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42800000006

第6章 大师谈人生解脱——最是自在得解脱

)第一节 不辨不争的智慧

有些人总是让生命承载太多的负荷,这个舍不得丢掉,那个舍不得丢掉,最终被压弯了腰。所以不妨停下来整理一下行囊,丢掉一些不必要的东西,轻装前行,解脱得自在。

禅心如灯

何以息谤?曰:无辩。何以止怨?曰:不争。

——弘一大师

佛陀曾说:“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佛法本身是广大的、无量的,没有语言可以表达出来或传授,一切只有靠自己去觉悟,所以是不可说、不能说的。而且,佛理认为,人的语言是有局限的,它不能表达出所有感悟到的东西,尤其是高深的哲理,一旦付诸语言便失去了它的真相,也就着了相,也就没有了真相。这也就是为什么禅宗主张“言语道断,不立文字”的根源所在。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口舌之交是人际沟通中最重要的一种方式。在这个沟通过程中,言来言去,自难免有失真之语。诽谤就是失真言语中的一种攻击性恶意伤害行为了。俗语云:“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在很多时候,诽谤与流言并非我们能够制止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流言,因而我们对待流言的态度则显得尤为重要,正如美国总统林肯所说:“如果证明我是对的,那么人家怎么说我就无关紧要;如果证明我是错的,那么即使花十倍的力气来说我是对的,也没有什么用。”

用沉默来应对诽谤,让浊者自浊、清者自清,诽谤最终会在事实面前不攻自破的。在现实生活中,拥有“不辩”的胸襟,就不会与他人针尖对麦芒,睚眦必报;拥有“不辩”的情操,宽恕永远多于怨恨。

有位道行很深的禅师叫白隐,无论别人怎样评价他,他都会淡淡地说一句:“就是这样吗?”

在白隐禅师所住的寺庙旁,一对夫妇开了一家小店,他们家里有一个漂亮的女儿。有一天,夫妇俩发现尚未出嫁的女儿竟然怀孕了,这种见不得人的事,使得夫妇俩异常震怒。在夫妇俩的一再逼问下,他们的女儿终于吞吞吐吐地说出“白隐”二字。

夫妇俩怒不可遏地去找白隐禅师理论,但这位大师不置可否,只是若无其事地说道:“就是这样吗?”于是孩子出生后,就被送给白隐禅师,此时,白隐禅师的名誉也已扫地,但他并不在意,而是非常细心地照顾孩子。他向邻居乞求婴儿所需的奶水和其他用品,虽不免遭受白眼,但他总是泰然处之。

事隔一年后,这位没有结婚的妈妈,终于不忍心再欺瞒下去了,她老老实实地向夫妇俩吐露真情——孩子的生父是住在附近的一位青年。

夫妇俩立即将她带到白隐禅师那里,向他道歉,请他原谅,并将孩子带回。

白隐禅师仍然是淡然如水,他只是在交回孩子的时候,轻声说道:“就是这样吗?”仿佛不曾发生过什么事,即使有,也只像微风吹过耳畔,霎时即逝!

白隐禅师为给邻居女儿以生存的机会和空间,毅然放弃了为自己洗刷清白的机会,纵使受到人们的冷嘲热讽,他也始终泰然处之,只有平平淡淡的一句话——“就是这样吗?”

环视芸芸众生,能做到遭误解、毁谤,不仅不辩解、报复,反而默默承受,还甘心为此奉献付出、受苦受难者有几?这与弘一法师对待诽谤的态度——遇谤不辩——如出一辙。

当诽谤已经发生,一味地争辩往往会适得其反,不是越抹越黑,便是欲盖弥彰。还是鲁迅先生说得好:“沉默是金。”的确,对付诽谤最好的方法便是保持沉默,让清者自清而浊者自浊,这才是明智的选择。

心灵寄语

弘一大师认为,面对他人的诽谤,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持一种不辩的态度;面对他人的怨恨,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持一种不争论的胸怀。不辨不争,有时并不是懦弱,相反,它是一种智慧。

)第二节 身心皆需解脱

禅心如灯

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

——慧律法师

生命短暂,快乐有尽而苦难无穷。在佛教的四圣谛中,苦谛是最关键的一谛,也是佛教人生观的理论基础。佛教认为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蕴盛。一个人从出生后发出第一声啼哭,到去世时留下最后一抹微笑,几十年都无法逃避人生的重重劫难。因此,人们寄希望于修行,希望在修行中得到解脱,而佛教的解脱之道就是灭苦之道。

解脱分为身体的解脱和心的解脱,也就是肉体的自由与心灵的自在,其中心的解脱比身体的解脱更为重要。现实生活中,常常有人抱怨学业不顺利、生活节奏太快、工作太累……这些人身在牢笼之外,却将自己的心困在牢笼之内。

古人说:“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的确,大多数烦恼其实都是人们自找的。

禅宗二祖慧可为了表示自己求佛的诚心,挥刀断臂,拜达摩为师。

有一次,他对达摩说道:“请师父为我安心。”

达摩当即说:“把心拿来。”

二祖慧可不得不说:“弟子无法找到。”

达摩开导他说:“如能找到了,那就不是你的心了!我已经帮你安好心了,你看到了吗?”

二祖慧可恍然大悟。

几十年以后,僧璨前去拜谒二祖慧可,他对二祖慧可说:“请求师父为弟子赎罪。”

二祖慧可想起了当初达摩启发自己的情景,微笑着对僧璨说:“把罪过拿来。”

僧璨说道:“我找不到罪过。”

二祖慧可便点化他说:“现在我已经为你赎罪了!你看到了吗?”

僧璨恍然大悟。

又过了许多年,一个小和尚向僧璨求教:“如何能解除束缚?”

僧璨当即反问:“谁在束缚你呢?”

小和尚脱口而出:“没有谁来束缚我呀!”

僧璨微微一笑,说道:“那你何必再求解脱呢?”

小和尚豁然领悟。他就是后来的四祖道信。

禅宗祖师们告诉我们,只有解脱所有束缚,扫除所有名利的浮云,才能自由安心地徜徉在禅的天空下。

醉心于功利,便被名缰利锁缚住;对褒贬毁誉斤斤计较,必会患得患失。野心勃勃、贪得无厌、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的人,哪一个不是伴随烦恼焦虑、忧愁惊恐、嫉妒猜疑度过人生中的每一天呢?

希迁禅师住在湖南,有一次他问一位新来参学的学僧:“你从什么地方来?”

学僧恭敬地回答:“从江西来。”

希迁禅师问:“那你见过马祖禅师吗?”

学僧回答:“见过。”

希迁禅师随意用手指着一堆木柴问道:“马祖禅师像一堆木柴吗?”

学僧无言以对。

在希迁禅师处无法契入(体会佛法真意),这位学僧在回到江西后对马祖禅师讲述了他与希迁禅师的对话。马祖禅师听完后,安详一笑,问学僧道:“你看那一堆木柴大约有多重?”

“我没仔细打量。”学僧回答。

马祖哈哈大笑:“你的力量实在太大了。”

学僧很惊讶,问:“为什么呢?”

马祖说:“你从湖南那么远的地方,背了一堆柴来,还不够有力气?”

马祖禅师用诙谐的语言点出了学僧的心态:放不下他人对自己的毁誉,一点小小的烦恼便时时放在心上,不能释怀。只要自己放得下,一切烦恼便都在身外,不会对自己产生丝毫影响。

心灵寄语

“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在愁中即病中”,古人的诗句一语道出了人生苦恼的境地。人只要活着,便会有无尽的烦恼,是纠结其中,还是超脱其外,全在于自己。

)第三节 接受痛苦,才能走出痛苦

禅心如灯

所谓放下,就应该要征服自己,千万不要做心的奴隶,我们大部分的人都做了心的奴隶。不要让我们的心成为我们的敌人,如果你的内心里面充满了欲望,充满了恨,你每天会过得很痛苦。

——海涛法师

生活中,有人为贫困而痛苦;有人为寂寞而痛苦;有人为一事无成而痛苦;有人为烦琐的生活而痛苦;有人为人情冷暖而痛苦;有人为爱人的离去而痛苦……没有人喜欢痛苦,也没有人能够拒绝痛苦。那么面对这些痛苦,我们应该怎么办?有些人喜欢用酒来麻醉自己,以为自己喝醉了,就什么都忘记了,也就摆脱了痛苦。其实,第二天醒来,睁开疲惫的双眼,还是能清晰地感到那铭心的疼痛。

李白曾感叹:“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浇愁愁更愁。”这里的“愁更愁”就是酒难消愁的真实写照。

面对痛苦时,要学会接受痛苦,只有接受了痛苦,才能真正走出痛苦。

下面有这样一则故事:

印度前总理甘地夫人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女性。作为领袖,她为国家作出了杰山贡献;作为一个母亲,她是孩子心目中最好的老师。

有一次,甘地夫人12岁的大儿子拉吉夫生病了,要做一次手术。面对紧张恐惧的拉吉夫,医生打算说一些善意的谎言安慰孩子:“手术并不痛苦。”然而,甘地夫人却阻止了医生。她来到儿子床边,非常平静地对儿子说:“手术后有几天会很痛苦,谁也不能代替你受苦,因此你必须要有精神上的准备,哭泣和喊叫都不能减轻痛苦,可能还会引起头痛。所以,你必须学会接受痛苦。”

拉吉夫听了母亲的话,认真地点了点头。果然,手术前后,拉吉夫都没有哭,也没有喊,他勇敢地忍受了这—切。

甘地夫人深知如果孩子没有接受痛苦的意识,那么面对痛苦时,可能会无法承受痛苦。

因此,她为了减轻孩子的痛苦,首先就让孩子学会接受痛苦。果然不出她所料,大儿子拉吉夫在做手术时,已经作好了面对痛苦的准备。

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痛苦,换句话说,人其实就是在痛苦中成熟和长大的。在人生的道路上,痛苦与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早一点儿学会接受痛苦,便会早一点儿坚强与成熟起来。

那么如何学会接受痛苦呢?下面有三点建议:

1.相信因果

所有的果(痛苦的经历)都是有因的,而这些因又都与我们相关连。这就是说,我们在年轻时,因为无知、思想尚不成熟而做了一些不该做的事(种下了因),后来,导致了痛苦的出现(结下了果)。所以,痛苦来源于我们自己。

2.人生无常

不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好的、坏的都是无常的。放下执著,随时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来待人、待境。因为执著越多,痛苦就越深。

3.培养耐心、容忍心

没有耐心、容忍心的表现就是易生气。人会生气是因为别人侵犯了自己定义中的快乐,所以用生气来保障自己的快乐。但是生气的结果只有坏处,而不会有好处。所以,我们要培养耐心和容忍心。

心灵寄语

学会接受痛苦,才能一步步地走向坚强,一步步地走向成熟,最终迎来幸福的生活。看破人生无常,就不会事事挂怀。

)第四节 提放自如是大解脱

禅心如灯

“随”不是跟随,是顺其自然,不忿怨、不躁进、不强求;“随”不是随便,是把握机缘,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

——海涛法师

世上人,无论学佛还是不学佛都深知“放下”的重要性,可是真正能做到的人却不多。“放下”二字,诸多禅味,人生在世,想要做到提放自如,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提起需要承担责任的勇气,放下也需要斩断妄念的魄力。提得起的人,是慈悲的人,是负责的人,是奉献的人;而能够放下的人,是有智慧的人,是自在的人,是解脱的人。

有一次,一个顽皮的小男孩在玩耍时,看到收藏架上摆放着一个花瓶。在一种好奇心理的驱使下,他把手伸进了那个花瓶里。那不是一个普通的花瓶,而是一个印着精美青花的古董。然而,糟糕的是,当小男孩想把手收回来时,却怎么也拔不出来了,用股市的话来说就是“不小心被套住了”。

小男孩的父母知道后,十分着急。父亲试着帮他拔了好几次,但都无济于事。无奈之下,便想到了“司马光砸缸”的应急智举,想把瓶子砸碎,好把儿子的手拔出来。可是,花瓶太稀有、太名贵了,父亲难以取舍。

过了好一会儿,小男孩的父亲决定再试最后一次,实在不行,就只能忍痛砸瓶。

于是,父亲对小男孩说:“儿子,你把手伸直,五指并拢,使劲往外拔,就像我这样。”父亲一边说,一边给儿子作示范。不料,小男孩却在这时大声叫了起来:“不行,爸爸,我不能那样做。如果我松开手,那枚硬币就会掉进瓶里。”父亲哑然失笑,终于明白了儿子的手拔不出来的真正原因。

故事中的小男孩正是因为舍不得那枚微不足道的硬币,差点儿毁了一个名贵的藏品。所谓舍得,就是有舍才有得。可是,生活中的我们大多像故事中的小男孩那样,由于不能舍弃一些小的东西,结果却失去了更美好、更宝贵的东西。

“取”是一种本事,“舍”是一门学问。没有能力的人,取不足;没有通悟的人,舍不得。在舍之前,总要先取,才有舍,取多了之后,常得舍弃,才能再取。

心灵寄语

只有从内心深处真正做到提放自如,才能达到放下荣辱、自在解脱的大境界。令人遗憾的是,很多人连自己拥有什么、缺少什么都分辨不清,又何谈提起与放下?

)第五节 不为外物所役

禅心如灯

不能说我们有好的房子住了,有好的生存环境了,我们的心就懈怠了。一个好的物质生活环境是福报,我们要把外在的福报变成我们生命中永恒的财富,因为外在的财富是带不走的。所以好的外在物质我们要珍惜,要把它们变成心灵的财富,变成生命中永恒的财富。

——传喜法师

佛祖在一次法会上说:“人生一世,多一物多一心,少一物少一念,不要为外物所拘,心安理得处,就可明心见性,参悟佛法。”

要做到不依赖于外物,就必须有大舍弃。倘若一个人,只顾在富贵功名里钻营,心被外物桎梏,就没有机会停下来思索自己的人生。

“身外物,不奢恋”,谁能做到这一点,谁就会活得轻松,过得自在,遇事想得开,放得下。烦恼与欣喜,成功与失败,仅系于一念之间。

托尔斯泰说:“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这句话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

有一个男人,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终于拥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家庭,房子、车子在他的生活中样样齐全,而投身商海这么多年,没日没夜地奔波操劳的他,有一天终于感觉累了,疲倦了,看着渐渐发福的太太,不由得感叹道:“太太,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也算小富有余了,我想好好休整一年,然后去找个简单的工作。”

太太不满:“作为男人,要有远大志向,不能稍富即安,我们离真正的富裕还差得太远。”太太的话像针般又一次深深地扎进男人的心中,男人在那一刻激灵了一下,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就为那些花花绿绿的钞票?他头一次迷茫了。

然而未等他再展宏图,他却轰然倒下了,莫名其妙的消瘦,胸部长时间的憋闷,让他不得不去医院检查。检查的结果让他头晕目眩,诊断书上清晰地写着两个字——肺癌。他差点儿跌坐在椅子上,医生握着他的手,安慰他:“慢慢调养,保持快乐的心情。”

回到家中,他感觉房子突然间变小了,太太也变得陌生起来,他整天一句话也不说,常常面对着窗外的小鸟发呆,自己再也飞不高了,什么创业,什么人生,什么追求,此刻都失去了意义。于是他扔下一张纸条:我走了,是贪婪毁了我,毁了这个家。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所拥有的财物,无论是房子、车子……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没有一样是属于你自己的。那些东西不过是暂时寄存于你这里,有的让你暂时使用,有的让你暂时保管而已,到了最后,物归何主,都不可知。

对外物的追求和执著,是一切痛苦的根源。其实,人生在世,赤条条而来,离开时也不过两手空空,在生命的过程中,一切拥有都是暂时的,都是身外物,没有什么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既然如此,就不应该执著于外物,也不应该甘愿被外物所役。

心灵寄语

“身外物,不奢恋”,不但是超越世俗的大智慧,也是放眼未来的豁达。

)第六节 释怀的幸福,简单而沉重

禅心如灯

什么叫清净心?息念除妄,就是清净心。这不好懂,那么,无念,一念不生,就是清净心,就这么简单。一念现前,现前一念,这个“一念”,是刹那心,也是烦恼心,当然不是清净心。清净心,就是无念,就是一念不生。我们的妄念太多,也就是心灵的束缚太多。佛的智慧,就是帮助我们得到心灵的解放,让我们从黑暗中见到光明,从混乱中得到有序,从迷茫中找到方向,从困惑中得到开悟。

——觉真法师

生活中,每个人都难免与周围的人发生磕磕碰碰,沉溺于这些小事中不能自拔,不仅自己的情绪会钻进死胡同,影响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因此减少很多快乐。倘若整颗心满满地装着这些怨恨和怒气,就不会有幸福的空间。

天刚破晓,朱友峰便抱着一束鲜花和一些供果兴冲冲地赶到大佛寺,原来他想参加寺院的早课。谁知刚一踏进大殿,左侧突然跑出一个人,正好与他撞了个满怀,将他的鲜花和水果撞翻在地。朱友峰看着满地的水果忍不住叫道:“你怎么这么鲁莽,把我的供品全部撞翻了,你怎么给我交代?”

撞上朱友峰的人叫李南山,他非常不满地答道:“撞已经撞了,我说一声‘对不起’就行了,你干吗那么凶?”

朱友峰一听更生气:“你这是什么态度?自己错了还理直气壮!”接着,互相指责、彼此咒骂的声音就此起彼落。

这时广圄禅师正好从此经过,就将两人带到一旁,问明了原委,开示道:“莽撞行走是不应该的,但是不肯接受别人的道歉也是不对的,这都是愚蠢的行为,能坦诚地承认自己过失及接受别人的道歉,才是智者的举止。”

广圄禅师接着又说道:“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必须协调的层面太多了,例如:在社会上,如何与同事、朋友取得协调;在学习上,如何与师长们更好沟通;在经济上,如何量入为出;在家庭中,如何培养夫妻、亲子间的感情;在健康上,如何使身体强壮……想想看,为了一点儿小事,一大早就破坏了一颗虔诚的心,值得吗?”

李南山说道:“禅师!我错了,我实在太冒失了!”说着便转身向朱友峰道:“请接受我至诚的道歉!我实在太愚痴了!”朱友峰也由衷地说道:“我也有不对的地方,不该为一点儿小事就发脾气,实在太幼稚了!”

广圄禅师的一番话,感化了这两位争强好斗之人。

很多时候,我们常常会为生活中的琐事大发雷霆。归根到底,都是我们的心不够沉静,就像一杯浑浊的水,随便一件事情都能触发心底的不满。

沉下心来,想想我们周遭还有多少事以待改进,还有多少事情需要奋斗,哪有时间在这些小事上消耗精力,为这些小事恼怒、生气啊。要知道,每一次生气,都会让幸福离我们远一些。不想让一些小事情影响我们一天的好心情的话,不妨宽容一些,让宽容来造就我们的幸福。

“宽容”两字包含着人生的大道至理。一个人的心中如果装不下宽容,就如同在刀锋上行走,注定不会幸福。宽容不仅是一种雅量和胸怀,更是一种处世的态度。

宽容,是一种博大的胸怀,是一种不拘小节的洒脱,是一种难得的仁慈。宽容也是一种幸福,饶恕别人,不但给了别人机会,也取得了别人的尊敬,使自己能够与他人和睦相处。

心灵寄语

人之所以有痛苦和烦恼,是因为放不下执著心。放下不是放弃一切,而是放下让自己感到沉重的东西,放下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放下是对自己和他人的宽容,是一种坦然的生活态度,也是一种生命的境界。

)第七节 远离“我执”的怪圈

禅心如灯

我们想把心量打开,在修行上就要把“我”放下。把“我”放下,从哪个地方放呢?因为这个“我”往往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上和名的基础上的。所以要想把“我”放下,首先得破名和利。我们可能一下子放不掉,比如说有人在批评我们的时候,感觉到脸红。别人表扬我们的时候,感觉很高兴、很兴奋。这就是知见,这就是无明,这就是心量。心量小就从这开始入手,首先不要名,不计较名利。而专门找什么呢?找能把我们的名给毁掉的这种方式来锻炼自己,把心量打开。

——妙祥法师

《菩提心论》里曾对“执著”作过这样的解释:执著是一种对自我的过分坚持。人总是趋向于保护自我、相信自我、供养自我、信赖自我,凭自己旧有的经验行事。

庸人自扰,自寻烦恼;愚人自缚,自绑天足。为了能够突显自己,而用各种办法诋毁他人,甚至踩在别人头上往上爬,其实是在给自己编织蚕茧,慢慢使别人远离我们的世界,直到有一天别人再也进不来,自己永远也出不去的时候,就会被生活拒绝,成为幸福的绝缘体。

人生在世,执著是大可不必的,因为世间的事大多有自己运行的规律,许多事由不得我们做主,越执著就越错,也就越不可解脱。

苏东坡和佛印禅师是好朋友,他们习惯拿对方开玩笑。有一天,苏东坡到金山寺和佛印禅师一块打坐参禅。半晌,苏东坡觉得身心通畅,于是便问佛印禅师:“禅师!你看我打坐的样子如何?”

“好庄严,像一尊佛!”苏东坡听了非常高兴。

佛印禅师接着问苏东坡:“学士!你看我的坐姿怎么样?”

苏东坡从来不错过任何嘲弄佛印禅师的机会,马上回答:“像一堆牛粪!”

佛印禅师听了也很高兴!

佛印禅师被人喻为牛粪,竟无以为答,苏东坡心中暗自得意,于是逢人便说:“我今天赢了佛印禅师!”

这个消息传到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的耳中,苏小妹就问苏东坡:“哥哥!你究竟是怎么赢了禅师的?”苏东坡眉飞色舞地叙述了一遍他与佛印禅师的对话。

苏小妹天资聪颖,才华出众,她听了苏东坡得意的叙述之后,说道:“哥哥,你输了!禅师的心中有佛,所以他看你如佛;而你的心中有‘牛粪’,所以你看禅师才像牛粪!”

苏东坡哑然,方知自己的禅功远不及佛印禅师。

苏东坡为什么会输给佛印禅师呢?原因就在于他心中还有一个执著于“我”的虚荣心,说自己是佛就高兴,说别人是牛粪就沾沾自喜,如果别人说自己是牛粪,可能就会眼中冒火了,这正是一个人执著于自我的表现。

一个人之所以会执著于自我,究其根底,那就是一切为了一个“我”,最放不下的也是这个“我”。

于是便拼尽一生,去赚取这个“我”所需要的物质,最终衍生出无穷无尽的痛苦。

如果一个人能够放弃“我执”,那么他的心境就会柔和清净,万事万物在他的眼里也都是美好的,令人愉悦的,这样的人才能怀抱幸福,笑对人生。

心灵寄语

抛开自己的执著,是指放下身心世界,当我们能把自我身心世界全都放下以后,再认识和再投入我们的身心世界,作进一步的认识和改善之时,就会觉察到净土离我们并不太远。

)第八节 放下,是一种有智慧的选择

禅心如灯

能够放下的人,是有智慧的人,是自在的人,是解脱的人。

——圣严法师

人在世上,无时无刻不受到来自外界的诱惑,留下什么?舍弃什么?这时选择将变得尤为重要。稍有不慎,幸福就会从身边溜走。

有位中年人觉得自己活得很累,生活压力太大,想要寻求解脱的方法,因此去向一位禅师求教。

禅师给了他一个篓子,要他背在肩上,指着前方一条坎坷的道路说:“每当你向前走一步,就弯下腰来捡一颗石子放到篓子里,然后看看会有什么感受。”

中年人照着禅师的指示去做了,等他背上的篓子装满石头后,禅师问:“你这一路走来有什么感受?”

中年人回答说:“感到越走越沉重。”

禅师于是说:“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上时,都背负着一个空篓子,我们往前走一步,就会从这个世界上捡一样东西放进去,因此才会越来越累。”

中年人又问:“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减轻负重呢?”

禅师反问他:“你是否愿意将名声、财富、虚荣、权力等拿出来舍弃呢?”那人答不出来。

禅师又说:“每个人的篓子里所装的,都是自己从这个世上寻来的东西,但是你拾得太多,如果不能放弃一些,你的生命将承受不起,现在知道应丢下什么和留下什么了吗?”

中年人反问禅师:“这一路上,您又丢下了什么?留下了什么呢?”

禅师大笑道:“丢下身外之物,留下心灵之物。”

功名利禄就好像是背篓里的石子,得到的越多,步履越沉,反倒是心灵之物装得越多,越有智慧,看待事物越简单而幸福。就像故事里的禅师一样,身无一物,却智慧满怀。

抚州石巩寺的慧藏禅师,出家前是个猎人,他最讨厌见到和尚。

有一天他追赶一只猎物时,被马祖拦住。这位讨厌和尚的猎人,见有个和尚干扰他打猎,就抡起胳膊,要与马祖动武。

马祖问他:“你是什么人?”

慧藏说:“我是打猎的人。”

马祖问:“那,你会射箭吗?”

慧藏说:“当然会。”

马祖说:“你一箭能射几个?”

慧藏说:“我一箭能射一个。”

马祖哈哈大笑:“你实在不懂射箭之法。”

慧藏很生气:“那么,和尚你可懂得射箭之法?”

马祖回答:“我当然懂得。”

慧藏问:“你一箭又能射几个?”

马祖回答:“我一箭能射一群。”

慧藏叫道:“那都是生命,你怎么会忍心射杀一群?猎人虽以打猎为本,但杀取有道,这叫不失本心。”

马祖语含机锋地问:“哦,看来你也懂一箭一群的真义,怎么不去照一箭一群的法则去射呢?”

慧藏说:“我知道你说的一箭一群的意思,可要让我自己去射,真不知道如何下手!”

马祖高兴地说:“你这汉子旷劫以来的烦恼,今日算是断除了。”

于是,慧藏便扔掉弓箭,出家拜马祖为师。

慧藏禅师真可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是慧根,是机缘,其中的因果妙不可言。杀生的猎人,转眼就成了和尚。放下,不在明天,不在后天,就在此刻。

放不下,是因为没看破。不看破这虚幻、迷惑的人生,我们人生的价值是永远不会显现出来的。看得破就能放下,放下了也就看破了,也就不再执著于小我,这样就能步入离苦得乐的解脱之道。

心灵寄语

佛法在分析人生的基础上更是看破人生,这实际上是对于人生价值的肯定,因为我们只有看透醉生梦死的虚幻人生,看破功名利禄是过眼云烟,把人生的恶习一点一点克服掉,才能够实现人生价值。

同类推荐
  • 金口玉言

    金口玉言

    真诚,是说话成功的第一乐章。曾经打败过拿破仑的库图佐夫,在给叶卡捷琳娜公主的信中说:“您问我靠什么魅力凝聚着社交界如云的朋友,我的回答是‘真实、真情和真诚’。”真实、真情和真诚的态度,是用语言打动人心的最佳诀窍。白居易曾说过:“动人心者莫先乎于情。”炽热真诚的情感能使“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讲话如果只追求外表漂亮,缺乏真挚的感情,开出的也只能是无果之花,虽然能欺骗别人的耳朵,却永远不能欺骗别人的心。著名演说家李燕杰说:“在演说和一切艺术活动中,唯有真诚,才能使人怒;唯有真诚,才能使人怜;唯有真诚,才能使人信服。”若要使人动心,就必须要先使自己动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秘书口授反击法西斯战争动员的讲演稿时,“哭得涕泪横流”。正因为如此,他后来的发言才更加动人心魄,极大地鼓舞了英国人民的斗志。
  • 方法总比问题多

    方法总比问题多

    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仅靠喊口号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运用实际有效的方法。对于职场人士来说,遇到问题和困难时,是主动找方法解决,还是找借口回避责任,决定了一个人的事业前途。《方法总比问题多(白金版)》详细介绍了众多成功方法,结合大量案例指导读者灵活运用思维技巧,将问题和挑战转变为机遇。《方法总比问题多(白金版)》适合企业管理者、企业普通员工和企业培训师阅读。
  • 给别人喜欢你的理由

    给别人喜欢你的理由

    让别人喜欢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个人都想博得大家的喜爱,让大家记住。其实先要让别人喜欢你,不光是外表、才气,而是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气质、德行,都会成为别人评价是否喜欢你的筹码。
  • 幸福三宝:吃得下 睡得着 想得开

    幸福三宝:吃得下 睡得着 想得开

    真正的幸福不是一些事实的堆砌,而是一种状态的持续。幸福不是给别人看的,与别人怎样说无关,重要的是自己心中充满了幸福感。也就是说,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在别人眼中。幸福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只要我们心存一颗善良的心,就与幸福有缘。 幸福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应该是愉快的、满足的,使人心情舒畅,甜蜜快乐的。有时,平安健康地活着,自由自在地呼吸,身边有珍惜自己也值得自己珍惜的人,就已经是莫大的幸福了……
  • 读《佛经》学生活

    读《佛经》学生活

    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有的人想方设法延长生命,却没有意识到要好好利用已有的生命,就好像一个饥饿的人一直在憧憬明年的丰收,却不理会仓库里已有的粮食,任由它们发霉腐烂。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善知识,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 ——《坛经》
热门推荐
  • 忆秦娥

    忆秦娥

    像亲情一般沉默涌动的爱情并没有因为年代久远而枯竭,反而升华出同生共死的誓言。
  • 娇俏帝皇:皇叔到朕碗里来

    娇俏帝皇:皇叔到朕碗里来

    玩个极速飞车也能穿越?贼老天你也是够了!等等!我既然跟皇上撞脸了!对了,那个摄政王是什么鬼?还有,那贼笑是什么鬼!“皇上,您有沟必火”我脸色一红:“朕乃天下第一美男子,可是有大块腹肌滴,风贤臣不要羡慕朕?”“皇上,您不停地摸太傅的手是几个意思?是不是屁股又痒痒了?”风慕倾脸色一黑,双手握拳!我猛地一拍桌子:“风慕倾,你不要太过分啊,江山是朕的江山,哪里轮到你天天打朕的屁股了?太傅美若天仙,朕还打算封他个美人当当呢!”“。。”太傅风慕倾浑身一抖,阴沉的坐在椅子上,一把将花彩蛋栏在怀里,微微屈膝,按在上面,大手朝下“啪!啪!啪!“
  • 白魔记

    白魔记

    这是一个怀揣着江湖梦的小镇少年误入仙途,翻天覆地的故事。这故事里,有个自称六爷天天喝醉的老鼠,有个骑猪的邋遢大师兄,有个埋在地底英俊不凡的祖师爷会使万鬼夜行大法,那带领万鬼的鬼头头,却是个巴掌大的独眼怪……这里,一滴血足可以红透高原,一粒沙也可斩万千大道。魔是魔头,更是一种执念。一枝白梅,一头白发,白魔出世,万仙避行。翩翩少年郎如何成为一代魔头,一切尽在白魔记。
  • 须弥众生劫

    须弥众生劫

    那三千大千世界,每个人都好似尘埃;万物都是因缘而起,也因缘而灭!须弥山界中的二十八重天,若能登入“圣上天”就能问鼎九阊,断灭生死,脱离六道!有人喧闹的开场,也有人寂静的落幕,人生八苦随着时间的迁流,这一世的爱恨情仇,也不过是刹那之间的事。浮世沉缘,各位朋友点击或关上在都在这一瞬间,谢谢你们的支持!
  • 是谁导演这场花开

    是谁导演这场花开

    本故事讲述了,一名世家男子,为了追寻父仇,却不料调入被人设计的圈套,反而成为被人的杀父仇人,于是所有的故事接踵而来,就在自己父亲被杀之后,自己恋人也相继不见,一场场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袭来。
  • 比太阳更早升起的

    比太阳更早升起的

    文学的持续生产,也要仰赖于文学最基本部分的建设。这个建设是帮助新人涌现,是期待新人带来的新作品,带来新的感受力,产生出新的思想方法与表达的艺术。《比太阳更早升起的》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四川省作协巴金文学院,取得四川省省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和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文艺出版社合作编辑出版“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书系”,着力发掘富于原创能力的新锐作家,资助出版他们在文学创新方面的文学成果。这种举措的唯一目的,就是为四川文学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做一些计之长远的人才培养与新的艺术经验积累方面的基础性工作。
  • 绝色风华:冷傲王爷的宠妻

    绝色风华:冷傲王爷的宠妻

    东方倾宇:我的女人就是要把她宠上天!不就是见了皇帝没行礼吗?就算是她把天捅破了我也会帮她补上!只要是她想要的!就算从别人手里抢偷我也要给她送去!风晴:作为我的男人要么比我狂要么比我强!我风晴要的不是废物而是可以帮我解决我碰不了的,给我温暖的……两人碰见,火花四溅,到底是她降伏了他,还是他征服了她?
  • 闷骚竹马小蛮妻

    闷骚竹马小蛮妻

    五岁的夏茶第一次看见楚青御便想,好好看的男孩子,听妈妈说,好东西要弄回去藏着,不然也要贴还是自己的标签,便下定决心要收了这个好好看的男孩子。十岁的夏茶闹着不准楚青御收情书,为了坚持立场,于是对楚青御说到,我每天给你写,你不准收其他人的了。十五岁的夏茶对楚青御的热情未减,整天追逐着她的青哥哥。十八岁的夏茶歇斯底里,青哥哥不见了,从此从自己的世界消失了,生命的唯一目标由此倾塌。二十四岁的夏茶心尖尖上的人回来了,带着对自己的情感,还是原来的那般温柔,可是夏茶已然不再像是夏茶了,命运轮转,何去何从?
  • 1943黄金大争战

    1943黄金大争战

    “七七事变”后,日寇侵占华北,继而进入黄岗山金矿。随着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寇亦因战线拉长致使国内资源匮乏,更加紧对黄岗山金矿的掠夺性开采,矿工们稍有不满便遭到残害。此时延安方面资金紧缺,上级领导责成八路军和地下党设法开采和运出黄岗山黄金。敌我双方的争夺陷入胶着状态。年轻的地下党员郭晓冬领命潜伏进入黄岗山金矿,与黄岗山财东马万祺合作,利用其暗藏的一百支步枪和弹药对日伪军进行伏击,日伪军恼羞成怒,加紧对黄岗山金矿的严密控制,诱降土匪头子鲁大成做了黄岗山地区伪军司令,鲁大成掠走马万祺父女欲加以残害。郭晓冬设计捕获鲁大成,救出马万祺父女。
  • 灭神域:大陆九重天

    灭神域:大陆九重天

    惧,为何物,吾有何惧?且看今朝,莫过于濒死;君子之叹,鼠辈岂可知?吾之理:惑乱众生者,杀之;惑乱人心者,诛之!——神性,魔性,皆为人性。——人,生来就有贵贱,不在于金钱,而在于人格。生得穷不是你的错,可是几个金币就把自己的人格出卖,你的灵魂比你的出身还要贫穷。把每一枚铜币都当成梦想的人,天生就有一种成为高贵者的骄傲之心。——狗者,畜也;人者,主也;但若不如,何谓人,何为主?观:冷煞降世,风起云涌;饮:葡萄美酒,雨露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