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597200000016

第16章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上生者:或有众生,作众恶业,虽不诽谤方等经典。如此愚人多造恶法,无有惭愧。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说大乘十二部经首题名字。以闻如是诸经名故,除却千劫极重恶业。智者复教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尔时彼佛,即遣化佛、化观世音、化大势至至行者前,赞言:‘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作是语已,行者即见化佛光明遍满其室。见已欢喜,即便命终。乘宝莲花随化佛后,生宝池中。经七七日,莲花乃敷。当花敷时,大悲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放大光明,住其人前,为说甚深十二部经。闻已信解,发无上道心。经十小劫,具百法明门,得入初地,是名‘下品上生者’,得闻佛名、法名、及闻僧名,闻三宝名。即得往生。”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中生者:或有众生,毁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偷僧物,盗现前僧物,不净说法,无有惭愧,以诸恶业而自庄严。如此恶人,以恶业故,应堕地狱。命欲终时,地狱众火,一时俱至。遇善知识,以大慈悲,即为赞说阿弥陀佛十力威德,广赞彼佛光明神力,亦赞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此人闻已,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地狱猛火,化为清凉风,吹诸天华。华上皆有化佛菩萨,迎接此人。如一念顷,即得往生七宝池中莲花之内,经于六劫,莲华乃敷。当华敷时,观世音、大势至,以梵音声安慰彼人,为说大乘甚深经典。闻此法已,应时即发无上道心,是名‘下品中生者’。”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惶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花,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于莲花中满十二大劫,莲花方开。当花敷时,观世音、大势至以大悲音声,为其人广说实相,除灭罪法。闻已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是名‘下品下生者’,是名‘下辈生想’,名第十六观。”

【注释】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梵文音译,亦译“南谟”、“那谟”等,意为“致敬”、“归敬”、“归命”,是佛教信徒一心归顺于佛的用语。常常用来加在佛名、菩萨名或经典题名之前,表示对佛、菩萨、佛法的尊敬和虔信。“南无阿弥陀佛”,又作“南无阿弥陀(引)佛陀(引)耶,”意译为“归命无量光觉”、“归命无量寿觉”等。为佛教徒最常念诵的名号。昙鸾认为一心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临命终时就可往生净土。善导《观无量寿佛经疏》卷一:“言南无者,即是归命,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三宝:指佛、法、僧,对它们各自的含义,前面已有详解(见词条“三归”)。这里要说的是,为什么要称之为“宝”?佛教认为,佛、法、僧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旦众生接受了它,便永远相伴相随,受用无尽,水火不能毁、盗贼不能夺。世间一切诸宝都无法与之相比。三宝是佛教的三大支柱,佛是信仰对象、法是基本教义,僧为信仰徒众,这三者缺一不可。对善男信女而言,皈依三宝,是信佛学佛的开始。僧宝是老师、法宝是教材、佛宝是发明或发现教材的人,惟有三宝齐备,所信所学的才是完整的佛教。否则,仅信三宝之中的佛宝,则同盲目的迷信鬼神无异;仅信三宝中的法宝,则和一般的学者研究学问无异;仅信三宝中的僧宝,则和常人交朋友,拜干亲无异。所以,佛教强调,凡欲与佛教结缘之人,必须首先皈依三宝。

僧物:僧厨、库藏、房舍、众具、花果、树林、田园、仆畜以及僧之食物衣物等。

现前僧物:供养于僧的物品。

十力:佛教用语。指佛具有的十种智力。据《俱舍论》卷二十九、《大智度论》卷二十五记载,这十种智力为:1.知觉处非处智力。“处”,道理,知道事物理与非理的智力。2.知三世业报智力。知一切众生三世因果业报的智力。3.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知晓各种禅定,解脱的智力。4.知众生上下根智力,知晓众生能力、性质优劣的智力。5.知种种解智力。知晓众生的种种知解的智力。6.知种种界智力。知晓众生素质和境界的智力。7.知一切至处道智力。知晓转生人、天及达到涅等因果的智力。8.知天眼无碍智力,以天眼见知众生的生及善恶业缘的智力。9.知宿命无漏智力。知众生宿命和无漏涅的智力。10.知永断习气智力。知永断烦恼惑业不再流转生死的智力。另据《华严经》、《首楞严三昧经》等载,菩萨也具有“十力”:深心力、增上深心力、方便力、智力、愿力、行力、乘力、神变力、菩提力、转法轮力。

在有的经籍文献中,“十力”指称“如来”:僧肇《维摩诘经》注“十力是如来的别称耳。十力备,故即以为名。”唐辩机《〈大唐西域记〉赞》:“道不虚行,弘在明德。遂使三乘奥义,郁于千载之下;十力遗灵,于万里之外。”唐王维《西方变画赞序》:“唯靠十力所护,岂与百子之赎。”

戒:梵语“尸罗”之意译,意为“惯行”,转意为“行为”、“道德”、“习惯”、“虔诚”等。佛教名词。亦称增上(卓越)戒学,指戒律。广义上说,善恶习惯皆可称戒,如善习称善戒(善律仪),恶习称恶戒(恶律仪)。但佛教通常当作善戒、净戒使用,特指为出家和非出家的信徒制度的戒规,用以防非止恶。《优婆塞戒经》:“戒者名制,能制一切不善法故。”《大乘义章》卷一:“言尸罗者,此名清凉,亦名为戒。三业炎火,禁烧行人,事等如烧,戒能防息,故名清凉。清凉之名,正翻彼也。以能防禁,故名为戒。”戒与定、慧共称三学,为大乘六度之一,称为戒度。

相传,释迦牟尼佛时已制定戒律,后来的佛教学者又根据僧伽集团的生活变化,逐渐增制戒律,以致逐渐发展成为三藏中的律藏,对于戒体、戒法、戒行、戒相和受戒仪式等各方面都有详细的说明和规定,旨在防止行为、语言、思想三方面的过失。由于大小乘不同,其戒律也有所不同;对出家的僧侣和在家的居士也有所区别。小乘重视专门用抑制的手段来养成杜绝恶行的习惯,为了适应信徒在家、出家,男、女之别,制定了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等。大乘则强调不避烦恼和积极克服烦恼,称小乘所定戒条为“声闻戒”,虽亦遵循,然另外还制定了大乘戒,或称“菩萨戒”加以补充。

定:即“三昧”(详解见该词条)。

慧:佛教名词。小乘佛教说一切有部大地法之一,法相宗别境之一。指通达事理、决断疑念取得决断性认识的精神活动。《俱舍论》卷四:“慧谓于法能有简择”。《大乘义章》卷二:“于缘决定为慧”。卷十:“观达为慧”。卷二十:“慧者据行方便观达名慧。”就实以论,真心体明,自性无暗,目之为慧。《大乘广五蕴论》:“云何慧?谓即于彼择法为性,……断疑为业,慧能简择,于诸法中,得决定故。”《唯识论》卷九:“云何为慧,于所观境简择为性,断疑为业,谓观得失俱非境中,由慧推求,得决定故。”亦指佛教特有的智慧,如称定、慧双修,戒、定、慧三学等,“慧”均有体识、智慧之义。

解脱:佛教名词。指摆脱世俗烦恼和束缚而得到宗教精神上的自由。《成唯识论述记》卷一:“解谓离缚,脱为自在。”“纵任无碍,尘累不能拘,解脱也。”《华严大疏》卷五:“言解脱者,谓作用自在。”广义上说,摆脱世俗任何束缚,在宗教精神上感到自由,均可用以称之。《显扬圣教论》卷十三:“能脱种种贪等系缚,故名解脱。”如从“三界”束缚中得到解脱,分别名为“欲尘解脱”、“色尘解脱”、“无色尘解脱”;由修习所断烦恼不同而分为“见所断烦恼解脱”、“修所断烦恼解脱”等。

此外,“解脱”被用以特指断绝“生死”原因,不再拘于业报轮回,与“涅”、“圆寂”的含义相通。《成唯识论述记》卷一:“言解脱者,体即圆寂。由烦恼障缚诸有情,恒处生死;证圆寂已,能离彼缚,立解脱名。”有的经籍称这一意义上的解脱为“无为解脱”;而把以“胜解”为体的解脱,称作“有为解脱”。所谓“胜解”指对佛教义理的殊胜理解,由此从各种系缚中解脱出来,所以也名为“慧解脱”。《大乘义章》卷二:“言解脱者,自体无累,名为解脱;又免羁缚,亦曰解脱。”

另外,就其能从世俗绳索中摆脱出来,或能趋向涅而言,某些禅定也被称为解脱。有“三解脱”、“八解脱”、“不可思议解脱”等。

解脱知见:佛教名词。佛教认为,在修得解脱后,心不为外界所累,就能专心读诸种佛经、体悟佛理正道,智慧自然日见增长。最终达到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故称“解脱知见”。《俱舍论》卷二十九、《大智度论》卷二十五等,还以之为佛所具有的十种智力之一,被称为“后得智”。

十恶:佛教用语。指佛教所说的十项罪业,与“十善”相对。据《法界次第初门》卷上之下,它们是:1.杀生。2.偷盗。3.邪淫。4.妄语。5.两舌(亦译“离间语”)。6.恶口(亦译“粗恶语”)。7.绮语(亦译“杂秽语”)。8.贪欲。9.恚。10.邪见。拔正因果,求僻信福。此十者,并乖理而起,故名恶;又此十恶为苦报之业因,故名曰十恶业,又云十不善业;又此十业能通苦报,故又名十不善道,又曰十恶业道。

【译文】

释迦牟尼佛接着对阿难和韦提希说:“第七等级为下品上生者:如果有的众生,做了各种恶事,造成恶业,但不诽谤大乘经典。像这样愚蠢的人,造下如此多的恶业而浑然不觉,丝毫没有惭愧忏悔之意。这样的人在他们阳寿将尽之时,若遇到善于教化众生、使之萌发善心的得道高僧为其解说大乘十二部经之经名,那么,他们会因听闻了这些经典名称的缘故,而消除千劫极重的恶业;高僧还会教他们叉手合十,向佛恭敬行礼,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因称念佛名的缘故,又可以消除五十亿劫的生死轮回之苦罪。这时,阿弥陀佛会派遣化身佛、化身观世音、化身大势至来到他们面前,称赞说:‘男子,因为你称念阿弥陀佛名号之缘故,所犯罪业都以消除,我等现在前来迎接你。’话音刚落,其人就看见化身佛的光明照遍屋子,心中无限欢喜,接着命终。马上乘坐宝莲花,跟随在化身佛后面,往生到了极乐世界的七宝池中。经过七七四十九天,莲花才开放。当花开的时候,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放射出巨大的光明,停在其人面前,为他演说深奥的十二部经。听闻此经后,其人因信生解,发求无上菩提道心,然后经过十小劫,具足百法明门,得欢喜地(即初地)菩萨的智慧。这就是下品上生者,他们听闻佛、法、僧这三宝的名,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佛告诉阿难和韦提希:“第八等级为下品中生者,如果有的众生,不遵守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像这样愚蠢的人,偷窃僧伽寺庙和施主供养僧人的东西,心不宁静纯洁,以妄语说法。做了如此多的恶业,不但全无惭愧忏悔之意,反而以之为荣。如此恶人,造做如此多的恶业,按理死后应该打入地狱。在他阳寿将尽之时,地狱内各种烈火一起燃烧眼前,在这个时候,如果遇到善于教化众生、使之萌发善心的得道高僧,以他那大慈大悲之心,为此恶人及时赞说阿弥陀佛所具有的十种智力的威德、阿弥陀佛的光明神力以及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的五分法身。那么,其人会因听说这些法理而消除八十亿劫生死轮回之罪,地狱的烈火也会化为清凉可人的柔风,轻轻吹拂天花飘移,每朵天花上都有化身菩萨来迎接此人。只在一闪念的须臾间,就已经往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七宝池中的莲花之内。经过六劫的时间,莲花才开放。当莲花开放时,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会用清净纯妙的法音来安慰其人,为他解说深奥的大乘经典。其人听闻了经法后,立即发无上菩提心,这就是下品中生者。”

佛告诉阿难及韦提希:“第九等级为下品下生者。如果有的众生造作十不善业,五逆重罪俱全,可谓十恶不赦。如此愚陋之人,因其恶业实在太多,本应堕入畜生、饿鬼、地狱三恶道中,经历诸多时劫,经受无穷无尽的苦难烦恼。像这样愚陋的人,在阳寿将尽之时,若遇到善于教化众生、使之萌发善心的得道高僧,为其宣说美妙佛法,教他念佛法门,并且安慰他。此人因被地狱之苦煎逼折磨太甚,根本没有时间来念佛。这位高僧就指点他说:‘你若没有时间系念所有诸佛的话,至少应当称念无量寿佛。’如果这个人果真能像高僧说得那样专心一意地称念佛名,让念佛之声不断。如果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满十遍之多,那么这个人会因此在刹那之间消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此人阳寿终了之时,会见到一朵金色的莲花,犹如太阳圆轮,停在自己面前。一闪念的功夫,便已往生到西方极乐净土,在七宝莲池中停留,等满了十二大劫,莲花才会开放。当莲花开放的时候,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将用大悲音声,为其人广说诸法无生无灭的实相和除灭罪孽的修行方法。其人听闻教法后心生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这便是下品下生者。

“以上说了下等往生者的情况,称为‘下辈生想’,是观想法门中的第十六观。”

【说明】

一、此节经文为正宗分第三部分之第三段,讲的是“第十六观想法门”——“下辈生想”。凡是名列下品的众生都是曾犯戒造诸恶业者,根据所犯罪业程度的不同,他们也被分成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三个等级。临终时,只有佛、菩萨的化身去迎接。下品上生者,投生莲花中后,需经21天莲花才开放。然后才能见到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下品中生者,则要经过六劫,才能听到观音、势至为他们说法;下品下生者则要在莲花中关闭12大劫,才能听到观世音、大势至两位菩萨的讲经。

二、第三部分主要讲佛教根据众生生前修为之不同,将愿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分为三品九等级,每一等级的境况待遇各不相同。从中我们可以体悟到佛教为了劝人止恶从善、信仰佛教所费的一番苦心。经文描绘了西方净土这一美妙的极乐天堂,希望大家都信任它,并且宣称,阿弥陀佛要接引一切众生到这个净土去。既然如此,自然不能抛弃任何一个信仰者。然而,信仰者既然人数众多,情况也就各不相同,有的虔诚,有的则可能曾经谤佛骂经;有的修善积德,有的则可能造下五逆十恶之大罪。如果让每个人都毫无差别地往生净土去享福,那么现世的修善又有什么意义,造恶又何需有所顾忌?所以必需区别对待,分出个三、六、九等。

但是,经中宣称无论何人,哪怕犯下五逆十恶之大罪,只要临死时念十声佛,就可往生净土。这种说法带来一些问题。如某书记载唐时有一个名叫雄俊的僧人,生前作恶多端,死后阎王判他下地狱。雄俊便大声反对说:“我如果下地狱,三世诸佛都是在说谎骗人。”阎王说:“佛不会说谎骗人。”雄俊说:“我虽然犯了罪,但还没到犯五逆的地步,而我不知念了多少声佛,应该往生西方净土”。他的话刚说完,就乘莲花往生西方了。由此看来,此经中的说法实际上起到纵容人做坏事,并保证做坏事可以不受惩罚的作用,这肯定是这部经所始料不及的。

从经中对三品九等的述说中,我们了解到净土宗是主张带业往生的。按照一般的佛教理论,菩萨以其大慈大悲之心和神力来世间救度众生,凡夫以前世所造之业来世间接受果报。在接受果报的同时又再造业,不论造的是善业还是恶业,均不能出离三界。造大恶业则下堕三恶道受罪报;造大善业则上升天界享天福;若既造善业也造恶业,则生人间和神道,既受苦报也享福报,但基本上是苦多乐少。只有修行清净的解脱业,即除了五戒、十善的善业外,还要修习“定”、“慧”,直至烦恼断灭,消除受果报之业因,这样才能出离生死,永出三界。

而《观无量寿佛经》则认为,凡夫俗子只要能够深信阿弥陀佛及其所教化的西方极乐世界的存在,并且发心愿往生西方净土,那么此人纵有生死重罪、无数恶业,只要在他临命终时能持念阿弥陀佛的名号(至少十声),即可仰仗阿弥陀佛之大愿力而横出三界,往生净土。到了极乐世界,由于良好殊胜的环境,不但没有再造恶业的机会,而且经过长期的佛法的教化,还可使先前所造的恶业种子渐渐萎缩,不再发芽、生长而接受果报。这就是净土的带业往生理论。这一理论以其殊胜方便而广为信徒接纳。

同类推荐
  • 听南怀瑾讲佛学

    听南怀瑾讲佛学

    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南怀瑾先生发表了大量著作,堪称博学多产的著述名家。目前可知的南氏著作已达三十多种,内容涉及儒、道、佛和神仙巫术等三教九流的各家思想学说,以及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的方方面面。本书主要总结了南怀瑾先生的学术理 论和研究成果,是对其系统整理研究的一个全面过程。对于佛学爱好者来说,能够从本书中详细了解到佛学的起源、发展以及现状,还能对佛学著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 圆满

    圆满

    人生难以圆满,然而,只要我们问心无愧,就是另一种圆满。本书从十个方面,从人生观出发,教导世人如何做人、做事、学会放下,珍惜光阴,接受缺憾获得圆满。
  • 钟吕丹道经典译解

    钟吕丹道经典译解

    自古至今,世界各民族都有巫觋,文明古国尤为突出。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正是因为保持着古代文化的延续性,为巫觋文明的理性传承提供了绝佳的历史背景,由此也缔造了中国的道文化。道文化是继承巫觋文明的源头文化,形式上属于神秘文化,本质上体现了人类的灵性文化。丹道是道文化孕育出来的、掌握灵性文明的实践体系。
  • 人间的行脚:佛陀教你当下觉悟,遇见自在的人间修行

    人间的行脚:佛陀教你当下觉悟,遇见自在的人间修行

    今天,当我们在经卷典籍中参禅问道,向佛陀提出种种要求,试图接近佛陀的慈悲恩泽时,其实我们已经离佛陀越来越远了。现在,就让我们用《人间的行脚:佛陀教你当下觉悟、遇见自在的人间修行》这本书脱下佛陀的金装外衣,让佛陀不再凌空飞翔于只有香烟缭绕的地方,让佛陀不再端坐于无人可及的莲花法座上,让佛陀不再安住于壁画、吟唱、礼拜和世人的景仰中。让佛陀的双脚重涉人间,和我们一起去哭、去笑、去失去、去得到、去释怀、去拥抱、去明心见性、去尽情尽兴……执心执意执着,华音流韶过。因缘聚散,光阴荏苒。我们是否,还在踽踽独行的路上步履蹒跚?静思静穆静坐,花雨曼荼罗。刹那清净,一世安宁。我们是否,还没看见自己心头的天澈地明?
  • 净空法师说《佛教故事》

    净空法师说《佛教故事》

    本书汇整净空法师于各次讲演中所引用的公案因缘故事,使读者通过这些深含哲理的故事,明白宇宙人生的道理。通俗易懂,雅俗共赏。
热门推荐
  • 傲娇少爷控萝莉

    傲娇少爷控萝莉

    六岁被卖入欧家为奴的桃小冉,是个长相可爱的超萌小萝莉。而欧家的大少爷欧宸薰,却是个脾气大又任性的傲娇少爷,两个人从小便生活在一起。随着时间的增长,欧宸薰终于明白自己对桃小冉的感情,于是排斥她身边的一切异性。不管她懂不懂,少爷都已做好了准备,她只能属于自己!
  • 破镜重圆:第一季

    破镜重圆:第一季

    南京海野大学的研究生风迪和他的搭档丁灏海,在神秘的校园里结识了林静、吴园等伙伴,遇见了形形色色性格各异的人们,解开了围绕在他们身上的一个个案件和谜团。在对与主角们的命运缠绕在一起的犯罪集团宣战的同时,数十年前的历史真相渐渐浮出水面,广袤校园里多年来隐藏的惊天秘密也最终被揭开。不可能犯罪,不在场证明,密室手法,暗号教义……把这些线索的碎片,拼接成完整的镜面,映照出真相的容颜!
  • 鼎天力地

    鼎天力地

    双手执掌天下,仙鼎暗藏乾坤!秦方带着满腔愤懑重生天苍大陆,身怀上一世至强功法,得天苍大陆最强仙器碧霄鼎。仙鼎炼体,神功炼神。秦方一步步踏天而上,让世人惊羡他的风骚!纯洁斯文的他有四个小小的愿望——老子要花不完的钱,老子要数不尽的妹子,老子要通天彻地的权力,老子要永生!
  • 隐香劫寐骨生花

    隐香劫寐骨生花

    在二十一世纪,她是杀手家族的后代,整个家族的掌上明珠,她从小拥有超乎常人的异能,在随哥哥执行任务时。意外让她穿越到云端大陆,成了人们口中的废柴小姐,废柴?废柴!?去他的废柴!本姑娘长这么大就没被人叫过废柴!第一天,某女一手叉腰,居高临下的看着趴在地上的姑娘“三姐?你就算记着来看我,也不要给我行如此大礼吧?”他是魔君,无意撞见她,他杀戮,暴戾。却唯独对她不同。笙歌起,桃花落,风尽散。
  • 墨蓝双魂

    墨蓝双魂

    同一具身体,不同的双魂,不同处事风格,不同的心酸经历。两个不属于这个时空的魂魄相遇,蓝魂力助墨魂复仇,墨魂力炼蓝魂身躯。一魂瞳孔如天蓝,一魂眼眸如墨染。看墨眸少年如何热血复仇,看蓝瞳少年如何玩弄江湖。青锋明灭杀遍天下,游蝶鬼步游戏强人。墨魂为父为母为红颜堕狱成魔,蓝魂悠闲淡定看世间万千变化。墨:我心中只有她······蓝:我心中满满的都是她···们···墨:我要杀遍天下负我父母之人。蓝:我要戏遍我看不顺眼的修者。
  • 如果这也算是爱情

    如果这也算是爱情

    【这是一个短篇故事】顾浅浅遇见苏晗,是爱是恨?当爱情和亲情狭路相逢,她究竟该如何抉择?你不会知道,我有多心酸,最终错过你……【这是一个接近8000字的小短篇,希望大家看得愉快】
  • 人脉就是命脉大全集

    人脉就是命脉大全集

    不可不知的人脉力量不可不知的人脉拓展,每个人都需要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好的人,我们称他的人脉好。人脉好是安全感的来源,是社会生活的基础,是创造辉煌的平台。什么样的人有人脉?古道热肠者有人脉,和气宽厚者有人脉,急人所难者有人脉,侠肝义胆者有人脉,通情达理者有人脉,礼让谦逊者有人脉。什么样的人没人脉?无情无义者没人脉,刻薄寡恩者没人脉,自以为是者没人脉,尖酸善妒者没人脉,吝啬小气者没人脉,缺心缺肺者没人脉,颐指气使者没人脉。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而是在于你认识谁!
  • 《重生之官家小姐:修行不简单》

    《重生之官家小姐:修行不简单》

    妹妹的陷害,让她来到这里,她是著名医科大学出来的优等生,她是神医韩羽的徒弟。自从来到这里,势必要让自己过得更好。陌生的世界,有着不宠爱自己的爹,一直想要杀死自己的姨娘,一个笑面虎哥哥。这一切的一切,都预示着自己必须要变强。所以在修炼的道路上必须加强,在江湖上不可以有任何感情牵扯。
  • 一剑问苍茫

    一剑问苍茫

    如不是替妹妹去还人情,还不知那人有多傻。狼牙军的铁骑踏过之处寸草不生,为国出征边陲。带走的不只是他的思念,而是他的魂。等边陲安定后,将军可否到山庄来喝杯茶。一杯迟到的春茶
  • 恋爱了

    恋爱了

    林婷在很小的时候,她的母亲得了癌症去世了,从而林还海又娶了一个女人,她有一个比林婷小一岁的女儿,藩梅带着她的女儿改嫁过来,年幼的林婷不知其原因所以误会了了她们母女,以为是藩梅早已爱慕她的父亲,而加害他的母亲,才导致林婷的母亲离去。就在那时林婷一心想长大以后复仇。几年过去了,林婷长大了,她有着非凡的美貌和独特的气质,在一次的庆功晚会上与有着双重身份的宫皓晨进一步的认识。一个不沾女色,冷酷的宫皓晨一眼就喜欢上了她。刚开始林婷拒绝了与皓晨交往,而藩茹冰也一直喜欢着皓晨,皓晨的心一直在林婷的心上,他们之间的感情路线非常坎坷......经过各种的考验,困难,有情人终成眷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