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30400000002

第2章 非只久远的呼唤(序二)

好一座魂牵梦萦的“老屋”,好一口沁人心脾的“老井”,还有那条即将面世的“老街”!

丁吉槐在这以“老”字号统领命名的系列散文集中,头一集《老屋》开篇首章《森林、大河、岁月》便宣称,要把那尘封的记忆一一如实地记录下来。那么,作者写起历经往事的初衷何在?“我想,那一定是生动感人耐人回味,甚至是发人深省的。因为那是我和我的同路人用生命栽培的坎坷而丰实的人生‘森林’,是我和我的同路人用热血造就的平凡而珍贵的岁月‘大河’”。这也许就是散文笔下所有的记写抒情能够带给当今世界的奉献吧。但是,细览汇聚在这些标有“老”字号文集里的诸多篇章,读不见苍白和乌涂的暗淡,却在那里时时地焕发出时代的辉光,显现出独有的鲜亮色彩。

首先是散文作者对谙熟生活环境的重新发现和刻意的工笔描绘,带给人以铭心的记忆和动情的追念。这些散文尽管不乏当今的现实题材,甚至直击东西两大洋的地域风光,但是最为抢眼的还要算对家国故园的图景写真。比如以篇名题作书名的《老屋》:“老家的那几间老屋,坐落在西边大山的褶皱里。”“一条不大不小的清水河,曲曲弯弯从大山深处走来,在崇山脚下打个旋儿,又折而向东,从老屋门前打谷场边淌过。”“站在高处远远望去,我家的老屋连同小山村,活像建在一个巨大的花盆里,四周的大山是花盆的盆沿,漫山遍野的枣树就是盆景。”这属于宏观鸟瞰了,另一册以篇名题作书名的《老井》,则时呈微观的镂刻:“灰黄色的花岗岩毛石砌起高高的井台,没有井栏,直径五尺多浑圆的井口,生满黛绿藓苔的坑坑洼洼的青石井壁,一泓明镜般沉静的井水。”“辘轳架在井台上不知已有多少年,辘轳的摇把和辘轳轮身,早已让粗大的手掌磨得锃光油亮。……”这些精描细写的笔触,不是痴痴地在那里妄发“古人之幽思”,而是以现今的目光烛照着曾历的事物,深情地提出:“我是谁?我从哪里来?”难道不该是人们不时地拷问自己的问题吗?人们决不能丢掉自己的根脉,不能腾越脱开繁衍的原野。那座“老屋”的山墙,那口“老井”的苔壁,无不是当年滋润和扶植儿女长大成人的圣洁之物啊。

其次是散文在展现《山村枣酒香》、《村边小溪》、《白石桥》和《野狼谷》诸篇画卷时,无不畅咏着人与自然界的和谐之歌。给人留有深刻印象的还是山村“枣”景:“仲秋时节,枣子红了”,“漫山的浓绿,满村的深红,夹杂着那半山坡上一棵棵银杏树的鲜黄,把山村和四周的大山打扮得美不胜收。”这还是看得见的,加上闻得着的枣花香,品得着的枣蜜甜、枣酒醇,光是这一宗自然界的恩赐,便足以让乡亲们尽享风光实惠。放开枣树不说,还有桃杏树呢,再宕开笔端去表,山谷有野物,山脚流溪水……散文的铺写使人顿生爱怜之情。是啊,我们原来都是“大河之子”、“群山之民”,是山川大地养育的一代代新人来者;对于生身父母般的自然世界,万万不可不忠不孝。要记住散文集所发出的内心呼唤,现今的子孙们不能去霸占豪夺,而是要相依相靠,才能建造起我们真正的生机无限的秀美家园。

再次呢,是散文尽写山川田园秀美风光的同时,更展示出蕴藏其间的人情美和人性美。无论是乡亲间淳厚质朴之情,还是外来养蜂人与村里人的关切相依之情,都是值得永远珍藏的。在老事新篇的记写当中,讬物见人和以景衬人之笔屡现纸端。祖辈和父母的苦难奋争,撼人心际,那不是“讲古”,而是在给后人“添劲”。就是在写姨家、舅家、姑家、叔家的亲情之间,甚至是与弟妹亲子之间,也透出股股温馨氤氲。散文是主情的,标识“老”字号的记述,尤其不能死性和干瘪,更何况作者是在激情满怀地抒写呢。令人过目不忘的散文集中《捡风落枣的伙伴》,村上的少男少女们要走那么远的山路,越沟爬梁地攀登,可是“人愈多就愈热闹,我的几个表哥愈是兴奋异常,莫名地嬉闹,玩命地干活儿。可每当队伍里有了大菊、二菊和小春叶,收工的时候,人家篮子里的枣都满满的,平时收获甚丰的表哥们这会儿却弄不满半篮儿。然而,大家依然那么不知疲倦,那么融洽,那么兴奋,那么开心。”接着,作者深情地道来:“后来,捡风落枣的伙伴们都长大了,再后来,都老了。然而,老家山村四周的大山还不老,那苍劲硬朗的枣树还健在。走在冬日里曲曲弯弯石径上的,已是我们的儿孙。”于是发出诚挚地呼唤:“他们一定会像我们儿时一样,那么活泼,那么纯真,那么开心,那么朝气蓬勃!”

是的,“老屋”不塌倒,将庇护着新的生命孕育成长;“老井”不干涸,将滋润着后来人丁兴旺;“老街”会延伸,将引领着新生一代走向开阔。细细掂量起来,以上几个方面也许就是丁吉槐散文作品的现实价值所在吧。

2009年春(在“丁吉槐散文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

(刘绍本)

同类推荐
  • 中文系是治愈系

    中文系是治愈系

    作为70后的大学教授,遇到90后的学生,将会发生什么?这是一本关于70后作者在大学中文系教书的实际体验,谈及人文、青春、成长问题的方方面面,既“文艺”,又“普通”,在幽默欢乐中反思中国式大学教育,作者入乎学术,出乎文艺,游刃有余,操文艺的刀,割学术的瘤。这不是“心灵鸡汤”,而是酸甜苦辣兼备的真实的治愈。在70后老师和90后学生的交锋碰撞中,中国大学教育未来的希望可能正在萌芽。
  • 晚清学人之诗研究

    晚清学人之诗研究

    本书阐释了晚清学人之诗的民族诗学背景、时代特征、群体特征、架构出其思想内容以及学术价值和发展演变脉络。
  • 让我陪你慢慢走

    让我陪你慢慢走

    本书是一部散文和短篇小说作品集。书中既有相爱的甜蜜,也有背叛的痛楚;既有会心的微笑,也有苦涩的泪水;既有对真爱的追寻,也有对错爱的悔恨……作者以女性特有的细腻与敏锐,将情感世界的悲欢离合收录笔端,呈现在读者面前……
  • 俞平伯散文

    俞平伯散文

    《俞平伯散文》由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为“学生阅读经典”丛书之一,收录了俞平伯先生的散文精品数十篇。
  • 清代今文经学的兴起

    清代今文经学的兴起

    本书是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2007年重点课题。通过对清代最初的几位讲求今文经学经学家经学思想的分析,力图对今文经学的兴起作出较为准确的分析,说明清代今文经学不是一开始就完全只讲公羊学,也不是仅讲今文经学,而是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今文经学逐步被重视,《公羊》学的地位越来越凸显,三科九旨日益为人们所关切。
热门推荐
  • 血咆

    血咆

    武警队长离奇失踪,却意外穿越东汉末年,作为一个从小就是孤儿的他,在这里得到了久违的亲情,在各位兄弟的帮助下,他一步一步的从一个小人物做起,以捍卫大汉为起点,成为朝廷一方大员,然后割据一方,自成一霸;为早日结束这战乱的天下,他以雷霆手段清扫道路上的阻碍,最终俯瞰天下。
  • 励志生存

    励志生存

    心态决定一切!智慧创造一切!这是一个人人追求成功的时代,心智的力量具有创造成功态势的无穷魔力!即具有成功暗示的随着灵感牵引的成功力。
  • 机甲圣王

    机甲圣王

    一个新兵去打扫卫生,一看旁边没人,就趴墙上,看见一穿便装的大爷在那散步,就喊,大爷帮忙买包烟吧,那大爷说你们不是不让抽烟吗?那新兵说我没事的时候抽一根而已,帮帮忙呗,咱地球都是活雷锋。那大爷帮他买了一包。晚上开会的时候,队长大骂,谁叫司令帮忙买烟的?还地球人都是活雷锋。………………————这是一本关于机甲小说,一个地球无名小子在浩瀚宇宙之中成长的历程。——————孟浩歌这货嘴里念叨着,手却是继续延续着身体向下摸,摸了半天摸不到东西,然后干脆将小龙身体翻过来,仔细观察起来。“咯咯,主人你想干嘛啊……”“我在看,你是公的还是母的。”同时他嘴里还在念叨:“龙的那玩意到底长在哪儿?”“啊!”
  • 一根绳子的孝顺

    一根绳子的孝顺

    本书为小小说集。选材广泛,手法新颖,内容涉及商业、休闲、职场、校园生活等方面,旨在通过对父子情、夫妻情、朋友情、师生情以及社会生活的叙写,让读者在热爱生活的同时获得美的享受。
  • 花下亡魂:乱世禁忌

    花下亡魂:乱世禁忌

    一朝破封,她从乱葬岗重生。无心无忆。只知道如何降魔除妖。从乱葬岗随意捡到的2只黑色鸡蛋一路跟着她捉鬼,娱乐。却不知他们是如何的强大。他乘风而来,想收服他的她却屡屡不成功。命运却牵扯到了一起。。
  • 初中生作文一本通

    初中生作文一本通

    本书既可为广大初中生提高作文水平提供方法和素材,也可作为语文教师授课的参考书。系统地使用本书,可帮助初中生读者在写作时理清思路、触类旁通,直登高分作文快车!
  • 夕烨

    夕烨

    在遥远的倾浊大陆,有一群拥有灵力的人,他们为了自身的责任与使命,奉献了自身的青春与生命。我便追寻他们的踪迹,再现他们精彩的世界,重温他们的快意与潇洒。
  • 精忠岳飞2

    精忠岳飞2

    在第一季中,大宋汴京被金人攻破,徽钦二宗被金人掳走,宋高宗赵构在南渡途中即位,大宋王朝岌岌可危。而岳飞和他的岳家军,终于在檀州之战中脱颖而出,逐渐成为抗金主力,于其后的建康战役斩敌万千,取得辉煌胜利。但好景不长,还未来得及打过黄河收复失地,老元帅宗泽便抱憾牺牲。金兀术趁机水陆齐进,将大宋皇帝逼到了海上避难,风雨飘摇中,岳飞和韩世忠在黄天荡伏击金兀术取得大胜,此后又一路追击,六战六捷,接连收复失地。光复中原有望,岳飞踌躇满志,厉兵秣马。随时准备北上,直捣黄龙。
  • 一婚成瘾:BOSS缉爱令

    一婚成瘾:BOSS缉爱令

    一场机密任务,暴力的她意外撞上霸气的他,相爱相杀,那一天,他许盛世婚礼,她却神秘失踪……六年后,她带着儿子参加相亲,他突然带着女儿出现,“老婆,你和儿子能买一送一吗?”
  • 玩意儿之画外烟云:收藏背后那些事儿

    玩意儿之画外烟云:收藏背后那些事儿

    本书通过以物讲史的模式,围绕一些传世绘画作品而展开,用大众化的视角追忆它们流传的历史,体味它们蕴含的文化,评述与它们相关的传说与典故,同读者聊一聊文玩字画的收藏及背后的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