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19000000012

第12章 小乘佛教的定学(2)

对治支所列者,指能用以对治(断除),及由对治所达到之心理活动或状态;利益支,则进入相应的境界之主观感受。如初禅虽已离欲界之恶不善法以,而感受到脱离欲界之喜、乐。但仍对寻、伺的精细分别之心理活动,尚须加以对治;至二禅时,寻、伺已断灭,形成信根,称内等净,由此所得之喜、乐,乃对此禅定之自身感受,故由定生喜乐到离生喜乐;三禅舍去二禅之喜乐,住于非苦非乐之行舍境地,以正念、正知继续修习而离喜妙乐;四禅舍三禅之妙乐,称为舍清净,唯念修养功德,称为念清净,由此得非苦非乐之感受。从初禅到四禅的一切活动及感受,均于心一境性之禅定中进行,故称为自性支。

四禅以其自体而言,乃发起四无量心,八解脱、八胜处、十遍处等诸功德之所依,故各皆称为根本定;对此而言,其加行(即入门前之准备阶段)称为近分定。然初禅之近分定称为未至定(未到地定),故四禅有一未至定、三近分定及四根本定。初禅之根本定仍有寻、伺之作用,故称有寻有伺定。初禅之根本与第二禅之近分定中间有中间定,称为无寻唯伺定(无寻而仅存伺)。至于入第四禅时,因已脱离八灾患(即寻、伺、苦、乐、忧、喜、出息、入息等八种能动乱禅定之灾患),故称四禅为不动定。相对于此,四禅以下则称有动定。

色界之四禅天,乃修四禅者所生之处,此四禅称为定静虑;相对于此,彼诸天自然而得之四禅,称为生静虑。此外,据《大智度论》卷十七载,于佛陀弟子中,有一比丘虽以坐禅持戒而得四禅,然因生起增上慢,自称“我已得四沙门果(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而且谤骂世尊、命终遂地狱;以此因缘,被称为“四禅比丘”。

盖禅定通见于印度宗教史中,为各时代重要修行法之一。佛陀亦以禅定为主要之行法,而成道及涅槃之际,皆依四禅法而成之。此四禅是通过特定系列的思维形式,引导众生把全部注意力严格地固定在佛教的信仰上,形成一种特殊的心理感。修四禅定圆寂后可脱离欲界,升入天界(众生中之最高等级,居于色界四禅天)。四禅定一般作为世间禅,此是出世间禅的基础。

一般将四禅与四无色定合称为四禅八定。四无色定中的“无色”,是指没有任何物质性的东西。又作无色定。无色界或称无色天高于色界的四禅。四无色定具体是指:

空无边处定要在思想上排除一切物质形态的想法,只对“虚空”作无边的思维。修行者达到四禅时,甚为微妙,稍稍感到满足的人就不再前进了。如果不遇明师指点,不知断除“色”的束缚,断绝各种思想,如果遇到舍命之时,就会生无想天,造成大错、特错,所以要继续修空无边处定。

识无边处定舍去空无边处的思维,转到思维识无边处所达到的心理状态,也就是以内识为对象,作超越空无边处的观想。修行者在到空无边处定后,并舍空识,就会达到识无边处定。

无所有处定进一步觉悟到不仅物质和虚空都不存在,而且连识也不存在,一切思维都不存在,就是无所有处定。修行者得到识无边处定后,仍然不能停留,还要用功修行,并在此基础上继续精进。修行者心不可忧悔,专精不懈,一心内净,空无所依,不见诸法,寂然安稳,心无动摇,就达到了证无所有处定。

非想非非想处定舍弃一切想法,叫做“非想”。非想也是一种“想”,也应当舍弃,叫做“非非想”。所谓非非想处定,就是要超越无所有处的观想,而进入任何想都不存在的绝对寂静状态。修行者已得到了无所有处定,仍不满足,还要努力修行,进而就达到了非想非非想处定了。

四无色定系由欲界定、色界定而得之寂静禅定;于此禅定中,对欲、色等悉无想念。根据说一切有部之说,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等三定各有味定(味等至)、净定(净等至)、无漏定(无漏等至)等三种,非想非非想处定则以定相昧劣之故,仅有味定、净定二种而无无漏定。

若以南传佛教、观点言之,则不仅于现世中由于精神极度统一之纯粹专一现象可得无色定(属于善净之无色定),若因果报而生于无色界者,亦可得无色定(属于异熟之无色定);除此二类外,其他另有证成圣道果者之“无漏无色定”及现法乐住的阿罗汉之“唯作无色定”等。

(第三节 九想、八念、十想、八背舍、八胜处)

九想、八念、十想、八背舍、八胜处,皆为小乘的禅定,分别简介如下:

九想又作九相、九想门、九想观。即对人尸体之丑恶形相,作九种观想。为不净观之一种,行之可断除修行者对肉体之执著与情执。其内容为观想尸体从肿胀到火化的九个过程中的变化,修行者一般先到野外停尸体、坟园观察尸体,将其牢记在心,然后静坐禅思,设想所爱之人或者自身死亡变为尸体。其九想为:

①青瘀想,又作坏想、青想。观想风吹日晒,死尸变黄赤色,复又发黑青。

②脓烂想,又作想象烂、绛汁想。观想死尸皮肉糜烂,自九孔出脓生虫。

③虫噉想,又作想象虫啖、食不消想。观象蛆虫、鸟兽之食尸之形景。

④膨胀想,又作想象青勃。观想死尸之膨胀。

⑤血涂想,又作想象红腐、脓血想。观象死尸之脓血溢涂。

⑥坏烂想,又作想象虫食。观想皮肉之破裂、腐烂。

⑦败坏想,又作想象解散。观想皮肉、烂尽,仅存筋骨,七零八落。

⑧烧想,又作想象火烧。观想死尸烧为灰烬。

⑨骨想,又作想象生、枯骨想。观想死尸成为一堆散乱之白骨。

以上九种名称之顺序,各有异说。南传佛教《清净道论》说四十业处中,列有肉体之十种不净观,即膨胀相、青瘀相、脓烂相、断坏相、食残相、散乱相、斩斫离散相、血涂相、虫聚相、骸骨相等十不净。

八念念,即内心之存忆。《大智度论》卷二十一载,智者大师《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九说:“行人心厌六欲,犹如怨贼,故修九想以为对治,作此观时,虽破坏六欲而多生恐怖,若修八种正念,恐怖即除。”这就是“八念”法。佛弟子于闲静处,乃至山林旷野善修不净等观,厌患其身,忽生惊怖,及为恶魔作种种恶事,恼乱其心,忧惧转增,故如来为说八念法。若心存此八念,则恐怖即除。八念即:

(1)念佛,谓修禅观之人,若遭恐怖障难之时,应念诸佛慈悲,救济众生,功德无量,如是一心,念念不舍,怖障即除。

(2)念法,法力广大,通达无碍,能灭烦恼,如是一心,念念不舍,怖障即除。

(3)念僧,僧是佛之弟子,能修正道,能证圣果,为世福田,如是一心,念念不舍,怖障即除。

(4)念戒,戒是无上菩提菩提之本,能遮诸恶,得安稳处,如是一心,念念不舍,怖障即除。

(5)念舍,舍有二种:一是施舍,能生大功德;二是舍烦恼,以此得大智慧。如是一心,念念不舍,怖障限除。

(6)念天,四天王天乃至他化自在天等,果报清净,利安一切,念念不舍,怖障即除。

以上之六念除去舍念中之舍烦恼,即为念施;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等为六念,又作六随念、六念处、六念法。再加上。

(7)念出入息,息即鼻中出入之气,为治散乱之良药,入禅定之捷径,如是念念不已,则心不驰散,怖障即除。

(8)念死,死有二种:一是自死,即报尽而死;二是他缘死,即遇恶缘而死。此二种死,从生以来,常与身俱,无可避处,如是一心,念念不已怖障即除。

十想乃是指十种思想或十种观想。即:

(1)无常想,观一切有为法皆新新生灭,无常变坏。

(2)苦想,观一切有为法无常,常受三苦、八苦所迫。

(3)无我想,观想一切法为苦,亦不自在,皆由因缘所生而无自性,故无我。

(4)食不尽想,观想诸世间之饮食,皆从不净因缘所生,悉为不净物。

(5)一切世间不可乐想,观想一切世间无任何乐趣,唯有过恶。

(6)死想,人死之相。

(7)不净想,观想人身内涕、泪、汗、垢、痰等三十六物不净及身外九孔,恶露常流不净。

(8)断想。

(9)离欲想。

(10)尽想。

后之三想系为得涅槃菩提,而求断烦恼,舍离生死之迷,以及灭尽烦恼及生死等之观想。

十想与九想之同异,《大智度论》卷二十一举出多说。或谓九想未得禅定,仍为淫欲所遮覆,而十想能除灭淫欲等三毒。或谓九想为初学、十想为成就。或谓十想与九想相同为离欲,俱为涅槃。或谓九想为因,十想为果,内心想为外门,十想为内门。显而易见,九想、八念、十想三种观,皆渗透了小乘佛教厌世、出世的宗教思想。

八背舍又作八解脱、八惟无、八惟务,八背舍是修行者从低层次定境依次深入高层次,最终达到受想灭尽定的八种禅观方法。谓依八种定力而舍却对色与无色之贪欲。背是洁净五欲,离是着心,故名背舍。洁净五欲,指初禅未到地到非想非非想处定中,对所得禅定之乐及向身体的贪著,背舍就是背离、舍弃之义。八背舍:

(1)内有色想观诸色解脱,为除内心之色想,于外诸色修不净观。先从自己足大拇指观想,依次观想自身肿胀烂坏,臭秽不净;次观自己所爱的人,亦复如是。再次观从眉间起,皮肉脱落,白骨皆现,从两眉的白骨中,观想地、水、火、风、青、黄、赤、白八色光明旋转而出,全身白骨亦复如是,所出光明遍照十方,悉皆明净,定心于此光明中,从而背舍欲界定、初禅未到定、进入初禅、于初禅定中,不贪初禅之乐。

(2)内无色想观外色解脱,内心之色想虽已除尽,但因欲界贪欲难断,故观外不净之相,令生厌恶以求断除。于初禅中,进而观前所观想之身内的白骨散灭归空,只观想八种八光照而入定,可见光照从身内出,从而进入二禅,住二禅定中,亦不可贪著二禅喜乐。

(3)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为试练善成满,弃舍前之不净观心,于外色境之净相修观,令烦恼不生,身证净解脱具足安足。于二禅中心不受喜乐,唯观八色光明光耀,专心观想,令此八色光明极为明净,专注光照而入定,即能从二禅进于三禅,从三禅进于四禅。于三、四禅中,皆不心起贪著禅定之寂定与喜乐。

(4)超诸色想灭,有对想不思维种种想入无边空,空无边处具足解脱,灭尽有对之色想,修空无边处之行相而成就之。于四禅定心中,一心观想虚空,进入空处定,于空处定中观空、无相(无意识、概念所能分别的固定形相)、无作(无能造作与所造作者),不著于空处定。

(5)超一切空无边处于无边识识无边处具足住解脱,弃舍空无边心,修识无边之相而成就之。

(6)超一切识无边处入无所有处具足住解脱,弃舍识无边心,修无所有之相而成就之。

(7)超一切无所有处,入非想非非想处具足住解脱。弃舍无所有心,无有明胜想,住非无想之相并成就之。

第五、六、七等分别指识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中,观空、无相、无作、而不著于识处定等三种定。

(8)超一切非想非非想处,入想受灭身作证具足住解脱,厌舍受、想等,入灭一切心、心所法之灭心定。也就是于非想非非想处定中,舍弃一切观念、意念,一心观“真实”,复舍真实之心念,从而进入超越世间禅境界的受想灭尽定。

这八解脱中,前二者依初禅与第二禅,治显色之贪;第三依第四禅修净观,皆以无贪为性。第四至第七次以四无色之定善为性,第八依有顶地,以灭尽有所缘心为性。初二者各分为二,第三分为四,合谓为八背舍。

八胜处又作八除入、八除处。即观欲界之色处(色与相),制伏而去除贪心之八阶段。和八背舍一样,也是八种,超越低层次禅定而进入受想灭尽定的禅法,因其能破净、不净五欲,又长于调制自心,较八背舍更为殊胜,故名胜处,谓制烦恼以引起佛教认识之所依处。即:

(1)内有色想观外色少胜处,即内心有色想,以观道未增长,若观多色,恐难摄持,故观少色;为除内心之色想,藉观色处之少分,制之而灭贪。其观法入手门径与八背舍初背舍大体相同,从内观己身不净,进观众生之美、丑、并把极美极丑之形象存于观想之中,于美不生贪爱,于丑不生憎恶,于所见的不净之相不生畏惧,于所见的八种光明不生爱著。

(2)内有色想观色多胜处,即观道渐熟,多观外色亦无妨。于身内,不灭前观所观见的白骨之相主要广观身外,谛观一死尸乃至百千万等死尸,进而战胜色处之多分。

一、二胜处是在初禅定心中作观想。

(3)内无色想观外色少胜处,即观道渐为胜妙,内心已不存色想,更观色处之少分而制胜。

(4)内无色想观外色多胜处,即更同样制胜色之多分。

此两胜处大体与前二胜处观相近似,都是观想身外遍宇宙皆是死尸,死尸变白骨,白骨放光明。第四胜处,外观身外死尸、白骨、光明等相。观成之后,于美丑形象心无分别爱憎,唯第三胜处主要内观自身白骨散灭。

(5)内无色想观外色青胜处。

(6)内无色想观外色黄胜处。

(7)内无色想观外色赤胜处。

(8)内无色想观外色白胜处。

以上第五至第八胜处,系内心已无色想,更观外色青、黄、赤、白等四色光明,令能随意见观而亦不著,并制胜之,以对治欲贪。此八胜处皆以无贪善根为自胜,前四者均依初禅与第二禅,后四者均依第四禅。不依第三禅,因第三禅天乐多心钝。

八胜处与八解脱之关系,依《俱舍论》卷二十九谓:“人中初二如初解脱,次二如第二解脱,后四如第三解脱。若尔八胜处何殊三解脱?前修解脱唯能弃背,后修胜处能制所缘,随所乐观惑终不起。”即修解脱于其所缘唯能次第弃背,至舍贪心为止,并未得自在,故更修八胜处,能制所缘,令烦恼终不起,乃是制伏对境得自在。

(第四节 十遍处、九次第、狮子奋迅三昧、超越三昧、四无量心观、四念处)

小乘佛教的禅法,多系一个阶梯接着一个阶梯、节节上升,而都是建立在四禅的基础上。十遍处、九次第、四无量心等观法及狮子奋迅三昧、超越三昧等,莫不如是。现简介如下:

十遍处又作十一切入、十一切处、十遍处、十遍处定。即依胜解作意,观色等十法各周遍一切处无间隙。十法即地、水、火、风、青、黄、赤、白、空、识,观其各遍满宇宙一切处,故称地遍处、水遍处、火遍处、风遍处、青遍处、黄遍处、赤遍处、白遍处、空遍处、识遍处等。此观法为行者修八背舍、八胜处后,于色等得净相,于所观之中转变自在,然仍未周遍,故更修十遍处定。此定是小乘佛教之高层次禅观,按照佛教定学的传统说法,须在第四禅的寂定心中修习,方可成功。其具体修法是依次观青、黄、赤、白四色及地、水、火、风、空、识各遍满宇宙一切处。可先取一小物作为观想的目标,如修第一青遍一切处观,先取一青色之物,如树叶之大小,置于面前,观看明白,然后闭目忆想,令其青色分明显现于意中,若观想不见,开目再看之后再观。至观想到一小块青色显现时,令其分明渐之而扩大,遍满内外、十方一切处所,唯见青色遍于宇宙。黄、赤、白三色亦复如是观想。地、水、火、风四大观,亦复如是。修地大观时,用黄土在木板或墙上涂抹,疑心观想黄土;修水大观进,用盆盛水置于坐前而观之;修火大观时,从观灯光入手;修风大观时,观想气流遍身一切处。修第九空遍处时,须先于四禅中观虚空,背舍四禅而入空处定,于定中观想虚空遍一切处。修第十识处观时,须先于空处定中观心识,背舍空处定而入识处定,于定中观想心识无边际,遍满十方一切处。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第一册)

    圣经故事(第一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听圣严法师说佛

    听圣严法师说佛

    佛教倡导的慈悲心、放下、舍得、包容、上进等观念,永远是我们应该深思并奉行的人生准则。在浮躁、琐碎、焦虑的现代生活中,能让人从中寻得自己的一间静温禅房,让心灵得到宁静。鉴于此,笔者将法师对佛理的解析编撰成册,让更多人聆听法师的教诲。本书从弘一法师李叔同的对禅理的精辟见解入手,深层挖掘其中蕴含的生活哲理,并用一些经典故事加以阐释,让人们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品味到禅带来的心灵洗涤与智慧指引,解除疑惑,透悟人生。
  • 圣经故事(第二册)

    圣经故事(第二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吴言生说禅贰:经典禅诗

    吴言生说禅贰:经典禅诗

    禅学大师吴言生的权威著作《经典禅诗》是对禅宗诗歌偈颂的体悟与阐释,探讨了历史上五家七宗的禅僧们所创作的修禅悟道诗偈,同时对禅宗形成之前的禅僧诗歌、禅诗美学境界、禅门七家之外的禅僧诗歌,也都设有专章加以阐释,将禅的精华要义原汁原味地和盘托出,使读者深入透彻、直观亲切地领悟禅的精髓要义。   
  • 弘一法师全集之书信(02)

    弘一法师全集之书信(02)

    弘一法师出家前名李叔同。皈依佛门之前,他已在文学、律学等等各方面都颇有造诣。人生的一个转折让悟性极高的李叔同出家归隐。从此佛门多了一位修为甚高的法师。弘一法师的智慧与超然让世人敬仰,他的定力与慈悲让世人敬重。
热门推荐
  • Strife

    Strif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混沌掌控

    混沌掌控

    凌天宗外门记名弟子天辰在一次清扫山门的杂役中,偶遇上界重伤的巅峰散修天元,得万界至宝混天神珠,从此改善体质,修无上功法,一路高歌猛进……天辰语:“神要挡我我便弑神,佛要渡我我便杀佛,只因混沌万物自在掌握!诸天万界,唯我独尊!”
  • 卦灭八极

    卦灭八极

    前世不学无术,被数学老师李王八一脚踢飞从此魂穿异界。附体废材少爷,遭遇排挤冷眼,异界没有电脑游戏了,可是陈焱置身的卦气大陆却是前世游戏的真实版。在这里,有挑战,有危险,还要肩负整个家族的安危,“咳咳,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老子这是入对行了,卦气,我亲爱的卦气,让我坐着火箭晋级行不行呢?”世俗小家族威胁我,直接打死。帝国宗派来杀人,暂避锋芒。大陆巅峰势力追杀令,暂且逃跑加上疯狂修炼!本书QQ讨论群:93241960
  • 相女归来:毒妃太倾城

    相女归来:毒妃太倾城

    重活一世,她以为可以平静的过她的农家小日子。可复苏的记忆,前世的恨怨,重重阴谋纷至沓来。逃避,挣扎,求存,她只是希望她所在乎的人都能好好的活着。只是,她再也不争,不意味着别人就会放过她。既然有人要苦苦相逼,她自然也不会再逃避。游戏才刚刚开始,而这一次,游戏规则由我定。
  • 嫡女当道:面瘫神君太腹黑

    嫡女当道:面瘫神君太腹黑

    放下过去,蔺九只想一门心思扑到修炼上面。什么蔺家嫡女,什么废材灵根,都不在她考虑范围内。修真界不是信奉强者为尊吗?好,那她便用实力说话!只是那个一脸忠犬的大师兄,来,我们好好谈谈,面瘫冷艳的人设是被你吃了吗?容某人一脸无赖:只要能追到娘子,人设都是浮云……
  • 恶魔校草:丫头吃了你

    恶魔校草:丫头吃了你

    “你这个死小子是不是跟踪狂?!从法国到台北,居然都能遇见你!”乔以心抬起小手,指着面前这个气焰嚣张的帅小子。“啊!你这个死变态!居然……摸我的胸!要死啦!”而面前的男生却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坦然的坐上了他的玛莎拉蒂扬长而去……“你等着!我一定不放过你!”乔以心指天发誓,却没想到他居然是……
  • 登天神起

    登天神起

    天王大陆,传奇诞生之地!当神器满天飞,丹药成堆的时候。得到杀阵大天王传承的他,能否成为新的天王!远古人族禁地又有何种秘密?大陆之外又有何处?杀阵能否以一敌万,极限又是什么?
  • DNF之血帝梵天

    DNF之血帝梵天

    这里有你现实中想要的一切。这里是拥有第二世界之称的虚拟世界。这里可以完成你几乎所有的梦想。这里能一步步开启人类身体中的宝藏。只要你踏出一步,阿德拉大陆就在你脚下。
  • 钢之圣战

    钢之圣战

    不知道为什么,这年头总有喜欢穿越的。从医生到混混、从特种兵到军火贩子,无数人都从他们所在的世界穿越到了异界。那么如果那么多人都穿越到了同一个世界,那个异界还能保持原本的样子吗?叶风,男。非常普通的大学毕业生,目前为自由职业者。他在逃避一场近乎灭顶之灾意外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但确认自己穿越之后有些兴奋不已的他很快就发现,这个世界并不如同他想象中的那么单纯。那么在面对如此奇怪环境的异界,他是否可以安然的生活在那里?是否和其他传说中的穿越者一样,在异界创造属于他自己的传说=======================================其他的不废话了,总之还是闲人一直坚持的那句话:只要还有一个人收藏我的书,我的书就绝对不会太监。
  • 老实人

    老实人

    水天昊光着屁股去上学,同学嘲讽他没穿裤子,诬赖他偷吃馍馍,拿起木棍一阵乱打,引起小学同学文雅洁的同情,送他衣裤,赠他纸笔,两人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水保良强奸放羊女,外逃十余年,巧遇强奸女……水保柱三岁的大儿子赶集丢失,被人贩子拐卖到新疆;他去弟弟家讨要父亲的赡养费,见到了那把刻有儿子小名的童心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