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12400000021

第21章 物权的变动(6)

在物权变动问题上,日本民法典与法国民法典之立场相同,即采所谓意思主义。日本民法典第176条规定,物权的设定及移转只因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而发生效力。依第177条、第178条,物权变动,非经登记或交付,不得以之对抗第三人。其中第176条所谓意思表示,因其涵义未如法国民法典第711条规定得明确、肯定,故学说对它究属于债权的意思表示或物权的意思表示,意见未尽一致,但通说及判例向来认为是债权的意思表示。

3.债权形式主义。也称意思主义与登记或交付之结合,此种主义因以奥地利民法为其代表,故又称奥国主义。依此主义,物权因法律行为发生变动时,除当事人间须有债权合意(债权行为)外,仅需另外践行登记或交付的法定方式,即生物权变动的效力。按照1811年6月1日公布的奥国民法典,这一主义的基本要点如下:其一.发生债权的意思表示即为物权变动的意思表示,二者合一,并无区别。此与意思主义同,而与物权形式主义异;其二,欲使物权实际发生变动,仅有当事人间的债权意思表示(债权契约)尚有不足,同时还须履行登记或交付的法定方式。因此,公示原则所须之登记或交付,系物权变动的成立或生效要件;其三,物权变动,仅须在债权的意思表示之外加上登记或交付即获满足,不需另有物权的合意,故无独立的物权行为存在;其四,既然无独立的物权行为存在,则物权变动之效力自应受其原因关系——债权行为之影响,因而所谓物权行为无因性也不存在。

1907年瑞士民法典关于物权变动,系采介于德国物权形式主义与法国意思主义之间的折衷主义立法。第714条规定,动产所有权移转,应移转占有。关于不动产,其以原因行为、登记承诺与登记相结合而发生物权变动的效力。依其规定,不动产物权变动效力的发生须具备三个要件:一是须有法律上的原因或原因行为。所谓原因行为,包括移转不动产所有权的契约和设定不动产他物权的契约;二是须有不动产所有人的登记承诺。此登记承诺,兼有物权契约的意义;三是须有国家主管机关依不动产所有人的登记承诺所作的登记。于此可见,瑞士民法既没有把不动产物权的变动系于债权行为,也没有把不动产物权的变动单纯系于物权行为,而是把不动产物权变动的根据看作由一个原因行为(债权行为或兼有物权行为)、登记承诺(兼有物权行为)及登记相结合的法律事实构成。这表明,关于物权变动,瑞士民法采取的是介于德国物权形式主义与法国意思主义之间的折衷主义立场。

韩国民法典公布于1958年。该民法典是二战以后各国民事立法运动的一项重要成果。关于物权变动,该民法典与奥地利民法的立场完全相同,即采意思主义与登记或交付之结合。第188条规定,基于法律行为的不动产物权变动,非经登记,不生效力;动产物权的让与,非移转动产之占有,不生效力;本来,韩国在此以前,对于物权变动系采意思主义,现今立法改采登记或交付的生效要件主义,学说称为“从意思主义到形式主义之转换”。民法典制定之际,关于是否采行此种主义曾发生激烈争论。反对意见指出,由于韩国国民长久以来一直生活在“意思主义”之下,登记之习惯并未获得普及,采意思主义与登记或交付之结合势必引起社会混乱,故宜采意思主义(日本民事法研究会:《民法草案意见书》(1957年),第67页;郑钟休:《韩国民法典的比较法分析》(日文),第210页。)。但立法者最终未接受这一反对立场,而毅然选择了意思主义与登记或交付之结合。立法理由书就此写道:之所以选择这一主义,在于使物权变动得以明确化,以期保护交易安全(日本民事法研究会:《民法草案意见书》(1957年),第67页;郑钟休:《韩国民法典的比较法分析》(日文),第210页。)。

(二)试对诸立法规制模式之优劣作比较分析

1.物权形式主义与债权意思主义

物权形式主义与债权意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各国民法关于物权变动所采取的两种极端对立的模式。这两种极端对立的模式即使现今也依然深刻的影响着现代各国民事立法,尤其是物权变动立法及其实践。在学术上,这两种极端对立的模式也曾激起学者们的广泛研究兴趣,各国学者纷纷研究它、解释它、论证它。为说明之便,如下首先将这两种主义之构成概要及其差异表解如下(参见(日]铃木禄弥:《物权法讲义》,创文社1994年版,第95页。):

物权形式主义与债权合意主义之比较

由上可见,德国法物权形式主义,与法、日法债权意思主义,是两种截然不同并显著对立的立法主义。此两种立法主义之形成,蕴含了相当深刻的历史内容,归根结底是各国特有的历史传统、物权交易习惯,以及民法发展史的不断发展演变的结果。

前面已经谈到,在人类的前资本主义时代,某人对于某物之有支配权(物权)关系,一般须以该人对于标的物之有事实上的占有关系加以表现。因此在那个时代,物权之移转,实际上是物之占有与支配力的移转。时至近代,物权的所有与利用次第分离,物权出现价值化趋势,在这种情况下,物权大多表现为观念性的权利,物权交易从移转标的物的现实占有中解放出来,物权变动只因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即可实际发生。法国民法典债权意思主义,所反映的正是这种实际的物权关系状况。另外,法国民法典之采债权意思主义尚有以下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法国民法典制定之前,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思潮已经弥漫并浸透到了整个法国社会,人格尊重及人的意思尊重的理念,为社会公众所普遍接受,认为个人意思之所至,物权关系即应相应而变动。结果,物权变动只要有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即可发生,而不需要其他形式。

法国民法典制定后不久,欧陆各国相继进入了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种类物买卖及信用交易大兴,作为原因的债权行为与直接发生物权移转的物权行为,无论于时间或外形上都表现出了分离的迹象。同时,在德国资本主义建立以后的一日千里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物权行为性质上属于中性、无色透明的行为,并不发生因公序良俗违反而无效的问题,故大企业往往利用这一理论,以使自己在生产经营中的横暴行为和为所欲为合法化([日]铃木禄弥等:《不动产法》,有斐阁1973年版,第157页。),德国民法典物权形式主义,所反映的正是这些经济关系。

从发生的时期上看,物权形式主义系发生于债权合意主义之后,但这并不意味着物权形式主义绝对优越于债权合意主义。事实上,如果进行理性的分析和考察,则可发现,二者乃是“一长一短”([日]高岛平臧:《物权法制的基础理论》,第74页;(日]甲斐道太郎:《物权法》,日本评论社1979年版,第103页。)

先考察法国法、日本法所代表的债权意思主义。

债权意思主义,完全实现了“人之意思尊重”这一理念,物权交易之成否完全取决于当事人的意思,当事人意思之所至,物权关系即随之而变动。这就极大的限制了国家公权力对于物权交易和个人意思的干预,就此而言,债权意思主义,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日]铃木禄弥:《物权法讲义》,创文社1994年版,第96页。)。同时,因债权意思主义系完全建立于当事人意思尊重的基础之上,以物权变动为债权行为之当然结果,不需要任何形式,故有使物权交易获得便捷、迅速之优点,并可免去前资本主义时代物权交易所需要的诸多繁琐程序([日]铃木禄弥:《物权法讲义》,创文社1994年版,第96页。)。正因为如此,债权意思主义被认为是“对前资本主义时代物权交易之形式主义的一种反动”([日]舟桥谆一编辑:《注释民法》(6),有斐阁1967年版,第176页。)。当然我们也看到,债权意思主义,因系着眼于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而形成的一种主义,当事人之间只要有债权契约的意思表示即生物权变动的效力,其结果往往使社会第三人不能从外部明了当事人之间是否发生了物权变动,以及物权变动的具体时期,从而使物权变动的法律关系难以清晰地为社会第三人所知悉。

再考察德国法物权形式主义。

德国法物权形式主义,以登记或交付作为物权变动之生效要件,不仅有保障交易安全及使法律关系明确化、客观化之功能,而且也使当事人间的物权变动关系与对社会第三者的公示关系合于一致,物权变动关系之存否,以及物权变动之时期因此而变得明确化。概言之,物权形式主义,使当事人间的内部关系与对第三者的外部关系完全一致,从而避免了债权意思主义下,物权变动关系被分裂为对内关系与对外关系而衍生的复杂问题。至于物权形式主义的缺点,则主要有以下三点:

其一,就物权变动中当事人意思之尊重而言,较之债权意思主义,物权形式主义无疑是大踏步地后退了。物权形式主义,“与其说是以交易双方的法律关系为中心而形成的主义,不如说是以交易秩序之保护为中心而形成的主义”([日]舟桥谆一编辑:《注释民法》(6),有斐阁1967年版,第112页。)。因此,就对当事人意思之尊重而言,物权形式主义绝不如债权意思主义。

其二,虚构物权变动中“物权的合意”这一概念,并使之具有独立性与无因性,结果不独使物权变动之际的法律关系徒增紊乱,同时也与社会生活的实际理念不符。因为物权变动关系之明确化、客观化,严格而言,系源于物权变动的公示方法——登记或交付所具有的公信力,而非源于交付或登记这一形式主义本身。

其三,物权变动采无因构成,势必严重损害出卖人利益,并违背现代人类正义的法感情与法意识(较详尽的论述,参见陈华彬:《论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物权行为及无因性理论研究》,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6卷,第139页以下。)。关于此,后面将要论及,于此不赘。

2.债权意思主义、物权形式主义与债权形式主义

前面已经谈到,债权意思主义、物权形式主义及债权形式主义,为近现代各国民法关于物权变动的三种基本主义。此三种主义中,就物权变动之采登记或交付这一“形式”而言,德国法物权形式主义,与奥、瑞及韩国法债权形式主义并无差异(在此有必要指出,长期以来学说理论正是由此而简单地将德国法物权形式主义与奥地利法、瑞士法债权形式主义予以等量齐观,以至给人造成这样一种误解:凡形式主义即是指德国法物权形式主义。而事实上,虽然二者均同属形式主义范畴,但于制度的构成上却是截然不同的,这一点须特别注意。),而这正是它区别于法国法、日本法的最主要之点。债权意思主义与债权形式主义,二者均无物权行为独立性与无因性问题,债权契约成为物权变动的决定性动力(法国法与日本法)或基本动力(瑞士法、奥地利及韩国法)。另外,这两种主义虽均采登记或交付的公示方法,但是,它们所具有的机能和性质却并不相同。即在债权意思主义下,登记或交付系物权变动之对抗第三人的要件,而在债权形式主义,登记或交付则为物权变动之生效要件,学说称为物权变动之登记或交付的生效要件主义。

可见,债权形式主义,既具有债权意思主义与物权形式主义之优点,同时也克服了其他两项主义之缺点和局限性。进而言之,债权形式主义既有使物权交易获得便捷,当事人之意思受到尊重的优点,同时也有使物权变动之当事人间的内部关系,与对第三者的外部关系统一起来,而切实保障物权交易之安全的优点。正因为债权形式主义具有这些优点,因而自近代以来,这一主义自始便受到了各国民事立法的普遍肯定,各国纷纷将它采为物权变动的基本原则。在这种形势下,某些本采物权形式主义或意思主义之国家和地区民法,为潮流所挟也不得不检讨既有立场,并试图通过法解释学方法变更现行立法规定,立法意旨乃至立法目的,以谋求最终达于事实上采行这一主义之目的。于意思主义与物权形式主义之策源地的法国与德国,晚近司法判例与民法理论,不仅主张宜严格限制意思主义或物权形式主义的适用范围,而且有学者甚至主张废弃既有主义,而改采债权形式主义,抑或在立法论上舍弃独立的物权行为理论,而将物权变动的意思表示融于买卖等债权行为中作一体处理,此即法律行为一体说。德、法两国中,以德国的情况最为引人注目,不仅学说理论最为活跃,而且对于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之批判也最为彻底(以德国著名民法学者Larenz为代表的学者即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Larenz本人主张变更德国民法现行立法主义(物权形式主义),改采意思主义与交付原则之混合制度。参见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1),(台J1975年版,第291页。)。另须补充说明的是,德国法物权形式主义,除在这一主义之策源之地的德国遭到了学说理论的抵制外,这一主义也在世界范围内遭到了失败。各国家和地区之民法学说纷纷检讨它、抨击它。其中尤以日本,英美法系之英国、美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等,对于它的批判最为彻底、最为一贯,以至如前所述,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德国法物权形式主义被指斥为荒唐无稽。我国大陆目前正在积极进行民事立法运动,其中作为民法典之一重要组成部分的物权法对于物权变动之采何种主义,显然是一项极其重要的问题。而对于这样一个如此重要的问题,我国民法学说与民法理论,毫无疑义应当首先作出回答。

(三)我国物权立法对于物权变动规制模式的选择及对物权行为无因性的态度

1.两项基本理论问题仍有待澄清

(1)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与物权行为理论

同类推荐
  • 消费者权益保护

    消费者权益保护

    本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宣讲丛书》的组成部分,就是努力通过以案说法、以案释法,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旅游法》、《民法通则》、《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发展结合起来,以期加深广大读者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充分掌握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律武器。
  • 商标显著性研究

    商标显著性研究

    本书为知识产权法中商标权方面的理论著作,共分七章。第一章为商标显著性的立法地位。第二章是商标显著性的分类及其意义。第三章是商标的固有显著性。第四章是商标的获得显著性。第五章是商标显著性与商标专用权的取得。第六章是商标显著性与对商标专用权的保护。第七章是我国商标显著性制度的完善与创新,该章在总结上述章节观点的基础上,分别从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层面对我国商标显著性制度的完善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以解决实践中涉及商标显著性的相关问题。
  • 你不知道的刑侦内幕:一线警察讲段子1

    你不知道的刑侦内幕:一线警察讲段子1

    《你不知道的刑侦内幕:一线警察讲段子》是由资深警察何斌经过五年采访,根据一线警察口述资料,加工整理而成的一部刑侦纪实故事集,书中精选了四十多个真实的经典案件,包括杀人案、抢劫案、诈骗案、盗窃案等不同案件类型,将凶杀、绑架、奸情等犯罪元素一网打尽。
  • 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2009

    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2009

    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负责审理本院受理的各类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和部分专利、商标授权确权行政纠纷案件。2008年,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共新收包括侵犯专利权纠纷、侵犯著作权纠纷、侵犯商标权纠纷、不正当竞争纠纷和各类知识产权合同纠纷以及专利、商标授权确权纠纷等知识产权案件277件,加上2007年旧存的各类案件52件,全年共审理各类案件329件,比2007年增长103.9%。
  • 农民工维权法律读本

    农民工维权法律读本

    采用问答的形式,共分为三大篇目,即答疑解惑、农民工维权案例和相关法律法规。内容丰富、实用,可操作性强,紧贴当前社会现实,是集新颖性、实用性、全面性于一体的法律手册,是农民工兄弟的良师益友,体现强烈的时代感和参考价值。
热门推荐
  • 西游之熊样人生

    西游之熊样人生

    不一样的西游,不一样的穿越人生,就在这例=里等你的加入。
  • 战师

    战师

    红尘锁,天地牢!几万年前,天地崩溃,一绝代强者,为留后世一线生机,打破天地牢笼。几万年后,一个少年,从原始森林中走出,走到万丈红尘,成为星战学院的一名实战教师。一朝觉醒,逆天改命。开辟意念空间,学的无上战斗之法!一朝天顷,灭世大劫!亿万英魂斩红尘,还他一世逍遥身!百万炎黄碎天地,只为助他踏寰宇!血与泪的悲歌在萧瑟吹响。战与狂的欲望在喷薄回荡。其实...我有一个愿望......我希望这天,还是那样蓝......我希望这地,还是那样广......我希望这人,还是那样笑......寰宇之巅,他背负着手,流着泪,在...笑!
  • 神族之王成王妃

    神族之王成王妃

    “一个废物,有什么资格嫁给本王!”一张休书,切断了百年世家与皇族联姻??“哈哈哈!本王重生啦!??呃,这啥鬼地方??”
  • 为什么给别人打工

    为什么给别人打工

    20世纪末,英国麦肯锡公司发起一个有关“分享”和“激励”的培训项目,旨在加强员工的职业素质和个人竞争力。马克斯·兰茨伯格作为该项目的负责人和麦肯锡资深董事,在综合了28年培训经验的基础上,将此项目完善成书,该书迅即成为商业领域的经典培训教材,译成14种语言畅销全球。
  • 左拥右不抱

    左拥右不抱

    宋咏荷,如此富有诗意的名字竟然落在一个胖胖笨笨的丫头身上,她爸希望她做淑女,她妈希望她成大明星,她还是别人期待的未来儿媳妇。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是多么美好的故事,她是女猪脚,男猪脚竟然有俩,一文一武都英俊不凡,哈哈哈!既然不好选择,那就左拥右抱好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落跑皇后

    落跑皇后

    天下壮丽江山,吾与你共享。世间轰烈快事,吾与你分尝。唯有灾难,吾一人独挡。她是散落在时间的沧海遗珠,或哭或笑总能勾起人的思绪,一朝穿越,她改写历史,不变的是心。他是这世间的王,不能大哭大笑,身负重任直到一再的将自己的真心遗落。他说:大丈夫怎能没有雄心壮志?我誓得天下!她说:一龙一凤,我与你共享这江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暮明

    暮明

    末法年,天外邪魔引诱须弥山四位佛陀,里应外合,须弥山被破,佛祖身殒,九山八海崩灭,四大洲破碎,道教天庭前来救援,反被被偷袭,损失惨重。无奈,佛道联手,将须弥山,破碎的四大洲,天庭化为一块新的大陆。天外邪魔与佛道二教三分天下,互有忌惮,平静了百余年。忽有传言佛祖涅槃投胎,已经转世,天下暗流涌动。而这时东海之上,一个少年开始逃亡……
  • 源神破天

    源神破天

    上古年间,混沌初开,混沌之子为祸世间,为阻止畜牲涂炭生灵,圣天界凌云四圣尊出手擒拿妖畜,此战殃及人,魔,鬼三界,死伤无数。为顾及世间凡灵,四圣尊被混沌之子所伤,无可奈何,唯有以自身性命做牵引,遁起噬日泯天大阵,将妖畜永生永世封印于人界玄天梵州,四圣尊灵力分别融入四个国家,从此之后,天下太平,,,,,千年以后,一个少年,为了自己的梦想,一步步强大,破命劫,斩苍穹,成就万尊之驱,凌驾圣天之上!
  • 谈薮

    谈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非纯勿扰:修真女配要翻身

    非纯勿扰:修真女配要翻身

    别人家的小伙伴:她微微一笑,却是毅然挡住了那把剑!她的身子软软的倒下,脸上却挂着解脱的笑:“水水,原谅我。”自己家的小伙伴:她马步一迈,手臂一挥,却是向着相反的方向跑了:“凌歌!我会把你的骨灰带回去的!”别人家的初吻:覆上她柔软的唇瓣,似能尝到她身上身上兰花一般的香气:他不愿浅尝辄止,又加深了这个吻……(以下内容十八禁)。自己家的初吻:凌歌重心不稳,一下子就倒在他身上,那么巧的,两人的唇稳稳相接,他反应过来,直直的跳起,惊恐的吼道:“凌歌我们是姐弟啊!”凌歌摔!为什么自己的配置远不如玛丽苏高大上!这时,始作俑者幽幽的道:“因为你是女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