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900200000005

第5章 下岗再就业熊廷弼找到份苦差事

努尔哈赤使用以假代真计策,让自己大儿子代善冒充明军第一路军杜松部队增援,代善真是好样的,一刀就砍死了刘挺,明军辨不清哪些是自己人,互相残杀,最终败亡。

辽东经略杨镐老先生依然在沈阳指挥若定,得到马林败报消息,依然传令督促刘铤、李如柏两军前进。接下来情况大家都知道了,只有李如柏领军回来。明军总的来说丧师辱国。这可忙坏了明廷的言官们,平时早就看他不顺眼了,就开始骂人,动动嘴皮子了。等待杨镐的当然是三尺监狱,甚至掉脑袋的事情。

那么,究竟萨尔浒战役为什么会失败了?小小的后金割据势力竟然能够以少胜多呢?

一、监督制衡控制的体制性因素扼杀了军队战斗力。明中期以后,皇帝害怕武将拥兵自重,造反,因此压制武将地位,往往有战争事端,都是派文臣统领军队,文臣地位提高,文臣率兵出征,又加总督军务衔,总督成为文臣第一重任。这就是典型的外行指挥内行,业余选手指挥专业选手。古代人早就意识到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也搞出个三权分立、三权制衡,地方上明代中叶以后,太监的权力扩大,拥有出使、监军、镇守、侦察臣民等大权,在辽东战场上也不例外,太监代表皇帝监督将帅用兵权利。明朝晚期军队总体上衰弱腐朽,军政日益昏暗,战斗力也随之锐减,具体表现有虚报战功,杀死一个人,说成十个、百个,导致晋阶升官太多,军官数量大增,在蓟镇一边分为四镇,一镇又分三路,设官比原额几二十倍,官员多了,说话的多了,干活的少了,享受待遇高了,不想打仗。其次冒领粮饷,空名支饷,编制10万人的部队,实际仅有5万,老弱病残、关系户居多,同时军官对士兵恣意克剥,诸如克扣军饷,侵占屯田,差遣役使等皆是。贿赂公行,兵力虚弱,平时操练、军事演习流于形式。财政匮乏,军饷不足,由于官员上下贪污,税使掠夺以及豪强欺隐赋税,朝廷的税收却是有减无增,很多部队整建制的领不到军饷,军心浮动。这种现象影响到后来几次的辽东决战战场,最终导致明王朝的全线溃亡。如何破解腐败侵蚀部队战斗力,这个课题依然值得研究。

二、天时地利都在努尔哈赤那一边。前面说到,明军选择寒冬腊月进攻,对于后金军队来说,他们就生活在哪里,已经习惯了天寒地冻;明朝军队从全国各地征调而来,水土不服,极端恶劣条件下还作战,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个挑战。努尔哈赤利用有利地形,坚壁清野,加上游击战争,巧妙地各个击破明军。总体上明军实力远胜于后金军,但是各个战场,因为采取运动战、游击战,具体到每次战役都是后金军占优势。

三、打工仔的心态和垂死挣扎的拼搏。明军将领、士兵只是打工仔,帮着皇帝大人打工,去前线打仗,看到形式好,就上前冲,抢点战利品;形势不妙,撒腿就跑,保住小命。那时候,电脑办公系统不发达,换个地方,换个名字就能活下来。后金军却不一样,这对于他们来说是生死之战,一旦战败,家破人亡鬼吹灯,因此努尔哈赤御驾亲征,几个儿子带头杀敌。

四、没有政权就没有腐败,没有中层梗阻,可以指挥到具体每个士兵。努尔哈赤的军国一体、八旗制度,实事求是地说他们就占领几个小城堡,没有掌握政权,还不尝到政权导致腐败、导致相互制衡、争权夺利等等一些列问题,努尔哈赤亲自上阵,可以指挥到任何一个角落,不存在违抗军令、蒙混搪塞现象。如果大明皇帝御驾亲征效果肯定会好于派个经略使强一些,因为他有绝对权威,太监也不敢唧唧歪歪的,粮草、军饷也能供应齐全,这些都是现实的问题。

五、八旗制度。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取得节节胜利。随着势力扩大,人口增多,他于160)建立黄、白、红、蓝四旗,后来创建了八旗制度,把后金管辖下的所有人都编在旗内。再后来扩大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它是军事建制职能,同事具有行政和生产职能。八旗初建时兵民合一,全民皆兵,凡满洲成员皆隶于满洲八旗之下。旗的组织具有军事、行政和生产等多方面职能。入关前,八旗兵丁平时从事生产劳动,战时荷戈从征,军械粮草自备。这样既解决军队问题,还不用花钱,草创之初的政权都是这样,极具战斗力和杀伤力。

可见,萨尔浒战役结局早已经在各自制度、军事政治实力对比中有了结果,战争只是政治的继续,说的一点都不错,以后几次决战再一次证实了双方制度的优越对比。

话说杨镐老先生被下课了,在京城第一号监狱里面找到了一份稳定工作,不用再忧国忧民,劳心伤神了。这个苦逼的差事掉到了熊廷弼的头上。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熊廷弼受命巡按辽东。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以兵部右侍郎代杨镐经略辽东,招集流亡,整肃军令,造战车,治火器,浚壕缮城,守备大固。熹宗即位,天启元年(1621年),后金天命汗努尔哈赤攻破辽阳,再任辽东经略。与广宁(今辽宁北镇)巡抚王化贞不和,终致兵败溃退,广宁失守。沦为囚犯的他又不幸陷入党争,以前虽为楚党,但与东林党关系密切,且与东林六君子也关系匪浅。并传言有杨涟弹劾阉党的奏疏就出自熊廷弼之手。后为阉党所害,天启五年(1625年)被杀,并传首九边。

熊廷弼(1569年—1625年),在人间转悠了56个春秋,湖广江夏人。贫寒子弟,放牛之余读书刻苦强记,湖广省高考状元,成绩很棒(乡试第一名),书读得很好,中进士,干过推官、御史职务,巡按辽东。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辽东巡抚赵楫与总兵官李成梁放弃宽甸地方的八百里领土,把当地六万老百姓迁移到内地来安家。因此,明朝关外底盘越来越少,熊廷弼根据辽东地多闲置情况,让军卒的三分之一屯田、耕种,自给自足,减轻朝廷负担,每年收获粟米一百三十万石。明神宗特地颁布诏书表示赞成,命令在边境各处推行。熊廷弼老先生喜欢防守政策,修造城堡,构筑军事要塞防卫,保存有生力量。当然他也搞一下正风肃纪工作,杜绝送礼,绝不姑息养奸,辽地的风尚、纲纪为之大振。特别是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在与后金军的萨尔浒之战中,经略杨镐指挥的十二万大军惨败,从此明朝力量大衰,在辽东失去优势,不得不由进攻转为防御。熊廷弼善于防守思想主导国家政策,也符合明朝实际,因此熊廷弼代替了杨镐成为新的一任辽东经略。他认为要守住开原,明朝的附属国朝鲜、叶赫等就有信心,牵制后金,给后金构成腹背之患态势。熊廷弼还没离开北京开原就失守了,走到山海关,铁岭又失守了,沈阳和其他城堡的军民一时间全都逃窜了,辽阳一带人心不安。熊廷弼兼程向前,遇到逃出来的,就劝说他们回去。把逃将刘遇节、王捷、王文鼎斩首来祭奠死节的将士。把贪污的将领陈伦给宰了,并上书弹劾、罢免了总兵官李如桢,用李怀信替换了他。他督促士兵打造战车,置办火器,开挖战濠,修筑城墙,做御敌守城的准备。他的命令坚决,有法必行,几个月下来,守备大为牢固了。接着他上书明神宗进呈方略:“请召集军队十八万人分布在云阳、清河、抚顺、柴河、三岔儿、镇江等战略要地,首尾呼应,小的战事各自拒敌防守,大敌来时则互相接应、援助。另外再挑选精兵悍将组织游击,乘机出动,攻掠敌人的零散兵马,扰乱他们的耕种和放牧,轮番出击,使敌人疲于奔命,然后瞅准机会进兵剿敌。”奏章递上后,明神宗听从了他的建议。

熊廷弼刚到辽地时,命令佥事韩原善前往安抚沈阳,韩原善害怕,不肯去。接着派佥事阎鸣泰去,阎鸣泰走到虎皮驿,大哭而返。廷弼于是亲往巡视,从虎皮驿抵达沈阳,又冒雪夜往抚顺。总兵贺世贤用距离敌人太近来阻挠他,熊廷弼说:“冰雪满地,敌人想不到我会来的。”于是打鼓奏乐进入抚顺城。当时正是兵祸以后,几百里地不见人影,廷弼祭祀了那些为国事死亡的将士,哭了一场。接着在奉集显示了一番军威,察看了当地的地理形势,然后返回。一路上所到之处都招集流民,修整防守战具,分派兵马驻扎,因此当地军民的心重新稳定下来了。

同类推荐
  • 大清的角落: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碎片

    大清的角落: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碎片

    在近三百年的风雨岁月里,苍茫的山河之间缠绕着几许挥之不去的疑云和梦魇,泛黄的历史册页交织着血泪情仇的奋争和苦难,历史的波涛里更是飘荡着难以言说的激情梦想和家国离乱。那些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在历史的壮阔舞台上演绎了一幕幕壮怀激烈、荡气回肠的故事,给后人留下了不尽的回味。本书通过一段段妙趣横生的故事,分门别类地堆积起那个封建王朝的逸闻秘史,以轻松的文笔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清朝庙堂与江湖之间角角落落的风景。局部文本貌似戏说,却有史实为依据。一个逝去时代的缤纷史实,清晰逼真地呈现在读者的视野中。
  • 三国狙击手

    三国狙击手

    笑看天下烽烟起,王者乱世主沉浮,坐拥雄兵百万甲,几番生死渡苍茫。生灵涂炭沙染血,天下大统止干戈,是非成败皆虚空,功过自有后人评。穿越了,我来到了东汉末年,乱世出英雄的年代,我又该做些什么?泡小乔戏貂蝉?俗!降吕布收赵云?更俗!结曹操拜刘备?俗不可耐!我有我的美人,我有我的猛将,我有我的雄才大略!且看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如何带领一群同样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一同狙击魏蜀吴的三国格局!A签作品,不会太监的,列位看官放心收藏。
  • 辛亥:国运1911

    辛亥:国运1911

    本书介绍了清末黄花岗起义、立宪运动、保路运动、武昌起义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展现了1911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 再兴明朝

    再兴明朝

    明朝,一大波特种兵来袭,你准备好了吗?崇祯,你的中兴抱负还记得吗?扶大厦之将倾;力挽天下之狂澜;本天师再给你一次机会!
  • 中国1864—1911:大清最后岁月非官方记事

    中国1864—1911:大清最后岁月非官方记事

    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落幕;1911年,清室退位,辛亥革命催生出了一个新中国。前者尴尬地意味着中兴,后者一度被寄望为民族新生。在这似是而非的中兴与新生之间,有一个王朝日趋一日地走向穷途末路;更有一个新时代艰难地萌芽和恣意的生长。洪秀全不满足于只做精神领袖、斌椿努力想用儒家术语把西方“清廷化”、曾国藩深信可以用“以命抵命”的模式处理教案、那些归国的幼童成了有原罪的“思想犯”、维新领袖康有为的作伪成癖……这些历史的细节背后,都潜伏着成败的契机;也唯有在这些细节里,才能窥见那一段历史的真实表情,还原一个真实的“中国从何处来,向何处去”。作为关注“辛亥革命”这一话题的通俗读物,本书另辟蹊径,把探索的目光远眺到辛亥革命发生之前的50年,细致梳理了从1864年太平天国彻底失败、清政府得以乱中求生,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在炮火声中退出历史舞台的过程。作者逐年考查了这一历史进程中清政府寻求变革、寻求国强民富及国家安定的努力,同时着重探究了政治精英群体的观念转型,以及统治阶层面对世界大变局的畏缩、试探、沮丧等心理。 同时本书稿以资料扎实见长,对史料的解读很有分寸,并在可读性上作了一定的尝试,每篇文章都以“年度事件”“相关言论”等几部分构成,全书可看作是一部1864—1911年间的简略编年史。
热门推荐
  • 赏金帝国10086

    赏金帝国10086

    这一切并非偶然,而是必然。—2437年7月卡基洛德在亚市处以绞刑
  • 本非同根生

    本非同根生

    何暮景认为,他们本就非同根生,也就没有相煎何太急之说。左桑榆于他而言就是附属品,不管他同不同意,都不得将其转增。左桑榆认为何暮景是毁了她一切的凶手,他抽去她的筋骨让她只能依附他而活。他们最后的结果只能是灭亡。(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网王之晨露遇阳落

    网王之晨露遇阳落

    她的清晨的露水,遇到阳光就会挥散消失。当她遇到“光”时,她的心却不由自主的追逐起“光”的脚步。情景一:“那个……老师,能麻烦您带下路吗?”“我不是老师!”情景二:“那个,先生,能麻烦你把我的钱包还给我吗?”“……我不是小偷!”
  • 王者天下之无敌兵王

    王者天下之无敌兵王

    一场血案之后一名小人物,卓不凡物霸道崛起,国家仇,兄弟恨,在一次次的血雨腥风之中不断捍卫着自己的尊严。在乱世之中成就一翻霸业。看小人物如何逆袭成功,成就自己的王道!
  • 大明小宫女

    大明小宫女

    莫名穿回大明,数次起死回生。守护了宁嫔的生命却守不住一世安宁,阻挡了血腥的杀戳却化不开千古宿仇。壬寅年的那一次回眸,注定了执子之手。庚戌年的那一场浩劫,失散了纯真挚情。是选择?是放弃?是留下?是回来?且看大明小宫女的传奇一生。
  • 真命魔痞

    真命魔痞

    莫大官人是整个城郡最帅的痞子,但可惜他也是最霉啥都没的痞子,平时没事喜欢调戏调戏郡里的黄花大闺女和青楼的头牌,只不过一次偷窥青楼的头牌和郡守家的崽子苟合被发现的时候,他只能被暴揍一顿之后扔到了乱葬岗中,而这一天正好是三月三传说中的鬼节,他的人生也因为这一天开始暴走!
  • The Island Pharisees

    The Island Pharise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妈咪要淡定

    妈咪要淡定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特工杀手,她是特工界和杀手界令人闻风丧胆的火爆女子。却不曾想到因为她最爱的L115A3狙击枪的走火而穿越到异界,还带着一个腹黑又强大的儿子。美中不足的是她儿子的爹居然不知道是谁!该怎么说呢,她是亏了还是赚到了?应该是赚到了吧!但是占了人家的身体就该为她报仇吧!比如说什么庶妹后妈,宠妾灭妻的爹。
  • 那个恶魔擦过我的肩

    那个恶魔擦过我的肩

    一次意外的校园嫉妒仇恨,让她——何小月发现自己的青梅竹马——萧星星的一个秘密。多年之后,不同的经历,不同的生活,改变了他们。又一次相见,又一段爱恨情仇。多年前的事情,自己的父母,到底是为了什么?这一切,原来只是假象?
  • 疑梦千年

    疑梦千年

    上班3个星期以来,迎来的第一笔生意竟然就是找回沈万三的聚宝盆?这个事务所的每个成员好像都很厉害的样子,当然除了我。一个知晓天下事的老板,一个行踪莫测的帅哥,一个美丽骄傲的小偷,一个爱做蛋糕的程序员。好像是这样子的,谁知道呢!为什么我的老邻居会成为聚宝盆被盗的凶手?上班途中被劫至神秘地宫是偶然么?一个月不到聚宝盆奇迹回归,这事就这么完了?一直不喜欢我的小伙伴竟然为我挡枪?为什么事务所那个安静的小姑娘会突然发狂?重点是:我只是个打工仔阿!!我祖上三代没犯过事阿!为什么这一切看起来跟我有脱不了的关系阿!(作者:课业繁重,连更有困难,请大家谅解一下(^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