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82700000007

第7章 人世多坎坷,有舍有得圆融处世(1)

佛家认为:“舍得舍得,有舍有得,大舍大得,欲求有得,先学施舍。”舍是一种付出,得是一种回报。不舍不得,越舍越得,要风得风,要雨得雨,随心所欲,有求必应,星云大师认为这是舍得的最高境界。只舍不得,便没有了舍的动力;只得不舍,则缺少得的源泉。人生就是如此,有舍有得,才能圆融一生。

看淡得失,坚持自己的梦想

有了理想,生命自然会有意义;有了理想,人生自然会有希望。

——星云大师

人的一生都在不断经历得到与失去,不管是得到还是失去,都是一时,而不能维持一世。重要的是,我们是否能够在得到与失去中,依旧不改初衷,坚持自己的梦想,把握自己的人生。

星云大师说:“得与失,关键在于人们如何把握自己的内心,把握自己的人生。”世事无常,诸相皆空,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有也好,无也好,都看作是镜花水月。看淡了得失,人生的意义也会有所不同。

小和尚释空遇到了一个难题:人人都说出家人皈依了佛门,就四大皆空。如果是这样,自己为什么要来到世上呢?

想了许久,释空也找不到答案,他只好去请教自己的师父。师父听了释空的问题后,说:“你觉得来到人世没有意义,是因为你没有看到世间属于我们的东西。”

“已经四大皆空了,还有什么属于我们呢?”释空不解地问道。

“太多了。自由的身心、超脱的意念、蓝天白云、险峻的高山、柔美的湖水,都属于我们。而这些都是因为我们四大皆空,才能够得到的东西。有了这些,人生还有什么不可以得到的呢?”师父回答。

“这些东西尘世间的人也拥有啊。”释空更加不明白师父的意思了。

“尘世间的人往往太在意自己的得失,有钱的人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金钱,有权的人希望能够得到更大的权力,他们的心思全在这些事物上面,根本无暇顾及更多的东西。”

听了师父的这番解释,释空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似乎明白了自己到人世间的意义了。

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有时会得到,有时会失去,如果我们不能把握好自己的内心,则很容易在得到中迷失方向,在失去中放弃追求。能够在得到与失去中,毫不动摇地坚持自己内心的人,实属不易。大多数人,在小有成就时,就会被眼前得到的利益所迷惑,忘记了自己的初衷,转而沉浸在现有的成就中。如果挣到了钱,则会努力挣更多的钱;如果得到了美名,则会努力让自己的威名更加远扬。

但事实上,他们最初追求的也许是塞外放牧,也许是云游四海,又或者只是一个温暖的拥抱,只是他们在金钱名利的诱惑下,情不自禁地改变了自己生命的轨迹。也有的人是因为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遇到了挫折,挫折让他们痛苦万分,对自己的将来失去了信心,从此自暴自弃。

无论是沉浸于得到,还是迷失于失去,都会让人生失去原本的色彩。杜甫曾作诗曰“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意思是说,成功与失败,只有自己心里知道,它们所带来的喜悦与烦恼只是暂时的,不像文章一样可以流芳百世。所以,不在乎得与失,乐观地去面对一切,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在大山中,住着一个以砍柴为生的小伙子。起初,他住在用茅草搭建的窝棚里,冬天不能保暖,夏天也不能挡雨。小伙子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拥有一间自己的房子。后来他通过辛勤劳动,终于盖了一间木屋,过上了简单而幸福的生活。

一天,小伙子到山外购买生活用品,回来时发现木屋已经被大火烧成了灰烬。邻居们纷纷站在他的木屋前表示可惜,因为风力太大,他们尽了全力,也没能使火势得到控制。看到自己辛苦盖起来的木屋顷刻间化为乌有,小伙子心中有一丝难过。但是他很快就平静下来,一一谢过前来帮忙的邻居,然后拿起一根木棍,在木屋的废墟中翻找东西。

邻居们默默地站在一旁看着,他们想看看小伙子能够找出什么。不一会儿,小伙子举着一把砍柴用的镰刀站了起来,笑着对周围的邻居说:“只要有这把镰刀,我还能够再盖起一间木屋。”

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失去又有什么大不了呢?还有青山在那里,总有一天失去的还会回来。同样的道理,得到也不能代表一辈子都可以拥有,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再次失去。如果太计较得与失,人生将在彷徨与痛苦中度过。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唯一不会失去的是梦想,只有梦想既不会迷乱我们的心智,也不会突然离开我们。因此,只要把握住内心的梦想,辩证地看待人生,看待得失,就能够轻松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少一些贪念,让你远离罪恶

人是在欲望里的,欲海不可怕,可怕的是沉浮在欲海里,在欲海里没顶,那就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了。

——星云大师

老子曾经说:“不见可欲,使心不乱。”佛教常教导人,要保持内心的洁净和快乐,戒掉一切欲望。对于普通人而言,欲望是本性所致,生活在大千世界,有一些欲望在所难免。但是欲望一旦过头,就成了贪,成了捆住人生的枷锁。

在一个古老的国家中,一位长老在服侍了几代国王后,萌生了自己当国王的念头,可是自己年事已高,恐怕很难服众,于是他将当国王的希望寄托在正值壮年的儿子身上。既然当不了国王,当国王的父王也不错。

于是这位长老和儿子商量如何谋取王位,他们的野心被久居城外的魔王知晓,魔王告诉他们:“我能够帮你们梦想成真,但是我有一个要求。”父子俩听了,连忙问:“什么要求?”“我只要能够戴上由一千根手指制成的头冠,就能够魔力大增,到时候不要说区区的王位,整个天下,我都能帮你们夺取。”魔王说道。

父子二人被自己的欲望冲昏了头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魔王的要求。每当到了晚上,儿子就悄悄出去,杀害在夜间赶路的行人,然后把他们的手指砍下来交给魔王。渐渐地,城中传出恶魔吃人手指的传言,人们晚上都不敢出门。眼看还有一根手指,就能够完成与魔王之间的约定,却再也找不到人杀害。

正当他们为此而烦恼不已时,儿子看到了正在厨房做饭的母亲,母亲的手指在他面前晃来晃去,就好像国王的宝座在他面前一样。杀红了眼睛的儿子举起手中的刀,向母亲砍去。母亲连忙躲开,并请求儿子放过自己,躲闪之际,一个小和尚出现在儿子面前。

于是,儿子的刀挥向了小和尚,小和尚转身向身后的丛林走去,儿子尾随其后。可是不管他跑得多么快,都追不上小和尚。更奇怪的是,小和尚跑得很慢,就像是在散步。自己连一个小和尚都追不到,儿子十分生气,不再追赶,站在原地大喊道:“你给我站住!”

小和尚说:“我已经站住了,没有停下来的那个人,是你!”说完,小和尚周身泛出金光,转眼间成了佛祖的模样。儿子这才恍然意识到,自己被欲望控制了心智,差一点杀死了自己的生母。

原来是佛祖知道了他们父子二人为了夺王位,不惜被魔王利用,残害生命,甚至连自己的亲人也不放过,于是连忙化身为小和尚,专门赶来教化他们。

对金钱、权利的欲望,会让人身不由己,任这样的欲望为所欲为,良知迟早会被吞噬。当一个人衣不附体、食不果腹时,他有吃饱喝足的欲望很正常。但如果他已经锦衣玉食,却仍然不放弃对财富、权力的追求,甚至会为了得到这些而不择手段,这样的欲望就是万恶之源,会把人推向罪恶的深渊。因此,我们要学会掌控自己的欲望,不要让欲望变为贪念。

一日,衍悔法师下山宣扬佛法,在途中经过一家店铺,店铺中供奉着一尊佛陀的塑像。塑像由青铜铸成,做工精致,形态逼真。衍悔法师十分喜欢,想要带回寺中,为其开启佛光,在寺中供奉。

老板看到衍悔法师对这尊佛像十分喜爱,便想趁机赚上一笔,开口要价五千元,而且分文不能少。衍悔法师看透了老板的贪念,没有说什么,回到了寺院中,对弟子们说出了这件事。弟子们忙问:“师父打算以多少钱买下呢?”衍悔法师笑着说:“五百元足矣。”“不可能吧!”弟子们纷纷表示办不到。衍悔法师接着说:“上有天理,办法是有的。芸芸众生,欲壑难填。我佛慈悲,普度众生,就让他赚这五百元钱吧!”说完,便让弟子按照他的指示去办。

第一天,一个弟子下山,找到了那家店铺的老板,要用四千元买那尊佛像。老板当然不会同意,于是这个弟子空手回到山上。

第二天,另一个弟子又到了那里,要以三千五百元的价格买下这尊佛像,老板更加不会同意,这个弟子也空手而归。

接着连续一个星期,每天都有一个弟子到店铺中与老板议价,佛像的价格已经降到了二百元。店铺的老板心里开始发慌,买主越来越少,给的价格越来越低,每一次老板都后悔为什么没有卖给前一个顾客。再这样下去,不要说卖不出去,就算卖出去了,自己也要赔钱。

这时,衍悔法师又来了,出价五百元买下这尊佛像。老板听后高兴极了,早已忘记曾经非五千元不卖了,而且还送给衍悔法师一具佛龛台。衍悔法师抱起佛像,放下佛龛台,说:“欲望无边无际,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当适可而止。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金钱、权利等不过是满足人们欲望的工具,佛家讲常乐我净,就是我们只有控制好自己的内心,使内心不被欲望所累,自然就不会被金钱和权利迷惑。

少一些抱怨,就多一些欢笑

身上事少,自然苦少;口中言少,自然祸少;腹中食少,自然病少;心中欲少,自然忧少;脑中虑少,自然纹少。人生中多一份快乐,多一份豁达,自然就会少了一份苦恼,少了一份抱怨!

——星云大师

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压力很大,稍有不顺心,就会怨声连连。适度的抱怨可以使消极的情绪得以发泄,达到缓解内心压力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心理健康。但当抱怨成为一种习惯,遇到任何人任何事都要抱怨,就会使人的情绪变得糟糕,体会不到生活的乐趣。

一位妇人每天只做一件事,那就是抱怨。每天早晨起床后,她便站在院子中,看着被狗踢翻的盆子,被小鸡啄坏的青菜,开始了一天的抱怨:“真不知道养这些畜生有什么用,伺候吃、伺候喝,每天还给我找这么多事。”抱怨完了,才开始收拾院子。

接着便是抱怨儿子:“都几点了,你还不起来去读书吗?怪不得学习成绩不好,一点也不好学。别人生儿子,我也生儿子,为什么别人的儿子那般优秀……”还未等她抱怨完,儿子已经连忙冲出家门,向学校走去,连吃早点的心情都没有了。

儿子上学了,家里只剩下老公了,她又开始抱怨:“我当初怎么会嫁给你这个窝囊废呢?不会挣钱,也不会体贴人。都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我要是指望你,我一定会饿死。”丈夫知道此时还嘴只会招来更多的怨言,只好拉过被子蒙在头上继续睡觉。

时间差不多时,妇人开始下地干活,一边干一边说:“祖上留下这样一块破地给我们,年年庄稼都收成不好,我怎么这么命苦啊!上天不眷顾我,就连土地佬儿也欺负我。”

就这样,从早晨睁眼到晚上闭眼,只要她开口说话,那便一定是抱怨的语言,似乎这个世界上每一件事、每一个人都对她有所亏欠。最后,儿子选择辍学外出打工,而她老公则趁她熟睡之际,收拾了行李与人私奔了。至今,她仍旧不知道自己的生活为何这般糟糕。

当一个人的心中被抱怨所填满时,她便无法看到美好的事物,因为美好的事物在他眼中也褪去了色彩,变得一无是处。更重要的是,抱怨还会为自己带来很多麻烦,夫妻之间抱怨,婚姻则不会幸福;对工作抱怨,则会失去晋升的机会;抱怨朋友,则会失去长久的友谊。

星云大师认为,抱怨是使人们丧失意志的始作俑者。心中有所不满,则会怨天尤人,认为自己受了委屈,好像天下人都负了自己。这样就无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正确看待事情的发展,导致自己愤愤不平,郁郁不得志。抱怨还会使人和人之间结下怨恨,总是对他人的行为指指点点,很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怨人者,人恒怨之。相互抱怨的结果就是形成恶性循环,最终人际关系破裂。

事实上,生活中并没有那么多不如意,生活得快乐与否,关键在于我们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生活。我们选择抱怨生活,生活便给我们众多不如意,我们选择善待生活,生活便多给我们一份欢心。

一个小男孩儿和朋友走在集市上,他一边走一边抱怨集市上人太多,东西太贵。忽然小男孩儿的朋友说:“你听见蛐蛐儿的叫声了吗?”小男儿听后笑着说:“没有啊,这里这么吵,怎么会有蛐蛐儿的叫声呢?”

没想到他的朋友却态度坚决地说:“你仔细听,就在不远处。”说完就拉着小男孩儿穿过一条街道,再穿过一条街道,然后真的在路边灌木丛中的枯叶里,找到了一只蛐蛐儿。小男孩儿不敢相信地看着朋友,说:“你的听力太好了!”朋友回答:“不是我听力好,是我们注意听的内容不同。”

在人生的种种境遇中,最糟糕的不是贫穷,也不是挫折,而是心灵的疲惫。唯一能够使自己快乐起来的只有自己,外界的环境起到的只是微小的作用。多去关注生活中那些让我们快乐的事情,自然会少一些抱怨,多一些欢笑。

要想得到,就必须先舍去

舍给别人好的,会得到好的;舍去性格上坏的,也会得到好的。

——星云大师

生命是一个单一的过程,就像一个人走在单行道上,没有回头路,唯一能做的就是向前走,直到尽头。在这条路上,如果想要看左边的青山绿水,就感受不到右边的鸟语花香;想感受右边的鸟语花香,就要放弃左边的青山绿水。这就是人生,想要得到,就必须先舍去。

一个村子的后山中,住着许多猴子。这些猴子经常到农户家中偷吃米,村民们十分生气,却因为猴子太狡猾,捉不到它们。

这天,一个人夜宿在这个村子里,听说了猴子总是到村里偷米的事情,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帮助村民们抓猴子。首先,每家都准备一个透明玻璃瓶,并在瓶中装上米,然后把瓶子挂在自家门前的树上。

第二天一早,村民打开房门,看到家家户户的门前,几乎都有一只猴子。猴子看到人出来了,着急跑,却好像被什么东西牵住了四肢。仔细一看,原来是猴子的爪子还在瓶子里抓着米,因为不愿意松开爪子,所以爪子被卡在瓶口间,出不来了。

其实,只要猴子松开爪子,就能够逃走,但是它们舍不得丢下已经抓到的米,所以被村民抓住。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要想着占便宜。天下之人都想要占便宜,如果你占的便宜多了,就会成为他人的眼中钉。世间人常为追名逐利而忙碌不休,就是因为做不到舍得。其实,钱财乃身外之物,不要到死时才明白:钱财从来没有真正属于过自己,迟早都要放弃。

如果看开了,就会发现,舍得舍得,既有舍又有得,只是人们过分关注了舍,忽略了所得。星云大师认为,舍,看起来是给别人,实际上是给自己。

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吝啬鬼想要成佛,但是始终过不了布施这一关。因为他太吝啬了,上至头发,下至脚趾,他都用布包起来,为的就是防止自己有所损失。哪怕是让他说“布施”这两个字,他都只能说出“布”字,而说不出“施”,仿佛说了这个字,他就会吃亏。

同类推荐
  • 六祖坛经浅析

    六祖坛经浅析

    《六祖坛经浅析》相传为慧能所说,除大梵寺说法,弟子的问答机缘,都是晚年所说,由门人法海记录而成。这是一部由我国僧人六祖慧能大师的传教记录,而破例地被尊之为“经”者,这不仅是中国佛教史,亦是世界佛教史上绝无仅有的事,足见其在佛教史上的地位。《六祖坛经浅析》除逐段注释外,另加“提示”。所提示的内容可加深读者对《六祖坛经浅析》的认识外,更显示出从宗教实践的角度去阅读、体验《六祖坛经浅析》,是《六祖坛经浅析》的特色。
  • 佛教哲学(第四卷)(方立天文集)

    佛教哲学(第四卷)(方立天文集)

    在各种宗教中,佛教的宗教哲学内涵最为丰富多彩。《佛教哲学(方立天文集第四卷)》是对佛教哲学现代化研究的尝试。全书简要地论述了佛教哲学的构成和流派、历史演变以及重要著作,并就佛教哲学的人生价值观、宇宙要素论、宇宙结构论、宇宙生成论和本体论以及认识论的基本内容进行了探讨和阐述,以此凸现佛教哲学体系的总体思想风貌和理论特质。《佛教哲学(方立天文集第四卷)》还就佛教“空”义的思想历史演变、“空”义的类别、内涵及其理论思辨价值,作了集中述评,以利于了解和把握大乘佛教哲学的思想内核。
  • 放下:快乐之道

    放下:快乐之道

    做人,要像一只皮箱,能够提得起,也要能够放得下。光是提起,太多的拖累,非常辛苦;光是放下,要用的时候,就会感到不便。所以,做人要当提起时提起,当放下的时候放下。我们经常听到别人说:要放下,要放下!
  • 见人见己见如来

    见人见己见如来

    浸润了千年历史的“禅”文化,能够帮助我们化解“浮躁”环境所带来的困惑与迷失,让我们在内心深处有所触动,为我们答疑解惑,减少我们的烦恼,改善我们的生活。本书从真伪、即心、因果、缘分、得失、机趣、目标七个方面解读了一些人之所以有所成就的因缘。我们可以从这些人的生活和经历中,读出关于禅宗的感悟,悟出生活的本质,得到幸福的回报。
  • 东晋佛教思想与文学研究

    东晋佛教思想与文学研究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先是依附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道术、玄学,至东晋时与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融合,影响遍及全国。当时,无论在文化或思想上,佛教逐渐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灵之中。特别是佛教深入到士大夫阶层,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东晋文人的诗歌和文学创作。东晋的玄言诗、山水诗、佛理诗中都可以见到佛教的宗教理想和佛学理论独特的思维方式。佛经故事丰富的想象力,佛教宣扬的神通变化尤其是当时流行的观音感应故事,为中国古典小说带来了新的生命力,拓展了新的叙事领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热门推荐
  • 霸道丫头pk霸道校草

    霸道丫头pk霸道校草

    沐欣雪为了妈妈!报复了害死自己的妈妈和喜欢他的家。。。。。【看不懂意思是不是?O(∩_∩)O~呵呵!我也是!】
  • 学长,等等我

    学长,等等我

    表白被拒,在微博上找人搭讪还搭错了人,还有比这更狗血的事情么!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她还一直这样错下去!姚小姚每当想起自家男人那张沉默的外表都要掩盖不住内心激荡那张脸的时候,都恨不得去SHI。如果,她不曾被伤过,就不会体会到,自家男人的美好。更如果,她不是记错了名字,也不会遇上他!姚小姚就想啊,那她在论坛里社区里微博里大喊求包养求汉子的时候,自家男人那个时候是不是在电脑的那一边捂着肚子笑得抽筋。姚小姚很怨念的敲了敲键盘,却不想,发出一个求爱的信号。可不可以不要这么狗血啊。无奈之下,姚小姚小宇宙瞬间爆发,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大喊一声,做我男人好吧!于是,各种YY中……--------------------欢迎入晨晨的新坑:《终不负年少》地址请戳:http://novel.hongxiu.com/a/773770/各位喜欢的亲可以入群:QQ:134793930
  • 穿越之勇者传奇

    穿越之勇者传奇

    地球人罗雷雷恩和他的朋友作为勇者被召唤到艾桑尼鲁克大陆。雷恩和他的契约者艾露露以及众多追求他的女友在艾桑尼鲁克大陆上的冒险恋爱故事。
  • 火影之阎君

    火影之阎君

    李缘,一个修道的小道士,穿越到火影的世界,如同一颗石子搅动了整个火影的世界。伴随这火影世界的进程一个涉及两个位面的阴谋浮出水面。生?死?不一样的结局,困难的选择。
  • 火影之暮雪

    火影之暮雪

    暮雪:鼬,我不会再让你一个人独自承受了!芸诺:求你了,放过他吧,就这一次!鼬:对不起……卡卡西:你这样值吗?
  • 仙剑奇缘之七杀殿

    仙剑奇缘之七杀殿

    她叫彩月,为了能和完成养母的遗愿,她踏上了人生的第一个旅途,寻找女仙后人,重振仙山派。(本书是仙剑奇缘之仙山传的一个故事)
  • 一杯流水奠江蓠

    一杯流水奠江蓠

    这是一篇很普通的狗血小白文,诸位走过路过别错过PS:男主陆费宇复姓陆费,单名一个宇字,而且陆费读作lùbì。亲们,勿搞错。
  • 忘川客栈

    忘川客栈

    红尘俗世红尘客黄泉路边黄泉浊忘川河畔忘川楼奈何桥上奈何多****************************相传,在忘川河畔奈何桥边矗立着一间客栈,可以为任何人洗雪怨恨。只要,你付出足够的代价。它名为---忘川客栈。死人将交出生前的全部财产而活人入住的条件却是十年寿命和适当的金钱彼岸花开,葬入尘土。红尘浊世,一往云烟。夜红莲轻笑抬眸,朱唇轻启:那么,你能给我什么?
  • 春雪

    春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绝地寻宝

    绝地寻宝

    我的爷爷是上世纪的地质学教授,在参加新疆地质考察时离奇身亡,只留下一个笔记本。大学毕业后,我决定到新疆大漠探寻爷爷离奇死亡的地方,找到爷爷死亡的原因。这样,我和同伴就踏上了新的征程,前往神秘的罗布泊,进入古老的楼兰古城。爷爷的死亡原因最终能否被我揭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