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291000000030

第30章 纵有风流无处说——断肠词人朱淑真

朱淑真,生卒年不详,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一说海宁(今属浙江)人,祖籍歙州(今安徽歙县)。宋代著名女词人,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是继李清照之后又一个卓有成就的女作家。其诗词多抒写个人爱情生活,早期笔调明快,文词清婉,情致缠绵;后期则忧愁郁闷,颇多幽怨之音,流于感伤,后世人称之曰“红艳诗人”。作品艺术上成就颇高,后世常将其与李清照相提并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属劫后余篇。

才华欲掩料应难,处处存疑引争议——关于朱淑真的探讨

朱淑真是差一点被埋没在历史长河中的诗人、词人,关于朱淑真的身世、处所时代、籍贯,历来说法不一。她生活的时代,一般被定为南宋。由于她死后,作品被焚毁,一直到了明朝,文学界才知道有朱淑真这个人,她的残留作品才流传开。关于朱淑真的生卒年月,根据现有的资料是极难查证的,就连她出生在北宋还是南宋都没有一个最终的定论。正因为朱淑真身上诸多的谜团,今天的人们研究她的身世和婚姻,远远超越了研究她诗词的热情。

根据朱淑真所作《璇玑图记》,所记的时间是绍定三年,如果此文不是伪作,那说明南宋理宗绍定年间(1228年~1233年),朱淑真尚在人世。但是,魏仲恭的《断肠诗集序》作于淳熙壬寅年,即1182年,魏仲恭在收录和整理朱淑真作品的时候,朱淑真已经死去,不可能在1230年她还在作《璇玑图记》,所以,《璇玑图记》不是朱淑真本人所作,可能是误载。

但后世学者又普遍认为《璇玑图记》确实是朱淑真所做。可能是《璇玑图记》一文中所署年份“绍定三年”应该是“绍圣三年”的误笔,绍圣三年则是1096年。根据晚清词人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考证,朱淑真有一首诗叫做《会魏夫人席上命小鬟妙舞曲终求诗于予以飞雪满群山为韵作五绝》,因为绍圣三年这个年代与曾布妻子魏夫人的年代差不多,认定此魏夫人就是曾布妻子,朱淑真与魏夫人为词友,那么她则是北宋人。

当然,也有人认为“绍定三年”不是“绍圣三年”的误笔,而是“绍兴三年”的笔误,绍兴三年是1193年,则朱淑真为南宋人。但1193年仍然晚于魏仲恭为其诗集作序的1182年,仍然不可信。

当然,虽说朱淑真的生存年代以及身世还不确定,但我们仍然要感谢魏仲恭,如果没有他,后世就没有人知道朱淑真。另外,有人说朱淑真是朱熹的侄女,就更不可信了。

初合双鬟学画眉,未知心事属他谁——少女情怀总是诗

朱淑真在她的《璇玑图记》中写过:“初家君宦游浙西,好拾清玩,凡可人意者,虽重购不惜也。一日家君宴郡,悴衙偶于壁间见是图,偿其值,得归遣予。于是坐卧观究,因悟璇玑之理,试以经纬求之,文果流畅……”可知朱淑真生于仕宦之家,其父曾在浙西做官,家境优裕。朱淑真的父亲很喜欢诗文,而且很疼爱她,她看到才女苏蕙制作的《璇玑图》,疼爱有加的父亲买来给她,她高兴地拿回来细细研究,就写了这篇游记。

朱淑真自幼聪敏颖慧,博通经史,能文善画,精晓音律,尤工诗词,素有才女之称。和李清照不同的是,朱淑真的诗做得比词多,她在诗词中有多处自写雪肤花貌,就连遇到伤心事时,也是“桃花脸上汪汪泪”(《新秋》),确实美丽过人。她不但得到父母的宠爱,而且兄嫂也对她关爱有加,她每日除了读书绘画外,就是尽情的玩乐。

十三四岁时,朱淑真已出落得花容月貌,光彩照人。这样的年龄,正处在情窦初开的季节。朱淑真也一样,她常常咏花吟月,抒发情怀。她在早期的诗作《探梅》中咏道:

温温天气似春和,试探寒梅已满坡。

笑折一支插云鬓,问人潇洒似谁么?

严寒将过的冬天,阳光和煦,有着几许春意,这样的日子也泛起诗人内心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折一枝傲雪的寒梅,插向云鬓,浅笑含羞,悄悄问一声:“我漂亮不漂亮,像谁呢?”诗中被问的人到底是谁呢?问行人还是问初恋情人,谁也说不清。据说,此时的朱淑真已有了初恋情人。

如果说这首诗对爱情的描写有点朦胧,那么,再看看这首《清平乐·观湖》:

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这首词描写了一个夏天的晨曦,初恋的少女与恋人携手前去观湖。这样的季节,正是十里荷花飘香,两人相约赏花而来,不料遇上“一霎黄梅细雨”。于是,两人来到一个可以避雨的地方,也不怕别人怎么议论,少女就投入男人的怀抱,那种初恋的幸福,通过“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就点了出来,爱情的体验跃然纸上。

正是由于这首词,诗人朱淑真遭到了道学家们的指责。尽管初恋如此美好,可这并不是一次成功的恋爱。香港学者黄嫣梨在她的《朱淑真研究》一书中认为:朱淑真在少女时代认识了一位才华出众的年轻书生,并且相互爱慕,暗生情笃。但是,我们无法得知那位年轻的书生是谁。

在封建社会,女人是没有权利选择爱情的,朱淑真追求的婚姻恋爱自由,当然是不能被父母容忍接受的,于是便包办了一门亲事。在朱淑真出嫁之前,写下了一首《秋日偶成》:

初合双鬟学画眉,未知心事属他谁?

待将满抱中秋月,分付肖郎万首诗。

朱淑真在这首诗里说,她的少女时代就要结束了,可还不知道所嫁的夫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希望能嫁个能诗能文,温文尔雅的才子,两人能诗书唱和,有着共同的爱好和情趣。所谓“少女情怀总是诗”,朱淑真是个诗情烂漫的才女,对那种神秘朦胧的爱情,编织着美好的理想,期待着她心中想象的情人。她在闺阁中之时还写道:

停针无语泪盈眸,不但伤春夏亦愁。

花外飞来双燕子,一番飞过一番羞。

朱淑真在那个时代属于比较大胆、开放的女词人,她不仅有闺中大胆露骨的诗词,而且还有自由恋爱时期的细节描述,虽然我们无从得知她的生卒年月,但是从她的诗词中,可以大致了解她的情感生活。

贾生少达终何遇,马援才高老更坚——红颜有意情更浓

朱淑真所心仪的人,恐怕是个穷书生,所以朱淑真在部分诗词中,有激励鼓励那个人求学上进,考取功名的记录。古代人都讲究功成名就后结婚,虽然婚嫁有父母之命,但是想必父母应该不会拒绝新科登榜的少年郎,与女儿成就如此良缘。朱淑真有《贺人移学东轩》诗:

旷轩潇洒正东偏,屏弃嚣尘聚简编。

美璞莫辞雕作器,涓流终见积成渊。

谢班难继予惭甚,颜盂堪希子勉旃。

鸿鹄羽丁当养就,飞腾早晚看冲天。

看来朱淑真当时很高兴地收拾出一间很宽敞的屋子来(旷轩潇洒),而且还打扫干净(屏弃嚣尘),让此人在这里用功读书,希望他能“飞腾冲天”,以“予”和“子”相比,看来此人可能正是朱淑真心仪的人。但是这个家伙水平太差了,考了好几年也没有考上。但是朱淑真还是鼓励他不要气馁,写了一首《送人赴试礼部》:

春闱报罢已三年。又向西风促去鞭。

屡鼓莫嫌非作气,一飞当自卜冲天。

贾生少达终何遇,马援才高老更坚。

大抵功名无早晚,平津今见起菑川。

“大抵功名无早晚”,话是这样说,但是人有上智下愚之分,有个叫梁灏的人,八十岁才中状元。朱淑真所期望的这个人恐怕比梁灏的功夫只低不高,可能是又没有考上,就此吓得再无颜面见朱淑真,从此没有了音讯。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他虽然得中,但另攀高枝,不再回来迎娶朱淑真。可怜朱淑真正为他牵肠挂肚,于是又写了《秋夜牵情》这首诗:

纤纤新月挂黄昏,人在幽闺欲断魂。

笺素拆封还又改,酒杯慵举却重温。

灯花占断烧心事,罗袖长供挹泪痕。

益悔风流多不足,须知恩爱是愁根。

朱淑真的愁肠百结并没有换来上天的一点点体谅,她的满腹希望随着这个人的离去也是一去不复返。

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不幸的婚姻

理想与现实中的爱情总是有很大的差距,朱淑真到了待嫁之年,仍然要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对于朱淑真所嫁何人,也是众说纷纭。后来收集朱淑真诗词之作的魏仲恭在《断肠集序》中说:“早岁不幸,父母失审,不能择伉俪,乃嫁市井民为妻。”受此影响,后人也以为朱淑真嫁了个不识之无的庄稼汉,但这种说法不大可信。

根据朱淑真的一些诗词可以推断,他的丈夫是一个应试落第弟子,通过捐输谋得了一个小吏。不仅是个胸无点墨的纨绔子弟,而且还没有多少才情。

她有一首诗《愁怀》,诗中这样抱怨丈夫:

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

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似休生连理枝。

或许现在的人看到这首诗,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至少不觉得有什么很过分的言辞,但古时的闺中女性,公开在诗句中抱怨丈夫不好,说些“羽翼不相宜”之类的话,在当时已经是十分激烈怨愤的话了。

朱淑真嫁给此人后,心情自然是十分不好。而且古代的女子出嫁后,并不像现在的女孩可以随时回娘家,除非有事才可以“归宁”回娘家一次,而且朱淑真的丈夫可能是要为官上任,带着朱淑真远走吴、楚、荆、湘等地,一去就是三年多。这段时间的朱淑真没有亲人和知己,更没有朋友,她寂寞无聊的时候,甚至没有一吐情怀的人,只能将心声吟咏成一篇篇断肠诗词,比如《春日书怀》:

从宦东西不自由,亲帏千里泪长流。

已无鸿雁传家信,更被杜鹃追客愁。

月落鸟歌空美景,花光柳影漫盈眸。

高楼惆怅凭栏久,心逐白云南向浮。

离家千里的朱淑真随着她不喜欢的丈夫到处游走,心里却没有半点游山玩水的兴致,虽然遍走扬州、湖南、湖北等地,在朱淑真的诗词中却不见有对期间名胜古迹的吟咏。所谓“吟笺谩有千篇苦,心事全无一点通”,她的诗文无人欣赏唱和,哪有闲心乐山乐水呢?所以,一直想念家的朱淑真,写了篇《寄大人》二篇,给自己的父母,其一如下:

去家千里外,漂泊若为心。

诗诵南陔句,琴歌陟岵音。

承颜故国远,举目白云深。

欲识归宁意,三年数岁阴。

朱淑真在千里之外,而且有着一桩她不满意的婚姻,这不能不使她的孝顺之心被蒙上了一层阴影。细品诗歌的言外之意,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她表层的思亲思乡的后面有着一丝抹不去的怨恨。

据说,朱淑真的那位昏官庸吏的丈夫经常寻花问柳,甚至在朱淑真面前与小妾调情。因此,朱淑真孤守长夜,而油灯下给意念中的情郎写下满腹断肠情诗,这在封建礼教下自然大逆不道。朱淑真在和她不满意的丈夫结婚三年后,决心回娘家“归宁”,她一回到娘家就决意和丈夫决裂,再也不回去了,她写诗明志道: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但是朱淑真这样回到娘家,和丈夫离异,在当时的社会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宋代礼教逐渐风行,如李清照再嫁离异还要受到人们的唾弃一样,朱淑真这样一个不清不白的离婚女人,在当时很难再找到合心的佳婿。于是,她丢失了回到少女时代的幸福时光,满心的幽怨陷入了无尽的孤独和寂寞之中,她写了一首《减字木兰花》:

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

伫立伤神,无奈轻寒着摸人。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

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开首连用五个“独”字,除了表现朱淑真驾驭语言、锤炼文字不凡的功力外,也道尽女诗人在不幸婚姻中的寂寞和忧伤。

朱淑真还有一首伤春怀远的名作《谒金门》:

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词中作者抒发因所嫁非偶而婚后日日思念意中人却无法相见的痛苦之情。

待封一罨伤心泪,寄与南楼薄幸人——归于绝望的恋情

朱淑真和丈夫离异,恐怕父母对她也是一再指责,也许是朱淑真还有意要和婚前的初恋联系,然后父母将她深锁在闺阁之中,严禁她外出。朱淑真有词《浣溪沙》写道:

玉体金钗一样娇,背灯初解绣裙腰。衾寒枕冷夜香消。

深院重关春寂寂,落花和雨夜迢迢。恨情和梦更无聊。

看来“深院重关春寂寂”,朱淑真想和从前那个心仪的男人联系,也是非常困难的。但是从朱淑真这首诗中我们可以得知,好像这个人现在距离朱淑真的家并不远,可能同在杭州,朱淑真《寄情》诗中是这样说的:

欲寄相思满纸愁,鱼沉雁杳又还休。

分明此去无多地,如在天涯无尽头。

所谓“鱼沉雁杳”,也说明了朱淑真想写封信给这个人,但是却非常难。或者朱淑真的父母将她的信撕了烧了,或者那个人不敢回信或回信不会送到朱淑真手里。也或许那个人可能也早已娶妻生子,朱淑真和他的感情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但是朱淑真还是找到机会和这人重逢了一次,那就是元宵佳节之时。

宋时的元宵佳节,可能比我们现在要热闹得多,而且平时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少妇少女们,也都可以堂而皇之地出去通宵达旦地游玩。宋词中有一篇名为“窃杯女子”留下的词,就是说一个女子在元宵灯节游玩,一时和丈夫走散,却正好走到端门前,恰好皇帝赐酒给百姓,这个女子喝了酒后把金杯藏在怀中,被卫士发现后,她作了首词向皇帝辩白说,她偷了金杯不是为了贪财,是为了向丈夫说明情况,不然回去后丈夫看她满口酒气,脸红扑扑的,会以为她偷偷和别的男人幽会去了。皇帝没有责怪她,还把金杯赏给她,让卫士护送她回家。看来元宵节时,男女狂欢,幽会相约之事多有。

朱淑真可能是借元宵节时,终于又见了那个男人一面,于是有了这首《元夕》诗:

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暖春风。

新欢入手愁忙里,旧事惊心忆梦中。

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

赏灯哪得工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

从此诗中,我们知道朱淑真和这个人终于重会在元宵灯节。因为朱淑真的词往往是和悲愁相关的,但此时的景物却是“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暖春风”。何况元宵节时并不暖和,但在这时的朱淑真眼中却是“揭天鼓吹暖春风”。同时,旧时的男友早已“新欢入手”,但是朱淑真似乎并不计较那么多,所谓“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虽然月色朦胧,但有些事情还是朦胧一些糊涂一些更好吧。但是一次欢会之后,朱淑真却又愁了,“未必明年此会同”,到明年这个时候,不知道还能不能再相见呢?

元宵一会之后,朱淑真又陷入漫长的寂寞,无助地等待中,朱淑真写了一首《江城子》:

斜风细雨作春寒,对樽前,忆前欢。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芳草断烟南浦路,和别泪,看青山。

昨宵结得梦因缘,水云间,悄无言。争奈醒来,愁恨又依然。展转衾绸空懊恼,天易见,见伊难。

只有元宵这一次有机会和情人相见,到了七夕之时,却和情郎分别在银汉两边,所以,朱淑真并不信奉秦观的“两情若在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对于见不到情郎的朱淑真,每一天都是度日如年,所以她在词中一反秦观《鹊桥仙》的词意:

巧云妆晚,西风罢暑,小雨翻空月坠。牵牛织女几经秋,尚多少、离肠恨泪。

微凉入袂,幽欢生座,天上人间满意。何如暮暮与朝朝,更改却、年年岁岁。

朱淑真恨不得和她的情郎天天相会才好,但是元宵之会一年才一次,太过于漫长了。然而朱淑真没有想到,第二年的元宵灯会时,她的情郎却没有来赴约,不知是畏于人言,还是沉溺于新欢新爱中,朱淑真空等了一年!于是,她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这首词很有名,也很有争议。很多学者认为是欧阳修写的,部分人依然坚定这是朱淑真的作品。这首词的含义浅白易懂,写的就是一个少女与情人的约会,按那时的说法,无疑就是邀人私奔之词,要比李清照被后人指责“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来得更为严重。所以明代的杨慎在《词品》里一本正经地斥责朱淑真为“不贞”。

不过,这首名作让我们看到了“泪湿春衫袖”的朱淑真,希望后的绝望。此后的朱淑真陷入了悲痛伤心之中。她满怀幽怨地说“我无云翼飞归去,杜宇能飞而不归”“待封一掬伤心泪,寄与南楼薄幸人”。朱淑真梦已断,心已死。不久她就在满怀悲愁中死去,相传是投西湖水自尽的。

朱淑真到底是在和丈夫离异后才另觅爱人,还是在无爱的婚姻中出轨,并无明确记载。但根据她在娘家的情况来看,她最后应该已经跟丈夫分居,纵使没有得到正式的休弃,不算“大归”,事实上已经离异。后考证其因与情人分手而“悒悒抱恨而终”“其死也,不能葬骨于地下,如青冢之可吊”。有人据此猜测她有可能是投水自尽,死于湖中,尸骨都不能安葬。

朱淑真是个才气卓绝、多情多才的女子,也许正是这样,她才有了痛苦的一生。她也曾《自责》道:

女子弄文诚可罪,那堪咏月更吟风。

磨穿铁砚非吾事,绣折金针却有功。

闷无消遣只看诗,又见诗中话别离。

添得情怀转萧索。始知怜俐不如痴!

“女子无才便是德”,按这条古训来看,似乎女子有才便无德了。在这种世俗氛围下,古代才女竟大多命运坎坷,结局不妙。如朱淑真之前的蔡文姬、薛涛、鱼玄机、花蕊夫人、李清照,同时代的唐婉、严蕊,之后的柳如是、苏小小、冯小青等。朱淑真此诗,明为“自责”,实则可视为对封建社会世俗偏见的一声微弱抗议。

朱淑真书画造诣相当高,尤善描绘红梅翠竹。明代著名画家杜琼在朱淑真的《梅竹图》上曾题道:“观其笔意词语皆清婉……诚闺中之秀,女流之杰者也。”明代大画家沈周在《石田集·题朱淑真画竹》中说:“绣阁新编写断肠,更分残墨写潇湘。”由此可见,其能力非寻常深闺女子可比,当与李清照并驾齐驱。朱淑真的诗作受到市民的激赏,却在死后遭到父母的焚烧(据魏仲恭《断肠诗集序》)。她显然是英年早逝的“问题美女作家”。

南宋淳熙九年(1182年)有一个名叫魏仲恭的人,将朱淑真的残存作品辑录出版,并为之作序。序文开头说:“比在武陵,见旅邸中好事者往往传颂朱淑真词,每茄听之,清新婉丽,蓄思含情,能道人意中事,岂泛泛所能及?未尝不一唱而三叹也!”

虽然朱淑真的一生极其不幸,所嫁非人,所爱非人,“颜色如花命如叶”,但是她却成为和李清照并称的大才女,她的诗作也收入《千家诗》等诗集中,成为家喻户晓的诗篇,万口相传。

同类推荐
  •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1)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戴笠:黑色特工之王的覆灭

    戴笠:黑色特工之王的覆灭

    这位中国现代史上最神秘、最诡谲的人物之一,就如同乱世中藏而不露的毒箭,令人们至今听到他的名字都会不寒而栗。对于他的种种记载,可以说是扑朔迷离,充满神秘色彩。那么,他的真实面目究竟如何?《戴笠:黑色特工之王的覆灭》将寻着历史的脉络,去发现一个真实的戴笠,同时,揭示军统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间谍组织”从兴盛走向衰落的过程。
  • 人生边上,心城内外:钱钟书的围城人生

    人生边上,心城内外:钱钟书的围城人生

    钱钟书是中国二十世纪的大文学家,他从小接受传统文化教育,中学时擅长中文、英文。大学时期,他刻苦学习,广泛接触世界各国的文化学术成果。成年后,他遇见爱情,经历艰难,修成正果,继而留学深造走向世界。回国后与妻子相濡以沫,患难而来,坚持文学创作。他深入研读中国的史学、哲学、文学经典,同时不曾间断过对西方新旧文学、哲学、心理学等的阅览和研究,著有多部享有声誉的学术著作。有千古名篇《管锥编》,他的散文和小说也很出色,特别是长篇小说《围城》,其文才横溢,妙喻连篇。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人生边上,心城内外:钱钟书的围城人生》将带你走进一代文学巨匠钱钟书的人生沉浮。
  • 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富豪(上)(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

    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富豪(上)(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 主要有政坛伟人、发明始祖、经济导师、军事将帅、科技精英、谋略奇才、企业富豪、思想先驱、外交巨擎、文坛巨匠、艺术大师。阅读这些世界名人的个人简介, 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风采与成功智慧, 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 能够激励我们的理想和志向, 指导我们的人生道路和事业发展。
  • 橄榄绿方阵里的明星人物

    橄榄绿方阵里的明星人物

    一路看天不低头、扳道工波尔卡、她从山路上走来、绿色旋风、“大碗茶”泡出的艺术人生、放飞的百灵、“魔”女周薇、艺苑“红灯笼”、并蒂花开别样红、“冤家对头”双胞胎等。
热门推荐
  • 仙尘界

    仙尘界

    为了争一件仙宝而送命,值得吗?若是送命之后可以重生,并且是带着仙宝一同重生的话,固然值得!更何况,此仙宝,乃是一个世界!上一世,王凡身为正道玄清门弟子,却被师尊所害,坠入魔道这一世,他重生回到了玄清门,才知道师尊其实就是用来杀的!放眼天下,通晓正魔两道心法、法术以及各种手段,又有仙宝在身的修士,除了王凡,再找不到第二个!“这一世,我只有一个目的,让天下人,为我俯首!”******?铁匠已完本作品《操控丧尸》
  • 沸腾灵魂

    沸腾灵魂

    火焰在灵魂中燃烧灵魂在火焰中沸腾为什么猥琐你比我强为什么君子作风那是装的
  • 神笛

    神笛

    她,风华绝代,一笑倾城百媚生,死后重生王者归来,他,因魔笛,纵横天下
  • 胖掌柜

    胖掌柜

    他很胖。走起路来一颤一颤。他很灵活。灵活起来,猴子都不如他灵活。他很爱钱。可是有一天他却不爱钱了。无论如何。而他只是一个不起眼的。胖掌柜。
  • 帝囚宠之弃妃传

    帝囚宠之弃妃传

    陆茗欢是恨严魑的,恨他自私地牺牲她去成全他的妹妹,恨他生生掐断自己的爱情还妄图禁锢自己。而严魑,则做好了所有强娶豪夺、不择手段的准备,只为除去陆茗欢所有与他无关的情绪。
  • 穷人好办事:创富与成功需要掌握的办事方法

    穷人好办事:创富与成功需要掌握的办事方法

    过去常说,一无所有的人办事,一个字:难。正所谓“人穷办事难”。贫穷失败、怀才不遇的人说话,一个字:轻。正所谓“人微言轻”。其实,办事不难,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决定办事成败的并不完全是你所拥有的关系、背景和财富。有那么多成功和富有的人都曾经一贫如洗,但最终靠着自己的奋斗精神和办事绝招,一步一步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和前程。本书概括起来将从三个方面提升你的办事能力:第一,树立正确的办事心态;第二,办事才能是一个人的核心能力;第三,把办事当成人生的挑战和乐趣。
  • 萌神逆仙途

    萌神逆仙途

    染指六大仙君,她成了是仙神界‘深恶痛绝’的罪过。虽然定了婚,但手未拉、唇未碰、身子更是清白寡淡。可未婚夫们相继倒血霉,这死活也不能赖在她头上;五界最至尊的仙尊对她宠溺,她表示绝对没有狐媚勾引。莫非是太纯情惹得祸?不如弃仙途,修魔道,来个华丽变身,寻求那一生一世合欢美好!
  • 从世俗中来,到灵魂里去

    从世俗中来,到灵魂里去

    本书为“中国人文讲演丛书”之一,以学术的普及为旨归,以思想的撒播为内涵,以学术的讲演为形式,搭建人文、经济、管理、法律各平台,再现国内一流学者的学术讲演现场。
  • 优秀员工最爱读的激励美文

    优秀员工最爱读的激励美文

    安抚员工心灵的良药,成就辉煌事业的圣经。这是一些震颤心灵的文字,它告诉你工作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一篇篇文章就好像医治浑噩与浮躁的良方,帮你驱逐职场倦怠,让你重获力量,奋然前行。
  • 耀世神君

    耀世神君

    天上有许多的星辰,地上有许多的人,传说中,每一个人都有一颗属于自己的命星,只要能够成功的与自己的命星产生呼应,便可以从那里获得真元之力,而这些个能够从星辰中获取真元之力的人,则是被世人统一的称为修行者。天裕十三年秋,位于大陆西北方的荒漠边缘,走出了一个少年,他要去东方,去看一眼修行者的世界。这一去,便又是一个传奇横空出世。......待到诸星臣服,他便是那夜的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