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58000000006

第6章 做理智的家长:走出导致孩子厌学的家教误区(2)

有一位家长,他曾经和孩子试着换个位置,孩子当父亲,父亲作孩子,孩子向父亲提问题:“人家挣一千元,你怎么挣八百元呢?人家住三居室,你怎么住筒子楼呢?人家有高级职称,你怎么还是助理呢?”这位父亲虽然很有涵养,但最终还是受不了孩子这样的提问而大发雷霆。他认为儿子怎么能不看实际情况一味地要求老子挣大钱,住好房,有高级职称呢?因此悟出道理,对孩子的要求要合情合理,要实事求是。

孩子最忌讳家长当着别人的面说他不如别人,说他不好。家长应该客观、现实地去比。

如果孩子有毛病,不要只是责怪,应该多想怎样去帮助他。家长应当坚信天下的孩子都是好孩子;如果家长在孩子遇到困难时都诚心诚意地说:“孩子,你能行!”“孩子,我来帮助你!”孩子一定会信心倍增,而且十分愉快地去努力。

中国的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特别迫切,父母对子女期望值过高已成了一种特殊的病态。

据一项调查显示:上海市区和郊区共有57.8%的家长要求孩子“样样争第一”。市区77.9%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达到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对于孩子的职业,市区91.8%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从事脑力劳动。天津曾进行过一项学生升学愿望的调查,发现家长和孩子的愿望有明显的冲突。孩子愿上中专、技校的人数比家长想像的多,家长愿子女上大学、大专的人数是孩子愿望的两倍。

诚然,望子成龙是每个做父母的愿望,但如果家长期望值背离了社会需要和孩子身心发展的内在规律,就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1993年4月29日,峨嵋山市的一个杀死父母、杀伤胞弟的19岁杀人犯彭足伟被依法处决了。

父母非常疼爱他,然而他竟亲手杀死了父母。人们不仅要问,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其用残暴的手段杀死父母,杀伤同胞兄弟呢?法医鉴定他精神正常。

彭足伟的父母把对未来的希冀都注入到孩子特别是长子彭足伟身上。望子成龙、出人头地是他们家教的基本准则。他的父亲经常指着电视里面中央领导的镜头对他讲:“你长大了,就要像这些大人物一样给老子风光风光!”

为了使彭足伟能考上高中、大学,每天当他放学回家后,父母就不再让他下楼去玩,而是把他关在家里死啃书本,读报也被视为不务正业,几乎剥夺了他与他人交往的权力,并扼杀了他所有的业余爱好。专制的教育方式使他愈来愈难以忍受,厌学的情绪不断地滋长。对父母的苛刻要求,他从洗耳恭听逐渐到公然对抗。本来基础较弱的他,学习成绩不断下降,父母不是帮助分析原因,而是一味责怪“没出息”。久而久之,父母的畸形教育观念带给孩子的是心理上的畸形发展。

用彭足伟的话说,家里不像家,而像个派出所;父母就是所长,他就是小偷。

彭足伟在押时说:“父母对我的学习要求太高,我永远也达不到,所以我恨他们。”在他的日记中有一段令人深思的话:“我对天下父母说的最后几句话:父母不但要在生活上、身体上关心孩子,而且更应该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因为心理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另外,就是要根据自己孩子的能力提适当的要求,不要提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然而,彭足伟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几乎近于病态。父母畸形的教育观念和专制式的教育方法,以及不绝于耳的唠叨,造成孩子心理上的畸形发展,结果,正是畸形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彭足伟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不能不引起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深思!

7、不要把自己未实现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

“扶助你的孩子意味着与他分担考验所带来的压力,而控制和操纵孩子则意味着给孩子带来更多的压力。”这是每一位家长都应该了解的,否则必然导致陷入家庭教育的误区。

做父母的,尤其是母亲,往往把自己未实现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强迫孩子达到根本不可能达到的目标。这样做对孩子意味着什么呢?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对孩子是个灾难。有的父母拼命让孩子上音乐班学钢琴、学小提琴,是因为自己原来想当音乐家而未实现;有的父母让孩子上业余体操学校、上乒乓球或者足球训练班是为了圆自己想当运动员而未实现;有的父母让孩子上画家培训班、书法训练班等也是因为自己原来没有实现的艺术家之梦。家长希望自己的梦想能够在孩子身予以实现。对于父母为孩子安排的这些额外的学习内容,如果孩子本身就喜爱的话,他可能将这种额外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和享受,这样当然最好。但是,实际情况却并不是这样,大多数孩子都把这些学习内容当成一种负担,甚至是一种折磨。因为他们本身的学习任务也很沉重,况且他们根本就对父母要求他们所学的东西没有一点兴趣!

可以肯定地说,凡是孩子本身不感兴趣的、父母强迫学习的东西,其结果就不可能是理想的。孩子不仅不会成为父母理想中的“家”,甚至可能因此影响孩子对学校功课的学习,从而造成孩子厌学情绪的产生。而且孩子在长期压抑的心情下,其生长发育及精神健康都将受到影响。

因此,父母的正确做法应该是:

(1)保证孩子学校功课的学习和进步

这是家教中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也是每一位父母应该最为关注的任务,如果孩子连学校的课程都学不好,他哪还有什么余力去学习业余的东西呢?

(2)根据孩子的业余爱好选择学习的科目和类别

孩子喜爱体育就不要强迫他去学音乐;孩子喜爱奥林匹克数学就不要强迫他去学书法、绘画,等等。

(3)为孩子的学习创造条件

这里指的是孩子在学校课程以外的学习内容。如孩子喜欢踢球,父母不妨给他买足球,同时,在物质条件之外,还有精神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如不断为他打气,给予鼓励,孩子的球队参加业余比赛父母要尽量到场观看,为孩子加油等。

研究怎样教育子女的著名作家和评论家伊丽莎白·哈特利·布鲁尔说:“同我们的父辈相比,我们更加感到有必要调动子女自己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我们只要告诉孩子,如果他们打算在就业市场上找到一席之地,就必须考出好分数。但是,如果我们过多地催促子女上进,将会适得其反,压抑他们与生俱来的才华和独创性。”

8、减轻压力:消除孩子厌学情绪的关键

过分加压会使孩子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从而会使他们在学习中产生逆反和厌学的情绪,家长一定要理性地给孩子施加适当的压力。

现在不少父母都在给孩子学习上重重加压。有的父母要求孩子数学考多少分,语文考多少分,英语考多少分等;有的父母要求孩子考上什么什么高中,什么什么大学等等。

这种过份的要求和期望,无形中给孩子增加了一份心理重负,有许多孩子为此产生了厌学的情绪。

可以说,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干预孩子的学习,给孩子增加学习压力的事件非常普遍。当然,父母为孩子加压,心是好的,但效果常常令人沮丧。干预的结果是束缚了孩子智力的发挥,束缚了孩子潜力的发掘,使他们喘不过气来,只是忙于完成各种作业,机械重复地背诵一些东西,这不仅阻滞了孩子能力的发展,而且使孩子越学越累,越累越厌。

那么,作为父母,究竟应不应该干预孩子的学习呢?具体应该怎么做呢?下面是教育专家对部分高考状元的家庭教育的调查,这些家庭的家长对他们孩子学习的态度有下述几个特点:

他们相信孩子学习的自觉性,不是强行让孩子学这个学那个,而是尊重孩子的学习兴趣,发展孩子的特长。

他们不给孩子规定每门课考多少分,只要求学习尽力就可以。

他们没有给孩子规定具体考上什么学校。

高考前他们不是给孩子加压,而是给孩子减压。他们对孩子说,只要尽力就可以,考什么样是什么样。父母体贴的话无疑给孩子以很大的鼓舞,使孩子能轻装走上考场,以平常的心态来参加考试。这些父母在考试过程中还鼓励孩子,引导孩子不要去想考完的课程的分数如何,还告诉孩子,考完一门算一门,考完成绩如何就不是你的事情了,那是评卷老师的事了。

1999年全国高考广东省理科状元许顺说:“我的父母对我高考没有过高的要求,随便考,考得高就报高的学校,考得低就报低的学校。我的父母总是对我说:‘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每个人的能力是不一样的,只要尽力了,考到什么成绩没有人会怪你的。人和人之间总是有差别的,第一只能有一个。’”

1999年全国高考内蒙古自治区文科状元孙芳说:“我爸爸在我上高三时就对我说,只要能考上内蒙古师范大学就可以,内蒙古师范大学录取分在480~490之间。”那时,孙芳同学没有来自家长的压力,结果以总分596分成为状元。她又说到:“爸爸常对我讲:自己的路要自己走。他不为我规划学习,也不对我的发展进行规划,我感觉这就是我自己的事,平时学习也是自己的事。”

1999年全国高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理科状元江鹏以656分的总分考取了清华大学。他说:“我的父母都是工人,他们平时对我说,学习好才有前程。我自己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非常自觉地学习。我的父母不对我施加过多的压力,他们比较相信我。他们常对我说,在学习上只要尽到自己的努力就行了,不要太勉强自己。由此给了我一颗轻松的心,以至于我每次考试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这对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如果父母管得太死,无形中给我们造成心理压力,反而对学习不利。在高考前父母对我说,考试不用太紧张,考场上只要发挥自己的状态就可以了。这对我充分发挥自己的实力是一种心理上的强心剂。”

状元的家长相信自己孩子学习的自觉性,认为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他们既不对孩子的学习包办代替,也不对孩子的学习过分干预,而是让孩子自己学。

从上述的例子中可以看出,让孩子拥有轻松的心理是保证孩子正常学习的关键。对孩子过分施加压力不仅不利于孩子的学习,而且还会使孩子的心灵蒙上更深的厌学阴影。因此可以说,不给孩子加压是克服和消除孩子厌学的一个重要方法。

9、正确诱导:帮助孩子消除“老师不喜欢我”的心理

也许老师对孩子们的管教态度有宽严之分,亲疏之别,但这是极偶然的。它有可能是孩子的多心所致,所以,家长切不可附和。孩子一旦厌恶老师,厌学便随之而来。

最令孩子讨厌的老师就是“偏心的教师”;而最让父母所不能忍受的是,自己的孩子不受老师的重视。在某一所小学就曾发生过这样的事:

有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家长,非常注意孩子在学校的状况,而且十分笃定地认为:老师不喜欢他的孩子。有一天,当孩子放学时,母亲立即问他:“今天怎么样?”孩子答道:“真无聊!

今天我一直举手,老师却只叫别的同学。”一听到孩子的叙述,她再也按捺不住怒气,立刻打电话到学校,一口气说出她对老师的不满。当校领导找那位老师调查情况时,老师感到很意外,而且对这位家长的指责也感到非常委屈和气愤。

事实上,那位老师根本没有偏袒的心理,而这个孩子的成绩也很好,老师还期望他能担任班长。但是,从这一天之后,这位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几乎濒临破裂之境,以至使这位学生在上课时,再也不敢举手发言了,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其中也包含了各种不同程度的问题。就以这位学生为例,在事件发生之后,因为与老师的对立情绪波及了他的心理,从而导致他逐渐厌恶读书,甚至妨碍他的正常发展。

的确,老师可能对孩子们的管教态度,有严缓之分、亲疏之别,也可能根本不予以管教,但是,即使真有如此情形,极可能为偶发事件,或是孩子多心所致,亦可说是老师因孩子们的性格不同所施行的不同教育方法。总括而论,这种做法,不论其出发点是什么,不应认为老师是“偏心”。

父母通常只能经由孩子口中,知悉学校中的种种状况。假如孩子对父母诉说“不管我做什么,老师总喜欢骂我”或“我举手想作答,老师却不点我的名字”。此时,父母的态度是相当重要的。

而某些父母亲根本不分青红皂白,只相信孩子的话,告诉孩子“老师为什么只会骂你呢?”或是“可能是老师不喜欢常常叫你吧!”其实,这样的回答方式,是无法造成好的结果,反而使受害最大的人变成是孩子本身。因为父母如此的回答,只会加深孩子的多心,而不信任老师,当然对孩子的学习与教育,都会带来无谓与不良的影响,并且会养成孩子对事物持有偏颇的看法。

父母若真心疼爱孩子,就更应该避免在孩子面前评判老师的是非。即使老师真有偏心行为,也不可在孩子面前加以评论,聪明的父母反倒应利用这个机会,以现成的例子来教导孩子:对事物须辩证地看。

此时,不妨试着对孩子说:“老师会骂你,才表示老师非常关心你,希望你成为一个好孩子。”以父母的立场来说这种话并不困难。另外,也可以说:“老师之所以不叫你,是因为老师认为你很用功,所以你应该信赖老师,并且更努力用功才对。下次当老师发问时,其他同学都不会作答,只有你举手,老师就知道你是一个用功的学生了。”

当一个人认为某人不好时,就会否定对方的一切优点;相反地,若以善意来衡量他人的话,在一种暗示作用下,就会很主观地认定对方一切都相当美好。因此,父母所说的话,会影响孩子对老师的评价,最终会影响孩子的发展。

孩子对自己所喜欢的老师所教的科目往往学得很好,而对自己不喜欢的老师所教的课程往往因逆反心理而厌学,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的效果。父母应当帮助孩子破除“老师不喜欢我”的心理,并且帮助他培养信赖感与亲和力,积极地帮助孩子消除与老师间的隔阂,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孩子爱学习,爱学校。

同类推荐
  • 世上没有笨孩子

    世上没有笨孩子

    《世上没有笨孩子》内容简介:我们不应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每一个孩子。因为命运本就没给他们相同的际遇、相同的环境、相同的基因……这些并不是孩子的错!希望每一位家长,能把孩子生命的底色擦亮一点,能让孩子生活得阳光灿烂一点。
  • 做孩子贴心的故事妈妈:隐喻故事魔法术

    做孩子贴心的故事妈妈:隐喻故事魔法术

    故事是打开孩子心灵之门的钥匙。作为孩子的家长,必须要知道:故事是不可以乱讲的,因为故事是有魔力的。它就像一颗种子,播撒在孩子的心田,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本书从隐喻故事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谈起,探讨家长如何用故事治疗孩子的心理,引导孩子的行为,启迪孩子的心智,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本书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家长对隐喻故事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使家长在作文辅导、编讲故事导等方面,成为真正的作文和故事高手。
  • 人生第一堂课

    人生第一堂课

    本书内容旨在教给父母如何培养孩子各种优良的个性品质,以便为孩子点亮指引人生航向的导航灯,并给他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强大的原动力,内容共涉及自信、勇敢、宽容、诚信、坚强、沟通合作、善良、创新、责任感、感恩等十个方面的内容。这些品质都是成功者必备的、最重要的人格素质,也是奠定孩子一生成功和幸福的基石,是他能够在社会竞争中“优胜”而出的最重要、最丰厚的资本。
  • 科学育儿百科(现代生活知识百科)

    科学育儿百科(现代生活知识百科)

    现代社会,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特殊国情的环境中,儿童在家庭、社会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儿童问题也是为全社会各个家庭关注的问题。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花朵。如何科学育儿,让孩子健康成长,成为家庭乃至社会关注的焦点。从新婚开始,夫妻和家庭其他成员都十分关心如何科学育儿、如何生一个健康聪明宝贝的问题。
  • 父母的爱,有时是害

    父母的爱,有时是害

    《父母的爱,有时是害》内容简介:孩子小能永远在母亲温软的抚摸下长大,小能总有一双父亲强壮的臂膀扶他冲过险关。让孩子经历世事,他能在生活中明白责任;让孩子经受苦难,他能在受苦中懂得珍惜,学会感恩;让孩子尝试失败,他能在失败中积累经验,获得对失败的免疫;温室的花朵最不禁风雨,不要用我们的“爱”摧毁孩子的一生。
热门推荐
  • 鬼枭无双

    鬼枭无双

    千年功散,一朝再重头。是自暴自弃,还是奋起向上,重头再来?且看魏革以弱鬼之身,身怀无上杀意,籍借一柄剔魂刀,一颗冥灵珠,踩踏前世天才,屠戮今生劲敌,重修鬼道,逆天改命。鬼修等级:纳息、冥基、阴丹、鬼婴、半神
  • EXO之遇见你们足矣

    EXO之遇见你们足矣

    你的过去我缺席,你的未来我盛装出席——边伯贤把你拥在臂弯里,希望你多停留一会——吴世勋徒弟,师傅看不惯你受那么多苦!——D.O陪我最后跳一支舞吧!——SuHo都知道对方的弱点,我们何必不在一起?——KAI我是你暖心的港湾,我的灿烂笑容只留给你!——Chen累了?肩膀借给你!——鹿晗??????不是只有这么多人,而是字数限制,呵呵=_=
  • 女推拿师

    女推拿师

    正如正火热的洗脚妹,来小静也是按摩界的模范。来小静本是个清纯的山村少女,只是在她带着美好的梦想来到了繁华的大都市后,为了赚钱家养她渐渐成为了某按摩店里最红的按摩女。她的这本手记,真实记录了她所经历的她从清纯少女到按摩女这段时间里丰富的人生经历,以及那些生存在城市边缘的按摩房、洗浴店里的普通人无法探知的秘密,还有如何从逃脱底层生活的故事。故事主人公是一个边缘人物,但是她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她脱落过,挣扎过,期盼过正常人的生活,作者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讲一个活脱脱的真实人物展现在我们面前。
  • 超级执法者

    超级执法者

    周毅为了救一个小女孩,遇到车祸进了医院,醒来后发现脑袋里多了一个来自未来的超级执法者系统。从此大学撸瑟变身超级执法者赛车、内家拳……各种才能只要睡一觉就全部掌握。左右互搏,居然还能用来玩游戏秀微操?凌波微步用来打篮球,这不是欺负人吗?
  • 弃妃难求

    弃妃难求

    等到顾青婉成了刘锦晨的王妃后,顾青婉就忍不住对自己翻白眼,她以前怎么就那么傻呢?这么大好的英俊的忠犬青年放在自己面前多年,她居然能喜欢上那样一个人,她的眼到底是有多瞎?
  • 机械虫神

    机械虫神

    原为龙组的秘密科学家厉天蛰开启时空之门,以为可以穿越到异世界然而却没想到来到了未来的世界!这里没有漫天飞舞的汽车,却有数之不尽的妖魔!这里没有强大无比的机甲,却又感染异变的怪兽!地球的未来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原本应有的繁华又去了什么地方?是重建繁华,还是随波逐流!身为SSS级别的异能者,身为强大古武的修炼者,身为龙组内最为聪明的科学家,历天蛰该何去何从.....
  • 王源的爱情故事

    王源的爱情故事

    我是新人,第一次写小说,有写的不好的地方还请大家见谅
  • 盘天经

    盘天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绝爱帝王杀手妃:凤舞如歌

    绝爱帝王杀手妃:凤舞如歌

    一张神秘的藏宝图,揭开一段倾世传奇,也揭开一段几被埋藏的惊天秘密。无生阁杀手血凤凰受命前往秦城刺杀北国使者莫北风,途遇绝色男子洛离,一个与南国皇帝九子洛离一样的名字。无花街人,他的身份缓缓被人道来,他当真是人人哧鼻的思汗将军府绝色脔童?天启皇朝的藏宝图凤凰决,引出一段又一段的故事,当她记起自己的童年知道自己的身份,洛离却已在转身之间,成为魔障!凤凰涅槃,换得的是至爱的背离,至亲的永别,她以为那个叫洛离的男子,至少,能够待她以真心,原来,也不过为了那张人人皆求的藏宝图。
  • 假婚总裁

    假婚总裁

    她看惯了总裁身边来来去去的女人,心中对那个高傲自大的男人,只有不屑和鄙视。却不料,他不仅破坏了她的好姻缘还趁人之危,逼她成为他名义上的妻子!说事成后自然放她走,可都过了这么久,他咋一点放她离开的意思都没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