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23200000024

第24章 二十三、文学同人的梦想

醉心于诗歌的创作,让郭沫若最终决定了弃医从文。1921年初,冬假刚刚过完,郭沫若就向学校递交了一份休学三个月的申请,并得到批准。在这期间,他联系了在京都大学的郑伯奇,想转到京都大学去学文学。

经过田汉的介绍,郭沫若与郑伯奇也成了很好的朋友,他常把写出的诗稿先寄给伯奇看,郑伯奇也把自己的创作寄给沫若征求意见。

郑伯奇十分赞同郭沫若转而学文的打算,但是成仿吾劝阻了郭沫若。

仿吾认为,已经在医学部读到三年级了,不能前功尽弃,何况有意从文,也不必一定要去大学里读文学。郭沫若想想也是,学校的课堂里未必教得出诗人、作家,仿吾、达夫、张资平他们都没有学文学,大家不是还都有意在一起搞创作。这才打消了转学的念头。

虽然如此,郭沫若却还是把休学三个月的时间都交给了文学。他要么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读文学书籍:福楼拜、左拉、莫泊桑的小说,易卜生、霍普特曼、高斯华绥的戏剧等等;要么就创作自己的诗歌;还有,就是不断联系各处志同道合的朋友,把大家聚集起来,实现两年多前他和张资平在博多湾海滨做的那个文学梦——办一个纯文学的刊物。

就在郭沫若忙于联系朋友的时候,1921年1月,由沈雁冰、郑振铎、叶圣陶等人发起组织的文学研究会成立。这是五四新文坛出现的第一个文学社团。

文学研究会在酝酿成立的时候,郑振铎曾同时向在日本的郭沫若和田汉发出邀请,请他们加入发起人行列。可是信函在田汉手中耽搁了,郭沫若并不知道此事。不过就算是知道,他也未必会加入到文学研究会中去,因为他与仿吾、寿昌等几个朋友在最近的通信中,都不约而同地对于新文化运动的现状表示了失望。他们认为,新文化运动闹了这么久,国内杂志界的文艺,几乎把鼓吹的力都消尽了,需要有人来“急挽狂澜”,否则,势必让一班老顽固们嚣张起来。而能尽此力者,“舍我其谁”!

郭沫若与一班朋友也加紧了办刊的活动。可是办刊物需要资金,一群留学生谁也没有收入,更没有门路。于是,他与成仿吾、郁达夫、何畏、陶晶孙、徐祖正等人,在年初的时候先创办了一个内部交流的同人刊物《Green》——绿。这是一个代表着新生命与创造活力的颜色。他们自己集资油印了两期《Green》。

2月间,正当他们苦苦寻找正式出版机会的时候,成仿吾得到一个消息:上海泰东书局有意聘他做文学部主任。成仿吾与郭沫若商议,两人都认为这可能是个机会,于是立即决定了回国。成仿吾为此把临到毕业的考试都放弃了。然而,当4月初他们回到上海后才得知,泰东书局改组编辑部的事情已经尘埃落定,所谓拟由成仿吾任文学部主任的消息是子虚乌有。仿吾见是这种情况,便先打道回府——去家乡长沙找工作了。泰东书局的老板赵南公倒是器重郭沫若新诗人的文名,留他在编辑部。郭沫若独自一人在马霍路德福里泰东书局的编辑所暂住了下来。

4月下旬的一天,得知郭沫若到了上海,文学研究会的沈雁冰、郑振铎等人,特意邀请他在半淞园见面。这是郭沫若与文学研究会作家的初次相识。郑振铎很热情,人也健谈。沈雁冰却略过严肃,又身着一袭长衫马褂,给郭沫若的第一印象并不太好。不过彼此都是客客气气的。

几个人在园内边游览边聊天。午饭是郑振铎做东请客。饭后坐在临池的亭子内,郑振铎又邀郭沫若参加文学研究会,并请他支持即将出版的《时事新报?文学旬刊》的工作。郭沫若回答说:“你们的广告已经看到,旬刊自然是要尽力地帮助的。至于参加你们的社团,原本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只是你们最初发起文学研究会的时候,写信给寿昌,并邀我一同加入发起人之列。但寿昌没有把信给我看。他又没有答复你们,想来他怕是没有合作的意思。若现在我来加入,觉得对不住朋友,所以我看最好是在会外来帮助你们。”

尽管郭沫若委婉地谢绝了郑振铎的再次邀请,几个人对于这一次会面相识还是很高兴的。分手告别时,郑振铎怕郭沫若不熟悉上海的交通,还特意坐车送了他一程。

5月底,郭沫若终于与赵南公商谈好了出版文学刊物的事情。泰东书局是个不大的出版社,赵南公还是有些眼光的,他想借郭沫若等人的文名和才气,让出版社在出版新文学作品方面有一个新的发展空间。

争取到这样一个机会,郭沫若马上返回日本,在福冈的家中只待了一天,就动身去京都、东京两地,联络聚合同人,商量筹组文学社团以及出版刊物的具体事宜。

到京都后,郭沫若先去拜访了郑伯奇。伯奇写信的字迹特别纤细,像姑娘们的笔迹一样,郭沫若想象伯奇其人也应如其字般清秀,孰料见到郑伯奇,却是一高高大大的西北汉子。伯奇是陕西长安县人,郭沫若觉得可以称他为东方的兴登堡。郑伯奇同样惊异于所见到的郭沫若。从《死的诱惑》那一类诗里,他以为沫若一定是一位病弱的人,没准儿得的还是肺结核,不是三期,怕也到了二期吧。但眼前的人却宽额、巨颅,目光炯炯,身材方整,根本不像一个感伤的诗人,而是一个勇敢的斗士。二人把彼此的这种想象说出来后,不由得都大笑起来。

“从信上得来的想象和实际的印象居然如此不同,可见文学的要素是不免有些夸张的啊。”

在郑伯奇那里,郭沫若陆续见到了穆木天、张凤举、李闪亭,也认识了沈尹默。沈尹默要年长许多,所谈多是古书、元曲之类的话题。张凤举说起厨川白村甚为称赞郭沫若的诗《死的诱惑》,认为这证明中国的诗歌已经表现出了近代情调,很是难得。伯奇便有意引郭沫若去访问厨川白村,厨川那时是京都帝国大学文学教授。郭沫若却谢绝了。

“我这人,用我们四川话来说,怎么也是有点‘不带贵’。不知怎的,我总有点怕见上人。凡是所谓大人名士,我总是有点怕,只好退避三舍的。”

京都的几个人,除了伯奇、穆木天对于办刊物,组织文学社团热情很高,其他人似乎不太热心。郭沫若逗留了三天后转去东京。

在东京一下火车,他就直奔东京帝大宿舍找郁达夫,从一高预科分别后,他们已经六七年未见了。不料,达夫因犯胃病住进了医院。

郭沫若也没顾上喘口气,又去了医院。

“你还认得我吗?”

“怎么不认得,你可是清瘦了许多!”

“你也老了许多。我们在预科的时候,你还是一个小孩子呢!”

“可不是么!”

达夫是个容易伤感的人,见到满脸疲惫相的沫若,就想起了唐人诗句:“十年别泪知多少,不道相逢泪更多。”心里许多想说的话反倒不知从何说起。他们二人有过相同的旧式婚姻经历,说起目下各自的情况,又都有种在十字架下受苦的感觉,于是不免同病相怜。

郭沫若询问了达夫病况,知道已经基本痊愈,遂放了心,接着说起回国后的情况和此行的目的。说到沪上文坛的现状,不由得激愤起来:

“上海的文氓文丐,懂什么文学!近来,一些小报,《礼拜六》、《游戏世界》等刊物又大抬头起来。他们的滥调笔墨中充斥着麻将气、大烟气。而一些开口闭口谈新文学的人,却是把文学团体来做工具,好和政治团体接近,文坛上的生存竞争非常险恶。”

达夫闻听此说也是忿忿不已,但得知组织社团和办刊之事已有眉目,立时热情高涨,表示将全力以赴。郭沫若见达夫对办文艺刊物的事如此热情,就跟他商定,除了自己写文章,以后东京方面的事都要以他作中心。

下午,郭沫若离开医院,前往东京郊外月印精舍去访田汉。田汉早就进了东京第一高等师范。博多一别也已数年,两人见面自然有说不完的话。在外面吃了晚饭,田汉本想再请沫若去银座领略一下“咖啡馆情调”,他的剧本《咖啡店之一夜》就是从咖啡馆得来的灵感。

可摸摸兜里的钱,实在不够两人跑到银座去喝杯咖啡的,只得作罢。

跟沫若一说,他也不介意。晚上宿在田汉处,两人清茶一杯,一样聊得尽兴。

6月8日下午,郭沫若约了东京的几位朋友张资平、何畏、徐祖正、田汉,一起到郁达夫的寓所聚会,达夫前一天已经出院了。郭沫若给大家详细讲述了在上海与泰东书局赵南公谈妥办文学刊物的情况,并提议以《创造》作为刊物的名称。他还给朋友们介绍了一些国内文坛情况和文学研究会的成立,建议应该借办《创造》之机,成立自己的文学社团。与会者一致同意了他的提议,议定《创造》暂时先出季刊,利用暑假时间集齐稿件,社团的名字就叫创造社。然后大家具体讨论了《创造》创刊号稿件的分担、组织、编辑等问题,还初步拟订了一个出版丛书的计划,每人负责一两种。

聚会后,大家又分头把会上的决定通知了几个没能来的朋友。后来,在东京郁达夫寓所的这次聚会,就成了创造社实际上成立的开始。

顺利地解决了办刊物组社团的所有事情,这次到日本的使命就完成了。郭沫若离开东京回福冈家中小住,随后即返回上海,要着手去做的事情太多了。

同类推荐
  • 艾森豪维尔传

    艾森豪维尔传

    本书描述了各领域名人的生平轶事、成功轨迹,包括了罗丹、利玛窦、马可·波罗、罗斯福、毕加索、达·芬奇、安徒生、萨特、叶卡特琳娜二世等共计八十九为各国家各领域的著名人物。
  • 汉魏六朝风云人物大观

    汉魏六朝风云人物大观

    本书分帝王后妃宫廷人物、文臣武将、起义领袖人物、文化科技思想人物和社会民间人物四类。本书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基本涵盖了从上古至清代的主要人物。这些人物至今仍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因为他们根植于中国灿烂的文明史的肥沃土壤之中,并时时给我们精神上以营养。本书既可作为大中学生的课外读物,也可作为案头必备的工具书。请记住,翻开本书,就是翻开了历史。
  • 莫泊桑

    莫泊桑

    本书主要以其人物的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通过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和他写作的艰难过程,以便对读者产生共鸣和启迪。本书包括人物简介、思想点拨、经典故事、人物年谱和名人名言等部分内容,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启迪性和知识性。
  • 袁世凯传

    袁世凯传

    感受袁世凯“为国图强,不择手段”的骇世人生,体味袁世凯屡屡受挫,却始终能逢凶化吉,并最终登顶权力巅峰的为官处世“厚黑”之道,终极解密袁世凯“强国”之梦与“利己”之路的人生悖论。本书为著名历史学者、《剑桥中华民国史》作者陈志让先生的经典力作。它全面回顾了这位清廷重擘与民国“逆首”的人生历程,详细审察了袁世凯其人在朝鲜监国时期表现出来的治世之才、小站练兵时的干将之能、督抚鲁直时的权臣之范与辛亥革命前后的枭雄之奸,生动地呈现了袁世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悍厉一生。
  • 一个老兵的故事

    一个老兵的故事

    他与豆豆是好朋友,每次回来都给豆豆带些好吃的,讲战斗故事,讲革命道理。一群由一个老兵任班长,九个男兵,一个女兵,训导员五人,连长一人。
热门推荐
  • 黄金相师

    黄金相师

    相师舌上有龙泉,风水杀人不见血。袁朗本是一家装修公司的实习设计师,偶然机缘,得到神奇道家传承,从此,他平凡的人生有了不一样的际遇……趋凶避吉的相术,化煞生旺的堪舆,招财进宝的阵法,在他手中玩转自如。嚣张跋扈的二代,背景雄厚的财团,冷艳高贵的女人,在他脚下俯首称臣。——“老子旗下三家商场,六家超市,还有一个大型购物中心,你有什么资格和老子谈条件?!”——“很简单啊,因为把你变成个穷光蛋,大概只需要……三天,包含双休日哦。”
  • 我们都是八零后

    我们都是八零后

    还原80后这一代的历史境遇!我们的理想依然在路上!
  • 新加坡中小学教育特色与借鉴(发达国家教育特色与先进教育思想借鉴)

    新加坡中小学教育特色与借鉴(发达国家教育特色与先进教育思想借鉴)

    《新加坡中小学教育特色与借鉴》本书分为新加坡中小学教育概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与课程设置、分流教育和双语教育相结合的教育体系等部分。
  • 西部传奇

    西部传奇

    “的卢”被盗,赵国左相郭开断定盗贼必走仙人渡,飞鸽传信郡守花化堵截。偷儿拓兄弟俩来到仙人渡就被官兵围住,跳河失踪。国宝“的卢”丢失,灾难降临赵国,王宫被雷火击中,燃烧殆尽。百余年后,秦太子子楚戏水得到“的卢”,传奇故事就开始了。不要拿教科书印证西部传奇里的人,事。时间和地点。
  • 逆袭之殿下请接招

    逆袭之殿下请接招

    她傲娇腹黑;她温柔倔强;她活泼开朗。他冷酷高傲;他温文尔雅;他花心火爆。片段①“你跟着我干什么?”冰终于无法不去在意身后若有若无的脚步声,红着脸,转过头狠狠一瞪。“同路。”男人似有些纠结,抿了抿唇“真的不做我女朋友?”“呵!”冰凑到男人面前,“我好像说过···”靠!谁来告诉她嘴上那个软软的东西是什么!片段②:“你认错了。”温柔的目光中有些疏离,“同学,我们不熟。”“没关系,我叫尉迟炎。”笑,露出两颗虎牙,“这不就认识了吗?”幽:谁家的二货跑出来了。。。【璃珀:你家的!!!】片段③吃货雅在校园里晃悠,目光不经意间瞥到了隐蔽的角落。无意间听到的奇怪声响趋势她的好奇心,走了过去,看到了。。。
  • 夙痕录

    夙痕录

    雀舞翩翩,诉说了谁的一世凄美。千古使命,成全了多少无可奈何。夙痕一族的宿命依旧,却是伤去了她炽热的琉璃心。漫漫复仇路各方高手纷纷伸出援手,却终是引起她的怀疑。握住绳头拉出线索,她血海深仇背后的身世之谜何时解开?那旷世爱恋最终是否真的只能化作灰尘细沙,纷飞于世间而消逝?《夙痕录》到最终,将铭记于谁的心底。
  • 武道狂魔

    武道狂魔

    得知自己身世的少年性格大变,为了复仇与魔主灵魂融合,更是学习了邪恶的炼尸术。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是非对错,公道自在人心。人欲成佛,我偏成魔!神?不过是实力强大的人罢了,阴险狡诈,蒙骗世人,凭什么主宰一切?待我突破枷锁,堪破轮回,必将渡佛成魔!看腻了天才成长?看腻了废材逆袭?那就看看主角是邪恶阵营的武道狂魔吧!新人新书,求点击,收藏,推荐,评论。您的支持就是作者最大的动力!
  • 君子之恋

    君子之恋

    一次倾情,换来两次穿越。本想“一生一世一双人”,偏偏旧爱找上门。本以为有情人终成眷属,奈何命运弄人,制造种种擦肩而过,当有情人终于相聚时,眼前的男人却摇身一变成了侯府长子,而她却变成前世情敌的样子,更有温婉郡主款款而来,一开口竟是要抢她的男人,拜托,能不能有个先来后到泥?
  • 苍海风云

    苍海风云

    雾锁沧海浪涛急九洲又见风云起壮志未酬人不归道是无情却有情一饭之恩不惜搅动世界风起云涌只为守护一夜缠绵多少悲欢离合几许恩爱蹉跎一身本事半生飘零迷茫路原是一杯苦酒一招对决同是天涯沦落人生死相惜难回头
  • 寰宇劫

    寰宇劫

    一个武修者的世界,一段不平凡的经历。人类为何有着善恶之分,为何世上又会出现正邪不两立的现象,这一切皆是有缘由的。一个不甘平庸的少年,步入了武修者的世界,无意中的奇遇更是令他逐步成为一名强者,在命运之轮的推动下,最终揭开了这奇遇背后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