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57800000012

第12章 短命王朝

悲剧人物的高颎

高颎(?~607年),一名敏,字昭玄,渤海蓓(今河北景县)人。

高颎“少明敏,有器局,略涉书史,尤善词令”。十七岁时,高颎被北周齐王宇文宪招纳做记室。北周武帝时,高颎袭家爵做武阳县伯,拜为内史上士,不久又升做下大夫。

后来,高颎因在北周与北齐的战争中立有战功,拜开府。不久,高颎又跟随越王宇文盛在平息隰州(治所在今山西隰县,辖境相当今山西石楼、隰县、永和、蒲县、大宁和孝义西南部地区)叛乱中立了功。

公元580年,周静帝宇文衍即位。静帝是个只有六七岁的孩子,北周大权因而落人外戚杨坚手中。杨坚为了篡夺北周政权,急于选用人才。杨坚早就耳闻高颎精明强干,且通晓军事,足智多谋,于是派遣心腹杨惠去劝说高颎投靠自己。“颎承旨忻然日:‘愿受驰骋。纵令公事不成,颎亦不辞灭族’”。所以,杨坚对高颎极为信任。

杨坚独揽朝政后,为夺取北周政权,对北周宗室进行排挤乃至杀戮,并在各州安插自己的亲信,从而引起北周宗室的不满。静帝大象二年(580年)六月,北周相州(今河北临漳县西南)总管尉迟迥首先起兵,随之关东各地纷纷响应,除幽、并二州外,关东诸州几乎全部反叛,尉迟迥的军队迅速发展到数十万人。与此同时,郧州(今湖北安陆县)总管司马消难,益州(今四川成都市)总管王谦相继在南面、西面起兵反叛。一时间“半天之下,汹汹鼎沸”,形势非常紧张。在三方叛军中,以“地乃九州陷之,民则十分拥六”的东方尉迟迥最强。杨坚决定先解决东路的尉迟迥,遂征发精兵,任命老将韦孝宽为元帅。当韦孝宽来到武陟(今河南武陟)时,尉迟迥也派其子尉迟悖率十万大军南下到了沁水东的武陟,两军隔沁水对峙。这时,有人密告杨坚,说尉迟迥已用金钱收买了前线将领。杨坚担心前线将领倒戈兵变,想派他的心腹老臣崔仲方去前线监军,崔仲方借口父亲在山东不肯去。杨坚又欲派心腹刘防、郑译前往,二人也均无去意。在朝廷诸将畏惧不敢受命平叛的情况下,高颎“遂自请行”(《隋书·高颎列传》)。杨坚便命高颎为监军,统一指挥各部队。

高颎到前线后,决定先发制人,在沁水上架桥向尉迟悖展开了攻势。尉迟惇觉察出高颎的用意,在沁水上游建造了火筏顺流而下焚桥。高颎料到此计,便在架桥的同时,在桥的上游处修筑了大量“土狗”(在水中积土,做成前尖后宽、前高后低、形状像坐着的狗的防御工事)。结果,尉迟悖放下的火筏全部被“土狗”挡住。

尉迟悖见一计不成,便布阵二十里,指挥军队假装后撤,企图在高颎的军队渡河时,出其不意地发动突然袭击,“半渡而击之”。高颎将计就计,乘其后撤之机,挥军抢占河滩阵地,在军队全部渡过河后,高颎命令把桥烧掉,“以绝士卒反顾之心”。这样,高颎军的士卒奋勇向前,大败尉迟悖,使其十万大军非死即降。高颎乘胜进军,粉碎了尉迟迥的反扑,共歼敌军十四万人,逼得尉迟迥自杀,并擒获尉迟悖等,取得了平叛的胜利,稳定了局势,为隋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高颎班师,得封义宁县公,迁丞相府司马。

杨坚篡权后,高颎任尚书左仆射、纳言,被封渤海郡公,朝廷诸命官的权势及被信任程度没有能与之相比的。高颎不是图功好利的人,故“深避权势,上表逊位”,执意传位于苏威,杨坚批准了高颎的请求。不久,由于突厥屡屡入侵,骚扰边民,杨坚又恢复了高颎原来的官职,并任命高颎为左卫大将军,镇守边关。高颎在抗击突厥过程中战功显赫,杨坚对高颎大加赏赐,任命高颎为新都大监。同时,当时的一些规章制度也皆出自高颎之手。杨坚信任高颎,进而又提擢高颎为左领军大将军。

杨坚于581年废掉周静帝自立后,积极准备,酝酿统一。高颎在隋统一过程中竭尽全力,为隋朝统一中国立下了卓越功勋。文帝杨坚“尝问颎取陈之策,颎日:‘江北地寒,田收差晚,江南土热,水田早熟。量彼收获之际,微征士马,声言掩袭。彼必屯兵御守,足得废其农时。彼既聚兵,我便解甲,再三若此,贼以为常。后更集兵,彼必不信,犹豫之顷,我乃济师,登陆而战,兵气益倍。又江南土薄,舍多竹茅,所有储积,皆非地窖,密遣行人,因风纵火,待彼修立,复更烧之。不出数年,自可财力俱尽”(《隋书·高颎列传》)。杨坚采纳了他的建议。正是利用这种虚张声势、麻痹敌人、侵扰破坏、以逸待劳的策略,收到了“由是陈人益敝”的效果。知彼知己,百战不殆。高颎既了解隋朝自身的长处和弱点,也掌握敌方的优势和缺陷,并把诸种因素结合起来加以分析。再加上隋文帝杨坚的信任和支持,可谓无往而不胜。

588年正月,隋军大举攻陈,高颎“为元帅长史,三军谘禀,皆取断于颎”(《隋书·高颎列传》)。高颎统一指挥五十一万隋军,分八路渡江,仅用十余天时间,即占领了陈朝都城建康(今南京),为隋朝的统一中国立下了卓着战功。

“及军还,以功加授上柱国,进爵齐国公”。高颎虽然在灭陈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但闲言碎语已在背后流传开来。杨坚在慰劳高颎时曾对高颎说:“公伐陈后,人言公反,朕已斩之。君臣道合,非青蝇所间也。”虽然如此,高颎仍然提出辞去官职,隋文帝不准,对高颎说:“公识鉴通远,器略优深,出参戎律,廓清淮海,入司禁旅,实委心腹。自朕受命,常典机衡,竭诚陈力,心迹俱尽。此则天降良辅,翊赞朕躬,幸无词费也”(《隋书·高颎列传》)。从中可见隋文帝对高颎的器重程度。

杨坚建隋后,高颎被任命为隋朝的第一任宰相。针对当时户口隐漏、人口依附私家的现象,高颎创制了有名的“输籍法”。隋建立之初,曾在全国大规模检括户口,使一百六十多万人重新被编入户籍。但高颎认为,单单检括户口是不够的,政府虽然每年按定额征收租调,但军事的调发,徭役、差役的征用,都与户等有关。因此,地方官吏随意划定户等,成为检括户口的一大障碍。为了使农民比较愿意离开豪强,做国家的编民,高颎建议由中央确定划分户等的标准,叫做“输籍定样”,颁布至各州县,每年一月五日,由县令派人到乡村,以三百家到五百家组成一团,依定样确定户等,写成定簿。这就是着名的“输籍法”。“输籍法”实行后,大量隐漏、逃亡的农民重新成为国家的编户民,五六年间,户口数由五百万户激增至七百万户。国家税收随之增加,很快使“中外仓库,无不盈积”。高颎创制的“输籍法”,在发展社会经济、增强国力、巩固新王朝的统治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由于高颎的才干出众,功勋卓着,杨坚对高颎颇为尊重和信任,这反倒引起一些人的恼恨和妒忌。一些人,如右卫将军庞晃及将军卢贲等在隋文帝杨坚面前进高颎的谗言。他们弄巧成拙,都被隋文帝罢了官。再如尚书都事姜晔、楚州行参军李君子同奏高颎,把水旱不调归罪于高颎,两个人也被隋文帝削职为民。

高颎的夫人得了病,隋文帝亲临探望,这在一般大臣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虽然这样,高颎仍是小心谦逊,不敢居功自傲。隋文帝杨坚曾与高颎和贺若弼谈论平灭陈国之事,高颎说:“贺若弼先献十策,后于蒋山苦战破贼。臣文吏耳,焉敢与大将军论功!”“帝大笑,时论嘉其有让”(《隋书·高颎列传》)。

高颎在隋文帝杨坚篡位过程中立下卓越功勋,为隋王朝的统一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为巩固这一新王朝出力献策。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文武全才之人,也避免不了一连串的贬谪,并最终被冤杀。

隋文帝杨坚在中国历史上是个有名的性多猜忌、不敢信任大臣的帝王。所以,他对高颎也是不能始终如一地给予信任的。隋文帝与高颎的关系,是封建制度下君与臣的关系,也即统治与被统治、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这种家天下的统治机构是丝毫不容许外姓人,即其他大臣所参与染指的,而高颎恰恰冒犯了隋文帝的“圈里人”。首先是他不同意废皇太子杨勇而立杨广,由此触怒了隋文帝及杨广的生母独孤皇后,进而又得罪了幼太子杨谅。之后,一再与篡位的淫暴之君杨广的思想相忤并逐步被疏远、贬迁。随之而来的是一些小人的落井下石,谗言、构陷相加,一步步地将高颎送上了断头台。即便是对于因篡位而当上皇帝的隋文帝杨坚来说,更加深忌自己的大臣拥有重权,用自己的手段来对付自己,这也是隋文帝时刻提防的。

在隋灭陈时,晋王杨广领兵,高颎为元帅长史。在占领陈都建康后,俘虏了陈后主及其众嫔妃。淫乱的杨广欲收纳陈后主的宠姬张丽华,高颎劝说:“武王灭殷,戮妲己。今平陈国,不宜取丽华。”(《隋书·高颎列传》)并下令杀了张丽华。杨广因此十分恼恨高颎。

杨广是隋文帝杨坚的次子,因善使伎俩,博得了杨坚的喜欢。杨坚有意废长子杨勇而立杨广为皇太子,为此事问于高颎。高颎说:“长幼有序,其可废乎?”(《北史·高颎列传》)独孤皇后因此怀恨在心,想暗中除去高颎。当高颎夫人死后,独孤皇后劝说隋文帝杨坚给高颎再娶,而高颎未听隋文帝之言。在高颎的一个妾生了孩子后,独孤皇后又进谗言说:“陛下当复信高颎邪?始陛下欲为颎娶,颎心存爱妾,面欺陛下,今其诈已见,陛下安得信之?”“上由是疏颎”(《隋书·高颎列传》)。

杨坚想讨伐辽东,高颎上谏认为不可。杨坚不但没有听从,却反让高颎做元帅长史,跟随汉王杨谅征伐辽东。因遇大雨,很多士兵染上疾病死去,出师不利还朝。独孤皇后又在杨坚面前搬弄是非:“颎初不欲行,陛下强遣之,妾固知其无功矣。”(《隋书·高颎列传》)又因汉王杨谅年少,杨坚把军中一切事物交给高颎。高颎秉公办事,对于杨谅所言不当者多不采用。杨谅对此怀恨在心,归朝后哭着对独孤皇后说:“儿幸免高颎所杀。”(《隋书·高颎列传》)杨坚闻听后,偏听偏信.更加对高颎不满。不久,上柱国王世积因罪被处死,而高颎也受到了牵连。杨坚此时已有除掉高颎之意,便想利用此事办高颎的罪。后因大臣保举,高颎才免遭杀身之祸,只被罢去了宰相职务。然而,杨坚的宽容态度只不过是一时的而已。

高颎免相,由是“门前冷落鞍马稀”,势利小人趁机落井下石。高颎身边的人检举高颎:“其子表仁谓颎日:’司马仲达初托疾不朝,遂有天下。公今遇此,安知非福?‘”(《隋书·高颎列传》)杨坚闻听大怒,下令将高颎囚禁在内史省并审问高颎。

更有人添油加醋,“有司请斩颎”。只是因为杨坚怕连杀大臣引起朝臣不满而才未杀高颎,但又进一步把高颎削职为民。

当年高颎做仆射时,高颎母亲曾告诫过他:“汝富贵已极,但有斫头耳,尔其慎之!”(《北史·高颎列传》)因此,高颎经常怕发生祸变,并曾几次辞官不做。此时,高颎被削职为民,反而觉得心慰,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祸患了。

杨坚死后,杨广继承了皇位,又起用高颎为太常卿。杨广与高颎在平灭陈朝时,就因陈后主宠姬张丽华一事已结下怨恨。杨广即位后,更加荒淫无度,致使朝政日非,民不聊生。史载:隋炀帝杨广“负其富强之资,思逞无厌之欲,狭殷、周之制度,尚秦、汉之规摹。恃才矜己,傲狠明德,内怀险躁,外示凝简,盛冠服以饰其奸,除谏官以掩其过。淫荒无度,法令滋章,教绝四维,刑参五虐,锄诛骨肉,屠剿忠良,受赏者莫见其功,为戮者不知其罪,骄怒之兵屡动,土木之功不息,频出朔方,三驾辽左,旌旗万里,征税百端,猾吏侵渔,人不堪命”(《隋书·炀帝本纪》)。

高颎险死于杨坚之手,杨广就更是荒淫无度、贪暴无常之君。高颎真是伴君如伴虎,在劫难逃了。

杨广即位不久,就下诏搜集已被灭的周、齐等国乐伎以供自己娱乐。高颎上奏:“此乐久废。今若征之,恐无识之徒弃本逐末,递相教习”(《隋书·高颎列传》)。对如此忠谏之言,炀帝反倒很不高兴。炀帝大兴土木,高颎见诸种举动实属劳民伤财,对太常丞李懿说:“周天元以好乐而亡,殷鉴不遥,安可复耳!”(《隋书·高颎列传》)大业三年(607年)隋炀帝巡视北部边塞。隋炀帝一行到达榆林(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南的黄河对岸)时,为了向突厥显示自己的威风,隋炀帝令宇文恺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且十分豪华的行宫,大宴突厥启民可汗及北部各族酋长贵族,且“恩礼过厚”。对此,高颎认为过于奢华,没有这样做的必要。高颎对太府卿何稠说:“此虏颇知中国虚实、山川险易,恐为后患”(《隋书·高颎列传》)。并对观王杨雄说:

“近来朝廷殊无纲纪”(《隋书·高颎列传》)。高颎屡屡直言,毫不避讳,一宗宗、一事事,本为隋王朝的时事着想,实为炀帝昏庸、国势江河日下担忧。然而,炀帝忠言逆耳。所以,高颎的忠谏反为自己的死出具了罪名。公元607年,隋炀帝以“谤讪朝政”的罪名,诏杀了高颎,高颎诸子也被迁徙戍边。一代功臣,隋朝着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就这样死于非命。

高颎是隋朝的第一任宰相,在隋王朝开国创业、统一南北、安定天下的过程中立下了不世之功。唐太宗在和他的大臣房玄龄等人议政时曾说:“高颎为隋相,公平识治体,隋之兴亡系颎之存没。朕既慕前世之明君,卿等不可不法前世之贤相也。”唐太宗把高颎和中国历史上三国鼎立时期的蜀汉贤能宰相诸葛亮并列,并且认为隋朝的兴亡与高颎的在位、去职和被杀紧密相连,并要他的大臣向高颎这样的“贤相”学习,足见高颎其人在号称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英明君主李世民心目中的地位了。

《隋书·高颎列传》记:“颎有文武大略,明达世务。及蒙任寄之后,竭诚尽节,进引贞良,以天下为己任。苏威、杨素、贺若弼、韩擒等,皆颎所推荐,各尽其用,为一代名臣,自余立功立事者,不可胜数。当朝执政将二十年,朝野推服,物无异议。治致升平,颎之力也。论者以为真宰相。

及其被诛,天下莫不伤惜,至今称冤不已。所有奇策密谋及损益时政,颎皆削藁,世无知者。”就是这样一位文才武略盖世的奇才,竭忠尽节的名臣,竟以忠信而获罪,屈死于猜忌、毁谤、谗言之下,被害于荒淫无道的暴君之手,成为历史上一位悲剧人物。用司马迁的话说:“悲夫!”

高颂死后不久,短命的隋王朝也很快被农民起义的汹涌巨浪所吞没了。

同类推荐
  • 续三国演义

    续三国演义

    小说:《续三国演义》内容简介,三国蜀国先帝刘备的从孙子刘席履在三个月大就成了孤儿、在十三岁小女孩雪儿的精心照顾下、饱尝人间的各种艰辛、经过艰苦不懈地卓绝努力、最终建立起自己理想的国家。天下之小孩皆我之子孙、世上之老人皆我之父母;人人出生在同一起跑线上、消灭了官二代、杜绝了富二代;让黑势力绝迹、黑白相勾结、叫他们同时绝迹。人人讲文明、讲道德、尊老爱幼、知书达理、奋发向上。奋发者即可享受、懒惰者就要受穷。让桃花源世界变为现实!
  •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政治史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政治史

    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王朝更替屡见不鲜。但有的政权能长治久安,而更多的王朝或政权却“稍纵即逝”,刚刚夺到的“江山”就得而复失,十分短暂。通过对这些长短不一的王朝、政权的考察,本书提出了“瓶颈危机”这一值得重视的重要概念。中国历史上每一个王朝政权都要经历这种类似的场面。“这使我们发现一项历史定律,即任何王朝政权,当它建立后四五十年左右,或当它传位到第二第三代时,就到了瓶颈时期。”“在进入瓶颈的狭道时,除非统治阶层有高度的智慧和能力,他们无法避免遭受到足以使他们前功尽弃,也就是足以使他们国破家亡的瓶颈危机。
  • 不忍细看的大明史

    不忍细看的大明史

    明朝,是一个极具诱惑力又欲望膨胀的年代。不仅皇帝们如此,大臣们也是如此:李善长外表温和,但待人苛刻,以营党欲;朱高煦恃功骄恣,凶悍不法,以篡夺欲;王振善于伺察人意,以虚荣欲;刘瑾欺上瞒下,以把持欲;严嵩、张居正很不廉洁,以求权欲;魏忠贤见风使舵,以变态欲;李自成勇猛有识略,以残虐欲;吴三桂勇冠三军,以私情欲。权倾一时的大臣、不可一世的佞幸,有正人君子,也有宵小之徒;有忠臣的死谏,也有阉人的疯狂……正是这个偏执家族,揭开了明朝近三百年的重重迷雾,为后人们留下了一个捉摸不透、无限遐想的明朝。
  • 北宋大文豪

    北宋大文豪

    高考落榜生王斌穿越到了北宋仁宗年间,从一个目不识丁傻不愣登的小傻蛋,摇身一变成了诗词歌赋无所不精通的大文豪。传统儒学与新兴理学思想的碰撞,骈文与古文两种不同文风的较量,保守派与改革派的争斗,北宋与西夏、契丹连年征战却败多胜少。北宋是一个文人治国的朝代,是文人最好的时代,也是文人最坏的时代。
  • 高衙内在三国

    高衙内在三国

    现代型男重生到了汉末,有了一个牛逼哄哄的名字:高干,还有三个牛气冲天的身份:陈留高氏未来的家主;袁绍最宠爱的外甥;新任并州刺史。这可是如假包换的高衙内吶!生活看起来是如此美好,高干却悍然出兵抢了二表兄袁熙未过门的妻子甄洛,把自己逼上了绝路。到底是不爱江山爱美人?还是好吃不过饺子、好玩不过嫂子的观念在作祟?或者是另有他图?蓝袍白马,背后还有美人环腰,高衙内和洛神同乘一骑私奔的滋味相当不错。可是如果身后再跟着一辆香车,车上坐着抢来的大小乔、孙尚香等人,那感觉岂不是更爽?PS:本书尽量贴近史实,因剧情需要,改了甄洛年龄,考据党勿怪!
热门推荐
  • 托梦记

    托梦记

    陆微长到22岁,就做了22年的梦。尽管这些梦看似毫无逻辑,但是又好像在预示着什么。从小时候的那件事起,陆微就不敢和人说自己的梦了,只是把它们用笔记下来。等到大学毕业,也居然有十几本之多了,细细翻看之下,发现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事情与之关联,最后就连自己心爱的人也是如此,这些梦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自己小时候就能预知未来了吗?为什么财富中心25年前的新闻自己也会知道得如此清晰,那个时候陆微并没有出生,这些梦不仅能只过往还能预知未来?
  • 肥婆主母

    肥婆主母

    如果,只是要我穿越到古代,体验古代人的生活,那么我能接受。可是,为什么偏偏要穿越到她的身上?!这分明就是一个肉圆子嘛!圆滚滚的,满身的肥肉,这还算是一个女人么?这分明就是一头肥猪!
  • 思路决定你的一生

    思路决定你的一生

    这是一本青年励志书,书中围绕“思路决定心态、观念,左右人的习惯,影响人的态度”等观点,阐述正确的思路决定人一生的成就这一主题。
  • 绵竹泽曦

    绵竹泽曦

    安绵竹第一次见到木泽曦是在舅妈的宫殿,舅妈安排他带她去万花苑逛逛,熟悉一下。却发现他似乎处处在保护她,竟然他觉得自己弱要保护,那就不告诉他自己其实会解决的。木泽曦第一次见到这个传说中身娇体弱的小表妹,与宫中其他姐妹们不同,她好像太单纯了。看在她是长公主女儿的份上就护一护好了。却一不留神护了一生一世。
  • 过去的朋友

    过去的朋友

    日暮经过神社遇到多年不见的惠子,因此而引发种种。日暮慢慢变老的心身,在惠子的帮助下重新回到人间。
  • 成功人才素质论

    成功人才素质论

    本书是作者十几年来深受欢迎的专题讲座的总结。作者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出发,深入探讨了人才素质的概念,系统分析了成功人才应该具备的合格的政治素质、科学的思想素质、良好的道德素质、健康的身心素质、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较强的工作能力素质等六大素质,并按照各方面素质的内在结构展开为若干具体方面,分别分析各个具体方面素质的要求、现状、存在问题和倾向、提高的基本途径;最后综述人才发展与终身学习的趋势,为各级党政干部、各类青年人才提供了全面素质发展的蓝图。本书理论联系实际,依事说理,角度新颖,逻辑严密,是各类人才健康发展的必备参考。
  • 赌约游戏

    赌约游戏

    “黑大人,你的初吻给了我,有没有觉得很亏?”“难不成会觉得赚了?”“……”“黑大人,我们被围攻了。”“看我干什么?我又不能把他们帅死。”“……”“你说你想跟我交往好不好?”“凭啥啊!”“凭我想答应你!”一个以专偷钻石闻名的江洋大盗和一个一冷血著称的理性警察,当大盗成为警察……在秋野凉的心里,警察都应该是那种处处以微笑示人,是小朋友可以放心交出手里的一分钱硬币的邻家大哥哥模样。今日一见,啊,果然与想象中的相差无几……
  • 灵宝五经提纲

    灵宝五经提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沧浪三国

    沧浪三国

    现实的绝望让他在新的世界点燃了期望,不依靠火药枪弹,不依靠现代科技,实事求是的还原三国历史风貌,最大限度保留传统历史文化,让你跟随主角畅游你所不知的三国,认识真实的历史。如何生存,如何融入社会,如何让一个现代人从零开始拼搏。儿女情怀,兄弟情义,父母孝道,在战乱中苟且偷生?还是勇往直前!当你读到这本书,了解的不单单是历史,还有众多更有价值的东西。
  • 半个情人

    半个情人

    林浩说:“当我看到她穿着我陪她一起买的衣服和别人坐在咖啡馆里幽会时,我的心碎了……”林浩说:“离心最近的,不是心跳,而是想你!”