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024400000404

第404章 :宫门

数万的士兵,数万的精壮汉子,一道聚集在皇宫内城的宫门口,用洪亮的声音一齐喊着同样感染人心的话。精力旺盛到仿佛无限,不知疲倦,这数万兵士从中午喊到下午;城墙上的朝中大臣们,基本上是无一人胆敢离开半步。

温热的阳光洒落在山岭之间的苍翠树木上,俨然是一副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这近乎灼热的光热一视同仁地洒在浑身铁甲、紧密排列的士兵身上,就是另外一副场景了。

城门上,城门下,没有了身份的差别,每一个人都在忍受着。

底下的士兵们高强度消耗下饿着肚子,城楼上的贵官陪着;底下的士兵们声音慢慢地变得嘶哑,城楼上的贵官陪着;底下的士兵们口干舌燥满头大汗,城楼上的贵官陪着;底下的一些士兵摇摇欲坠强忍着,城楼上的贵官还得陪着。

今时不同往日,现在这个时刻,是数万士兵向李唐皇帝请愿,是数万士兵向朝臣请愿,而且是城中百姓看着、观望着,敏感到极致。一不留神骗走差错,如果由请愿变为哗变,无论结果如何,首当其冲的,就是他们这群不给予请愿者满意答复的大臣们。

情状不容小觑,更不容敷衍着草草了事。涉及到自己的切身利益,这几乎成为了所有人的认知。

不过,莫要期望着多数的大臣们能够理解这群请愿的士兵,更莫要奢望着多数的大臣们能够不记恨这数万士兵。作为自诩人上人的文人雅士,他们的世界里自己人为上。他们的理想国里,连皇帝都是垂拱而治,何况这战场上充当死亡数字的人下人。郑族的作恶,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是郑族做得不干净,仅此而已。

很简单的一个例子。

天底下倾国倾城、国色天香的美女,不躺在自己这些白衣如雪风度翩翩的儒家雅客身下,难道要躺在那些泥潭里打滚、满口浑话淫语的粗鄙、肮脏的乡下汉子身下?那岂不是糟~蹋了上天给人们的恩赐?给自己的赏赐?

把与自己所期待的世界格格不入的东西定义为恶,定义为错,定义为坏人,定义为异类,定义为必死之人,是人类的通病;而文人雅士,是其中的主力军,是冲锋陷阵的排头兵。

当然,武官除外。这一点,表现在两者的分层对立、怒目而视上面。

如此类似的心态,一部分人只是在考虑着如何适当地给士兵们些许交代,而非满足他们的请愿。不可否认,也有一部分文人文臣在真正地为百姓着想;但同类中多数人的无动于衷,被他们看到了眼中,所以他们不约而同地决定,再给他们些教训,哪怕是自己陪着受累。

至少是经过历练的人精,他们压着自己的性子,明智地选择不做出头鸟。可作为新生代的士子,作为继承人的学生们,在听闻了士兵堵门的消息,倒先一步忍不住沸腾起来了。

这还得了,自己都没有向圣上请愿,你们这群粗鲁不堪的汉子竟敢先行一步,这不是赤~裸~裸地打我们文人书生的脸吗!

没想到自己堂堂君子,竟被一群小人给逼迫住了!立即,一股怒气涌上他们的心头。

再有有心人的煽动,左右逢源的人、甚至一些原本赞同严惩郑族的人顾不得立场,纷纷从家门、学堂中出来,聚集到了一起,准备为郑家请愿——已经无所谓立场了,他们站到了所谓自己的队伍当中去,试图维护着自己那不知所谓的尊严。

而当数百人大摇大摆地往宫门口前来之时,准备就这么与士兵们熬下去、不了了之的一些文臣们,脸色逐渐难看起来。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不谈,稻草脑袋饭桶肚皮不谈,加剧矛盾加剧对立更不用谈,单单是数百与数万,就是显然的对比。

所谓请愿,尤其是人数众多的大型请愿,于统治者而言,从来都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明里暗里,事后肯定会处理、处罚一批相关人员的。这群没脑子的家伙,竟然顶着一颗光秃秃的脑袋往人家刀口上撞!

早知道即便是同样的处罚,那边数万人分摊与这边数百人分摊,就是完全不同的结果啊!恨铁不成钢的哪些人,几近将牙齿咬碎。

那数百名堵住宫门的书生,换来了对面的士兵怒目而视无所谓,他们毫无畏惧地反瞪了回去,并以此为荣。可身后同样不善的目光,让他们开始面面厮觑,心生踌躇与隐隐退却之心。

可惜,开弓没有回头箭,他们已经没有了勇气退回去,没有退却的机会;卑微脆弱的自尊心,也不容他们有所退缩。他们忽然庆幸起来,自己面对的是手无寸铁的士兵,而不是面对着数万名带刀带枪的铁血杀神。

躲进皇宫等待收尾的李世民,在听闻了消息后,喜怒参半的同时,觉得自己所言的不动脑子的高谈阔论,用在他们身上,正好。

而另一面,躲在家中得到了消息的孔颖达,只觉自己瞬间老了几岁。自己精心配合着,努力压抑着,尽心暗示乃至明示着,谁料还有数百人被所谓的热血充了头。

其中,竟不乏学业精湛之辈!毫无疑问,如若他们走上仕途,未来必定会是一方大员。可现在,他们热血高涨之时,却注定失去了未来。孔颖达为他们的未来感到惋惜,却不准备为他们开脱。

《尚书》中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孔颖达心生的惋惜,仅仅是持续了须臾的时间。

身为人臣的他,下一刻已经开始为李世民考虑,考虑这群受到重罚的书生们的身后之事;也就是,如何才能尽可能减少他们对大唐朝廷的憎恨,如何才能让他们尽可能少甚至不给大唐带来麻烦、带来仇恨。

没有可能由莫须有的罪名而斩草除根,失去了原先优越生活的士子们,天上地下的极端差别,日后不择手段的报复,亦或者是仇恨的叠加、传承,在所难免。同样,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所谓的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心性,熟读了经书、史书、传说,孔颖达明白得很。

幸好,隐王殿下将崇文馆的学生们拉出去了。否则,一旦有一两个不开眼的学生经由他人挑拨参与其中,哪怕仅是露个面,便也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甚至改变结局。

如此看来,长孙皇后跟着学生们一道出宫,也有安定学生的意思吧。有孙思邈之孙女孙囡囡跟着,再有长孙皇后坐镇,一些有心参与的人,找不到机会逃遁回来;即使是不幸意外生命垂危,也有人时刻候着。

如此看来,一切都在当今圣上的掌控之中了。沉不下心来的学生们,估计着陛下也看不上。就是不知道,当今圣上是否将他们带来的潜在威胁考虑在内。毕竟,都是有了一定治国安邦的本事的人呐。

皱眉思索了一会儿,孔颖达颤颤着站起来,往着书房门口一步一步慢慢走去……

黄昏将至,老人悄悄地造访了阎府。

可怜的阎家小娘子,没了父亲在家坐镇,母亲又是奉行不轻易见外人的原则,别人要悄悄拜访,自己也只能偷偷派人去找叔父,敢怒不敢言。

此时的时间临近傍晚时分,老人走在木桥上,举目望出去,桂花林子的上方,夕阳彤红。目光移动,触目所及,皆是些古雅的建筑。游目四顾下,这场景在他来说是极其怀念的院落。

老人走走停停,跟随着领路的仆人来到画房之时,早已到访的客人仍旧与少主人在工作着。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客人的委托;不类似宣称等价交换的李承道,这位特殊的客人,是少主人无法拒绝的那种。

是虞世南。

虞世南,李世民称他忠谠,友悌,博文,词藻,书翰,为五绝。虞世南不在,就妄得李世民这么高的评价了。至少,忠谠一项会是名副其实。

孔颖达负责崇文馆,虞世南负责国子监。广义上,外面闹事的学生,多数是他的门生。

虞世南的在访,孔颖达没有太多的惊奇。从窗外看,见阎家小娘子身前画板上的画作,孔颖达只是微微皱了皱眉头,随后却是露出了淡淡的微笑。

片刻之后,那无声的笑容在脸上逐渐扩大,孔颖达闭着嘴唇轻轻摇了摇头,转身往着来时的路回去;一路上微微笑着,笑得似乎是整个身体都有些颤抖。整个过程无声无息,如若不是事后阎府的下人禀告,阎家小娘子根本不知道他来过。

随后赶到的阎立本送走了虞世南,示意着侄女无需声张,就当作不知道孔颖达来过……

虞世南与孔颖达是偷学了李承道的师,才到阎府的。

虞世南从阎府出来,夹着一幅画拄着拐杖一步一步地向宫门口走去。步伐坚定,他的身体却有些微微颤抖。从背后看他的身影,与寂寥无人的环境相映衬着,有些许难以掩饰无法忽略的萧瑟。

虞世南前往着的方向,通往皇宫的宫门口。

他拄着拐杖从远方慢慢临近之时,由于士兵们受到书生们的刺激而包围了道路的缘故,几乎没人看到他的到来。相较而言瘦弱的身躯,虞世南当然挤不进去。

将态度放的很低,他轻拍了拍面前卫士的背,请求他让一让放自己进去。

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他重复着同样的话,全部一个个请求过去。直到有人认出他来,第一时间朝后挤了挤,主动给他让路。被挤的人刚想回头骂问,见到了他,口中的话不自觉咽了下去。如此默默地感染着周围,到了中段,已经是所有的士兵自发给他让路了。

前面的书生还在纳闷着大头兵们在搞什么鬼,而后虞世南便出现在他们眼前。

既然这群学生依旧是国子监的在读生,那么虞世南就还是他们的老师。古训的尊师重道,他们必须得遵守。

不过,学生们的纷纷弯腰行礼,虞世南侧身躲过。领头的几个书生脸色微变,转瞬恢复过来,交换了个眼色,他们不动声色的挤过去,想要搀扶着虞世南。不料,虞世南却动了动拐杖不留情面地拨开他们。

不看学生们的难看脸色,虞世南走到宫门口,将怀中的画卷奉过去,对着门口照常站岗的禁卫笑着拜托说道“麻烦两位将士,帮老头子把这副画挂在宫门口……没关系,陛下怪罪下来,老头子一人承担”

站岗的两位士兵自然认得这位当朝大臣,丝毫不敢有所怠慢,二话不说接过画,张罗着要帮他挂上去。

城楼上的大臣们,根本没有留意到这老头的消失。但是,发现他出场的那一刻起便明白了,要结束了!同样,也要出事!

同类推荐
  • 你该知道的中国历史(下)

    你该知道的中国历史(下)

    《你该知道的中国历史(下)》讲述了中国的近代历史,主要内容包括:晚清七十年——侵略、反抗与近代化探索相互交织;民主共和与专制复辟博弈的十年;国共两“兄弟”的合作与内战三部分,能让读者了解到历史中的重大事件、经典典故、著名人物乃至文化内涵。本书中源远流长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是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动力,作为中华儿女,了解中国过去所发生的大事,体味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 穿越之帝王传奇

    穿越之帝王传奇

    重生成为了亡国之君,深知命运结局,却誓要打破历史轨迹,逆改亡国天命。他开始了智斗奸臣、外御强敌之路,而他的命运又会不会因此改变,众多谜底探寻开来。
  • 南宋天骄

    南宋天骄

    工科研究生朱恩泽,一不小心来到南宋,本来想金华门前唱名做一名救国救民的士大夫,可宋金战争却把朱恩泽变成地位低下的武将。武将就武将吧!只要能拯救华夏民族,朱恩泽并不在乎自己的职位,可当他为国立下盖世功勋的时候,等待他的却是功高盖主可杀之的命运。是做愚忠的岳飞还是奋起造反?如果造反成功,君临天下的朱恩泽能不带着华夏民族率先开始大航海?能不能在华夏的土地上率先开始工业革命?……一切尽在本书。
  • 小话三国:小人物的腾挪与算计

    小话三国:小人物的腾挪与算计

    三国这点事儿,可大可小。往大了说,涉及到两国邦交、上层意识形态;往小了说,则与人际关系、个人修养挂上钩。大人物读三国,爱放置于宏大的历史叙事中激扬文字;小辈读三国,爱在个体现象中探讨简单的厚黑之术。“全民读史”一夜之间成为潮流话题,“三国事”更是成为最通俗的大众研究话题。原因无他,三国充满了人情练达、权谋角力,中国人又热衷“与人斗”,“三国事”简直就是一部葵花宝典。于是我们在各大书店的陈列架上看到各种有关解读趣说三国的读物层出不穷,在机场候机大厅中听到各位大师名家将“三国事”很专业地安插到人生规划的每个阶段。但,当历史走下神坛,很可能就变成一种扯淡。扯淡的人生不需要解释。扯淡的历史需要忏悔。
  • 历史的碎片:侧击辛亥

    历史的碎片:侧击辛亥

    本书为张鸣精选的一组历史随笔。作者以老辣笔法,独特另类的视角,触及晚清民国诸多大大小小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诸如皇宫之隐秘,女人之别样,君臣之分别,文人之脾气,军阀之脸谱,武夫之性格, “男人的辫子”,“洋人的胡子”,等等,构成一幅晚清民初的群像图,透过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和不为人知的奇闻轶事,折射出历史深处所隐藏的秘密和真相。细细品读这些正史瞧不上的鸡零狗碎般的故事,真切感受到了历史的真实,感受到它的血与肉,更看到那纷扰世界中的另一番景致。
热门推荐
  • 艾多斯·舒立凡

    艾多斯·舒立凡

    《艾多斯·舒立凡》是艾多斯·阿曼泰的一次带有实验性的写作,也是他对本民族文化的一次精神之旅。50个故事如同珍珠,被文学的红线穿缀起来,向读者展示了哈萨克族美好的精神财富,也展示了这位年轻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优秀的艺术才华。
  • 功夫小子都市护花

    功夫小子都市护花

    从小在山上学得一身功夫,为送小妹上学踏上繁华都市,出手救落水母女并意外成为校花的贴身保镖,至此桃花不断,遭遇被妞泡的烦恼......美若天仙的暴力校花,温婉知性的单身妈妈,懵懂痴缠的失忆悍女,变幻莫测的偏执女警,温柔善良的老师姐姐,娇憨可爱的清纯小妹.....还有那被上苍诅咒的灰姑娘,那个才是他的最终选择?亲情,友情和爱情,当三者发生变化的时候,他又该如何面对?没等他理清感情的头绪,伴随着神秘凤凰于飞玉坠的泄密,一个更大的危机出现了......
  • Confidence

    Confiden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胡言乱语

    胡言乱语

    大事小事古今事,事事胡言。真语假语疯癫语,语语乱语……这是一部胡言乱语呢,还是一部胡言乱语呢,还是一部胡言乱语呢。
  • 樱兰贵族学院的坏女孩

    樱兰贵族学院的坏女孩

    此作品已废!!!等我重新修改以后在写!!!!!!!!!!!!!!!!!!!!!!!!11
  • 赢在心态

    赢在心态

    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心态。心态在于随时变化,人要随时调整心态。今天的态度,决定明天的成功。
  • 天台智者大师发愿文

    天台智者大师发愿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恶魔在左天使在右

    恶魔在左天使在右

    从某天倒霉的午饭之后,剧变的新生活宛如动车车票降临到叶顺和她的死党思彤身上,本校的大众白马王子Fly和他那摇身一变从书呆子变为黑马王子的好友夏风从此进入了她们的生活,恶魔和天使,从此在这宝贵的大学回忆中始终陪伴在她们左右。但是,人生这段漫长的路,陪她们走到最后的又会是谁?爱情这篇长篇小说里,恶魔和天使,是过客还是主角?
  • 喜相逢

    喜相逢

    自从大理寺少卿纪大人上任之后,江月不得不每日提醒自己——不要惹纪大人!千万不要惹纪大人!“大人,您不觉得卑职还不错?”“嗯,比衙门口那两个石狮子强一点——能跑,会跳!”女扮男装小官差VS高岭之花纪大人!
  • 中华营养百味:好太太美食

    中华营养百味:好太太美食

    “要想抓住男人的心,首先要抓住男人的胃。”身为一名好太太,一手色香味俱全的佳肴是必须掌握的。“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掌握了一手让人垂涎欲滴的厨艺更是轻松调和家庭关系的便捷方法。好太太怎么可以少了一手好厨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