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23300000017

第17章 修身·养心(1)

§§§第一节 洞穿迷雾的慧眼

面对的是同样一个幻化无常的世界,有人惶恐不已,结果意志消沉,自暴自弃;有人难以承担,故假装忽略而醉生梦死……有多少人能在这人人必经、人人同样面对的无常尘世中清醒过来并超越出去?

无常尘苦,缘变万有惹深思

淡与咸,本来就各有滋味;缘变无常,本来就是天天存在,何以会让人忧心呢?

民国七年,师年三十九,值暑假,语相契者曰:“余明日入山,相聚只今夕,公等幸各自爱。”众度其意不可挽,相对泫然。忽一友问曰:“君果何所为而出家乎?”曰:“无所为。”曰:“忍抛骨肉耶?”曰:“人事无常,如暴病而死,欲不抛又安可得?”翌日破晓,遂孑然长往矣。

——啸月:《弘一大师传》

才华横溢、名满天下的李叔同先生,即后来的弘一大师,其变幻多姿的一生本身就是一个传奇。从风光八面的文化名流转而皈依佛门,在风花雪月的杭州避世而居,潜心修行,从此与往昔种种仿佛一切两断。在弘一大师的心念中,浮华红尘中的李叔同已死,而清净佛界的弘一法师方生。这是处在无常中无可奈何、只有束手就擒的大多数人所无法领略的境界。

鲁迅先生在临死前写过一篇《无常》,无常就是没有定数,是对幻化人生的经典概括。

佛教如何说无常?《别译杂阿含经》中说:“一切众生皆是有为,从诸因缘和合而有……若假因缘和合者,即是无常……”对大多数人而言,面对无常,唯一的感觉是“苦”,佛亦明了于此,因而《杂阿含经》上说:“色无常,无常即苦。”因为众生抗拒无常,所以觉得痛苦。

无常所引发之苦,至少有三种:“爱别离”“怨憎会”和“求不得”。爱恋不舍的偏偏总有尽时,讨厌排斥的偏偏一再重复,想要的得不到、不想要的无法摆脱,如此种种让人受尽苦楚。

人生本无常,又何必深陷其中?生命中有太多的偶然,茫茫宇宙有太多的不确定。我们像鱼儿一样生活在尘网中,越挣扎越紧。回头想一想,我们要做的不是如何冲破这网,而是要从弘一法师身上取经,学会怎样超脱这张无常尘网,不被它罩住。

弘一大师曾作《佛说无常经叙》,有言曰:“生逢末法,去圣时遥;佛世芳规,末由承奉。幸有遗经,可资诵讽,每当日落黄昏,暮色苍茫,吭声哀吟,讽是经偈。逝多林山,堵波畔,流风遗俗,仿佛遇之。”这是弘一大师在倾诉自己在认识无常、接受无常,却又能在了解接受无常之后的茫茫生命变化洪流中保持淡然、悠闲,同时又于安然度日中不懈于付出,服务一切众生的情怀。

面对的是同样一个因缘所生、幻化无常的世间现象,有人惶恐不已,结果意志消沉,自暴自弃;有人难以承担,故假装忽略而醉生梦死;也有人希求永远霸占而盲目扩张自己的占有控制欲,做得很累、忙碌得很辛苦,结果却是无益的“苦行”(抑或“酷刑”)。有多少人能在这人人必经、人人同样面对的无常生死问题中清醒过来并超越出去?

弘一大师曾经手书门联曰:“草藉不除,时觉眼前生意满;庵门常掩,勿忘世上苦人多。”狼藉的杂草堆何以生意怡然?关闭的庵门之内何以是无穷的慈悲?看似矛盾冲突的背后其实是绝对的和谐。

山穷水尽之际,转过头来,就此游目四顾,或许你会发现:眼前脚下此片林地水光山色一点不差,何异于本来日夜赶路寻求的梦里桃源?随手一摘,可用野果果腹,随地一卧,何妨就在此地安歇?快乐、幸福、安心真的需要那么费劲吗?

天才艺术家达文西说过:“认真度过一日,使人睡得安稳;努力付出一生,使人死得安详。不是为了要得到世人的崇拜称赞,也不是为了邀得后世美名,更非内心空虚而要显异惑众以平衡濒临崩溃的“自我价值感”,弘一大师让我们看到的其实只是一个安然度日,“淡有淡的滋味,咸有咸的滋味”的快乐幸福人。

这样的人生令人羡慕,值得我们学习:淡与咸,本来就各有滋味;缘变无常,本来就是天天存在,何以会让人忧心呢?

佛·光·小·语

草藉不除,时觉眼前生意满;庵门常掩,勿忘世上苦人多。

狼藉的杂草堆何以生意怡然?关闭的庵门之内何以是无穷的慈悲?看似矛盾冲突的背后其实是绝对的和谐。

因缘际会,缘起缘灭总有时

个人受外界的影响,也不断地影响周围。世上没有所谓的偶然,只有伪装或偶然的必然。

净土之于地藏,自昔以来,因缘最深。而我八祖莲池大师,撰《地藏本愿经序》,劝赞流通。逮我九祖澫益大师,一生奉事地藏菩萨,赞叹弘扬益力。居九华山甚久,自称为“地藏之孤臣”。并尽形勤礼地藏忏仪,常持地藏真言,以忏除业障,求生极乐。又当代净土宗泰斗印光法师,于《地藏本愿经》尤尽力弘传流布,刊印数万册,令净业学者至心读诵,依教行持。今者窃遵净宗诸祖之成规,普劝同仁兼修并习。胜缘集合,盖非偶然。

——弘一大师

有很多的事情,在看似偶然的背后都深深地隐藏着必然,而这必然又等待着这偶然来成全。也许,这就是缘妙不可言的地方。

因缘为“因”与“缘”之并称。因,指造成生活结果的直接内在原因;缘,指外来相助的间接原因。简而言之,即产生结果的一切原因总称为因缘。一切万物皆由因缘之聚散而有生灭,即:缘起缘灭。

任何现象都是依一定的因(起根本、内在作用的条件)、缘(起辅助、外在作用的条件)的集合而生起、而变化、而消灭。一言概之,一切现象都是特定条件的暂时集合,就像车子是由各种零件组合而成一样,又像三捆芦苇互相支撑而得以牢固,若去其一,余二则倒,若去其二,余一则倒。正如佛陀曾为“缘起”下过的定义:

若此有则彼有,若此生则彼生;

若此无则彼无,若此灭则彼灭。

正因为因缘如此之复杂,我们是很难看清或者把握的。因缘的妙也就妙在它的不可思议,所谓“因缘际会”,这个世界上并没有所谓的偶然,只有伪装或偶然的必然。

弘一法师由一个历经了人生繁华的风流才子转变为一代佛法大家,在表面上看来似乎是一个偶然,然而,当我们透过这些表面现象,便不难看出隐藏在其中的必然性。

弘一法师曾在他的一篇《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中较为详细地描述了他与佛的因缘际会:

我以前从五岁时,即时常和出家人见面,时常看见出家人到我的家里念经及拜忏。于十二三岁时,也曾学了放焰口。可是并没有和有道德的出家人住在一起,同时,也不知道寺院中的内容是怎样的,以及出家人的生活又是如何。

后来,人近中年,在杭州的一所学校当老师时,曾有一次,学校里有一位名人来演讲,我和夏尊居士却出门躲避,到湖心亭上去吃茶呢!当时夏尊对我说:“像我们这种人,出家做和尚倒是很好的。”我听到这句话,就觉得很有意思。这可以说是我后来出家的一个远因了。

后来,我便经常跑到寺庙去小住一段时间,与寺中的法师聊天、一起探讨佛经。那时候就已经穿出家人的衣裳了,而且预备转年再剃度。

及至七月初,夏尊居士来。他看到我穿出家人的衣裳但还未出家,他就对我说:“既住在寺里面,并且穿了出家人的衣裳不出家,那是没有什么意思的。所以还是赶紧剃度好!”

我本来是想转年再出家的,但是承他的劝,于是就赶紧出家了。七月十三日那一天,相传是大势至菩萨的圣诞,所以就在那天落发。

弘一法师的例子,说明了一个人的缘起关系——个人是存在于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之上的。个人常常受外界善恶的影响,同时也不断地影响周围。例如学生,会受同学、长辈、老师等的影响,形成他的人格。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管是家庭、学校、公司,乃至地方团体、国家,我们时时刻刻都置身其中,受它们的感化影响,同时也予以善恶的影响。这种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也就是相依相成的缘起关系、有机的连带关系。

弘一法师作为佛法的一代宗师尚且如此,我们作为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是否也应该去珍惜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份因缘呢?这正如赵朴初感叹因缘巧妙的诗句所言:

因缘不思议,新昌喜再来。

眷眷佳客至,代代好花开。

佛·光·小·语

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斩然。

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生活本身就是一张网,有亲情之网,也有仇恨之网;有互助之网,也由破坏之网;有善良之网,也有罪恶之网;有幸福之网,也有痛苦之网……种种关系相互交织,构成了一种复杂多样的图景。

顺其自然,得失随缘最是好

随不是跟随,而是顺其自然,不强求;随不是随便,是把握机遇,不忘形。

我至贵地,可谓奇巧因缘。本拟住半月返厦。因变住此,得与诸君相晤,甚可喜。

——弘一大师

世间万物皆有其自身的规律所在,水在流淌的时候是不会去选择道路的,树在风中摇摆时是自由自在的,它们都懂得顺其自然的道理。因此,拔苗助长固不可取,逆流而上也是一种愚蠢。

再美好的事物,其结果都是一样的——或好或坏、或高或低、或美或丑、或大或小,感觉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不同的是成就它们的过程,在过程中享受奋斗的惬意,那才是幸福快乐的,而面对过程中种种无法抵抗的客观事实,你只能顺其自然而为。

有这样一个故事,很好地阐释了顺其自然的真义:

禅院的草地上一片枯黄,小和尚看在眼里,对师父说:“师父,快快撒点草子吧!这草地太难看了。”

师父说:“不着急,什么时候有空了,我去买一些草子。什么时候都能撒,急什么呢?随时!”

过了些时候,师父把草子买回来了,给了小和尚,说:“去吧,把草子撒在地上。”小和尚高兴地说:“草子撒上了,地上就能长出绿油油的青草了!”

起风了,小和尚一边撒,草子一边飘。“不好了,好多草子都被吹飞了!”小和尚喊道。

师父说:“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担心什么呢?随性!”

草子撒上了,飞来了许多麻雀,在地上专挑饱满的草子吃,小和尚看见了,惊惶地说:“不好了,草子都被小鸟吃了,这下完了,这片地不会有小草了!”

师父说:“没关系!小鸟吃不完的!你就放心吧!过些日子这里一定会有小草的。随意!”

夜里下了一晚上的雨,雨很大,小和尚一直不能入睡,他担心草子被冲走了。第二天早上,他早早就跑出了禅房,看到地上的草子果然不见了。于是他马上跑进师父的禅房说:“师父,昨夜一场大雨把地上的草子全都冲走了,怎么办呀?”

师父不慌不忙地说:“不用着急,草子被冲到哪里它就在哪里发芽!随缘!”

又过了些时候,许多青翠的草苗破土而出,原来没有撒到的一些角落里居然也长出了许多青翠的小苗。

小和尚高兴对师父说:“师父,太好了!我种的草长出来了!”师父点点头说:“随喜!”

顺其自然,不必刻意强求,只要付出了就必然能够得到回报!

随不是跟随,而是顺其自然,不怨怼,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随不是随便,是把握机遇,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

顺其自然并不是消极地去等待,顺其自然是听从命运的安排,更确切地说,顺其自然是寻求生命的平衡。

其实,很多时候,顺其自然是一种境界。生活中有许多东西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有时能有某种体验就足够了。不完美的才是真实的。正如徐志摩所说:“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得失随缘最好。”这就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生活态度——顺其自然,不属于你的,大概永远也不会属于你,譬如天上的月亮。你想真正得到你所珍惜的东西,最好顺其自然,如果它微笑着翩然而至,来到你身边,它将永远属于你;如果它无意降临,你又何必像放风筝似的,死死抓住它不放?

佛·光·小·语

青天白日以应事,霁月光风以待人。

水在流淌的时候是不会去选择道路的,树在风中摇摆时是自由自在的,它们都懂得顺其自然的道理。

过犹不及,中庸之路多坦途

为人处世要懂得把握度。在生活中,如果能做到不走极端,就能够游刃有余。

对弘一大师而言,走极端无疑是对生命最大的威胁。弘一大师总是一副谦谦君子的作风,总是时刻在提醒着自己:心思要缜密,不可琐屑;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

所谓“过犹不及”,我们为人处世应该把握好“度”的问题。任何事物都不能走极端,一旦走了极端,好的事物便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从而变成坏的事物。

克契到佛光禅师那里学禅有好一段时间了,他个性随和,遇事总是自己想办法处理,尽可能不去麻烦别人,就连修行,也是一个人闷着头默默地进行。

一天,佛光禅师问他说:“你来我这里也有12个年头了,有没有什么问题?要不要坐下来聊聊?”

克契连忙回答:“禅师您已经很忙了,学僧怎好随便打扰呢?”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晃又是三个秋冬。

这天,佛光禅师在路上碰到克契,又有意点化他,主动问道:“克契啊!你在参禅修道上可曾遇到些什么问题吗?有的话就要开口问。”

克契答道:“禅师您那么忙,学僧不好耽误您的时间!”

一年后,克契路过佛光禅师禅房时,禅师再次对克契说道:“克契,你过来,今天我有空,不妨进禅室来谈谈禅道。”

克契赶忙合掌作礼,不好意思地说:“禅师很忙,我怎能随便浪费您的时间?”

佛光禅师知道克契过分谦虚,一直这样的话,再怎样参禅也是无法开悟的,必须对他采取更直接的态度了,所以当佛光禅师再次遇到克契的时候,便对克契说:“学道坐禅,要不断参究,你为何老是不来问我呢?”

克契仍然应道:“老禅师,您忙!学僧实在是不敢打扰!”

这时,佛光禅师大声喝道:“忙!忙!我究竟是为谁在忙呢?除了别人,我也可以为你忙呀!”

佛光禅师这一句“我也可以为你忙”的断喝,顿时惊醒了克契。

谦虚固然是一种美德,但是过度谦虚就不好了,闭门苦思数年也许还不如与禅师的一席对谈更有用处。

一个人突然做出极端相反的事情,必定会有排斥的现象产生,所以,一个人言行若是走向极端,实在很危险。

《四十二章经》中记载了这样一段话:

佛曰:“弦松是如何?”对曰:“不鸣。

佛曰:“弦紧是如何?”对曰:“声绝。”

如何才能做到恰到好处?这是很难言传的,只能靠经验去体会。

人生就好像在蜿蜒崎岖的道路上驾驶汽车一样,如果脾气暴躁,猛踩油门,车子便会横冲直撞;如果顾虑太多,常踩刹车,又会使车子行进缓慢,甚至完全停顿下来。如果过于紧张的话,会使方向盘无端地向左或向右转,而使车子滑出道路;如果过于松懈的话,转弯时又会因疏忽而来不及刹车。

在修行与生活中只有做到不走极端,才能够游刃有余。

佛·光·小·语

心术以光明笃实为第一

人生就好像在蜿蜒崎岖的道路上驾驶汽车一样,如果过于紧张的话,会使方向盘无端地向左或向右转,而使车子滑出道路;过于松懈的话,转弯时又会因疏忽而来不及刹车。

泰然自若,得意失意皆从容

一个人如果能受得了富贵与挫折,得意不忘形,失意更不忘形,才是真正修养到家。

对于“得意忘形”,人们往往很容易理解,其实,人世间还存在一种情况——“失意忘形”。其意思也不难理解,就是说有的人本来修养很好,富贵得意时,对任何事情都处理得很好,然而一旦失意,却连人也不愿意见,自卑、烦恼接踵而至,完全像变了一个人一样。

禅宗经常用的一个词是“放下”,做了好事,马上需要丢掉,这是菩萨道;同样的,有痛苦的事情,也要丢掉。

同类推荐
  • 励志人生·阳光卷

    励志人生·阳光卷

    励志改变人生轨迹,科学睿智的创业思路,让您的人生从此告别平庸。励志令人脱颖而出,成功人士的终南捷径,让您把握每一个成功机遇。励志让人事半功倍,前贤圣哲的教子结晶,让励志引爆您的成功潜能。
  • 把话说到点子上

    把话说到点子上

    本书列举了不同场合与不同的人交谈时,可以运用的各种的说话技巧,让你在最短的时问内,用最精练的语言,引起对方的兴趣,打动对方,说服对方,使你在面对领导、同事、朋友等各种各样的人时,都能应对自如,巧妙地把话说到点子上。
  • 创新力

    创新力

    《创新力》对创新力的本质与创新力的灵魂,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原理与创新原则,创新意识与创新潜能,创新力的激发,提高创新力的意义、方法和途径,以及为培养提高创新力创造舞台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阐述。本书向人们诠释了科学思维的本质及多种思维视角的魅力,以及运用科学思维提升创新能力在当今时代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 改变命运的黄金法则

    改变命运的黄金法则

    所谓“时势造英雄”,一个人,想要转运,就先要能认清形势,转运 学要给你一双慧眼,让你把自己的处境看明白。想要练就这么一身功夫, 也绝不是一件容易事。要想抓住良机,改变命运,你需要的不是高深的理 论,而是一整套能派得上用场的方法。 展现在你眼前的就是这样一本转运宝典。本书从千头万绪中为你理出 了一条清晰的脉络,又将这条脉络变成了浅显易懂的讲解,让你在其中领 悟命运的真谛。你将会沿着这条捷径,改变自己的命运,掌握自己的命运 ,迎来焕然一新的人生,让自己的一生都与好运相伴。
  • 茅侃侃,侃职场

    茅侃侃,侃职场

    茅侃侃编著的《茅侃侃侃职场》作为一个讨厌传统“成功学”、从不“穿西装”的成功人士,茅侃侃用他独有的方式和感悟,将他传奇的职业历程,化成好看好玩的故事和颠覆性地工作技巧及方法,不讲厚黑不煲心灵鸡汤,希望让更多的人能看到职场路上的那些“坑”。
热门推荐
  • 自以为年少轻狂

    自以为年少轻狂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自以年少,可以轻狂,所以轻狂。做着实际的美梦,却过着不切实际的日子,以至于藐视任何······终于,随着时间,我们会慢慢的发现。后来,并没有期待那么美妙。事实上,远远没有。
  • 清世流年

    清世流年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林萧,此林妹妹非彼林妹妹,前世的女汉子幸福终老,谁知一朝穿越竟成侯府千金,还是嫡出,哇哇,还是内定的太子妃。想想那些晃眼的金银珠宝,美味的美味佳淆,满室的仆人······梦寐以求的生活啊!神马东西?原来太子只是打酱油小弟,那我的太子妃也是浮云?林萧瘪嘴,什么更糟糕的,男主竟有妻,还有青梅竹马的情人?林萧很想大声骂娘,但只能弱弱问道“俺是不是女主”·······且看现代小女子如何在古代来一场“回眸一笑百魅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好戏。
  • 武者纪元

    武者纪元

    重回十年之前,回到2016年儿童节之前,回到元气风暴爆发之前,回到末世之前!元气风暴致使全球大多数的动物异变,变得嗜血,变得强大。虽没有丧尸,但一座座城市,一个个乡村,一栋栋房屋在异兽的冲击下支离破碎,尽管反应迅速的建立了一座座安全区,但人口却是依旧减少了30多亿,一半还多。重生十年之前,是展望未来?还是重蹈过去?
  • 历史探谜

    历史探谜

    本套全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中小学生各科知识的难解之谜,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中小学生在兴味盎然地领略百科知识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探索创新,并以此激发中小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激发中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爱科学、追求科学的热情,使我们全国的中小学生都能自觉学习、主动探索,真正达到创新素质……
  • 时光走了你还在

    时光走了你还在

    女孩苗以瑄曾经有过一段叛逆任性的高中时光,因为一次意外,令一个无辜的高中女生舒芸毁容,并且精神失常,而苗以瑄也失去了惟一的至亲,变成了孤儿。大受打击的她决定痛改前非,跟过去的自己划清界限。然而,曾经跟她“并肩作战”的叛逆少年刘靖初——一个将她看成他的整个世界的年,却在频频地用各种极端的手法挽留她,想挽留她的叛逆,也想挽留她的感情。以瑄在大学里结识了高富帅同学姜城远,逐渐和对方建立了好感的同时,却发现姜城远跟舒芸之间还有着解不开的关系,而她当年对舒芸所做的事情,却仅仅是一个误会,但却酿造了一个花样少女的终生的遗憾。
  • dnf之不死狂战

    dnf之不死狂战

    这是一个热血的故事!这是一个少年崛起的故事!这是一个爱好地下城与勇士的狂战士玩家穿越到异界奋斗的故事!为了得到更强的力量,不惜一切代价!即使代价为出卖自己的灵魂!鲜血铺路!铸就无上武道!(向神鬼剑士致敬)
  • 世界最具教育性的寓言故事(3)

    世界最具教育性的寓言故事(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第三条毒蛇

    第三条毒蛇

    本书描写解放初,解放军侦察员格布侦破一起案件,与暗藏敌人进行了一场错综复杂斗争的故事。
  • 寻仙修道再神州

    寻仙修道再神州

    神州华夏泱泱数万年,成仙渡劫者无数,但真正修的正果窥探天机的存在却渺渺无几,其他大部分的修炼者都随着伴随修仙而来的种种劫数神罚消失尘世,亦或者无法突破自身瓶颈达到下一境界含恨终生。且说在这些真正达到与天同寿位列玄霄九天的修炼者们却又有一大部分踏破空虚之前拜在三十六洞天洞天七十二福地各个门派,今天我们的故事就从七十二福地中排名第十四的沃洲山开始。
  • 雪中悍刀行9新桃换旧符

    雪中悍刀行9新桃换旧符

    道门真人飞天入地,千里取人首级;佛家菩萨低眉瞋目,抬手可撼昆仑;谁又言书生无意气,一怒敢叫天子露戚容。踏江踏湖踏歌,我有一剑仙人跪;提刀提剑提酒,三十万铁骑征天。快雪山庄世子遇童年旧友,丹铜关中恩情今日来报。余家村落掌教逢骑牛转世,武当山上缘分现世再续。青州陆家有人提灯等待,随百千士子赴凉,姥山王氏有人奋笔疾书,携敌国财富北上,双凤飞入梧桐院。从江湖归来的徐凤年入主陵州,北凉政局再起波澜,鹰士与游隼争锋,北凉武士为谁披甲,又因何而卸甲?离阳王朝有隐相隐忍在野,北凉有人身怀屠龙之技上京。密信自都城而来,忠诚与背叛,徐凤年会如何抉择?主仆扛刀入北凉,荣誉和尊严,且看数千铁骑围杀一品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