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11100000041

第41章 两宋至明清:理学的孝道论证与佛教的孝道建构(下)(4)

佛教也认为赡养、照料父母是人子应尽的责任。佛教认为,僧尼辞亲出家,并不是放弃自己赡养父母的责任。佛教强调,吃斋念佛固然对修行大有裨益,但还必须以世间善行作为“助缘”,才能证悟佛法,而孝养善事父母就是世间最大的善行。所以,僧尼出家前要先安顿好父母的生活,出家后如果父母的生活失去依靠,也要节衣缩食、尽心竭力奉养父母。佛教进一步提出,布施圣贤“不如孝事其亲”,父母就是家中的佛,“有亲在堂,如佛在世”,要将父母当作佛陀一般来敬奉,孝敬双亲是最大的功德。佛教还提出了孝为戒先、孝为戒本:“戒虽万行,以孝为宗”;“夫孝也者,大戒之所先也。”这就把持戒修行都统一到孝道上来了,孝敬父母成为得道成佛的必要条件。

儒佛孝道内涵上的歧异主要体现在对父母精神上的敬养方面。儒佛孝道都认为,物质上的养亲孝亲只是小孝,对父母精神上的孝敬才是大孝。如,儒家讲“上孝养志,其次养色,其次养体”,佛教说“孝之大者在乐亲之心。”但是,在“敬养”的内涵方面,儒佛孝道是有区别的。

莲池大师把世俗孝道概括为三个层次:“一者承欢侍彩而甘味以养其亲;二者登科入仕而爵禄以荣其亲;三者修德励行,谓成圣贤以显其亲。”最低层次的孝是菽水承欢、彩衣娱亲,让父母衣食住行没有匮乏、生老病有所倚靠,这是物质上的孝;第二个层次是登科入仕,让父母尽享荣华富贵,这是较低的精神层次上的孝敬;第三个层次是建功立业、成圣成贤,名声昭于时,利泽施于后,光耀门楣、显扬宗族,这是儒家孝道所追求的最高目标。

但是,在佛教看来,世俗之孝只是尽一些琐碎的、微不足道的养亲义务,即使是显亲扬名、光祖耀宗,也依然是“小孝”。只有学道弘法、修德成佛,报答多世父母的恩德,才是真正的“大孝”。这种“大孝”由低到高也包括三个层次:

一是出家修行,为父母修福造经,度父母亡灵脱离六道轮回之苦。佛教认为,僧人舍俗出家,表面看来是离家疏亲,实际上是舍小孝而成大孝,“一子成道,九族超升”,出家修行同样能够荣亲耀祖、光前裕后。僧侣修心念佛,“能为父母作福造经、烧香请佛、礼拜供养三宝,或饮食众僧,当知是人能报父母其恩”,因而才是对父母恩德的报答。佛教特别注重超度父母的亡灵,主张“不仅于父母生前而当孝敬,且当度脱父母之灵识,使其永出苦轮,常住正觉”,进行造经念经、盂兰盆会等的目的,就是祈求往生的父母离尘垢恶道,长驻净土,永享安乐。

二是善巧劝谕,让父母见佛闻法,勤修定慧,了脱烦恼生死。

佛教认为,“父母得生净土受诸快乐,岂不嘉哉?平生孝养正在此时。”莲池大师就讲:“出世间之孝,则劝其亲斋戒奉道,一心念佛,求愿往生,永别四生,长辞六趣,莲胎托质,亲觐弥陀,得不退转。

人子报亲,于是为大。”《佛说孝子经》中佛谆谆告诫沙门:“若不能以三尊之至化其亲者,虽为孝养,犹为不孝。”所以,在佛教看来,劝导父母皈依三宝,持斋念佛,断除三途辗转之苦,于女才算成就了大孝,“人子于父母,服劳奉养以安之,孝也;立身行道以显之,大孝也;劝以念佛法门,俾得生净土,大孝之大孝也。”

三是由救济今世父母而救济多世父母、普渡有情众生,这才是至孝。在佛教看来,竭尽股肱之力孝养父母,或为父母割股剜目、赴汤蹈火、历尽劫难,并不足以报答父母的大恩大德;为父母造经祈福、超度父母亡灵,这种孝道仍然是狭隘的、有限的。只有将救济今世父母扩大为救济多世父母,将报答父母恩德的孝心化为对有情众生的大慈悲心,以菩萨道解救众生困厄,让一切众生止恶修善,敬信三宝,才能报答父母浩大的恩德,才是最大的孝行。佛教的报众生恩,佛教的放生,无不是孝心的扩展。由此可见,佛教的孝心就是慈悲心,孝道也就是菩萨道,举凡六度万善、菩萨百行,无不是孝道的扩充:“孝养为百行之先,孝心即是佛心,孝行无非佛行。”

释迦牟尼和地藏菩萨被奉为佛门两大孝子。所谓“大孝释迦尊,累劫报亲恩”,佛陀躬行孝道,不仅在于他为父担棺、为母说法,更在于他舍身出家,以救度众生为己任。正如孙绰在其《喻道论》

所云:“故孝之为贵,贵能立身行道,永光厥亲。……昔佛为太子,弃国学道,……还照本国,广敷法音,父王感悟,亦升道场。以此荣亲,何孝如之?”地藏菩萨发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以慈悲之心承担众生的苦难。他们身上所体现的,正是佛教的大孝精神。

可以看到,在对孝道内涵的理解上,儒家孝道世俗的、人文的旨趣与佛教孝道浓厚的宗教色彩,体现出人文与宗教,即世间与出世间孝道的分野。

三、推己及人与慈悲众生:孝道境界上的歧异

性善是儒家对人性的主流看法,性善论与佛性论有许多相通之处,儒家的“涂之人可以为禹”与佛教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如出一辙。但是,儒家思想是即世间的,其关注点始终在于人类社会、在于人类自身,不出乎六合之外;而佛教思想是出世间的,佛教以无限时空为背景而展开自己的理论,佛教孝道所及,是整个三千大干世界的有情众生。佛教所谓的“众生”,不仅仅指人类,也包括一切有情识的生物,这就使佛学比儒学具有更宽广的理论视野,相应地,佛教孝道也呈现出比儒家孝道更开阔更深远的境界。儒佛孝道对于行孝主体和行孝对象上的不同看法,就是这种分别的反映。

儒家认为,孝道是做人的根本,是人优异于动物的独特之处,而佛教认为包括动物在内的众生都具有孝心,都可以成为行孝的主体。

儒家突出人的价值,强调“惟人,万物之灵”,认为道德是人的属性,“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只有人不仅有气、有生、有知,而且有仁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所以,孔子、孟子在讲到孝道中所蕴含的“敬”的内涵时,都把“敬”视为人与禽兽的区别。孔子讲:“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孟子说:“食而弗爱,豕交之也;爱而不敬,兽畜之也。”可见,儒家认为孝道是人所特有的道德行为,是人和动物相揖别的标志之一,所以不忠不孝的叛臣逆子被贬称为“禽兽”。“有知而无义”的动物即使偶尔有“报答”亲恩的行为,也只是一种本能,如乌鸦之反哺、羊羔之跪乳。

佛教则不然。从缘起、平等出发,佛教认为有情万物皆有佛性,孝是包括禽兽在内的众生共同的本性。因而,佛教将孝道由人而扩展到动物,六道众生都可以成为行孝的主体。《大方便报恩经变相》中就记载了鹦鹉采谷孝敬盲眼父母的故事。

孝的对象是父母,这一点是儒佛孝道的共识。区别在于,儒家孝道所指向的只是自己今生今世的父母,佛教的孝则延及到多世父母。

儒家没有三世因果的观念,所关注的只是现实的社会和现实的人生,所以儒家孝道也是针对父母此生的孝事,“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奉养敬事、祭祀缅怀,这由生到死的整个过程,都是对父母今生今世而言的。

佛教则超出了血缘关系的链条,把孝道扩展到佛法所及的整个有情世界:由孝顺自己的父母到孝顺众生的父母,由孝敬今世的父母到孝敬过去以及未来多世的父母,佛教把孝道普及到三界六道无量众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为我们展现了一片更为广阔的时空。

佛教认为,众生在三世、六道中轮回流转,循环往复,无始无终,人的一生仅仅是无限的生命延续中的一个片断,是无尽的生命链条中的一个环节,众生关系密切,互相有恩:“有情轮回生六道,犹如车轮无始终。或为父母为男女,世世生生互有恩。”六道中的任何神、人、畜生甚至饿鬼,都可能曾经是、或者将要是自己的父母,一切有情都可能是自己多生多世的父母:“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

同类推荐
  • 中华文化常识全典

    中华文化常识全典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需要我们一代一代去传承。中华文化的深厚积淀,渗进了中华儿女的血脉里,根植在自古至今的万物中。它们用其坚韧的存在,证明着文化特有的价值,影响或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 山河扣问

    山河扣问

    山河扣问,是邓涛在叹惋历史文化足迹中,娓娓道出的对生命、对往昔的体验感知;是通过心灵关切探寻着沧桑世道是非曲直的文化捕捞;是用内心独白式的温润对秦砖汉瓦的深情抚摸;是一支秀气的笔,在拨开朦胧,于迷雾中印证自己紧抱不弃的人生信条。
  • 兰州历史文化:表演艺术

    兰州历史文化:表演艺术

    本书内容包括:开宗立派写春秋、艺坛舵手朱怡堂、耿忠义与耿家脸谱、话剧奏响时代强音、《在康布尔草原上》、兰州舞台变奏曲等。
  • 人生礼俗

    人生礼俗

    所谓人生,就是人这种特殊动物的生存与生活,生存是生命的保存,往往被认为更多地带有自然性;生活则是为了生存、发展而进行的活动,更多地被赋予了社会、文化的色彩。人类未必是惟一对死亡有清醒认识的动物(据说大象也有类似人类葬礼的行为),但却是惟一能对死亡有所思考有所作为的动物。人类可以在他的生命之轮的前行运转中为自己安排种种的活动,帮助自己生存得更好,从而也使自己拥有丰富多彩的生活。人生礼谷(民俗学的规范术语为人生仪礼,鉴于“礼俗”一词更容易为大众接受,故而书名使用“人生礼人俗”)正是人类安排的使自己的生命有内容、有价值的活动之一。
  • 生肖文化:苍龙腾空

    生肖文化:苍龙腾空

    本书研讨生肖龙的文化蕴涵,侧重说明人与动物的互动关系,以及该种动物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多方面投影和表现。
热门推荐
  • 令魔

    令魔

    自魔星降临蛮荒大陆,三界动荡。世间再无人,仙,妖,众生皆化魔。世间百族可分为人魔,妖魔,仙魔和真魔。人族欲成魔者,必抛弃伦理纲常。冷血,无情,杀戮,是人族的唯一色调。一位来自蛮荒中的少年,以疯入魔,走上了号令群魔的道路。不疯魔,不成活。此书世界观比较奇特,不喜者慎入。
  • 挽袖香

    挽袖香

    他们,一个是宠在手心里默默无闻的安王嫡女,一个是高高在上风光无限的端王爷。命运,让他们连在了一起。熹微原本想着,等她治好了自己的病,就带着丫鬟畅游天下,顺便找找回到现代的方法,可谁知,那七皇子紧缠着她不放是怎么回事?“你放手!我和你什么关系呀,管我干什么!”熹微怒。“身体上的关系。”
  • 太上皇纵宠:兽妃本黑萌

    太上皇纵宠:兽妃本黑萌

    作为一只萌兽,有太上皇这个大BOSS做后盾,她的小日子过得极为舒服。闲暇时分,虐虐渣人,品品美食,顺便摸摸美男养眼。只是.....某男解着扣子道:“清蒸还是红烧,自己选一个吧。”某女可怜兮兮道:“被吃还要选方式?”“清蒸的时候朕会温柔一点,红烧的时候朕会霸道一点,乖,过来,朕给你顺毛。”某男欺压上身,某女看着自己光溜溜的身体,变成兽的时候还顺毛,现在都已经成人了还顺什么毛啊!
  • 师之责:人性教育

    师之责:人性教育

    本书从不同的视角来审视当前中国的教育问题,提出了“人性教育”才是真教育。全书内容包括:考试,究竟是考谁“爱心”的沦丧“洗脑”的教育谁的眼泪在飞等。
  • 黑暗年轮

    黑暗年轮

    寒冷的极北,人迹罕至,一名生于极北蛮荒的少年,机缘巧合下来到了繁华的大陆。
  • 能量进化

    能量进化

    末日到来,修真者现,末日过后,全球陷入了修真风波之中。林影一名天才少年,本应进入修真者行列之中,却因强权被人冒名顶替,与修真失之交臂。天无绝人之路,在他绝望之中,遭遇改造,拥有了稀有能量,不断升级,他今后的命运就是吸收能量,进化,进化,再进化!
  • 悲爱双重奏

    悲爱双重奏

    序言-“即使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是也要将它逼真到底。继《抹之不去的悲爱》另一悲剧版本正在酝酿当中,主人公依旧是刘超,估计自己没什么时间写,有空就写写吧,但是这部小说可能要花很长的时间,还要构思,运作诸如此类。或许让刘超看到了他又会开始鬼叫了,但是这是为了他好才写,但是不会贬你的咯,放心,我们玩的这好是吧,我也不会写很过分的。(话不多说,开始发展下去吧)
  • 屠龙之星辰寂

    屠龙之星辰寂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江湖梦第一卷,何谓正道,何谓邪魔?落雁镇风云。魔头现世,异象示警,江湖将变,群雄逐鹿。第二卷,江湖有传说屠龙门的故事。所有的纷争背后的影子,乃是一切纷争的源泉和归宿。第三卷,屠龙门的最后一个叛徒千秋万代的阴谋。屠龙门最天赋异禀的门主,却是最出人意料的叛徒?第四卷,尘归尘,土归土时代的终结。当所有的故事尘埃落定,谁主沉浮?
  • 武魂天骄

    武魂天骄

    武者天生一种武魂。武魂进入命宫,吞凶灵血液、骨骼形成命灵,开辟星宫。武魂由低到高,分为废武魂,凡武魂,超凡武魂,入圣武魂,至尊武魂以及传说中的……天骄武魂!武成空,十七岁,与族内其他天才的武魂相比,他的武魂不值一提。因为武成空的武魂居然是……一条眉毛。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武魂,却让武成空走上了一条强者之路,成为天才中的天骄!
  • 唯爱不变:总裁的未婚妻

    唯爱不变:总裁的未婚妻

    青春期的她们与他们其实互相吸引,却不敢承认,他的女人重新回来,他选择了女人放弃了她,她阴沉着脸拉她们一起去了巴黎。机场。“老婆……”他蛊惑的声音像恶魔般在她耳边响起。“走开!”夏可琦厌恶的推开他。“我是你未婚夫。”她要怎么逃离他,不再是他的未婚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