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20000000011

第11章 、现代高科技武器(一)--导弹与核武器

1.什么是精确制导技术?

在认识导弹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精确制导技术。

精确制导技术是现代高尖端技术,主要是利用无线电波、光波(红外、激光、电视)探测器探测目标在电磁频谱上的能量辐射与反射特性,将所获得的目标信息转换、处理与传输,得出制导指令,对目标进行精密跟踪直到准确命中。采用精确制导技术的武器系统就叫精确制导武器,其中称霸的便是导弹。

精确制导武器就像长了眼睛的拳头,伸得长打得准。以前想打掉敌人的飞机坦克、装甲车辆和军舰,只能使用密集炮火,炮弹打出无数,却不一定摧毁目标;过去想摧毁敌人的军事基地或其他战略目标,常常需要出动几百架次飞机,倾盆大雨般投掷上百万吨的炸弹,连续几昼夜饱和轰炸。

有了精确制导兵器问题就简单了:一枚激光制导导弹就能毁坏一座十几层高的摩天大楼,坐在指挥部里就能使远在万里之外的敌军目标灰飞烟灭。

2.海豚捕食的启示

“寻的制导”是根据仿生原理研制出的。

科学家们作过一个试验,把海豚的眼睛蒙起来,它却仍然像猴子一样机灵。因为海豚自身实际上有一个超声波探测器,它能发出超声波,超声波碰到障碍马上被反射出来,海豚根据回声就能在水底下畅游无阻,准确地搏捉它爱吃的食物。科学家们还发现,热血动物皮肤温度比周围温度高,这个温差足够产生对流的气流,蚊虫头部的触觉器官,能感觉到空气的对流,所以能区别温暖潮湿的生命和沁凉干燥的无生命体。巡飞的蚊虫碰上对流的空气时,立即向对流源追踪,很快便能寻找到猎物。

“寻的制导”精确制导武器就是根据这一原理研制出来的。这个“的”就是靶子的意思,也就是导弹要去打击的目标。“寻的制导”有主动与被动之分,主动式寻的制导和海豚相似,在导弹上装一部小型雷达,主动向目标发出电磁波,靠接收反射回来的电磁波寻“波”追击。被动式寻的制导跟蚊子相似,导弹追寻目标发出的热、声音或电磁波信号,向目标飞去,这时,导弹上只要装上信号接收机就可以了。

3.实战能力的杀手锏

地地战术弹道导弹通常是指射程小于1000千米的地地近程弹道导弹。海湾战争表明,它是具有威胁和实战能力的杀手锏。21世纪的地地战术导弹命中精度高、突防能力强、作战机动灵活、反应迅速、可携带多种常规弹头、能攻击战役战术纵深的多种目标,是威力很强的中远程精确打击武器。

21世纪初叶,称雄世界的地地战术导弹将是美国的MGM-140陆军战术导弹(ATACMS)和俄罗斯的SS-X-26导弹。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采用各自的卫星定位系统,命中精度可达15~30米,成为名副其实的精确打击武器;采用多种弹头,既可带集束式子母弹,也可带具有不同功能的弹头,如智能反装甲弹药、传感器引信子弹药、燃料空气弹、钻地弹和电磁脉冲弹等等,用于反装甲、反机场跑道、反硬目标和反信息武器装备,实现一次打击多目标摧毁;显著提高导弹的突防能力、生存防护能力、快速反应和机动能力。此外,法国的“哈得斯”导弹也具有命中精度高、机动性好、反应速度快和一弹多用的特点。

拥有这类武器的国家和地区将达30个。其中令人关注的有印度的“烈火”中程导弹和“大地”短程导弹,前者弹头重1000千克,最大射程可达2500千米,后者的SS-250型弹头重1000千克,射程为250千米。在2002年以后,它们将跻身于亚洲先进水平之列。

4.“战术战斧”与“快鹰”

巡航导弹是指主要以巡航状态在大气层内飞行的有翼导弹。战术巡航导弹是实施常规威胁和中远程精确打击的重要武器。自海湾战争以来,美军一些重大的军事行动都使用了这种武器,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在今后20年内,美国将使用“战术战斧”、“快鹰”等新式巡航导弹。俄国将拥有KH-101等巡航导弹。美国的巡航导弹在质量与数量上均居世界领先地位,法、英、印等国研制的巡航导弹也将相继服役。

巡航导弹的射程更远、精度更高、弹头威力更大、价格便宜在推进方面,将采用新型发动机,美国“战术战斧”巡航导弹射程将达1800~2700千米,在制导方面,采用惯性+GPS+红外成像末制导,以进一步提高命中精度,其圆概率误差(CEP)约3米。在弹头上,能带子弹药、钻地弹头和微波弹。能穿透6米厚的加固工事,攻击深藏的目标。

巡航导弹将具有毁伤评估能力和重新选定目标的能力

不能对攻击效果及时进行毁伤评估是当前巡航导弹的最大缺点。新式导弹将采用前视电视机进行作战毁伤性指示,采用甚高频卫星数据链及甚高频瞄准线重新选定数据链等设备,从而具有有效评估能力,重新选定目标的能力,还将缩短任务规划时间。采用灵巧弹药或钻地弹头能够攻击像坦克编队那样的活动目标和深藏地下的加固目标。

5.“压制敌人防空”的杀手

防区外是指敌防空火力网以外。防区外发射导弹制导精度高、攻击能力强、能有效摧毁地面和海上的高价值目标,进攻的风险小,是战争中实施早期快速反应、突然袭击的有效手段。其主要特点是:

(1)导弹射程大幅度增加。新一代防区外导弹射程都在100千米以上。其中美国的JASSM导弹射程可能达185~460千米。英国的CASOM可达240~480千米;

(2)导弹具有自主式、发射后不管的能力,精度不断提高这些导弹采用惯性导航、全球定位系统、自适应地形匹配和红外成像末制导等技术。JASSM导弹的制导精度在3米之内,并具有攻击固定目标和重新选定目标的能力。

(3)出现具有隐身特性的导弹采用隐身技术、提高导弹的低可探测性是未来导弹的发展趋势。美意合研的“乌里斯”导弹就是一种隐身导弹,该弹空射型射程为300千米,舰射型射程为250千米,巡航速度为0.85M,弹重700~800千克,预期在2003~2005年开始服役。此外,美国JASSM导弹也将具有低可探测性。

(4)未来的防区外导弹将具有较强的弹头攻击能力、自动任务规划能力、抗电磁干扰能力和生存能力,将是填补巡航导弹攻击空白、实施中远程精确打击的主要手段之一。

(5)灵巧小型防区外导弹将问世据美国人统计,小型炸弹攻击的目标占整个被攻击目标的80%~90%.21世纪20年代可能服役的“低成本自主式攻击系统”(LOCAAS)是一种多模小型灵巧防区外武器。它采用穿甲弹,弹重112.5千克,具有攻击地面机动目标和重新选定目标的能力。它是“压制敌人防空”(SEAD)的杀手,将可能取代反辐射导弹。

6.攻击空中目标的空空导弹

空空导弹是指从空中平台发射、攻击空中目标的武器。可分为近程、中远程和超远程三大类。2020年的发展情势是:

近程格斗不论对隐身战斗机还是对其他战斗机都是重要的空战形式新一代近程空空导弹将具有超音速、大过载、大离轴角发射的能力。

超视距格斗是未来空战的主要形式中远程导弹是各国空军武器采购的重点。新一代中远程空空导弹除具备“发射后不管”和多目标攻击能力外,还将进一步加大射程、提高机动性和抗电子干扰的能力。

远程、超远程空空导弹具有攻击预警机能力俄罗斯的RVV-AE-PD远程空空导弹最大射程可达160千米,可攻击巡航导弹及预警机。

将出现兼备近距格斗和中远程拦截双重功能的双射程空空导弹。

此外,法国的“米卡”空空导弹可根据远程、中程或近程作战任务,选用不同的战斗方式、雷达导引头和红外导引头,是一种多用途空空导弹。

7.八次征战,所向披靡

地地(战役)战术导弹是指直接用于战场作战,打击战役战术纵深目标的导弹。战术导弹射程在1000千米以下,个别的地地(战役)战术导弹射程可达2000千米左右。(战役)战术导弹一般携带常规弹头。美国和俄罗斯的地地战术导弹携带有小当量核弹头。目前,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已有约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军队装备了地地导弹武器。特别是海湾战争后,地地导弹的发展呈现出强劲的势头。

地地导弹武器自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问世以来,迄今已在至少8次战争中使用过。分别是:1944年6月至9月,德军用V-1、V-2导弹袭击英国;1973年中东战争中,叙利亚和埃及使用蛙式火箭和飞毛腿导弹突击以色列军队及其侵占的重要目标;1985年,苏军使用飞毛腿导弹打击阿富汗游击队;1986年4月,利比亚为报复美国的袭击向驻意大利沿海的军事基地发射飞毛腿导弹;1988年,两伊战争中的地地导弹作战,世界上著名的“两伊导弹袭城战”;1988年底阿富汗游击队使用“飞毛腿”袭击政府军;1991年,海湾战争,伊拉克“飞毛腿”袭击沙特阿拉伯和以色列;1993年,波黑战争,塞族军队使用飞毛腿突击穆族军队的重要军事目标。

8.“四世同堂”的地地战略导弹

地地战略导弹通常是指射程为1000千米以上,能携带核弹头,主要用于打击敌方政治经济中心、军事和工业基地、核武器库、交通枢纽等重要战略目标的导弹。目前世界上公开声明拥有地地战略导弹的国家只有四个,分别是:美国、俄罗斯、法国、中国。至今地地战略导弹的发展已经历了四代,超过20余种型号。其中第一代主要有:美国的“雷神”、“丘辟特”、“宇宙神”、“大力神Ⅰ”和苏联的“SS-4”、“SS-5”、“SS-6”.第二代有:美国的“大力神Ⅱ”、“民兵Ⅰ”、“民兵Ⅱ”和苏联的“SS-7”、“SS-8”、“SS-9”、“SS-10”、“SS-11”、“SS-13”.第三代有:美国的“民兵Ⅲ”和苏联的“SS-16”、“SS-17”、“SS-18”、“SS-19”、“SS-20”.第四代有:美国的“MX”、“侏儒”和苏联的“SS-24”、“SS-25”.进入90年代后,根据美俄双方达成的《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地地战略导弹将进行大幅度裁减,美国将只保留民兵Ⅲ单弹头导弹,俄罗斯将保留“SS-19”和“SS-25”两种型号。法国根据新的防务政策将全部淘汰地地战略导弹。因此,在不远的将来,公开声明拥有地地战略导弹的国家将只剩下三个,这就是美国、俄罗斯和中国。

9.“响尾蛇”的秘密

“响尾蛇”导弹外形像一根细长的圆棒,对红外线的感觉特别灵敏,能自动追踪飞机,这是为什么?

“响尾蛇”导弹为什么能自动追踪飞机呢?这是因为飞机尾部喷出的气流温度高,放出的红外线自然就强,导弹头部装的红外探寻装线,结果就会追到放出红外线的飞机。所以,只要飞机的发动机向外喷射热气,导弹就会像“响尾蛇”捕捉老鼠那样,顺着红外线紧追飞机不放,直到将敌机击中。

但是,当“响尾蛇”导弹接近飞机时,如果飞机突然来个急转弯,它尾部喷出的气流也立即变换了方向,这时导弹就难以接收到原先追踪的那束红外线,而此时太阳光发出的红外线就显得强了,于是导弹就向着太阳的方向飞去。我们在电视中所看到的,不正是这样吗?

10.“东风”唤醒不落的太阳

1960年9月10日,我国的科技人员仿制苏联的P-2导弹,成功地研制了中国自己的第一枚地地近程弹道导弹“东风-1”,首次发射即一炮打响。亲临现场观看的聂荣臻元帅心情十分激动,频频向在场的专家表示感谢。仿制P-2导弹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参研人员,在此基础上开始了中国自己导弹的研制。

1964年10月,我国自行研制设计的第一枚地地中程弹道导弹--“东风-2”试验成功。1966年7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成立,中央军委任命向守志为司令员,李天焕为政治委员。从此我战略导弹部队的发展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1966年10月27日,我国首枚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

1970年1月,两级型中远程弹道导弹发射基本成功。

1971年9月,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枚洲际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

1979年,中国的战略导弹完成大型地面试验。

1980年,中国的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从酒泉航天中心向南太平洋发射成功。

1981年6月17日上午,中国独立研制的固体推进剂导弹“东风-5”型导弹,首次飞行试验圆满成功。

对于中国的导弹核武器国外都曾有报道。其中美国的武器专家费尔德豪斯对中国的陆基、海基、空基运载工具和核弹头进行了推测和分析,并以“中国核武器概述”文章刊登在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1986年《世界军备裁军年鉴》上。

11.反舰导弹的故事

反舰导弹,用于攻击舰船的导弹。它可以从空中、岸上、舰上和水下不同的场合发射,同一导弹也可用于不同的场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反舰导弹发展十分迅速,世界主要工业国家都先后开展了反舰导弹的研制和生产,有的已形成了自己的反舰导弹系列。装备各种不同反舰导弹的国家已有70多个。40多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战场环境的变化,反舰导弹也向着更先进的水平发展,目前已发展到第四代。

40年代末,美国、苏联和瑞典等国开始在德国V-1导弹的基础上发展第一代反舰导弹。按发射平台,分为舰载导弹、潜载导弹、机载导弹和岸防导弹。攻击水面目标的舰舰导弹、潜舰导弹、空舰导弹和岸舰导弹,统称为反舰导弹。如美国的“潜鸟”、苏联的“扫帚”和瑞典的罗伯特315导弹等。大都没有正式装备部队。

至70年代初,第二代反舰导弹开始服役。这代导弹的特点是用火箭发动机推进,自主式制导体制制导,掠海式弹道飞行和半穿甲爆破型战斗部。典型的导弹有法国的“飞鱼”,以色列的“迦伯列”等。这种小型化的导弹重量轻,可以装载在小型快艇上,从而使只拥有中小型舰艇的国家迅速装备了反舰导弹。这代导弹的缺点是速度较低,射程较近,从岸上或舰上发射,其作战距离也受到限制。

70年代初开始发展第三代反舰导弹,这一代多为中、远程反舰导弹,其特点是采用小型化涡轮喷气发动机、新的微电子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提高了射程,减小了体积和重量,增强了电子对抗能力。为了进行远距离目标探测和制导,还采用了多种提高目标探测和制导雷达升空高度的方法,如飞机、飞行平台等。在设计上采用了一弹多用和模式化的设计方法。美国的“捕鲸叉”和反舰“战斧”是这一代导弹的典型代表。

80年代初开始发展第四代反舰导弹。这代导弹的特点是采用冲压发动机(含整体式火箭冲压发动机)推进和超低空飞行弹道。这种发动机最适于2~4倍声速的条件下工作。但目前由于铝合金耐热的限制,导弹的飞行速度仍不能太高。法国发展的超声速反舰导弹、以色列的超声速“迦伯列”、英国的超声速“海鹰”均属于这类导弹,它们的飞行速度2倍声速左右。这些导弹有的已开始服役。另外,有些国家计划把隐身技术引入反舰导弹,以进一步提高反舰导弹的突防能力。

12.反导武器装备

随着弹道导弹和空间技术的日益全球化,以导反导和以导反卫星的大防空概念已逐步被世界各国所接受,越来越多的国家已开始研究和重点发展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并寻求反卫星武器技术。这种围绕精确打击的精确制导与反精确制导和围绕防空防天作战的进攻与防御对抗性发展格局,已成为今后高技术武器竞相发展的焦点。目前,世界主要军事强国在反导武器装备的发展上仍居国际领先地位,特别是美国和俄罗斯,不仅部署了可用于实战的“爱国者”和S-300系列反导武器装备,而且正在发展技术水平和战术性能更为先进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与此同时,英、法等西欧国家加紧合作,在原防空导弹系统基础上改进发展具有反导能力的“防空导弹族”;以色列在美国技术与资金的大力支持下,已接近部署性能水平很高的“箭”式反导系统;日本、印度和台湾地区积极与美国或俄罗斯开展国际合作,寻求引进和发展反导武器装备。值得引起重视的是,美国为实现军事与技术上的“全面优势”战略,凭借本国80年代以来在防空反导领域,特别是在动能武器技术领域掌握的雄厚技术基础,重点发展以动能拦截弹为核心的多层、高性能、点面防御结合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并寻求发展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和反卫星武器技术,以便为美国在本世纪继续称霸世界提供先进的手段。作为关键主战装备,动能拦截弹已成为美国首要重点研制的反弹道导弹和反卫星武器。十多年的发展实践证明,动能拦截弹,特别是作为弹头的“动能杀伤拦截器”(KKV)技术,是实现反导反卫星最为现实、最接近成熟和武器化的、集信息能和动能为一体的高级精确制导武器技术。这种技术一旦实用化,必将带来防空领域的军事革命。动能拦截弹将是2020年前后的主要反导武器装备之一。

13.“霹雳”家族成员多

1958年,我国从苏联引进了雷达波束制导的K-5空对空导弹。“K-5”由无线电控制、自动驾驶仪操纵、横滚稳定自动控制和冷气、战斗部和无线电引信、火箭发动机和电池等5个舱段组成,具有细锥形弹头、纺锤式弹身、十字形弹翼和尾翼。最大飞行速度为2.5马赫,使用高度为2.5~16.5千米,最大发射距离为6千米。能全天候使用,主要用于攻击中型轰炸机。同年10月,我国开始仿制“K-5”,并将其命名为“霹雳1号”,1960年3月,造出第一枚空对空导弹,1964年定型投产。

1958年9月,我国从浙江沿海地区获得美制空对空导弹的残骸,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测试和研究性设计。与此同时,苏联先后派出2批专家来华索取了有关技术资料和部分残骸。不久,苏联在此基础上试制成功了K-13型导弹,装于米格-21歼击机上。

1962年,苏联向我国有偿提供“米格-21”和“K-13”的技术资料和样品。我国开始仿制“K-13”,并将其命名为“霹雳2号”.1967年3-7月,进行了定型试验,共发射了19枚导弹,获得成功。同年11月,导弹定型,投入批量生产。

“霹雳3号”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种空对空导弹。设计的主导思想是:突出高空、高速性能,兼顾中、低空性能;解决“霹雳2号”存在的某些弱点,增大作用距离,提高导引准确度和威力。导弹装载于高速歼击机上,可攻击中型轰炸机和歼击轰炸机。1965年5月,开始研制,1980年4月,正式设计定型。

“霹雳5号乙”是我国在“霹雳2号”基础上发展的第二代空对空导弹。1966年研制出原理样机,进行了火箭弹地面发射试验,结果良好。

“霹雳7号”是我国研制的红外寻的制导的新型导弹,其特点是具有自动搜索、捕获和跟踪目标的能力,有较高的机动性和近距格斗能力。

“霹雳9号”是我国研制的第三代空对空导弹,采用红外制导方式,它的最大特点是“发射后不用管”.其作战最大高度为21千米,最大射程15千米,最小射程500米。

14.“三代”相承的反辐射导弹

1935年英国人发明了雷达且应用于军事领域以后,美国、前苏联、德国、日本等国也相继各自研制出本国的雷达用于战争。雷达的种类名目繁多,有用于警戒和引导的雷达、用于武器控制的雷达、用于侦察的雷达、用于航行保障的雷达等等。这种以每秒30万公里速度搜索目标的兵器,极大地提高了战争的透明度,天空飞机的飞行、海面(水下)舰船的航行、陆军装甲部队的机动,都难以躲避它的“火眼金睛”,军队的行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有矛必有盾,美国率先于1963年研制成功了专攻雷达的反雷达导弹。由于反雷达导弹是追逐敌方雷达辐射的电磁波来发现和跟踪目标,然后将它击毁,所以又叫反辐射导弹。发展至今已三代同堂。

15.“哈姆”称雄

第三代反辐射导弹真可谓是群星荟萃,主要有美国的“哈姆”AGM-88A、“响尾蛇”AGM-122A,英国的“阿拉姆”ALARM,法国的“阿玛特”ARMAT,前苏联的“投球手”AS-12等。其中,“哈姆”导弹应用十分广泛,且取得了耀眼的战绩,是第三代反辐射导弹的佼佼者。“哈姆”导弹,也称“高速反辐射导弹”,是美国得克萨斯仪器公司为海、空军研制和生产的空对地反辐射导弹,代号为AGM-88A.

“哈姆”导弹,弹长4.17米,弹径0.25米,射程20公里以上,最大速度是3倍音速,发射重量362公斤。动力装置为一台固体火箭发动机,采用惯性基准装置与被动雷达复合制导,战斗部是破片杀伤型,重66公斤,采用激光近炸引信。“哈姆”导弹有三种作战方式:自卫方式,机载雷达探测系统探测到目标雷达的有关数据后,向导弹发出数字指令,装定好频率、弹道等有关参数,飞行员即可发射导弹;机遇方式,在载机的飞行过程中,导弹的导引头都处于工作状态,它能自行对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识别,并将威胁数据显示给机组人员,使之向威胁最大的目标攻击;预定程序式,导弹发射后,载机不再发出指令,导弹有序地搜索和识别辐射源,并锁定到威胁最大或预先确定的目标雷达上。

1986年3月“哈姆”导弹参加了美军袭击利比亚的“草原烈火”行动,两次击毁利比亚萨姆-5导弹阵地的雷达站。在“黄金峡谷”作战行动中,端掉了的黎波里和班加西的5个雷达站,挖掉了利军防空部队的“眼睛”,为12分钟轰炸攻击行动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在海湾战争中,“哈姆”导弹更是出尽风头,战争爆发的第一天就发射200多枚“哈姆”导弹,使得伊军在巴格达地区开机的雷达只剩下了3部,使伊军的防空火器成了“瞎子”.反辐射导弹自装备部队、投入实战以来,在历次作战中战绩显赫,为各国军方所看好。

16.U-2飞机折戟南昌

1959年10月7日在北京的折机损兵,使国民党空军胆大妄为的侦察活动收敛了许多,两年多没有进入大陆侦察过一次。

为了贯彻罗瑞卿同志提出的“海底捞针”的指示,空军领率机关作出了大胆的决策:将固守北京的地空导弹部队拉出去机动设伏。经中央军委批准,3个保卫要地的地空导弹营踏上了转战神洲大地、在U-2飞机经常活动的航路上机动设伏的“游击”征程。

导弹第二营在营长岳振华的率领下,挥戈南下,开始了艰难的机动作战历程。6月27日,该营首先转至长沙,设伏近两个月未遇战机。8月1日又转至南昌。为出奇制胜,打破了苏联的教令的规定,将阵地设在两个山丘之间的一片松树丛中,阵地面积减少了一半。江南的8月,太阳火一样的毒,天气闷热难当,指战员们却住在蒸笼般的帐篷里耐心地等待战机。

9月9日6时,一架U-2飞机从台湾桃园机场起飞,由福建平潭上空20千米进入大陆,经九江左转直飞南昌。8时30分,U-2飞机飞抵南昌,32分进入第二营的火力范围,岳营长抓住战机,冷静指挥,顷刻间3枚导弹腾空而起,导弹相继在U-2飞机身边爆炸,“黑色间谍小姐”刹时变得千窗百孔,残骸坠于南昌东南15千米的罗家集附近,国民党空军少校飞行员陈怀因身中弹片,经抢救无效而丧生。

台湾当局做梦也没有想到世界上最先进的侦察飞机,就这么轻易地栽在了装备并不先进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手中。台湾的一些专家更是不愿相信人民解放军有能力打下U-2飞机,结果作出了“俄国撤退大部分军事顾问时,仍留下许多战斗单位,是他们操纵地空导弹击落U-2飞机”的结论。

17.俄美导弹性能大拚比

海湾战争中爱国者地空导弹大战飞毛腿弹道导弹的场面,让每个在电视上见过的人记忆犹新。据报道,整个海湾战争中,爱国者地空导弹拦截飞毛腿导弹的成功率达到80%以上,使爱国者导弹一战成名,一夜之间成了知名度极高的战场“明星”.

事实上,在地对空导弹的大家族中,第一把交椅是否非爱国者导弹莫属,尚未定论。面对各新闻媒体对爱国者导弹的大肆宣染,俄罗斯人就很不以为然,他们认为自己的C-300V地空导弹比爱国者导弹先进,只是“C-300V”没有表现的机会罢了。的确,越南战争时期美国人曾眼红过萨姆导弹的表现机会,这次。轮到俄罗斯人眼红美国导弹的表现机会了。

爱国者导弹和“C-300V”(西方称之为“萨姆-10”)究竟谁高谁低?

爱国者导弹系统由相控阵雷达车、指挥控制车、天线车、电源车各一台和5~8辆导弹发射车组成;雷达作用距离150~160千米,能同时处理100个目标,排出应攻击目标的优先顺序并跟踪其中的8个目标,对5枚导弹发送中段制导指令,制导3枚导弹的末段飞行和攻击3个不同的目标。而C-300V导弹系统则由一部多功能相控阵雷达、一部低空辅助搜索雷达、4个发射单元(每个发射单元有3辆发射车,每辆发射车上有4枚待发导弹)组成。C-300V导弹系统的雷达能够发现185千米距离上的目标,同时处理120个目标,并制导12枚导弹攻击6个不同的目标。由此可见,C-300V导弹系统在处理目标的数量、攻击目标的数量和发现目标的距离上都比爱国者导弹占有优势。

从反击能力来看,爱国者导弹系统从进入阵地到发射导弹,最短也要30分钟,而C-300V导弹系统仅需5分钟,其反应速度明显高于爱国者导弹。

从作战空域来比较,爱国者导弹由于以38度仰角发射,只能拦截高度在300~24000米、距离在3~100千米的发射架正前方的扇形空域;C-300V导弹以垂直方式发射,首先是靠导弹发射筒内的压缩空气将导弹弹射到30米的空中,然后导弹发动机点火,根据目标来袭方向转弯飞行,可以攻击360度方向上的高度在25~27000米、距离在3~120千米的空域中的任何目标。因此,爱国者导弹在部署上必须考虑几个发射架呈环形部署,分别对准不同的方向,这样,每一个爱国者导弹系统中只有一部分发射架能对某一方向来袭目标进行拦截;而“C-300V”每一部发射架都可以对任何方向的来袭目标进行拦截。所以,“C-300V”的作战空域和抗饱和攻击的能力要比爱国者导弹强得多。

18.“明星”的缺撼

“爱国者”导弹具有与众不同的功能和特点:①自动化程度高。一部多功能相控阵雷达,相当于“奈基”和“霍克”系统的10部雷达的工作效率,能同时掌握100多批目标和制导8枚导弹攻击多个目标。应用了百万次高速数字计算机系统,对目标的搜索、识别、选择攻击及干扰与抗干扰等都自动快速完成,且作用距离达160公里,捕捉目标过程实时、快速、准确性高,由一名指挥官和两名操作手通过控制台就可以完成作战全过程。②制导精度高。采用TVM制导体制,所有信息都在地面进行实时的处理,以指令形式发送至导弹上,不仅减少了弹上的设备,而且大大提高了抗干扰能力和制导的精度;③攻击范围大,飞行速度快。“爱国者”采用了高能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作战半径可达100公里,作战高度可达24公里,且具备全天候、高中低空、远中近程攻击能力,最大飞行速度可达5~6倍音速。④有预警卫星和预警飞机的配合。在战场上,美国同步卫星和预警机昼夜不停地监视、巡逻战场环境,一旦“飞毛腿”导弹升空,它们可在90秒钟内发出警报信息,为操作人员提供5~6分钟的作战准备时间。在目标落地前90~120秒钟内可得到其精确弹道和弹着点,从捕捉目标至导弹发射只需十几秒钟。⑤新技术含量高。“爱国者”导弹广泛采用标准化的微电子组件和固态电路组件,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提高了一个数量级。

“爱国者”导弹虽然随着海湾战争的爆发登上了“明星”的宝座,一时成为全世界关心的焦点,但也无法掩盖它自身的缺陷。最致命的是它的指挥站十分脆弱和不稳定,一旦遭对方硬摧毁或软杀伤,整个系统就会失去指挥作战能力;拦截后的导弹碎片仍具有杀伤力,1991年1月22日晨,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市上空,多国部队发射的“爱国者”导弹拦截“飞毛腿”导弹时,其爆炸后的碎片仍将12名市民击伤,闹出了导弹击伤自己人的悲剧;指挥系统识别目标有误,在海湾战争中,美军的卫星站发现土耳其南部有“飞毛腿”导弹发射的信号,随之阿达纳城也拉响了警报,但是后来没有出现导弹的爆炸声,检查结果是因为计算机出现错误,把己方的飞机当成了“飞毛腿”导弹。这种指挥系统错判目标,误传信息的现象,在海湾战争中曾多次出现。

19.“飞毛腿”是:侯赛因“的前身

海湾战争中,伊拉克遭受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的先期打击,在海军无法出港、空军纷纷逃亡避难、陆军不得不挖洞深藏的情况下,伊拉克的”飞毛腿“导弹部队却一直在一线阵地,担负着抵抗多国部队的重任,”飞毛腿“导弹一时成为萨达姆想左右战局的”王牌“,它也是抵抗多国部队唯一能使用的武器。为了避免由于它的威胁和挑衅而导致以色列卷入战争,破坏布什的海湾布局,促使美国下决心倾注全力要把伊拉克的”飞毛腿“导弹基地全部摧毁。

伊拉克使用的”飞毛腿“导弹实际名称为”侯赛因“导弹。”飞毛腿“导弹是50年代前苏联研制的地对地战术弹道导弹,代号为SS-I,分为A型和B型。B型是在A型的基础上改进的。其弹长11.16米,弹径0.88米,导弹战斗部重1000公斤,最大射程300公里,命中精度300米。而”侯赛因“又是”飞毛腿“导弹B型的改进型。由于在两伊战争期间,伊朗从1985年5月开始使用了从利比亚获得的苏制”飞毛腿“B型导弹,袭击伊拉克的首都巴格达(巴格达距两伊边界约280公里,刚好在”飞毛腿“的射击范围内),而伊拉克无法对其首都德黑兰进行袭击(伊朗的首都德黑兰距两伊边界约有530公里),只能鞭长莫及,为了达到导弹袭击德黑兰的目的,伊拉克花钱请一些外国公司帮助改进”飞毛腿“B型导弹,主要是减少战斗部重量(由原来1000公斤减少到135公斤),加大推进剂的重量以提高射程,于1987年8月试验成功,后定名为”侯赛因“(下面称”飞毛腿“)。该弹弹径为0.860米,弹长11.30米,发射重量7000公斤,最大射程600公里,采用惯性制导。

20.美军100架飞机的代价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萨姆-2导弹在中国这片辽阔的大地上,基本是在同敌机单打独斗,几乎没有一次是摆出堂堂之阵进行决斗,多是采用游击战术。

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萨姆-2导弹来到了越南这片覆盖着浓密的热带植被的土地上,在高射炮等防空兵器的配合下,和众多的美军飞机展开了数年的生死搏斗,既有堂堂之阵,也有捉迷藏式的游击战,地空导弹进行的防空作战形式和内容日渐丰富。

1964年8月5日,美军开始了对越南北方的八年零五个月的狂轰滥炸。对越南北方轰炸的头一年,美空军、海军飞机仅遇到微弱的抵抗,几乎如天马行空,来去自由。然而,到了1965年7月,越南的防空体系中开始大量使用苏联制造的萨姆-2地空导弹,情况就和以前大不一样了。

萨姆-2导弹进入越南的第一仗,就使3架F-4鬼怪式飞机成了刀下鬼,再也未能飞回美军基地。美国人恼怒不已,想以强有力的轰炸为丧生萨姆-2导弹下的3架鬼怪式飞机报仇。可是,两军对阵,最忌一怒而战。美军一心想复仇,正中越南人的”小试牛刀“的下怀。7月26日至8月29日,约一个月的时间里,越南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战果,100多架美国飞机栽在了这片茂密的热带丛林之中。

一个月的时间,100多架飞机的损失!美国空军实在有些承受不了。

21.”三头六臂“的”爱国者“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为了对付日益发展中的空中突防力量所造成的威胁和适应未来复杂作战的环境的需要,就已提出发展具有一定反导能力的”野战陆军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设想,这就是爱国者地空导弹孕育的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袭兵器的发展,该设想在执行中几经变更、修改,于1976年5月定名为爱国者地空导弹武器系统。1982年,承包商雷锡恩公司向陆军交付第一部样机并开始批量生产,1985年正式装备驻联邦德国的陆军部队。

”爱国者“是美陆军研制的第三代全天候、全空域防空导弹武器系统。

爱国者导弹最大飞行速度5~6马赫;使用重68千克重的破片式杀伤战斗部,配用无线电近炸引信,杀伤半径20米。导弹系统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单发杀伤概率80%,用单级高能固体火箭发动机作动力装置,作战半径最大100千米,最小3千米;作战高度最大24千米,最小30米。采用四联装箱式倾斜发射架方式发射导弹,导弹的制导采用预测命中点的比例导引法,三段复合制导:初始段为程序控制、中段为指令制导,末段为TVM制导。由于采用多功能相控阵雷达进行搜索、跟踪和制导,可以对分布在天线覆盖的120度(正负60度)扇面内(高低角0~90度)的广大空域内的100个目标进行处理,根据威胁程度排出优先序号,并对其中8个目标实施跟踪,同时制导五枚导弹的中段飞行和用TVM制导体制对三枚导弹进行末段制导,直到这三枚导弹命中三个不同的目标,再转入其他导弹的制导。

爱国者导弹武器系统的AN/MPQ-53雷达采用全相参脉冲频率捷变技术排除瞄准式干扰;针状主波束和旁抑制天线具有极好的空间选择能力;灵活波形、恒虚警电路等抗杂波干扰;线性调频脉压、单脉冲侧角体制、用距离与速度相关可排除欺骗干扰;采用动目标显示和动目标检测技术抗消极干扰;用诱骗系统对付反辐射导弹;指令传输用相位编码调制和扩展频谱调制技术等一系列抗干扰措施。

22.海南岛”麻雀“捉”鬼怪“

1965年,美军为了获知我国对越南的援助情况和政治态度,加紧了对我国中南和西南地区的空中侦察和入侵试探。

4月9日,美军出动8架F-4B战斗机,分两批飞入我海南岛上空进行挑衅,两批飞机一前一后,互相策应,摆出一付格斗的架势。第一批4架”F-4B“,飞行高度12000~13000米,速度950千米/小时,从海南岛西南部方向入侵中国领空后,沿海岸线向西北飞行,几分钟之后折返,按原航线退出。第二批4架”F-4B“紧随其后,入侵我国领空后继续北犯。”F-4“亦称”鬼怪“式飞机,机上装有先进的火控系统,可携带4~6枚响尾蛇或麻雀Ⅲ空对空导弹,能对空中目标实施全向攻击。

为阻止美机的入侵行动,驻防海南地区的海军航空兵某部,当即起飞4架歼-5飞机进行拦截。鉴于当时第一批美机已退出我国领空,海军航空兵某部地面指挥员决定拦截第二批美机。”歼-5“编队刚进入截击态势,4号机飞行员即目视发现美军F-4飞机,便迅速靠近监视其行动,但并没有向其瞄准攻击。然而,”F-4“编队的3号机却趁机进入”歼-5“编队4号机尾后,并企图发起攻击。”歼-5“飞行员发现美机跟踪,迅即以大坡度转弯并反扣,凭借良好的机动性能,又咬住了3号美机。正当歼-5飞机待命攻击的瞬间,美”F-4“编队的4号机突然从后下方向向”歼-5“施以远距离导弹攻击,连续发射2枚麻雀Ⅲ导弹。美机发射导弹时,歼-5飞机正在转弯过程中,发现麻雀导弹的攻击后,”歼-5“飞行员又迅即加大坡度急转摆脱,避开了麻雀导弹的追踪。导弹没有跟上歼-5飞机,却高速飞向了处在歼-5飞机前面的美军3号机,当即将这架鬼怪飞机击落。

美机导弹偷袭没有得逞,却反遭自毁之殃。中国飞行员随即展开全力反击,美机见势不妙,慌忙将导弹射出后,下滑加速逃出我国领空。”歼-5“编队安全返航着陆。

”歼-5“与”F-4“在海南岛上空首次较量,”歼-5“未发一枪一弹,”F-4“连发数枚麻雀导弹,却打掉了1架鬼怪飞机,成了一则世界空战史上的趣闻。

”麻雀“是美国研制的雷达制导中距离空对空导弹。该系列的研制工作始于1946年,至今已发展了十余个型号。

打掉”鬼怪“的属于第二代产品,全称是麻雀ⅢBAIM-7E.于1963年1月开始生产,1964年装备部队。

23.”超级响尾蛇“施威地中海

1981年8月18日,美军第6舰队开始在地中海进行导弹射击演习。第一天,美国战斗机曾对飞临演习区的利比亚飞机进行了多次拦截,但双方未发生交战。

19日清晨,美海军2架雄猫F-14战斗机在锡德拉湾上空进行巡逻,飞行员突然从机载雷达上发现了70千米远处的2个空中目标。F-14即以间距3000米的疏散队形奔去。此时,对方仍保持间距150米左右的密集队形迎面朝美机飞来。当美飞行员判明目标为利比亚空军的苏-22飞机后,驾机转向,准备与对方并机飞行,并以示警告。苏-22长机惊慌失措,在没有进入合适的攻击位置情况下,匆匆忙忙地迎头向”F-14“发射了1枚环礁AA-2空对空导弹。这种只能进行尾后攻击的第一代空对空导弹,根本不具备迎头攻击的能力,因而未命中目标。美军飞行员当即作出反应,长机快速转弯机动,抢占了苏-22僚机后方的位置,但并未急于发射导弹。因为当时利比亚飞机的航向正好朝向太阳,此时发射将导致红外寻的的响尾蛇导弹奔向太阳。当苏-22僚机则一偏离太阳方向时,F-14长机随机发射了一枚响尾蛇导弹,一声巨响之后,一架”苏-22“被击毁。同一时间,F-14僚机也咬到”苏-22“的”尾巴“,在距离800米左右时,发射了1枚响尾蛇导弹,又一架利比亚飞机被击毁。整个空战过程仅1分钟左右,响尾蛇导弹2发2中。

这种导弹属于”响尾蛇“的第三代,名叫”AIM-9L“.

24.”超级响尾蛇“的胆魂

超级响尾蛇导弹的主要特点是:

(1)采用了氩制冷的锑化铟探测器,提高了探测灵繁度,使导弹能从前半球攻击目标,攻击角可大于90度;改善并减少了内盲区,增加了导弹的机动性;导引头可与机载雷达交联进行瞄准,扩大了截取范围,实现了全向攻击。

(2)采用主动激光引信,能适应导弹格斗的需要,精确控制炸点,并且难于干扰。

(3)仅用一种极简单的陀螺舵来稳定导弹的横滚速率,成本低。导弹单价为5万美元,约为”麻雀AIM-7F“的1/3,为”不死鸟AIM-54A“的1/6.

它的主要缺点是:射程短、威力小,尚不能全天候使用。

·20世纪60年代中,多次实战表明当时的几种空对空导弹都不适应于对付机动性大的战斗机,使用效果不佳,因此急需研制专门的近距格斗空对空导弹。于是,美国一方面将当时已有的响尾蛇导弹加以改进以满足需要,一方面以”AIM-9H“为基础,吸取”AIM-9J“的技术,研制新的空战导弹。

1971年1月,新的空战导弹由美海、空军联合投资,雷锡恩公司负责研制。1975年3月完成研制,共试射46枚。1977年进入批量生产。”ATM-9L“曾被誉为超级响尾蛇导弹。它的弹长2.87米、弹径0.127米,弹重87千克。射程18.5千米,最大使用高度大于15000米,最大速度2.5马赫。

25.海湾战争中大出风头的”战斧“

”战斧(Tomahawk)BGM109B“,是美国国防部巡航导弹计划联合办公室主管、通用动力公司研制的一种战略和战术多用导弹,舰对舰型”战斧“是战术型之一。1972年开始研制,1983年开始装备水面舰艇。在海湾战争中,海军舰艇共发射了216枚战斧导弹。

战斧导弹主要用来打击各种大型水面舰艇,弹长6.248米,弹径517毫米,翼展2.62米,发射重量1200千克。射程450千米,巡航高度,中段大于15米;末段5~10米。巡航速度0.72~0.85马赫。发动机由一台涡喷发动机和一台固体火箭助推器组成。制导方式,惯性制导加主动雷达引导头。战斗部重454千克。

1990年的海湾战争中,美舰和盟军舰艇在连续执行海上拦截任务的同时,还执行了发射战斧导弹支援等任务。共有216枚战斧舰对舰导弹射向巴格达。

当”沙漠盾牌“行动转入”沙漠风暴“行动时,多国海军部队的115艘美舰和50艘盟军舰艇已在头5个月的海上拦截行动中严重打击了伊拉克的经济命脉,威斯康星号战列舰(BB-64)和密苏里号战列舰(BB-63)已在波斯湾北部海域就位,随时准备发射战斧巡航导弹。部署在红海的宙斯盾巡洋舰”圣哈辛托号“(CG-56)率先发射了战斧导弹射向巴格达。紧接着,部署在波斯湾的邦克山号导弹巡洋舰(CG-52)发射了第二枚。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在随后的”沙漠风暴“行动的第一天里,美国海军又从其他7艘舰艇上发射了100多枚战斧导弹。

作为波斯湾地区战斧导弹攻击的指挥舰,威斯康星号战列舰指挥了揭开”沙漠风暴“行动序幕的一系列导弹发射。在战斗打响的头两天中,该舰共发射了24枚战斧导弹。在”威斯康星“号的监督下,一枚接一枚的战斧导弹从部署在该地区的其他舰艇,包括她的姊妹舰”密苏里号“上腾空而起,射向巴格达。截止到”沙漠风暴“行动的第二天结束时,部署在中东地区的海军舰艇共发射了216枚战斧导弹。

26.凶神恶煞的核武器

核武器是利用能自持进行的原子核裂变或聚变反应瞬时释放的能量产生爆炸作用,并具有大规模杀伤破坏效应的武器,一般由核战斗部及其承载壳体组成,可用导弹、火炮、飞机等发射或投掷。按结构原理分为原子弹、氢弹和特殊性能核武器;按作战使用范围,分为战略核武器和战术核武器。

核武器的杀伤破坏作用主要通过光(热)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放射性沾染、电磁脉冲等方式,造成大范围的杀伤破坏,并产生大面积的放射性沾染,形成长时间的危害。如冲击波是在核爆炸时百万分之几秒时间内,巨大的能量从极为有限的弹体中释放出来,使气体等介质受到急剧压缩而产生的。它从爆炸中心向四周膨胀,在空中形成超声速的高压波,在极短的时间(数秒到数十秒)内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当冲击波接触到地面时,即被反射形成为反射波,反射波也同样能造成破坏。光辐射是核武器在空中爆炸时,弹体中的高能粒子所产生的电磁辐射,被空气层吸收后,使得周围空气的温度很快地上升到几十万度,形成一个高温高压的炽热气团--火球,并且向周围发射光辐射(包括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光辐射的破坏作用通常用照射到1平方厘米面积上的光辐射的能量(光冲量)来衡量。核爆炸早期核辐射对人员的杀伤作用大小,用辐射剂量或剂量率来衡量。它对人体的杀伤作用主要通过γ射线和中子流照射到人体上而且穿透肌体组织之后,引起细胞原子的电离给人体造成一种特殊的杀伤。放射性沾染是核爆炸时放射性物质对空气、地面、水以及其他物体造成污染的现象。放射性沾染对人体的伤害作用和早期核辐射一样,主要通过体外照射、体内照射和皮肤沾染。核电磁脉冲是核爆炸瞬间,释放出来的高能γ射线与周围物质相互作用,产生大量的带电粒子,由这些粒子运动而产生的电流,使电子设备、线路和电子元器件等造成干扰和破坏的一种效应破坏现象。

核武器发展到今天,已经把地球变成了一座尚未喷发的核火山,全球进入实战准备状态的各类核弹头达2万枚之多,总当量约100亿吨,其威力相当于上百万个美国投在广岛的原子弹。自有核武器以来,世界已多次濒临核战争的边缘,如果一旦核战争爆发,人类将不可避免的遭受”核冬天“带来的灾难。

27.善性大发的损害狂

核武器是一种大规模的杀伤破坏性武器,但是只要掌握防护知识,就能减轻或避免伤害。怎样减轻核武器的危害性?

在开阔地上,如发现核爆炸闪光时,应迅速卧倒,尽可能背向爆心。卧倒时,两手交叉压于胸下,两肘向外伸,头自然向下压夹于两臂之间,闭眼闭嘴,两腿伸直并拢。

室内人员如发现核爆炸闪光时,应在屋角或床、桌子下卧倒或蹲下。

有时利用树林、丛林或潜入水中20秒后露出水面也能减轻伤害。各类野战工事对核武器都有较好的防护效果。当发现核爆炸闪光时,应迅速在壕内卧倒或采取适当姿势防护。

核爆炸后,及时消除放射性沾染,可以减轻放射物质对人员的伤害。应该消除人体的暴露部分(头、脸、颈、手)所沾染的放射性物质,用水洗脸或全身淋浴,对放射性物质的消除率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28.原子弹的先祖

19世纪末,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和波兰-法国化学家居里夫人发现了元素的放射性和核衰变。1902年,英国青年物理学家欧纳斯特·卢瑟福提出了划时代的”原子蜕变理论“,否定了在这以前科学界公认的原子不可分的结论,为制造原子弹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1905年,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创立狭义相对论时提出了质能关系公式E=mc2,揭示了原子内部所蕴藏巨大能量的秘密。

科学家们依据元素的放射性和核衰变的现象,利用质能公式对许多原子核进行计算,发现原子核中不但蕴藏着巨大能量,而且当重核分裂成较轻的核或轻核聚合成较重的核时都会释放出惊人的能量。但是,放射性元素自发衰变的过程是非常缓慢的,它们释放出的能量也是很有限的。

1919年,卢瑟福用α射线轰击氮原子核,首次实现人工核反应。这一实验为科学家们深入研究核反应奠定了基础。

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每当1个中子使1个轴原子发生裂变时,将再产生2.5个中子,并释放出约2亿电子伏特的能量。同年尼尔斯·玻尔等人发现要实现铀的链式反应,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必须有相当大量的铀,并且提炼得很纯,这样中子才不会因被杂质吸收而浪费掉。第二,要使铀分裂,还必须从铀的同位素(铀234、铀235、铀238)中分离出比较容易裂变的铀235.经过反复研究和实验,派厄尔斯和弗里茨找到了一种能将不稳定的铀235同位素与铀238分离开来的最佳方法,那就是先将铀的同位素以混合气体扩散,再用超优质薄膜将其分离。几乎就在同一个时期,在美国的格奥尔基·基斯佳科夫斯基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这就是当时被用来分离同位素铀的气体扩散法(后来又发展为电磁分离方法、热扩散方法和激光浓缩方法)。

1939年10月,在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建议下,出于担心纳粹德国可能的原子武器的威胁,美国总统罗斯福决定,成立了”铀研究顾问委员会“(后来改名为”铀委员会“)作为核物理学与政府之间的联络机构。

29.比原子弹威力更大的氢弹

氢弹是利用核裂变装置爆炸的能量引发氘、氚等轻元素原子核的自持聚变反应瞬时释放的巨大能量,产生杀伤破坏效应的核武器。通常由引爆用的核裂变装置、热核装料(一般用固态氘化锂)、外壳等构成。氢弹的威力为几百到几千万吨梯恩梯当量。

1945年广岛、长崎原子弹惨剧后,美国原子弹制造地洛斯阿拉莫斯的大多数核科学家不主张制造比原子弹威力更大的氢弹而相继离开了洛斯阿拉莫斯,但泰勒却留下来,决心研制出比原子弹威力更大的”超级炸弹“--氢弹,在1946年的一次讨论会上,泰勒提出”那种威力更大的炸弹“两年内便可完成,但遭到了”原子弹之父“爱因斯坦和奥本海默等科学家的强烈反对。

1949年8月29日,前苏联成功地在西伯利亚北部进行了首次原子弹试验,美国核垄断地位保持不到5年便被前苏联给打破了。

11月18日杜鲁门成立了由艾奇逊、约翰逊和利连撒尔组成的特别委员会,为他就”超级炸弹“提供咨询。1950年1月23日,奥马尔·布雷德利以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名义,提出要制造氢弹。

1950年5月8日,美国成功的进行了试验,证实了裂变弹能够引起热核反应的理论。6月朝鲜紧张局势升级为战争,许多持反对态度的美国科学家转而参加氢弹的研制工作,使得研制进程得以加快。首先,建立了一大批重水反应堆,它们不仅能生产普通原子弹需要的钚,而且也能生产氢弹所需要的氚。将过去的原子弹作了重大改进,发展了能引爆氢弹的一种新型原子弹。1951年春,计算机专家约翰·冯·诺伊曼研制成功了一种新型”高速电子数字计算机“,解决了热核炸弹的特殊数学问题,斯坦·乌兰姆和泰勒解决了氢弹的引爆问题。

30.人造烟雾为什么被广泛使用

航天飞机的防热瓦不是靠自身被熔来达到防热目的的,而是靠材料良好的散热性能来降低表面温度。这就需要选择一种散热极好的材料,给航天飞机穿上防热衣。美国首架航天飞机就安装了防热瓦。

这种特制的防热瓦,是由90%的空气和10%的硅纤维制成的,散热性能非常高。飞机表面与空气摩探产生的高温,每时每刻都被它以极快的速度散发掉,余热则被空气所隔而无法传递到内层。

为了保护航天飞机的要害部位,防热瓦的表面还涂有一层黑色闪光的硼硅酸盐玻璃,它能反射机体与空气摩擦生成的95%的热量。在受热最高的机头和两翼前端,则采用了强化防热材料,即提高了耐热性,又增加了受力强度。

可见,这种特制的防热瓦隔热确实有奇效。

31.美国因氢弹实验赔款200亿美元

1954年1月,日本”祥龙丸“号远洋渔轮从本土烧津港起航,向中途岛方向驶去。3月1日清晨,渔轮驶抵比基尼岛以东80英里的洋面上。经验丰富的船长筒井看到大片金枪鱼在渔轮周围活动,便立即命令渔船停机,撒网捕鱼。正当渔民们起网的时候,前方突然一道耀眼的闪光,接着便是一声闷雷般的巨响。但是,久经雷雨暴风的海员们并未在意,仍旧照常作业,一网网金枪鱼被打捞上来储入船舱。几个小时以后,正在作业的船员们发现一阵尘土般的微粒落到他们身上和还在翻腾的金枪鱼上。

喜获丰收的”祥龙丸“号满载金枪鱼返航了。3月14日渔轮抵达烧津港。这时许多船员的皮肤感到灼痛。第二天,两名痛感较重的海员到东京大学医院求治,医生发现他们是核爆炸的受害者。原来,3月1日的闪光和巨响是美国在比基尼岛进行氢弹实验,由于这枚氢弹外侧覆盖一层铀,外侧铀在爆炸时吸收中子而分裂成为放射性微尘--”死灰“,它可以飞散到200公里以外危害人的生命。降落在船员们和金枪鱼上的微粒便是这些”死灰“.由于受到放射性尘埃污染之害,船上23人回家后,其中1个名叫久保山爱吉的渔民死亡,其余人员成了残废。美国政府也因此而赔款200亿美元。

在理论上,热核武器威力是没有限制的,氢弹的热核材料不受临界质量的限制,热核武器的威力可以做得相当大。1961年10月30日,前苏联在新地岛上空4000米的高度上爆炸了一枚当量为5800万吨的氢弹,弹重10吨左右,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核爆炸。在美国、前苏联热核武器的竞赛中,英国、中国、法国也相继发展了自己的热核武器。

32.危言耸听的”核冬天“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1971年火星发生尘暴、1815年印尼松巴哇岛坦博拉山火山爆发和广岛、长崎遭受原子弹轰炸后出现的异常等一系列现象发现,一旦核战争爆发,它将给人类不可避免的带来”核冬天“.

为什么核战争能够造成”核冬天“这种异常现象呢?这是因为核爆炸会使正常的”温室效应“变成”反温室效应“的结果。所谓”温室效应“,亦称”花房效应“.就是太阳辐射穿过大气(特别是其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这个透明体给地球以热量,而地面的红外线辐射则被大气这个透明体阻止下来,从而对地面具有一种保温作用。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反温室效应呢?这是因为地面或近地面核爆炸都会喷发和粉碎土壤粒子,使土壤和石块气化,然后重新凝聚成细粒,再吹起地面的尘埃和烟云;由尘埃和烟云形成核气溶胶悬浮在空中,严重地影响大气的光学特性和地球上的辐射平衡。由于大气中的核气溶胶粒子的直径小于10微米,使得红外不透明度小于其可见光不透明度,即阻挡太阳辐射,而不阻挡红外辐射,使太阳对地面辐射能量减弱,而地面的红外辐射散逸到宇宙空间的能量增强,从而产生”反温室效应“--高层大气变热而地面变冷。科学家通过对核试验的核云中的尘埃和烟云分析发现,有相当数量的尘埃粒子的尺度为次微米级;在核大火产生的烟云中,约有90%以上的烟粒子直径也小于1微米。核战争注入大气中的次微米级尘埃和烟云粒子的数量是相当大的;核试验资料表明,每100万吨当量的地面核爆炸,能掀起1×105吨的尘埃,其中大部分的尘埃尺寸为次微米,保留在稳定的平流层内;同时,核爆炸产生的热辐射,可以引起大火灾。广岛和长崎的核爆炸说明,核爆炸在城市和森林地区都会引起大范围的燃烧。由尘埃和烟云粒子构成的核气溶胶将会使地球产生明显的”反温室效应“.

同类推荐
  • 海洋探谜

    海洋探谜

    本套全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中小学生各科知识的难解之谜,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中小学生在兴味盎然地领略百科知识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探索创新,并以此激发中小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激发中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爱科学、追求科学的热情,使我们全国的中小学生都能自觉学习、主动探索,真正达到创新素质……
  • 孔子的故事

    孔子的故事

    本书精选了孔子的名言,并对这些名言产生的故事进行了梳理,同时,也将作者对这些名言的理解给以启发性的诠释。这样,读其故事,阅其名言,观其行,思于今,相信同学们收获会更大。
  • 世界儿童故事经典:影响你一生的100个战争故事

    世界儿童故事经典:影响你一生的100个战争故事

    古今中外丰富多彩的故事是世界各国社会和生活的结晶,是高度艺术化的精神产品,具有永久的闪光魅力,非常集中、非常形象,是中小学生了解世界和社会的窗口,是走向世界、观摩社会的最佳捷径。这些著名故事,伴随着世界各国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茁壮成长,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我们青少年只要带着有趣的欣赏的心态阅读这些美丽的故事,便非常有利于培养积极的和健康向上的心理、性格、思维和修养,便有利于了解世界各国的社会和生活,并能不断提高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的才能。
  • 小飞侠(世界最美儿童文学第二辑)

    小飞侠(世界最美儿童文学第二辑)

    在一个宁静的夜晚,小女孩温迪和两个弟弟见到了小飞侠彼得.潘。他们一起飞去了幻想国,那儿有美人鱼、印第安人和各种各样的动物,还有胡克船长率领的一群凶残的海盗。温迪跟彼得住在树洞下的家里,幸福地照顾着一帮孩子。直到有一天,温迪开始想家了……
  • 最男孩的童话屋

    最男孩的童话屋

    美好的儿童文学包括的元素,一定包含了爱、关怀、悲悯、同情、理解、友谊、善意、宽容等很多情感的因素,一定有很新鲜的修辞,有很动人的形象,有很美好的想象,有富有趣味的情节或引人深思的结局。好的小说、童话是编出来的,但编的过程中,有很多复杂的因素在起作用,而不仅仅是技术。精美的诗一定是用心写出来的,没有发现美的眼睛,没有温暖的心灵空间,是无法容纳美好的事物进驻的。
热门推荐
  • 我的爱只为你盛开

    我的爱只为你盛开

    唐宋家的小花店在深蓝路的尽头,每天早起帮妈妈把含苞的花儿运到店里后,唐宋都不舍得去洗手。他喜欢那种深深浅浅的味道,像是夏日傍晚若有若无的灯光,洒到哪儿,哪儿便有了慵懒又淡雅的朦胧美。
  • 梦里的那颗星

    梦里的那颗星

    有个女孩偷偷暗恋着一个班里很帅的男生,很想跟他结交朋友,但不料却在梦里实现!变成了拇指姑娘,与他重新相识。本以为这是个很美好的开始,不料梦醒了,现实中他消失了,再次相见,也早已忘记了她。可她依旧不放弃……没有为什么,只因为喜欢他。
  • 糖果中的苦涩

    糖果中的苦涩

    梨花一直等待浪漫爱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在这个时候陈彬恰好出现了,这个男生的出现将梨花原本平淡安静的生活彻底打乱了,他的帅气,他的细心浪漫,他的一切一切深深吸引着梨花,正当梨花完全陷进去的时候,却发现这竟是一场精心的骗局,面对骗局的揭穿,梨花该何去何从........
  • 吞圣

    吞圣

    天元世界,仙佛横行,妖魔纵横。杨家少年杨不凡,因参加家族祭天,获天地正气入灵台。自此领悟力得到提升,感知变敏锐。不仅能看见人心的善与恶,还能吞噬天地无形气机为己用。热血澎湃的对决,无数天才的碰撞。生命只要修炼到极致,谁都可以呼风唤雨,毁天灭地!浩瀚星空,永恒的殿堂。无尽深渊,不死的传说。吞天噬地,一切尽在《吞圣》!
  • 帝武传说

    帝武传说

    乞丐寒枫转生落难少爷,地牢奇遇神秘老人,莫名其妙多了个未婚妻?又被家族小姐抓去当家丁??从此修武道,守红颜,藐众生,浮尸万里,逆天而行,帝武凌天!
  • 吴限宇宙

    吴限宇宙

    他,一个人品好到没朋友的超级屌丝。一个爱幻想,爱看小说,爱玩游戏的世纪大屌。但同时也是个有志青年,但当他和统管万千宇宙的星宇之主相遇了,一切都变了。和怪兽做朋友,和灵魂忍者比赛跑,和塞伯格玩耍,和刀锋并肩战斗,和将臣死拼到底!他说,既然我是屌丝,那就屌丝到底吧!品质保证,绝不太监,已有完本《潜鼠勿用》!推荐票和收藏什么的,就都来吧!来者不拒!
  • 阻止妻子桃花运:桃花王妃

    阻止妻子桃花运:桃花王妃

    【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出品】啊!穿越了么?什么?还是郡主?什么?皇上要赐婚?我不想嫁呀。啊呀呀!夫君是那个白痴霸道莫名其妙还妖孽的三王爷!不过,嘿嘿,上天待我不薄,竟然让我遇见京城第一公子。+++温柔?靠,三王爷,你要想找温柔的,就自己找你皇兄要个青楼里出来滴人多好,干啥非缠着姑娘我!踢飞三王爷、抱紧京城帅公子,本姑娘就这么古怪,怎么着?你咬我?!
  • 山川之英:四川省区域地质调查队五十年风云录

    山川之英:四川省区域地质调查队五十年风云录

    本书收入112篇纪实文章,分为开创时期、改革年代、新的世纪三部分,记录了不同历史背景下地质工作者的工作经历与情感。同时辑录了四川区地质调查人员创作的散文、诗歌、小说等20篇。
  • 霍少,别乱撩

    霍少,别乱撩

    本是擦肩而过的命运,因为一杯被迫灌下的春药而联系在了一起,她的闺蜜为了得到她心爱之人,用一个借口骗去了她的第一次,他拒绝矫揉造作的千金,选择和她结婚,感情的升温也抵挡不了家庭和闺蜜的袭击,事情遇见复杂,他们之间,究竟能不能长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听歌二首

    听歌二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