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学前期是幼儿能力与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期。但是,现在很多父母往往忽视孩子生活能力和良好习惯的培养,以致很多孩子在上幼儿园、小学,乃至中学、大学时都还不具备例如自己“叠被子”这样的基本生活能力,而这些能力其实是在孩子的幼儿时期就应该开始建立的。尽早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自信心,增强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这对他们今后的人生也会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比如,要是父母能让孩子从小就自己洗脸、刷牙,那就不仅仅是让他们养成了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也标志着孩子独立自理的开始。
当然,培养孩子的方法是灵活的,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孩子,可以通过做游戏的方法来达到目的,或者把孩子该做的事情以儿歌的形式表达出来。但要注意孩子的注意力是短暂的,当孩子发现他比较感兴趣的事情实施起来比较困难的话,就有可能像前面那个叫“冉冉”的小姑娘一样,对做那件事情丧失兴趣。家长要做的是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给予孩子鼓励,让他们拥有成就感,就像冉冉的妈妈所做的那样。只要孩子喜欢上,习惯了,坚持下来,就是胜利。
在教冉冉叠被的过程中,我没有亲自上阵,而是做“甩手掌柜”,让跟她年纪相仿的孩子来教。尽管当时冉冉没有立即学会,但她叠被子的激情已被点燃。后来,我稍加示范,再加上她的努力,任务就成功完成了。
我认为,遇到问题时,家长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都要结合孩子的性格特点。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脾性,如果家长能够根据孩子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方法就会事半功倍。例如我家冉冉,从小就有“反骨”,我就针对她的这个特点,让在班上获得小红花的雨婷姐姐对她产生一种刺激,从而使她产生“我一定要学会自己叠被子”的想法。
遥控演练增强孩子应变能力
孩子们需要一定的空间去成长,去试验自己的能力,学会如何对付危险的局势。如果我们做得过多,就剥夺了孩子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也剥夺了他的自立及信心。
——美国心理学家 戴尔
案 例
我是一名离异的母亲,也许是婚姻的不幸让我对女儿茜茜多了一份呵护,总感觉欠她太多。但作为一名公司的高管,我又很少有时间陪茜茜,工作几乎占满了我的时间。所以,大多数时间里茜茜由她的姥姥和姥爷来带。
记得一个月前,我带茜茜去看电影,看完电影后又去楼上的“卡酷旗舰店”玩,但当我们玩完已经走到出口时,茜茜突然说她看中了一个玩具,然后就转身跑回了店里。我赶紧追她,但是已经不见人影了,当时我可急坏了,在店里一边寻找一边大声叫茜茜的名字,但是店里的音乐声音很大,加上人又多,我的喊声在如此嘈杂的环境里根本起不了作用。我只好到服务台联系了工作人员,希望他们帮我一起找找孩子。
后来,我们终于在商店的一个角落找到了茜茜。当我看到茜茜时,发现她正在那里茫然四顾,一副手足无措的样子。我赶紧走过去,一把抱起她,她叫了声“妈妈”就哭了。
看到孩子的一刹那,我的眼泪也掉了下来,感觉自己亏欠孩子的太多了。但是,这件事也让我意识到一个问题——茜茜太缺乏事故应变能力了。回到家、我和她姥姥、姥爷说起这件事,他们也觉得是这样,而且还一个劲儿地检讨自己给茜茜“包办”太多。
后来,我看了一些相关的书籍,作者从现在独生子女、离异子女、留守子女的现象出发,提出要提高孩子应变能力的必要性。看来,要教育好一个孩子,只给她提供富足的物质条件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她一些基本的生活能力,比如应变能力。
我决定从我家的实际情况出发,给孩子和老人来一场事故模拟演练,让茜茜开始接触这方面的常识。当然,这场演练茜茜是毫不知情的。
我先是专门抽出一段时间带着茜茜阅读有关生活常识及应变方面的书籍、视频,告诉她如果我不在家时姥姥和姥爷的身体突然不舒服了,一定要记得打120急救电话。经过一段时间的恶补,我感觉茜茜已经对这方面的知识掌握得差不多了,于是,我就开始着手准备实施一场遥控演练。
我和家里的老人商量好,并告诉他们怎么配合进行这场演练。我们决定让姥姥装做突然病发,姥爷充当电话接线员(当然,电话要事先做一下手脚,不然真拨打了120可就麻烦了),看看茜茜能不能应对这种突发状况。
周末,我先借故外出,按照计划,过一会儿姥姥就会突然“病发”,而那正是茜茜和姥姥一起看电视的时间。据姥姥后来讲,她突然“病发”时,茜茜立即吓哭了,大声喊着姥姥,孩子的哭声让她几度想放弃“表演”,但她还是坚持着提醒茜茜要怎么打电话。在姥姥的提醒下,茜茜才慢慢镇定下来,想起了我之前教她的那些常识。不过,她并没有立即拨打120,而是先给我打了电话。我看到是家里的电话自然立即接听,电话那头,茜茜抽噎着告诉我说:“妈妈,妈妈,姥姥生病了。”
听了茜茜的反应,我都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太残忍,让小孩子经历这一切。可我又想,有了这次经历之后,茜茜再遇到这样的突发事情就会知道怎么做了。因此,我还是狠狠心,镇定地继续这场演练。
“宝贝,怎么了?”我问道。
“妈妈,妈妈,姥姥生病了,怎么办啊?”那边的茜茜着急地喊着。
“别哭,宝贝,你想想我们看的一个视频,视频上说家里有人突然生病了该怎么做?”
听了我的话,茜茜不再盲目地喊了,她抽抽噎噎地说:“拨打120。”茜茜的表现让我松了一口气,看来,我用的方法还是正确的。
“真棒,宝贝,你现在先放下妈妈的电话,然后去拨打120,告诉电话里的人说姥姥病了。”我继续指导她,“你还记得我们家的地址吗?”我又提醒了她一句。
“记得,月湖小区8楼1105室。”茜茜这会儿已经不哭了,飞快地给了我正确答案。
“好,现在快去打电话吧,妈妈也会以最快的速度回家。”这是我下的最后一道命令。
知道茜茜已经镇定下来,我决定不再玩消失。当我走到家门口的时候,听到茜茜正在打120,“我姥姥病了,快来救我姥姥。”因为着急,茜茜的话说得有些不清楚。
“小朋友,你别急,有什么事情慢慢告诉我们,我们会提供帮助的。”姥爷的声音及时出现。
“我姥姥病了。”茜茜一听那边有声音,就更加镇定了,再开口说话时也不那么着急了。
“小朋友,你能告诉我你们家的地址吗?”那边的声音再次响起。
“地址?”茜茜想了一会儿,才回答道:“月湖小区8楼1105室。”
“小朋友,你家是几单元?”接线员依旧不依不饶。
“5单元。”这次茜茜的回答已经很从容了。
“好的,小朋友不要着急,我们一会儿就到,到时你给我们开门就行了。”
茜茜的电话一结束,我立刻摁响了门铃。茜茜打开门后一看见是我,早忘了120这个电话了,当时就抱住着我说:“妈妈,你可回来了,姥姥病了,快来救姥姥。”
我装做非常“着急”地随着她去看姥姥,当我们一起走回屋里的时候,却发现姥姥已经从沙发上站了起来。茜茜一看,连忙上前扶住姥姥,有点不高兴地说道:“姥姥,你都生病了,快坐下啊。”听她的语气里充满了关怀,姥姥有点“做贼心虚”地说道:“茜茜,姥姥已经好了,刚才那一阵是急性的,现在缓过来了。”茜茜歪着头盯着姥姥半天,看到姥姥果然又精神抖擞了,她这才放心了。但马上她又有了新烦恼,一脸愁相地说:“我刚才打了120,要是他们来了怎么办?”
“这个没事,妈妈再打一个电话,告诉他们不用来就可以了。”说完,我便装模作样地打了一通电话,让茜茜彻底放心。之后,我对茜茜的表现进行了“隆重”地表扬,姥姥、姥爷也在旁边附和,姥姥还一个劲地夸茜茜镇定呢。受到众人表扬的茜茜则兴奋地说这都是“小意思”,完全忘记自己一开始害怕得哭鼻子的事情了。
通过这场演练以及茜茜的表现,我进一步认识到,很多事情,并不是孩子学不会,而是我们家长从来没有教给他们这方面的知识,没有给过他们学习的机会。如果我们家长能够抽出一丁点时间陪孩子学一学、练一练,那么他们的能力自然就培养起来了。
从那以后,我们就有意识地让茜茜多接触这方面的知识,渐渐地,她在遇到事情时就知道怎么去处理了,而且还成了姥姥、姥爷的得力“小帮手”。
应变能力是指面对各种环境及状况,能够做出适当的调适,同时还能掌控好自我、沉着而不失理智的能力。这是一个人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我们常常听说孩子们缺乏生活常识的事例,比如有些孩子放学回来发现父母都不在家里,竟然只会干等在家门口,而不知道打电话问一下原因。那么,孩子的这种状况是谁造成的呢?很显然,是家长。家长做得太多就会让孩子失去各方面的能力,而我们都知道其实孩子将来要面临的问题会很多,所以做家长的教会孩子怎样面对突发事件是很有必要的。
家长在培养孩子对突如其来事件的应变能力时,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比如遇到家里水龙头“突然”坏了时,怎样去找人帮助;遇到家长“生病”时,怎样去处理;遇到下雨天时,应该怎样做;家里没电了,应该怎么办……这些都要教孩子去判断、去做。
5~6岁的孩子对新鲜的事物比较感兴趣,父母可以采用一些灵活的方式,如本篇中茜茜妈妈采取的方式——一场以假乱真的演练,让孩子参与到其中。一般来讲,孩子对亲自做过的事情要比听到的接受和掌握得快得多。家长请记住一点,游戏是您开展家庭教育的最好方式之一。
其实,离异家庭的孩子需要父母更多的关注。但是,因为家庭的变动,生活压力的增加,很多父母会把孩子交给老人来带,自己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则很少。这样一来,孩子本就因家庭变故而受伤的内心就会受到更大的伤害。
说实话,以前我因为家庭的变故、工作的原因经常忽视茜茜。是那一次茜茜的跑丢让我醒悟,再忙,也要花时间陪伴着孩子。现在,茜茜在我的努力下已经有了很多改变,逐步从一个什么也不会的小孩变成处理事情有张有弛的孩子了。
所以,我的观点是:大人不管发生什么,都要抽时间、想办法多和孩子在一起,帮助他们加强生活能力及独立应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