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会那稳重、淳朴和有着浓郁、厚重的乡村历史文化,与现代小康生活雍华的和贵中,好想以雕花的心情,去雕刻、品味鱼江村,那外慧秀中内蕴的同时,它更让你心花锦簇绽艳,情绪难收。它给我们这些地地道道的老川西坝子人的心灵上,增添了一层敬慕和自豪着;川西坝子那亘古不变的真切感动。
初夏,一场沥沥细雨,洗去了物叶上的积沙尘泥。夹裹在雨中的晨风,给从旱春中挣扎出来的生命,捎来了一丝阔别已久的香甜和惬意。乘着季节的芬芳,聆听起新农村一曲曲清韵不绝的召唤,我们来到了富有传奇色彩的;什邡市洛水镇这个远近闻名的鱼江村。
鱼江村,地处章山洛水与石亭江畔之间。它北靠洛水古镇,东依石亭江腹,与历史古郡绵竹一衣带水,隔江相望;西贴蜿蜒、平坦、宽阔的北京大道【5·12特大地震后,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援建的一条白油路大道】紧衔四季翠绿如春的崟华山脉。鱼江村,因千年西海白鱼仙子美丽动人的传说而得名。从空中俯瞰鱼江村,它身型酷似完整无缺、而又鳞甲斑斓的一条硕大的鱼。其纵伸2.5公里,横跨1.5公里。总占地面积约2000余亩,人口2000左右。5·12特大地震前,一条通往村落的机耕泥道,弯道甚多,大小坑洼不计其数。此路有:“下雨成泥潭,两步一晃动,三步一跌跤,周身泥汤汤,让人尴尬叫苦不迭。”而晴朗天,这条路只要风吹车过,便扬尘弥漫,让路边门户紧闭,过路人不得不以衣袖掩鼻遮面。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这块历史有名的风水宝地,就这样被无赖地闲置与孤贫着。在只有以水稻、小麦为单一产业方式里,鱼江村这块得天独厚的丰富资源,未能得以充分挖掘利用,从而使里的村民,只有依乡水山麓为邻,靠天‘老爷’吃饭。造成年青汉子找媳妇难等难堪局面。又由于经济文化的的贫乏,使其这里的人们法律知识淡薄,常年引起村民、邻里、夫妻、兄弟姊妹、婆媳之间,纠分矛盾和社会治安事件频发。本来这个有着历史美名的鱼江村,却为远近闻名的矛盾村、事故村、闹事村,是当地政府深为头疼之村。地方政府又多次以下“药”都未见一隙成效,使这个村竟成了无法自理的老大难村。改革开放,给鱼江村带来了一线生机。可是好景不长,5·12一场特大地震,把这个正在精蕴而生的梦彻底扑灭了。鱼江村却成了洛水镇在地震中,受灾最重村落这一,一场特大地震,几乎使这个村回到了那不堪回首的历史原点。
大爱无疆,民族一脉。5·12特大地震后,鱼江村在社会各界和当地政府的关爱支持下,尤其是在北京市延庆县,‘绿十字会’生态文化传播中心,和李连杰壹基金的大力支持引导下,一个着眼长远发展的现代化新农村正在这里悄悄蕴纭而生。该村领导班子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以挖掘千年白鱼仙子美丽传奇故事和真实的历史名人轶事,与本村得天独厚的优势相结合,逐步打造和形成了,以绿色鱼文化发展为中心的,多元化旅游发展业基地。其中,建造600余亩白鱼河河滩地,修建了11000平方米的旅游商业出租房,210栋、545套可居的一个崭新的鱼江村模式。整个建筑均依托继承了,传统的川西历史民风民俗,那灰瓦素壁的低碳特色格调。
从村委会办公处,到霓虹灯光活动广场【鱼眼广场】;从环保民居别墅体验区,到感恩、自立、自行教育中心,再到溪河、湿地、桥亭、憩园书廊;从花卉农作物种植地,到休闲集散地,处处生机勃勃,物景鲜嫩。像鲜花在盛开、碧绿在飞舞似的。它让我们看到了新农村的生命在这里成长、发展、延伸。鱼江村的一花一草、一树一乔、一溪一河、一巷一道、一院一栋,总是布局的那么新颖有序,让人看去就那么赏心悦目、适性地赞叹不已。再从外围到绿地、商铺,整体看去,它是街而又非市,像休闲憩园,又酷似一位名画师,精心巧作的,至今川西坝子少见的,新式田园蓝图的精美画卷。它显得却是那么得体、典雅、温馨而又如此般清爽宁静。
午饭后,因我没带水,在绕村子游览近一小时里,觉得口渴,当看到绿道两旁一排排整齐有序的农家乐时,情不自禁地感叹道;这里怎么这么多农家乐哟!我直径向一家走去。随即向正坐在屋檐下唠嗑的一位老者说道:“老板,你这里又水买吗,我买一瓶?”一位中妇女笑道:“同志,我们这里没有老板。”我道:“这不是农家乐吗?”中年妇女:“哈哈,我们这里不是农家乐,全都是村民住房,你渴了里面有矿泉水,就进去倒吧。”茫然里我感到既亲切又尴尬。随即我进屋,在取水的同时,我窥视了这院内外。只见得这院前;盆景序列,花卉高低参差争艳,细木秀立,向日葵朵朵茁壮;屋檐大红灯笼悬挂,门窗透露壁而又左右对联醒目吉祥。屋内,居室宽亮,家设齐全潮流。大屏幕液晶电视正歌朗舞旋;正值雨后柔软阳光洒地,在那院绿地上,竟是蝶飞蜂鸣,果树丫头,雀鸟嬉戏……这些让我看得痴迷目痒,心花怒放。想来这里虽不是农家乐,可它那样的亲切闲雅,是至今我所看到的众多农家乐不可媲美的。一番“偷”视后,在他们的热情邀请下,我便与他们摆起了龙门阵。交谈中,在我的好奇心下,他们兴致勃勃地谈起了鱼江村的历史变迁。当今天他们感受到这幸福、美满、温馨、富足的生活时,深深感谢党和政府、社会各界给予鱼江村莫大的关爱。那中年妇女说:“我们几代人从来没有这样幸福快乐过,要是我的父母亲还在的活着的话,他们不知道有多么的高兴。”
据他们介绍,今天的鱼江村,已经具备有实施齐全、是有着综合性的现代典范村。它在以多元化产业发展基础上,形成了;观光、采拮、垂钓、餐饮、住宿、休闲,聚会等,具有文化艺术的绿色集散地。该村把历史文化转换成生产力。在大部分土地被政府征用后,少许田地和宅前宅后闲地,均被村民们充分地利用了起来。在种植着各种花卉和农作物的同时,还较大面积地种植了新品种向日葵。一年一度的向日葵花观赏节,引来不少省内外和国外友人前来观赏。尽管土地被政府征用,但是每个村民每月都有可观的固定收入。与此同时,除了个别外出打工的村民外,该村基本没有一个闲置的人,他们都在村的新型产业园区里有一份满意的工作。当他们介绍到这里时,我插话道‘哈哈,大嫂,大哥,你们可是拿双份工资哟。’中年妇女道:“那当然,当年我们农村人羡慕你们城里人,哈哈,现在你们羡慕我们了吧,哈哈……”是啊!想起真的有些面愧呢。
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感恩社会,敬孝老人,从去年的重阳节开始,鱼江村便举办了重阳节,由老年人或者其家属报名,前来参加由村委会组织,免费一天的餐饮娱乐聚会。其气势宏大,影响之深,受到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好评。当年那缺孝、多事的鱼江村,今天变得如此亲切、祥和,可爱。今天的鱼江村,是一个中国新农村梦的缩影。在一阵朴实真切的交谈中,为赶时间,我与他们笑言握手道别,又不时地回头招手,看着她们和他们那幸福、善良的面容。
美丽富饶的鱼江村,与它那脍炙人口的众多美丽传说,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它除了有那动人的白鱼仙子传说外,仍有历史的真实记印。相传,晋国初,当年蜀国五虎上将之一的赵子龙后裔,为躲避司马家族的追杀,携赵家兵马和家眷,翻秦岭、探索道,一路艰辛入川,几经周拆,在细番考察后,便驻扎在今天的鱼江村所在地。当年的鱼江村旁是河浪滔滔,船筏险向横渡,其西北面又靠绵绵大山。此地水土丰盛肥沃,是兵家驻扎之良地故,赵式兵马家眷在驻了下来。白天,男人打仗夜巡防,妇老做饭插播种桑麻而持续数年。随着三国统一后慢慢地稳定下来,少了分争战乱,赵氏后裔便卸甲归田,定居于此,从此敷衍他们的世世代代。
今天,鱼江村在覆盖着历史灰烬、彰显出绚丽多彩,而富有音律般新农村的乐章中,在它经过岁月时光流动的磨砺中,它却深深地蕴涵着中华民族,千年缠绵不绝的生命呼唤。今天的鱼江村;酷似春花绽放,山水绿开。犹如翡翠精碧夺目,让人仰慕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