公主,大胸女骑士,呆萌女仆,狼女......实力强了,亚克后宫也越厉害了读者群:124455503(不用验证直接能加)
  • 苍灵栖天

    苍灵栖天

    因缘际会,成就不凡少年。平静不存,风云聚涌而起。他!没有夺鼎天下的心,只有偿还恩泽的情;没有算计谋划的狠,只有睿静以待的智。
  • 七剑至尊

    七剑至尊

    在那天道逝去的时代……在那纷争满天下的时代……他,经脉被曾经的天道所封印,他,年纪尚小却要入那江湖经历风与雨,他,即便手中之剑断去也未曾言弃!看,他手中一剑,化为七剑,笑傲天地寰宇,苍穹唯我独尊!
  • 封神之魂

    封神之魂

    吃个饭被兵抓,逃个跑被山夹,见个师傅被犁拉,当个太子被爹追杀……没错,这就是那个特么悲伤的故事。武王伐纣里两度登场的红光酱油男——殷郊。你可不可以不要死!(以上纯属搞笑,但本书绝无搞笑)--------------------------------来自对《封神演义》原著的重新演绎,如果你和我一样是封神迷,那它就是一本专门为你而写的书。(每日1-3更,第一更18:30,第二更23:30,有时13:30加一更。)
  • 带着全面战争到战国

    带着全面战争到战国

    龙飞穿越了,而且是带着幕府将军2全面战争辅助系统穿越的,当龙飞来到这个人命贱如狗,子弑父,臣克主的日本战国,他又会给大家带来一段怎样的战国征途了?与上杉姐姐在越后一起谈谈恋爱与武田信玄在信浓一起骑骑马与本愿寺证如在本愿寺一起谈谈佛与织田信长在战国一起论论改革与毛利元就在海上一起钓钓鱼阿市妹妹在对你疯狂的尖叫,油布姬妹妹在对你害羞的笑,出云阿国在对你放浪的跳,阿浓道“读者殿”让小女来为你宽衣吧!还犹豫什么?那个你说的就是你啊!QQ群8117850
  • 重生之仙命难违

    重生之仙命难违

    她,司掌四季轮回的上神何曾受到如此耻辱,与一凡女争夺心上人,还被心上人屡次误会,后被凡女诬陷身受重创,被剥去元神差点落个魂飞魄散的下场。幸亏涅槃罗盘给予了她第二次机会。这一次!她绝不会轻饶那个贱人!谁料到一眼睁开她竟成天华宗一普通修士,随之一次次救她的黑衣人恍若知晓一切牵引着她走入未知的深渊。他究竟是谁?魔界至尊?还是前世那个对她不屑一顾的心上人?那个对她一往情深的师兄竟是天界的太子?而她一心照顾的弟弟竟机缘巧合之下成为了妖界的王?这个世界究竟是怎么了?(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壶史

    壶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Y头,你逃不掉了

    Y头,你逃不掉了

    “你怎么可以……可以自私到为了爱我,而让我离开你身边呢?”“抱歉,婚戒的约定我不能如期履行……希望你能找到一个不会牵连你的好男人!”——不能与你白头偕老,也要让你健康长老!Eye.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