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592500000020

第20章 江南“水八仙”

人们习惯说的“山珍海味”,其实应当说“山珍水味”。

江南“水八仙”就是“水味”的代表。别错写成“水八鲜”,因为这些蔬菜不只是桌上美味,还是田野里葱茏的美景和馨香的诗意呢。

荸荠、茨菰、菱角、莼菜、水芹、芡实、茭白还有莲藕,随着江南的水波晃动起来,便有了一种楚楚动人的藻荇之美。

荸荠

江南农家并不认真栽种荸荠,顺手在渠边塘角的浅水里种一点尝尝就够了。和藕一样,荸荠长在河泥里,在田野里能看到的是它们摇动在水面上的茎。荸荠喜欢简约,并不再在茎上长叶片,翠绿的茎就兼当了叶,因此得了个别名:通天草。这名字描写它们从水底河泥奋发向上的形态,很生动,很形象。

初夏,茎端开出来淡褐色的小花,一支支碧玉簪似的,柔韧而清丽,在田野的清风里兴高采烈。

秋天了,农家挖荸荠。挖出的荸荠是沾着烂泥的,在水里晃晃,就现出来油亮的、紫红的本色。说紫红不准,说枣红、栗红也不到位,说深红更泛,逼得人们专门造一个新词:荸荠色。农家要漆家具,和漆匠说:漆荸荠色吧。漆匠就明白了。农家的家具大多漆成了荸荠色。这种颜色喜气,稳重而温暖。

汪曾祺名篇《受戒》中有一段乡村少女小英子挖荸荠的描写:

“赤了脚,在凉浸浸、滑溜溜的泥里踩着——哎,一个硬疙瘩!伸手下去,一个紫红的荸荠!她自己爱干这生活,还拉了明子一起去。她老是故意用自己的光脚去踩明子的脚。”

明子是谁呢?明子是个英俊的小和尚。少男少女踩在河泥里的脚都滑溜得像泥鳅。这一段乡村生活小景,真是滋润极了,美妙极了。

和藕相比,荸荠很小。这么比没道理,可江南人坚持这么比,这一比就让荸荠在吴方言里成了“小”的别称。如果一个庵叫“荸荠庵”,这个庵的规模就一定很小。如果一个人长得小巧,就说:这个人,“小荸荠”一个。

削掉了皮,荸荠现出了白生生的玉体。这般别致,这般动人,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白呢?

这个小问题是为归有光削荸荠的小婢女提出来的。归有光当时是太仆寺丞,相当于今天社科院院士。雪白?不是。玉白?不是。瓷白?也不是。小婢女这一问,倒把归院士问住了。归有光没办法了,说:那就叫荸荠白吧。

小小的荸荠就这么俏皮,硬是为自己申请到了两种颜色的冠名。哈!

和雪梨不一样,荸荠绝无酸味,只有甜,又不怎么甜,恰到好处。荸荠脆嫩,不是很脆,不是很嫩,有一点嚼头,但认真一嚼就不会有渣了,只觉得齿颊间甜津津、清凉凉的,仿佛要把人的七窍都疏通了呢。

江南人还是喜欢甜食,有人嫌荸荠甜得淡,就想出了“风干”的办法。很简单,就是把荸荠摊开在小匾子、小筛子里搁在阴凉处。几天之后,荸荠的一部分水分散掉,浓缩了,吃起来就甜了不少。这时,荸荠有了皱纹,看上去有点老相,有点沧桑。南方人把荸荠唤作“马蹄”,也挺形象。江南人把荸荠入菜时也就依了南方人,叫“马蹄”,比如“马蹄鱼片”“马蹄虾仁”。

荸荠的味道淡而有味,有一种水凫特别喜欢啄食。这现象引起了李时珍的注意,他的《本草纲目》把这种长在水底的小果子称作“凫茈”。

幼时,我一到深秋气管就会出些小毛病,发炎、咳嗽,不小心受点热就会发烧。我父亲是中医,除了给我服白松糖浆,还让母亲榨白萝卜的汁给我喝,说这能消炎清火。生萝卜汁辛辣、有怪味,比药汤还难喝。母亲体谅我,常以荸荠来取代萝卜汁。

我被暖暖地拥在被窝里。我妈就在床边给我削荸荠,一边削一边说家常话,削好一个就往我嘴里塞一个,说:消炎哉,清火哉……

温馨美好的童年情景就这样和水淋淋、白生生的荸荠一起,清凉地镌刻在我的记忆深处了。

过年的时候,小镇上有小贩专卖削光荸荠,以“串”为单位出售。把荸荠仔细削白了,用一根尺把长的竹签子串起来八个或十个,就成了一个荸荠串。看到北方的冰糖葫芦,年长的江南人会联想到荸荠串,那是水乡江南的特色食品。

小孩子大张旗鼓地举着荸荠串,一边啃,一边玩,开心得不得了,觉得过年真是好。

荸荠串如同一首诗,串起来一段段童年的、甜津津的美好时光。

茨菰

“茨菰”这两个字看上去挺远古,据我猜想是从《诗经》来的。汪曾祺坚持用“慈姑”来替代。其实,因有“大泽菰蒲”的惯用,这“菰”字传达出的湿地风光别有韵致。

有一次,汪曾祺去老师沈从文家,沈师母炒了一盘茨菰肉片待客。沈从文带头吃了两片茨菰,说:“这个好,格比土豆高。”沈从文对什么都讲“格”。

小孩子不讲“格”,不喜欢吃茨菰,嫌那东西有点苦,有点“粉”。其实,茨菰的苦,苦得有分寸,并不刻意张扬,更像是“清雅”的一种极致。这一点,茨菰和百合有一点相像。

茨菰可以入菜肴,典型的是红烧肉烧茨菰。要烧得浓油赤酱,把那一丝苦味推得渺渺远远。

把茨菰切成片油炸,炸成金黄色起锅,撒点盐末,就成了茨菰片。这时,苦味已淡远无踪,吃起来很香,不“粉”了,很脆,特爽,比超市卖的薯片的“格”高许多。那种薯片加了太多的味精,哗众取宠,垃圾一堆。

小时候,我家所在的弄堂口有个茶食摊,摊主姓赵,是我家的邻居。摊虽小,却考究时令食品的经营。春天有撑腰糕,夏天有酱豆和油汆豆板,秋天有糖炒栗子和油炸茨菰片。这些都是让小孩子们兴奋的食品。

江南农家栽茨菰并不认真,一般都在灰潭基上顺便栽一点。旧时,农家每在田旮旯开挖一丈对径、半丈深的坑,用于沤制绿肥,称为“灰潭”。肥料取走后,灰潭被夷平,就是“灰潭基”了。栽在灰潭基的茨菰根扎得深,结的茨菰个儿大,圆整,只是挖起来有点麻烦。

茨菰的球茎上一圈一圈地长些土黄色的细毛,顶芽倒像一根翘翘的辫子。茨菰的球茎不算美,但茎叶绝对是美丽的。特别是在春天,剪刀状的叶片碧碧绿、欣欣然,整天是笑盈盈的样子,在水面上快乐地裁剪着乡野的风雨,裁剪着朝来夕去的光阴。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长在水边的植物总是有点诗意的。有一首《江南行》写到茨菰:“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不见还。妾梦不离江上水,人传郎在凤凰山。”不知那远在凤凰山的郎可曾思念过水边的情人和茨菰。

菱角

要种菱了。三月,水还凉,不要紧,在细细的菱秧根部拴一小片瓦片,往河塘里扔,扑通扑通,扔完拉倒。半个月后,菱头钻出水面来,过几天就成了一盘一盘的样子,浮在水面上。菱头有根的,扎在水底,不会漂走,随着水波一拱一拱地摇晃。

菱头一天天铺展开,慢慢铺满了水面。水面上的菱头疏密得当,分布大致均匀,它们好像是知道彼此避让的。叶是绿的,梗是红色的。花是细碎的、紫白的,有一种淡雅的香。

男孩子喜欢这样的菱塘,可以钓田鸡。江南人把青蛙唤作田鸡。钓田鸡别像钓鱼那么文静,要不停地让钓钩在水面上弹跳。青蛙把钓饵误当蚱蜢,跃起来一口吞下,就上当了。

采菱是女孩子的事,把菱桶当作小船,一人一只,盘腿坐着,以手作桨,在菱塘里划来划去。所谓菱桶,就是大号的木盆,长圆形。提纲挈领,捉住菱头,提起来,一串菱角就起了水。白的菱不采,还没熟。摘下的菱角就堆在菱桶里。红菱的生硬,更显出女孩子小腿的白嫩,让人生怕尖尖的菱角扎疼了女孩儿呢。

江苏有个民歌叫《采红菱》,邓丽君唱过,水淋淋的,动听。《采红菱》还有一个版本:七月老,八月落,新娶的媳妇摘菱角,舱里菱角没腰窝。挨着个“扁子”还好过,挨着“刺头”扎死我。该死的,光笑不疼我!

这个版本诙谐有趣,充满生活情趣。这样的劳作不仅有物质的收获,还有精神上的享受。

男孩子身体重,菱桶是载不动的。男孩子落得清闲,只在水边听女孩子唱山歌。

大诗人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写过一首采菱的诗:菱池如镜净无波,白点花稀青角多。时唱一声《新水调》,谩人道是《采菱歌》。

菱花大多是白色,也有黄的,细眉细眼的。常熟水北门外有片水域,叫菱塘沿,猜想那儿原本是个菱塘。当年柳如是初访钱谦益,就从那儿弃船登岸。当代诗人曹大铁就住在左近,他的书斋就叫菱花馆。

菱角有四角和两角的,红的叫水红菱,绿的叫大青菱,起水时都好看,水淋淋的,艳着呢。有一种两角菱,角很钝,钝到几乎没有了角的形态,光溜溜的,被称作“和尚菱”,或者“馄饨菱”,都很形似。也有把“馄饨”写作“混沌”的,弄得有点玄乎。还有一种青菱个儿特别小,四只角却特别尖长,凶巴巴的,那是野菱。

嫩菱宜生食,齿间爽爽脆脆的,一嚼,都是水了,甜得清洁,有一点点青涩,是真正的水乡滋味。老的菱宜煮食,有栗子的风格,面面的,丰厚。卖菱的人家,煮菱不用铁锅,用铜锅。铜锅煮出来的菱外壳基本不变色,卖相好。野菱肉老,生吃没劲,煮熟了倒比红菱青菱香,只是要小心了——那四只凶凶的角有点麻烦。在古书里,这种野菱不叫菱,叫“芰”。

熟菱不能往饱里吃,不易消化。小时候,大人就说吃熟菱多了能“吃伤”,不好办,要喝乌龟的尿才能解。说把乌龟放在镜面上,它就会拉尿。这种奇怪秘方大概是没有的,是大人用来吓唬小孩子的——乌龟的尿,多恶心啊。

菱入菜肴,与荤与素都能很好配合。任你葱油烹炒,菱肉不变色,白玉似的,亮人眼睛。把菱肉、藕片和鸡头米炒在一起,称“荷塘小炒”,很有江南的风味。

还有一种两角的菱。两只角弯弯的,大,坚实,如水牛角那种盘盘的形状。这种菱个头大,肉质老,秋天一般不采,让它在秋水里老掉脱落,沉入河底,到冬天清塘时再从河泥里挖出来。深绿色的菱此时变得乌黑,黑得有光亮,像上了漆,被叫作老乌菱。老乌菱要蒸着吃。农家在蒸年糕时,顺便把老乌菱蒸熟了,过年时用以招待小孩子。“菱”与“灵”同音,好。大人指望孩子们吃了菱会变得聪明灵巧。

男孩子得了老乌菱,先要玩钩角比赛。将菱角对钩,拉,谁的角先折断就算输了,也就输掉了这只好吃的老乌菱。仔细闻,老乌菱有点河泥味,输掉就输掉吧。

莼菜

“莼羹鲈脍”是吴地菜肴的代表,“莼鲈之思”也就成了专门用于对江南的思念之辞。

莼菜古称“茆”,属睡莲科水生植物,要去湖边河滩寻觅。莼菜的叶片是盾形的,翡翠一般悦目,冒出水面的茎看上去有些纤柔,顶端开着紫色的、精致的花。

绾起袖子去叶下捞,指尖触到滑溜溜的东西,就是莼菜了。莼菜藏在深闺,起水时总是羞答答地卷着,怕见人、怕见光的样子,油滑如脂,好像一支支碧玉簪。摘一片荷叶包着一捧莼菜走,老是担心“碧玉簪”从荷叶包里滑出来,而口腔里已有了柔滑清香的味道了。

莼菜银鱼羹是江南菜肴中最有特色的上品。做这道菜“勾芡不宜重,莼菜宜过桥”,勾芡只要意思意思,过了就是浆糊了。所谓“过桥”,是将莼菜用温油和精盐熘过之后,单独装盆,与银鱼羹同时上桌,当着吃客的面将碧绿生青的莼菜徐徐滑入银鱼羹内。这样的处理,可以确保莼菜的色泽。

莼菜的味道真的很难描写,不知怎样措辞才好。叶圣陶先生说莼菜的美味是“无味之味”,而我以为莼菜的滋味不是通过味蕾传递的,是舌头上感受到的一种美妙的触觉。

水芹

旧时,常以“芹献”一词自称送人的礼物。这是个谦辞,形容礼物菲薄如水乡野地随处可见的芹菜。

其实,水芹分明有美人之相,美得青葱,美得淳朴。曹雪芹又在自己的名字中加了一个“雪”字,更是美得冰清玉洁。《吕氏春秋》曰:“菜之美者,有云梦之芹。”“云梦之芹”是芹菜的别名,读起来如诗如梦。

稍稍摘除一些老叶,让白的茎成为主角,洗净,一枝枝理整,崭崭齐齐成为一束,焯一下,捞起来挤掉一点水,切成一寸左右的段,在盆里码成整齐的一垛,浇上酱油,淋上香油,一个清清白白的冷盘就上了桌。叶片还是翠翠的,茎是更白了的,泼了油,又有深色的酱油衬托,更见活色,整个儿是一碟青翠的江南呢。

水芹如小家碧玉,容颜姣好、文静,是不自知的那种美貌。不自知的美是最自然、最动人的美。说水芹文静是指它的味。下锅之前,人几乎闻不到水芹的气味,出锅了还是闻不出来。入口,先还是尝到了酱和油的味,待咀嚼几下,才能辨出芹的味道和清芬。汪曾祺说过,吃芦蒿的感觉就像是春日里坐在小河边闻到的春水初涨的味道。我看吃水芹的况味略同。

水芹的做法有许多,但好的做法就是这样的冷拌。江南的厨师们觉得这道冷拌菜略显清冷,每会在这一“垛”水芹旁同样整齐地码一行切开的皮蛋。一个皮蛋切成四分或八分,是用绷紧的丝线切勒的。用线勒出的皮蛋光滑,才能与盈盈朗润的水芹相匹配。

水芹一般在冬春蔬菜淡季时应市,就遇上了中国人最看重的春节。水芹与皮蛋的双拼冷盘几乎是年夜饭菜单的必备菜。家常吃冷拌水芹不会郑重其事去拼皮蛋,在我儿时,这道低调的美味提示的就是隆重的家宴。

在最能吃的年纪,我不幸遇上了那个饥荒年代。那时我常会梦到宴会,梦见自己正幸福地面对一桌丰盛的菜肴。那一桌梦中的盛宴,我看得清楚的只有三道菜:一道是红烧肉,一道是一品锅,第三道就是水芹皮蛋双拼盘。这是一个提示,我就此明白了我内心里最钟爱的菜肴是什么了。

芡实

芡实生于稻田旁池渠边。叶片漂在水面上,先是箭形,渐成盾状,最后呈圆形,蛮大,炫着一种有水光的绿。叶子的背面不光滑,叶脉隆起,是一种浅浅的紫红。芡实的花是蓝紫色的,花托状如鸡头,就此得了个很俗气的诨名:鸡头米。如果是野生的芡实,就被称作“野鸡头”,有些生猛了。京剧《沙家浜》写到了芡实。新四军伤病员坚守芦苇荡,采鸡头米充饥。芦苇荡里的鸡头米当然是野鸡头了。

立秋时节,芡实悄悄地结了果实,样子像石榴,有男人的拳头那么大。果实上密密地长着刺,挺恣意的。剥开来,里头的果实有数十肉粒,裹着淡咖啡色的内衣,再剥,才是白色的“米”,浑圆、晶莹、温润,还娇嫩非常。

当年杨贵妃出浴,“锦袖初起,蝤蛴微露”,把李隆基看得呆了。蝤蛴,天牛白嫩的幼虫,古人以喻女子颈项。李隆基看到的还有妃子的乳房,脱口赞道:“软温似新剥鸡头肉。”芡实就此有了一个“贵妃乳”的艳名,真是不幸。《神农本草经》列芡实为“上品”,认为芡实有补中、益气和强志的药用,久服轻身不饥,耐老神仙。苏东坡每天逐一细嚼熟芡实几十粒,称是他发明的强身美容妙方。

鸡头米是时鲜食品,剥出来了,如果不速冻,就得赶紧食用。把水煮沸,加一点冰糖,随即下米,等冒一会儿水泡,立即熄火。熄火要果断,千万不要恋,一恋,鸡头米就嚼不出美妙的汁来了。清水煮是鸡头米最好的吃法,不要放桂花,一放桂花,鸡头米的本色就被掩蔽,可惜了。要用小小的青瓷来盛,薄胎瓷更好。煮熟的鸡头米像出嫁的新娘,娇羞地沉在碗底,浸着它们的清汤似乎有一点绿意,不知哪里来的,闻一闻,隐隐的一种清香。捞一小匙入口,单觉得满口的温软和圆活,一不小心就让米粒儿滑入了喉头。

清人查慎行有写芡实的名句,云:“芡盘每忆家乡味,忽有珠玑入我喉。”写得妙。

茭白

春风一吹,岸芷汀兰,塘角渠边的浅水里会蹿出些浅绿的、纤纤的叶芽来。不是芦苇,是茭白。

不成片的茭白是野茭白,没人管的,放牛的孩子听任牛伸出舌头去卷。牛爱吃嫩茭白叶。羊是“苦嘴”,啃草连根扯。牛是“甜嘴”,只捋叶片吃,不影响茭白的继续生长。

有时,牛吃着茭白叶,放牛的孩子会意外地发现茭白丛里的野鸭窝——哈哈!把蛋握在手心里,骑着牛一摇一晃地哼着小调回家——这一份从田野得来的惬意,真的难与君说。

成片成行的茭白是人家栽的,不可以碰。田野有田野的规矩,不归警察管,归农家的公德管。

十几支茭白扎成一束,几十束扎成一挑,担着去集上卖。最外头的茭白叶已经去除,挑子上的茭白都很干净,叶片是绿的,从叶尖起慢慢淡下去,到根部已淡成玉白色,很俏,有一点点性感,不愧是水边的出产。叫“蜡台”的茭白是好品种,剥了壳,就像一支白蜡烛。

茭白丝炒蛋,是好菜。茭白片与蘑菇木耳配成一道炒三鲜,是好菜。茭白与河虾拼档,白得透,红得艳,看了叫人馋煞哉,也是好菜。茭白清蒸了,切成段,用酱油麻油拌,味道尤其纯真,淋几滴红红的辣油就更夺目。

茭白炒毛豆是最典型的茭白菜。这是一场美妙的、白与青的约会,仿照的是“白娘娘与小青”的友情吧?茭白嫩时,毛豆也是嫩时,青青白白地一配,素净、爽口,隐隐甘甜,美美的一盘江南素哟!

莲藕

荷高洁,同时又务实,在为人类奉献美丽的同时,又双倍地奉献了果实——藕和莲子。在中医看来,荷更是一身无弃物,荷花、荷叶、荷蒂、荷梗、莲子、莲心、莲房、莲须、藕、藕节均可为医家所用。

李渔在《芙蕖》中这样写: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黄梅雨歇,莲蓬上市了。莲蓬是荷的花心——等到荷的花瓣落尽,碧绿的莲蓬就脱颖而出了。莲子是结在莲蓬里的。莲蓬很是绵软,小心地呵护着十几枚莲子。莲子们一个个探出头来,就像不安分的雏鸟。

江南人喜欢把莲子唤作莲心,从字面看,仿佛那是莲花的心呢。如果莲花有心,那一定是清洁到了高贵的。“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这是辛弃疾的词。买了莲蓬来剥莲子,小手指和无名指自然而然会竖起来。这样的手势精致,特别是女子,就被舞台上的花旦青衣学去了,称作“兰花指”。这是我的即兴猜想,无典可查。

莲蓬的模样活像倒挂的马蜂窝。刚从莲蓬里挖出来的莲子,穿一身淡绿的、合体的内衣,圆满、玲珑、青嫩,隐约有白色的丝光,干净得不得了,嗅一嗅,清芬氤氲,可爱极了!莲子的肉太嫩,去掉绿色内衣时得格外小心。莲子里还有一枚极细的“芯”,是一味中药,使莲子多了隐隐的一丝苦,许多人会不嫌麻烦地剔去。其实,这一丝苦不去也罢——清淡的甜,隐约的苦,这不正是人生的滋味么?有人专门取莲子芯和枸杞子一起泡茶喝,说是能明目、降血压。也有单用莲子芯泡水喝的,说能败火,效果比王老吉好。

莲子老了,剥出来可以入菜,最出名的就是银耳莲子羹。银耳是雪白,莲子是玉白,洁白的冰糖已溶化了。青瓷盏里的银耳莲子羹真是清雅到了骨子里,托在掌心里,还没吃呢,心里已经干净起来,妙哉妙哉。

吃藕了。

藕切成片,可以当水果吃,甘甜鲜洁,唇清齿爽,无人不爱。藕也是江南菜肴的材料,可拌可炒,如酸甜藕片、清炒藕丝,食之皆快人意。如果不怕麻烦,还可剁成藕末,炸成金黄色的藕圆子。再讲究些,可做成藕夹——在两片没有完全切断的藕片中夹进肉糜、虾仁,蘸上面糊入锅油炸。这两样都要趁热吃,酥软松脆,藕香连绵,快哉快哉。

老年人喜欢往藕的空洞中填充糯米,然后做“焐熟藕”吃。焐熟藕起锅后,那汤别弃了,可以用来煮藕粥。藕粥呈赭红色,藕香四溢,吃着“焐心”呢。

不知道藕粉是怎么做成的。

藕非荷的根,是地下块茎,分节,有极细的丝,每节都有贯通的一组空洞。横切,藕的本体断了,藕丝却没断。“摇动荷叶连带藕”“藕断丝连”这些意象常被附会男女情爱,生动而美丽。

看看欧阳修的《渔家傲》:

一夜越溪秋水满,

荷花开过溪南岸,

贪采嫩香星眼慢。

疏回眄,郎船不觉来身畔。

罢采金英收玉腕,

回身急打船头转,

荷叶又浓波又浅。

无方便,教人只得抬娇面。

正是秋水发的时候,一夜之间越溪水涨,南北两岸的荷花开成了一片。家住北岸的姑娘,只顾贪采荷花,不觉已采到了南岸,偶一回首,忽见情郎的船只已经来到了身边。这叫人多难为情啊!急忙想逃开去,但荷叶浓密,水又太浅,一时动不了船。没办法,只得抬起头来了……

这么动人的江南小景是有来头的,来自遥远的《诗经》。

同类推荐
  • 我的郁闷老妈(老妈真烦)

    我的郁闷老妈(老妈真烦)

    老妈最近总处于郁闷之中。要是别人使她郁闷,我还能动用我的“跆 拳道”功夫帮她摆平,或者用肉麻的话语去安慰她。可是……可是……招她郁闷的却是我,呃!为了让老妈不再郁闷,也为了找回自己的快乐,我花了不少的心思,想了很多的办法……
  • 行星撞地球的传说(自然瞭望书坊)

    行星撞地球的传说(自然瞭望书坊)

    人类是宇宙演化的杰作,宇宙是神秘莫测的存在。当宇宙的精灵与莫测的神秘结合在一起时,便碰撞出无数精彩的篇章。人类对宇宙的解读和探秘跨越了千年,宇宙的面貌也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人类面前。
  •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好看系列)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好看系列)

    叙事艺术的时尚化表达,是王钢作品最受儿童读者欢迎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王钢小说呈现了今天儿童生活的时尚性的一面,而且用很新鲜的、具有当下气息的语言准确地表现了校园生活和儿童内心。王钢的时尚化表达,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是用幽默的场景和夸张而富有情感冲击力的语言来展现形象的特征。二是小说里每一个小角色的性格和语言都是很独立性的,作家给每一个孩子都画下了一幅喜剧化的脸谱。值得注意的是,王钢意识到了儿童生活时尚化的一面,将这种时尚化加以艺术的呈现,给予审美的观照,赋予爱的色彩。
  • 新小儿语

    新小儿语

    《新小儿语》参照了《小儿语》的语言形式,统一用六言句式行文,每四句做为一段。本书融进了作者近些年来的教育思考和教育心得,吸收了当前国内外新鲜的教育理念,延续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脉络精髓,富有时代精神。
  • 你想象不到的神奇景观

    你想象不到的神奇景观

    《你想象不到的神奇景观》是一本关于自然景观的科普书籍。海市蜃楼、黄山云海……这些通过自然神奇的力量带給人们视觉盛宴的神奇景观已然被世人津津乐道,本书以精美的图片和生动的语言为青少年读者们展现那些鲜为人知的神奇景观,有利于提高阅读量。
热门推荐
  • 书香萌妃:王爷乖乖入瓮来

    书香萌妃:王爷乖乖入瓮来

    将军府风姿灼灼的言三小姐言桐惜,一改唯懦逆势绽放惊艳四座。谁能想到灵魂易主,往昔可待追忆。一次意外遇见六王爷蔚炎然,轮回出芳华现,注定命运紧牵连。“小姐,太后有旨让您和六王爷蔚炎然成婚要嫁否”“要嫁你嫁”“听说六王府有许多稀世奇书呢”“我嫁”“爷,太后将言三小姐赐您为妃”“太后英明”“据说王妃不冲您来”某爷大怒“反了她不成”新婚夜:“爱妃,今晚是我们洞房花烛夜,我们要不看点有意义的书呢”“好主意”“光看没有实际操作可不行,我们一起实践实践”“爷,求放过”萌妃戏卓王,请君入瓮来帮忙。
  • 青云歌之相女仙

    青云歌之相女仙

    看丞相之女步步入仙,品苦梦缘,看与仙长恋。
  • 岁月归真

    岁月归真

    此书分为新闻篇、言论篇、评介篇、散文·诗歌、采访·拜访等板块,内容包括:革命的友情洋溢在崇山峻岭、繁荣热闹的雷波物资交流会、千红万紫争芳菲、节日的歌声、借宿番家、双喜临门等。
  • 恰逢遇见你

    恰逢遇见你

    伪千金VS商业黑马——之所以对一个人念念不忘,不是因为他有多好,而是在我最需要的年华里,他曾走过我的心堂,留下不能抹去的印迹,不早不晚,恰逢当时。
  • 银发传说:玲珑泪 (完结)

    银发传说:玲珑泪 (完结)

    命中注定,她是为他而来的!阴谋乍现的那一刻,她爱的义无反顾......当背叛的愤怒声袭来的时候,她笑着倒下了......!他什么都不要,只想要自己最爱的女人——可是为什么那么难!妒忌的怒火,让他做出了终身后悔的事......!缘起缘灭,她真的会因他而生,因他而亡吗?
  • 十七年浮生:大约在冬季

    十七年浮生:大约在冬季

    唐花凉说,她以为自己真的就遇到了良缘,却没想到前进一步就沉入绝望,后退半尘就步入黑暗。她说,她以为自己真的就遇到了双生之谊,却没想到对方一步步推她入深渊。安和,大概是我勇敢太久,才会决定为你一个人而活。我想,我爱你。就是这样…简单地难以忘记。几年之后再回到这个城市,她却笑盈盈地道,我毕竟不再是只会做梦的女孩子了。如果你碰到他,就替我问候他。十七年浮生,从此不再提过去,痛苦或幸福,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 无声屋

    无声屋

    '曾经繁华的王国,只剩下一位公主:曾经遗失的宝藏,她要负责找回。一家旅店,是一位公主的庇护场所。一场传奇的序幕,从这里拉开。
  •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2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2

    阿瑟·柯南道尔作品经典的探案小说《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其中包括《血字的研究》、《四签名》、《冒险史》、《回忆录》、《巴斯克维尔的猎犬》。
  • 别看见我

    别看见我

    我将烧毁这日记,是你递给我火种,是我扫去这灰烬。
  • 破灭乾坤

    破灭乾坤

    天地朽而吾不朽,日月灭而吾不灭。诸天万界唯武独尊!唯吾独尊!高手,是用来鄙视的。天才,是用来践踏的。强者,是用来屠杀的。神魔,是用来屠戮的。……当然了,如果是美女色诱的话,那也只好屈从了……破灭一群:87242365,二群:94460342进群申请请打上:3G、破灭乾坤或是一心向道,否则不给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