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859500000020

第20章 【馍】

人的意念,有时候往往就是在一件不经意的事和物中,如水墨弹入纸间,缓缓绽衍开来。

昨晚看书,入睡较晚。今早一起来,时钟已快指到8点。没来得及吃早餐,顺便在上班的早点摊上买了一块馍填腹。当我刚咽下这块油腻浓浓的馍时,脑海里却浮现出母亲的身影。

我家八姊妹,我属最小的一个。在上世纪中页,那个三年闹饥荒;人为与大自然灾害时期,要想把这个,包括我爷爷在内,共有十一口人的大家庭中,让每一个人的生命尽量不受到饥饿的吞噬,并使他们都能生存下来,这对我那个勤俭、善良,持家有方的母亲来说,实在是一个天大的难事。在饥饿与生命的抗衡中,母亲以一般人难以承受的压力,用一颗慈爱之心、超常人的智慧、顽强的毅力,和她那殊有的人格魅力;除爷爷年迈之外,最终,我们十颗生命在母亲的呵护下,终于从苦难的泥泞中挣扎了出来。

什么叫‘馍’在那个难忘的岁月,对我非常陌生,因为我的幼年从来没有见到过‘馍’这个东西。后来慢慢才得知‘馍’是一个很好吃的东西,所以就一直期盼着,有那么一天能亲口尝到它。可是反过来又想,在那个年代,就连一碗稀粥,或者一块小小的锅粑,都相争如命,这那里还有什么‘馍’哟。三年自然灾难,让那些有着数千年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良好风德,已基本遗忘殆尽。人情、友情,亲情,变得冷漠无情,偶尔会产生人性的变异。记得;当年在一个寒冷,还下着蒙蒙细雨的冬天早晨,和往常一样,我拉着母亲的衣角,在大众食堂门口,排着长长的队,领到了一碗不到一两米的稀粥后,便坐在食堂屋檐下冰凉的青石板上。母亲把稀粥放到我手上说:“快吃吧,要不过一会就冷了”。我抬起头,看着母亲惆怅的笑容说:“妈,你不吃,我也不吃”。母亲说:“孩子,妈不饿”。在我们母子反复推让几遍后,母亲才无奈地说:“好吧,我们都吃”。就这样你一口我一口地,足足用了10多分钟的时间,才把一碗稀粥喝完。旁边一些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们母子俩,一位个年近70的老奶奶说:“你们看看,多好的一对母子哟”。她的话音未落,我也正在用舌尖旋转着嘴角上的残留物时,只听到一阵脚步声和追喊声,从我们身边擦过。“不孝的狗东西,快馍馍还给我,要不然老子打死你”……当我起身一看,只见得我们邻里一位姓钟,大约40多岁的大伯,正气喘喘地追赶着前面手里拿着一个玉米馍馍他那不到十五岁的二儿子。听说,大伯在食堂炉灶角落,捡得一块玉米馍馍拿着手里正准备吃时,就被身边的这个儿子看见了,便一把抢了过去,扭头就跑。他父亲就气急败坏地对儿子紧追不舍,就是要想讨回那块馍。由于当早晨天下着细雨,大伯追儿子手中馍馍心急,便滑倒在一块青石板地上,头部碰裂了一道大口,血一直往外流。可他仍然站了起来,不顾头部和腿部伤口的疼痛,跌跌撞撞地继续追赶着儿子。就在大伯追上儿子时,那馍的一半,已经被儿子吞下肚。为争得剩下的一半,父子俩便厮打在一起,要不是旁人们极力将来他们拉开和劝解,这一场馍馍风波,不知道怎样才能得以平息。想起那一场景,至今让人心酸不已。大伯因追儿子头部受伤,腿部也甩成骨折,回到家里便卧床不起,没多久就离开了人世。

大约1964年,我四个较大的哥姐们相继参加工作并成了家;也正是三年自然灾害后的一个丰收年,民风遗俗相继慢慢恢复。当年,正值清明时节,听父母说;哥姐们都要回家祭祖——扫墓【我们成都平原叫上坟】母亲还要做带肉馅的清明馍馍呢。我很好奇,就在头天一大早,和比我大两岁的么姐跟随着母亲;由于么姐一直很喜欢唱歌,我便和她一块唱着儿时的歌谣,踏着阳春三月的晨晖,一边追逐着田野里的蝴蝶,一边嬉戏着篱笆旁,小溪的春波嫩水,蹦蹦跳跳地和母亲忙碌在田埂河边,采摘着我们当地在清明节祭祖时,做馍必不可少的那青香透人的艾草尖。次日,全家相聚,忙忙碌碌,炉灶台上,那锅里用竹条编制的蒸笼格里,冒出一股股沁人心脾香味,它让我那颗幼小的心灵怎么也按捺不住,便搬出一根小木登,站在上面直瞪瞪地,朝着热气腾腾的竹笼子看去,可又总是靠不近它,我就叫么姐把我抱了起来,她刚刚把我抱起,我就俯身向热气腾腾的蒸笼揍了过去,想揭开竹笼盖。我这么一移动,使本来大不了我不少的么姐脚一滑,手就顺势松开了我,把我甩了下来,使我的鼻梁部,在炉灶石扳上,碰破了一个有米粒大的口子,让我痛苦流涕,父母当即把么姐狠狠地批评一番。就这样,这颗米粒大的疤痕虽然不起眼,可它却永远留在了我的鼻梁上中央和我终生难忘的记忆里。

当祭祖仪式完后,母亲把热腾腾的清明馍端在我面前,我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母亲笑着对我说:“慢慢吃,别噎着,还有呢”。我问母亲:“妈,你怎么不吃呢,你也吃呀”。她说:“妈小时候吃馍吃得多,你们还是第一次吃呢,就好好吃一顿吧”。虽然我年纪不大,可由于母亲常年的教诲,让我们从小就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人之间的;忠孝、义、爱、尊。就像我们当年眼前看到的那样,父亲和母亲孝敬老爷爷,总是百般关怀亲切。再回想那个年代,一年只有那么一次清明节的机会才能吃到馍,更何况这已经是她们多年未吃过的清明馍了,有又谁不想吃呢。虽然我当时想的,不是像现在文字上写的这样,富有逻辑思维语言性,但,的确那颗幼小的心灵,在母亲长期的儒学教育中,还有她长期对老爷爷的尊重孝敬那感人场面,让我那小小的心灵就明白一个道理;儿子就是要爱母亲、尊重母亲、孝敬母亲,我一个人就是不能这样把馍吃下去。想到这里,我便用筷子夹了一个馍,直往母亲嘴边送去,她一边笑着,一边轻轻地搂住我便把馍吃了下去。当我第一次吃到母亲亲手做的馍时,感觉特别的可口香甜。那个时候做的清明馍非常传统,很有讲究的。它的主要成分就是;糯米和普通大米各一半,打磨成粉状,再和磨成泥汁的艾草浆渗合一起,然后把莴笋土豆剁成黄豆大的颗粒,加上少许腊肉等为馅,就这样,成都川西坝子历史上传承下来的,第一道清明祭祖食品,便延续至今。

随着历史的变迁,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清明馍早已不是什么奢侈品了,并不限季节地搬上了桌面。那些年,每当在外地工作或者学习的哥姐们探亲回家,总要请母亲做上几十个清明馍,吃罢后,各自打包捎给他们的亲朋好友。就连远在上海军医大学读书的四哥,只要寒暑假返回上海时,就得带上数个清明馍回去。母亲心灵手巧、勤劳俭节、聪慧过人,这是我们当地所有人共认的。我们八姊妹一生为有这样的母亲常常感到自豪骄傲。母亲做清明有独道之处,由她做的清明馍永近闻名。就连在成都成了家的哥哥姐姐他们的亲人,每年清明节都要来我家吃上一顿由母亲做的;纯自然味、郁香无比的清明馍。今天的馍,除了多了一些肉和其它不明油物外;尽管它显得光滑、饱满、油亮,甚至还有些诱人,可当我咽下它的时候,总觉得它始终不及母亲当年做的馍;那么自然、可口、芳香、甜美,更没有那么亲切。因为母亲做的馍,除了里面有她那份智慧和辛劳,更包含着她对儿女们的慈祥与博大的爱。

同类推荐
  • 胡适的圈子

    胡适的圈子

    本书从胡适的朋友圈着手,切入胡适波澜起伏的人生与情感世界,作者舍弃了那种常见的文史资料堆积的枯燥写法,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打捞胡适与朋友们交往中发生的一个个鲜活、生动、有趣的故事,给读者以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本书还配有150幅十分珍贵的历史照片,照片也以生动传神的生活照为主,进一步勾勒出胡适丰富的情感世界,让读者看到大师亲切、温情的一面。
  • 何处是他乡

    何处是他乡

    《何处是他乡》记录了作者游走于东西方文化的心得感悟,一半是海外经历、一半是海归思考,旨在为那些准备出国的朋友提供有益的视点,告诉他们国外的生活绝非那么美好,但也并没有那么艰辛。同时也为那些准备回国或已经回国的朋友增强留下来的信心,不知何处是他乡,只因为,处处皆是故乡。作者文字间大城、小城之美丽,不在于美食、美景或历史的沧桑往事,而是那种游离于周遭之外,对美的审视和享受美的过程后的缤纷感,是有意无意地在东西文化中间穿梭的沉淀与收获。
  • 文学研究会与中国现代文学制度

    文学研究会与中国现代文学制度

    本书吸取了当今文学制度研究的最新成果,并卓有成效地将其运用到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文学研究会”的考察中,分别从“文学研究会的文学社团组织制度”、“文学研究会的职业作家创作制度”、 “文学研究会的编辑体制与传播制度”、 “文学研究会的文学论争与批评制度”等几方面对“文学研究会”的制度体系进行了探讨,为文学社团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一些为传统文本研究、作家研究、审美研究所忽视的材料,也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对拓宽与加深我们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理解具有启示意义。
  • 幽微处的亮光(《花园丛书》)

    幽微处的亮光(《花园丛书》)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收得《藏园游记》一书,每于颓唐之际接读,辄耽于其文字的雄深雅健,而迷醉不能自拔。最先拜读的是《光绪戊戌旋蜀舟行日记》,这是他逗留北京考试,从少年到青年,首次返川的行路日记,满纸故园之思。既多古典式细腻刻画的笔触,更时有印象式的笔墨予以调和;舟泊陆行,一路风尘,以移步换景的山河风景为经纬,穿插市井风貌、生活方式,地方人物的人生沉浮,劳顿、忧伤、惊喜之余,还有一种近乡情怯的清空和孤寂……那是诗的泥土,也是烟火人间的泥土。一部游记,层次极其丰富而又分明,味道深醇,读之令人心情低回不已。
  • 纳兰性德全集第二册:词集

    纳兰性德全集第二册:词集

    纳兰性德,清初著名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全集共分为四册,第一、二册为词:除包括《通志堂集》的三百阙外,另增加了四十九阙,并附《纳兰成德传》(纳兰性德,原名成德)一篇。
热门推荐
  • Adventures among Books

    Adventures among Book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凤栖梧桐

    凤栖梧桐

    后娘难为,续弦更难为!姐姐临终遗命,将妹妹配给姐夫作续弦。且看君家三小姐雪绮,嫁给她要叫一声“大姐夫”的表哥为续弦后,在婆家过得“内院”生活。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妖孽倾城妃

    妖孽倾城妃

    女主腹黑,男主更黑。正所谓一山更比一山高~
  • 遇见你刚刚好

    遇见你刚刚好

    90后旗舰小说家,讲述最有诗意最浪漫唯美的爱情故事。一个中英混血儿和一个美籍小提琴家,由一次街头的偶然相遇并一见钟情,到互相克服各种阻碍,最终走在一起,成为恋人……整个故事有如童话一般,简单又纯真,充满诗意和张力。这世上真的有爱情吗?很多人对此持怀疑态度,但此书告诉我们,这世界不但有爱情,还有纯粹的爱情。你要相信,总有一个人,正在人海中焦急地寻觅着你的踪迹,兴许明天就会带上一颗赤诚的心与你相遇。你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
  • 易烊千玺梨涡太美

    易烊千玺梨涡太美

    “因为你是晓晓,小汐和晓晓都有两个x,就像以前你,小汐说自己叫小汐有两个x,然后小汐叫我小玺时我也有两个x,这样我们两个到哪就不害怕会丢失了,现在我不是找到你了吗”“那以后不要离开我了”.............说了不离开了,你为什么离开了,那好,我走了.....他离开了,她走了,他等了两年,而她,想念了他两年,如果遇见了,我愿意放弃所有来爱你,只要你不走,我就不怕.......
  • 刘备发迹史

    刘备发迹史

    三国是个战国纷飞,群雄并起的时代,就像《三国演义》片尾曲中所唱“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可是时空变化,岁月流逝,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却不曾被带走,那些在历史的天地中纵横驰骋的鲜活面孔,跨越前年,依然在眼前飞扬,在我们心中永恒……谨以《刘备发迹史》献给不向命运屈服的英雄刘备,向非一般的刘玄德致敬!
  • 女人30+保鲜攻略

    女人30+保鲜攻略

    本书分别从心态、感情、家庭、事业、人际、情绪、生活、气质八个方面告诉30岁以上的女人,如何永葆青春的魅力、如何以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工作,如何用理性的方法经营自己的家庭和情感。如何做一个知性而活得漂亮的女人。
  • 都市孽龙

    都市孽龙

    冰河世纪,上古时期,一个不为人知的世界,它是否存在于地球?宇宙间最强大的战斗民族诞生出了一种神秘的力量。古老的神话一一现世,凶残的生物纷纷出现在了人类所居住的地球之上。我们的主角猎艳群芳,遇神杀神,遇魔杀魔为大家演义一场全新的玄幻风云。
  • 情爱鲜师:压倒小受学生
  • 争霸轮回

    争霸轮回

    一缕清风荡银河,永恒的圣光照耀出时光长河,轮回现,战周天斗万界,试问谁执轮回掌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