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10300000002

第2章 再见,原配的世界(2)

不过,我倒为陆氏门徒忧心起来,若活至今,莫非当绝茶断饮乎?君不见江河色变,水华尽殆,即便依庭灿所嘱,汲水时跑远一点,“须遣诚实山僮取之,以免石头城下之伪”。可如今从任一城池出发,方圆百里,恐难觅一活泉。至于那趋“山幽”、避“市喧”,更无从谈起了,凡奇山险峰和藏泉之地,哪个不车水马龙、人声鼎沸?

尘嚣甚上,真水绝矣。

《续茶经》里,陆庭灿还有段话,虽不经意,却让我吃惊,“余在京三年,取汲德胜门外水烹茶,最佳”。

德胜门,那地儿我熟啊,其水居然最佳?

不过联想其他旧事,便也不疑了,比如一本京城谈吃的书里就说:晚清时,阜城门外的河里产大青虾,东直门外产大白虾,皆有名,菜馆趋之若鹜。

旧京还有句俗话:玉泉山的水,东直门的冰。意思是东直门一带的冰最好,老北京过去有挖窖存冰、冬储夏用的习惯。冰好,水肯定也不差啊。

真是江河日下,恍若隔世啊……

可怜天下嗜茶人,生不逢水,为时晚矣。

4、桥是水的情书

桥,水梁也。

——许慎《说文解字》

在北方,有句长者讥笑后生的话:我吃的盐比你咽的粮多。到南方,这话换成了: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多。

南方水盛桥密,以桥佐证一个人的生涯和阅历,确不虚妄。如小城绍兴,古誉“三山万户巷盘曲,百桥千街水纵横”,至清代,尚存河道六十公里,湖池近三十,石桥逾二百。再看那描绘城郭的古诗,无不渠满塘涨,水色烂漫——

“据龙蟠虎踞之雄,依负山带水之胜。”(南京)

“片叶浮沉巴子国,两江襟带浮图关。”(重庆)

“五岭北束峰在地,九州南尽水浮天。”(广州)

“七条琴川皆入海,十里青山半入城。”(常熟)

不过,前辈对小儿的上述矜夸,恐今后不宜说了。

因为水没那么盛了,水萎则桥颓。况且,桥的含义也变了。

孩提时,我用蜡笔在纸上画桥,末了,总要在下方仔细描几条曲线,象征波浪。近日观儿童画展,遇几幅桥,但觉哪儿不对劲,后倏醒:桥下无水!如今小儿画里,桥下已然旱地街衢,车水马龙。

白驹30年,桥的逻辑大变。水纹,被时间的橡皮擦去。

回头想,儿时的我脑子里是有定式的:水生桥,桥生水;无桥之水和无水之桥,皆为残疾。二者,天然即厮磨关系,仿佛姊妹,仿佛唇齿,仿佛伴侣。

也可以说,水是桥的魂曲,桥是水的情书。

这天设地造的姻缘,不仅是我稚时的天真,也是几千年的风物常态。

《说文》云:桥,水梁也。

一句话奠定了桥和水的组合。先人搭桥,最早以木,故落“乔”音。山涧遇一独木,即显示此处并不荒凉,有人已来过。后石桥渐多了起来,至明,文震亨《长物志》里说桥:“广池巨浸,须用文石为桥……小溪曲涧,用石子砌者佳。”

可见明人眼里,桥还是不脱水的,一定要以水为床,一定要娶水才行。

这部爱情,这门婚事,又是怎么散伙的呢?桥之背叛,还是水的嫌弃?

我想,更多还是水的早逝吧。

许多古老的桥仍在,以碑的名义,曝晒于滩壁。

水已遥远,像传说,像呜咽的风。

桥,不再波粼荡漾,不再烟笼袅袅,不再青苔漉染,不再垂柳映月。剩下的,是枯石的寂寞,是风化的煎熬,是皴裂的沧桑。

犹如鳏夫寡娘。

无数新桥轰鸣降生,钢筋水泥,旱地拔葱。

现代化的天桥、高架桥、立交桥,已完全和水没瓜葛了。其墩梁,已无水淫浸痕;其脑海,已无水之记忆。

从“跃水”到“凌空”,桥的古义已变。桥,不再是水的共栖词,不再留恋水的婚床。那条万年的丝带,涣散了。

没有爱情的桥,大概无须徘徊,甚至不值得看罢。

我从未在立交桥上散步过。它是物理的,无体温,无灵魂。你没法和它交流,一句也不想说。

老北京的地名多含桥,“白石桥”“虎坊桥”“高粱桥”“双桥”……说明旧时水是很盛的。现在桥更多了,从二环到六环,每个叠岔口都叫桥,但已和水绝缘,乃彻头彻尾的旱桥,也是最让人迷路的地方。

其实不该叫桥,叫啥都行。

走在福建,最惊讶的是,八闽先人竟如此舍得在户外下工夫,那么多银子和心思花在了桥这种公共设施上。而桥之精美、之文气,又远超实用,真应了《长物志》里那些讲究。

泉州古称刺桐,因海贸沸腾,有“市井十洲人”之说,在那儿,我偶遇两座宋代跨海石桥:一是当地郡守、书法家蔡襄督造的洛阳桥,长834米,阔7米,首创“筏形基础”以造桥墩,种植牡蛎以固桥基,虽沐千年风雨,岿然完好;另是号称“天下无桥长此桥”的安平桥,藏于晋江安海镇,桥长2225米,俗称五里,它属漫水桥,潮起潮落,暮伏晨出,其龄仅比前者短80年。

洛阳桥、安平桥,其桥程和雕饰,仅走马观花就各耗我半日,尤其那五里桥,真是名副其实的长啊,幸好不断有桥亭歇息。立其上,遥想当年的烟波浩淼,先人的视界、手笔、匠心乃至消耗,皆让人动容。

古代纳富之地,必卧虹藏桥。如此浩大的石方工程和建筑标准,1000年前,除“东方第一大港”,谁还有实力和胸怀收留它们?

听说,这两座桥,都是民间集资修的。

而在福建的屏南、连城,我又屡屡邂逅世间最浪漫的桥——木拱廊桥,它们像是被鸟儿从某处叼来,突然搁在了那儿似的。这些空中走廊,衔山跃水,遮日蔽雨,专供旅者休憩。如今,仅屏南一地,尚存56座,至于早年多少,唯鸟儿知晓了。

如此深僻之地,如此精美建构,究竟要满足谁的目光、谁的验收呢?

无论海边的千年石桥,还是深山的木拱廊桥,我都钦佩那背后的完美主义和诗情画意,钦佩那打造永久性建筑的决心和定力。

它们不妥协,不打折,不偷工减料,不唯利是图。且有一共征:桥亭或桥屋,皆有记载建桥年月、工匠、董事和捐资人姓名的碑铭。为什么呢?

我猜有二:一是答谢和瞻仰,以激励过往,促人效仿;二是质量监督和舆论问责,谁直接或间接筑桥,名刻于上,或流芳千古,或速朽速亡,自个看着办吧。

诸桥虽逾千年却完好传世,是否和此机制有关呢?

不像现在的桥,虽说钢筋混凝土,却这儿塌那儿陷,人走着走着就掉下去了……

而且,也没听说古时哪些桥是收费的。

桥,作为跋涉必经,是人生最珍贵的路段之一。

桥,作为露天公器,是社会最重要的标点之一。

它的质量、美丑、品格,不仅是某个地域的名片,也是一个时代的脸面。

八闽,乃朱熹朱文公故里,桥好,理所当然。

为什么好建筑都是古人造的?

为什么好文章都是古人写的?

为什么好恋爱都是古人谈的?

……

最后,想起沈从文一句话来。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说得真好,轻飘飘的一句,把人间大美都串在了一起。

沈先生去世有年,也算古人了。

5、谁偷走了夜里的“黑”

1

你见过真正的黑夜吗?深沉的、浓烈的、黑魆魆的夜?

儿时是有的,小学作文里,我还用过“漆黑”,还说它“伸手不见五指”。

从何时起?昼夜的边界模糊了,夜变得浅薄,没了厚度和深意,犹如墨被稀释……渐渐,口语中也剥掉了“黑”字,只剩下“夜”。

夜和黑夜,是两样事物。

夜是个时段,乃光阴的运行区间;黑夜不然,是一种境,一种栖息和生态美学。一个是场次,一个是场。

在大自然的原始配置中,夜天经地义是黑的,黑了亿万年。即使有了人类的火把,夜还是黑的,底蕴和本质还是黑的。

“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

这是《诗经·庭燎》开头的话,给我的印象就是:夜真深啊。

那会儿的夜,很纯。

一位苗寨兄弟进京参加“原生态民歌大赛”,翻来覆去睡不着,为什么?城里的夜太亮了。没法子,只好以厚毛巾蒙面,诈一回眼睛。在他看来,黑的浓度不够,即算不上夜,俨然掺水的酒,不配叫酒。

习惯了夜的黑,犹如习惯了酒之烈,否则难下咽。

宋时,人们管睡眠叫“黑甜”,入梦即“赴黑甜”。意思是说,又黑又甜才算好觉,睡之酣,须仰赖夜之黑:夜色浅淡,则世气不宁;浮光乱渡,则心神难束。所以古代养生,力主亥时(约晚10点)前就寝,唯此,睡眠才能占有夜的深沉部分。

现代人的“黑甜”,只好求助于厚厚的窗帘了,人工围出一角来。

伪造黑夜,虚拟黑夜……难怪窗帘生意如此火爆。

2

昼夜轮值,黑白往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乃自然之道、人生正解。

夜,是上天之手撒下的一块布,一座氤氲的罩体,其功能即覆护万物、取缔喧哗、纳藏浮尘,犹若海绵吸水、收杂入屉。无夜,谁来叫停芸众的熙攘纷扰和劳顿之苦?何以平息白昼的手舞足蹈与嘈沸之亢?夜,还和精神的营养素——“寂”“定”“谧”相通,“夜深人静”意思是夜深,心方静远……而这一切,须靠结结实实的“黑”来完成:无黑,则万物败露,星月萎怠;无黑则无隐,无隐则无宁。

所以我一直觉得,黑,不仅是夜之色相,更是夜的价值核心。

黑,是夜的光华,是夜的能量,是夜的灵魂,也是夜的尊严。

“不夜城”,绝对是个贬义词。等于把夜的独立性给废黜了,把星空给挤兑和欺负了。它侵略了夜,丑化了夜,羞辱了夜,仿佛闯到人家床前掀被子。

将白昼肆意加长,将黑夜胡乱点燃,是一场美学暴乱、一场自然事故。无阴润,则阳萎;无夜育,则昼疲。黑白失调,糟蹋了两样好东西。

往实了说,这既伤耗能源,又损害生理。我一直纳闷为何现代鸡发育那么快。真相是:笼舍全天照明,鸡无法睡觉,于是拼命吃。见光吃食,乃鸡的秉性,人识破了这点,故取缔了黑,令其不舍昼夜地膨胀身子。

现代鸡是在疯狂的植物神经紊乱中被速成的。它们没有童年,没有青春,只有起点和终点。人享用的,即这些可怜的被篡改了生命密码的鸡,这些一声不吭、无一日之宁的鸡。毕其一生,它们连一次黑夜都没体会,连鸣都没打过。

我想,应给其重新起个名:昼鸡,或胃鸡。

无黑,对人体的折磨更大,可谓痛不欲生。据说逼供多用此法,不打不骂,只用大灯泡照你,一两日挺过去,第三天,你会哭喊着哀求睡一会儿,哪怕随后拉出去枪毙。

3

黑夜,不仅消隐物象,它还让生命睁开另一双眼,去感受和识别更多无形而贴心的东西。

成年后,我只遇上一回真正的夜。

那年,随福建的朋友游武夷山,在山里一家宾舍落脚。夜半,饥饿来了,大伙驱车去一条僻静的江边寻夜宵。

吃到一半,突然一片漆黑,断电了。

等骚动过去,我猛然意识到:它来了,真正的夜来了。

亿万年前的夜,秦汉的夜,魏晋的夜,唐宋的夜……来了。

此时此刻,我和一个古人面对的一模一样?

山河依旧?草木依旧?虫鸣依旧?

是,应该是。那种弥漫天地、不含杂质、水墨淋漓的黑,乃我前所未遇。

星月也恢复了古意,又亮又大,神采奕奕。还有脚下那条江,初来时并未听到哗哗的流淌,此刻,它让我顿悟了什么叫“川流不息”,什么叫“逝者如斯”,它让我意识到它已在这儿住了几千年……

我被带入了一幅古画,成了其中一员,成了高山流水的一部分。

其实,这不过是夜的一次显形,恢复其本来面目罢了。

而我们每天乃至一生的面对,皆为被改造过的不实之夜。

几小时后,灯火大作,酒消梦散。

21世纪又回来了。

这是一次靠“事故”收获的夜。

对都市人来说,这样的机会寥寥无几。第一,你须熄掉现代光源,遭遇或制造一次停电。第二,你须走出足够远,甩掉市声人沸的跟踪,最好荒山野岭、人烟稀少,否则一束过路车灯、一架红眼航班,即会将梦惊飞。

所以,这是运气。

4

夜的美德还在于,其遮蔽性给人生营造了一种社会文化:个体感和隐私性。

如果说,白昼之人,不得不在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下演绎集体生活模式,那么,黑则让人生从“广场状态”移入角落状态,夜成了除住宅空间外更辽阔的私生活舞台。所以,“夜生活”即同义于“私生活”。

我向来觉得,生活的本质即私生活,私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白天,人属于人群,不属于自我,正是夜,让世界还原成一个个私人领地和精神单元,正是黑的降临,才预示着生活帷幕的拉开。

但棘手的是:现代之夜的“黑”,明显减量了,不足值了。

现代生活和城市发展的一个趋向是:愈发地白昼化,愈发地广场性。风靡各地的“灯光工程”“不夜工程”、无孔不入的摄像头,即为例证。

凡诱惑之物,必成为一种资源,进而孕育一份产业。

终于,有人瞄上了“黑”,并把它变成巧克力一样的东西——

2005年,北京商务区开了一家名为“巨鲸肚”的黑暗餐厅,顾名思义,这是个伸手不见五指的人造空间。该餐厅分亮光区和黑暗区,客人先在亮区点餐,将手机、打火机、表链等发光品存储,再由佩夜视镜的侍者引入暗区。

一时间,该餐厅生意火爆,预订期长达一周。说是进餐,不如说猎奇,因为没人把吃当回事,据说饭菜并不可口,大家消费的是黑——绝对的、久违的、正宗的、业已消逝的“黑”。

我想,谁要打造一个名叫“夜未央”的诗意空间,肯定更卖座。

我也会去消费。夜如何其?夜未央,夜未央……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一点不厌光,相反,我深爱星月之华、烛火之灿。

夜里,微光最迷人,最让人心荡漾。

我厌倦的是“白夜城市”“不夜工程”,它恶意篡改了大自然的逻辑和黑白之比,将悦目变成了刺眼。

对“黑”的偏见和驱逐,让这个时代有点蠢。

我觉得,人类应干好两件事——

一是点亮黑夜,一是修复黑夜。

同属文明,一样伟大。

6、追着井说声谢谢

掘井而饮,耕田而食。

——《击壤歌》

“井”,一个标准的象形字。

犹如大地突然睁开了眼睛。

若没有井,人类生活会是个啥样子呢?

恐怕仍是逐水草而居、顺河沿一溜排开的格局罢。

井,改变了栖息,结束了游荡和漂移,使人过上了定居的小日子。有了井,才诞生了宅,“家”一词才有了“地点”的涵义。

渐渐,井成了锚,成了根。远走他方又称“背井离乡”。

建村落,筑城池,首要事即挖一眼井。

有了井,家才有据点,人生才有了地址。而后,才有街衢和商铺,才有了社区景象。所以,民间有个代词:市井。

据说一些边寨,至今还有这样的习俗:新娘进寨后第一件事不是入洞房,而是赴井挑水,目的并非解渴,而是认井——认井即认家,或者说让井认一下这位新成员。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柳永和朱熹是老乡,同住闽西的五夫镇。那村子我去过,柳荷生烟,街心必遇古井,水澈见鱼,汲饮延今。少时我不懂“井饮”和“柳词”有何瓜葛,多年后才醒悟:井即人烟啊,这是在说一个人的知名度呢。

如此看来,柳永的粉丝比刘德华多,且世世代代。

北京乃胡同王国。称街谓巷的暂不算,直接叫胡同的,明代有四百,清代近一千,现今一千三百多。胡同之说,元代即有,元剧《沙门岛张生煮海》中,张羽问梅香:“你家住哪?”梅香答:“我家住砖塔儿胡同。”砖塔儿胡同在西四南大街,至今未改名。但有件事一直折磨史学界:“胡同”怎么成为街巷名的?这个古怪的发音究竟何意呢?

后研究出来了:“胡同”最初非汉语,乃蒙古语“忽洞格”的变音,而“忽洞格”的意思即井。建元大都时,北京一片荒野,紧挨“海子”(蒙语,意湖)的地盘优先给了皇宫,百姓街区则掘井吃水,渐渐因井成巷,取名时自然也不离“井”字了。

另外,有些胡同名颇让人费解,要么很难听,要么讲不通,比如“屎壳郎胡同”“巴儿胡同”“碾儿胡同”“帽儿胡同”……其实,也是蒙语作祟,意思分别为“甜的井”“小的井”“细的井”“废的井”。待至明清,蒙语渐去,但被汉语修正的巷名仍恋“井”字,什么“三井胡同”“四井胡同”“七井胡同”“甘井胡同”“湿井胡同”“沙井胡同”“铜井胡同”“罗家井胡同”……因重名太多,只好将字更易,比如今天的“镜儿胡同”“景儿胡同”“前井胡同”,原先都叫“井儿胡同”。

着实意外啊,京城表面是胡同的天下,幕后的操盘手竟然是井。

井,谋划和布局着“城”这盘大棋。

同类推荐
  • 宛若梦幻:日本妖怪奇谭

    宛若梦幻:日本妖怪奇谭

    欲问大和魂,朝阳底下看山樱。这本书,以各自独立的短篇串成,按时代顺序,讲述了日本的神话源起、奇谭怪闻、妖怪的类型及特色等,自然,免不了诸多人与妖之间的传奇情事。笔者试图以淡笔的巧述,结合细致浓墨的描摹,将那些美丽的怨灵、荒诞的巧遇、苍凉的悲哀、无奈的抉择、枯寂的执念,真实刻划于纸上。同时,熔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炉,既有严谨治学的钩沉梳理,又有民间说书讲史的韵味。以那时那人那事的腔调语气,缓缓铺陈出情节,把古奥变成清浅、将藏诸深山变成妇孺皆知、把本来驳杂繁复的妖事,从字里行间立起来,还其鲜活的原貌。这许许多多让我们叹气、惊恐、顿足、思索的传奇,与其说是谈鬼说怪,不如说是摹画人间景象。它们的姿态是梦一样的境界,众生相被绘在狞狰的面具下,等待你洞悉后伸手揭开。
  • 中国十大古典悲剧故事

    中国十大古典悲剧故事

    《精忠旗》、《清忠谱》、《窦娥冤》随着悲剧情节层层推进,最终以主人公的死亡达到高潮,往往在主人公的最终死亡之后又加上了申冤昭雪、仇人毁灭的结局。《娇红记》的结局是一个痛苦的“团圆”,男女主人公以死殉情,双双成仙之后,仍难以排遣人间万种愁怀:“两鸳鸯,双飞陇头,似啼鹃哀鸣树头。《长生殿》、《汉宫秋》、《桃花扇》悲剧性冲突的发生、发展与高潮都紧紧围绕着主人公爱情与事业的矛盾与冲撞,要江山还是要美人,这是一种两难选择。《桃花扇》的主人公李香君、侯方域历尽磨难再度相逢,却已不知国在哪里,家在哪里,君在哪里,父在哪里,只能带着亡国之痛遁入空门。
  • 温暖灵魂的味道

    温暖灵魂的味道

    张佳玮用灵犀的文字写出令人垂涎的琳琅美食,让人的整个灵魂都要起舞,整个人生都要亮了。苏美则用跳脱的语言,写出生活的随性,岂能万事如意,但求吃口好的。这么远那么近透过记忆的琥珀,用一块花馍讲述一个与你无关,却处处带你回头的故事,那些让人怀念却回不去的旧时光。小岩井则讲述行走在异国他乡的羁旅人的舌尖乡愁、青春爱情和心灵羁绊。
  • 茶生涯(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散文丛书)

    茶生涯(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散文丛书)

    潘向黎编著的《茶生涯》精选文坛淑女潘向黎的散文,全书分“真水无香”、“昔我往矣”、“大城小记”三辑,共六十几篇文章,涵盖广泛,从多个角度不同层次展现作家的生命历程。其中不少篇幅切入点独特,于阅读中惊喜连连,为我们奉献不凡的美学享受!
  • 中华千年文萃:诗苑

    中华千年文萃:诗苑

    本书所选唐诗都是思想深刻、词句优美、境界高旷、流传广远的经典之作。每首诗除了有详尽的注释之外,还附有赏析,提示了鉴赏唐诗的角度和层次,引导读者发挥自己活跃的神思,畅游于唐诗这片浩瀚的海洋。
热门推荐
  • 王俊凯你是唯一

    王俊凯你是唯一

    主要写了王俊凯与女主人公南嘉曦的青春纯爱故事,第一次发布,求大家多多支持!在偶然的机会里,他们碰上了彼此,擦出了爱情的花火。他们曾一起向彼此承诺:我们要永不分离!一个长发及腰的女孩,让他如此的心动。那个女孩闯进了王俊凯的世界,给了他不平凡的快乐,而在以后的道路中他们的面前出现了绊脚石、误解。但他们却永不放弃。南嘉曦,你是唯一让我心动的女孩,你要陪我一直走下去。--by王俊凯王俊凯,在平凡的城市里遇见了不平凡的你,请你不要抛下我,你要记住我们对彼此的诺言。--by南嘉曦我们要一直陪对方,永永远远的走下去!--by王俊凯、南嘉曦
  • 闻香幽幽

    闻香幽幽

    我一现代女屌丝穿越了!!!好吧穿就穿吧可是要嫁给一个残疾的男人当老婆!好吧那就嫁吧谁叫他家后台硬,嫁过去了!可是~~人家跟自己比较像朋友!而且怎么办我这苦逼女屌丝好像还爱上他了!不是穿越女会惹人爱吗?怎的他就不爱我?怎的我苦逼的暗恋他!而且貌似自己相公有喜欢的人!苦逼的人生啊!要如何追到真爱?要如何让那些算计统统退散?要如何打败情敌?这是一个要策划很久的事情所以且看小小庶房出身女逆袭!
  • 羽梦轮回

    羽梦轮回

    十年前,梦之大陆四国大战之后,死亡的人数达到上亿人。其中一名青年的父亲是梦之国的一位非常强大地高手!因青年的父亲在战争中战死沙场。因此这名从小没有父爱的青年,因此性格比较孤独冷漠,青年从小就立志要成为和父亲一样的强者,最后青年离开家乡踏上了变强之路。
  • 南海观世音菩萨出身修行传

    南海观世音菩萨出身修行传

    本书内容约分两大部分,前半部分主要叙述观音(妙善)坚心修道之事。后半部分则写观音及善才、龙女收伏青狮白象的故事。全书文字简略粗疏,较少文学加工,惟前半部分描写观音(妙善)修道志坚,父、母、姐姐、彩女反复劝说,情节层层铺排,颇具艺术特色。
  • 婚心萌动,林少太腹黑

    婚心萌动,林少太腹黑

    苏寒是一个略带着文艺气质的二傻女青年,经过千辛万苦摆脱就业大军的艰辛终于谋得了一份杂志社文员的工作。可是上班的第一天就和毒舌又腹黑的林大BOSS撞上了。于是苦逼的小资女青年苏寒从此开始了她漫长而艰难的职业生涯。被大BOSS各种耍弄各种闹之后,她忽然忧桑的发现,自己那颗单身狗之心貌似对某个腹黑无良的人萌动了!她不知道在某个腹黑的BOSS早就爱上了她,这世间千万人,他只想牵她的手,与她一路到白头。甜宠小剧场:苏寒遇上林想源于一场意外。她打不过他,斗不过他,跑不过他。他说往东,她不敢往西!直到有一天,他说:“这辈子,你还有一个翻盘机会。”“什么?”“嫁给我,从此后你说往东,我绝不往西。”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今夕何夕岁末又至

    今夕何夕岁末又至

    这世间浮躁,二十多岁的年纪,总觉得归安于故乡就是把自己的灵魂永远封存在这肮脏的皮囊里,苟且平凡。总要去远方流浪,孤寂也好,逃避前尘往事也罢。我曾是是一个游历四方的浪子,如今却是一介归乡旅人。这个被欲望与势利腐烂的现实生活,还要什么浪子?不过,总不会抵触一个写故事的人吧。
  • 殿下,妾身很低调!

    殿下,妾身很低调!

    她,是被遗弃府外自生自灭的镇国大将军之后,是笑里藏毒的紫魅毒仙,还是江湖中闻名的大判官。受无数追捧,黑白两道路路亨通,一双魔眼,未卜先知。他是东楚皇唯一封王的皇孙,他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夺命魔尊,他尊贵高傲,亦正亦邪唯我独行,翻手云雨,一念之间。当她遇见他,他说:你不过是我眼中的一个小丫头,永远跑不出我的掌心。她说:你就算是整个天下的主宰,也要乖乖称我一声老婆大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网游之疯狂另类

    网游之疯狂另类

    从dota跨入网游门槛,曾经的传说在新的战场上同样书写无法复制的辉煌。如果你魅力0而受到了NPC的种种鄙视,你还能否继续下去?无奈的就职造就另类的疯狂。
  • 伪婚男女对对碰

    伪婚男女对对碰

    他与她,一个心理学专家和大学教授之间的爱情,是一场互相的智商碾压与斗智斗勇的持久战。爱情的开端,是一场只有利益的赌局。然而,两个性格相似的人,免不去日常里的口舌之争。在长久争执中逐渐诞生的爱意,如这两人的倔强个性一般别扭。谁也不愿意首先认输,承认自己先爱上了对方。这场将各自的爱情下注的赌局,最终是双赢,还是两败俱伤?--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