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23200000016

第16章 十五、炼狱从这里开始

开学不久,杨伯钦便回国了,郭开贞得一个人负担房租,负担重了些,而且大冢距一高太远。于是,他与吴鹿苹及另一位浙江来的同学叶季孚,在本乡区真砂町的修园合租了一套房住下来。他们请了一个女工合伙开伙,由吴鹿苹管理伙食,因为吴鹿苹的日语在三人中是最好的,他已经本科要毕业了。吴鹿苹常常是按自己的口味安排饭食,这不对开贞的口味,可他并不抱怨,只是不伸筷子而已。吴鹿苹征求他的意见,他却道:“随便吃。”郭开贞把心思都放在了学习上。

一高预科的课程主要是数、理、化、生物等基础知识的学习,此外就是外语,包括英语、德语,当然还有日语的学习。十几门课程,语言类课程占了不小的比重,学习是非常紧张的。郭开贞十分刻苦,记忆力又格外好,吴鹿苹有时帮他补习日语、英语,只消带他念上几遍,就记牢了,令吴鹿苹赞叹不已。数学本是郭开贞比较怵头的学科,但由于努力,一个学期下来,他的数学成绩在班上也名列前茅。

开贞的额头很大,同学们于是亲切地称他“郭大头”。

第二学期开学不久的一天,吴鹿苹从学校里带回几页油印的英文诗,准备给郭开贞作英语学习用。他是从英文的课外读物上抄录下来的。郭开贞接过来一看,是印度诗人泰戈尔《新月集》中的几首诗:

《岸上》、《睡眠的偷儿》、《婴儿的世界》等。泰戈尔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所以这时日本正流行泰戈尔热。郭开贞原本对诗歌很有兴趣,但紧张的学习使他没有闲情逸致去光顾诗歌的园地,读读这些英文诗,既学了英语又享受到读诗的乐趣,倒是一举两得。泰戈尔的诗平易流畅,没有韵脚,多是两、三节对仗,诗意清新、恬淡。读过之后,郭开贞大为赞赏,这与他读过的其他英文诗全然不同,更与中国古典诗歌崇尚格律的刻意雕琢大异其趣。郭开贞为它们深深地着迷了,他从泰戈尔的诗中“感受着诗美以上的欢悦”。

在经历了离开家乡后的一段犹豫、彷徨,经历了初到日本的新奇、兴奋和投考一高的紧张生活之后,郭开贞进入了一种常态的学校生活。他不仅在学习上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埋首于课堂,在关于人生的思考上,也脱却了年少轻狂的愤世嫉俗。

转过年来,在中日两国关系之间发生了一件大事:一直觊觎华夏大地广袤资源的日本政府,以重兵作威胁,向袁世凯的北洋军阀政府提出签署中日关系“二十一条”,这是一个在政治、军事、经济各个领域全面侵略、掠夺中国的条约,是一个旨在灭亡中国的条约。

“二十一条”一提出,马上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郭开贞密切关注着事态的发展,他在给父母的信中提出了自己对时局的看法:

“此次交涉,本属险恶,然使便至交战,或恐未必。”“彼近日,藉交换驻屯兵为名,海军陆军多发向我国者,想亦不过出于恫喝手段已也。”但同时,他也对于事态一旦恶化作了思想准备:“然果使万不得已而真至于开战,则祖国存亡,至堪悬念,个人身事,所不敢问矣。”

4月下旬,在日本不断往中国增派部队后,中日之间的交涉会议停止。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有不少人开始回国以示抗争。郭开贞与吴鹿苹、叶季孚讨论到时局时,不由得义愤填膺、热血沸腾:国家积弱成了这个样子,我们还有什么脸面在这里读书啊!国若不存,家又何在!他们三人也决定回国抗争,而且当即把家具、锅碗瓢盆都卖掉,做好了破釜沉舟,一去再不复返的打算。

5月7日,郭开贞他们三人登上了回国的轮船。也就是在这一天,日本政府向北洋军阀政府发出最后通牒。北洋政府腐败无能,袁世凯做着他的皇帝梦,注定了这一次的中日交涉将以中国的退让结束。当郭开贞他们还在东海上的旅途中,袁世凯已经屈从于日本的军事压力,同意签署“二十一条”。

回到上海的郭开贞、吴鹿苹与叶季孚,在住进客栈后闻知北洋军阀政府签署了“二十一条”的消息,他们仿佛被当头浇了一盆冷水,一时之间,满腔热忱化作不知所措。砸了锅碗瓢盆,慨当以慷地回到国内来,却不过是在舞台上匆匆跑了一个过场,郭开贞他们有一种被嘲弄了的感觉。但同时,他也在头脑里问自己,究竟什么是爱国,怎样才是爱国呢?

待在上海已经毫无意义了,他们都是官费生,还得继续去完成他们的学业。于是,在上海住了三天,连客栈的东西南北都没搞清楚,三个人就又返回日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郭开贞创作了一首七律,既表达了一腔高昂的爱国情怀,也记录下这一次回国事件对于他思想上的触动。诗是这样写的:

哀的美顿书已西,冲冠有怒与天齐。

问谁牧马侵长塞,我欲屠蛟上大堤。

此日九天成醉梦,当头一棒破痴迷。

男儿投笔寻常事,归作沙场一片泥。

在北京的大哥责备了八弟贸然回国的举动,郭开贞对于自己仓促之间回国一行的轻率、孟浪也进行了反思。他写信给元弟道:“归沪之失,正如弟书所云,不能看破情,徒人云亦云也,悔愧万千,悔愧千万!……算回沪损失,为日十日,光阴自是虚掷,然所幸校内停课,讲义尚无甚缺漏;又于此十日之内,自家所得之经验教训,亦正自不少也。”这是从读书和学业的角度来看问题。关于事件本身,郭开贞进一步得出了这样的认识:“此次交涉得和平解决,国家之损失实属不少,然处此均势破裂之际,复无强力足供御卫,至是数百年积弱之敝有致。近日过激者流,竟欲归罪政府,思图破坏,殊属失当;将来尚望天保不替,民自图强,则国其庶可救也。”

这次回国的经历,显然对于郭开贞思想的触动很大。很难想象在一年半载,甚至几个月之前的开贞会发出这样的时评,会以这样的论调反思国事。事实上,郭开贞思想上的这一种变化,从他来到日本以后就渐渐发生了。他的爱国情怀,他对于国家、民族的命运与前途的忧患、思考,融入了他新的生活经验。

在成都读书期间,郭开贞曾亲身经历、感受了辛亥革命前的期望、革命中的动荡与革命后的失望。因而,出国前的他在头脑里充斥着的主要是对于社会现实的极大失望与强烈不满,在心理上、意识上、行为上更多的呈现为反抗、叛逆,乃至自暴自弃式的情绪性表达。包括他之所以选择出国留学的动机中实际上也隐含着一种出于对现实深深的失望,意欲挣脱开去的无可奈何和义无反顾。到了日本,尤其是当他心中渐渐明确了以学有一艺一技报效国家的选择之后,他回看祖国,再来审视那依然如故的社会现状时,却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转换了一个观察的角度和思考的立足点。国家似乎不再仅仅是某一个自己直接面对的政府、一个政权,而是位于世界版图上的一个民族的实体,一个由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组成的实体。

当自己曾经直面那个政府、那个政权、那个与之相关的腐败没落的社会现实时,郭开贞头脑里意识到的与其说是国家的概念,毋宁说是对于改朝换代的希望。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并没有落在实处,所以他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的痛斥、愤慨,甚至以自甘堕落的极端方式去反叛现存的社会秩序。可是一当抽身出来,而且自己关于今后的人生之路做出了明确的选择,再面对同样的政府、同样的政权、同样的社会现实,他思考问题的时候却是面对了国家——处于世界民族之林中的祖国。这使他减少了那种情绪化的愤愤不平,而增添了几分理性的审慎的目光。

从只是凭一腔激愤之情,一味以发泄不满和抨击现实的一切来表示对国家、民族命运与前途的忧患,到确切地意识着自己承负下具体的责任和使命去思考国家、民族的命运和前途,郭开贞大概已经意识到:需要的不单是书生意气的诅咒、诘难,还应该有立足于实际现实的抱负和理想。应该说,郭开贞此时对于北洋政府,包括对于袁世凯、段祺瑞,是有着些不切实际的期待,这对一个尚不能从人类社会发展史,从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宏观视野去思考国家和民族之命运,而且政治上远未成熟的青年学子来说倒也不足为奇,严峻的社会现实会让他很快理清这一切。

爱国主义从来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也不是一句口号,它不断积累、融合着一个人从自己的人生经历中感悟到的民族意识和历史责任。郭开贞的留学生涯必然是构成他爱国主义精神的一道炼狱,所以这里还仅仅是一个开始。

同类推荐
  • 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红脸光武帝

    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红脸光武帝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天下动荡。为了匡复汉室,刘秀兄弟二人走上革命征程,并拥立刘玄为更始帝。然而,功高震主的他们很快遭到打压,处于绝境中的刘秀只好韬光养晦。王莽被灭后,刘秀趁机逃出虎口,不断壮大实力,先后消灭了王朗等势力,逼降了铜马等义军,推翻了更始政权,扫清了残余障碍,一统天下,开启了东汉新局面。刘秀以柔治国,很快东汉便国富民强。飘雪楼主以史籍为蓝本,以人性为内核,用娴熟流畅的笔法将大汉君王事讲得千回百转,有滋有味。整个故事始终如同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散发着引人入胜的光和热。刘秀的传奇尽在书中。他真的是个近乎完美的帝王吗?千秋功过,任君评说。
  • 李世民(名人传记丛书)

    李世民(名人传记丛书)

    本书写了李世民如何从从战功赫赫的少年英雄成长为励精图治的伟大帝王的人生历程。他少年时驰骋于战场,所向披靡;成为帝王后,广纳贤才、收服四夷,开创了流传千古的“贞观之治”,终成为文武兼治的一代圣帝仁君。
  • 唐高祖李渊(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唐高祖李渊(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唐高祖李渊(566—635),唐代开国的君主,姓李,名渊,字叔德,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北)人。世代显贵,受北周唐国公爵号,后受隋炀帝弘化留守,兼领潼关以西的军事指挥大权.见隋炀帝无道,天下大乱,运筹帷幄,起兵太原,定鼎关中,创建大唐,又横扫群雄,统一全国,实为一代创业之主.在位九年,传位于子世民,自称太上皇。贞观九年崩,死后庙号高祖。
  • 索罗斯传

    索罗斯传

    书中描述了索罗斯的思想对2004年美国大选的作用,他在2006年《纽约时报》上对驻伊拉克美军最高指挥官裴卓斯中将的抨击,以及他对慈善和政治活动的宏大计划。作为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资家,同时也是自由政治活动的代表人物,乔治索罗斯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吸引人、最具极端性的人物。他最初的声誉来自他非凡的投资才能,而最近十几年,索罗斯开始关注国际政治领域。这是一本对投资大师的思想进行深入探讨的作品。
  • 20世纪后半叶的在台知识人

    20世纪后半叶的在台知识人

    本书以胡适、傅斯年、蒋梦麟、梅贻琦、雷震、于右任、殷海光七位大家在1949年移居台湾的前因及此后在台湾的境遇为主线,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历史与文化解读。本书在历史档案的基础上真实地勾勒出七位知识人的命运剪影,透视出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一代知识人的命运悲歌与文化乡愁。
热门推荐
  • 神探新人类

    神探新人类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警察,就要能破尽一切奇案。不管你是人是鬼、是妖是仙,只要犯了案,都逃不过我直面真相的眼睛。
  • 色境真言

    色境真言

    色境,佛家语,泛指肉眼所能识别的大干世界。 色境中,芸芸众生或为名来,或为利往,其中甘苦只有自知。而本集荟萃了古人至理名言,概之以真,是指其寓意深邃且无虚妄;其警精透辟处如暮鼓晨钟,既能唤醒痴迷,又能增益情智。置诸座隅,可为朝夕省察克治之资。眼界要阔.度量要宏眼界要阔,遍历名山大川;度量要宏,熟读经史典籍。
  • 我的任性女总裁

    我的任性女总裁

    一个影藏在世俗之外的山峰,一个冷若冰霜的师姐,一个整体醉酒的老头,一个从大山中跑出来的少年,一段精彩的谋生之路。
  • 我不是人

    我不是人

    《我不是人》是一部特立独行的小说,“我不是人”不是自己扇自己嘴巴子,而是困惑和倦怠于眼前的成人生活,为自己的尴尬身份寻找的托词,也就是说,是假想,假设“我不是人”,我变成了宠物狗、老虎、骏马、熊猫、圣人、老鼠、十九世纪的外国人、孔雀、孩子、鱼、神仙、未来人……十二种可能的“变形”,构成了这部庸人版《变形记》。
  • 星陨天华录

    星陨天华录

    修仙无尽,天道不公,错尽繁华,生死一空。纵然大道长存,天地正义不灭,如若不能与你相伴,此生却无意。成仙有何用?永生又如何?此生愿为一凡人,换你一生相伴。
  • 捡到暖男

    捡到暖男

    大叔爱Lorie,御姐爱正太,归根结底是成熟的男女经历过失去过,在成功之后对稚嫩自我的追忆缅怀和渴望得到,活着已经不易,那生命里总要给自己留一份纯真。“暖男?我?开什么玩笑!我是正太!”
  • 帝妃绝恋:慕蝶情缘

    帝妃绝恋:慕蝶情缘

    原本他以为帝位于他只是不相干的东西,谁想要都可以拿去,自己的生命也是可以随便失去的,遇见她,才明白自己想要活下去,想要和她一起活下去……
  • 危情时代

    危情时代

    一场婚姻,一个家庭,一个战场,当我们的婚姻走到尽头时,你可知道,婚礼那天你柔情的宣言,你就像一节脱轨的火车,越走越远,而我就像一个无人问津的站牌,伤心的站在原地,为了那个温暖家庭,我用着女人一生最宝贵的青春努力经营着,而身为丈夫的你,却醉生梦死,投进另一个温柔乡,我的眼中越来越朦胧,你终于走出了我的视线,这场落败婚姻,你对我的伤害,却需要我用一生的时间去治愈。
  • 太子老公不给力

    太子老公不给力

    她,私生女,却以宫女的身份代替自己的亲姐姐嫁给邻国的太子。在皇宫中,她一直奉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原则,可是,她不找麻烦麻烦却要找上她。本来,人不犯她她不犯人,但,人若犯了她,那么她定会三倍五倍的奉还给他。太子老公挑衅?皇妃中毒而亡?皇弟深深爱意?侧妃恶意挑拨?
  • 现代礼仪全集

    现代礼仪全集

    本书融合东西方经典礼仪准则,以实用而规范的解说,介绍了仪容礼仪、职场礼仪、社交礼仪、商务礼仪等多种礼仪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