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退下水位的江面就像一只猛兽,似乎随时都可能再次发动攻击。
天上还在下毛毛细雨,韦世杰满腿是泥地站在江边。他不过二十六岁,此刻却一脸沧桑,他明明是高高在上的富家子弟,现在却一脸悲痛的关切之色。
连夜赶路的韦世杰积劳成疾感染风寒,此时江边风大韦世杰忍不住咳嗽几声。
身边伺候的罗庚紧张地说道:“主子,江边风大咱们赶紧回去吧。自从来到南部三州,您夜以继日地操劳,小少爷出生后,您都抽不出时间回去看上一眼,这般辛劳看的属下痛心。您在这因辛劳而生病,永安城的那位却悠闲安逸地享受,属下……真为您感到不值。”
韦世杰哑着嗓子道:“罗庚你说的什么话!现在百姓的安危最为重要,百姓受灾是头等大事,总得有人来管!森西郡的太守真是胆大妄为,我没来之前竟不给百姓发放粮食,现在咱们就回去看看百姓们吃上饭了没有。”
受灾地区一片狼藉,当地百姓房屋被毁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百姓皆是拖家带口,他们手持破碗站在太守府大门口排队等候施粥。
百姓们皆是面带郁色,不明白为什么老天带给他们生长了几十年的地方,带来一次又一次的灾难。他们曾经热爱的土地,曾经温馨居住的地方,在变成战场后又被洪水淹没。
突然长长的队伍里传来一阵婴儿的啼哭声,声音微弱而凄凉。一名瘦弱的男子面色青黄,似乎得了很严重的病,他怀抱着幼小的婴儿,似乎初为人父,他还不知道怎么安慰怀里少不更事的孩子。
恰巧韦世杰经过,他轻轻抱过襁褓里的孩子,孩子的父亲抬头一看,发现对方长着一张温润和善的脸,看他的穿衣打扮应该是一位大官。
男子急忙下跪,韦世杰赶忙叫住他,说道:“不必如此。”
男子急切地“噗通”一声跪下,他痛哭流涕地说:“大人,您行行好,把这个可怜的孩子收留了吧。我们村第一个被大水淹没,我娘子生下孩子才不到十天,就被塌方的山体掩埋了。我现在身无分文,根本养不起这个孩子,而且……”
男子咳了几声,一口鲜血喷洒出来,他断断续续道:“洪水冲来时房子被掩埋,为了救下儿子,我被房梁塌伤,现在已经病入膏肓,估计也活不了几日。可是孩子还小,我死了他怎么办?您就当养了一个小厮,求您把他留下吧,把他养大,叫他给你当牛做马。”
襁褓里的孩子还在哭泣,他似乎没了力气,哭的声音越来越小,韦世杰知道孩子定是饿了,现在也只有他能救下这个孩子,他对男子道:“你去领粥吧,孩子就交给我。”
男子兴奋地起身打算去领粥,没想到刚站起来便又倒了下去,罗庚俯身一看,男子已经没了呼吸。
韦世杰看着怀里的婴儿道:“想必这孩子就是他的遗愿。”
韦世杰抱着婴孩匆匆进了森西郡胡太守府邸,恰巧胡太守的一个小妾刚生了孩子,那孩子有两个奶妈。
胡太守见是韦大人抱回来的孩子,赶紧将最肥硕的奶妈叫了出来。瘦弱的孩子接触到奶源那一刹那,一张发紫的小嘴赶紧将它包裹住,然后用尽全力吮吸,奶妈的乳汁极丰盛,奶眼十分顺畅,不一小会儿孩子就吃饱了。
韦世杰见孩子安稳地睡下,便对太守吩咐道:“你找个大夫过来给孩子瞧个平安,假使有病赶紧治疗。”
胡太守见韦大人终于给了自己一个好脸色,十分开心,他殷切地对韦世杰道:“下官定不辱使命。”
韦世杰冷声道:“这算什么使命!森西郡十万人口才是你最该关心的。假使我不来,你是不是打算任这些灾民饿死病死?”
胡太守见素来温和的韦大人怒发脾气,他吓得冷汗直流,解释道:“大人您有所不知,森西郡库里早都没有粮草,现在施粥用的粮食全是下官自己的俸禄。下官半个月前都将森西郡的灾情上报皇上,并请求皇上发放赈灾物资。可是等了许久也没见皇上回复。您来之后,这的事儿您也见到了,下官实属无奈啊。”
韦世杰知道胡太守所言非虚,他不免叹了一口气,语气缓和几分,对胡太守道:“你起来吧。灾民一定要救,希望接下来的日子里,你能全力配合我。”
韦世杰回到胡太守安排的客房里就给皇上写奏疏,接着又给家里写了一封求援书信,然后派罗庚亲自将书信送到永安城。
待罗庚离开后,韦世杰先找到夷州州牧,希望他先从国库调派一些粮食出来。
夷州州牧却说没有皇上的旨意,他只能拿出应急用的一百二十石粮食,有了旨意才敢开库放粮。
紧接着,夷州州牧又说:“韦大人,实不相瞒,夷州库几乎都要空了,打了那么久的仗,再加上岚国曾经占据夷州,库里的粮食所剩不过三百石。即使开仓,这些粮食对于灾民来说,也于事无补。”
州牧苦叹一声,忧愁说道:“离夷州的丰收还得一个多月,也不知这三百石粮食能管到那个时候嘛。并且,我们夷州今年必须上交一万石粮食。所以即使丰收,下官也不可能拿出太多粮食赈灾。毕竟,对于皇上来说,给楚国还粮最为重要。”
韦世杰没想到夷州已经窘迫到如斯地步,东峻州州牧府邸离他太远,他还要亲自指挥森西郡的救灾活动,所以只好写了一封信,叫属下连夜带给东峻州州牧。
森西郡受到严重的洪灾,连远在襄康城的百夏茉都有耳闻。
晚上梅绛对百夏茉说道:“姑娘,我打算回去做点贡献。和师傅学了这么久的医术,我会治疗一些简单的病痛,我想回去给大家义诊,为他们做点贡献。”
百夏茉夸赞道:“梅绛是个有责任的男子汉!”
百夏茉的夸奖,令比她只小了一岁的梅绛不由脸红起来。第二日梅绛便带着一个简单的包袱去了安国,李双响见梅香一脸不放心的样子,他便自告奋勇道:“我以前经常去夷洲,对森西郡比较了解,我陪梅绛回去吧。我虽没什么本事,但是修河堤的时候还能出点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