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83700000015

第15章 圆通领导才能激发组织力(2)

姜子牙已经指出,一般的人会失败,就是因为见善而怠,时至而疑,知非而处。见善而怠,即一个强人只顾自己面子,明知道下属提出的是好主意,但是因为下属的主意比自己的好,就感到没有面子,所以不支持下属,甚至有意刁难。时至而疑,即时机已经来到了,但是你心里面犹豫不定,怀疑有人作弊,怀疑会上下属的当,这样就不能让你的下属发挥能力,也会错失良机。知非而处,即明知道自己是不对的,但是还要坚持下去,一错到底。一个强人如果明知道是好主意而不大力支持,明知道时机很好,却犹豫不定,明知道是错的,还坚持错到底,就是权力腐化的证明。强人专制,最后会使得上下彼此钩心斗角,产生信任危机。下属会产生这样的心态:你有权,你不给我好处,我当然就埋怨你。你可以做得到的,你偏不做,可见你对我不好,所以我就感觉不公平。这样长久下去,组织就会分崩离析。

民主时代需要强人,强人一定要允许下属有力。怎样判断下属有没有力呢?看他有没有班底。很多领导者因为一个人没有班底而重用他。这基本上没有错,因为一个人太早有班底,你重用他以后,他会始终牢牢守着这个班底,变成一个小圈子,没有办法用更多的人。一个人如果没有班底,而他本身又有才干,是可造之材,就应该提升他。但是他当了干部以后还没有班底,就表示他在组织方面,在领导方面是有缺失的。作为一个强人,你要允许干部有班底,这样他就能把事情做好,这也是强人之所以强的基础。因此我们扩展到中国式的创业方面。很多人觉得创业一定要离开原来的企业,到外面去另起炉灶,这才是中国式的创业,其实只说对一半。中国人在很多事情上都是兼顾的,你自己出去当老板是创业,你在原来的老板手下开一个分店,或者你创立一个部门,这也是创业。在旧社会,一个人从小拜师学艺,他的师父一手把他带大,他也很敬重师父。到了某一天,师父突然把他叫来说:“你已经18岁了,在我这12年了,我现在在东街又给你开了家分店,从下个月开始你就去那边当老板。”这才是中国式的创业。所以你可以当老板,我就扶持你当老板,你不适合当老板,我就让你当干部。各人有各人的才华,有不同的表现场合,不要强求一致,这是非常有道理的。

在内部创业方面,我们先要允许一个人有班底,他的班底越大,他所负的责任越重,他的部门人员就越多,甚至他的预算也越大,这样他就等于开创了基业。只要老板能够允许重要的干部拥有强有力的班底,能够发展干部自己的构想,建立他自己的事业,我想他就已经创业了。宏碁实际上就是采取这种方法,只不过它是向下发展,而大多中国人是向上发展的。中国的老板一般是在最底部,老板支持干部,干部再支持他的班底,这样逐渐地向上开花结果。宏碁根据自己的情况,反其道而行之。方向稍微有一点不同,但是基本精神是一样的。

用脸色管理让下属自动自发

人们常说,管理是通过别人的手来完成工作。这句话基本上是对的,但是也害死很多人。很多人没听过这句话时,事必躬亲,做得很多。但是听了这句话以后,认为自己不能做,否则就不叫做管理,所以就变成什么事都不做。一个人由事必躬亲到什么事都不做,这是两个极端,都是错的。这句话我们要小心听。每个人多少自己做一点事情,同时也要通过别人来完成一些事,只是在比例上不同而已,完全自己做或者完全让别人来做都是错的。

这个比例是按照管理的三个阶层来设定的。比如基层,大部分时间是在做事,所以在做事的比例上,应该是整个企业里比例最大的。如果基层还要说通过别人来完成工作,真不晓得他要通过谁。比如一个技术工要装零件,当然得他自己去装,而不能再通过别人。所以基层做事的成分最大,管理的成分最小。但是基层除了做事以外,还要具备改善的意识。虽然天天在做事,但不要闷头去做,也要动脑筋想想,有没有办法做得更好。基层做到这点就差不多了。

中层干部,要动脑筋去想一些事情,也要真正动手去做一些事情,要费脑筋把人的问题解决,同时还要有本领让他的下属去做事。可见中层干部的情况复杂一点,一方面要动脑筋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要动手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还要让别人去做事情。

高层主管,大部分都是在动脑筋、动嘴巴,很少动手。动脑筋想怎样安人,怎样找到人才,怎样让下属去解决问题,怎样把紧急的事情交办下去。高层主管所做的事情没有一样是具体的,没有实际的行动。

所以越是高层,经由他人之手完成的比例越大;越是基层,经由他人之手完成的比例就越小,甚至普通员工完全是自己动手来完成工作的。

各级领导者要按照这个比例来调整自己的工作。比如车间主任,要不要自己做事情,得看具体情形。如果工人们都很熟练,他们做的事情都很固定,车间主任不需要坐在那里监督,不如做一些诸如排除故障、保养维修之类的活计。假定车间的工作很繁杂,必须有一个人监督生产线,那车间主任就不需要做事情,只负责巡视生产线,解决临时发生的问题就好了。中层干部最好把自己做事的部分稍微减少,把经常性的事务都推给下属去做,自己只做一些偶发的事,同时动脑筋想一些解决方案。高层主管越少动手越好,多动脑,多去安人,因为安人的工作越来越重要了。主管应该有权势,但是尽量不要运用,最好用脸色来管理,这是中国人最常用的方法。主管要培养下属学会观察自己的脸色,主管用脸色来管理,让下属自动自发,这才是艺术的表现。因此我们有三点具体的建议:第一,主管平常要和蔼一点,不要老是板着脸,你经常板脸,人家想看你的脸色也看不出来。第二,不要翻脸太快。翻脸比翻书还快,会让下属来不及调整,就显得奸诈阴险。第三,要考虑到下属响应的时间,给下属一点时间,他才能够看到你的脸色,然后自己去想办法调整,他调整过来后,你的脸色缓和下来,他就知道事情已经过去了。如果再给他一些鼓励的话,他就知道以后要自动自发才不会挨骂。所以觉得脸色管理不好的人,是他自己拿捏得不好,而不是脸色管理本身有什么问题。

太过重视口语上的沟通,实际上是行不通的。若发生什么事情都要讲出来对方才知道,但你一讲出来,对方又感觉到不愉快,怎么解决?比如一个司机开车很快,你坐他的车,直接批评他的话,就很危险。你要么不坐他的车,既然坐他的车,又嫌他这嫌他那,他开车时情绪就不会好,那最后谁倒霉?出了事你根本逃不掉的。那碰到类似的事要不要说出来?不能一概而论。人与人要长期在一起,你样样都说出来,你不说的时候他反而不知所措。不如让他养成主动看我们的脸色习惯自己调整得好,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给他脸色看,而是用脸色暗示他,这样做不对。他看到后自动去调整,然后我们把脸色改变过来,这有什么不好?

当然我们也不反对发号施令的领导方式,所以将领导方式分成正常式跟非常式。所谓正常式,就是说时间允许,就全力支持下属,让他从自动自发中去磨炼自己,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把指挥、监督降到最少,而把协调发挥到最高。但是事情紧急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行使指挥权,也可以发号施令。这样一来就两边兼顾,一个人能柔而不能刚,或者能刚而不能柔,都是不对的。

有很多人认为中国人是好好先生,就不能发脾气,中国人讲究人和,就不能有异议,中国人重视人际关系就没有办法兼顾工作绩效,这些观念应该彻底改过来。我们重视人际关系的目的是要提高工作绩效;我们对人柔和的目的是希望能够很强硬地坚持我们的原则;我们做好好先生,是希望事情能够做好。如果做不到二者兼顾,那我们就很危险。我们一再被骂成“和稀泥”的民族,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兼顾。所以正确的做法是,以圆满完成任务作为领导的基本目标,从这个角度来顾全大家的面子,一方面让大家愉快,另一方面又能实现目标,这就是刚柔并济。刚柔并济还不是最高的境界,如果让大家主动地来看你的脸色,主动地调整,你虽然刚,但是不用表现出来,用很柔和的方式就可以带动大家自动自发工作,这才是真正自动自发式的领导境界,也是中国人最喜欢的。

圆通领导就是合理推拖拉

企业刚成立的时候,谁也不会想到制度不制度的问题,但是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产生一些需求,希望有一些秩序,大家才不会乱糟糟的。这些需求最好确定下来,不要朝令夕改。如果企业里面有了这种需求,就是制度化的先兆。不管是方针、政策、流程或者计划,被制定以后,就叫做制度化。

制度化好不好,暂且不去分析,只是说制度化以后,就会发现,本来用来当做手段的制度,在不知不觉当中会变成目的。譬如说,规定你要在材料申请单上签字,目的是让你去检查一下所用的材料合不合适,但是后来你会认为签字就是目的,而不去看材料合不合适。如果一个企业把遵守制度当做最重要的事,那么这个企业已经官僚化了。制度化很容易走向官僚化,因为大家会把手段当做目的。

企业若是以遵守传统、习惯、规则、办法、制度为目的,必然会保守,必然不敢突破,一切照规定,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久而久之企业就会衰退。从没有制度到有制度,从制度化到官僚化,从官僚化到僵化,从僵化到衰退,这是很危险的过程。任何企业稳固之后,它对外的竞争力当然加强了,可是它对内官僚化的情况也跟着严重起来。我们发现管理层级过多,每个人都想逃避责任,不是往上推就是往下推,或者往左右推。同时每个人又很想追求自己的权力,总希望权力再大一点,可以为所欲为。这时候大家全心全意利用组织的盲点来谋取个人的私利,把自己的所作所为都看做正当的,此时制度就变成了人们的挡箭牌:对我有利的,就说这是制度的规定,对我有害的,也推说是制度的规定,而不是我不去做。这样一来,制度就会变成一点弹性都没有的东西,把每一个人都绑得死死的。这就是制度的坏处。

制度化一定会产生一大堆的规则,制度化也要求大家按照这一大堆规则去做事,于是不管发生任何事情,大家都说“没有办法,制度是这样规定的,我不能违反规定”。如果找不到相应的制度呢?就说一向都是这样做的。要么推给规定,要么推给传统。如果我们再要求平安无事,那最好就是不违反规则。这个时候我们就把业绩看得比较轻,“业绩不好我也没有办法,我遵守规则,不违反规则最重要”,这就叫做官僚作风。官僚作风最大的目的是保护自己,用规则来回避责任,“这是规则的责任,不是我的责任,与我无关”。一切照规定,大家都很愉快,都很顺利,可是企业就会突然遭遇到致命的伤害。这也是一种“和稀泥”的表现。

中国人不可以盲目推拖拉

我们如果喜欢制度化,就要避免官僚化。我们常说,中国人自己保平安最要紧,怕负责任,怕吃亏,又喜欢占小便宜。要满足这些需求,我们很自然地发展出一套所谓的“推拖拉”的本事。一推一拖一拉,责任都推到别人身上去,好处都拉到我身上来,就能满足我这种又不想负责任,又占小便宜的心理。

很多人对推拖拉一直非常厌恶,反感这种碰到事情总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敷衍塞责,最后不了了之的行为。我最初听到这样的话,觉得中国人就是这个样子,懂得推拖拉以后,觉得有这种看法的人其实不了解中国人,他把自己看得很高,把别人看得低。这里的“别人”,只是不包括他自己的中国人,而不包括外国人。中国人一看到外国人总觉得外国人行,一看到中国人总觉得中国人不行,但是我除外。我们千万不要跟着这些不明事理的人来指责中国人的推拖拉。

试问,不推不拖不拉,到底能不能行得通?有一个主管曾经对我说:“我带了二十几个人,其中有一个人,凡是新的业务、新的工作他都抢着做,他不推不拖不拉。”我说:“别人都是跟我抱怨下属推拖拉,你现在很幸运,碰到一个不推不拖不拉的人,你苦恼什么呢?”他听了以后也愣了一下,说:“这个人什么工作都抢着做,但是没有一件事情做得好。”一个不推不拖不拉的人,把工作抢去做,又做不好,可见推拖拉也有好处。我常常问别人:“主管给你分配工作,你马上就接受对不对?”他想了半天,不敢说对,也不敢说不对。我再问:“如果主管交给你工作,你推拖拉,这样对不对?”他还是不敢回答。可见主管交给我们工作,我们推拖拉不对,不推不拖不拉也不对。

举个例子,有一个工作,主管打算让甲做,可是看到乙在旁边,而乙又比较资深,不尊重一下乙,实在说不过去,所以他就说:“乙先生,请你帮忙好不好?”乙如果不推不拖不拉,主管就觉得很奇怪:“你到底会不会做?我只是稍微尊重你一下,你就真的要去做,那你叫我日后怎么对待你呢?”我们常常骂人家推拖拉,但是我们有没有想到不推不拖不拉有时候也会闯祸。假如主管跟乙说:“这个事情拜托你,好不好?”乙说:“我能力不足,恐怕不行。”推拖拉一下,主管又说:“我看你也挺忙的,不如我们让甲做,你觉得怎么样?”乙当然赞成。那这件事还是交给了主管心目的人选去做,而乙又不伤面子,不是大家很愉快吗?有人会觉得,何必这么麻烦,直截了当给甲做,根本不要理乙,不是更好吗?这样当然容易,可是乙的心里一定很别扭:我比他资深,你连尊重我一下都没有,可见你心目当中根本没有我的存在,那我以后还给你做什么事情?

同类推荐
  • 69条建言与忠告

    69条建言与忠告

    本书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审视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将自己的实践与近年来的观察、思考、体味与感悟总结和提炼出来,涵盖了企业选人用人、企业发展战略、经营理念、企业决策等诸多方面的内容,难能可贵,具有较好的参考性和警示性,相信广大读者看后能有所收获、有所启发。需要说明的是,企业领导人中,既有董事长,又有党委书记和总经理;既有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又有民营和合资企业的领导人。由于岗位、职责与企业性质的不同,他们思考和关注的重点不会相。《69条建言与忠告》涉及面较广,每一位企业领导人都应该取其所用、弃其不适,努力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好。
  • 赚钱要学温州人

    赚钱要学温州人

    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
  • 哈佛市场营销学

    哈佛市场营销学

    哈佛大学是美国最古老的高等学府,也是美国和世界最负盛誉的名牌大学之一。三百年来,哈佛大学人才辈出,有从政的美国总统,也有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学者,但更多的则是大财团中的决策者。《哈佛市场营销学》主要介绍了深受人们欢迎的哈佛营销学课程的内容,以及哈佛学子在市场营销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系统地分析了哈佛弟子们在企业管理策略、商场营销秘诀、为人处世艺术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它不但是初涉商界者的经典,也是经理们营销的至理名言。
  • 向张瑞敏学什么

    向张瑞敏学什么

    张瑞敏,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堪称“中国企业界的杰克·韦尔奇”。26年来他领导下的海尔从一家亏损147万元的小企业成长为全球营业额超千亿规模的跨国公司,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典范。张瑞敏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西方现代管理思想融会贯通,“兼收并蓄、创新发展、自成一家”,创造了富有中国特色而又充满竞争力的海尔文化。
  • 全世界杰出管理者都在读的30本书

    全世界杰出管理者都在读的30本书

    本书精心选取了或在管理学发展史上有重大突破的,或在管理理论的某个方面有实质性的公认的建树的,或在管理实践上有较大的和较为持久影响的30本经典著作。作者从这些广受赞誉的著作中提炼出核心内容,既有对大师生平与成就的介绍,又有原著的内容简介以及精彩语录,全面阐述出其所蕴含的优秀管理理念和处世哲学。
热门推荐
  • 错孕小秘书

    错孕小秘书

    她不过是不小心上错了床,他用得着连续数夜向她索欢吗?呜呜,才不要捏,她要逃,逃的远远地,叫他找不着她……却没想到,那数夜的肌肤之亲已经让她有了他的宝宝啦……
  • 能量进化

    能量进化

    末日到来,修真者现,末日过后,全球陷入了修真风波之中。林影一名天才少年,本应进入修真者行列之中,却因强权被人冒名顶替,与修真失之交臂。天无绝人之路,在他绝望之中,遭遇改造,拥有了稀有能量,不断升级,他今后的命运就是吸收能量,进化,进化,再进化!
  • 流浪鼠瑞恩2:钢铁城市

    流浪鼠瑞恩2:钢铁城市

    瑞恩是一只爱逞能的老鼠,因为自己的不懂装懂,让地下村的居民们误食鼠药,甚至连自己的父亲也未能幸免。伤心又肚饿的它离开了地下村,开始了流浪。途中,瑞恩结识了伙伴田鼠胖胖、“公主”朵夏尔和天才宠物“金丝边眼镜”卡尔。它们一起经历了农庄冒险、智斗猫头鹰、迷失在机器城市、宠物鼠大赛、雪崩逃生、勇斗海盗船、参与矿山救援……刺激又紧张的流浪路上,瑞恩一天天地成长起来了。
  • 盛世囚徒李世民

    盛世囚徒李世民

    李世民,是一位“稍逊风骚”的开国皇帝,也是公认的英明君主。他当上皇帝,并非名正言顺,“玄武门之变”是他人生中最大污点。从弑兄夺位,到贞观之治,李世民是如何成为明君的?他是如何打造出一个盛世大唐,从而名垂千古的?本书深入挖掘史料,描述大唐从玄武门之变到去世这一时期的历史,着力刻画了李世民以及诸位贞观名臣,反映了他们治理天下之道。
  • 网游之冥王降世

    网游之冥王降世

    这里是哪?我茫然的伫立于虚空之中,四周漆黑如墨,耳畔隐隐有流水之声。我已经不止一次梦见这个场景了,甚至在梦里,我都能感觉到我是在做梦。今天,那个老人还会出现吗?“孩子,世间有道,曰自然,曰朴拙。随心随性,道法自然。身不曾求华美,道义盎然。世间本不分邪正善恶,只要坚守道心,便是大德。”
  • 秦毒

    秦毒

    小镇在一夜之间惨遭恐怖病毒袭击,无人幸存而灾难的起因竟是因为始皇陵地抢救开掘当历史将那座伟大的王陵湮没了两千多年后,地宫终于因为难以承受巨大的封土重量趋于崩塌一连串惊人秘密伴着危机剥茧抽丝般呈现守卫王陵的巨猫散播出了令天下胆寒的病毒精美绝伦的大秦建筑艺术让人叹为观止当人们终于将足以中断人类历史的病毒消灭时,却不知一个更大的阴谋还隐藏在后面
  • 血棺飞尸

    血棺飞尸

    为纪念一代僵尸电影人林正英而著,喜剧,冒险,玄幻,怀旧。
  • 爱要有你才完美

    爱要有你才完美

    雪花静静地飘落着,飞舞的雪花落在女孩的掌心里,转瞬即逝。冬天,医院比别处都要冷一些,银装素裹的大地在别处也许是一片美景,但是在终年充满白色的医院周围,则多了一丝凄凉。医院前面的空地上,那棵挂满彩灯的雪松上已经积了一层厚厚的白雪,一个穿着白大褂的医生正踩着梯子把一个很大的星星挂件挂在上面,金黄的颜色给医院增添了不少生气。据说,只要谁拿到那颗大程度的星星,谁就可以心想事成。
  • 心灵真经

    心灵真经

    《心灵真经》是著名作家、诗人、文艺评论家殷谦的心灵感悟文集。它是《人经》三部曲的作品子集,对当今人们普遍表示“可以理解”的一些以时尚与潮流的“身份”出现的超低俗甚至庸俗的文化和社会现象进行了强烈的批判。
  • 西三旗:赵大年短篇小说选

    西三旗:赵大年短篇小说选

    本书包括:《五百里路呀》、《怪圈儿》、《活鱼》、《西三旗》等21篇小说和一篇报告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