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804900000081

第81章 我要削藩了

抓住吴国的小辫子之后,晁错敢当这个冤大头,他强烈建议汉景帝刘启对吴国实行削藩,但刘启却犹豫不决。

刘启犹豫不决的原因很好理解,虽然晁错摆出了吴国的过错,但他心里其实很清楚,这是在故意找刘濞的茬。更何况这矛盾挑起的原因,就是自己当年错手杀了吴国太子。不管人再怎么嚣张跋扈,杀人总是不对的吧。自己因为杀人而得罪了吴国,现在又要用这件本来自己就不太在理的事来削吴国的藩,刘启怎么说也有点下不去手。

但晁错可不管这一点,他认准的事情就一定要说服皇帝。他给刘启上了一道奏折,里面详细列举了现如今诸侯王的势力强大。齐王占据了天下七十多座大城市,楚王占据了四十多座,吴王占据了五十多座。光这三个王,就已经分掉了天下将近一半的国土,这还不算其他的诸侯王。这就是说,朝廷所直接控制的地方其实是不多的,仅相当于一个诸侯国的力量。如果放任这种情况等到诸侯王起了异心,他们联起手来那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晁错得出了一个强有力的结论:现在我们削藩,诸侯王可能会反,但危害要小。如果不削藩,将来诸侯王也一定会反,那时候危害就大。因此,削与不削,诸侯王一样会反。既然如此我们长痛不如短痛,一口气解决这个隐患!

这个论述太有说服力了,因为它断绝了刘启对这件事的所有可能。无论怎么做,诸侯王都会反,倒不如现在趁着他们实力尚未达到巅峰的时候除掉他们,这的确比把问题拖到将来要好。刘启心中也稍稍坚定了削藩的信心。

但刘启也不是一个糊涂皇帝,他也是一个做人很精的人。晁错虽然很受信任,但他在重大的问题上并不会只听一面之词。他把这个问题单独放在朝会上让众臣来讨论,要综合各方的意见然后自己再做决定。

可讨论的朝会一开始,就出乎了刘启的意料。原本他以为讨论一定会非常激烈,但没想到一开始大家都集体沉默,低头不语,这让刘启摸不着头脑。

其实,大臣们沉默也是有所原因的。在他们的心中,当然是百分之百的不赞成削藩。不过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的不赞成并非表示他们不愿意削藩,而是他们觉得不应该现在削。削藩令一下,绝对会在天下掀起沸腾,难保利益受损的诸侯王不会做出什么过激的行为。眼下朝廷的力量不足,发生突发状况实在没有把握能够完全应付。大臣们是出于长远的考虑,认为现在就削藩把矛盾激化实在是太不明智了。

但是,他们也知道刘启是很袒护晁错的。反对削藩则势必会跟晁错的意见相左,如果把晁错惹怒了,他去找自己的麻烦然后给皇帝打小报告,那这谁也吃不消。所以,他们选择集体沉默,然后希望借这种无声的反抗来告诫刘启,千万不要做这种意气用事的事情。

可晁错却给全场的沉寂来了个歪曲理解,他很快就站出来对刘启说道:“既然在场的大臣都没什么话说,那便是表示赞成了。因此,恳请陛下下令削藩。”

这一句话让全场的大臣额头冒汗,立马对晁错的话是恨的牙牙痒。如此歪曲理解,晁错也真可谓是为了削藩而煞费苦心。但令他没想到的是,正是这番话,却终于激出了一个敢于和晁错公然对抗的人。这个人名叫窦婴。

窦婴站了出来,朝中的大臣们瞬间看到了希望,终于还是有人可以和晁错对抗的了!

而窦婴之所以敢站出来,首要的原因便是他也是极力反对削藩的人,其次便是他的后台够硬,他不怕晁错对自己的打击报复。

窦婴是刘启母亲窦太后的亲侄子,也就是说,他和刘启是表兄弟的关系。窦太后出身清贫,曾经是吕雉手底下的宫女,后来因为一系列机缘巧合才嫁给了刘恒,并受到刘恒的喜爱。自己则一路跟着刘恒从王后成为了皇后,然后成为了皇太后。

窦太后的亲人也也很少,早年的时候由于家里穷而亲人四处离散。经过了许多的挫折,窦太后才算是找回了自己的弟弟和哥哥。这也就是说,窦家如果没有窦漪房的出人头地,则没有未来,因此这个家族也算是一个小家族。

窦婴是窦家的一个希望,因为他在各方面都较为优秀,因此也备受窦太后的亲睐,对他很是信任和重用。而正是有着这么一层厚厚的背景和台阶,也就是所谓的外戚身份,他敢于和晁错表达针锋相对的政治见解。

窦婴站出来强烈反对晁错提出来的削藩政策,晁错听后也针锋相对,言语犀利地进行反驳,两人就这样在朝堂上你来我往的大吵大闹的一番,结果搞得不欢而散。原本毫无瓜葛的窦婴和晁错,也由此双方产生了嫌隙。

而经过朝堂这么的一闹,刘启的心又犹豫了。窦婴在朝廷上说的很清楚,削吴国的藩,如果吴王因此起了异心而起兵造反,朝廷很难战胜吴国,到时候如果朝廷败于吴国之手,那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他希望皇帝能够忍小辱以待时变。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两方都有道理的争论让刘启一时也不知如何是好。晁错经此一事之后,也觉得要劝说皇帝首先拿吴国开刀的难度还是有些大,但他不会放弃。于是,晁错想到了另外一个办法。

这个办法就是把削藩的首要矛头对准其他实力相对弱小的国家,先从他们身上来看看反应。如果没什么事情的话,也会慢慢坚定刘启的心,而且阻力一定会小很多。晁错把这个想法告诉刘启,刘启也觉得可行。于是,晁错开始物色新的“替死鬼”。很快,这个人便出现了。

这个新的“替死鬼”便是楚王刘戊,是楚夷王刘郢客之子,他的祖父是汉高祖刘邦的亲弟弟刘交。

他被首先拿来开刀正逢他入京朝觐之时,晁错根据多方调查和取证,发现了刘戊之前犯得过错。汉景帝二年,也就是公元前156年,刘启的奶奶,也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妃子——薄太后逝世了。作为这么一个元老级的宗室人物,她的去世自然是整个皇族和天下的大事。因此,汉景帝下令全国要为薄太后服丧一段时间。

但就是在这段服丧的时间里,楚王刘戊却背地里饮酒作乐,完全不把服丧的事情放在心上。西汉的刘姓诸侯王传了几代之后,普遍都有这个毛病。由于衣食无忧,权力不限,他们几乎都养成了这种纨绔子弟的性格。但你平日里这么吃喝玩乐也就算了,给薄太后服丧的这段时期你还吃喝玩乐,这不是明摆着不把薄太后当回事?这是大逆不道的做法(虽然他和薄太后没什么血缘关系……),晁错根据这个情况,让人告刘戊犯罪,借此把他投入了大牢。

晁错是一个激进派,抓了刘戊之后,他当即上书给刘启,请求派刘戊死罪,这样一来就可以迅速解决他楚国的问题了。但刘启这回没有听晁错的话,因为刘戊虽然对薄太后不敬,但他也罪不至死,他平日里出了吃喝玩乐之外又没干过什么坏事,这是他的天性使然。如果因为这个就杀了他,这会给天下一个我刘启容不得人的坏印象的。

结果刘启对刘戊的处罚是,削去他的东海郡作为惩罚,然后放他回去了。

这是朝廷开始削藩的第一步,不过与其说这是正事削藩,倒不如说这是一次实验,借此来看看其他诸侯的反应,刘戊也的确够倒霉的。而一切也和刘启与晁错期盼的一样,其他的诸侯王包括当事人刘戊在内,对此都没什么反应,平日里该干嘛就干嘛,丝毫没有什么动静,这让刘启心中放了心。于是,他们开始继续“实验”。

第二个被开刀的是赵王刘遂,他的父亲是在吕雉时期被害死的赵王刘友。文帝即位后因为哀叹刘友的死,于是封他的儿子为赵王,来延续他们这一脉的香火。

刘启和晁错削刘遂的藩,用的办法和上面是一样的,便是翻出刘遂之前的旧账,然后借此削去他的一个郡。可这个琐事实在是太尘封了,因此史书中也没有记载究竟是因何理由削赵王的藩。但结果知道,便是赵国的常山郡被朝廷拿走了。

接连两次得手的晁错变得也来越放心,楚王和赵王这两个在当时也算是叫得出口号的国王都被削藩,而且削的地方也不小,天下诸侯王和当事人都没什么反应,这让晁错和刘启觉得,削藩也不过如此,也许根本没有他们之前担忧的那么恐怖,诸侯王还是服从中央的统治的。

第三个被削藩的国家再一次坚定了刘启和晁错上述的想法,这个国家便是胶西国。胶西国王刘昂,因为在卖爵的事情上存在腐败的行为,被朝廷知晓后削去了他六个县城以示惩罚。胶西国也一样没什么反应。

接连三次得手的刘启和晁错这一下是彻底放了心,于是他们开始着手研究如何削吴国的藩了。然而,事实果真如他们所想的那样吗?

永远不要从表面上来看一个问题的本质。汉朝历史上一场前所未有的大风暴,即将从这里开始了……

同类推荐
  • 上海职业妇女口述史:1949年以前就业的群体

    上海职业妇女口述史:1949年以前就业的群体

    在传统社会中,妇女成为失声的群体,口述史研究是近年兴起的新方法之一。本书作者对十九位解放前后有过工作经历的上海职业女性进行访谈,记录她们的个人职业生涯与婚姻家庭生活,了解她们在两个时代中所发生的变化,同时探索时代、社会与个人的关系。书中收录的采访对象,职业颇具代表性,既有曾从事地下工作的老革命家,也有普通工人;既有教师、护士和会计,亦有小商贩和家政工作者。上海曾是纺织大城,纺织女工更占相当大的比重,既有养成工又有童工,既有私营厂工人又有外资企业工人,还包括解放后著名的劳动模范。她们的叙述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不仅为妇女史提供史料,更为上海工业史、上海社会史提供珍贵的旁证。
  • 明末攻略

    明末攻略

    崇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士之滨,莫非王臣。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朕非亡国之君,汝等皆亡国之臣!李自成: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天命无常,惟有德者居之!皇太极:上承太祖开国之绪业,下启大清一统之宏图,马踏大明,留头不留辫,留辫不留头,汉民皆为我奴!“你们都去死吧!”崇祯六年,二十世纪特种兵少校罗刚横空出世......
  • 四大家族发家秘笈

    四大家族发家秘笈

    蒋氏家族:蒋介石权谋之精巧,手段之高明,于当时之世无人可与之匹敌。他让所有的名宿政敌都退避三舍,他不仅继孙中山之后延续了孔宋氏两家族的兴盛,而且打造了“蒋家天下陈家党”的大荣圈,与此同时还重演了最令人忌讳也最令人嫉妒的蒋二世。其发家造化,恩泽庇荫,至今不衰。孔氏家族:孔祥熙号称“国民党政府财神爷”,孔氏家族以私家财富之巨,位列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之首。宋氏家族:宋氏家族有两位女人成为中国的第一夫人,一位男人是国民政府的财政部长,曾被誉为“中国第一家族”。“陈氏家族:陈果夫、陈立夫兄弟及其所代表的整个陈氏家族,对蒋介石政权的最初建立,以及其后在中国长达22年之久的统治,立下过“汗马功劳”。
  • 三国之大汉天下

    三国之大汉天下

    吾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昔有康、虞,今有强汉。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一位中华民族的优秀特种兵在执行任务后离奇晕倒,醒来却发现穿越到了汉末群雄割据的时代,附身在刘表长子刘琦身上。既然来了,就没打算活着回去。再兴汉室,传我华夏文明!愿我大汉处处有陈汤,愿人人都可以成为我大汉的冠军侯。
  • 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主要内容分为七国之乱、吕后专权、文景之治等章节。七国之乱的产生也不是偶然的,它受汉朝初期的经济影响,可以说是汉高祖刘邦分封制度的缺憾,是吕后专政、文景帝改革的产物。而七国之乱的过程又是极其复杂的,同时在这个时期发生了许多沧桑分合的巨大历史变化,留下了无数令人扼腕叹息的故事。
热门推荐
  • 燕翼诒谋录

    燕翼诒谋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藏在心里的秘密

    藏在心里的秘密

    一场车祸引起的一场爱与恨,恩与怨,情与仇的纠缠!兄弟情义珍贵无比,仇恨埋没啦美好的未来!
  • 狐狸的潇洒日子

    狐狸的潇洒日子

    她是一只流浪的小狐狸,被他捡到,看她精灵乖巧的样子,便施法让她生出人形,“原来这就是爹爹啊,原来是这个样子。”小狐狸看着面前的人,一个劲儿的叫着爹爹,“爹爹,这是什么,为什么我没有?”小狐狸看着丫鬟眼睛掉下的大颗眼泪,摸了摸自己的,却没有,于是用那种无辜的眼神看着他爹,“爹爹,我想和张家的公子一起玩儿。”小狐狸扯了扯敕晏的衣袖,“不行,乖乖在家呆着。”爹爹大人无视小狐狸的请求。
  • 和校花荒岛求生的日子

    和校花荒岛求生的日子

    出海游玩遭遇风浪,和校花一同被海水冲到了荒岛上……我成了她的贴身保镖贴身护卫外加男保姆!!没错!男保姆!滋润的同时,我和她不断想办法逃出荒岛,在危险重重中,几次险些丧命。忽然在某天,某场风波中我居然发现,这背后隐藏着一场不为人知的巨大阴谋!
  • 历史与逻辑:中国外交战略发展30年

    历史与逻辑:中国外交战略发展30年

    梳理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政府对外工作各个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分析了取得这些历史成绩的原因。《历史与逻辑:中国外交战略发展30年》创新性地探讨了以下问题:外交战略的谋划决定外交政策的调整;国家主要领导人的治国风格影响国际战略转向;外交战略变化的动力机制;文化价值观对外交战略的作用;中国外交战略的未来发展等。行文采用图文并茂、史论结合、背景资料补充的写作方式,使其具有一定的深度,又兼可读性,对国际政治及时事问题有兴趣者可资参考。
  • 孙子与兵家思想

    孙子与兵家思想

    《孙子与兵家思想》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花都仙帝

    花都仙帝

    穷二代学生林轩,原本以为会浑浑噩噩的过完这一生,却得到神秘父亲的传承,年少轻狂,天赋异禀。得奇遇,修炼法诀,混迹都市;泡妹纸,灭黑道,令无数杀手闻风丧胆;古武者,修真者,修仙者……牵扯出一个又一个的庞大势力,终于,一个惊天之密渐渐浮出了水面!
  • 晨窗集

    晨窗集

    符江的杂文和随笔我几年前就读过,但作为一本结集领略其全貌,还是在这次他将《晨窗集》交付出版社出版之前。尽管对他的作品风格并不陌生,但通读全文,仍为他的杂文、随笔、小品所显示出的内容的丰富性,多方面的知识性和健康的趣味性所吸引。我认为这是一部可亲、可感、可读的难得的杂文、随笔、小品集。我想,作者是一位年轻的业余作家,能将如此丰厚、适合各种年龄的精神食粮奉献给读者,更令人感到可喜。
  • 段誉之子异界游

    段誉之子异界游

    大理国国君段誉之子段天,一觉醒来后发现自己来到了另一个世界,还好段天身上带有逍遥派的镇派之宝逍遥戒,而且身兼大理段家和逍遥派的众多武学,且看段天怎样以逍遥之名纵横异界。
  • 凡界灶女护神狐

    凡界灶女护神狐

    “这是梦吗?”夏漠研微微动了动唇,眼神差异的伫立了很久,为什么她说的不是陈述句而是疑问句,难道在她的大脑里有一颗细胞组织叫神学?“尊贵的狐狸是不会接受人做主人的!”声音一下子传递开来,像一个傲慢的总裁,不屑与身份地位低微的人接触。于是故事就这样开始了,从妖界追到人界,死也要拔掉他身上的狐狸毛!从人界追到神界,就算不吃不喝不眠不休也要弄死这个人类!"夏漠研!想做我主人,等我白骨化,毛皮掉,妖灵散....也不可能“说完,欧阳尘义后悔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