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60300000028

第28章 民国肇建:革命党站稳脚跟,成立南京临时政府(1)

武汉三镇保卫战

“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武昌起义爆发后,黄兴在香港闻讯,立即准备奔赴武汉。行前,他写了一首七律《致谭人凤》:

怀锥不遇粤途穷,露布飞传蜀道通。

吴楚英雄戈指日,江湖侠气剑如虹。

能争汉上为先着,此复神州第一功。

愧我年年频败北,马前趋拜敢称雄。

在诗中,黄兴有喜悦,有豪情,也有遗憾,更有自责。革命党人以天下为己任,前方战事正酣,恰是慷慨赴难的时候。黄兴先到上海,计划从上海走水路到武汉。当时上海虽然光复,但是清廷奸细遍布,城市治安也不好,黄兴的行动不敢过于高调,也不便冒险公开前往武昌。恰好有上海医生率领红十字救护队,出发到汉口救助伤员。黄兴事先和救护队说好,乔装成队员,妻子徐宗汉伪装成护士,溯江而上,终于安全抵达汉口。

当时的汉口,一派紧张的劳军备战景象。革命军和清军在郊区已经开战,不断有伤员转移到市区来。汉口军政府有三个营的队伍,一时伙食给养供应不上,汉口商会慨然允诺赠送10万元以济军需,并组织全市的馒头店负责蒸馍。馒头店的蒸笼不够,篾匠师傅赶编临时蒸笼;蒸馍的柴火紧张,船帮老板运来劈柴;面粉断档,米店伙计就到租界进货;运输工具缺乏,市民拿来竹篮、箩筐相助。馒头热气腾腾,队伍浩浩荡荡,男女老少挑着箩筐、提着竹篮或者用布包着,运送到固定地点,途中没人偷吃一个。在战争最紧张的日子里,汉口军政分府的一切用度,没有动用武昌官库分文,都是汉口商界筹集的。

不远处的汉阳兵工厂承担着革命军军火的生产任务。该厂的机器设备全部由德国进口,所生产的七九式步枪(俗称“汉阳造”,到30年代仍然是中国战场的主要步枪之一)、口径6-12 厘米的快炮及过山炮,都是先进武器。汉阳兵工厂工人日夜开工生产,支持革命军作战。平日每天只能制造60支步枪,战时增加到80支。在战争最激烈的时候,工人在炮火威胁之下,仍然日夜生产,武器弹药随成随发。

一场新与旧、革命与保守、民主与专制的决战,就要在武汉三镇上空上演了。

武汉三镇保卫战

革命军占领武汉后,清军残部退居刘家庙。刘家庙在汉口以北十公里处,濒临长江,周围地势平坦。刘家庙车站(即江岸车站)为南下清军必经之路,也是革命军保卫汉口的前哨阵地。第八镇统制张彪带着辎重第八营及42标残部逃到刘家庙以后,河南方向的清军援兵很快到达。南下清军先头部队进抵刘家庙东北的滠口;萨镇冰所率舰队也大部驶至武汉江面,并派鱼雷艇在江面巡弋,防阻革命军从武昌渡江增援。这股清军部队对新政权构成威胁,而且会越聚越多。

革命军的最佳对策是先发制人,争取在清军援兵主力没有到达之前歼灭刘家庙的敌人,把战线往北推。湖北军政府于10月15日召开军事会议,确定趁南下清军尚未全部集中,先敌发起进攻。其方针是:“拟先击攘汉口之敌,逐次向北进攻,以阻止清军南下。”盘踞刘家庙之敌就成了首先打击的目标。南北的决战也就在此爆发了。

18日凌晨三点,革命军的大炮划破即将敞亮的夜空,步兵在炮火支援下发起进攻,很快逼近刘家庙车站。清军的抵抗很顽强。双方在阵前展开了肉搏战。革命军第一波进攻受挫,部队退回大智门车站附近。

上午10时,革命军发起第二波进攻。大批官兵雄赳赳气昂昂地呐喊着杀向刘家庙。新兵的特点在这时候表露无遗:因为部队仓促组建,新兵们缺乏训练,射击漫无目标,准确率极低,也没有什么进攻队列。战斗开始,第一线老兵开始射击,后面的新兵竟然也开枪射击,误伤老兵。新入伍的炮兵也没有得到训练,射击的时候不少炮弹落入前方友军阵地,前线新兵大声疾呼,说炮兵中有“汉奸”。但官兵们士气高涨,加上沿途有老百姓呐喊助威,革命军进攻颇有声势。清军正抵抗间,湖北第一协的一队士兵,突然从右翼发起冲击,其势甚猛,迅速突入清军阵地。清军大乱,一部乘火车北撤。该队乘胜追击,沿着铁路线呼喊追杀。北逃之敌突然停车阻击,革命军遭受很大伤亡,不得不再次退回大智门一带。新入伍的士兵军心动摇,还要往后方跑。亲临观战的詹大悲高呼:“前方我们打赢了,士兵们赶快去相助!”新兵们听说“我们打赢了”,这才止住退却的脚步,再次涌向前去。

革命军两次进攻受挫后,重新调整部署,发扬了老传统:上敢死队。这回敢死队不是冲在最前面,而是断后督战。两个敢死大队分别在第三、第四标之后,督同步兵冲锋。

中午12时后,革命军发起第三波进攻。由于新兵不善利用地形,不会寻找掩护,伤亡较大,进展迟缓,至午后3时才推进五六百米。关键时刻,敢死队全部投入战斗,炮兵一部配合向敌右翼猛烈轰击。下午4时,北方铁道上黑烟滚滚,满载清朝援兵的火车即将抵达刘家庙车站。车上有清军步兵一标、炮兵一队。如果让这股援兵加入战斗,对革命军正在进行的第三波进攻大大不利。必须拦截住他们!革命军炮兵先发炮,没有击中火车;潜伏在铁路两侧的革命军士兵,迅即将十余丈路轨拆毁,使列车脱轨倾覆。革命军乘机发起冲锋,附近的工人、农民亦手拿铁锹、锄头、扁担助战。清军死伤惨重,但仍然粘在刘家庙地区。

10月19日拂晓,革命军约三千人,以骑兵为前锋,在炮兵支援下,从两翼发起进攻,并派兵一部阻击敌之迂回部队。第四波进攻开始了!清军依靠舰炮支援,顽强抵抗。激战至中午12时,清朝军舰弹药用尽,驶往下游。革命军乘机加强两翼攻势。清军窜入居民棚户,继续顽抗。革命军以敢死队组织火攻。当时正是顺风,顷刻之间烈焰冲天。清军无法立足,丢弃大量辎重,向三道桥退却。革命军占领刘家庙,追至三道桥附近,才停止了进攻。

革命军因连续作战官兵疲惫,留下第二协的一半兵力固守刘家庙阵地,其余人员运送战利品回汉口市区。

“革职留任”的湖广总督瑞澂一直龟缩在楚豫号兵船上。楚豫号先停靠在刘家庙江畔,和张彪的残军相呼应,后来移动到汉口德国租界码头,企图依靠洋人的军舰获得保护,但仍遭到革命军的炮击。瑞澂惶惶不可终日,一面急电催援,一面借故逃往上海,理由是“兵船煤尽”。到了上海,他就当起了寓公,对政务不闻不问了。清廷大骂瑞澂“辜负朕恩,偷生丧耻,实际堪痛恨”,下令两江总督张人骏将瑞澂捉拿进京治罪。张人骏自顾不暇,哪里还把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圣旨当回事,根本不管。倒是北京的一些青年贵族,对瑞澂的“失职”十分愤慨,曾组织了一个暗杀团到上海刺杀瑞澂。不料全国形势骤变,这些满族亲贵在上海反而成了革命党人暗杀的目标。谋杀瑞澂的计划也就不了了之了。

据守刘家庙失利后,湖北提督张彪也淡出政务。民国后张彪居住在天津,在日本租界里置田二十亩,修建花园住宅,取名“张园”。宣统小皇帝溥仪被逐出北京后,协同皇后婉蓉等住在张园。年过六旬的张彪坚持每日清晨亲自洒扫庭院,以尽所谓“事君”之道。临终时,溥仪亲临探望,张彪紧盯着溥仪的“龙颜”,说不出一句话。

革命军虽然占领了刘家庙,但战局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大批北洋新军乘车南下,无法到达刘家庙,就不断在祁家湾、滠口附近集结。革命军还得抓紧时机,趁清军主力屯集之前先发制人。

19日夜,革命军召开军事会议,还是决定在清军尚未全部到达之前继续进攻。攻击目标就是滠口之敌。指挥刘家庙战斗的第二协协统何锡藩因为与少数革命党人意见不合,提出辞职。军政府改任张景良为汉口前线指挥官。张景良是个旧军官,原为第八镇步兵第十五协29标标统,武昌起义后归附革命。革命军拥戴黎元洪为都督时,张景良公开反对说:“朝廷已宣布立宪,不宜更言革命。黎公,你长久受到朝廷恩遇,诸将惟公命是听,请三思而行。”起义官兵听他说出如此糊涂的话来,气愤地把他关了起来。不过黎元洪非常看好张景良,很快就放他出来,让他出任湖北军政府参谋部副部长。一次在军政府会议上,张景良突然大喊大叫,用头撞击黎元洪。革命军再次把他逮捕。这一次还是黎元洪出面,证明张景良只是暂时精神不正常,把他保释出来。何锡藩辞职后,张景良出乎意料地表示要到前线杀敌立功,还愿意以全家人作为人质。革命党人面面相觑,不知道如何是好。最后,蔡济民出面担保,大家才同意张景良出任前线总指挥。

张景良到达刘家庙后,故意拖延时间,不作任何作战部署。20日,军政府派人前往检查,发现部队混乱,毫无进攻准备,就代张景良下达作战指令:令步兵第二协21日拂晓从正面进攻。

10月21日拂晓,革命军发起冲锋。清军以机关枪猛烈扫射。革命军既不能前进,又无法机动,伤亡惨重。革命军官兵无法再行进攻,就占领险要地形,加紧构筑工事,转入防御。

这回轮到清军进攻了。北洋第一军主力和大批重型火炮已经到达了祁家湾一带。清军一面加固阵地,一面将重型火炮和第一军主力调往前线,企图先夺占刘家庙,尔后向汉口市区发展。清军进攻的总兵力约一万五千人,同时还有海军舰艇配合作战。10月26日晨,清军水陆协同,向革命军发动进攻。清朝军舰乘革命军的青山炮队疏于戒备之际,向革命军阵地实施火力急袭。革命军猝不及防,牺牲五百余人。接着,滠口的清军在机关枪和重炮火力的掩护下,沿铁路两侧大规模南下,发动猛攻。革命军依托工事顽强抗击,终因伤亡过多,被迫后撤。上午10时,清军重新占领刘家庙,革命军退守大智门一带。正当激战之际,前线指挥张景良竟然不知去向。中午12时,标统谢元恺自告奋勇,指挥部队向刘家庙反攻。在距刘家庙五百多米处,战士们上好刺刀,冒着弹雨,齐声喊杀,勇往直前,与敌人展开肉搏。清军不支,纷纷逃窜,刘家庙又被革命军夺回。

27日凌晨,清军集中更多兵力,对刘家庙发起更猛烈的进攻。革命军依托阵地,坚决抵抗。两军僵持,比的是谁的军火充足,谁的后勤稳定。作为前线指挥的张景良不亲临前线指挥也就算了,竟然还不给部队及时补充弹药,甚至还在相持的关键时刻突然放火焚烧军需物资。不多久,革命官兵弹药告罄,加之新兵军事素质不高,部队伤亡过大,敢死队队长马荣等多名军官先后牺牲,何锡藩等多名军官中弹受伤。革命军不得不从刘家庙逐步后撤,退守大智门一带。

前清军队官宋锡全被动参加汉阳起义,率部占领了汉阳兵工厂,立有大功,起义后升任新组建的第一协协统,镇守汉阳。10月27日,他看到汉口刘家庙失守,竟然私自带领队伍南逃,撤往长沙。湖北军政府电告湖南都督谭延闿,以临阵脱逃罪将宋锡全枪毙于长沙。

几个回合较量下来,革命军和清军各有胜负。革命军暴露了许多问题,伤亡很大;清军虽然拥有训练有素的新军、强大的军火和后勤,但也只能和仓促成军的革命军打个平手,也暴露了诸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莫过于荫昌无法真正指挥北洋新军。不久,清廷召荫昌回京,以袁世凯为钦差大臣,全权指挥武汉战事;冯国璋出任第一军军统,亲往汉口督战。

28日上午,清军大部队沿铁路向大智门猛扑,一部分清军迂回革命军翼侧。张景良又一次玩起了失踪,部队无人指挥,又没有清军那样的持续补给。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下,官兵们依然与敌人反复拼杀,终因后援不继被迫从大智门后撤。汉口革命军侦察出张景良躲藏在汉口,立即把他捆绑到汉口军政分府。詹大悲主任亲自审讯,以“通敌”罪将张景良枪毙。张景良这个革命军前敌指挥竟然被列入了《清史稿·忠义传》,里面记载“景良临刑夷然,仰天大言曰:‘某今日乃不负大清矣!’”军政府真是用错了人。第二天,清军用重炮轰击革命军炮兵阵地。由于革命军的炮兵目标暴露,火炮和人员损失很大。清军在优势炮火支援下向前推进,攻入汉口街区。武昌起义的成果受到了直接侵害。革命军官兵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战斗中,实际指挥战斗的谢元恺阵亡。部队士气开始涣散。

黄兴在这个关口由上海抵达了武汉。军政府各派马上推举他为武汉革命军总司令,负责前线指挥。黄兴到任后,在已经是前线的汉口设立总司令部,并且立即到前线视察部队,激励士气。军政府做了两面一丈二尺的大旗,上书大大的“黄”字,派两个骑兵高举着,在汉口街头呼啸而过。“黄兴来了,黄兴来了!”常年的革命经历和同盟会领袖的身份,让黄兴在武汉军民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听说黄兴出任了指挥,军民精神为之一振。当时,汉口的革命军尚有六千余人,经过动员整顿,涣散的士气重新凝聚起来了。

革命军来了一个黄兴,清军的钦差大臣袁世凯也于10月31日抵达河南信阳接任。袁世凯知道朝野有无数双眼睛盯着自己,必须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的战果,不然对他的期望有多高失望相应就有多深。于是,袁世凯督促冯国璋调集精兵强将猛攻,务必尽快占领汉口。冯国璋也将此看做是个人加官晋爵的绝妙良机,不敢怠慢,亲自督战。

一批批清军配备上强大的火力,节节向汉口市区进逼。革命军依托堤防顽强抗击,一街一巷一屋一瓦,都流血力争。清军用大炮轰击进攻,革命军爬上屋顶射击或躲藏在暗处放枪,使敌人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代价。勇敢的革命官兵们不食不眠,在炮火中连续作战,最后面目黝黑至不可分辨。汉口百姓也站在军政府一边,协助革命军打击清军。清军初进汉口,两眼一摸黑,常向市民问路,市民趁机把他们引向死胡同,然后报告给革命军过来围剿。清军在街上搜索前进,都惴惴不安,害怕不知道哪里会射出流弹来。虽然清军在数量和火力上都占优势,但是一时无法突破守军防线。

武昌、汉阳的革命军组织了援军或敢死队,冒着敌人的炮火,渡江到汉口增援。测绘学堂组织了敢死队,头挽英雄结,荷枪佩刀,布条上大书“敢死队”三字,奉命前往汉口督战。22岁的喻育之是陆军测绘学堂学生,参加了敢死队。他的家就在汉口市区。喻育之路过家门口,回家留话说:“我参加了敢死队,来汉口参战,你们不要害怕。”他叔叔听后扑上前来,两手把他抱住,说:“儿啊,千万不要去,火线上太危险。”喻育之推开说:“匈奴未灭,何以为家”,扭头去追赶队伍了。

同类推荐
  • 唐舞风云

    唐舞风云

    瑞气祥云初盛,诗情画意正浓。喜看百花齐放,笑闻百家争鸣。李泰一个看似普通的图书馆管理员穿越初唐,在这个陌生世界面对“文德皇后所生”,太宗“特所宠异”他一个来自异世孤魂该如何自处,宠爱下隐藏着什么,是真爱还是捧杀,看兄弟冷眼,朝臣“恭敬”,如何周旋。初闻《括地志》,往来文学馆,识张柬之,养狄怀英!开启不一样的盛唐!
  • 误闯春秋变霸主

    误闯春秋变霸主

    一场车祸,让西九龙重案组高级督察邹子华回到了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变成了晋国二公子重耳。那是一个群雄争霸的年代,晋国在外有秦、齐等国虎视眈眈,在内有骊姬和荀息阴谋不轨,还有心术不正的晋国三公子夷吾,再加上胸怀坦荡的世子申生。莫名其妙来到这个时代的邹子华,不得不为了自己的命运,而努力去拯救晋国的命运。假途灭虢,平冤案,斗骊姬,出使楚国,代晋献公参加葵丘之会,蒲城斗秦军,流亡天下,杀夷吾夺回晋国,称霸中原……一幕幕精彩的故事接踵而来都说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改变历史,也不能创造历史,但是因为邹子华的意外出现,会不会让历史上所记载的春秋和现实发生一点点改变呢?(稗官小说不求实事与正史相合,学者通人不必深究。)
  • 三国之开创世界

    三国之开创世界

    带着地球文明闯三国。坑刘备,义结关张,败董卓,干曹操。收卧龙,伏兵江东,征南蛮西羌,服山越东倭。看主角引领一窝逗逼小弟,吵吵闹闹,走出大地改变世界格局。
  • 宋末

    宋末

    长河落日,大漠孤烟。跟我有个毛关系,我咋莫名奇妙来了这个鬼地方,南宋将倾,谁能阻碍成吉思汗子孙的铁蹄,忍夺中华与外夷,乾坤回首重堪悲。我能怎么办?老天,我怎么来这了,你他娘的耍我!
  • 宋朝十讲

    宋朝十讲

    中国历史绵延流长,千百年的风云际会,形成了丰富的人生智慧,曾经在历史舞台上活跃过的芸芸众生无不留下了自己的踪迹,这对于我们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宋朝可能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让人感到困惑的朝代之一,它的丰富、复杂和矛盾构成了其纷繁的历史。宋朝是一个柔弱但发达的朝代,在三百多年的历史中,上演着争斗与杀戮、变法与保守、中庸与衰败的一幕幕场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与人生。宋朝可能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让人感到困惑的朝代之一,它的丰富、复杂和矛盾构成了其纷繁的历史。本书揭示了宋朝历史和文化的特点和规律,是一本宋朝历史和文化的专题性读物。
热门推荐
  • 惊悚校园

    惊悚校园

    一座禁止进入的后山,一个超越了古代、现今的血之诅咒,都这所百年古校里一个一个解脱......传说夜深人静时,进入后山的人,一定会满脸扭曲,祈求的跪在地上死亡。漆黑的洞穴里回荡的凄哑的歌声,一本受了诅咒的日记,一个在校园徘徊着伺机、报复的鬼魂,是人为报复还是鬼魂作祟,似乎所有答案都指向着死亡......只恨萧萧剪不断,爱恨情仇两难圆。小愁何去寻不到,慧花貌雪似遗恨。只因情恨伴一生,情去恨来留不甘。点击进入,让司马奕带你走进惊悚校园的悬疑生活。读者群号397473477欢迎各位读者加群
  • 与仙同居:天上砸下腹黑仙

    与仙同居:天上砸下腹黑仙

    霉运连连的蓝珊在向老天抱怨时被从天而降将的异物直接砸晕。“本人乃霸道帅气法力无边,迷倒众生的帅大仙周程是也。”一个脑崩袭来。”你是大仙,本姑娘还是观音呢!“泪眼汪汪的某大仙最后还是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乃多功能机器猫一枚。打脸白莲女,追爱心仪人,困难我来扛,愿望我帮你。只是,在鸡飞狗跳,爆笑连连的同居生活之中,什么东西渐渐变了味?”帅哥你是谁?放开我!“”我,你说呢?““唔唔。”无限春色泛起涟漪。
  • 八界轮回剑神

    八界轮回剑神

    林飞鸽,一个万年难见的天才。在他的发春领导下,统治了八界
  • 那年春天桃花依旧

    那年春天桃花依旧

    喜欢或不喜欢,知道或不知道,那又何妨~只要知道你和我在同一片天空下,呼吸着同样的空气,感受着太阳的温暖,你幸福...就够了。那片桃花见证我们的曾经。枯黄的叶子倾诉故事的情节,零落的花瓣写满故事的结局,孤单的枝桠在等待来年的故事。那年春天,桃花开得灿烂,因为你在。如今,桃花依旧明艳,只是你是否还在……
  • 这里曾经是汉朝5

    这里曾经是汉朝5

    本书是该系列的第五部,书中从王莽夺权写起,到东汉班超等人征服西域为止。王莽积数十年功力,终于成功篡权,建立新朝。然而,这个史上最为著名的集儒家学术大师及理想主义者为一体的皇帝一登基,就掀起了狂热的复古主义,将国家推向了深渊。天下哗然,怨声四起,造反之声不绝于耳。刘氏宗族后裔以种田为业的刘秀,也加入了光复汉朝滚滚洪流,去寻找他那血腥的梦想。
  • 女神之心

    女神之心

    一颗恒大的心决定伟大的事业。一代天娇引无数英雄人物尽折腰。一个女神的成功必将付出无数坚苦努力,经历无数历练。事业的成功往往注定那些时刻准备有头脑的人。
  • 半个苹果的爱

    半个苹果的爱

    本书收录作者近年来创作的散文随笔80多篇。是从作者心灵深处涌动出来的文字。在作者的word文档里有一个名为“心灵呓语”的文件夹,保存在这个文件夹里的文章不是小说,也不是传奇,它是作者内心的独白,是我夜深人静时作者对这个世界发出的真实的声音,饱含作者对父母的爱、对儿女的爱,对朋友的爱。
  • 瞳世

    瞳世

    世界是公平的,没有什么所谓的天才。不要只看到天才头上的光环而忽略了他背后的努力。
  • 火影之帝君无双

    火影之帝君无双

    一道本该逝去的生命,却意外重生异界,更不可思议地遇见未来。面对接踵而来的诸多强敌,他誓言用自己的坚持与执着,灵魂与鲜血,铸就一段崭新的神话!在他眼中,六道并非至强,辉夜亦不是极致!当他人梦想着重现混沌的时候,他所追求的,却是如何超脱!一个节操丧失的作者,一篇少儿不宜的网文!且看诸天万界,唯我帝君无双!【注意!这是一部专门写给大人看的小说,所以小毛孩还是自动绕道吧!】
  • 黑雪

    黑雪

    本书详细记述了一九五〇年朝鲜战争爆发的全过程及出兵朝鲜后志愿军打的第一、第二次战役。着重描写了中、美、苏三国最高领导人在这场战争中的战略决策、指挥部署,每个人物的性格及变化,以及各级战争机构的内部动态、各重大战役,如麦克阿瑟仁川登陆得手、斯大林允诺援军前后反复、周恩来与林彪莫斯科谈判、彭德怀临危受命、毛泽东挥戈待机出奇军、志愿军初与外国军队作战的心理状况等等,作品首次披露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