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52400000005

第5章 孩子不听话,父母难辞其咎(1)

不少家长提起孩子的不听话,往往痛恨交加,有的父母甚至感叹:“唉!怎么养这么个不听话的孩子!”观其行、听其言,好象过处全在孩子身上。其实,孩子并非天生就是不听话的。教育专家认为,大多数孩子的不听话,都是由父母教育不当所造成的,只有少部分是环境影响的结果。因此说,孩子不听话,父母本身是难辞其咎的。所以,父母们在想方设法纠正孩子不听话的同时,也应有反省反省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是否有不当之处,是否有过激行为,是否考虑过孩子本身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等等。只有找出自身教育的不足之处,才能扬长避短,从孩子和自身两方面出发,双管齐下,找出解决孩子不听话的科学解决方案。

1.有爱无教:溺爱孩子,有求必应

我们大多数父母都知道溺爱对孩子的发展十分不利,尤其是溺爱会培养出孩子各种各样的不良行为。可是许多父母还是不知不觉地在溺爱孩子,其理由非常简单:“现在就这么一个孩子,不用那么严了。”“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何必对孩子那么心硬。”父母们千万要明白,爱孩子是必须的,没有对孩子的爱就没有孩子的健康成长,但是溺爱却是要不得的,尽管有时爱与溺爱仅仅一念之差。溺爱主要表现在下列方面。

(1)在生活上过分地关注、帮助

生活上关注、帮助是必须的,有的父母要把鸡蛋剥好了放在孩子手上,孩子才能吃,溺爱到这种地步实在是有些过分了。

(2)个性上过分迁就

孩子犯了错不敢理直气壮地说,更不用说惩罚了。于是孩子离家出走,孩子任性、嘲弄父母,甚至吸毒等一切行为都来了。个性的迁就比生活上的过分帮助作用还坏。

(3)在物质上过多地给予

一些父母对孩子的物质要求是有求必应。你的孩子要随身听,买了,孩子要高级山地车,买了,那些收入并不宽裕的家庭,仍旧变着法给孩子买名牌衣服、名牌日用品,用名牌包装孩子。那些父母认为:“人家的孩子穿名牌,我们不能让人看不起。”问题在哪里?完全出在父母身上!

2.放任自流:相信树大自然直

教育孩子,犹如护理树苗,必须从小予以重视,在孩子成长的每一阶段,仔细地注意观察了解,适时地进行引导,才能使孩子不为环境中的各种不利因素所影响,进而健康地成长。那种认为:孩子如小树,树大自然直,孩子长大了自然会好的观念是浮浅的、错误的。

由于父母的放任,孩子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都缺乏规范。尤其是潜意识的东西,更难把握。只要外界诱惑一下,邪恶便很容易占据其心灵。如今,青少年看的书,听的音乐,想的问题都远远胜过老一代,他们的思想活跃,行动敏捷,性格开放,若能引上正确的成长轨道,那其中不乏许多人才。然而,一旦偏离方向,被邪恶的东西引诱,那产生的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尤其是孩子到了青春期,世界观还未稳定、成熟,对人生许多问题难免感到困惑,极需父母帮助解惑。

可我们有些父母却偏偏视而不见,见而不管,不去问一问,孩子在想什么,看什么书,交什么朋友。少年中胡思乱想者有之,传阅不健康言情、“黄色”书刊者有之,模仿其情节、东窗事发者有之。某市对513名中学生的调查表明,少年学生对武打、侦探、爱情小说的兴趣占第一位。在查获的一些出租色情书刊的个体书摊中,发现相当一部分抵押证是学生证。一位年仅17岁的盗窃犯,曾是学校的团干部,只因看了一本不健康的书,被书中人物偷窃之精的情节所吸引,萌发了自己想试一试,证明一下男子汉的胆量之念。有一次,正碰上同学缺钱花,想偷自行车,叫他帮忙,他就参与了望风。从而,接二连三,最后终被抓获劳教一年。忏悔中他说:“真不该看那本书”。

孩子的成长,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二是社会环境的影响。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倘若做父母的放弃教育的权力和责任,那么社会环境中的各种思潮、习气会无孔不入地渗透到孩子的心灵,诱导孩子的不良行为。而孩子因无人管教,又缺乏辨别能力,就容易轧上坏道,最终走上犯罪道路。

有一位父母朋友,他平常挂在口头上的一句话就是“树大自然直”。孩子从小聪明伶俐,但父母自认为自己的孩子天生聪明,无需培养也能很好地发展。后来,孩子迷上电子游戏,上课逃学,老师反映都未引起父母重视,结果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只好留级一年。此时父母才恍然醒悟,以后再也不说“树大自然直”了。

儿童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年龄比较低的时期,应对儿童实行基本限制与约束,而到后来则加以释放。

3.敏感时期:该导航时未导航

青春期的孩子由于他们的独立性急剧增强,他们不再被动地听从父母的教诲和安排,而是渴望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标准衡量是非曲直,做自己命运的主人。他们情感浓烈,热情奔放,情绪的两极性表现得十分突出。他们既会为一时的成功而激动不已,也会为小小的失意而抑郁消沉。他们情绪多变,经常出现莫名的烦恼、焦虑。

青春期是长大成人的开始,是由不成熟向成熟的过渡。这一过程对他们来说是漫长而痛苦的。此时,他们既非大人、又非孩子,原来的孩童世界已被打破,但新的成人世界又尚未建立。因此,他们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冲突。比如,生理成熟提前和心理成熟滞后的矛盾;独立意识增强与实际能力偏低的矛盾;渴望他人理解,但又心理闭锁的矛盾;以及理想与现实、爱好与学业、感情与理智、自尊和自卑的矛盾,等等。

孩子出现的这一系列身心变化,他们自己也是始料不及、难以控制的,此时特别需要父母的理解和接纳。千万不要看到孩子的某些变化,或者发现孩子的反常行为就大呼小叫、惊惶失措,更不要打骂训斥、横加指责。否则,只会加剧孩子的逆反心理,增加与父母的隔阂。

青春期孩子的最大愿望就是渴望尊重、渴望独立,希望别人把他们当成大人,平等相待。这就要求父母要转变角色和教育观念,从居高临下、命令式的单向教育,改变为平等、探讨式的双向教育。

作为父母,在孩子青春期时,教育孩子时不能只抓学习,还要关注孩子情绪、思维和意志品质,在这些方面给予正确的引导,给孩子更多的关怀和爱护,陪伴孩子顺利地度过青春期。

4.期望过高:稚嫩肩膀不堪重负

中国的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特别迫切,父母对子女期望值过高已成了一种特殊的病态。

从为人父母开始,几乎大半生都是为孩子而活着:从孩子出生到抚养长大,上学就业,结婚成家,生儿育女,几乎全过程都恨不得全部承包。这种“承包一切”的爱,充分表达了父母们的深切关爱,但并没有给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带来适当的能量和养料。现在的父母普遍缺少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的一般常识,许多人把愿望统统寄托在子女身上,要求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梦想。

诚然,望子成龙是每个做父母的愿望,但如果父母期望值背离了社会需要和孩子身心发展的内在规律,就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社会适应能力和身心健康。

“你要是考不进市重点,我就抹脖子!”——这是一位母亲大人在对女儿进行恐吓。性格开朗、活泼大方的女儿如愿以偿地考进了重点,母亲以百般的宠爱善待她,因为女儿替娘争了光。“你必须在全班考第一。”显然母亲的筹码在升值。看来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不会搁浅在一个水准,父母有要做成功者的愿望,儿女们就得成为过河卒子拼命向前。渐渐地,女儿脸上笑容在消失,焦躁与不安爬上了眉宇——学习上她没有成为全班第一。“期末考试成绩要是达不到90分,我就抹脖子!”母亲威胁的口吻还是那样坚决。终于有一天,女儿离家出走了。

一旦孩子功课不好,投入巨大的父母往往比孩子更伤心。一位下岗的父亲靠帮人家拉货挣钱养家,在醉酒后哭着对10岁的儿子说:“你爸爸这辈子没啥造就了,就是累死,也得把你培养出个样儿来。你就好好学,将来成个人,让我累死了也能闭眼吧!”

据一些父母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师反映自己的孩子功课落后,这样的消息比股市暴跌还要让他们难过。

于是,我们的父母与孩子相处时的焦点只有一个——考试成绩。只要考试成绩好了,什么都好说;如果考试成绩不好,怎么都不行,孩子的生命的全部意义就是考试成绩。在这种心态驱使下,父母们对学习好的孩子,几乎是要什么给什么,极尽娇宠。每年寒暑假的第一个星期天,许多大型商场都会挤满一家三口的购物者。原因是孩子考试前父母往往许诺,考得好就给买高档玩具、衣物、自行车,他们是来实现承诺的;而好些饭馆也因此赚得钵满盘满;许多大型游乐场也因父母们的慷慨解囊而大大赚上一笔。当然一些成绩没有达到父母要求的孩子,是绝对享受不到这种待遇的,不仅如此,“你真蠢”,“没见过你这么傻的”,“怎么生了你这么个东西”,“看人家×××,从不让父母操心”,此类咒骂声劈头盖脸,整天不绝于耳,整个家庭被愁云悲雾笼罩着,失去了往日的欢笑。更有甚者,一些父母信奉的是“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成绩。”

同类推荐
  • 父母要为孩子做的50件事

    父母要为孩子做的50件事

    本书从孩子生活和学习的细节入手,撷取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父母要为孩子做的50件事,以精辟的语言透视了孩子的内心世界,系统全面地总结和论述了父母为孩子做好伯乐和向导的必要性,以及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书中父母为孩子做的50件事能让父母在实践中明白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怎样做才能受孩子欢迎,怎样做才能给孩子的未来一个光明的期许……父母为孩子做的每一件事都会给孩子一些启示,或让他们明白自立的重要性,或让他们窥到为人处世的一些小窍门……而父母启明灯般的指引将为孩子的美好人生指明一个正确的方向,这将为孩子以后的顺利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 父母应该为孩子做的50件事

    父母应该为孩子做的50件事

    有愈来愈多的教育家都说:“父母不应该为孩子做太多的事情了,因为溺爱,会害了孩子。”可是我们为什么还要列举出“父母一定要为孩子做的50件事情呢”?答案很简单,就是因为不想溺爱孩子,所以有些事情才不得不做。我们不为孩子包办任何事情,但是我们要教给孩子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我们不想主宰孩子的人生,但是要让孩子学会自己判断、自己选择;我们要给孩子智慧的头脑、美丽的心灵和健全的人格,难道这些事情父母不需要去做吗?
  • 我有话要说:亲子间的有效沟通

    我有话要说:亲子间的有效沟通

    本书给年轻父母提供实际运用的教子育儿指导。阅读它,就会改变自己,去成就儿女的梦想。具体内容包括:用“爱”打下基础、当王子/公主渐长成。
  • 关注孩子到18岁

    关注孩子到18岁

    本书从0岁写到18岁,通过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心理特征发育特点,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使父母顺利地为孩子奠定一生的能力和品质,让孩子展翅高飞。
  • 0~5岁婴幼儿早教大百科

    0~5岁婴幼儿早教大百科

    本书将早期教育延伸到胎教,并指导父母如何给0-5岁的孩子进行早教,根据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和培养,有利于孩子多元智能和健康人格的发展。
热门推荐
  • 恋凯忘爱

    恋凯忘爱

    王俊凯,我喜欢你!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原来给他带来了多少灾难,自己原来是多爱他……
  • 医界圣手

    医界圣手

    身怀神奇医术的莫问回到了离开二十年的故乡,一段不平凡的人生开始了。他身份神秘,由一个乡下来的普通医生,变为世界闻名的神医,他是一个强者,驰骋华夏,震撼世界,坐拥天下至尊,怀揽无尽美女……黑暗世界,他越变越强大,看他如何操纵人生旅途,颠覆世界,书写华丽传奇。
  • 商妃不好惹:傻王要入赘

    商妃不好惹:傻王要入赘

    逆天穿越……有多逆天?穿越在一名死了两天正在举行丧礼的妹纸身上,结果嘛~把一干家丁丫鬟吓的是屁滾尿流,还好爹妈不嫌弃,……且看她如何将自家生意发扬光大,名传四海。某王笑的一脸神经:“我以江山为礼、嫁你可好??”
  • 妖精一箩筐

    妖精一箩筐

    家里来了个不速之客,竟然是个女妖精,之后盘丝洞的蜘蛛精也来了,玉兔精也来了,金角和银角也来了……在大圣庙烧了个香,顺便偷了大圣的棍子,没想到这棍子是大圣的传承,它要我凑齐西天路上遇到的女妖精……,这是要闹什么?金角和银角是女的吗?无限美猴王大八卦揭秘中……如意棒逆天功能开启中……
  • 风沙袭卷

    风沙袭卷

    本书讲述的是一块叫做“维特洛”的大陆,在遭受无法挽回的环境危机之后,人类在紧急的情况下,在大陆的东南与东北侧建立起围墙以保护剩下的可以供人类生存的净土,不料,两座围墙后的人们,因为天性——自私,互相想要掠夺对方的净土。人类为活着而活着,其间,还有无政府状态下的残忍。(P.S:本书采用人物视点写法,刚开始看的同学可能有些不明白)
  • 数码异闻录Unlimited

    数码异闻录Unlimited

    数码宝贝同人原创作品数码异闻录系列——即兴向练手作。作者三好吉宗(别名:南宫俊)等级:万年练手新人。一部讲述不同时空的少男少女、男人女人,人类与非人围绕数码世界展开的物语。让我们赶快进入数码异闻录的世界吧!第一卷【番外第零卷】:第一个交错之夜——一群人的故事的不协调序幕。第二卷【故事开始】——:过去“最强”数码役兽使归来——少年的进阶之路。(本卷开始转为以“即兴连载”为主。)
  • 废柴重生之黑耀残爱

    废柴重生之黑耀残爱

    她,曾是世界金牌杀手,为了年迈的外婆的病,便去了传说中冰晶洞的中心寻找晶华却丢失了自己的性命而穿越到了另一个强者为尊的大陆,玄月大陆。可令她郁闷的是,穿到哪不好,偏偏穿到了一个废柴小姐的身上。鄙视,嘲笑,轻蔑的目光让一直高傲的她不甘心!废柴的称号从来都不可以是她!她是女王!是掌控所有的女王!她要颠覆所有…………
  • 血痕之恋

    血痕之恋

    “请不要让我失去你,即使死亡也愿意”女孩哭泣着。“对不起,配不上你,大小姐。”男孩冷酷的说道……本书是青春校园恋爱,我也15岁的初中生,请大家多多支持我。喜欢请多多留言。每周星期天发布。本书将不在写了。
  • 公主食肉记:情挑八美男

    公主食肉记:情挑八美男

    一不小心掉进美男坑,一朝穿越倾倒众生。当女王?没兴趣,寻美男?主意不错……墙外风景独好,公主出宫寻宝。踏遍诸国,邂逅芳草,解开谜题,冲破玄关,佳人无处不在,美男争相索爱。八全齐美后宫欢,做女王,哈哈,挺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智是接福的使者

    智是接福的使者

    最高级的无知是不知道自己的不知道。人类都在相互尽最大努力把对方整死,而彼此却不自知!如卖“地沟油”的卖完后,十分高兴,就去买肉自己吃,结果却买了“瘦肉精”猪肉;卖“瘦肉精”猪肉的早晨卖完肉,百分高兴,肚子饿了,就去买馒头吃,结果却买“染色馒头”;卖“染色馒头”得卖完后,千分高兴,就到附近商场买奶粉回家给孩子吃,结果却买了“毒奶粉”;卖“毒奶粉”的卖完后,万分高兴,于是想带点超长的油回家,结果却买了“地沟油”回家。他们都认为别人是傻瓜,都看不到自己是傻瓜,都不知道自己的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