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019900000006

第6章 识别关系定位,成为社交大赢家(3)

于是,林肯和助手就折回到走廊的拐角处,悄悄地关注着那个女士的动静。一会儿,那个女士就站了起来,她环顾一下四周,发现没人,就掸去身上的尘土,恢复了常态,继续前行。等那个女士渐行渐远,助手有些疑惑不解地看着林肯,林肯淡淡一笑,反问道:年轻人,如果你不小心摔了一跤,你愿意让人看到自己那副倒霉的样子吗?助手听后,顿时恍然大悟,对林肯更加敬重。

林肯的这一举动有效地维护了那位女士的自尊,同时也赢得了助手的敬重与爱戴。所以说,尊重他人者必被他人所尊重。

7.自我妨碍:我就是没努力而已,我要是……

心理学家琼斯与伯格拉斯在1978年第一次提出了“自我妨碍”这个概念,他们认为自我妨碍是个体为了回避或降低不佳表现给自己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采取一系列行为和措施,将失败的原因外化的现象。自我妨碍是影响社交关系的另一个因素。

有时个体为了维护自尊,常常会使用一些策略,从而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其中自我妨碍策略就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药丸和智力测验”的实验,证明了自我妨碍的存在。实验者让美国哈佛大学的学生回答一些智力难题,然后在一定的时间告诉被试者:“这是你目前为止的最高分!”之后,给被试者呈现两种药丸,被试者必须服用其中的一种能继续下面的题目。告知被试者,一种药丸有助于人的智力的提升,另一种则会对智力活动造成一定的干扰。实验结果是,多数学生会挑选第二种,以便为不久可能出现的糟糕成绩提供借口。

心理学家莱瑞和谢帕德从个体能否对行为进行控制这个角度将自我妨碍行为分为行动式自我妨碍和自陈式自我妨碍两种。

行动式自我妨碍是个体为了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归因,而事先采取的一系列个体所能控制的对成功不利的行为策略,如学生在考试之前喝酒、吃药、减少努力以及设立过高的成就目标。

自陈式自我妨碍是个体在从事任务之前,为将来可能的失败寻找一系列不可控制的借口,一些可能会影响自己发挥水平的因素,如个体声称的测验焦虑、创伤性的生活事件和疾病等。

在人际交往中,行动式自我妨碍虽然为可能的社交失败提供了更可信的借口,但由于个体做出了减少努力的行为,使表现受到影响,从而降低了社交成功的可能性;自陈式自我妨碍只是为社交可能的失败提供了一个借口,这个借口可能并不存在,并不影响个体的努力,对社交表现不会产生真正的影响,因此不会减少个体社交成功的机会。

为了回避或降低不佳表现给自己带来的负面影响,有些人会采取一系列行为和措施,故意失败,并将失败的原因外化。

过多进行自我妨碍行为,会降低自我效能感,增加社交失败的可能性,继而又会加重自我妨碍行为,陷入恶性循环中。

自我妨碍的基本动机是保护自我价值,保护自尊,维护自我形象。另外,在人际交往中,个体对自己在公众面前形象的关心超过对自己实际能力的关心,自我妨碍策略还是一种保护和提高社会尊严的印象管理策略。

阿金等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被试者在公开场合的自我妨碍倾向显著高于私下情境中的自我妨碍倾向。

卡文顿的研究表明:尽管个体在事后有充足的理由让他人相信表现差并不代表缺乏能力,但他们仍用“懒惰”等消极词汇来描述自己。

蒂斯的研究发现,低自尊的个体进行自我妨碍是为了保护自尊,维持公众形象,而高自尊的个体进行自我妨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增强公众形象。

法拉利的研究发现:社会导向的完美主义者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要求,因而在公开场合下更倾向于使用自我妨碍策略,在私人场合下则不一定;高个人导向的完美主义者对自己的要求很高,比低个人导向的完美主义者在公开和私人的情境下都更易于进行自我妨碍行为。

自我妨碍行为对社交产生的后果,可从对个体和他人的影响两方面来看。对于个体来说,在社交过程中,过多进行自我妨碍行为,会降低自我效能感,增加社交失败的可能性,继而又会加重自我妨碍行为,陷入恶性循环中;对他人来讲,尽管他人不会对自我妨碍者做出有关能力等方面的负面归因,却会让他们产生不好的印象,与没有自我妨碍的人相比,自我妨碍者往往会得到他人更低的评价。

归根结底,自我防碍行为的出现是由于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不自信以及对自尊心的强烈保护欲。所以要避免和根除自我妨碍行为,应该着重培养自信心和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使自己能够直面问题,经得起挫折。这些问题的避免和解决,无疑为彼此成为朋友增添了更大的可能。

8.自信是社交最主要的法宝

自信是社交中的重要品质,社交中的自信是在不断地社交活动中得到的。通过尝试才有可能得到自信,因为尝试才有可能带来成功,而成功能让人们重拾信心。

在一项大约有4万人参与的“个性品质对人在交往过程中的作用”的调查中发现,社交中5种最受欢迎的个性品质依次是自信、真诚、信任、热情和克制,“自信”居于首位。由此可见,人们都愿意与自信的人交往。自信能让人散发出激情的光芒,吸引着他人的目光。

但在社交中有自信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一个社会习得的过程,也就是说自信是人们在不断的社会交往实践中学习得来的。一旦一个人在某种社交场合获得成功,就会强化他成功的信念,这种信念能使他更自信。同样的,失败的社交经历也会强化一个人失败的观念,甚至产生心理学上所说的“习得性无助”。

美国心理学家塞里格曼做了一项经典实验,他把一只狗关在一只装有蜂鸣器的笼子里,只要蜂鸣器一响,他就用不足以致命的电流电击这条狗。起初,狗难以忍受,便在笼子里上蹿下跳,但是依然无法躲避电击,结果只有痛苦抽搐。在接下来的实验里,塞里格曼先把笼门打开,并在蜂鸣器响过之后也未立即施加电击。然而,这条狗非但没有从笼子里逃出来,反而在大门敞开的笼子里等待痛苦的降临,甚至不等电击出现就倒地抽搐。

狗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之前的失败经历——在实验的早期无论它怎么努力都摆脱不了电击,渐渐地形成了一种无助感。即使环境改变——笼门打开时,他也因为先前的经验而放弃了或并未产生逃脱行为,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如果一个人在社交中反复受挫——一种习得性无助出现,就会造成极大的心灵困扰,若不能尽快从这种困扰中摆脱出来,便会陷入沮丧和无助中,从而产生无论怎么努力都于事无补的观念,进而放弃一切社交努力,也使自己的社交处境更为恶化。

王艳生在一个教师家庭,从小父母就对她要求很严格,养成了王艳沉静内向的性格。在她看来,安静听话、认真做事是最重要的。

即将踏入大学的时候,父母为了让王艳在外面多长几个心眼,又给她灌输了一番“世人险恶”的思想。因此,上了大学之后,王艳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敢与人交往,除了上课,常常一个人待在宿舍里。她也从不参加任何学生工作,也没有参加过学校的任何社会实践活动,直到大学毕业,王艳都没有交到一个很要好的朋友。

在毕业找工作时,王艳参加了一次又一次的面试,但是都以失败而告终,因为她在回答问题时非常自卑,说话紧张、语无伦次、面红耳赤,没有任何单位看重她。毕业一年多,王艳仍没有找到工作。她不敢到人才市场或者招聘会直接投简历,因为她怕面对被招聘人员无情地拒绝的尴尬。因此,她选择从网上投简历,但是有时候有单位通知面试时,她又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去了肯定会被拒绝,于是,干脆就不去。现在王艳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每天的生活都毫无希望。

因为从小受父母偏执教育观念的影响,造成了王艳性格内向、不敢与人交往的心态。这种心态影响着她的学习、工作、生活以致恶性循环。

这样的恶性循环,对于个体重新建立社交自信是于事无补的。个体应该明白的是,通过尝试才有可能习得自信,因为尝试才有可能带来成功,而成功能让人们重拾信心。就像赛车手一样,如果他在一个拐弯处出了问题,那么以后每次到这个拐弯的时候就会心虚;如果他再次经历成功,他就会特别有信心,并认识到这个过程并不难。

这便是一个习得的过程。所以,要想培养自己的自信,就要走出自我封闭的圈子,积极地与外界进行交往,不断增加自己社交成功的经验,在成功中获得更大的自信。

同类推荐
  • 为什么总是别人吃肉我喝汤

    为什么总是别人吃肉我喝汤

    为什么幸运的人总幸运,倒霉的人总倒霉?每一个人都有诸多的不如意,在生活、事业、感情、人际关系、经济收入各方面都各有各的烦恼。看着与你曾经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人,现在过得比你好,赚得比你多,你的失落会进一步放大。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距?我们应当如何去正视?是怨天怨地还是埋头苦干?这正是本书要告诉你的答案。要让事情改变,先改变自己;要让事情变得更好,先让自己变得更好。如果你感觉自己做事不成功,做人不快乐,生活不幸福,你首先要努力检讨自己,你必定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 给大忙人读的哲理书

    给大忙人读的哲理书

    阐述了当代人在工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与压力,并给出中肯的建议,如何去缓解压力,解决当前的问题。让自己的工作事半功倍,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美好。
  • 早领悟,早幸福

    早领悟,早幸福

    领悟人生哲理,踏上成功之路,开启幸福之门。人生的哲理年轻时不明白,也不曾想要去明白。中年时想要明白,却经常想不明白。年老时都已明白,失去的东西却太多了。早一天领悟,就早一天少走弯路,少受挫折,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平稳、顺利,使我们加快走向成功的步伐,早日拥有幸福。
  • 行走社会100诀

    行走社会100诀

    1部值得传世的经典着作;100条社会生存的必备法则该怎么在社会上行走,才能够平安稳健?有没有什么样的行为准则,能够立足社会,永保不败?《社会行走100诀》的作者李赫,以其犀利的文字,将社会行走必备的观念、行为准则,以及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现象、人与人之间互动的原则做了十分详尽且精准的剖析,甚至还进一步探讨了人的心态。这不是一本教人诈术的书,书中也没有取巧、投机的行为和心态,书中的100条法则,不但条理分明,且字字珠玑,即便是充满人生哲理的书,在作者的笔下,也仍然处处透着恒常不变的智慧,是一本值得传世的智慧之书。
  • 摇椅边的心灵盛宴(听外婆讲那些人生的智慧)

    摇椅边的心灵盛宴(听外婆讲那些人生的智慧)

    《摇椅边的心灵盛宴——听外婆讲那些人生的智慧》一书以月份为单位,分十二部分,内容涉及广泛,不论是寓言、传说,还是名家趣事、邻里小事,应有尽有。本书文字清新、说理透彻,又毫无堆砌累赘之感,每个故事都是一道心灵大餐,每个哲理都是一盏人生明灯,在我们为孩子呈现的这桌心灵盛宴上,相信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能找到自己想要的那份感动和充实。”小船儿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夸我是好宝宝,大姑子,小舅子,年糕里藏着一粒大枣子……“回荡的童谣中,我们从未走远,因为那是生命的吟唱,那是一种无穷的力量,在黑暗中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热门推荐
  • 环战

    环战

    神器之灾,家族灭门,血海深仇,月农觉醒,嬉笑间执掌杀道。废物之姿掌握泰钧之力,神环主宰月农偏要逆天而行。四大天灾,九大遗灵,月农一一掌握,一步一登天。为星女,为大哥,月农武逆天道,为亲人,为朋友,月农两肋插刀。星族来犯,冰神,丹神,符神,阳神,月神,兽神,众神开道,神庭臣服,魔殿跪拜,大道万千,尽化我手,上演月农神话。执掌乾坤,不服来战——月农。
  • 天赎

    天赎

    一个小人物崛起的故事,一步一个脚印的走着,一个又一个敌人被踩下去,用自己的实力和智慧,不断地向上爬!一个小人物爬到顶端的故事
  • 青瑶夫人

    青瑶夫人

    曾经两情相悦的丈夫在新人的陪伴下,亲口说出的“烧吧”,还有亲手射出的火箭,让被缚在柴堆上的“荡妇”江沈氏从此死亡。
  • 三葬和尚

    三葬和尚

    三葬说:“我是个和尚,但我不信佛,因为你是佛,我是佛,众生皆佛。”三葬又说:“我不是魔,但我心中有魔,你是魔,他也是魔,众生皆魔。”三葬总是说出这样大逆不道的话。三葬因为一块奇怪的青石板,卷入了四大祖僵(赢勾、后卿、旱魃、将臣)的旋窝之中,让我们看这个奇怪的和尚,怎样降妖除魔,捍卫自己的道。
  • 鞭扫天下

    鞭扫天下

    西汉中期,宣帝乱世。各色小丑纷纷出动,闹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装可怜?扮同情?表忠心?show赤胆?看我一鞭打得你原形毕露,满脸桃花开!哎~~那边的谁谁,我说的不是你啊!你别走啊!
  • 我不知会遇见你

    我不知会遇见你

    温暖的命运守护者。施敏觉得老天爷一定是在跟她开玩笑,结婚前夕被秘书告知她怀了自己未婚夫的娃,好不容易鼓足勇气逃婚,却碰见了一个超级自大狂,施敏想:难道是我上辈子造了什么孽?后来有人偷偷地问陶一周,这么漂亮的媳妇儿你是怎么骗到手的?他嘴角一抽,倍儿嘚瑟地说:“一不小心在海边捡的。”
  • 地球新人类

    地球新人类

    神秘陨石,神秘势力,是外星入侵,还是命运的开始.........
  • 盛世婚宠之天价萌妻

    盛世婚宠之天价萌妻

    患有隐疾的丈夫,刁蛮无理的婆婆,奸诈狡猾的小三,一年的无性婚姻到头来换回一纸冰冷的离婚协议。谁说被弃的糟糠之妻就不配拥有闪光的人生?她偏要拐个暖心总裁一路开挂走上白富美的巅峰。只是……谁家总裁像她家这个这么不懂节制?哼,就让她带球绕世界跑一圈儿,看他还敢不敢这么‘夜夜求欢无度’!
  •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转移是这一趋势和规律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指出,要“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化水平的重大战略举措。因此,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加快,农村向城镇转移人口的数量将持续而快速地上涨,农民工市民化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
  • 而我只有我

    而我只有我

    我们正青春,爱得褪去一身骄傲。有一种现实却是,不管我们多努力去爱,都没有明天。2014年怀旧青春第一本青春大神夏七夕、微酸袅袅倾力推荐短篇女王风声晚凉蓄势一年,继《心动》热销过后,再度抒写痛至孤独的少年初恋。也许唯有刻骨铭心的失去,最能纪念我们的青春。我再也不会奋不顾身地去爱一个人了,哪怕那个人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