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生活会让你经历一些考验以让你自己更了解自己。比如,在逆境中激发你的潜能。当你克服了这些考验最大的成就感大概是因为发现了一个更强大的自己。
一个人无论面对怎样的环境,面对再大的困难,都不能放弃自己的信念,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很多时候,打败自己的不是外部环境,而是你自己。因此只要一息尚存,我们就要追求、奋斗。那么,即便遭遇再大的困难,我们都一定能化解克服,并于逆风之处扶摇直上,做到“人在低处也飞扬”。
有这样一个不幸者,4岁时一场麻疹和强直性昏厥症,差点儿使他夭折;7岁时患上了严重的肺炎,不得不进行大量的放血治疗;46岁时牙床突然长满脓疮,他拔掉了几乎所有的牙齿;牙病才刚刚痊愈,又染上可怕的眼疾,他的视线不再清晰,只能靠人搀扶着走路,于是幼小的儿子成了他的“拐杖”;50岁后,关节炎、肠道炎、喉结核等多种疾病吞噬着他的肌体;后来声带也坏了,只能靠儿子按口型翻译他的话;到57岁,他口吐鲜血而亡;死后,他的尸体也不得安宁,先后被搬迁了8次。上帝给他的苦难实在太残酷了。
而这个人似乎觉得这些还不够沉重,他又给自己的生活设置了各种障碍。他长期把自己囚禁起来,每天练琴10至12小时。13岁起,他就周游各地,过着流浪的生活。但他另一面的人生足以让人瞠目结舌:12岁他就举办了首次音乐会,并一举成名,轰动音乐界。之后,他的琴声遍及法、意、奥、德、英、捷等国。他的演奏使帕尔玛首席提琴家罗拉惊异得从病榻上跳下来,木然而立,无颜收他为徒。
听了他的琴声,卢卡观众欣喜若狂,把他称为共和国首席小提琴家。在意大利巡回演出时,到处传言他一定有魔鬼暗授他妖术,要不他的琴声怎么会魔力无穷。
维也纳一位盲人听到他的琴声,以为是乐队演奏,当得知台上只他一人时,大叫一声“他是个魔鬼”,然后竟然逃走了。巴黎人为他的琴声陶醉,早忘记当时正在流行的严重霍乱,演奏会依然场场爆满……
凭借独特的指法、弓法和充满魔力的旋律,他征服了整个欧洲,几乎欧洲所有文学艺术大师,如大仲马、巴尔扎克、司汤达等都听过他演奏并为之漾动。
音乐评论家勃拉兹称他为“操琴弓的魔术师”,歌德评价他“在琴弦上展现了火一样的灵魂”。
他就是文艺史三大怪杰之一、伟大的小提琴家帕格尼尼。
当然,从来没有人喜欢自己经历坎坷,困难都是不请自来的,而且一点儿也不讨喜,带来的只有烦恼和痛苦,但这就是生命给你的考验。命运不是来讨好你的,所以它不会让你一路高歌就走到成功的顶峰,它总要给你设置一些障碍,让你在这些挫折中坚定信心,强大自己。
所以,不用抱怨和委屈了,逆境可以激发你身体中潜藏的能量,让你发现一个更好的自己。
§§§第三节 正能量的吸引力法则
任何动物都具有趋利避害的本能。
这很正常,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这就是正能量的吸引力法则,正面能量形成的磁场会吸引同样的正面能量,形成一个能量场,抵抗负面能量。
这个正面能量场,你可以理解为气场,或者具体理解为一个人的人格魅力,总之,你可以选择一个参照物来感觉一下它的存在,因为它实在是不亦觉察但又深刻地影响着你的人生。
认识你的正能量
在《硅谷禁书》这本书中作者提到,人类的强大就在于潜意识中蕴藏着宛如宇宙般无穷无尽的巨大精神能量。只要你愿意充满信心地去提高和挖掘自己,就一定可以找到可行的途径或方法实现这种惊人的改变。
我们的思想自始至终在主导着我们的一切行动。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的思想以及思维方式决定着我们的现状和未来。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对未来人生都影响深远。
通常,我们潜在的能量总是被自己不知不觉地忽略了。意识到这种力量的存在就是重新认识自己的前提。那么,怎样才能意识到这种力量的存在呢?首先,我们必须明白一点——我们一切的力量都来源于自己的内在世界。
通常,我们潜在的能量总是被自己不知不觉地忽略了。意识到这种力量的存在就是重新认识自己的前提。我们必须明白一点——我们一切的力量都来源于自己的内在世界。
当我们渴求上进与成功时,我们就会在自己的内心萌生出希望、热情、自信、坚强、勇气、友好和信仰等正面的愿望。进而在我们为之努力奋斗的过程中,这种品质就会来指导和影响我们的行为、视角,完善我们的认识,从而开拓我们的精神世界,于是在这个完善与强大的精神世界的引导下,我们就获得非凡的能力,使自己梦想成真。
这种潜藏在我们身体里的能量,我们要如何激发并引导它呢?
当你陷于困惑、争执或消极能量之中时,你应当尽力做个和事佬,尝试解脱或改变破坏性的能量。这时你会发现,你用来抵抗的正面能量甚至可以自我完成对破坏性能量的修缮。
当我们面对消极的行为、批评或人性弱点时,不要有过度的反应。如果你发现了别人的弱点,也不要趾高气扬。每个人的性格中都存在弱点,也许不只是你,他本人也能意识到自己的弱点,只是知道和行为是两回事。有时候,人自己也需要战胜自己。
事实上,每个人都有未发掘出来的潜能。我们应该感激上天赋予的一切,同时以怜悯之心宽恕和遗忘他人的不敬,既不怀恨在心,也不尖酸刻薄。
积蓄正能量
我们所说的正能量的载体是指像你我他一样的社会人。因为我们需要正能量,我们是索取者;我们也可能被需要,我们便是奉献者。因此,这双重身份让我们必须融入到群体中,使能量形成场,这样才能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具备正能量的人能让周围的人感受到被阳光温暖的感觉,会觉得舒服、快乐,愿意接近,愿意亲近。成为一个这样的人,自然就有了吸引他人的人格魅力。
具体到生活中,就是要多交朋友和知己,快乐时互相分享,困难时互相帮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成功时要想到过程的艰辛,欢乐时要想到得来的不易。走运时要做好倒霉的准备。
有些人觉得自己不够聪明,常常为自己的脑子是否够使而感到焦虑。其实,这个担心是多余的,大脑接受、储存和综合各种信息的潜能是极其巨大的。在这个领域,美国和其他国家的许多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试验,其成果对于人们重新认识自我很有启示。
人的大脑是由成百上千亿个细胞组成的,具有极大的贮存量,可以在每秒钟接受十来个信息。一个信息单位叫做比特,大约相当于一个单词。人脑的容量有一百万亿个比特,这还是较为保守的估计。这一百万亿个比特,究竟有多大呢?它可以装下全世界所有图书馆的藏书内容。何况人类还有潜意识,有许多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微妙感觉和印象。实际上,普通一个人能够表达出的信息量只是巨大的冰山露出海面的一角。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像爱因斯坦那样伟大的科学家,也只用了他的大脑智力的三分之一而已,而一般人则更少,绝大部分脑细胞仍处于“待业”状态。而且人脑不同于机器,使用久了会有磨损,而是越用越好用,就像有人学外语,一旦掌握了一两门外语,再学第三门和第四门就会容易许多。
人的大脑可以看成是一个电子计算机,因为人脑和计算机一样,都能够接收、储存和运控大量的信息,但人脑的功能却比现在任何计算机强大得多。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大脑研究所的一些专家认为,人的大脑功能实际上是无限的。那么是什么因素阻碍着我们充分利用大脑如此巨大的潜能呢?关键就是我们还没有学会给自己编排解决一系列问题的程序,也就是我们迫切需要发展积极的心理态度。如果我们把大脑的构造比作计算机,那么心态和意识就是输入的程序。
一个人只要相信并开发自己的巨大潜能,就会具有超群的智慧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只有这样,才会获得成功。
机会从不会“失掉”,机会只是为已经准备好了的人而准备的。你错过了,自有别人会得到。不要守株待兔,更不要寄希望于“机会”。也许,你正为失去一个机会而懊悔、埋怨的时候,机会正被你对面那个同样的“倒霉鬼”抓住了。
§§§第四节 帮助和给予
舍是为了得!舍了必然会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能够舍的人,一定是拥有富者心胸的人:如果他的内心没有感恩,他怎么肯舍给人;如果他的内心不是充满欢喜,他怎么能把欢喜给你;如果他的内心没有蕴藏着无限的慈悲,他怎么能把慈悲给你。自己有财,才能舍财;自己有道,才能舍道。有的人心中只有贪嗔愚痴,他给人的当然也是贪嗔愚痴。所以我们不要把烦恼、愁闷传染给别人,因为舍什么就会得什么,这是必然的因果。
就是这么一个道理,付出必然会有回报,甚至得到更大的回报,心情会变得更好。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人存在的意义、价值就是在不断付出、不断释放中得到体现,这就是正能量的传播方式和途径。
每个人都需要在这个纷繁的世界中修行
犹太人被誉为这个世界上最会赚钱的民族,犹太人有一个传统,将自己所得财富的十分之一赠与他人,从长远来看,这无疑是一种增加收入的投资,这让他们懂得了控制钱财,因为人的眼界太狭隘,就会限制其财富之源。这是犹太人的法则。
乐善好施出于一种慈悲信念,是一种内在的自觉意识。有乐善好施之心的人,能公正待人的人,必然志存高远,不会是只为自己或自己的家庭活着,而能在爱护自己的同时,推己及人,也爱护大众。
对于我们的民族而言,传统教育告诉我们要乐善好施。乐善好施出于一种慈悲信念,是一种内在的自觉意识。有乐善好施之心的人,必然志存高远。
一位住在山中茅屋里修行的禅师,有一天到林中散步,在皎洁的月光下,突然开悟。他欣喜地走回住处,这时却看到自己的茅屋正遭小偷“洗劫”,找不到任何财物的小偷要离开的时候在门口遇见了禅师。
原来,禅师怕惊动小偷,一直站在门口观望,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钱的东西。
小偷看到禅师,正感到惊愕的时候,禅师说:“你走了很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呀!夜凉了,我又别无他物,你就穿着这件衣服走吧!”
说完,禅师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一时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
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穿过明亮的月光消失在山林之中,不禁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他。”
禅师目送小偷走了以后,回到茅屋赤身打坐,他看着窗外的明月,进入空境。
第二天,他从极深的禅定里睁开眼睛,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齐地叠好,放在门口。禅师非常高兴,喃喃地说:“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面对盗贼,禅师既没有责骂,也没有告官,而是以宽容的心胸原谅了他,禅师的宽容和原谅也终于换得了小偷的醒悟。
宽容是一种大度,是一种豁达;宽容能够容纳万物,宽容能够包含太虚。也许你曾经遭受过别人的恶意诽谤或者是致命的伤害,这些伤痛在你的心底一直没有得到抚平,你可能至今还在怨恨他,不能原谅他。其实,怨恨是一种被动和侵袭性的东西,它像一个不断长大的肿瘤,使我们失去欢笑,损害我们的健康。怨恨,更多地伤害了怨恨者自己,而不是被怨恨的人。
我们国家有“日行一善”之说,我们把这叫作修行。
在这个纷繁的世界,无论我们给予谁,给予什么,我们永远能获得一份温暖和幸福。
一个小女孩,看到老师每天都穿着一双布鞋来上课,就想老师家里一定很穷。要不别人都穿皮鞋,她为什么总穿一双布鞋呢?我一定要做双漂亮的鞋子送给她。可是,小女孩家里很穷,没有钱,自己也穿着一双周边开了花的布鞋,怎么办呢?于是她用自己卖破烂的钱买了张贺卡,在上面画了一双很漂亮的皮鞋。在教师节那天送给了她的老师。
老师看着贺卡上面画着一双涂得花花绿绿的皮鞋,旁边还歪歪扭扭地写着:老师,这双皮鞋送给你穿。
老师很受感动,亲切地说:“老师家里不穷,你家里也不穷。你很富有,你知道关心别人,送了那么好的礼物给老师,让老师这么高兴。脚上穿着布鞋,心里却装着别人!只有富有的人才能给予别人幸福,能给予就不贫穷。”
能给予就不贫穷,能给予就会有幸福。
在这个世界上,帮助和给予一定是与幸福温暖连在一起的。不论是给予的人还是被给予的人,都会获得这份幸福与温暖。
§§§第五节 幸福就是人生的选项
世界上有一个问题,我们永远得不到标准答案,这个问题就是“什么是幸福?”
关于“什么是幸福”的讨论,我们进行了很多次,听到了很多关于幸福的答案。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觉得拥有宝石幸福还是拥有一个馒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