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42700000003

第3章 人之本性(2)

从前,我当衣服、卖骏马,无拘无束,毫无遗憾。自从我有了钱,就把它束之高阁,轻易不打开心爱的钱包。我们不断壮大财富,增加数量,可悲地放着财产不去享受,而是把它们看管起来,不动分文。照这方式,那些看管城门和银行的守门人便是最有钱的富豪了。

柏拉图将有形的财产分成健康、美丽、力量和财富几种性质。他认为,不盲目敛财聚富,人就不盲目,而是看得清了。在这点上,小狄奥尼修斯做得就很漂亮。有人告诉他,一位锡拉库萨人将财宝藏于地下,于是小狄奥尼修斯便叫那位锡拉库萨人把财宝带给他。后者这样做了,但偷偷留下了一些部分,并带着它们到了另一个城市。在那里,他那攒钱的癖好丧失殆尽,花钱变得大手大脚起来。小狄奥尼修斯得知此事,便派人把另一部分财宝还给了他,并说:“既然那人已学会如何花钱,我心甘情愿把剩下的还给他。”

有好几年,我也是这样,也不知是哪根神经让我摆脱了守财的想法,就像那个锡拉库萨人一样,想把我的积蓄统统花光。这个念头的产生,应归功于一次花费颇大的旅行让我尝到了花钱的乐趣。从此,我开始了第三种生活方式,当然更快乐,更有规律。我量入为出,当然,有时花得多一些,有时攒得多一些,两者很少脱节。

我也是安于日常需要的人。非日常的需要,那是世界上所有的储备也无法满足的。指望命运为我们提供足够的武器来同它抗争,那是痴心妄想。我们要用自己的武器同它抗争,因为不测事件最终会将我们出卖。

我存钱只是为了买些什么,不是为了置办地产—这对我毫无用处,而是为了买快乐。“不贪买,便是财富,不购买,便是收入。”我不怕没有财富,也不再想增加财富。“富裕是财富的产物,满足是富裕的标记。”我庆幸自己到了该吝啬的年龄却能改邪归正,摆脱了老年人的这一通病,同时也摆脱了人类最可笑的弊病。

弗罗雷曾经历过两种命运,他觉得,财富的增加并没有刺激吃喝、睡觉和拥抱妻子的欲望,他还感到管理钱财这个讨厌的任务沉重地压在肩上,正如我的亲身体会一样。因此,他决定让一位对他忠心耿耿并且渴望发财的穷朋友高兴,于是把自己多得用不完的财富全部送给这个青年,包括继续从他慷慨的主子居鲁士那里获得的以及在战争中日积月累的财富,但他要求这位青年像款待客人和朋友那样供养他,管他吃住。我要称赞这一位老高级教士的冒险做法。他把自己的金库、收入和投资交给他选定的仆人或其他人照管,多少年来,他就像一个外人,全然不知自己的财务情况。相信他人正直,同时也证明自己正直,上帝一定会赞扬的。至于这位教士,没有哪家的财务有他家的管得好。一个人如果能这样合理安排,使自己的财富既满足自己的需要,又不用为分配或管理财富而中断其他重要事务,活起来也就心安理得、随心所欲。

富裕和贫困完全取决于个人的看法,财富、光荣、健康也不像拥有者所说的那样美好和快乐。是好是坏,这全凭自己的感觉,对自己满意的人才会高兴,而不取决于别人是不是对你满意。只有这样,看法才真实可靠。

财富对我们既无好处亦无坏处—它只给我们提供物质和种子,而我们的心灵却是幸福或不幸的唯一缘由和主宰,能随心所欲地摆布和使用财富。外部附加物的气味和颜色来自内部构造,正如衣服可以暖身,但热量并不来自衣服,而来自我们本身,衣服只是用来维持热量的。如果拿去盖在冰冷的物体上,它对寒冷也同样起维持作用。

苦读对于懒汉、戒酒对于酒鬼都是一种折磨,俭朴对于纵欲者来说是苦刑,锻炼对于体弱多病者和游手好闲者是体罚。事物本身并不痛苦也不艰难,是人类的脆弱和无能导致痛苦和艰难。要判断事物是否伟大、高尚,就得有伟大和高尚的心灵,否则,就会把我们自己的缺点说成是事物的。一支笔直的桨在水中看起来似乎是弯曲的,这就需要我们不但要看到事物本身,而且要有恰当看待事物的方法。

许多论述从不同侧面劝说人们蔑视死亡、忍受痛苦,为什么我们不从中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呢?我们想了许多奇妙的方法,去说服别人不要惧怕死亡和痛苦,为什么我们不根据自己的性情选择其一呢?如果你忍受不了用烈性药和创口洗涤剂来根治病痛,至少可以服用镇静剂来减轻痛苦。可以这样说,有一种懦弱的、没有什么价值的偏见,在控制着我们对痛苦和快乐的态度。当一个人心灵软弱无力时,连被蜜蜂蜇一下都会大叫,这说明什么?说明了自制力的问题。

)第二节 待人待己之道

叔本华

◎导读:人生不能没有幸福,幸福的最本质的要素是健康,其次才是维持我们独立自在、无忧无虑地自由生活的能力。

人都注重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虽说这种看法并不能造成多大的影响,无论别人的看法怎样,它与快乐无本质的联系,但难以理解的是,大多数人都会因得到别人的好评或恭维而感到快乐。

如果你称赞别人,他会笑容可掬,脸上露出甜蜜的微笑。如果受到赞美的事,正是他引以为豪的,就算这种赞美是露骨的谎言,也会受到他的欢迎。就算有天大的不幸,他从以上所说的两种幸福的源泉中获取很少,但只要有人称道,他就可以得到安慰。如果人们妄自尊大的心理受到打击,或被人等闲视之,遭人轻蔑鄙弃,无论这种伤害的性质、程度及情形如何,他都会顿生烦恼,有时甚至陷入痛苦之中。如果期望受人尊重源于人性的这种特性,它就会取代德行对普通人的康乐产生积极的影响。可惜这对人们的幸福,特别是对和幸福水乳交融的心灵宁静及独立,与其说是有益,倒不如说是扰乱了人们内心的平静,损害了幸福。所以,要尽可能制止这一弱点,并对其中优点、性情及他人的意见等等,做出相应的考虑和正确的评价,这对每个人都是大有益处的。

如果将我们自身的本质与目的,和别人对我们的评价在价值上作一比较,我们的幸福就会源远流长。前者包括了我们活着时的一切,包括使生活获得其本质的东西和我们囊括在人格与财产中的其他优点,在这个范围内所发生的一切,这些都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内。但在别人眼里发生的事物,都存在于他们的意识之中,而不在我们的意识之中。这包括我们在他们眼中的形象和由此而激起的种种想法。这些对于我们的生存并不是直接的,也不是接近的,它们只能间接地影响我们,只有当他人的评价对我们的行为举止发生作用时,才由它们直接引起。只有当它们削弱我们的本质和目的时,才算对我们产生了影响。在别人意识中的一切对于我们来说都是无关紧要的。大多数人思想都很浅薄,观念极其狭隘偏执,情感平庸粗俗,意见恶毒堕落,大多数人经常错误百出。有人说到他的伙伴时口气很傲慢,而别人并不害怕他。要是我们有机会看到伟人如何若无其事轻描淡写地对待一群傻瓜的话,我们就会明白,对他人所说的话给予过高的估价,就显得太尊敬他们了。

有的人却无法从前面两类福音中得到任何幸福,他只得在第三类幸福中去寻找,换句话说,他不是在他自身的本质中去寻找,而是在别人的眼里去寻找。但整个幸福的本质基础,却是体格,幸福最本质的要素是健康,其次才是维持我们独立自在、无忧无虑地自由生活的能力。

一方面,在这两者之间既不存在优先的问题,也不存在相互替代,一方面,我们又给后者以比荣华富贵高得多的评价。人们会毫不犹豫地为前者而牺牲后者。但其实我们生活的现实条件——健康、气质、能力、进款、妻子、孩子、朋友、住宅,比别人的看法重要得多。认识到这点,我们就会感到幸福,否则就会痛苦不堪。

有人却认为,受人尊敬地生活显得更可贵,意思是说,健康与舒适和别人的看法比较起来一钱不值。这只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借以表明一个真理:如果我们要在这个世界上迈步前进,别人对我们的看法是不可缺少的。但如果我们回到现实问题上来,当人们发现自己不遗余力、历尽千辛万苦、遭遇无数陷阱与危险终生以求的近乎所有的东西,不外乎是为了抬高别人对我们的评价,当我们看到,仅仅为了得到更多同伴的尊敬,不仅把官职、头衔、荣誉,而且把财产、知识和艺术,作为全部努力的最高目标来追求,我们就发现了人类可悲的论据。

高看别人的看法是人类共有的毛病。这也许根源于人类的本性自身,或是由于文明及一般而论的社会安排所带来的后果。无论根源是什么,它对我们产生了不良影响,而且有害于我们的幸福。我们可以考察这种情况,即对别人所说的意见感到胆怯畏惧,而且抱着盲从的态度,直到引起一种情结,正是这种情结诱使无数人为了死后的荣耀而抛弃平静、财富、健康乃至生命。这种情结是人们手头上用来控制和支配其同伴的便利工具。我们可以看到,在所有营造人性的计划中,维持并加强渴求荣耀的情感占有重要地位。它对幸福所产生的影响,又是另一回事。这里讨论的是人的幸福,我们奉劝人们不要过多地对他人的看法感兴趣。

经验告诉我们,人们就是在这一点上经常出错。多数人对他人的所思所想给予高度的重视,他们更关注他人的意见,而忽视了在自己意识中的思想,忽视了对他们最为直截了当的东西。他们颠倒了自然的秩序,把别人的看法当作真实的存在,而把自己的意识当作某种模糊晦涩的东西。他们本末倒置,把别人给他们作的画像看得比他们本人还重要。他们试图从那并不存在的东西里得到直接的结果,这样就会使他们陷入所谓虚荣的愚蠢状况中。虚荣这个词恰到好处地表达了那种追求没有实际价值的东西的心理。那种人就像守财奴,满怀着热望去追求手段,而忘记了应当追求的是目的。

我们对他人意见的重视和为之付出的不懈努力,与我们在理智上所希望的结果很不相称。因此,我们可以把这种关注看作是人天生遗传的迷狂症。在我们的行为中,我们最先考虑的事情几乎都是别人将会说什么,生活中近半数的困扰烦恼,都是由于在这方面太费心而引起的。说到底,这种担忧是一种妄自尊大的情感。如果它敏感到了完全变态的地步,这种自尊心就很容易受到伤害。对他人的看法操心焦虑,构成了虚荣、矫揉造作、自我炫耀及狂妄自大的基础。如果没有这种焦虑,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奢求了。任何形式的骄横,无论怎样改变其种类或范围,都只不过是对他人会说什么而感到忧虑而已。我们甚至在儿童身上也能看到这一点,尽管它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存在。如果人们不追求犬马之乐,浮华虚荣与骄傲蛮横就会分享它们的地盘。在这方面,法国人是很好的例子,在法国,骄狂虚荣流行于市、泛滥成灾,有时甚至表现出荒谬绝伦的劲头,整个民族的虚荣达到了滑稽可笑的地步。

我们可以看看1846年3月31日《泰晤士报》的一则消息:托马斯·韦克斯出于报复,谋杀了他的师傅。虽然这个例子比较特殊,给人们展现了一幅愚蠢行径所导致的显著画面,但它恰好说明了根植于人类本性之中的高看他人意见的弊端。报道说:“执行死刑那天上午,忏悔牧师早就来到韦克斯跟前,但韦克斯对这一宗教仪式毫无兴趣,他的举止有些紊乱,焦躁不安,只是因为要在围观他不光彩结局的观众面前表现勇敢而故作镇静……韦克斯十分轻松地来到了他在队列中的位置,他讲了这么一句话,声音很大,靠近他的几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就像多德博士所说,现在,我马上就会知道这个秘密了。’在上绞刑架时,这个可怜的家伙没用任何帮助就登上了绞刑架下的活动踏板,当他到了中心位置时,他向观众们鞠了两次躬,这时,台下围观的人群发出了一阵可怕的欢呼声。”

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韦克斯眼里,形式上是恐怖的死亡,是超脱死亡而获得永恒的方式。死到临头,他关心的还是他给那些目瞪口呆的围观者的印象,以及他死后留在观众心中的看法。这类事情并不仅仅是现代才有,马特奥·阿莱曼在他著名的骑士故事《古斯曼·德·阿尔法拉切传》的序言中说,有许多罪犯,不是用他们生命的最后时刻来享受灵魂的安乐,而是忙着准备在死刑台上的演讲辞。我们的所有忧虑、焦躁、担心、烦忧、苦闷,乃至愁肠百结、竭尽心力,在很多场合,都是由于考虑别人会说什么而导致的。在这一点上,我们也不比那些可怜的罪犯聪明。妒忌和仇恨常常也是因为这样。

幸福主要是心灵的平静和满足。要获得幸福,不能靠别的,而要把这种人的本性冲动限制在理性的范围。这样,才会消除不断引起痛苦的肉中刺、眼中钉。但这很困难,因为这种冲动是人自然的、天生堕落的本性。塔西佗说:“对名声的欲望是智者很难摆脱的。”结束这一愚蠢行为的唯一方法,是要清醒地意识到它是愚蠢的。

我们可以通过认识这个道理来达到这一目的:大多数人的意见是错误百出、违背常理、张冠李戴的,它们根本不值得引起重视。在多数情况下,相对于各种生活事务,他人的看法很少对我们产生积极的影响。这种看法是不利于人们的,以至于一个人一听到有人谈论有关他的任何事情,就会焦虑得要死。

对于其他事情,我们也应清楚这一事实:他人的尊重没有直接的价值,只有相对的价值。如果人们能超脱那种愚蠢的行径,就会促进心灵的平静和欢乐。在现在看来这个结果是很难想象的。幽静的生活方式对我们内心的宁静大有裨益,主要原因就是我们不受别人脸色的左右,不再对他人漫不经心的意见纠缠不清。我们可以避免大量的不幸,而如果沉溺在一些有害的愚蠢行为中,我们就会陷入这种不幸。所以,我们应当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那些坚实可靠的、实在的事物上,不断地享受它们。

)第三节 人生的欲望

叔本华

◎导读:在人生的欲望中,因为有名利问题存在其中,所以说痛苦会渗入到每个角落,发展为与生命本身不可分离的需要欲念,如果把这些痛苦看成是偶然的结果,那是很荒谬的。

我们要清楚一点,就是每一个不幸的降临,都是例外的,但从一般意义上讲,不幸却是必然的。

同类推荐
  • 受益一生的心理自愈术

    受益一生的心理自愈术

    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病还须心药医。身心天生拥有自愈能力,我们可以运用自身的本能力量,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从身体、精神和心灵上改善自己的境况,找到人生幸福的终极方法。陈荣赋编著的《受益一生的心理自愈术》提供了各种心理疾病的自愈方法,将疗愈心理疾病的要诀娓娓道来,旨在帮助现代人排解因工作压力大、紧张度高、生活节奏快而引发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开启身体的正能量,疗愈内心的创伤,重建心灵的秩序,达到身心合一、和谐圆满的境界。
  • 谁说你懂为人处世

    谁说你懂为人处世

    本书介绍了一些为人处世之道,主要内容包括:低调做人才是处世的高手、保护好自己是处世之道的基本要求、说话能力决定处世水平、不要小瞧你所遇到的任何人、给人留面子自己才会有面子、善交朋友比多交朋友重要、不可忽略为人处世中的社交细节等。
  • 从员工到老板的五个步骤

    从员工到老板的五个步骤

    你是不是在公司里做职员已经很久了?你是否对这种状态不满意已经很久了?是否每次想起年轻时的梦想,总觉得自己现在的状态是如此灰暗,你是否不愿让那些梦想就此淹没在记忆的尘埃之中?或者你还很年轻,根本不愿意把青春浪费在这种碌碌的生涯之中?当老板从你身边走过时,你是否觉得他们走路都特别有活力,尽管他(她)的年龄比你大许多?你是否暗地里羡慕老板头上的那些光环?那你想没想过有一天将他们取而代之自己成为老板或者你做自己的老板?惊讶么?为什么不可以呢?你的老板一出道就是老板么?他们是不是也是从员工到老板的呢?从员工到老板,别人可以,你为什么不行?从员工到老板,你完全能够做到。
  • 单身女人的24堂必修课

    单身女人的24堂必修课

    高品位女人正在成为潮流,高品位女人是永恒的经典。时代需要我们去塑造高品位女人,成就高品位女人,推动高品位女人,传播高品位女人,标榜高品位女人。本书通过全方位的解读,让你成为一个有高品位的女人。
  • 30年后,成为快乐富足的人

    30年后,成为快乐富足的人

    当你肆意挥霍的时候,你是否想过自己30年后的生活?是牵着老伴的手在希腊爱琴海细数往日情怀?还是蜗居在小房子中,每天白粥配咸菜?口口每个人都会慢慢变老,但没有人希望今天的收入比昨天还要少;每个人都希望长寿,但是没有人愿意到老了还晚景凄凉。这《30年后成为快乐富足的人》将给你指明一条人生道路。
热门推荐
  • 重生之最萌皇后

    重生之最萌皇后

    前世,她有三个爹,亲爹,后爹,后后爹,却没有一个安稳的家,甚至连顿饱饭都吃不上,在她快饿死的时候,遇见了满锦瑜,她却为了帮助别人登上皇位伤害了她,而她最终落得一个冷宫的下场,满锦瑜却不管不顾的为她造反夺位,最终又为了她,甘愿放下唾手可得的皇位和她一起受五马分尸之刑!
  • 别让地球抛弃我们:远离垃圾与白色污染

    别让地球抛弃我们:远离垃圾与白色污染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白色污染”,提高人们对“白色污染”危害的认识,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自身严格遵守环保法规的同时,积极制止身边的不良行为。《远离垃圾与白色污染》提倡我们少用塑料袋,多用布袋和篮子,减少生活垃圾,让地球更加美丽!
  • 中场大师

    中场大师

    梅西:没能与他做队友是我一生的遗憾。C罗:他的射门犹如炮弹一般,我远不及他。齐达内:作为一名前腰,他的成就比我要高。吴昱:哦。
  • 山有木兮木有枝

    山有木兮木有枝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在四分天下的未央大陆上,蟠龙、浮屠、血狼、南灵之间暗潮汹涌。然在汹涌地大地之上悄悄覆盖一只遮天魔手,世界笼罩在暗黑之中。谁才是真正的众王之王,什么才是未央的未来。就让随巨浪翻腾的她与他相遇,倾覆天下生死相随,共奏一段白头韶华……
  • 儿童好奇心大百科

    儿童好奇心大百科

    《儿童好奇心大百科》这本书内容丰富,分四个部分,涵盖了动物、人体、自然、生活等多方面的科普知识。这些知识恰恰是少年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问及频率最高、最渴望获得的。这本书绘制了大量的图画来展示和解答科学知识,摆脱了以往此类书籍“板着脸说教”的窠臼,可谓形象直观、别出心裁,充分照顾了少年儿童的接受能力和认知水平,既能帮助少年儿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又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 到最热的地方避暑

    到最热的地方避暑

    本书是《禅门公案三百则》第二部,从浩瀚的禅门典籍中精挑细选出最具代表性、最精彩动人的公案。为了引导读者深入这些公案,每一则都有妥切的“白话新唱”、慧眼独具的“分析与鉴赏”,公案中出现的术语也适时注释。
  • 富家子之落魄

    富家子之落魄

    富家子李思奇在一次旅行意外当中失去金卡,身份证,变得身无分文,在大街上将自己卖掉了……
  • 达尔文在路上看到了什么

    达尔文在路上看到了什么

    本书为达尔文在航行路上记录的见闻观察和发现。记录内容涵盖马、骡子、牛等多种动物野人、火地岛人等人种乌拉圭、巴拉那河等地里信息以及森林、贝壳杉等自然信息。
  • 天雷龙骑

    天雷龙骑

    “难道我的一生就要这样结束了吗?不,我还不想死,我还没赚钱娶老婆呢,还没享受人生呢,怎么能这样就结束呢?我要活着,我一定要活下去!”雷击之下,无幽偏偏以坚韧的意志在不可能存活的情况下顽强的存活下来,并且因此扭转命运,从此怀抱龙女,,,,,,一步步朝向巅峰迈去。。。。。
  • 非常难欺:女相独倾城

    非常难欺:女相独倾城

    乱世之中风云涌动,朝堂之中阴谋不断,沙场之上腥风血雨,人人都想成为这乱世雄主,人人都想统一天下,坐拥这锦绣河山!她为自己逝去的爱人守护临江。他为天下能早日安定协助郢国。她倔强从不服输,他内敛不愿表达,叶清绾曾质问她,是否认清过自己的真心?她内疚自责,强迫告诉自己,大师兄是兄,她爱的就是彭初辞,脑海里又浮现出少年满含愤恨的言语,“这是乱伦,为天下所不容!”这乱世能否有情?这苍天可否仁慈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