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369000000032

第32章 梁启超

梁启超(1873~1927),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赴北京参加会试,追随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1896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编辑《西政丛书》,次年主讲长少时务学堂,积极鼓吹和推进维新运动。1898年入京,参与百日维新,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戊戌政变后逃亡日本。初编《清议报》,继编《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受到民主革命派的批判。但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经济学说,对当时知识界有较大影响。辛亥革命后,以立宪党为基础组成进步党,出任袁世凯政府司法总长。1916年则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后又组织研究系,与段祺瑞合作,出任财政总长。“五四”时期,反对“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早年所作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颇有特色。晚年在清华学校讲学。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梁启超出身于小地主家庭。其家虽然比较富裕,但由于没有什么人当大官,还只属于“富而不贵”的小地主之列。为了能够挤身于统治阶级之列,他祖父梁维清曾立志于学,奋斗一生,只中了个秀才,做了一个八品小官。他父亲梁宝瑛屡试不第,梁启超自幼接受祖父和父亲的启蒙教育。

他10岁到广州应童子试,曾在船上吟咏“太公垂钓后,胶鬲举盐初”诗句,引起全船注目。于是“神童”之名传遍县城。他12岁中秀才,17岁中举人,才华横溢,家中都把他引以为荣。

1890年(光绪十六年)初,梁启超赴北京参加会试,落第后于返乡途中,购得《瀛环志略》一书,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于是认真研读,这是他获得世界知识的开始。同时,他又见到了江南制造总局翻译的西学著作,从而激起了他对西学的兴趣。

这年秋,他回到广州,由他的同学陈千秋引见,拜康有为为师。在这里学习的三年期间,梁启超在康有为创办的万木草堂不仅认真学习中国文学,而且广泛浏览西洋著作。在今文经学和欧州著作的洗礼下,他接受了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从一个封建弟子变成了一个热血沸腾的维新志士。后来,他便跟随康有为一起投入到了救亡图存的运动中去了。

1895年4月,梁启超与康有为正在京参加会试。当他们听到中日签订的《马关条约》内容时,极为愤慨。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梁启超和康有为一道四处奔走,联络在京应试的18省举人,发起著名的《公车上书》,向光绪皇帝提出拒和、迁都、变法的建议。这次上书光绪皇帝虽没看到,但它标志着从鸦片战争以来就萌芽发展的维新思想,这时正式发展成一场公开的政治改革运动,康有为和梁启超作为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开始走上政治舞台。

为了让人们接受维新思想,1895年8月17日,梁启超协助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后改为《中外纪闻》,并组建了“强学会”。梁启超担任强学会的书记员,积极协助康有为在北京开展变法运动的宣传组织工作。第二年春,他来到上海,与汪康年、黄遵宪等人创办《时务报》。这期间,他连续发表了《变法通议》等政论性文章,呼吁变法图强。由于他才思敏捷,文笔流畅,观点新颖。“士大夫争相购其书。自通都大邑,下至穷乡僻壤,无不知晓他的大名。”《时务报》在数月之间,销售至万余份,创下了中国有报纸以来的最高销量。从此,梁启超名垂一时,人们将他和康有为并称为“康梁”。此外,梁启超还开展了许多活动,去澳门协助康广仁等筹办《知新报》;到上海创办大同译书局、女学堂及不缠足会等;还赴湖南,任时务学堂总教习。在时务学堂他进一步宣传维新变法理论,广泛介绍西学。

1898年3月,梁启超赶到北京,与康有为一起建立保国会,号召人们救国。同时,他又联合百余名举人上书,要求废除八股取士,开办新学,抵抗侵略。6月11日,光绪帝下诏,宣布变法,梁启超奉旨在总理衙门查看奏章,参与筹划新政。7月3日,他又接受光绪帝的召见,被赏给六品官衔,办理译书局事务。他建议光绪帝设立编译学堂,并提出奖励工艺、资制新器的章程,均得到光绪帝的批准。在百日维新期间,梁启超工作十分积极,充分发挥了他的宣传和组织才能。梁启超的这些活动,有力地推动了百日维新的进行。百日维新失败后,他逃到日本避难。

1898年12月,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清议报》,又著成《光绪圣德记》和《戊戌政变记》等,猛烈攻击清政府及太后,盛赞光绪帝。翌年,在结识孙中山后,曾商讨合作,共举反清的问题,因康有为极力反对而作罢。1900年,梁启超又奉康有为之命去檀香山建立保皇会,并在海外华侨中募集捐款,支持唐才常自立军起义,企图推翻慈禧,使光绪帝掌权,再行新政。后来,因自立军失败而从上海转赴新加坡。不久,他又去欧洲游历,于1901年春,返回日本。

1902年2月,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又创办了代替《清议报》的《新民丛报》。《新民丛报》同《清议报》一样广泛介绍欧美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鼓吹自由、平等、民族主义等资产阶级思想,批判封建主义,揭露清王朝的黑暗。清政府虽然明令禁止这两种报纸的发行,但这两种报纸发行量与日俱增,影响之大是其他任何报纸不可相比的。从1898年至1903年,他在这份报纸上共发表80多篇文章。他的文章气势磅礴,笔法细腻,使用的文字通俗易懂,清秀隽美,说理透彻,声情并茂。郭沫若在回忆中也写道:“平心而论,梁任公……负载着时代使命,标榜自由思想与封建的残垒作战……在那新兴气锐的言论面前,差不多所有的旧思想、旧风习都好像在狂风中的败叶,完全失掉了它的精彩……他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有力的代言者”。“他著的《意大利建国三杰》、他译的《经国美谈》,描写的那些亡命志士、建国英雄,真是令人心碎”。同时,他还花费了大量心血,先后撰写了《卢梭学案》、《法理学大家孟德斯鸠之学说》等文,广泛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启蒙著作,在舆论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时人誉为“舆论界之骄子”。

从1903年起,中国历史进入了以资产阶级革命为主流的时代。令人遗憾的是梁启超这时开始落伍了。从1904,随他堕落为保皇派。梁启超不仅死守保皇、君主立宪的主张,而且还亲自出马,与革命派围绕着中国何去何从的问解展开长达数年的大论战。在整个论城中,虽然他倾尽心力,强词夺理,但由于他背离了历史发展的方向,说理,此通彼阻,但由于他背离了历史发展的方向,说明书,此通彼阴,前矛后盾,最后不得不败下阵来。孙中山说他“忽言革命,忽言破坏”,“一人而持二说,首鼠两端”;就连昔日赞扬过他“一字千金,”的挚友黄遵宪也责怪他“言屡易端,难于见信”。梁启超在这一时期,政治上县花常昏暗的。

1906年9月,清政府迫于形势,宣布预备立宪。梁启超大为激动,认为自己追求多年的立宪政体就要实现了。于是他在东京成立政闻社,为清朝的立宪呐喊助威。1908年,政闻社迁回上海,参与国内立宪活动,却遭到清政府的查禁。同年,他指导立宪派联络近4万人签名上书请愿,要求三年内召开国会;其后,他又不断撰文,指责清廷预备立宪是个大骗局;要求缩短预备立宪期限,鼓励国内立宪派发动大规模请愿。但是清廷未予理睬。

资产阶级革终于爆发了,梁启超又表示拥护共和体制。1912年8月,他成为民主党的领袖,企图在袁世凯政权下推行政党政治。次年,他加入了共和党。不久,统一、共和、民主三党合并为进步党,梁启超担任理事。这年9月15日,进步党熊希龄组织“第一流人才内阁”,梁启超出任司法总长。1915年,袁世凯大搞帝制复辟,梁启超在规劝无果的情况下,写下了《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斥责袁世凯称帝;后又与蔡锷联合,共同发起了护国运动,并为护国军将够起草电文。他还出任了护国军两广都司令部的参谋和军务院的抚军兼政务委员长。这时,梁启超在护国运动中做出了一定的贡献。1917年,梁启超又参与段祺瑞军讨伐张勋复辟的斗争。不久便辞去段祺瑞政府财政总长的职务,退出了政坛。

1918年,梁启超去欧洲游历,直到1920年3月才回到上海。在巴黎期间,他留心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谴责巴黎和议中有损中国权益的条款,同情“五四”运动,表现了爱国热情。

1920年后,梁启超开始把精力放在教育和学术研究上。他先后担任清华大学研究院导师,兼任天津等几所大学的教授。致力于学术研究和讲学。他在学术研究上是一位思想解放、敢于创新、勇于开拓的学者,对祖国文化遗产进行过比较全面、系统的整理和研究。他的学术研究涉及领域很广,有政治、经济、法学、伦理学、文化、教育、哲学、宗教学、文学、史学和艺术、美学等。他学贯中西囊括古今,其研究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和时代特色。世界上所见不多的宏篇巨著《饮冰室合集》148卷,约1400万字,是他一生政治论著和研究的结晶,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梁启超在学术上的建树突出表现在文学和史学方面。

文学方面,主要论著有《屈原研究》、《中国美文及其历史》、《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辛稼轩先生年谱》等。特别是他撰写的《论小说与政治之关系》影响尤为深远。在文章中痛斥封建文学脱离现实政治的倾向,要求小说自觉地为社会服务,此文成为“小说界革命”的纲领性文献。

史学方面,他始终自觉地建立资产阶级“新史学”,作为反对封建主义的重要手段。早在戊戌变法期间,他就从“经世致用”的要求出发,提出编著资产阶级的“国史”和“民史”,反对封建“君史”的主张。他认为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各种体裁的史书都“不过为一代之主作谱碟”,“不能继往以知来,察彼以知己”,应该废掉。他从救亡图存,实行资产阶级改革的需要出发,积极开展对封建旧史的清理和“新史学”理论的创造,在本世纪初写出了《中国史叙论》(1901年)和《新史学》(1902年)等两文,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史学的真正开端。

1928年9月,梁启超患病住进了北京协和医院,在住院期间,他还在撰写《辛稼轩先生年谱》,1929年1月19日,这位近代中国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思想家、文学家病逝于北京,享年56年。

综观梁启超的一生,政治倾向多变,这是与当时快速变化的社会相联系的,但他一生爱国之心未变,正是这种爱国之心,才使他成为20世纪初最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宣传家,他晚年在学术领域所取得的惊人成就也使我们叹为观止,他一生不懈追求的精神.跳跃的思想理性,永远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同类推荐
  • 梦归田园:孟浩然传

    梦归田园:孟浩然传

    孟浩然身怀仕途报国之心,情系山水田园之美。然文人功业的失意、家庭生活的磨难、求仕与归隐的矛盾,终使一个才华横溢、耿介清高的诗人落寞而终。作者依据史料和传主诗作,详尽描述了孟浩然的人生际遇、思想变化与命运轨迹;他与王维、李白、张九龄、王昌龄等人的酬唱交往,与时代背景、国家隆衰形成内在参照,体现了大唐盛世的时代精神。——文史专家何西来孟浩然一生浩情在胸,可惜大梦难成,总在落寞孤寂的路上。作者深切地感受到传主的不幸与无奈,用心地在这不幸中检视他杰出的山水诗创作,并在其人生与诗歌的不断缠绕中书写其丰富的精神世界。作品结构严谨,感情充沛,语言质朴,颇具诗意蕴含和感染力量。
  • 绝艺芳华:女武生俞鉴

    绝艺芳华:女武生俞鉴

    本书分上、下两篇介绍了京剧界一度硕果仅存的女武生俞鉴的人生历程。
  • 大清体制内的改革者:曾国藩传

    大清体制内的改革者:曾国藩传

    "曾国藩历来是个受争议的人物。他被冠之以“中兴名臣”、“洋务之父”、“理学大师”的称号,但又有人称他为“曾剃头”、“曾屠户”。他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李鸿章的一生,是悲壮的、凄凉的。他虽然以外交能手自负,但没能改变大清国被动外交,割地赔款的局面。最终,他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曾国藩一生毁誉参半,有人称之为千古一完人,而也有人称他为祸国殃民的败类。纵观曾国藩一生,可以说的跌宕起伏波澜壮阔。无论毁誉,曾国藩的一生都值得研究。"
  • 一封终于发出的信:我和我的父亲陶铸母亲曾志

    一封终于发出的信:我和我的父亲陶铸母亲曾志

    本书系《我和我的父亲母亲》系列丛书之第一本。1978年,陶铸的女儿陶斯亮所写《一封终于发出的信》,以泣血的文字和深挚的情感,引起全国无数读者的共鸣,掀起平反冤假错案的一个高峰。35年过去,在父亲陶铸逝世近半个世纪,母亲曾志也已离世多年后,陶斯亮重拾情思,追忆双亲,带读者走进陶铸一家的亲情世界。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热门推荐
  • 天上掉下个胖法师

    天上掉下个胖法师

    这是一个胖子的穿越之旅。~~~这是以东方人的思维来写的魔法世界。不管成绩如何,本书一定完本,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新人,各种求。(本书已签约,大家可以放心收藏了。)
  • 穿越之红色瞳孔的秘密

    穿越之红色瞳孔的秘密

    “妈蛋,这什么破地方!!!”“这小孩的胳膊为什么长在我身上,老娘怎么说也是个快奔3的大姑娘!!!”墨凌极为气愤的跺着脚恨不得踩出个洞来,可惜地面毫无反应使得她更加气愤了。她墨凌不用质疑的天才国家一级公务员,18岁便成为一级博士后,跆拳道,拳击双管齐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入过军校,天文地理也理知一二,但最后却被自己的闺蜜推下阳台。他赫连敏佑青龙国被抛弃的十二皇子,5岁的他被赶出国界,被追杀,兴遇尘明大师捡回一命,拜师为徒,最后又会如何复仇。他与她又会擦出什么火花!!——敬请期待
  • 揭秘羊皮卷 解剖狼图腾

    揭秘羊皮卷 解剖狼图腾

    让羊皮卷引领你走向成功和幸福,用探索的精神揭秘其中所不为人知的成功奥秘。相信它,每个人都可以获得成功。狼图腾代表着一种精神,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一种懂得团结合作、共同进退的精神,它们决不放弃任何可以获取猎物的机会,即使猎.物非常庞大。他们绝不会向任何敌人屈服。哪怕死去,也要死得悲壮、死得骄傲。
  • 僵尸出没请注意

    僵尸出没请注意

    本是平淡的校园生活,可没想到危险却接踵而来。那暴雨肆虐过得城市,处处尸横遍野。行尸走肉的僵尸遍布大街小巷!“可没关系,谁叫有我人见人爱的美少女夏微微呢,僵尸一切都不是事儿!突然一颗爆栗子“扑面而来”。“去想知?僵尸男友会为夏微微做什么呢?当身边一群僵尸是你要怎么详情,敬请关注玮玮
  • 神的画笔

    神的画笔

    是什么让我们相遇……是什么让我们等待……如果我们可以选择回到过去,最想回到什么时光,那么最想要遇见谁,最想改变什么?女主因为一丢失的画,那些以为消失在生命中的过客,重新出现在那些稀松平常的日子,就像是冬日暖暖的阳光,沐浴着爱恋。多年后,因为机缘巧合,重新绘制了那幅画,而那幅画,就是一切时间的开端——
  • 特种兵2:光辉岁月

    特种兵2:光辉岁月

    《特种兵Ⅱ》是特种兵一的后继部分,该书主要讲述的是孟军加后猎人部队后英勇作战,表现良好,面对死亡的危险他没有退缩,也没有害怕,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在血与火的考验之下带领兄弟们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坚难任务。
  • 明朝花公子

    明朝花公子

    新书《大明逍遥游》已经发布,合约已到,还望诸位继续支持,书号:3541475
  • 人类学世纪真言

    人类学世纪真言

    从1999年开始,《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的哲学社会科学版在徐杰舜教授的主持之下,开辟了一个《人类学学者访谈录》的专栏。经过4年多时间的努力,徐先生和他的同事们访问了20多位包括台湾和香港在内的人类学工作者,并以翔实长篇幅刊登于专栏中。由于我一直是《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的忠实读者,所以几乎所有的访谈录都浏览阅读过,觉得很有意思,增加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行内故事,因此也常常对这些访谈录有先睹为快的感觉。如今,徐教授将这30多篇访谈录汇编出版为《人类学世纪坦言》一书,让更多的读者能阅读到学者们的“坦言”。
  • 总裁太冷漠

    总裁太冷漠

    初遇的那年盛夏,他对她说,“你爱我,可以爱到为了我牺牲自己的性命吗?”交往的那年盛夏,他对她说,“若是我没有爱上你呢?”而当她离开他的那年盛夏,他抱着她的相片说,“是谁让你从我身边逃开的,用了这么卑劣的方式来逃开!叶欣婕,没有我的允许,你怎么可以!”……他说,“原来我也会怕,怕你把我丢下,让我孤零零的一个人迎接日升日落。”
  • 上古浩劫

    上古浩劫

    光芒与玫瑰尘封在上古的时代刀剑与魔法却在盛行不衰神与英雄的故事都只不过是记载上古前的浩劫早已被人忘怀封印不开,诸神不在,天地没有主宰,只有征战与杀伐并在。当理想面对残酷的现实,当信仰面对如山的欲望,又该何去何从?是毁灭还是救赎,是凋零还是璀璨?谜一样的少年将带给你答案。这一次,他要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