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11100000016

第16章 汉代:封建孝道的理论建构与实践途径(上)(2)

殷周以来的祭祀礼仪,从祭祀对象、祭祀次序,到祭品厚薄、仪节繁简,都在追求一种等级次第格局,祭祀礼仪的隆重又进一步渲染了秩序的神圣性。明等级是礼的最本质的规定: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

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

礼者,继天地、体阴阳而慎主客,序尊卑、贵贱、大小之位,而差外内、远近、新故之级者也。

可见,礼的精神就是秩序的精神,礼的实质就是维护尊卑上下、长幼贵贱的等级秩序。

孝是通过规范家庭伦常关系,即“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进而调整社会等级关系的。离开“礼”,“孝”只能在道德领域发挥作用,它的社会政治功能是无从谈起的,这是因为,“对礼仪的敬畏和尊重又依托着人的道德和伦理的自觉,没有这套礼仪,个人的道德无从寄寓和表现,社会的秩序也无法得到确认和遵守。”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都是等级社会,所以,把礼视为国基,国策、治国之本,有着深刻的社会基础。“孝”之所以能从奴隶社会宗法道德的核心摇身一变,又成为封建社会伦理纲常的基础,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它所包含的礼的内容,即等级秩序性应和了奴隶、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要求。

第五,“孝”是顺人性而发,“礼”乃缘人情而作,这就给人们依礼行孝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心理情感基础。

俗话讲,羊有跪乳之恩,乌有反哺之义。《礼记》也以鸟为喻说明孝乃血缘亲情的天然表达:“小者至于燕雀,犹有啁噍之顷焉,然后乃能去之。”《礼记>认为丧葬时孝子的“哭泣无时”、居三年丧的服勤思恭,皆是“孝子之志也,人情之实也,礼义之经也”,皆是“称情而立文”的结果。“人情”被喻为圣王播种耕耘之田:

故圣王修义之柄,礼之序,以治人情。故人情者,圣王之田也,修礼以耕之,陈义以种之,讲学以耨之,本仁以聚之,播乐以安之。

各种礼节仪式都是圣人顺应人性、顺应人类孝亲之情而制定的,这是礼仪和孝行共同的合理性来源。孔子把三年之丧的传统礼制直接归结为亲子之爱的生活情理,把“礼”的基础直接诉之于心理依靠,“这样,既把整套‘礼’的血缘实质规定为‘孝悌,,又把‘孝悌’建筑在日常亲子之爱上,这就把‘礼’以及‘仪’从外在的规范约束解说成人心的内在要求,把原来的僵硬的强制规定,提升为生活的自觉理念,把一种宗教性神秘性的东西变为人情日用之常,从而使伦理规范与心理欲求溶为一体。‘礼’由于取得这种心理学的内在依据而人性化,因为上述心理原则正是具体化了的人性意识。由‘神’的准绳命令变而为人的欲求和自觉意识,由服从神变而为服从于人,服从于自己,这一转变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孝道的规范化

为了使孝治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礼记》继承民间传统的礼仪习俗,以主要篇幅对如何行孝从各个方面作了具体的规定,使之在现实生活中具有了可操作性和实践的有效性,从而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礼记》对孝行的规范涉及个体行为的方方面面,即《祭义》所谓“顷步而弗敢忘孝也。”从纵向上看,孝是分三个时间段进行的:

孝子之事亲也,有三道焉:生则养,没则丧,丧毕则祭。……尽此三道者,孝子之行也。

君子生则敬养,死则敬享,思终身弗辱也。

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这显然是对孔子“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的继承和发挥。《礼记》对孝行的规定也主要是围绕事养、丧葬、祭祀三个方面展开的。

1.事亲之礼

赡养、敬奉父母,这是对人子最起码的要求,也是衡量子女孝敬与否的最基本的标准。《礼记》认为,事养父母不但要悉心照顾父母的饮食起居,使之衣食饱暖,无冻馁之患,而且要使父母在精神上轻松愉悦。

《内则》篇不惜笔墨,详尽地描绘了“子事父母”应如何早起晚息,从“鸡初鸣”即“奉水”、“授巾”,服侍父母穿戴梳洗,“下气怡声,问衣燠寒”,直到晚上侍奉父母安寝。“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不能有丝毫的懈怠,更遑论浆衣煮饭、洒扫庭除。父母有病之时就更是子女显示孝心之际,不仅“亲有疾饮药,子先尝之”,而且为表示对父母疾病的忧心忡忡,还必须“冠者不栉,行不翔,言不惰,琴瑟不御,……笑不至矧,怒不至詈,”直到“疾止复故”。《文王世子》形象地记述了文王如何朝夕请安、视寒问暖、品膳尝药、虔心事奉父王的事迹,以为孝子楷模。后世孝子事迹中也常见“母病饮食减,亦减饮食;饮食不能进,忧之,亦辍饮食;母能饮食,乃复常”之类的记载。

相对于物质上的奉养,对父母精神上的敬顺,即“乐其心,不违其志”就更困难些,同时也更重要些。这就要求人子必须做到:

一是凡让父母担惊受怕的事情不去做。为了不贻父母以忧,孝子不但“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还必须“居易以俟命,不兴险行以徼幸”,如“道而不径,舟而不游”,“不登高,不临深”,“不远游”。当然这也是出于“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不损害父母所赐身体的考虑。

二是凡有辱父母名节的事情不做,即“不辱其身,不羞其亲,可谓孝矣”,“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陈无勇,非孝也。”这就是把孝奉为评价人们言行的至上准则,凡是有悖于儒家伦理规范的行为都是不孝的,都会“灾及于亲”,贻父母羞辱,损父母清名,因而都在禁绝之列。这就要求子女进退周旋、践履躬行之间要谨小慎微,甚至在父母殁后也依然要“慎行其身,不遗父母恶名”。

三是要对父母毕恭毕敬,言听计从。对父母的恭敬不仅表现在人子的视听言动之间,如“居不主奥,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门”,更表现在对“父母、舅姑之命勿逆勿怠”上:“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孝子无私乐,父母所忧忧之,父母所乐乐之。”如在婚姻上,“子甚宜其妻,父母不说,出。子不宜其妻,父母日:是善事我。子行夫妇之礼焉,没身不衰。”“弛其亲之过,而敬其美”也是对人子顺敬其亲的要求。所以,对待父母的过错,要在“从命不忿”的前提下“微谏不倦”:“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若不入,起敬起孝,说则复谏”。若父母执迷不悟,也只有“号泣而随之”,不能耿耿于怀;若“父母怒,不说,而挞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孝。”

总之,无论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的奉养,最重要的是要有对父母的一片爱敬之心:“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而且举手投足、出入揖游之间皆要把父母放在心上,“壹举足而不敢忘父母,壹出言而不敢忘父母”。发于内方能形诸外,孝敬与否不在于供养的衣食是否丰厚、形式是否周祥,“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敛手足形,还葬而无椁,称其财,斯之谓礼”。孝心无价,只要真诚竭力地敬奉双亲,粗茶淡饭与稻粮酒肉是等值的。

宋代陈淳所著蒙学读物《小学诗礼?事亲》共十四首,全面讲述了人子事亲之礼,我们摘录部分内容于此:

其一:凡子事父母,鸡呜咸盥漱;栉总冠绅履,以适父母所。

其二:及所声气怡,燠寒问其衣;疾痛敬仰搔,出入敬扶持。

其三:将坐请何向,长席少执床;悬衾箧枕簟,洒扫室及堂。

其八:其有不安节,行不能正履;饮酒不变貌,食肉不变味。

其九:立不敢中门,行不敢中道;坐不敢中席,居不敢主奥。

其十:父召唯无诺,父呼走不趋;食在口则吐,手执业则投。

其十一:父立则视足,父坐则视膝;应对言视面,立视前三尺。

2.丧葬之礼

给父母“送终”是孝道的重要内容,于是丧礼也就成为古礼中最繁缛的礼节。《礼记》中的《丧大记》、《奔丧》、《问丧》、《间传》、《三年问》诸篇就是专门论述这方面内容的。《仪礼?士丧礼》中对丧礼复杂繁琐的程序仪节有细致的记述,对行为的礼节、器物的使用、衣冠的装束穿戴都有严格的规定。整个丧礼分三个过程:奔丧,葬礼,居丧。奔丧即闻知父母殁亡噩耗,立即披星戴月、风雨兼程赶赴家中,“括发袒成踊”,尽哀而哭。葬礼包括小敛、大敛、殡、葬等环节,其间孝子要披麻戴孝,“水浆不人口”,三日后方可动尸举柩,“送形而往,迎精而反”。居丧即居三年之丧。其间孝子要“斩衰苴杖,居倚庐,食粥,寝苫(草帘子)枕块”,严格节制衣、食、住、行,通过苦行僧一般的生活来体现孝道,“相率强不食而为饥,薄衣而为寒,使面目陷撮,颜色黧黑。耳目不聪明,手足不强劲,……必扶而能起,杖而能行”。历世都有孝子行销骨瘦、呕心沥血守丧三年、十载乃至终身的记载,居丧守孝成为孝子传中分量最重的一块。有的孝子甚至睡在父母墓穴中,这就更是对生者身心的严酷摧残了。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丧礼中的丧服。中国传统的丧服制度,蕴涵着深厚的伦理意义,它以血缘亲疏为差等,严格地规定了以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等五种丧服即“五服”为核心的一系列服制规范,以丧服的轻重和丧期的久暂来显示生人同死者关系的亲疏远近之别。丧服成为一种纯粹的伦理符号。

3.祭祀之礼

行孝是子女终身的行为,不能因为父母的过世而中断。祭祀父母亡灵就是孝行的继续,所以古代的祭礼是相当隆重的,“礼有五经,莫重于祭”。《仪礼》中的《士虞礼》和《特牲馈食礼》等对古代的祭礼有详尽的描绘。在整个行礼过程的每一程序里,“主宾的冠带衣服、所立位置、进退揖让、语辞应答、行礼的程序次序、手足举措,及祭礼所用器物的种类、陈设位置等等有极为细致繁杂的规定。”

《礼记》继承孔子“丧思哀…‘祭思敬”的精神,认为事养之礼要体现“顺”,丧葬之礼要体现“哀”,“敬”则是祭礼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养则观其顺也,丧则观其哀也,祭则观其敬而时也。”“祭礼,与其敬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敬有余也”,心若不诚不敬,祭礼就失去了意义。因而祭礼中无论是琐细的礼节仪式,还是祭者的衣着举止处处都要表现出一个“敬”字。

藉着祭礼(包括丧礼)中的理性精神,来达到教化民众的目的,这是儒家的别出心裁之处。《礼记》从理论上阐明了祭祀父母先祖的意义。祭祀从表面上看只是一种追思悼念父母祖先的仪式,其实是要是通过这种仪式实现“孝”的诸多功用:

其一,“祭者,所以追养继孝也”。祭祀为的是缅怀父祖功德,继承他们的遗志,完成其未竟之业,“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这是“追养继孝”的实质性内容。

其二,“反古复始,不忘其所由生也。”大规模的祭祖活动把同一祖先的人们连系在一起,强化了人们“根”的观念,从而实现增强宗族凝聚力、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目的。

其三,“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昭穆者,所以别父子、远近、长幼、亲疏之序而无乱也。”祭祖本身就是对血缘来龙去脉的确认,也就是对参与者身份、地位合法性的确认,祭祖的仪式背后更是处处蕴含着贵贱尊卑的秩序意义,“夫祭有十伦焉:见事鬼神之道焉,见君臣之义焉,见父子之伦焉,见贵贱之等焉,见亲疏之杀焉,见爵赏之施焉,见夫妇之别焉,见政事之均焉,见长幼之序焉,见上下之际焉。”

其四,“祭者,教之本也。”“祭”是实现道德教化的重要途径。

《礼记》认为,“崇事宗庙社稷,则子孙顺孝”,《大戴礼记?盛德》

说:“丧祭之礼,所以教仁爱也。春秋祭祀之不绝,致思慕之心也。

夫祭祀,致馈养之道也。死且思慕馈养,况于生而存乎?故日:丧祭之礼明,则民孝矣。”因而祭祖被提到“教之本”的高度:“是故君子之教也,必由其本,顺之至也,祭其是与?”

其五,娱乐功能。“公共祭祀之举行,在农业社会中,也是人民一种休息游戏之机会。藉此彼此交流,达到养民生息、寓教于乐的目的。”

除养亲及丧祭之礼外,在冠礼、婚礼、乡饮酒礼中也都有孝的蕴义。这一点我们在第二章中已经述及。

《礼记》对孝行的规范虽然面面俱到,但其形式化、教条化的倾向也十分明显。在养亲、丧礼、祭礼中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如服侍父母时“寒不敢袭,痒不敢搔”,甚至连“嚏咳、欠伸、跛倚、睇视”

之类生理现象也被视为不敬而在禁绝之列;父母死后,连居丧者如何出入坐卧,怎样袒踊哀泣都有专门的规定:“女子哭泣悲哀,击胸伤心,男子哭泣悲哀,稽颡触地无容”,并且还要求子女要“思死不欲生”,“水浆不人口,三日不举火”,直到“身病体赢,以杖扶病”才算是孝子。显然,<礼记》把人所本有的常情做硬性的规定,不仅矫揉造作,流于虚伪烦琐,而且是对人性的践踏、对生者精神和肉体的摧残。人成为自己精神祭坛上的牺牲品。不绝于史书的孝子居丧庐墓数载、哀几毁性、呕血数升乃至不胜悲哀而死等,就是《礼记》对孝行的这种迂腐、虚伪、教条的规定的产物。同时,孝道与宗法社会礼仪习俗的衔接,使孝道附丽于礼俗之中,礼俗成为孝道的外在体现和践履途径。形式掩盖了实质和内容,这是封建孝道向形式化、手段化、虚伪化倾向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孝经》:封建孝治理论的系统化

《孝经》是儒家的重要经典,汉代被列为七经之一,到宋代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孝经》有古文和今文两种本子,通常所谓《孝经》

指的是今文本。《孝经》虽然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但是它的作者和成书年代一直众说纷纭,有孔子所作、曾子所作、曾子门人所作、孔门七十子徒所作、汉儒伪作等多种看法。从多家考证及《孝经》本身的内容来看,我们认为,《孝经》当为反映西汉儒家思想的作品,它的成书年代应不早于秦汉之前。

《孝经》是儒家德治思想的具体化,是西汉伦理与政治相结合的理论结晶。实行“孝治”是贯穿《孝经》全书的根本宗旨。《孝经》

凡十八章,除《庶人章》、《纪孝行章》、《丧亲章》等外,其余十五章都是讲孝治的。短短的两千字中,《孝经》对实行孝治的理由、实施孝治的纲领及具体途径作了详尽的论述,为西汉及其后的历代封建王朝都极力标榜的“以孝治天下”提供了理论根据,所以自其问世后就被尊为必读之经典,奉为治世之圭臬而倍受重视。更为重要的是,《孝经》在总结春秋战国以来孝道理论的基础上,对“孝”所进行的形而上学的探本努力和体系化论证,赋予了“孝”以天经地义民则的神秘的本体论意义。《孝经》把“孝”的定位提高到空前绝后、无以复加的地步。因而,《孝经》在孝道发展史上的意义,是其他任何一部著作都无法相比的。

(一)《孝经》对不同阶层孝行的不同规定

与《礼记》对孝行的规定是着眼于所有的个体泛泛而论有异,《孝经》对个体孝行为是在“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即孝是贯彻上下始终的常道,因而人人都要事养其亲的前提下,对不同等级、不同阶层的人分别提出了不同的标准、要求及相应的规范。

《孝经》第二、三、四、五、六章依次论述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土、庶人五个等级应遵守和推广的孝道,即五等之孝。具体说有以下内容:

同类推荐
  • 金字塔的叹息:正说古代埃及文明

    金字塔的叹息:正说古代埃及文明

    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人创造了伟大的埃及文明,流芳后世!古埃及人最重要的精神生活是宗教。关心死亡,为将世作好物质准备,是埃及宗教信仰的一个主要特征。金字塔是埃及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中唯一现存的古迹。埃及人制作的木乃伊,与他们的金字塔一样,举世闻名。
  • 元宵节

    元宵节

    《元宵节》每年农历的正序十五,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一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筘一个月圆之夜,所以这一天被称为元宵节。元宵节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就存在了,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同时也是家家户户企盼团圆的重要节日。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除了要点起彩灯万盏。燃灯放焰,喜猜灯谜,还要全家团聚,若吃元宵,同庆佳节,共享其乐融融。
  • 服饰的进化

    服饰的进化

    服饰,诞生在文明的源头。它的出现,标志着文明的开始。可以说,服饰,就是文明的一个LOGO。各个文明的碰撞、冲突、融合,推动了服饰的进化,促进了衣冠的聚会、色彩的狂欢。服饰史是一种存在,它又不仅仅只是一种存在。它又是一部变化史,一部流动的传承史。各种变异,各种改革,在它的腹心深处喧响。那里,交错着不同的空间与时间,上演着不同类型的“战争与和平”、不同形式的悲愁与喜悦。从远古到清末,服饰曲折地表达着人类;它以一种外在的形式,表达着民族的内在精神,表达着文化的内在层次。
  • 文化传播产业建设

    文化传播产业建设

    先进文化不仅是历史的荟萃和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而且是高尚道德的凝聚和时代精神的升华。对于国家、民族和社会、政党,先进文化就是灵魂,就是导向,就是旗帜。它在特定的经济、政治、社会基础上产生,同时又以其特殊的方式给予经济、政治、社会以巨大的影响和有力的促进。先进文化的这种性质和功能,决定了它必须具有不断探求和不断创新的时代品格,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
  • 不朽的北宋风俗画卷:《清明上河图》

    不朽的北宋风俗画卷:《清明上河图》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孔永编著的《不朽的北宋风俗画卷——<清明上河图>》为丛书之一,对《清明上河图》进行了解析,挖掘藏在画作中的未解之谜。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银印

    银印

    这是一个由银色印在耳垂的银印的故事,在现代,各个的异能者天生的耳垂里,都隐藏着各个家族世世代代守护着一个秘密,据说,每一个出生的异能者的耳印,都是由掌管着世界的全天下人的生命的人物亲手制造出来的,一般人是看不见的。但是,这一个小女孩却是隐藏的。他,流连花丛的风流公子,却是从不为谁停留,眼底是冰冷的,外表却是火热的。他,是温柔的,骨子里却是神秘的,是高贵的。他,是太阳,在闪耀着,是纯洁的,是完美无瑕的。他,是耍酷的,是可爱的,是神经却也是最神秘的。他,是严格的,却也总是最心细的,为你好的。(要是你,你会选谁呢?)
  • 六月霜

    六月霜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名门弃妃

    名门弃妃

    前世,三年婚姻后,他将她的妹妹拥入怀中。今生,封妃大典上,他废她妃位,将她妹妹纳入后宫。千帆过后,他说,紫陌,你是我此生最爱!然后,他亲自为她披上嫁衣,把她赠与他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春莺啭

    春莺啭

    姚馥之出身士族大家,自小习得出神入化的医术。云游中治好了边境百姓和出征大军的疫病,与左将军顾昀就此结识。顾昀沉着内敛,胸有丘壑,馥之不禁暗生钦慕之心。
  • 惊神传记

    惊神传记

    烈日灼竹林,玄月照磬阴。圣邪悲叹不识君,寒魔梦绝琴。这是一个强者为尊的修行世界,这首不算工整的词每一个字都代表着一位绝世强者,他们就是二十二天尊!当年如日中天的玉家惨遭灭门,玉氏唯一的传人横空出世,他不仅肩负着追寻家族的覆灭真相,同时也刻求大道的浑然天成。一路走来,快意恩仇,爱恨交替!结好友,灭仇敌,杀伐果断!铸神兵,得奇宝,扬名天下!且看玉氏传人剑指苍穹,惊神封尊之路!
  • 犯上冷情王爷

    犯上冷情王爷

    他,当朝冥王,残暴冷情,王妃于他而言摆设罢了。既然皇帝赐婚,他就卖个面子又如何,娶她权当冥王府多养一个废人。可这废柴女人居然大婚之日众目睽睽之下撒开脚丫子落跑?女人,有些胆色,他会陪她好好玩玩!
  • lol之我是上单

    lol之我是上单

    这是个奇怪的游戏,他就是个江湖。有征战沙场的职业选手,有削尖了脑袋想出名的游戏主播,还有每日疲于奔命等熬出头的游戏代打,更有不择手段的想上分的底层败类,多精彩?比现实都来的残酷。武汉大学是很小,可赵婷也是努力了多年的天才级上单,输给她不丢人。小天,我知道你也不是很在乎被她打脸,你也很有天赋。可是你真想进这个圈子,你得放下手里的一切重新来过,你做得到?
  • 天演宗

    天演宗

    一群刚步入修仙界的菜鸟在过了最初满目的新奇、憧憬后,却发现他们不过是人家手中一枚枚棋子。经历一次次被坑之后,他们决定奋起抗争。但改变现状并非易事,资源被垄断,数千年时间差产生的巨大实力差距也让他们心生无力感。一次次自认为天衣无缝的谋划也被人轻描淡写便化解。似乎一切抗争都是徒劳,但一次次头破血流中,年轻人逐渐成长起来。沉稳内敛的洛孤峰,勇猛无匹燕惊鸿,睿智,儒雅的秦怀柔,风华绝世的慕容倾城……在这个残酷的修仙界他们的命运将会如何?
  • 爱要有你才完美

    爱要有你才完美

    雪花静静地飘落着,飞舞的雪花落在女孩的掌心里,转瞬即逝。冬天,医院比别处都要冷一些,银装素裹的大地在别处也许是一片美景,但是在终年充满白色的医院周围,则多了一丝凄凉。医院前面的空地上,那棵挂满彩灯的雪松上已经积了一层厚厚的白雪,一个穿着白大褂的医生正踩着梯子把一个很大的星星挂件挂在上面,金黄的颜色给医院增添了不少生气。据说,只要谁拿到那颗大程度的星星,谁就可以心想事成。
  • 研究生的爱情

    研究生的爱情

    告别大学生活来到陌生的地方继续深造,四个性格迥异的男生成了室友,他们如何找到自己喜欢的人,谁才是谁的谁?谁又是谁的谁?原来爱情已经注定,我们要做的只是抓住它。在二十多岁的黄金年龄里,去追逐自己的爱情,无关对错,只因灵魂里的悸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