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16000000047

第47章 唯识学的实践理论(8)

系以光明之暖性为譬喻。“如是加行道中,由是见道智火之前相,故名曰暖。”加行的修法,由于先要见道,就是所说“见地”,真正见到性空。这里所说的见,不是眼睛看见的见,是见见之时,见非是非,见犹离见,见不能及。《楞严经》所说,“能见”见到所见时,见到的那个时候,见道的那个“见”。

见道智火之前相,也就是快要见道以前那一刹那,发起了暖地。在刹那之间,能突地一个悟,出一身大汗,这就是初步暖相。达到暖位,可以烧除烦恼,接近见道无漏慧,而生有漏之善根。并以此位观欲界、色界、无色界之苦、集、灭、道四圣谛及修十六行相,而生有漏之观慧。据佛教所称,修至此位,即便退却而断善根,造恶业,乃至堕入恶趣,然而终必能得圣道而入涅槃。

(2)顶位

又作顶法,于四善根中,暖顶二者为动善根,因有堕恶趣的可能,忍位与世第一法为不动善极,永不堕恶道。顶位介乎暖位、忍位之间,乃暖法善根渐次增长,至成满之时所生善根。“由诸善根不被邪见所动,故曰顶。”故诸善根中此法最胜,犹如人之顶,故称顶法。此位介于进退之间,犹在山顶,故称顶位。

行者到达顶位再进一步,配合行,表面上看起来,悟了道的人还是原来那个人,可是其思想行为,待人接物,做人的道德标准已经和过去完全不一样了,变得不是刻意求善,而又是自然合于善行。为求善而行善,实际上是一种痛苦的行为,那是在约束自己,所以宗教的信仰多用戒律来制约信众,是难行而且勉为其难的行,所以守戒有功德,值得赞叹和提倡。但是,见道的人不谈守戒,一切言行均自然在戒行之中,诸善根不为邪见所动,这就是顶位的相状。

(3)忍位

又作忍法,为确认四谛之理,善根已定而不再动摇(不动善根)之位,不再堕恶趣。“由灭恶业所感生之恶趣,及于真空性远离怖畏,故曰忍。”

见道暖地顶地的人,定力仍然不够。因为定力不够,有时在定中,恶趣现前,会产生恐惧。忍就是定力很坚固,有坚忍和截断的意思。禅修静坐就是想见空,为什么见空又恐怖呢?所以《金刚经》里讲福德要够,如果福德不够,见到自己空性就会害怕。天天修道,而修道之人第一就要守得住寂寞。人生的最高修养就是守得住寂寞,能够自我陶醉于凄凉之中,面对凄凉的境界能够觉得舒服。如果忍受不住寂寞,守不住凄凉,那么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尤其是禅修静坐的行者,就是修求寂寞,如果守不住,不如不修,所以要“忍”,远离空的恐怖,就是真忍。

忍位又有上、中、下三品之位:

①下忍位:修四谛十六行相。

②中忍位:渐次省略所缘及行相(减缘减行),最后仅留欲界苦谛之一行相,而于二刹那间修观。(此一行相,即依观者之根机利钝,而存留四行相中任一行相。)

③上忍位:系于一刹那间观中忍位之同一行相。至上忍位时,可得五种不生。即:生不生,谓不生于卵生、湿生;处不生,谓不生于无想天、大梵王处及北俱卢洲;身不生,谓不生于扇搋、半择伽、二形;有不生,谓不生于欲界第八有及色第二生;惑不生,谓不生见惑。若加下忍位之趣不生,即不生于恶趣,则称为六不生。

(4)世第一法位

又称世第一法,为有漏智之最极,世俗法中之第一殊胜者。“由是见道之亲因,一切世间法中最为第一,故名世第一法也。”依无间定发上品如实智,观所取能取之空无,直入见道之位。此位是由忍位所进,经由此位,即可于次一刹那中进入“见道位”,所以为世间有漏法中之第一位。《俱舍论》卷十三说:“此有漏故名为世间,此有漏法世间中胜,是故名为世第一法。”

这才是真正的见道。事相上,暖是真得暖,而且暖与寿、识是三位一体的。所以转识成智,识转成妙观察智时,没有不无暖的。密教修习气、脉、明点及拙火,不过是暖相的初步,而意念、妄念、意识不能转,就不能发起暖相。一得暖相,就得三昧真火,这一点道家的祛病延年法也办得到,因为暖、寿、识三位一体。凡是死亡,就一定会冷却,活的东西就一定是暖的。所谓暖、顶、忍,不光是一种道理,也是事实。

3.通达位,指通达真如之位。又作见道位、见位、见地。乃在悟入“唯识真如”的五种修行阶位之第三位。即菩萨证得无分别智,断离能取与所取之一切分别心,体会平等法界之修行阶位。即于前一阶位加行位之“世第一法”中,依于无间定,生起上品之如实智,印证能取、所取之空,而得根本无分别智,远离有所得之心,了证二空所显之真理,断绝二障之分别随眠,正住于唯识之实性,称为通达位。依据《成唯识论》卷九,此位有真见道、相见道之别。所谓“真现道”,为根本无分别智,实证唯识性之真如,断除分别之随眠,虽经多刹那方得究竟,然以其相相等,故总称一心真见道;所谓“相见道”,为后得智所摄,即证唯识之相。相见道又有行相相见道,九心相见道之别。行相相见道更分三心相见道与十六心相见道。菩萨若入真、相二种见道时,即生如来之家而位于欢喜地(初地)。读者若欲深于研究,可参阅《成唯识论》卷九。

4.修习位,又作修道位。指二地至十地菩萨,得见道已,为断除障,复修习根本智,故称修习位。即于通达位证得真如理,再反复修习之位。此位之菩萨经十地,修十波罗蜜,断十种障,证十真如(这待下节专述此十波罗蜜、十种障及十真如)。

5.究竟位,亦作究竟道、究极之道、究竟地。指菩萨修行最后证得之佛果。亦即指二转依妙果,于无间道金刚喻定后,入于解脱道,乃至尽未来际间之位。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卷五谓:“何等究竟道?谓依金刚喻定,一切粗重永已息故,一切系得永已断故,永证一切离系得故。从此次第无间转依,证得尽智及无生智、十无学法等。何等为十?谓无学正见乃至无学正定,无学正解脱、无学正智。如是等法,名究竟道。”

《成唯识论》卷十述此究竟位之相云:“此即无漏、界、不思议、善、常、安乐、解脱身、大牟尼名法。其中,无漏者,谓二转依之果诸漏永尽,性净圆明。界者,藏之义,谓二转依之果含容无边希有大功德。不思议者,谓二转依之果超离寻思言议之道,即为微妙甚深自内证者,不能以世间譬喻比喻之。善者,谓二转依之果以白法为性;此因清净法界远离生灭,极为安稳,四智心品妙用无方而极为巧便,二者皆有顺益之相,即与不善、无记相违。常者,谓二转依之果无尽期;此因清净法界无生无灭而无变易,四智心品所依为常,亦无断尽。安乐者,谓二转依之果无逼恼;此因清净法界众相寂静,四智心品永离恼害。解脱身者,谓二乘所得之二转依果,唯永离烦恼障缚而无殊胜法。大牟尼者,谓大觉世尊成就无上寂默之法;此牟尼尊所得之二果永离二障,故亦称法身。

关于菩萨阶位,各宗派各经论有不同之说法。

(第五节) 唯识学的终极关怀

十地所修胜行,虽然广大无边,而皆摄于十波罗蜜。波罗蜜,梵语pāramitā,巴利语pāramī或pāramita。即自生死迷界之此岸而至涅槃解脱之彼岸。又作波罗蜜多,意译为到彼岸、度无极、度、事究竟。通常指菩萨之修行而言,菩萨之大行能究竟一切自行化他之事,故称事究竟;乘此大行能由生死之此岸到涅槃之彼岸,故称到彼岸;此大行能度诸法之广远,故称度无极。

梵语pāramitā,有到达彼岸、终了、圆满等义;巴利语pārami,则有最上的、终极的等义。据《弥勒菩萨所问经》卷八载,波罗蜜通于已到、当到之义,即佛为已到彼岸,菩萨为当到彼岸。据梁译《摄大乘论释》卷九载,到彼岸有三种之别,即:(1)随所修而达于究竟无余。(2)入真如,以入真如为究竟,如众流以归海为终极。(3)得无等果,无别果胜于此果。盖菩萨所修之行,所入之理及所得之果,究竟而圆满。又据《解深密经》载,波罗蜜多有五因缘,即无染著,无顾恋、无罪过、无分别、正回向等。据《金光明最胜王经》卷四载,波罗蜜有十七义,如修习胜利、无所著、无所见、无患累等。据《大宝积经》卷五十三载,有二十义,例如一切所知诸妙善法能到彼岸于菩萨藏差别法门正安住义等。

有关此岸、彼岸之说,各家亦异。据《大乘义章》卷十二之“六波罗蜜”项载,即:(1)生死为此岸,究竟涅槃为彼岸。(2)生死涅槃有相为此岸,平等无相为彼岸。据《大品经游意》载,即(1)小乘为此岸,大乘为彼岸。(2)魔为此岸,佛为彼岸。又谓成论师以有相为此岸,涅槃为彼岸;众惑为此岸,种智为彼岸。依诸经论由此岸而到达彼岸之波罗蜜,有六种、十种和四种等分别。唯识学倡十波罗蜜说。十波罗蜜即在一般所说之六波罗蜜,另外再加四种,合为十种。唯识学认为,菩萨于十地中的每一地中,以一波罗密为本行而修诸行,所以十地就变成行十波蜜了。现将十波罗蜜一一解释如下:

1.布施波罗蜜有三种:即所谓财施、无畏施、法施三者。财施,就是怀着清净无染的心,以自己所能有的各种钱财并诸维持生命的资生之具,拿来施诸有德的圣者或贫困的众生,使他们不受饥寒的痛苦,使他们得到身心的安乐,使他们得以继续维持其生命。无畏施,就是众生遇到什么急难的事,或是自然灾害(如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或是人为的祸殃,自己本身没有办法解决时,菩萨以种种方便,协助他解决急难,使其不受灾害的逼迫,使其不怖畏于各种祸患,使其除去内心不必要的怖畏,过其安然无畏的生活。“无畏施,能任持心,安慰他心,离忧怖故。”由于自己严持如来的净戒,不论怎样的情形下,不恼害他人以及一切有情。或者由于施忍的原因,既不怨恨及一切有情,亦不打骂于有情,使其不会对自己有所怖畏,是为无畏施。法施,就是以清净无染心,为诸人说诸法要,使令闻法的大众,真正的得到法乐,增长自己的善根。所以无性之《摄论释》说:“法施者,为欲资善根。”实际上,法财亦可以理解为知识的传授或培训。

2.戒波罗蜜有三种:即所谓“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律仪戒,就是佛教七众弟子所受各种不同的别解脱律仪,教诫众生不作一切恶行,离去种种罪恶。虽说是七众弟子各别所受的,但修大乘行的菩萨,同样要受这七众别解脱律仪,以检束自己的身心,使能真正利生,所以真正想要利他,定要严格守护自己的净戒。所以发心利他的菩萨,对于禁作一切罪行的律仪戒,不得不严格守持。摄善法戒当然是离不了前律仪戒的,唯有守持律仪戒得清净,才能如法地集诸善根功德。饶益有情戒,就是拔济一切有情,饶益一切有情,不做有损于众生的事。是以于此三聚净戒中,摄律仪戒实为一切戒的根本。

3.忍辱波罗蜜有三种:即是耐怨害忍、安受苦忍、谛察法忍。耐怨害忍,就是忍受众生所给予的痛苦,不论受到怎样的打击,总是能够予以忍受,决不因此退屈利诸有情的大业。安受苦忍,就是忍受自然界给予的痛苦。菩萨在度生的过程中,不但受到生命界的打击,自然界的痛苦亦经常迫来,如风吹雨打,寒热交迫,不管是怎样厉害,菩萨都能一一忍受,决不因此而退失利生的初心。谛察法忍,就是菩萨行者,以其透视一切的般若智慧,审谛观察诸法的实相,了达缘起诸法的空无自性,而对这无自性空或诸法不生的谛理,能够忍可于心,深信诸法确实是如幻如化,空无实有,确信诸法是生灭不可得的,是为谛察法忍。

4.精进波罗蜜有三种:就是被甲精进、摄善精进、利乐精进。被甲精进是说菩萨行者在向无上佛道前进时,不论修怎样的行门,都得有精进不可。为了获得胜行的胜利,必然会要遭遇到不少的战斗,就得如军队上前线作战,须要披起铠甲一样,使其作战勇猛前进。摄善精进,是说菩萨开始向菩提大道前进时,为更积极地修诸一切善法,乃精进勇猛地不断前进,是以修诸善行,没有精进不行。利乐精进,是说菩萨行者,不但为自利而精进,亦为利乐有情而精进不已。

5.静虑波罗蜜有三种:就是安住静虑、引发静虑、办事静虑。安住静虑,是说菩萨行者在定中住心一境,得到身心的轻安。《瑜伽师地论》将此说为“现法乐住静虑”,就是安住于现法乐住而不动。如该论卷四十三说:“若诸菩萨所有静虑,远离一切分别,能身心轻安,最寂静,远离掉举,离诸爱味,泯一切相,当知是名菩萨现法乐住静虑。”引发静虑,是说从定中引发种种神通等殊胜功德。无性《摄论释》说:“引发静虑,谓能引发六神通等殊胜功德故。”办事静虑,是说从定中发起来的种种神通,能够办成种种利生的事业。这静虑据《瑜伽师地论》说为菩萨“饶益有情静虑”,《解深密经》说为“引发饶益有情静虑”。虽经论中所说名称不同,但以饶益有情为其主题是一致的。就是行者以自己在定中所得的神通,或以神通轮引诸邪道众生归向佛法的正道,或以记心轮使未信受的有情来信受如来的正法,或以教诫论随顺各个不同的众生宣说各种不同的教法,使他们种下解脱的善根。

6.般若波罗蜜也有三种:就是生空无分别慧、法空无分别慧、俱空无分别慧。生空无分别慧是指通达人空的智慧,法空无分别慧是指通达诸法空无自性的智慧,俱空无分别慧是通达人法皆空的智慧。法法都是缘起真实性,从法性理体上说,可谓毫无问题。但从证悟方面说,由于智慧的大小,颇有浅深的差别。如小乘圣者也悟到缘起真实性的,但不彻底,因为所观察的是缘起生命,只能认识到补特伽罗缘起真实性。换言之,小乘只能证到我空;而大乘圣者从一切法上观察,通达法法无差别的空寂性,也就是说,对我法二空都有体悟。大小乘的智慧力用不同,佛陀在经典中常举火的譬喻加以说明:如木柴的火与木炭的火,同样是火,但所发生的火的力用,迥然不同。大小乘的智慧虽是一体,但所发生的作用有别。二乘人的智慧狭小;大乘人的智慧广大,所以能了我法二空。总说一句,所谓空慧,其体是般若。如分别说,生空是断我执而证得的,法空是断法执而证得的,俱空是断二执而证得的。《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三将这三慧说为证觉真如慧,五明处及三聚中决定善巧慧,能作一切有情利慧。解说当亦不同,读者可自参阅。

以上是六波罗蜜,即所谓之六度。再加上: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轻松读

    圣经故事轻松读

    创世的故事告诉我们神怎样用话语从混沌中创造了有序的世界,因为“神的话没有一句不带能力”,所以人们称上帝为“造物主”,人可以从身边存在的物质认识到造物主的存在。圣经用“起初,神创造天地”一语概述了创造者、被造物和伟大的创造作为,简洁地描写了神创造万物的过程,怎样从混沌空虚中将光和暗、天和地、陆地和海洋分开。在造物主的眼中,他创造的这个世界十分美好。他使万物布满天空、陆地、海洋;他安排日、月、星辰的运转;创造飞禽、走兽和水中生物,最后,他照着自己的形像创造了人。
  •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

    倒一杯清茶,掬一捧阳光,听圣严法师讲禅,做一个境随心转的圣人。本书以台湾第一高僧圣严法师的禅证体悟为中心,结合现代人的心理诉求,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日常行为入手,阐释净化身心、缓解压力的禅修法门。将心理减压和禅修秘法完美结合的佛法书,祝你走向身心康宁的禅修之道。
  • 小乘佛教

    小乘佛教

    小乘,梵语hina—ydna。亦称声闻乘。二乘之一。乃大乘、菩萨乘之对称。意译为狭小之车乘,指运载狭劣之根机以达小果之教法;即所修之教理行果,与能修之根机均为小劣之法门。小乘之名,原系大乘佛教徒对原始佛教与部派佛教之贬称,其后学术界沿用之,并无褒贬之意。小乘佛教之教义,主要以自求解脱为目标,故为自调自度(即灭除烦恼,证果开悟)之声闻、缘觉之道,而异于大乘佛教自利利他二者兼顾之菩萨道。
  • 中国佛教(第一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第一卷)(方立天文集)

    今年是方立天先生从教五十周年,明年即将迎来八十大寿,值此欣盛之时,结集以为纪念。方立天先生为人可敬,为学可信,毕生孜孜矻矻,专注于中国哲学、佛学与文化的研究,著作颇丰,影响非凡。文集共12卷,凝聚方先生一生心血之作,堪为集大成,在中国哲学与中国佛学研究领域,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关键意义。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方立天编著的《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把佛教中国化界定为“三化”,即民族化、本土化和时代化,并叙述了佛教中国化的不同阶段、途径和方式,还通过与中国的政治理念、哲学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民间信仰、社会习俗等的互动关系,揭示出佛教中国化的实质,总结出有别于印度佛教的中国佛教的六个重要特点:重自性、重现实、重禅修、重顿悟、重简易、重圆融。
热门推荐
  • 宠妻撩人:傲娇总裁请温柔

    宠妻撩人:傲娇总裁请温柔

    “我们离婚吧。”站在鼎丰集团总裁办公室,程锦冷冷的对眼前妖孽般的男人说。男人宠溺一笑,“老婆,别玩了,回家洗洗睡吧。”凌少爷兴趣无数:喝酒,炒股。婚后,他又多了一个娱乐项目,回家暖窝~
  • 未来之名门贵族

    未来之名门贵族

    穿越一世,重生一世,苏蔓觉得自己活成了狗,天真单蠢的自己不忍直视。原本不过20世纪一个普通中学生,仅仅是高考失利便同父母硬顶,苏蔓被无良经纪人卖给制片人被生生折磨致死。穿越到未来世界,却偏偏相信了一个人渣,硬生生的害的自己家破人亡,连那个最为深爱她的男人也葬身星际。重获第三世,苏蔓势要登神,保护家人,做一个合格的名门贵族。——片段——“这位学长,请问你什么事情吗?”夏承俊风度翩翩的笑起来:“苏家的蔓蔓,听说苏家主非常的宠爱您,自我介绍一下,在下夏家夏承俊,认识您非常的荣幸。”一边说着,他就要抬起苏蔓的手要吻她的手背。苏蔓后退一步,避开了夏承俊的手,慢慢的拒绝道:“很抱歉,夏先生,小女并不认识您,也不知道您在说什么。”夏承俊上前一步,碧绿色的眸子泛起些微的涟漪笑意:“蔓蔓,我可以称呼你的小名吧?您实在太神秘了,原谅一时激动下我的失礼。”男人强势灼热的体温蔓延上来,有些近的距离让苏蔓觉得非常不适,真是奇怪……上一世她怎么会觉得夏承俊的接触让她觉得舒服的?苏蔓脸上的寒霜一层层的蔓延上来:“夏先生,我已经说过了我并不认识你,我们马上就要上课了,请你离开。”夏承俊并不在意,而是笑意波澜:“蔓蔓何必如此生分,毕竟家里的交情都不浅,我想我们之间会有很多话题可以好好的聊聊。”苏蔓继续后退一步:“夏先生!如果你还如此无礼,我会申请修女保护机构,控告你对我进行强制接触。”夏承俊耸耸肩:“好吧,苏小姐请不要激动,我们慢慢谈好吗?”“我想,你没有什么需要同我的未婚妻谈的。”............且看这对天才夫妇如何强强联合,花式虐狗。另:这是妞儿第一次尝试这种现代文,写的不好还请大家海涵,本文标准傻白甜,不虐,不喜勿入。
  • 偷天篡

    偷天篡

    玄天大陆没有斗气,魔法,只有先天觉醒的天种,强大如星辰,镇压天地,弱小如野草,只能随风飘摇,前世的特种兵千陌,死后异世重生,却发现这个世界与他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联系,看千陌如何逆天而行,成就无上仙种,突破一切阻隔,一指问天!
  • 贵女拼爹

    贵女拼爹

    穿越成侯门未婚媳,可高贵的继母与未来婆婆长公主视她如眼中钉肉中刺,一心除了她为心仪世子的继妹开道。不怕,未来侯爷公公可是她前世爱女如宝的老爸,有老爸护着,看她如何斩五关过六将,为已造一世福运绵长。这拼爹的时代,宅斗也悠闲啊。--------------推荐轻轻的文《雍正小老婆》,新文《六十年代白富美》,感兴趣的亲们可以去看看哦。感谢然然制作的封面,辛苦然然了,抱抱~
  • 爆笑囧穿:贪财小蛮女驾到

    爆笑囧穿:贪财小蛮女驾到

    她刁蛮,精灵古怪,不幸穿越到古代,遇上腹黑的他。众多皇子,尔虞我诈,争权争势争皇位,他表面云淡风轻,与世无争,实际上却心狠手辣,诡计多端。他嚣张:你注定是我的,一辈子别想逃不出我的手掌心!她冷哼:本小姐只喜欢钱,对你没兴趣,一边玩去!
  • 战凡尘

    战凡尘

    凡尘众生受制于天,难逃生死轮回。为求超脱,众生打破命运的枷锁。当枷锁被打破,欲望没有束缚,眼前不是彼岸,却是无尽苦海。
  • 山炮少年混都市

    山炮少年混都市

    身怀以毒行医绝技的郝剑从雪窝大山里一脚踏进山外的花花世界,安身在女子医院里,横闯都市,从此快意人生风生水起。女老总说:你能不能签个卖身契给我?女院长说:今后你就是我的人,别再乱送秋波。女空警说:你占据了我的心窝,还要再占我被窝?郝剑大手一挥说:我谁的都不是,我是世界的。
  • 魔界厨皇

    魔界厨皇

    菜品蕴天地,汤中有乾坤。人生百味,酸甜苦辣,流于键盘笔锋,天下美食,一网打尽,尽在魔界厨皇。这是一本都市魔厨传说——魔界厨皇昆吾天被神界食神茅夷兇暗算,阴差阳错穿越到了华夏共和国,成了成-都市春-熙路一品香酒楼水台部里的一个杀鱼小工,麻辣酸甜的故事从此开启------
  • 内经知要

    内经知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为你而来

    我为你而来

    久别重逢,却是在这种情况下。人气王,杀人犯,甚至是。。。魔法师!?陈洛:咳咳!请不要用这种低级的称号称呼我。悦熙:你会魔法不是?陈洛:。。。用你们的语句来说。。。是叫魔法没错。。。悦熙:你是人不是?陈洛:废话悦熙:那你不就叫魔法师咯!陈洛:。。。好像,说得有道理(可是隐隐觉得哪里奇怪是怎么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