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63100000021

第21章 围城(3)

太平军土营的专业土方作业,依然没有骗过精明的曾国荃。他的应对办法很简单,太平军挖,他也来挖。太平军挖得多,他也挖得多。这就叫针尖对麦芒,地道对地道。

1862年11月5日,湘军中有个叫做刘南云的将领,终于第一个挖穿了太平军的地道,与太平军在地道里狭路相逢。

狭路相逢勇者胜,相期不如偶遇,湘军和太平军在地道里不期而遇,当即就在地道里打得你死我活。

有了刘南云这个成功的案例后,曾国荃就命令湘军成天到处转悠,到处开挖地道,竟然把太平军挖的绝大部分地道都挖穿了。挖穿之后,湘军根本就不管什么环保问题了,拼了命地往里面又是熏烟,又是灌脏水。

这些招数恐怕连老鼠都吃不消,更何况太平军?结果很多地道都是半途而废,成了烂尾工程。

李秀成趁着地道战激烈进行的时候,指挥地面部队同时向壕沟发起了猛烈冲锋,战事在地面地下同时展开,形成一道独特的战地风景线。

人多势众的太平军在地面战中依然占据着优势,可有时候意外情况的出现也能改变历史的进程。就在太平军快要越壕而过的时候,突然天降大雨,太平军枪炮一下子全变成了哑巴,只好退出战斗,功败垂成。

随着地道战的破产,太平军的攻势也渐趋衰竭。经受了各种危险考验的湘军,反而越战越勇,竟然寻找机会,开始主动出击。在湘军小规模的反攻下,太平军的地道还没能靠近湘军壕沟,就被湘军破坏。正在作业的太平军土营士兵,有很多当即就被湘军杀死在工作岗位之上。

曾国荃甚至还指挥湘军,对太平军的营盘发动突然袭击,摧毁了太平军靠近阵地的几处营垒。

李秀成心里开始打鼓了,打了四十多天,该想的办法都想了,能用的办法都用了,部队死伤近万,弹药耗费无数,粮草已经不多,冬天眼看也就要来临,战士们还穿着单衣,整天打哆嗦。李秀成不想再耗下去了,自己手头的这点兵力可是太平天国最后的主力兵团,要是拼光了,别说天京,恐怕天国都救不了。

曾国荃这种打不垮打不烂的人,犯不着跟他较劲死磕!

1862年11月26日,天京会战的第四十六天,李秀成以进为退,向曾国荃发动了最后一次强攻,随后命令部队全部撤出战斗。

尽管李秀成的撤退布置周密,可还是让曾国荃抓住机会打了一个漂亮的防守反击。原来早在11月25日,曾国荃就得到了李秀成即将撤退的情报,已经做好了偷袭的准备,结果果然顺利得手,被他摧毁了太平军十几座营盘。

曾国荃此时的心情其实是很矛盾。他一方面巴不得李秀成早点离开,这四十六天里他已经彻底领教了什么叫做危险,湘军死伤五千,战斗力已经到了极限,他也再没有力气玩下去了。但是另一方面,他又不甘心就这么让李秀成走了。血债必须血偿!这血海深仇,这刻骨之痛,岂能就这么一走了之?

可是现在我也累了!真的累了!还是先歇口气吧。

曾国荃掩埋了兄弟的尸体,洗掉阵地上的血迹,重新修筑防御工事,等待着再次发动进攻的那一天。

筋疲力尽的曾国荃,因为手下将士伤亡惨重,所以心情很是低落,但他坚信为了总攻的那一天,这四十六天艰苦卓绝的防守是值得的。

进北攻南的代价

李秀成从天京雨花台无奈撤退的那一天,心情也非常复杂。本来他是不急于打响天京会战的,结果被洪秀全臭骂了几顿后,不得不调集太平天国的几乎全部精锐,希望能够毕其功于一役。可是结果让他很伤心,李秀成没有想到精心策划的大援救竟然变成了大撤退,而曾铁桶还是像一个铁桶一样,继续待在洪秀全的眼皮底下晃悠。

这样的结局,李秀成觉得有些冤,但也不是太冤。

按说二十万对二万,而且对手这两万人里面还有不少病号,打不下雨花台,的确输得有些窝囊。但是从军事上来说,战斗力并不是完全可以用数字来量化的。李秀成虽然有二十万部队,可是从两广来的老兄弟并不多,大部分都是湖北、江西和苏南一带招的新兵。

这些年来,由于本着水至清则无鱼、有容乃大的原则,李秀成对招兵的入口关,一直没有抓得太死太紧。这些新兵,并不像广西那些老兄弟一样,都是农民或烧炭工等这些苦力,他们有的是失业人员,有的是投降过来的清军,甚至还有流氓地痞无产者。

再加上讲道理、做礼拜之类的培训工作,仓猝之间军事训练一时还没有及时跟进,这些成分复杂、来源不明的新兵,也就还没来得及脱胎换骨成“正宗”的拜上帝教会员。

自己手下这些将士的战斗力,李秀成还是清楚的。比起从广西打到金陵的那段时间,已经差得太远了。

李秀成这些年忙于开拓地盘和四处救火,在军队建设上重扩招,轻培训,数量虽然上来了,但质量却不断滑坡。这一点不但让李秀成在雨花台受挫,而且也是苏南战场潜伏的一个巨大的隐患。

这次跟随自己前来十多个王爷还是比较卖力的,手下这些士兵打得也还算卖命,将近一万人永远地躺在雨花台前的阵上再也不能追随自己歼灭清妖了。但是士气已衰,终究还是没能力挽狂澜,只好含恨而走。

李秀成边走边想,越想越迷惘,越想越神伤。他也想就在雨花台解决了曾妖头,可是锐气已失,再打下去,恐怕也捡不到什么便宜,如果把这点家底赔光了,太平天国和自己的末日就不远了。

更让他揪心的是苏福省那块地盘恐怕也不太平,李妖头(鸿章)跟外国人打得火热,早就洋枪洋炮全部西式装备,留在苏州的谭绍光虽然忠诚无限,可是能力比较有限,恐怕不是中外联军的对手。

想起苏福省,李秀成更加忧心忡忡。更让他担忧的,是天王洪秀全。这次天京会战,李秀成之所以打得这么急,除了他急于赶回苏福省外,还与天京方面的催逼脱不开关系。自己这次没能完成任务,曾国荃这颗硬钉子依然牢牢地扎在雨花台,洪秀全还不知道会怎么找他算账。

果然不出李秀成所料,雨花台战役的半途而废,让洪秀全大为光火。李秀成当即就被洪秀全叫到天朝宫廷,当面狠狠地痛骂一通。骂完之后,还把他的忠王爵位革掉,作为对他消极怠工的惩罚。

李秀成忙活了一个半月,换来的不是安慰,而是伤心。还没等李秀成伤心完,洪秀全的圣旨又来了。洪秀全指示李秀成到江北联络各部太平军,收复天浦省,收集粮草接济天京,然后攻打湘军老巢,以解天京之围。

这个不太靠谱的“进北攻南”指示,让李秀成心头亦喜亦忧。

李秀成喜的是自己再次被委以重任,洪秀全毕竟还是离不开自己,他对自己的依赖并没有丝毫减弱;忧的是这种“围魏救赵”的伎俩,早在援救安庆时就已经失效,如今老调重弹,恐怕不会奏效。况且这次北进的任务还真不轻松,除了吸引曾国荃,恢复皖北根据地,还要筹集粮食运到天京缓解饥荒。

李秀成倒是更愿意回到苏福省去。根据情报说,苏福省现在情况很复杂,妄图变妖投清的人不少,李鸿章和洋兵也在兴风作浪,意图谋攻苏州。

洪秀全正在气头上,李秀成没敢吱声,只好说了声“OK”之后,赶紧蔫头耷脑地挪出雄伟壮丽的天朝宫殿。

还是走一步算一步吧!

李秀成虽然不情愿,却也不敢又明目张胆地违抗天王的意思,只好阳奉阴违,点齐先头部队渡江,执行“进北攻南”的天王战略。

1862年12月1日,李秀成命令章王林绍璋、对王洪春元、忠二殿下(李秀成二子)李容发,率领数万先锋,渡江北进。

太平军前锋从九洑洲过江后,必须穿越第一道防线才能杀向安徽,挺进湖北。这道防线就是浦口和江浦,这是天京北岸交通线的必经之地,现在已经被洪秀全改名叫做天浦省。

镇守两浦的这个将领,正是太平军昔日的兄弟、如今已经“变妖”做了太奸的李世忠。李世忠投降胜保后,由于工作能力比较突出,已经被提拔做了江南提督,负责江北两浦的防务工作,原先是在胜保门下,现在已经归拔曾国藩调用节制。

慑于曾国藩的精明和湘军的强大,李世忠这次打得相当卖命。他希望能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来博取新任老板的欣赏和认同,以便在太奸这条路上继续奋斗下去。

太平军前锋对李世忠的底细,当然非常清楚,所以不想与他做过多纠缠。洪春元指挥太平军,一面围攻李世忠大营,一面率领主力冲过两浦,从18日到22日,四天之内,连续攻占皖北西部的含山、巢县、和州三座城市,随后又进占铜城闸和东关这两个战略要地。

前锋凌厉的攻势,为进北攻南开了一个漂亮的头。只要大军继续西进,便可横扫江北,直插皖北和湖北重镇。

太平军在江北闪电战的强大攻势,让曾国藩非常头痛。

曾国藩还没有从雨花台决战的阴影中摆脱出来。湘军主力在雨花台的这局赌博,虽然有惊无险,却也险象环生,让人揪心,这不由地让他想起了他的前辈向荣与和春在天京城下发生过的惨剧。

前车之鉴哪,覆辙不能重蹈,悲剧不能重演!

曾国藩命令曾国荃见好就收,赶紧撤下来。他告诉曾国荃说,你如果不撤,就是呆兵,如果撤下来,就成了活兵。他担心曾国荃理解不了这么新潮的概念,还顺便将自己独创的军事理论,给曾国荃上了一课:“进退开合,变化不测,活兵也;屯缩一处,师老人顽,呆兵也。”

在用向荣、和春这两个呆兵统帅案例举证之后,曾国藩指示曾国荃,让他撤出雨花台,从高淳、东坝、溧阳一带进攻宜兴,然后再杀回金陵。

曾国藩解释说,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来可以保存实力,如果太平军来个二次打击,曾国荃肯定玩完;二来可以保住面子,毕竟打着进攻的旗号,落实撤退的事实,别人也无话可说,不用担心有人嚼舌头。

曾国藩知道自己这个弟弟,一门心思只想打下金陵(专以合围金陵为念),立下不二头功,所以还安慰道:这么转一圈,也就几个月时间,也不急在一时,是你的,跑也跑不了(亦不过数月间事,未为晚也)!

曾国荃的回答,让曾国藩觉得自己前面说的全是废话。

这个家伙又犯上倔劲了,他说现在不能撤,在这次瘟疫中他的部队死了三分之一,还在住院治疗的也有三分之一,剩下能打的三分之一已经被李秀成折腾得差不多了,这么一支残兵怎么撤?再说李秀成虽然走了,可是他在秣陵关、六郎桥等地留下了不少精锐,现在要是撤肯定会被他们追杀!所以还不如留下来搏一搏,或许又能创造奇迹。

曾国荃不理会哥哥的“活兵”理论,坚持要做“呆兵”,而且振振有词,这让曾国藩无可奈何。

兄弟将帅的战略分歧还没有分出个胜负来,江北的急报又接二连三飞到曾国藩的办公桌上。

曾国藩已经没有多余的精力对弟弟进行军事理论培训,只好让他先在雨花台待着,还是解决燃眉之急要紧!

湘军主力已经集结在天京战场和江北一带,从安徽和州到湖北蕲州和黄州,沿江千里基本上没有湘军的影子,如果李秀成主力兵团一路杀将过来,安徽和湖北必定会再度失守。

太平军前锋向江北突进的同时,洪秀全还让江南的几支游击队向江西挺进,牵制皖南鲍超等部湘军,配合主力行动。一支是襄王刘官芳,从徽州、宁国出发;一支是奉王古隆贤、匡王赖文鸿,从太平和祁门出发;一支是堵王黄文金、孝王胡鼎文,从青阳、石埭出发。

这三支游击队,虽然不是重量级的选手,但是也让人防不胜防。不要说曾国藩手下没有主力机动兵团可调,就算是有,也是远水救不了近火。无奈之下,曾国藩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收拾这个烂摊子,只好向朝廷请求支持,请求派出得力亲信大员,同时调拨援军前来挽救危局。

朝廷(其实就是慈禧)好言安慰了一番曾国藩后,告诉他无兵可调,天京大局嘛,你曾国藩全权负责就行了,用不着派什么亲信之类的大员,咱对你不但放心,而且有信心,好好干吧!

朝廷说这话也没有打诳语,被太平天国和捻军折腾了这么多年,哪里还有什么大部队可调?要是真有的话,还会倚重你一个汉人搞起来的民兵么?

曾国藩只好把死马当活马来医,一边嘱咐江北各地驻防部队严防死守,一边绞尽脑汁把各地能调动的一些小部队,尽量调到江北前线去堵截太平军。

被调动的部队基本上属于边角料,规模都不是很大。一支是周惠堂的两营,共一千多人,增援西梁山和裕溪口;一支是从芜湖抽调的总兵李昭庆,率领张树声五营士兵,增援无为;一支是李续宜手下的提督萧庆衍,从河南固始率八营湘军增援庐州;一支是毛有铭的七营湘军,增援巢县。

这几支部队虽然规模小点,将领也不是名噪一时的选手,但是战斗力却不能小看,毕竟都是正而八经的湘军。曾国藩拼尽全力,将增援的重点放在无为、巢县和庐州一带,希望能够在这里构建一道封锁线,阻挡太平军西进。可是只要有点时间概念的人,都能看出曾国藩的调兵遣将已经落在了李秀成的后面。安徽的含山、和州与巢县已经被李秀成前锋攻占,等这些援军赶到目的地,恐怕只能望城兴叹。

曾国藩作为湘军统帅,当然也知道基本的“天时”理论,更加懂得兵贵神速的道理,所以他对自己的亡羊补牢并不抱太大的希望。发完调兵文件之后,曾国藩只能用宿命论来缓解自己的焦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已尽力,保住一个算一个,其他的,听天由命吧!(尽吾力之所能,保一处算一处,此外则付天命而已。)

堂堂的钦差大臣,赫赫有名的湘军统帅,一个坚韧卓绝的湖南硬汉,怎么能破罐子破摔呢。

挑战野外生存极限

1863年2月底,李秀成才率领大军渡江与前锋会合,正式实施“进北攻南”战略。

曾国藩刚刚放下来的心又一次被悬了起来。

在太平天国的将帅中,曾国藩忌惮的对手有三个人:一个是石达开,一个是陈玉成,还有一个就是李秀成。

李秀成率领主力渡江之后,曾国藩再次陷入焦虑之中,江北防线能挡住太平天国最后的剽悍兵团吗?

陈玉成已经死了,石达开远征在外,只要解决这个剩下的李秀成,太平天国也就指日可灭了!曾国藩在无助中又感到一点兴奋,尽管现在处境艰难,可他仍然决定尽最大努力尽可能地削弱李秀成兵团的实力。

跟随李秀成参加第三次西征的有三十万人,这是一支可怕的精锐之师。跟随他作战的是一个豪华的王爷将领团队:纳王郜永宽、养王吉庆元、纪王黄金爱、武王汪有维、爱王黄崇发、顺王李春发、相王陈潘武、护王陈坤书、顾王吴如孝。

这批王爷中,真正能打的大将,有三个,纳王、护王、顾王。护王陈坤书率部增援前锋部队占领的含山、和州,顾王吴如孝进攻李世忠大营,夺取两浦。吴如孝很快就连番大败李世忠,先后攻占浦口和江浦,不但打通了天京与江北的交通,也为大军西进提供了战略后方。

李秀成自率大军二十万西进,于3月3日抵达巢县,随后向无为发起攻击,准备打开皖北防线的缺口,然后迅速向西线推进。

李秀成发现无为这个地方并不好打,他知道遇到对手了。

还真遇到对手了——湘军!

同类推荐
  •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是苏联时期拍摄的一部经典电影,而张锡模的《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当然不是一部文艺爱情小说,但是,它的确是一本细腻记录俄罗斯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作者从历史、政治、体制、文学、鬼魅、民间传说到乡野逸事、价值观……包罗万象、无所不谈。本书表面看是作者俄罗斯留学时期的生活随笔与心情记录,然而读者在细读每则“小故事”的过程中,却又不自觉地坠入到一个更深层、更严肃的社会议题中而陷入沉思。
  • 刺客信条:清

    刺客信条:清

    以在这时代在背负的恶名,用剑刃代替救赎那些灵魂被侵蚀黑透的人,但刃尖从不抵向无辜之人。遵循刺客之道,诺下道义信条。清政府从兴直衰的结局已被注定,但曾有不少人试图用双手改变历史,最终改变的终究是自己的命运。这里所写的是晚清时期几位来自中国刺客的传奇一生,文章角度以第一人称开写暂时停更
  • 乞丐将军

    乞丐将军

    生于乱世,大丈夫岂能苟活于世?自当勇有所为!涿鹿天下!建立丰功伟业!
  • 大唐平叛传(下)

    大唐平叛传(下)

    这是一部历史题材长篇小说。本书以唐玄宗天宝年安禄山叛乱为背景,叙述了平叛战争中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故事。书中除了以大手笔描写了千军万马拼力厮杀的恢弘场面,百十位出场的人物更是描写得活灵活现,显示出作者在历史、天文、地理、哲学、艺术及宗教等方面丰富的知识底蕴。大手笔、大气度、大时空在大历史背景下跃然纸上,最冲击思维的特色是作品主题立意高远,自始至终都在呼唤着人们淡失的爱心和良知,体现了博大精深的儒释道思想。
  • 新瓦岗

    新瓦岗

    新瓦岗四猛:罗士信,来护儿,新文礼,王伯当四绝:罗春,尚师徒,侯君集,程咬金十三杰:李元霸,宇文成都,裴元庆,雄阔海,伍云召,伍天赐,罗成,杨林,魏文通,梁师泰,秦用,杨义臣,秦琼【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自己的四猛四绝和十三杰人选,这是甜城心中的选择,希望大家能喜欢,《新瓦岗》这是一个不一样的隋唐英雄传!
热门推荐
  • 末世网游系统

    末世网游系统

    神秘系统乱入,生化危机爆发,怎么办!站在生物链最顶端的人类终于尝到了引颈待戮的痛苦。不断变异的丧尸群体,不断进化的游戏玩家,到底谁为刀俎,谁是鱼肉?这究竟是一次新生物种的崛起还是人类的涅槃重生?“拉倒吧,还是想想怎么活下去的好。”这是周峰对几个舍友的原话。【请注意:这不仅仅是一篇丧尸文。】
  • 吃错会生病,吃对不吃药

    吃错会生病,吃对不吃药

    本书以中医养生保健理论为依据,从心、肝、脾、肺、肾的脏腑补益,阴阳气血的平衡,9种体质的调理,人体对四季、24节气变化的适应等多角度入手,系统阐述了中医饮食养生思想以及行之有效的食养、食补、食忌、食疗方法,并针对不同人群和疾病给出了具体的饮食策略,同时囊括了大量的养生保健食谱,旨在帮助读者根据季节变化、自身体质、年龄等状况打造适合自己的饮食养生方案,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读性。
  • 风孰与高:于谦传

    风孰与高:于谦传

    本书详细真实地记载明代文学家于谦的生平活动、思想发展、学术成就、社会交往,并注意叙述传主生活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学术思潮、师承传习、历史影响等。
  • 樱花下的你的爱

    樱花下的你的爱

    时间悄无声息的流逝,花开了又谢,无可奈何,无能为力,我们就这样长大了。青春给了我们很多也让我们失去了很多。一切的一切都将珍藏在心底……
  • 花边文学(鲁迅作品精选)

    花边文学(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中华文化书系)

    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中华文化书系)

    本书主要包括: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的本性都是好的,善良的,只是由于后天的环境影响,使得性情、习惯上产生了差异。
  • 越吃越瘦的10种茶饮

    越吃越瘦的10种茶饮

    拥有窈窕的身姿是当今女性最大的愿望之一,但是越来越多的女性为了追求娇好的身段而放弃了美昧的食品,认为只有少吃甚至于不吃才能瘦下来。事实上,这种做法不仅影响了健康,对美丽也是一种巨大的威胁。其实,一个人的美丽除了天生因素之外,还有后天的悉心调养。瘦身专家认为,好身材的关键在于对人体内部的调养,本套书介绍的这些有益于人体健康的食品对塑身美体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 秀颈丰胸与纤腰美臀

    秀颈丰胸与纤腰美臀

    本书共分六篇。包括秀颈、丰胸、美乳、纤腰、紧腹、美臀的基本知识和美学标准,如何通过日常保健、饮食、药膳、服饰、运动、练功等方法保持女性特有的线条美和青春魅力,以及这些部位损容性疾病的防治等。
  • 艳杀天下,帝女风华

    艳杀天下,帝女风华

    乱世开始,群雄争霸。她是前朝遗孤,弱国公主,也是天命帝女长孙倾华。联姻出嫁那天,她对着城门俯身三叩,无愧母国养育之恩,为世所称赞。他是西兰贤德世子百里无忧,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却是在第一眼就看中长孙倾华,点名娶她。联姻途中,徒生变故,百里无忧开始了漫漫追妻之路。明月楼,桃花曲,她一曲倾尽天下。意外重重,情敌多多,惊喜连连,追妻之路且行且忧。那日,百丈城楼前,他以十里红锦,百里桃花,倾国相许。她站在城楼上,明媚如花:“你若为帝,我便双手奉上万里锦绣河山。”他抬头,绝代风姿:“既然我喜欢你,别说什么十里红锦,百里桃花,就算拱手江山讨你欢,我也甘之如饴。”百年后,这于乱世中的一笔风月,终成传奇。
  • 初情似钰

    初情似钰

    年少时无意的帮助,却是她们之间情缘的开始。多年后回来无觅处,不想那人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