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291400000006

第6章 七天

第一天

我们从新兵团刚分到连队第三天,指导员便给我、阿光、亚晴、周飞四人一个特殊任务,给一个人站岗,两人一班岗,每班岗半天。

去之前,我们并不知为谁站岗,指导员一脸严肃地交代我们一定要时刻在岗,不要和“那人”多说话,否则就严肃处理我们。我们才知道这任务非同寻常,指导员竟把这重要的任务交给我们四位新兵,我们四人心中涌出一种神圣感。

我们站岗的地方在通讯营后面一个小平房里,这原本是一个小仓库,比我们五个人的宿舍还大一些。房间没有窗户,只有两扇大铁门,铁门的左侧还留有一扇小门可供我们出入。打开小门,一股呛人的烟味袭来。房间正中间被一道钢筋隔开成内外间。外间有一张小木桌,还有两张单人椅子。里间有张折叠钢架小床,“那人”是一个胖子,他懒懒地躺在上面。

“那人”身穿冬常服,从他佩戴的志愿兵肩章上看,我和阿光在他面前还是个新兵蛋子。“那人”穿戴并不整齐,上衣有两个扣子没扣,第三个扣子还扣错了位置。一头卷发乱得像草窝,一脸络腮胡子像钢刷,两眼通红,初看,样子有点吓人。“那人”见我们进来时,慢慢起身坐在床上,发现扣子扣错了,赶紧解开重新扣上扣子,脖子上两粒扣子他依然没扣上,敞着。这时,他从床下拿起一个军绿色搪瓷缸朝我们递过来:“小兄弟,帮忙给我倒杯水。”听他沙哑的嗓音,再看他脱水的嘴唇,我开始同情这个胖子。但我们记住指导员的交代,不和“那人”说话,只给他倒了一杯水后,就再也没理他。我们干巴巴地坐了一上午。晚上,亚晴和周飞回来说,他们也干巴巴地坐了一下午。

第二天

早餐后,我和阿光又去站岗。“那人”和昨日一样,很懒散地躺在床上。我们四个新兵只负责白天岗哨,夜晚由警卫连哨兵负责。见我俩进来,“那人”又递过搪瓷缸向我们讨水喝,我们仍旧冷冷地给他倒杯水。喝过水的胖子来了精神,开始和我们拉呱儿,我俩不理他,他却不管我们态度如何,只顾说下去。从他的“自我介绍”中,我才知道“那人”原来是后勤连队的一名司务长。每个连队都有一名司务长,司务长一人掌握着全连上百人的口粮,连队的油盐柴米,小到一粒味精,都归司务长掌管,司务长是每个连队的大管家。

“那人”长我们几岁。喝过水的“那人”,举着水杯对我们说起喝水的话题,他说小时候农村老家特别穷,大饥荒时,他亲眼见家里大人啃树皮、吃树叶,偶尔还吃观音土。村里许多人都饿得浑身浮肿。他还小,没吃这些,每餐能吃上麦麸饼或粗糠饼,但这东西糙,难以下咽。就这个,他还是吃不饱,大人们已尽力,每餐勉强给小孩子一个饼已倾尽所能。一个糙饼在肚子里不占地方,肚子依然饿得咕咕叫,就拼命地喝水。只要一饿就拿水瓢舀水喝,一大瓢一大瓢地喝。那时候的山泉水冷,但喝起来甜。兄弟几个每次都开展喝水比赛,咚咚声响,把肚皮灌得像蝌蚪一样,咣咣的,走起路来一晃一晃地响。那时,饿的第一感觉不是饿,竟是渴,感觉肚皮消下去一点,大家就觉得渴,就会又拿起水瓢舀水喝。这样一段时间下来,大家的肚皮都变成透明的,整个肚皮就像一块透明玻璃一样,大家都能看见肚皮上交错纵横的血管,几乎就看见了过度膨胀的胃,它像一个灌满水过度膨胀的汽球一样,不断地在肚皮里晃荡着。走起路来,整个肚皮就像一个甩开的呼啦圈,有一股向外的力,总朝外甩,人走起路来就摇摇晃晃,像一个即将倾倒的陀螺,晃得头晕目眩的。

第三天

我也来自农村,有关饥饿的记忆虽不及“那人”深刻,但小时候我也挨过饿,他昨天和我们说起喝水的记忆引起我的极大兴趣,这天一上岗,我就期待他有更精彩的故事。果然,“那人”见我给他端过一杯水后,又开始了他的讲述:

后来,看见隔壁邻居有一个小哥哥,他手里拿着一叠叶子在吃。吃之前,他先从身边的小竹筒里抓一个什么,放在叶子里,像包饺子一样卷起来,塞进嘴里,闭上眼睛不断地咀嚼起来,然后停顿一下,向下一使劲,喉结动了一下,就咽下去了。看不出是好吃还是难吃的样子,他没有任何表情地向我们展示了吃或者是吞咽的过程。我和哥哥走上前去,他一只手紧紧捂住竹筒,不让看。哥哥一抢,竹筒不小心倒了出来,天哪!一条条会爬动的虫子全都撒在脚下,绿的、黄的,啥都有,每条都有半指大,还有十几条虫子在不断地爬,看得我一口酸水涌上喉咙。哥哥惊讶地指着地上的虫子问:“阿东,你敢吃这个?”

阿东没吱声,他赶紧把地上的虫子一一抓回竹筒里,待我们走开,他依然用叶子包虫子,像吃饺子一样塞进嘴里,然后闭上眼睛不断地咀嚼起来,再停顿一下,向下一使劲,喉结动一下,十几只虫子就被他一一咽到肚子里去了。直看得我哥俩儿目瞪口呆,一阵阵反胃。从那以后,我们无论是睁眼闭眼,眼前总是出现阿东吃虫子的情景,有时觉得恶心,但看阿东吃得毫无表情的样子,又不敢确定。几次想问阿东——好吃吗?但看他那不说话的样子,知道问不出来,就不问了。终有一天,哥哥带着我一块儿去找虫子。这些虫子也不好找,附近能找到的可能都让阿东抓去了,我们到山脚下找,结果在一棵栎树下抓到一只虫子,比阿东抓的虫子两倍大,有小指大。是只黄绿相间的虫子,哥哥用树叶包着递给我,我不敢吃,他也不敢吃,最后,我们把这只虫子分成两半,各摘一片菝葜(客家话俗称:马甲子)嫩叶子,像阿东那样包饺子一样,闭着眼睛吃,都不敢细嚼,眉头皱得紧紧的。

“那人”看我俩听得发呆,竟有些得意起来,他不往下说了。我们急着问:“啥味?”

第四天

和昨天一样,我们一到岗就急催着“那人”讲昨天中断的故事,他知道把我们胃口吊足了,他一点也不着急,喝过水后不紧不慢地开始续接昨天的故事:

第一次吃虫子,一入口就感觉有些微苦,还有点腥,但没细品,说不清那是什么味,紧接着一阵恶心,哥俩儿狂吐,连胃里的水都吐出来了。后来,我们不死心,又抓了一条虫子来吃,就感觉没那么腥了。

“那人”说,人最困难的是第一次,第一次尝试后,后来,他和哥哥就变得和阿东一样勇敢了,抓来什么虫子都敢吃。再后来,村里越来越多的小伙伴都来抓虫子吃,大家开展吃虫子比赛,村庄周边的虫子都被我们抓光了,就跑到山上抓。我们不但生吃,也有用火烤着熟吃,最好吃的是有一种叫笋龟的甲壳虫,有拇指大,烤熟了非常香。那些硬壳的虫子是要烤过才好吃,软体的不好烤,一烤就焦,还像阿东那样,用叶子裹着吃。

很快,虫子就抓不到了,就有人开始挖蚯蚓吃。还是阿东带的头,他第一个用手指拎着,直接放进喉咙里,看得真恶心。但真壮胆吃时就不恶心了。何况大家在一块儿吃,人多,胆气就壮,谁也不甘当胆小鬼,凡事只要有人带个头,就会有一群人效仿,带来群体效应。人的胆就是那样练出来的。从那以后,我们什么都不怕,遇上什么吃什么,遇蛇抓蛇,遇蛤蟆抓蛤蟆,啥都吃,通吃。你们知道生吃青蛙是啥感觉吗?“那人”又向我们卖起关子。我们又没尝过,咋会知道那感觉。看我们一脸茫然,他又得意起来,继续向我们讲述吃青蛙的感觉。他说,开始抓到小青蛙,大家放在手掌心上,使劲空拍几下,它就晕过去了,放进嘴里生吞,慢慢滑进去,那过程很缓慢。后来再抓到青蛙,大家就不拍它了,张开嘴,捏住它的两条后腿,一放,它使劲一跳,就进去了,从喉咙一直到胃里,它至多五下就到站了。到站以后,它立马会感觉到一锅温水在等它,它开始还畅游几下,你能感觉它在你肚里上下左右,不断地撞碰,酥酥的,麻麻的,百爪挠心一样,很快,它就不动,一切又平静下来。那感觉,开始有点怕,后来就成了一种乐趣了。

第五天

虫子的故事讲完了,这天我倒不急着催“那人”讲新故事,他递过水杯我俩都故意不理他,我们要把昨日的尊严找回来,要知道,“那人”还是被我们看管的对象,我们就是要杀杀他那得意的样子。“那人”只好好言相求,看那可怜巴巴的样子,我们才给他倒水喝,他也不再卖关子,接着就讲开了故事:

后来上学了,终于能勉强填饱肚皮了,我们就不吃虫子了。我们渴望吃糖,吃一种筋糖。货郎会经常挑来卖,圩里的小店也有。但我们没有钱,闻到那甜味就流口水。

那次上学途中,我和我哥路过一座庙。那是一座很小的庙,庙里供着三尊神仙,一个红脸坐中间,一个黑脸拿刀站在他右边,另一个白脸拿印站在他左边。那时我们并不知道这三尊神仙叫啥名字,他们跟前都有一个香炉,石头雕成的大香炉,炉上插满香脚,上面落满厚厚一层灰。哥哥领着我走上前去,我以为他要烧香,却没有,他轻轻刮去炉边上那层灰,再一吹,我们便看见一些硬币。壹分、贰分、伍分面值都有。不多,十几枚。虽然年纪小,但常跟老娘来这里磕头,我不敢动那香炉上的钱。娘说,对神仙不敬,神仙怪罪下来,会让人肚子疼得在地上打滚。哥哥比我大三岁,他比我懂得多,他朝神仙拜了拜,就一一把这些硬币拾起来,揣进自己兜里。之后,他一阵小跑,跑到圩市买糖吃。那是榨糖厂锅底捞出的糖浆,煮干后,像擀饺子皮一样,反复搓揉,再拉伸,变成一条麻绳样,醮上面粉,切成一块块就是劲道十足的筋糖。这筋糖,甜,有股焦香。一粒糖二分钱,哥一下买了十粒,却只给我一粒,因为我没伸手拿那些硬币。回家后,我看哥哥肚子没疼,头也不疼,原来娘说神仙不能碰的话让我开始怀疑,我不再相信娘说的话。往后的上学路上,我就经常一人跑去庙里,有时是白跑一趟,有时能找到几枚硬币。找到硬币时非常高兴,立马跑到圩里买糖吃。

第六天

经过前五天的磨合,我们和“那人”都不再卖关子,见了面,喝过水,他就开始讲述:

后来,肚皮告别饥饿了,三餐都吃得饱饱时,我就到部队来了。

“那人”说,所有人都知道,人告别饥饿就从此不会再挨饿,但记忆却像秘密一样永远烙在心上。肚皮的饥饿很容易被食物填饱,可是人人都有一根日益刁钻的舌头,食物越丰富,它对食物品质的辨别越刁钻,舌头就是一台精密的检测机。再加上眼睛,每个人的眼睛都好比是一部有记忆的高精雷达,舌头和眼睛一配合,能把人带向一个无穷隐秘的远方,那是一个没有限度的乐土,人人都容易长成一个巨人。他到部队从炊事员开始,再到买菜的上士,一直干到后来的司务长,像一只耗子走进成熟的稻田,再掉进了谷仓中,这过程中,舌头和眼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炊事员时,眼前的食谱五花八门,鸡鸭鱼肉应有尽有,一看到这些东西他就兴奋。别的炊事员嫌煮饭辛苦,他不觉得辛苦,特别希望早一点来煮饭,早点把鸡鸭鱼肉煮熟,煮熟了就可以先尝几块。那时,他每天都对大排和鸡腿特别着迷,等到全连开饭时,他早已经三两块大排或鸡腿下肚了。大排和鸡腿与虫子就是不能比,就像金子和泥土不能比一样,有了金子,谁还稀罕泥土。

他煮饭最积极,第二年就当上买菜上士。当上士每天口袋会有一包烟,饭后经常可以拿瓶啤酒喝。

“那人”说,以前并不知道到市场菜配齐以后,会有一包烟的秘密,当上士三天后就知道了。配菜的小张看他老实还嘲笑过他,后来,她拿过一包烟插在口袋里,他想付钱,还被她刮了一下鼻梁,笑他是小傻子。细想一下,他就明白了,这包烟早已均摊在他每天拉的那几框菜上。从这往后,他口袋的烟就有了专供的渠道,心想,这也跟吃一两块大排没区别,也就心安了。喝啤酒就再正常不过了,那仓库就他和司务长有钥匙,那时,他看司务长想拿什么就拿什么,就想自己拿瓶啤酒喝也没什么,也就喝了,谁也不会在意一个口渴的上士拿瓶啤酒喝。“那人”说,除了多吃一些“口粮”外,他从未动过其他坏心思,司务长对他很是信任。

那次连长的家属来队,司务长让他往家属区给连长家送去一袋大米、一袋面粉、一条扁鱼、一只鸡、一只鸭、几斤猪肉。往后,指导员、副连长、副指导员的家属来队时,司务长也会让他送东西去。他从来不问,但他明白当一个司务长应该怎么做。

第七天

早上出发前,指导员又一脸严肃地交代我们说,今天是最后一班岗,要善始善终站好这最后一班岗。

一到小平房,“那人”似乎也明白了什么,他早坐在那儿等我俩到来似的,一来便准备讲他的故事,竟忘记先向我们要水喝。我照惯例拿过杯子,先给他倒上一杯水,静静地坐在一旁听他讲自己的故事:

当然,这些年,我除了占这些小便宜外,还是很尽职干好炊事班的活,不然,也转不了志愿兵,更当不上司务长。

“那人”说,从炊事员一路干到司务长,让他清楚炊事班的每一个细节,他知道油盐柴米鸡鸭鱼肉的每一个细节,小到一粒味精的去处,他都一清二楚,从不任意挥霍,在这方面,他是个好管家。可是,自从当上士给家属区送东西开始,他内心有了新变化,但那时他没机会,现在机会来了,他怎么看,都觉得这些东西就像自家似的,他就精打细算,把节省下来的油盐柴米鸡鸭鱼肉想方设法搬回家里去。他不能直接把油盐柴米鸡鸭鱼肉搬回家,就想尽办法油盐柴米鸡鸭鱼肉折算人民币先放进自己的口袋。最多的一次发生在过年时,连队有三万元的伙食费,他精打细算省下五千元拿回家,等于牵了头牛回家过年。虽然老婆孩子不用再吃虫子填肚子,但他想让他们也吃上鸡鸭鱼肉,想让他们吃好喝好。这个年过完,他就觉得其实你只要把账目填平,一切都看不出问题,他对自己越来越有底。后来不管是夏季降温补助费,还是过年过节的伙食补助费,他支配起来得心应手。后来,上级来了一笔专款十万元,项目是后勤保障建设。接到这笔款项,让他犹豫了一阵子,后来一想,后勤保障建设,食堂不就是后勤保障嘛,就给动了。这一动上面就查下来了,不光查这十万元专款的去处,还从他当司务长这六年间查起,越查越说不清,三个月后,他就到这小平房来了。说起这些往事,“那人”无比沮丧。

“那人”说,吃虫子和庙里拿硬币买糖吃是他一辈子的记忆,这记忆像一颗种子,在他心里长成参天大树,让他在这棵树下觉得凉快、舒适,从而忘记了头上还有三尊神仙看见自己。他从这棵树下出发,一路走到部队炊事班。从炊事员走到今天是他咎由自取。最后,他竟语重心长地告戒说:“小兄弟,做人手莫伸,一伸难回头。”

那七天,“那人”上午给我和阿光讲故事,下午再把故事重复给亚晴和周飞。

2014-08-17于平和小溪

同类推荐
  • 沙与沫(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沙与沫(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巨人”的卡里·纪伯伦,是黎巴嫩的文坛骄子、引领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同时,在他的带领和指导下,形成了阿拉伯第一个文学流派——叙美派。青年时代,纪伯伦的创作以小说为主,上世纪20年代起,他的创作方向开始转向了散文与散文诗,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叛逆的灵魂》,长篇小说《折断的翅膀》和散文诗集《先驱者》、《沙与沫》、《先知》等,这些作品几乎都是用阿拉伯文写成的。
  • 谁说现实不是梦境

    谁说现实不是梦境

    本书是张堃的第一本散文集,记录生命中曾打动过她,影响过她,陪伴她一路前行的那些年,那些事。诚如作者所说,当光阴远去,桃花不再笑春风,往日模糊,唯有文字鲜亮。她的散文如一阵清风拂过心田,我们收获的是勇敢、坚韧、温暖和对人生最深刻的思考。
  • 谷雨诗选(第二卷)

    谷雨诗选(第二卷)

    《谷雨诗选(套装全3册)》包括:《谷雨诗选(第1卷)》、《谷雨诗选(第2卷)》和《谷雨诗选(第3卷)》。《谷雨诗选(套装全3册)》主要包括:武丁、森林、大地、高山、湖海、余昭安、夜渡(外一首)、蒋天佐、献给八十年代第一个“谷雨诗会”、熊述隆、关于一只古老的谜、刘华、我拾到一双眼睛、李一痕、幸存者之歌(外一首)、王一民中年恋情(组诗)、陈小平、春天,一切都在萌动、肖麦青、端午,在故乡、刘晓宇、劳动者的歌(二首)、谢亦森、修路、陈良运和生命的密码等等。
  • 在屋脊上行走

    在屋脊上行走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是毛泽东的话。感谢生活是所有从事文学艺术创作者的切身感受。“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是理想,很难做到感同身受。而当一个写作者真正具有了这两种生活的时候,他的感受就具有了天然的真切、哲学的思辨、刻骨的铭记,是多姿多彩的生活,让《在屋脊上行走》在记录生活的主人公们艰难行走的同时,《在屋脊上行走》折射出了他们所以这样或那样的理由。我感谢生活。
  • 你是我今生流浪的地方

    你是我今生流浪的地方

    我们来到这个世上,是要做一些事,想念一些人,让自己的心还有片干净的地方。仅此而已。你是我今生流浪的地方。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愿我们能在最美好的年华里细水长流,愿我们的明天有阳光和早餐,有河流和音乐。
热门推荐
  • 系统万能

    系统万能

    因为一个意外,萧成穿越到了修仙世界,看主角如何凭万能系统在修仙界装逼
  • 感悟平常心:大智若愚的98个点滴

    感悟平常心:大智若愚的98个点滴

    点亮属于自己的那一盏生命之灯,既照亮了别人,更照亮了你自己,只有先照亮别人,才能够照亮我们自己。
  • 千年咒

    千年咒

    什么是爱情?爱情就是我追逐了你整整一千年,而每一世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你飞蛾扑火般爱上别人,然后伤心欲绝地死去,我却无能为力。原来,在爱情的世界,没有对与错,没有时间的长与短,只有谁爱谁多一些……
  • 宝鉴圣手

    宝鉴圣手

    林风不过是一个平庸的玻璃厂工人,却意外得了“夺予之后”九重天的异能。从此以后,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阴谋?财富?女人?各样美女环绕身侧。不管是协会会长——-碧云儿还是与自己相生相克的女人——石穆兰都与他注定纠缠。看他如何成为那个神秘集团的主人,又如何成为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异能者的领袖?
  • 等雨

    等雨

    梅子成熟的时候,江南的雨也纷沓而至,打落了那些或是鲜艳欲滴或是即将凋零的栀子花,江南的水温柔地泛起波纹,雨水洗过的江南青白色江南更纯净。我总是在下雨的时候靠着红漆的柱子坐在长廊上,偶尔师兄也会靠在另一边的柱子坐下,伸出他白皙修长的手让雨水打进来。他从不问我为何要呆坐于此,彼此都沉默着,我想至少有雨的时候他是懂我的,直到雨停了,他才会转头说,师妹,去练剑如何。我们便在水迹未干的青石板上练剑。
  • 许三多精神:打造不抛弃不放弃的优秀员工

    许三多精神:打造不抛弃不放弃的优秀员工

    培养“不抛弃、不放弃”的王牌员工,缔造“士兵突击”式的超战斗力团队,铸就“钢七连”式组织的全套落实方案。“许三多精神”折射出许多正在被国内外优秀企业、员工成功实践的职业理念。在商业伦理和社会价值观日趋功利化的时代,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关于企业和个人全面和谐成长的、多赢的生存哲学。
  • 戏剧入门指南

    戏剧入门指南

    知识扫盲: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提供最基础的戏剧知识,比如戏剧的分类、当今世界戏剧发展状况等等,也覆盖入门级的戏剧爱好者较关注的话题和存在的疑惑,比如中国戏曲和话剧的联系和区别,先锋戏剧究竟是什么……有了这些知识储备,走进剧场就更有底气了。 观剧指南:这里将提供希望亲近戏剧艺术的你最为实用的观剧攻略:从剧场礼仪到选剧宝典,从名剧团及代表作盘点到戏剧鉴赏指南……挑戏、看戏、评戏一网打尽,让你迅速进阶,姿势正确地领略戏剧的魅力。
  • 心“零”的世界:归零心态改变人生

    心“零”的世界:归零心态改变人生

    归零心态是每个人必不可少的素养。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有自以为很有能力却总是得不到重视、取得一定成绩却无法越自我、整日埋头苦干却看不到成绩,总想抓住什么却总是失去,总感到痛苦,却无法解除的人。这些人不但自己感到十分痛苦,也让周围的人对他们颇有意见,甚至故意疏远。这一切皆因他们没有归零心态!倘若他们能够倒空自我,将心归零,便能获取更多新鲜的知识、能力及良好的心态等等。当心态归零的那一瞬间,你可以体会到前所未有的轻松与畅快;当心态归零的那一瞬间,你可以拥有宽阔的视野与胸怀;当心态归零的那一瞬间,你可以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我,攀上人生道路中的更高峰!
  • 网游之神之传承

    网游之神之传承

    一个贵族公子,经历着比普通人更悲惨的生活:女友被别人抢走,兄弟背叛……但是,他不会退缩,只会向前,哪怕在痛苦中生活!随着《圣域》的到来,他成功逆袭,夺回了属于他的一切。他,就是凌家大少凌云!
  • 美术中的流光

    美术中的流光

    《美术中的流光》是“艺之趣”系列丛书的一本,图书致力于以生动有趣的方式欣赏与解读古今中外与艺术有关的一切,内容涉及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多个艺术领域。旨在以清浅平易的语言,精美详实的图片,通过著名作品的美学赏析、作品背后的奇妙故事、作者与时代的趣闻轶事等角度,全方位、多视 角地展现深邃隽永的艺术之美。在带您巡游艺术长廊的同时,更令您深刻领略艺术的文化意 蕴与历史内涵。翻开欧洲美术史,希腊神话和基督教神话两大神话系统交替出现,并驾齐驱,为历来艺术家所采用,留下了丰富的作品。这册题解式工具书,可以帮助读者研究、学习、借鉴和欣赏这类题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