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11100000021

第21章 汉代:封建孝道的理论建构与实践途径(下)。(2)

二是出现了一些奇异怪诞的孝子故事以及丧失理性的所谓“孝行”。汉代孝子所为,除了日常生活中敬顺父母以竭生养死葬之责这样的普通孝行外,汉代史书,尤其是《后汉书》记载的多是诸如曹娥投江寻父、姜诗大孝感天等充满迷信色彩的怪异的孝感故事,更有一些令人不忍卒读的残忍孝行。如孝子古初“遭父丧未葬,邻人失火。初匍匐柩上,以身扦火,火为之灭。”十五岁的孝子廉范在载父棺柩的船触石沉没时,“抱持棺柩,遂俱沉溺……疗救仅免于死”。虽然孝道要求孝子居丧“无以死伤生,毁不灭性”,但仍然有不少孝子服丧三年后,“赢瘠骨立异形,医疗数年乃起。”

可见,愚孝行为在汉代已经初显行迹。后世孝子多以此为楷模争相模仿,汉代孝行遂成为历代孝子行孝的实际范型。

(第二节历代统治者倡行孝道的主要途径

汉代思想文化、伦理道德风貌,成为后世遵循的楷模。两汉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都继承了汉代孝道的基本精神,把孝道伦理融汇于治世实践之中,采取许多卓有成效的措施“褒孝”、“旌孝”、“励孝”、“劝孝”,极力地宣扬和倡行孝道。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这些方面的内容:

第一,通过注疏《孝经》来阐发和宣扬孝道

中国素有“述而不作”的注典传统,历代各家注《孝经》的书籍版本可谓汗牛充栋。根据《四库全书总目》记载,《孝经》注本“自魏文侯而下,至唐宋,有名可纪者凡九十九部,二百二卷。元明两代不预焉。其书虽岁久多佚,近时曹庭栋《孝经通释》所引,尚于唐得五家,宋得十七家,元得四家,明得二十六家,国朝得十家。”又据《清史稿?艺文志》,清代《孝经》注本计有三十三部,七十四卷。由此可见历代文人学士研究《孝经》的盛况,更何况流失亡佚的注本和未能载人史册的远远不止这些。

在历代封建帝王中也多有亲自注释《孝经》者,如晋元帝有《孝经传》,晋孝武帝有《孝经讲义》,梁武帝、梁简文帝并有《孝经义疏》,梁孝明帝有《孝经义记》,唐玄宗有《孝经注》,清顺治帝有《孝经注》,雍正帝有《孝经集注》等。皇帝亲自出马为之作注,足见《孝经》在历代所受尊崇的程度。

另外,还有不少仿照《孝经》体例而作的《孝经》类书,如唐陈邈之妻郑氏著《女孝经》,海鹏撰《正顺孝经》,贾元植撰《大农孝经》,员半千撰《临戎孝经》,李远撰《武孝经》,皇甫松撰《酒孝经》,宋代綦师学撰《元道孝经》,郭梁辅撰《武孝经》,口鹗撰有《佛孝经》

等等。

第二,在各级各类学校专门开设《孝经》课程,对学生进行孝道教育

从汉平帝始于庠序置教师讲授《孝经》,唐初立《孝经》于国学,元代国子学定其制为“凡读书,必先《孝经》”,一直到清末,《孝经》

始终是封建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唐玄宗天宝三年甚至诏令天下家藏《孝经》,以行政命令的手段使孝道家喻户晓。有的皇帝,如晋孝武帝、北魏孝明帝、孝静帝等还亲自教授讲解《孝经》。同时,《孝经》被列为开科取士的必读之书。如宋代尚书省加试《论语》、《孝经》,明代乡会试要出《孝经》题一道,武学考试也须间出《孝经》题目。

第三,撰写编著史书,辑录历代孝子孝妇轶闻事迹,以褒扬孝行

汉代以降,历朝官修的的人物传记中都不忘述及传主的孝行,在“正史”中,均专门辟有所谓《孝义传》、《孝行传》、《孝友传》、《孝感传》等,记载孝子事迹以示表彰并激励后人。各代正史的《列女传》中也都辑录许多孝女事迹,所以才有“一部二十四史,只是忠孝二字而已”的传统说法。在官修或私撰的地方志中,这部分内容也占了相当的比重。除此之外,历代编纂的孝子事迹专辑也蔚为大观,如东汉刘向有《孝子传》,晋陶潜有《孝传》,晋殷道叔有《孝行录》,隋唐广济及师觉授皆有《孝子传》,武则天也曾主持编撰《孝女传》,宋代袁甫有《孝说》,乐史有《广孝悌书》、《孝悌录》、《孝悌赞》,危高有《孝子拾溃》,胡讷有《孝行录》,曹希达有《孝感义闻录》,元郭居敬编撰《二十四孝》,明成祖御制《孝顺事实》,汪清有《孝女徵略》、《孝子徵略》,等等。

第四,大造社会舆论,并通过以“孝”字立谥、御赐牌匾、广立牌坊和祠堂来褒奖孝子,倡扬孝德

道德只有通过舆论的力量才能把权利义务观念转化为信仰,才能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统治者是深谙此道的。自两汉以后,几乎朝朝相袭,皇帝、皇后都以得“孝”字谥为最高的荣誉称号。

翻检二十四史即可以看到,历代皇帝、皇后谥号,以孝字的使用频率为最高。一般臣民也有因孝行而得“孝”字官谥、私谥的,如宋大臣包拯谥“孝肃”,元代大臣布鲁海牙谥“孝懿”,明代名士莫辕因孝被私谥“贞孝先生”,清代学者钟陵被门人私谥为“孝端先生”。

为旌表孝义,彪炳门闾,政府还象征性地拨“建坊银“,为孝子孝女建造庙宇、祠堂。如广州市有“光孝寺”,浙江上虞县曹娥江边有曹娥孝女庙,山东长清县有为汉代孝子郭巨建的寿堂山郭氏墓祠,其他一些地方至今也仍有孝子祠、忠孝祠保存着,成为展示传统伦理文化特别是传统孝道的一道独特风景。另外,还常常易孝子所居乡里名,如仅《南史?孝义传》就有六例更孝子乡里为“孝行里”、“纯孝里”、“孝义里”、“通灵里”等等的记载,所以保留至今仍有许多以孝为名的县、乡、村。

第五,利用人们信仰果报的心理,大肆渲染“孝感”故事,劝导乃至威吓人们行孝积德

把以种种传说、偶合、附会、臆测等为依据的天人感应,以及与之相连的报应思想同孝道糅合在一起,“孝感”的神话就被制造出来了。经过思想家的蛊惑,孝感观念更显得神乎其神,即所谓:“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民间故事中,孝子孝妇们常常被神化,他们的孝行感天地、泣鬼神,于是天降甘霖灵芝,神赐福禄寿昌;相反,不孝子女往往招致神谴,或现报于当世,受尽各种磨难,乃至不得善终;或惩罚于来世,在地狱遭受煎熬,乃至托生为牛马、遗祸给子孙,等等,这叫做“王法可幸免,天诛不可逃”、“世人不见,苍天有眼”。如《聊斋》中虐待瞎婆婆、《冥报记》里养姑不孝的媳妇变成了猪;《冥报记》中“曾以不净碗盛食与亲”的谢妻,死后受到“铜汁灌口,非常苦毒”的报应;《青楼梦》中描写阴间有专门惩处不孝女的“剥衣亭”,《镜花缘》里则描写了一种怪鸟:“其形如人,满口猪牙,浑身长毛,四肢五官与人无异。惟胁下舒着两个肉翅,顶上两个人头,一头像男,一头像女,额上有纹,细细看去,却是‘不孝’二字。”

可以说,充斥于正传野史中的孝子记载和民间所有的孝的故事和传说,大多都是借助因果报应,一方面强化着人们的行孝观念,激励人们自觉践行孝道,另一方面又从心理上震慑不孝者,对忤逆不孝之行进行鞭挞,以警示世人。古代割股燃指一类愚孝现象泛滥成灾,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根深蒂固的孝感观念在作祟。孝感故事对于“愚孝”观念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单单从一些地名,我们就不难看出这类“孝感”故事传说的影响之大。如以至孝而遇仙得天助的大孝子董永的故里,就是直接以“孝感”为名的;今河南洛阳市西的。孝水”是因晋代孝子王祥卧冰取鱼以奉母而得名;山西孝义县(今孝义市)是因隋末孝子郑兴“割股奉母”被唐太宗御赐“孝义”为县名;今山东历城“孝感泉”来自元代孝子刘琮孝感泉涌的故事;浙江安吉县的“孝子泉”来自宋代学者吴可几、知几兄弟孝感泉涌的故事。到明代,虞淳熙集历代孝子故事为《孝经集灵》,书名显系孝能通灵之意。尽管这些故事是如此地神秘荒诞、虚妄不经,但这丝毫也无妨于人们的信仰。历朝历代的人们依然津津乐道,世世相传。它的力量也正在于这种超越的、信仰化的形式之中。

第六,为使妇孺皆知,还采用图说、雕绘等生动形象的形式在社会上广泛地宣扬孝道

自隋唐以降,有多种《孝经图》、《孝经应瑞图》、《二十四孝图》、《女二十四孝图说》、《百孝图说》、《二十四孝图诗》、《女二十四孝图说并诗》之类问世,清张之洞亦编有《百孝图说》。恰如《孝经大全》

卷28载:“唐宋人图《孝经》者无虑数十家,各臻其妙,此风教中事。”

孝义故事自汉代以来就是民间艺术,特别是墓葬艺术装饰的常用伦理题材。“以孝悌故事刻石,在四川汉墓石刻中,已有发现”,如在东汉晚期的山东嘉祥武梁祠石画像中就出现了曾子、闵子骞、老莱子、丁兰、董永、章孝母、忠孝李善等孝义人物。其中有伯俞悲母的石刻作品。画面上老妇人老态龙钟却满身悍厉之气,韩伯俞双腿跪地掩面而泣,上方榜题日:“伯榆伤亲年老,气力稍衰,笞之不痛,心怀楚悲。”美国纳尔逊艺术博物馆所藏北魏孝子石棺以精美的线条刻画了蔡顺、董永、舜、郭巨、孝孙原谷等人的故事。“孝子图”更是宋代墓葬中最突出的图像。宋、金时期的墓室内以壁画、石刻、砖雕等形式出现的孝子故事图,出土的已经多达数十处。如重庆井口宋墓中有绘画石刻的王延元、姜诗、陆绩、汴州李氏女、郭巨、仲由、闵损、丁兰乃至目连等孝子故事。山西永济发现的金代贞元元年青石棺、山西长子发现的金代正隆间墓中壁画上都有二十四孝图。事实上,自宋代以后,“孝子图“就成为墓葬图像的主题,甚至连道士的棺椁上刻的也是“孝子图”。

这里特别要提的是关于二十四孝的故事。一般认为二十四孝的形成、定型是在元代,以著名孝子郭巨敬首辑《二十四孝》为标志,收入帝舜、郯子、老莱子、仲由、闵损、曾参、汉文帝、董永、江革、黄香、姜诗、丁兰、郭巨、杨香、蔡顺、陆绩、王衰、孟宗、王祥、吴猛、庾黔、唐夫人、黄庭坚、朱寿昌等共二十四个孝子的故事。近期有学者根据大量宋代墓葬壁画石棺等出土文物研究后认为,二十四孝故事这一系统在北宋已经广泛地流传于民间,其起源可以上溯到唐代或更早的时期。如河南孟津张盘村北宋石棺线刻、荥阳司村宋墓壁画,孝子故事都达到了19个。而山西永济县金墓、长子县石哲金墓、芮城县永乐宫石椁的孝子故事图,则已经是以“二十四”这个数目出现的。以后各个朝代收入的人物题材虽然不尽相同,但大同小异,直至明清及民国初年仍有多种不同选本的二十四孝故事问世、流传。这一伦理题材流行之普及,影响之深广,用鲁迅先生的话说,“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谁都知道的,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后来又有更多的《后二十四孝》、《女二十四孝》、《二百四十孝》等作品问世,对于孝道的广泛传播,尤其是孝道在民间社会的普及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七,以家规族约、蒙学童谣、说唱艺术等浅显通俗的方式,使孝道潜移默化,深入人心。这是普及孝道最常采用、也最易见成效的途径

历代的祖训家诫、宗谱族规是教谕鞭策子弟赡老孝亲的良好渠道和工具。有人在论及儒家家庭伦理时就列举了由汉代至清代100多种家训、家约、家规,如汉王肃《孔子家语》、唐人的《太史公家教》、宋司马光《家范》、朱熹《朱子训子帖》、陆游《放翁家训》、袁采《袁氏世范》、元人郑太和的《郑氏规范》、明方孝孺《家人箴》、曹端《月川家规辑略》、清孙奇逢《孝友堂家训》、张履祥《杨圆训子语》

等都是孝道教育的范本。如洪秀全先人的祖训第一条就是“子必孝亲,弟必敬长,卑必承尊。”女子教孝类书籍也为数甚多,除《孝经》外,(《朱子语类一性理一》载,有问:“女子亦当有教。自《孝经》

之外,如《论语》,只取其面前明白者教之,如何?”答日:“亦可。如曹大家《女戒》、《温公家范》,亦好。”这则材料说明,《孝经》是当时女子的首选教材。)还有汉班昭的《女诫》、晋李婉的《女训》、张华的《女史箴》、唐宋若莘、宋若昭的《女论语》、长孙皇后的《女则》、陈邈妻的《女孝经》、明孝仁皇后的《内则》、吕坤的《闺范》、清陈弘谟的《教女遗规》、陆圻的《新妇谱》等等。

官方颁布的各种教化条例和民间流行的乡规民约中,也无不把孝悌作为首要的内容。如明、清有皇帝亲自制定“上谕”、由各级统治者定期向百姓“宣讲”的制度,顺治九年颁布了“顺治六谕”,第一条就是“孝敬父母”,第二、第三条分别为“恭敬长上”、“和睦乡里”。康熙九年(1670年)颁发的《人心风俗致治美政十六条》中头两条也是:“敦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

各种蒙养书籍,也无不把教孝作为最重要的内容。特别是宋明以后的蒙学读物,像宋朱熹等编撰的《小学》、明吕得胜的《小儿语》、吕坤的《续小儿语》、清程允升的《幼学琼林》以及太平天国蒙学教材《幼学诗》等等,里面充满了戏彩娱亲、菽水承欢、毛义捧檄、伯俞泣杖之类宣扬孝道的生动内容,使孩子在耳闻目濡中接受孝道教化。如清代李毓秀的《弟子规》日: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荀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荀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清谢泰阶《小学诗》云:

第一当知孝,原为百善先,谁人无父母,各自想当年。十月怀胎苦,三年乳哺勤,待儿身长大,费尽万般心。想到亲恩大,终身报不完,欲知生我德,试把养儿看。精血为儿尽,亲年不再还,满头飘白发,红日已西山。乌有反哺义,羊伸跪乳情,人如忘父母,不胜一畜生。

在这样的孝道教育环境中长大的孩子,焉能不知行孝?

除了面向孩子以外,社会上还广泛流传着各种各样的面向各个阶层,特别是面向庶民百姓的劝孝歌、教孝曲等,如唐代的《文昌帝君劝孝文》、王刚《劝孝篇》、《八反歌》、宋代邵雍的《孝父母三十二章》和《孝悌歌十章》、清代姚廷杰的《教孝编》、王德森《劝孝词百篇》、吴正修《二十四孝鼓词》、徐廷珍《乌夜啼思亲曲》、王家楫《镂心曲劝孝歌》、张保三《柳枝词思儿曲》,还有佚名的《劝报亲恩篇》、《道情劝孝歌》、《劝妇女尽孝俗歌》等等这些教孝读本,以说唱的形式,历数父母养儿之艰辛、舔犊之深情,鞭鞑不孝子孙的忘恩负义,教谕子女应该如何奉亲尽孝,读来琅琅上口,想来心悦诚服,于润物无声之中潜移默化,使人徙孝远恶,在下层社会中影响尤其深远。

除此之外,孝子故事还是文学创作的重要题材,孝道的内容普遍地反映在诗歌、散文、小说、志异、传奇、戏曲、笔记、书札、铭赋乃至祭文、挽联等各种文学形式中。如《诗经?小雅?蓼莪》抒发父母对子女的养育之恩、关爱之情,一字一泪,几乎可抵一部《孝经》

读;明朱元璋有《思亲歌》,叹“子欲养而亲不待”之悲憾;宋陆游的《游子吟》更是脍炙人口;《说苑》中冤狱孝妇上天震怒;《夷坚志》谢七嫂虐待婆母而化为禽兽;晋挚虞《灶屋铭》“大孝养志,厥此养行;事亲以敬,美过三牲”扬孝道宗旨,唐张九龄《祭二先文》情笃意真;杭州伍子胥庙联“生全孝,死全忠,拼此身报答君亲”荡贯天浩气,北京雍和宫康熙帝撰联“立身惟忠孝,永建乃家”寓谆谆教诲;《儒林外史》总五十五回,计有八回以孝义立题,《聊斋志异》虽在鬼魂精灵世界漫游,仍不忘以言孝开卷。内容广泛、可读性强的各类文学作品成为传扬孝道的重要形式。

同类推荐
  • 影响中国人的十大汉字:让

    影响中国人的十大汉字:让

    读过本书的这些故事以后,大家应该向故事中的主人公学习了。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今,礼让都是人重要的品德。只有礼让了,世界才会和平,社会才会和谐,人与人之间才会有爱。
  • 鲁迅与山西

    鲁迅与山西

    《鲁迅与山西》这个题目,对我来说,已不新鲜了。早在七十年代末,我就想好了这个题目,并且作了动手的准备。由于研究赵村理更为急迫,我改变了方向。1981年纪念鲁迅诞生一百周年,我当时在《汾水》编评论,特地开辟了一个《鲁迅与山西》的专栏,约请王瑶先生、冈夫先生、唐诃先生以及我的朋友王峻峰,分头写了文章。
  • 普林斯顿的智慧

    普林斯顿的智慧

    “走进常春藤”系列丛书,茅于轼作序。选取了四所著名高校,与其有关的故事,从人生智慧、品性修养、风骨气质、励志精神等多方面给人们以启示,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成长有很可贵的激励作用。抓住每所大学的特点,因此在选择上,侧重于领导力、管理能力、还有创造财富的能力。侧重人文方面的素养、心灵的诉求;侧重于领导力、创新、科学精神等。
  • 数据天赐巫溪之三

    数据天赐巫溪之三

    2009年11月17日,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在巫溪调研时指出,巫溪很漂亮,很有魅力,历史文化,秦楚之门,大有发展前景。于是,本书随应而出,志在推广巫溪风光!
  • 斗智斗勇的中国战争

    斗智斗勇的中国战争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美丽、古老的东方大国。本丛书是反映中国社会风貌的百科读物,通过精练的文字,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为读者介绍了中国的文化、艺术等异彩纷呈的画卷。
热门推荐
  • 今天我是升旗手

    今天我是升旗手

    主人公肖晓出身于军人家庭,崇拜英雄,精力充沛,奇想迭出,品学兼优。他心中有一个愿望:当一回学校的升旗手,但愿望总是得不到实现。他没有放弃努力,团结“学习尖子”林茜茜,帮助“追星族”祝小娜,和包郝、马驭等同学智抓“偷猴贼”,积极参加“手拉手”活动……终于,他在临近小学毕业的时候亲手升起了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
  • 上古世纪:祖窟

    上古世纪:祖窟

    他的同胞,族人,甚至他自己的父亲都希望他死。从族中落荒而逃,他来到了一片陌生的土地,为了生存,他被迫拿起了长剑——刃指家园。只要是写下来的,就是真实的。可惜真实的,就是可以改写的。三百年的谎言与欺骗以他为中心开始爆发成一朵朵鲜红的生命:当他最后的愿望,是成为一个“英雄”。
  • 青春真谛

    青春真谛

    歌德说:“名言集和格言集是社会上最大的财宝——只要懂得在适当的场合把前者带进会话里,在适当的时间唤起对后者的记忆。我们人类社会那些出类拔萃的名家巨人,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观察研究,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感悟,他们将其付诸语言表达出来,被称之为名言或格言,其中蕴含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人们将之作为座右铭,产生着无限的灵感、启发、智慧和力量,从而成为人生的航灯。作为人生的追求者,茫茫人海,关键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名家导师,关键在于找到鼓舞自己的名言警句,当然,最关键的是在这些金玉良言的指导下付诸切实的行动。
  • 掠夺倾国色

    掠夺倾国色

    十年前——浓郁而恶心的血腥味在空气中蔓延,突袭而来的叛军四处肆虐,像侵入黑暗的猛兽,嘶吼着要吞噬整片森林!她沦落雪国北域五年,换来的是另一个五年的等待。他驰骋江湖数十载,换来的是另一种渴望的宁静。两条不应相交的平衡线——两个世界的人,公主与流寇,最后又该何去何从?
  • 敢·爱:两性关系恋爱宝典

    敢·爱:两性关系恋爱宝典

    这是最不带偏见、最和谐平等的两性关系书,每一个女人和男人都应该好好读它:男人的头脑如何运转?他们爱什么、恨什么、怕什么?他们想什么、要什么、为什么?女人应该做些什么?如何练就火眼金睛、赶跑坏男人、俘获好男人?如何调整到最佳状态,在最正确的时间与最合适的他相遇相知并相爱?爱情到底是什么?让人满足、期盼、欢喜,又让人受伤、害怕、忧愁……它告诉我们:男女双方如何看待和对待彼此,才能拥有完美的恋情;男人也会魂不守舍、出乖露丑、无所适从,他其实没那么坏,只是你不懂他的心。它使你坚定信心、需要浪漫、相信爱情,教你当真诚的人、经营成熟的感情。没有危言耸听的话语和苦大仇深的偏执,只有关于爱的最简单、最基本却是最重要的真谛。幸福的人之所以幸福,正是因为懂得并遵循这些。不畏惧、不耍心机、不走寻常路,让你次次爱得起,一生爱不够!
  • 全民修仙时代

    全民修仙时代

    天降鸿蒙之光,世界发生改变,全民修仙时代到来。建宗立派,天降异魔,武道大会,诸国征战!位面融合,天地一体。夏荐修炼守护之道,但身边的让似乎都想让他做一个坏人?守护道心破碎,超脱道心凝聚,夏荐的魔道时代开始来临,可为什么做坏事总是不能成功呢?纵横地球,屠戮异界,看夏荐的魔道是怎样炼成的!··················第二时期简介!
  • 爹爹,娘亲好腹黑

    爹爹,娘亲好腹黑

    本着先下手为强,她给孩子他爹下了药,吃干抹净偷了种后溜之大吉!都说神兽难得,不过为啥她的宝贝儿子随便捡个蛋就能孵化出神龙宝宝呢?想要天地异宝?放孩子他爹出马!什么,弄不到?哼,今晚睡地板去!
  • 左史谏草

    左史谏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科学修真笔记

    科学修真笔记

    被誉为科学天才的牛顿用了二十年来研究科学,但却用了四十年来研究神学,没人知道在他生命中最为重要的四十年里发现了什么……直到几百年之后,当科技飞速发展的人类开始冲出太阳系之后,才赫然发现那漫天的星辰原来只是虚幻的存在!科学的尽头是神学。************——绝对新奇的仙侠小说,已有百万字以上作品,新书已肥求收藏。
  • 魂系异处之情归何处

    魂系异处之情归何处

    东离公主的身份,天下第一谷——罗刹谷谷的亲传弟子。天生患有寒症,从小被父皇母后宠着,八岁被罗刹谷谷主选中为关门弟子,从此被亲皇兄、西熙国太子西门铭哲、南邪太子南宫不凡、还有四城城主的千金宠着。她是最小的师妹,被宠是应该的!宠她的师兄姐们都是谷主的弟子,而她不是。她的师傅是谷主的师妹,一身当中只收了她一个弟子。罗刹谷可以说是她师傅的,因为师傅嫁给了谷主,罗刹谷就成了现在谷主的。她可以说是武学奇才,五年不到就把谷主谷主夫人一身的武功学会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武艺十八般无一不精。因寒气的原因,她学会了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